如何評價美俄關係?美國為什麼一定要搞垮俄羅斯?


1991年,曾經威震亞歐的蘇聯帝國走到了盡頭。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其遺產的繼承者,喪失了500萬平方公里疆土和大量勢力範圍,國家實力跌入谷底,從此不再擁有超級大國的地位。而在之後的十年內,俄羅斯經歷了漫長的陣痛,不僅經濟徹底崩盤、政治和社會持續動蕩,邊疆地區(車臣)的分離主義暴亂,也對這個殘破不堪的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消耗。直到本世紀初,隨著普京上台,俄羅斯才止住跌勢,逐漸企穩。

但也僅僅是企穩而已。這十多年,俄羅斯的頑疾沒有根治,國家經濟體系並未邁入正軌,國力依然孱弱,僅僅憑著全球原油和天然氣市場的價格回升,通過外銷能源,勉強換回點銀子續命罷了。而在此期間,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形勢依然在不斷惡化。在美國的主導下,北約步步東擴,逐步蠶食俄羅斯的殘餘勢力範圍。

從昔日的東歐衛星國、到南斯拉夫,再到喬治亞,乃至中亞甚至蒙古,美國對俄羅斯周邊的進逼從未停止。而隨著2014年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俄羅斯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限,普京絕地反擊,操縱克里米亞歸附,並對烏克蘭境內的反西方武裝勢力提供支持,二者矛盾再次激化。在美國的主導下,西方對俄羅斯施行了嚴厲的政治及經濟制裁,這種正面對抗一直持續至今。

其實在很多人看來,美國這種搞法,實在有些太絕了點。畢竟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既沒有與美國對抗的慾望,更沒有這份能力。且不說其已經徹底崩盤的國家經濟體系和被洗劫一空的國家財富積累,就憑那丟掉的五百萬平方公里疆土,以及大量亞歐大陸勢力範圍,想重新奪回來都最少得費百年之力——這還是在俄羅斯能夠保持國運穩步向上的前提下。而從俄羅斯這些年的國運走向來看,這個國家不二次解體就已經很不錯了,重拾升勢,看上去都遙遙無期。

對這樣一個國家,按理說美國沒必要趕盡殺絕。畢竟美國作為全球霸主,要關注的利益點有很多,別的不說,就是中國,其對美國霸權的威脅,不管從哪方面看,都比俄羅斯要強的多。而且俄羅斯雖不復甦聯之盛,但畢竟還是世界大國底子,尤其是軍事,特別是核導力量更是非同小可,美國真把它逼急了,自己也未必能得到更多好處。

但美國卻不管不顧,執意追殺俄羅斯。這就很有些奇怪了。

那麼,為什麼美國就是不肯放過俄羅斯呢?在雲石君看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俄羅斯的地緣潛力依舊巨大。雖然蘇聯的解體,使得俄羅斯喪失了500萬平方公里土地,但剩下來的依然有1700萬之多,這幾乎接近中美兩大國國土面積的總和。

國土面積是國家地緣實力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當然,俄羅斯的國土,大多是高緯度地區的凍土帶,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使得這些廣袤領土的開發受到嚴重限制——這也是俄羅斯(蘇聯)坐擁如此大片領土,卻拼不過美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土地開發程度除了受自然環境影響之外,也與人類科技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係。就像俄羅斯所在的東歐和北亞,在古代完全是一片蠻荒之地,對文明發展毫無貢獻;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從中世紀後期開始,這塊蠻荒之地的可開發程度逐步提升,並最終支持俄羅斯從一個蝸居莫斯科一隅的弱小公國,發展成為橫跨亞歐,威震全球的超級大國。

當然,時至今日,俄羅斯國土的開發水平依然不高,但隨著人類文明水平的不斷進步,天曉得什麼時候又來一次科技大爆發?一旦這種情況出現,俄羅斯的國土開發能力就會驟然提升——就像第二次工業革命引發的蘇聯產業大躍進一樣,到那時,俄羅斯可能再次迅速崛起。而且,考慮到近兩百年,尤其是近幾十年,整個人類世界出現知識大爆炸,科技進步呈加速度趨勢。這種情況下,美國有必要進一步打壓俄羅斯——畢竟1700萬平方公里土地所蘊含的能量,一旦被科技激發,仍然足以對美國構成致命威脅。所以,美國必須趁它病要它命,將俄羅斯進一步肢解,這才能從根本上斷絕俄羅斯重新成長為超級大國的可能。

