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台灣拍攝的抗戰紀錄片《衝天》?

如何評價台灣拍攝的抗戰中,中國空軍的紀錄片《衝天》?


蔡英文:我阿爸是自願的!

註:蔡英文的父親是日軍戰機的地勤,曾於日軍佔領下的東北學習飛機修理。


無論現在的台灣人如何如何。

我相信那時候無論是國,還是共,他們都是真心想保家衛國,把日本人趕出去的。


歡迎光臨DOCO熱紀錄

一年365天

陪你悅享真實世界


9月29日,由李晨執導並主演、

范冰冰、王千源、李佳航等主演、

吳秀波特別出演的電影

《空天獵》上映了

恢弘的空戰場景、

患難與共的兄弟之情,

以及飛行員的鐵血豪情

都吸引著影迷走進影院。

這部現代空戰大片

講述了一群空軍精英

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地區和平,

緊急出境聯合反恐救援作戰的故事。

除了《空天獵》這樣的大片之外,

關於中國航空和中國飛行員

還有更多真實的影像值得我們關注。

有這麼一部紀錄片,

它講述了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

中國第一批飛行員

在空中抗擊侵華日軍的故事

它是紀錄片《衝天》

信 念

《衝天》由台灣著名紀錄片導演張釗維執導金士傑、張艾嘉、賈靜雯等著名演員配音,通過視頻資料加動畫的形式,娓娓道來一段沉痛的歲月。

金士傑老師略帶沙啞的嗓音,讓人聽起來感覺像是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就如同那些在戰爭年代飽經滄桑的士兵。

「曾經有那麼一群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他們戰鬥在雲霄,勝敗一瞬間」,這是導演寫在片頭的話。

這群年輕人就是中國第一批飛行員,他們有的來自頂尖學府,有的是歸國華僑,有的出身名門望族,他們中每十個就有六個在戰爭初期犧牲,平均年齡只有23歲

1932年,為了對付可能隨時爆發的中日全面戰爭,國民政府在杭州筧橋成立中央航空學校,培育第一代飛行軍官。

站在中央航空學校的門口,你能看到一塊石碑,上邊寫道:「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而全世界也再沒有第二所航空學校會用這樣的標語警示每一位學子。

這是所有飛行員的精神堡壘,更是中國人在面對敵軍侵略時發出的最壯烈的吶喊。

抱著「誓死報國不生還」的信念,中央航空學校的飛行員紛紛衝上藍天。

直到抗戰結束,總共有十六期畢業生參戰,一千七百人戰鬥在雲霄。

八年間,中國空軍共擊落敵機1200架,犧牲官兵超過4000人,飛行軍官陣亡將近四分之一

愛 情

紀錄片並沒有重現大規模的戰爭場景,它的視角更多放在了戰爭中的個人——空軍飛行員以及他們的親人身上。

劉粹剛是一名東北人,在日軍佔領家鄉後被迫離開,在航空學校學習的他很賣力。家國破碎,流離失所,劉粹剛一心想著早日收復失土

偶然間,他在火車上邂逅了一位姑娘——許希麟,鐵血柔情的他驚為天人,從此無法自拔。

對於飛行員來說,死亡來的時候是一瞬間,愛情來的時候也是一瞬間。

劉粹剛駕駛著飛機飛過心愛的姑娘——許希麟的家附近時,總要飛得很低很低,並且還玩花式飛行技巧讓許希麟觀看。

沉醉在愛情里的男人,他的行為可能看起來像是耍寶,但卻也是「鐵漢」表達感情最浪漫的方式了。

當時許希麟18歲,是一名小學校長,飛行員劉粹剛的執著和痴情最終打動了她,兩人便開始了書信交往。

當父親問到她是否會顧及飛行員這種生死一瞬間的職業時,許希麟笑了笑說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於是,兩個年輕人在1936年突破了「飛行員年滿28歲才能結婚」的命令,勇敢地結成了夫妻

犧 牲

可惜,戰爭年代的愛情,能長相廝守的機會可謂渺茫。

在一次支援戰鬥的過程中,天氣惡劣加之缺乏無線電通訊,劉粹剛未能及時找到機場,只能選擇迫降。昏暗的視線中,他不幸撞上高平縣的魁星樓,當場死亡,年僅24歲

多麼鮮活年輕的生命,如果生活在現在,他們正值人生的大好青春。

然而,戰爭中犧牲的不只這一名年輕戰士。

閻海文犧牲時年僅21歲

1937年8月17日執行轟炸任務時被高射炮擊中,跳傘時誤入日軍陣地,隨後以隨身手槍反擊包圍他的日軍,高喊「中國無被俘空軍」,給自己留下最後一顆子彈,壯烈犧牲。

日軍感佩閻海文的壯烈,為他安葬時立碑「勇士之墓」。日本記者在報道他的事迹時,感嘆道:「中國已非昔日之中國」

沈崇誨犧牲時年僅25歲。

1937年8月19日攻擊日本船艦時座機受損,無法順利返回基地。但此時他正好發現了敵軍目標,於是他加足油門沖向了日本軍艦,在爆炸聲中和敵人同歸於盡

距離1937年7月7日開戰不到半年時間,中國損失了100名第一代飛行員。

這些飛行員軍人犧牲了,他們視死如歸的勇敢震撼了日軍。

殘 酷 與 溫 情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對於戰爭年代的事迹無法感同身受。

對於我們來說,聽過的更多是戰爭的慘烈。但是,人性中美好的力量,也留下了很多溫情的東西值得我們回顧

在《見字如面》這檔節目中,一封周迅朗讀的信讓人潸然淚下。

這封信來自陳難(烈士陳懷民的妹妹),這是她寫給美惠子(與陳懷民對戰的日軍高橋憲一的妻子)的信。

「429空戰」中,陳懷民(中央航空學校學生)在生死關頭,選擇與高橋憲一駕駛的敵機同歸於盡。人們在清理敵機殘骸時,發現高橋憲一的血衣里有一張女子(美惠子)的相片和她寫給丈夫的一封信

美惠子在信中表達了對於丈夫的思念以及對於戰爭的無奈:於她來說,是戰爭的受害者;於丈夫來說,是日本軍國主義戰爭下的犧牲品

▲ 陳難和哥哥陳懷民

正是美惠子的這封信,讓失去哥哥的陳難釋懷了對於高橋憲一的仇恨。在陳難看來,美惠子承受著跟她一樣的痛苦,一個失去了同胞哥哥,一個失去了摯愛丈夫

於是,陳難向遠在日本的美惠子發出了渴望能夠友好相處的信號,這才有了我們上文提到的「陳難寫給美惠子的一封信」。

▲ 左為陳難,右為美惠子

現在說起戰爭來,好像是一件比較遙遠的事情。談到飛行員,好像也只是一種職業而已。

但是,遙遠的時間裡,歷史會記得這些年輕生命的犧牲,也會記得他們曾在藍天書寫過的夢想

他們是螺旋槳時代的最後一批飛行員,但也是中國的第一批飛行員。他們的愛情、信念、榮譽和犧牲,都值得我們肅然起敬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docochina


這部紀錄片我剛剛看完 不同於以往在國內看的抗日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聚