其次,俄羅斯殘餘國際勢力,依然對美國霸權構成掣肘,需要美國清除。幾十年的超級大國地位,使得蘇聯擁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建立了龐大的勢力範圍。雖然隨著蘇聯的解體,這種影響力大打折扣,但破船還有三斤釘,所以依然有相當程度的留存——而這份遺產,自然被俄羅斯所繼承。

鑒於美蘇對抗的傳統格局,加入蘇聯集團,尤其堅持到蘇聯完蛋,依然不改初衷,繼續追隨俄羅斯的,那必然是鐵杆的反美勢力——他們追隨蘇聯,甚至在蘇聯完蛋後依然願意親俄羅斯,絕不僅僅是受蘇聯威逼利誘,而是自己國家本身,就與美國有著這樣那樣的結構性衝突。

而這種鐵杆反美勢力,而這正是美國所必須剿除的。而對俄羅斯來說,雖然它已不復當年,但畢竟仍舊是個世界級大國,江湖地位和國家利益決定了,它也有必要維持一定的國際影響力,所以不能任由殘存的盟友被美國任意宰割。而俄羅斯作為世界級大國,就算今非昔比,也需要保持一個基本的國家安全環境——所以對周邊地區,甭管當地勢力心做何想,也必須將其控制在手。基於這種邏輯,美國與俄羅斯,圍繞著外圍勢力的爭奪,也不可避免的產生嚴重矛盾。

這是俄羅斯和中國不一樣的地方。雖然中國本身的實力已經在俄羅斯之上,但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中國在世界範圍內並沒有太多祖業需要繼承(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早在清朝就被剝奪完了)。而中國又長期秉持韜光養晦戰略,對外部甚少直接插足,近年來雖然隨著國力增長,其地緣影響力逐漸釋放,但畢竟還在初級階段,加上中國又比較謹慎,盡量避免對美國主導的現有秩序形成正面衝擊,所以美中之間的利益糾葛相對較小,主要爭議也無非就是南海一帶。

而反觀俄羅斯,蘇聯留下的全球遺產太過豐厚,自己又不能輕易捨棄,但美國卻又必欲奪取,二者之間的糾葛實在太多,難以釐清。加上俄羅斯又沒有中國的良好國運和強大實力,捍衛祖業的底氣不夠充足,美國收拾起它來,自然更加容易。所以儘管它一退再退,但仍不能被美國放過,成為其直接針對的目標。

第三,則是挾持歐洲。冷戰結束後,歐洲積極推動一體化,希望通過抱團形成合力,鞏固世界一極的江湖地位,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具體來說,就是凸出歐盟這個政治經濟集團,淡化北約這個軍事組織。

這當然不是美國所樂見的。所以通過進逼俄羅斯,激化其與西方的矛盾。隨著歐俄地緣政治矛盾的激化,歐洲安全形勢急轉直下,而自身的有限軍事力量,又不足以應付俄羅斯的軍事威脅,這樣就不得不增強對美國的依賴,美國就可以強化對歐洲的挾持,將它們繼續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最後,俄羅斯在中美俄三國殺中的相對弱勢地位,以及俄美關係的相對疏離,也成為其淪為美國攻擊目標的重要原因。

縱觀全球,具備威脅美國霸權潛力的國家,無非是中國和俄羅斯。所以二者也自然而然的成為美國的主要遏制目標。鑒於美國強大的國力和世界影響力,中、俄任何一國,都不可能是美國的對手,所以抱團取暖,就成為二者的必然選擇。

美國當然要削弱中俄,但在針對二者的先後策略上,美國卻需要費一番思量。

就中國來說,其國力和國家發展趨勢明顯要強於俄羅斯。所以中國的現實威脅,明顯要更大一些。從這個邏輯上來講,美國應該先針對中國。

但是,針對中國,也有很大的困難。畢竟中國國力更加強大,積累更加豐厚——這意味著美國要針對中國,投入的資源要遠遠超過針對俄羅斯;而且中國工業化程度高,工業體系完備,資源儲備雖然以人均為標準來看比較缺乏,但絕對總量依然十分驚人,具備較強的自給自足能力——這意味著美國針對中國,缺乏有效的發力點,而且註定是一場持久戰;最後,中國積极參与全球化,與美國經濟形成了高度的互補捆綁,這意味著要對付中國,美國不僅要在前方大放血,後方自己家中也得受嚴重內傷。這種種顧慮,使得美國遲遲不願下定決心和中國正面開撕。

而俄羅斯就不同了:俄羅斯現實國力相對孱弱——收拾起來更容易;其工業體系早已崩潰,至今未能重建,主要靠販賣資源維生——這意味著其漏洞明顯,可以有的放矢(打壓油價就可以了);而且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前與美國全面對抗,二者經濟上沒什麼瓜葛;蘇聯崩盤後,俄羅斯倒是有心融入全球化,但經濟體系的崩盤,使得它參與全球化的能力嚴重不足——與美國的經濟捆綁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收拾俄羅斯,明顯要比收拾中國要容易的多。

只要俄羅斯被壓垮,到時候再集中力量對付中國,中國孤掌難鳴之下,其下場就可想而知!

這就是美國,尤其是奧巴馬政府的戰略思維。也正是基於這種考量,儘管奧巴馬政府統治下的美國,同時對中俄兩國加大進逼,但對俄羅斯的打壓力度,明顯要比中國更深。

俄羅斯的強大地緣潛力,美俄國際範圍內的利益衝突,美國挾持歐洲的戰略圖謀,以及美國壓制中俄的戰略思路選擇,這四大因素,共同促成了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尤其是近年來對俄羅斯的強勢追殺。

不過,近來,形勢似乎又出現了新的變化。早在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與普京,這兩個從未謀面的政治人物就已經眉來眼去,「緋聞」鬧的全球皆知,而隨著特朗普當選總統,其展露出的態度來看,似乎有意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而對中國採取強硬。這也就是說,特朗普似乎想改變美國長期以來的先俄後中既定戰略,而將打壓中國,放到前台。

為什麼美國會出現這種變化?如果這種變化成為現實,那將對俄羅斯與中美兩國的關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29章——俄羅斯之第17節。喜歡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的讀者,請訂閱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原創文章。


雲石自問自答系列


如今的俄羅斯雖然財力枯竭,但卻依舊走著強大的地緣影響力。相比之下,中國遠東的地理位置,註定了成為一個秩序輸入地,而不是秩序輸出方。可以看到,當普京式的強人政治在俄國穩固後,不少國家就有樣學樣地玩起了強人政治,這種影響力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並不因為經濟基礎而改變秩序輸出的路徑,早知道埃及當時比羅馬富裕,但羅馬卻是輸出型帝國。西方人在很長時間內都羨慕東方君主的奢華,但從來無力將自己的領地變成那個樣子,就如江河的水流不可逆轉。近代東方几乎都是先後經歷了歐洲民主意識輸入、俄式革命輸入和美式海洋貿易文明輸入,因此美俄之爭,爭的就是對世界秩序的輸出,這種秩序決定了應然問題,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種力量比經濟、軍事要強大得多。


關於本題,我想來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問題是美國為什麼一定要搞垮俄羅斯? 1.美國是否在搞垮俄羅斯,從表面來看,挑動烏克蘭,北約東擴,外交冰冷,美國的行為毫無疑問在向著搞垮俄羅斯的路上一路前進。 2.為何?國家的行為出發點是國家利益,美國搞垮俄羅斯的行為出發點也應該是國家利益。

3.俄羅斯和美國的利益衝突,#^%*+,很多人分析過了。

*4.我提一個新論點,即僅僅用雙方博弈看這個問題,太狹隘了,美國是超級大國,他的行為不是針對某個國家的,而是要符合他全球利益。而他的全球利益是維持他的超級大國地位,這就決定了他,必須對老二下黑手,那麼現在排世界第二的國家是誰?中國??不是,應該是歐盟!是歐盟!是歐盟!論綜合實力是歐盟!重要的事說三遍,我因為是手機用戶,就不拉數據了,自己去找,從經濟(德),軍事(法),文化(我也不知道)。歐盟為什麼是老二(1)如果歐盟完全整合成功,美國就是老二了,歐盟總體經濟已經超過美國,(2)歐盟還沒整合成功。至於中國,我作為中國90後,只能說我對中國未來有信心(誰叫哥這麼牛逼哄哄,不小心生在中國,是金子的我在哪個國家就會讓哪個國家偉大啊,當然前人已經為我們這代打好底子了!)5.明確了美國的對手(歐盟),現在國際政治上一切都好理解了,美國打擊的是歐盟。但是美歐是盟友,明著干絕對損害美國利益,只能別的方式干。怎麼干?現代國家發達靠什麼,1.科技,2.資源,歐盟有科技,缺什麼,資源,世界上誰有,答案呼之欲出,非洲,中東和俄羅斯!11.非洲歷來就是歐洲人在獲取利益(當然有美國,誰叫他是老大),能開採的幾乎都在開採了,畢竟法國軍隊在那裡嘛(目前看來不夠歐洲人用)。 12.再看俄羅斯,誰都知道烏克蘭是美國挑事的,然後散手不管,貌似美國沒有獲得任何好處,但是歐俄關係再也不能和好了 ,歐盟第二個資源來源國又被搞僵了,這個可以參考烏克蘭事件以前,俄德之間關係十分密切,俄羅斯國企的資源貸款都是歐盟給的,還不是為了資源么,然後一切都結束了。 13.最後的資源來源國,中東,歐盟要是再丟了這個,唉以後怎麼混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好了利比亞亂成一鍋粥,順帶提一下,打利比亞,歐洲最積極(主要是法國,法國是5常,還有核武,航母,是歐盟的軍事力量擔當,德國作為戰敗國是不能發聲的,歐盟其實很強,可惜還不是完全體),美國只是出後勤。關鍵是後來美國不管了,難民問題現在又困住了沒錢的歐盟!

以上幾乎所有的事都圍繞一個中心展開,那就是歐盟,也只有一個目標:僅可能保住美國超級大國地位,或者盡量長時間維持。俄羅斯,中國其實都沒入美國法眼 !(只可惜哥為啥生在中國,美國註定會掛在我們這一代手裡,太嫩了!)

回到本題答案,美國為什麼要搞垮俄羅斯,理由就是只有目標是搞垮俄羅斯,才能讓有可能成為最好的盟友的俄羅斯、歐盟分開,才能搞垮現在實力最有可能成為第一的歐盟,至於中國,能不能分一杯羹,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

多說一句,這個世界最應該聯盟的是中美,俄歐。中美聯盟意義在於雙方離得遠,分蛋糕不會在門口搶,俗話說,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另一個應該就是歐俄了,他們聯盟意義在於互補,絕對的互補,並且可以逃脫未來兩大掠食者中美的手掌。

實際上中國地理位置很好,和美國離得夠遠,能和美國合作又不會在家邊上起衝突的就是中國。(遠交近攻,歷史是個好東西啊!)另一點得看造化,亞歐大陸是世界最大的島,如果,亞歐大陸和平穩定,美國妥妥的衰弱,,中國能分一杯羹,亞歐大陸一亂,中國可能成為戰場,抑或是確保不了資源進口(兩個都不利)。但是現在不管怎麼樣,中國工業化進程 ,已經不可能被外部剛性打斷,內部,已經完成清洗,確保了未來十數年的穩定,中國是美國衰弱時期最好的利益夥伴,北京歡迎你,美國!美國也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利益朋友才是真的 ,搞亂歐洲,把俄羅斯推向中國,南海做事也沒像在俄羅斯那樣做得那麼絕。在未來,中美合作會越來越廣泛,至於分臟55開還是三七分,關鍵看中國美國實力對比!


見標題知題主系列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不是美國要搞垮俄羅斯,是海權國家要限制陸權國家的機動性。

美國不僅僅遏制俄羅斯,還遏制巴西、阿根廷、南非、印度、中國、日本、甚至越南。

這一手是美國從日已落帝國學來的,想當年日已落帝國發動了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目的就是為了鞏固海權國家的強大戰略優勢。

制海權與馬漢

馬漢全名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生於1840年9月27日,嗝屁於1914年12月1日。

馬漢在總結英國制霸世界的過程中,衍生出自己的一套理論,這就是制海權。馬漢認為任何國家只要控制了海洋,就能控制世界的貿易和財富,進而控制全世界。他對海運、海軍歷史,尤其是英國的擴張進行了分析,認為只有控制海洋貿易才是美國崛起的大國之路。

海洋太大,英國根本控制不過來,所以當時的英國重點控制地峽、航道和狹窄可控的海域。如: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好望角、亞歷山大(埃及最大海港)、直布羅陀(西班牙的英國佔領區)、多佛爾(英法之間的海峽)、馬爾他等。

海上力量對於國家的戰爭實力和經濟繁榮無比重要,海權時代一個國家是否能成為霸權,取決於六個要素:1、地理位置。2、陸地形狀。3、領土範圍。4、人口數量。5、民族性格。6、國家政策。例如:英國、日本這樣的國家四面環水,如果要成為世界霸權,就要大力發展海軍。

哈爾福德·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海權如果要生存,就要封閉和打壓陸權的海洋機動能力,限制他們的自由行動權,亞歐大陸上的三個強國,第一是俄羅斯,第二是德國,第三是中國。你說說,一百年前一個中國人都不認識的美國人,居然如此看得起中國人,淚流滿面的感覺。於是亞歐大陸分別爆發了甲午戰爭、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一戰、二戰。看上去不智的戰爭,背後有著強大的理論支撐。

馬漢強調與俄羅斯的鬥爭是主要和長期的鬥爭。然後你再看我寫的俄羅斯地緣政治戰略,俄羅斯大踏步的後退,一方面是形成對自己有利的戰略防線;另一方面是拉大美國戰略進攻的橫截面,拉長美軍的戰略補給線;還有一點大家或許看不出來,就是用戰略收縮(相當於敢挑戰美國的往前一步走,於是德國、俄羅斯都退了一步。)把中國放到美國遏制的最前線,而事實上俄羅斯人也做到了。美國面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挑釁,不說是退避三舍,也是一再忍讓,假如沒有核武器,這兩個老幫菜早就打起來了。這個時候,美國是俄羅斯最好的舞伴,俄羅斯是美國戰略天平制衡世界的盟友,而中國則要再一次做出選擇,回歸到尼克松以前的狀態?

馬漢在出任海軍顧問期間,還通過開鑿巴拿馬運河(1914年通航),入侵、佔領夏威夷群島(1898年),完成了美國構建屬於自己海上強國的戰略布局。從此以後,沒有人可以從海上擊垮美國,包括英國。1950年,中國和俄羅斯已經事實上獲得了亞歐大陸的控制權!當時的蘇聯甚至戰略性的出兵的阿富汗,把亞歐大陸一刀兩斷,造成全球戰略性的恐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最為什麼被撕毀?答:因為巴爾幹地區。中蘇同盟最後為什麼成為廢紙一張?答:因為東南亞。為什麼講這些?因為馬漢還預言:大陸國家是不可戰勝的!有朝一日美、英、德、日會形成同盟,聯手對抗俄羅斯和中國。(友情提示:冷戰的最高峰。)


你們兩個來點乾貨嘛


我希望下面的內容能夠幫到題主。

特朗普上台後美俄關係前瞻

特朗普上台後,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如何變化,成為公認的最大變數之一。然而,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與俄羅斯關係難以實現根本性的改觀,這是由於在根本利益和地緣關係上,雙方始終存在結構性矛盾。

軍事實力強大決定相互對立

冷戰結束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後,美國和俄羅斯結束了危險的軍事對抗,各自軍事戰略也做了相應調整,國際安全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世界大戰不再像以前那樣,時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全球進入了和平發展時代,這已經成為世界的一種共識。

在葉利欽執政期間,美俄關係得到了歷史上少有的緩和。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兩國似乎消除了障礙,俄羅斯儼然成為西方的一員。然而,沒有多久,美俄關係蜜月便難以繼續。普京執政後,美俄新的對抗與敵意不斷增加,特別隨著北約勢力日益逼近,俄羅斯不得不做出強烈反應,人們驚呼新冷戰已經開始。

對於兩個世界軍事強國而言,無論對方怎樣表明和平願望,怎樣許諾註定走和平發展道路,各自強大軍事實力必然令對方感到嚴重的威脅。可以說,即便是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相同相近的國家,軍事實力強大,就會令對方採取防範措施。無論從人的本性、國家利益,還是地緣政治、歷史教訓上說,這都是必然的。

「三叉戟」-2潛射導彈發射

最令美國擔心的是俄羅斯強大的戰略進攻能力。在核戰略武器、常規打擊力量、電子信息裝備力量軍事戰略等方面,俄羅斯一直是美國最強大的對手。

據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2012年公布的資料顯示,美國核武庫中約有8000個核彈頭,其中,實戰部署約2150個。而俄羅斯則大約有1萬個核彈頭,實戰部署為4430個。

對洲際導彈而言,除了精度、射程之外,機動發射性能和分導彈頭是重要的考核指標。在這兩個領域裡,俄羅斯「白楊」-M洲際導彈,絲毫不遜色於美國「民兵」-3洲際導彈。

美國的核打擊優勢在海基領域。目前,美海軍擁有14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其中,12艘已實戰部署,每艘裝載24枚「三叉戟」-2潛射導彈,每枚導彈攜帶4個核彈頭。相比較而言,俄羅斯有9艘現役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可攜帶共144枚潛射導彈,約528枚核彈頭。

近幾年來,雖然俄羅斯一直遭受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在發展軍事力量方面一直困難重重,但是在普京主持下,俄羅斯並不甘示弱,一直努力追趕美國,大力發展先進的武器裝備,其中,軍事裝備採辦經費總額努力保持增加,更加大了美國的擔憂。

近幾年,國際軍事專家對全球軍事強國綜合實力進行評估,美國和俄羅斯一直穩居第一名和第二名。其中,美國《軍事周刊》對全球軍事強國的綜合實力做了如下排名,前7位分別的是:美國、俄羅斯、中國、德國、印度、英國、日本。

正因如此,在軍事和安全領域,美國一直視俄羅斯為主要競爭對手。

俄羅斯核潛艇停靠在港口

歐洲戰略利益重疊難改變

二戰結束後,歐洲一直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蘇聯解體前,美蘇兩霸的戰略利益爭奪主要在歐洲。進入21世紀,美國宣布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後,美國在歐洲的軍事部署也從來沒有放鬆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組織不斷東擴,不斷削弱和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由於美國所具備的政治、經濟、軍事優勢,在歐美關係中,美國佔據了主導地位,歐洲充當了附屬角色。

以前,美國通過強大歐洲牽制蘇聯,但是,美國不需要強大的可與自己平起平坐的歐洲,更不需要超越自己的歐洲。歐盟國家不斷擴大後,美國的擔心越來越明顯。但是,數十年來,美國從未考慮放棄歐洲。尤其不會放棄歐洲利益,與俄羅斯全面交好合作。

如今,特朗普在總統競選前後,不斷表示將與俄羅斯交好,甚至稱讚普京的國際戰略,如果他執政後真的承諾競選時的諾言,必然與美國既定的歐洲戰略相悖離,與美國為主導的北約戰略目標發生矛盾。可以說,美國與俄羅斯交好合作,必然與歐洲及北約離心離德,甚至可能發生衝突。對此,有西方學者不無擔心地認為,「特朗普與普京的關係將遭遇北約考驗」。

前不久,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援引專家的話稱,一旦特朗普對俄太過友善,或對盟國的承諾有所放鬆,俄羅斯就將步步進逼,測試北約的決心。「特朗普對北約的態度到底如何,不得而知」。對此,澳大利亞新聞網的文章稱,在競選期間,特朗普說了很多,但是,他當選後,其立場似乎在軟化。最近,特朗普已經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伯格交談過,雙方都強調美國和北約的盟友關係有著持久重要性。

最近,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社評分析了特朗普面臨的選擇。文章稱,對特朗普來說,與普京達成某種協議的吸引力又大又明顯。從政治上說,這將大大有助於特朗普從一個大亨、明星和政治局外人轉變成一位政治家。但是,全世界一定希望特朗普還能看到與俄羅斯達成任何大妥協必然伴隨的巨大風險。「普京表示,如果北約繼續東擴,俄羅斯將讓其窒息。現在,俄羅斯又宣布計劃在加里寧格勒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文章也認為,北約將考驗特朗普和普京之間的關係,「這個組織將成為二人爭執的源頭」。

有媒體發表英國智庫學者錢伯斯的分析文章說,特朗普將和俄羅斯再次「重啟」兩國關係,並和奧巴馬一樣不願介入烏克蘭危機,但是,不會在對北約和歐盟的立場上後撤太多。

美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對於外界的關注,特朗普最近已經給出部分回應。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表示,他希望與普京和睦相處,但是不支持「重啟」兩國間關係的概念,其潛台詞是,美俄兩國關係將維持原來的格局,不會發生重大歷史性變化。

對此,美國《大西洋月刊》的一篇分析文章說得更加明確。文章說:「和俄羅斯合作是可能的,但取決於特朗普想實現什麼目標。」文章在回顧了蘇聯解體以來美俄的交往,特別提到雙方合作與對抗的過程後說,同俄羅斯打交道,特朗普必須認真思考他想要避免什麼,想要實現什麼,當然,前提是不危及歐洲享受了71年的和平與繁榮。

這也就是說,美國在與俄羅斯的交往中,決不會放棄歐洲。如果美國在歐洲和俄羅斯兩者中選擇,或在北約與俄羅斯兩者選擇,回答是不言自明的。美國放棄歐洲和北約就是放棄了美國在歐洲的戰略利益。

歐洲與俄羅斯的利益衝突和矛盾,美國必然站在歐洲一邊,不會與俄羅斯聯手。特朗普也不會做出如此不靠譜的選擇。況且,作為精明商人和美國總統的特朗普來說,在類似重大問題上,註定是靠譜的。如果美國總統真的做出了不靠譜的決定,那麼,美國國會必將制止這種不靠譜的行為。對此,人們不必懷疑。這位未來的「不靠譜」總統做出對美國不利、對本國有利的「不靠譜」想法,只是天真幻想。

如果說,美俄未來的兩國關係可能有所交好的話,也只能是與奧巴馬時代相比,兩國關係在某些方面有所鬆動或改善。但是,由於兩國利益在歐洲問題上存在結構性的矛盾,因此兩國不可能實現真正的交好合作。這一點,不是由於特朗普本人所能完全決定的。況且,他競選時的許諾有些不能兌現,有些不可能兌現。

美軍分導式核彈頭

美俄在中東戰略利益衝突仍將繼續甚至加劇

中東雖並非當今繁華豐裕之地,但是,卻堪稱歷史上引人注目之地。一是民族問題,中東地區聚集多民族國家,有阿拉伯、突厥、波斯、猶太等民族;二是宗教問題,中東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伊斯蘭為中東最大宗教,教派繁雜,衝突眾多,積怨深重;三是地緣問題,中東地處五海三洲之地、歐亞大陸中段,曾是東方文明和歐洲文明交流要衝;四是資源問題,中東石油產量豐富,為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錨商品;五是歷史問題,歷史上伊斯蘭國家曾建立跨歐亞非大帝國,一戰後隨著奧斯曼帝國瓦解,中東伊斯蘭國家內部失和,給了大國得以利用的天賜良機。

中東是大國存在和爭奪的操練場和試金石。二戰結束,大國爭奪在此開始,冷戰結束,大國爭奪在此繼續。控制了中東就控制了地緣、控制了石油、控制了文明、控制了思想、控制了宗教、控制了人類的過去和未來。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眾所周知,石油不僅是現代工業的血液,也是現代戰爭的血液,當今世界石油和糧食、水、空氣一樣重要,在工業社會中至今不可替代。正因如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國家的發展權,當然就能控制相關國家。

據歷史資料記載,在20世紀初,當時的全世界列強之中,只有美國和俄國可生產大量的石油,1901年,得克薩斯州東部大油田被發現後,美國一躍而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新一輪「淘黑金」熱興起。而當時的其他西歐國家其石油主要依賴進口,也只能依賴美俄兩國,於是紛紛將目光投向其他石油資源勘探和開發。

在聯合國,美俄經常因為熱點問題而針鋒相對

1908年,中東發現第一口油井,立即被英國視為全球的能源寶庫。此後,英國控制中東,除了地緣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因為石油。20世紀初,隨著奧斯曼帝國的瓦解,英、法、美等國家的石油公司紛紛進入伊拉克、沙特和波斯灣畔的產油區,以商業、條約、軍事等手段,將藏在地下的「黑金」分割、據為己有。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權力通過洗牌,英國地位被美國取代。美國為加大對中東的控制,藉助猶太復國主義力量,通過幫助猶太人復國,在中東地區扶植堅定可靠的軍事盟友。以此平衡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力量。

多年以來,世界上5個已探明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都在中東,分別為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和伊朗。其中,僅沙烏地阿拉伯儲量佔全世界的25%以上。正因如此,從1948年至1982年的不到半個世紀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便爆發了5次大規模的中東戰爭,為二戰後戰爭持續時間之最,而這些戰爭的背後,就是兩個大國的操縱和博弈。

第二次中東戰爭後,美蘇在中東的對抗更趨激烈,在這一背景之下,兩國開始分別尋求、扶持各自在該地區的「代理人」,中東各國被劃分成以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為代表的「親蘇陣營」和以以色列為代表的「親美陣營」。

為避免直接對抗,美蘇雙方力圖在中東製造一種「不戰不和」的局面,在大國的挑撥和離間下,兩大陣營圍繞新舊矛盾衝突展開激烈的競爭,進而爆發了第三、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東地區事實上成為美蘇兩國先進武器的試驗場。然而,一旦當戰爭的進程超出各自的控制範圍,兩國立即以聯合國名義進行斡旋,迫使戰爭參與方停戰。

經過數次中東戰爭,美國成功分化了阿拉伯世界,將阿拉伯世界主要產油國如沙特、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埃及等國家,一起納入到自己的經濟和安全體系當中,20世紀70年代,美國成功完成了石油美元的捆綁,實際控制了國際石油貿易的定價權,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如今,中東仍然是世界大國的必爭之地。從美國中東戰略角度而言,美國軍事打擊敘利亞的目的,就是要引發一場中東大亂,也只有通過大亂,美國才能真正牢牢地掌控整個中東各國,鞏固美元在世界的霸權地位,依靠石油定價繼續打壓和制裁俄羅斯。

與以前一樣,俄羅斯因在中東有著重大的戰略利益,因此,不會放棄在那裡的戰略地位,雙方在中東的矛盾和衝突不但不會根本上消除,而且,隨著世界時局的變化,將來有可能加重,難有真正的交好與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刊載於《軍事文摘》雜誌2017年第3期,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轉自軍事文摘微信號(mildig)」。


美俄二戰的時候還是盟友呢。


推薦閱讀:

美國的參議員是世襲的嗎?
參與2014年美國黑色星期五搶購是怎樣的體驗?
美國文化比中國文化強嗎?如果是,強在哪裡?
如果當年法國沒有將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美國的歷史走向會是如何?
為什麼美國人不吃味精?

TAG:政治 | 美國 | 國際關係 | 俄羅斯 | 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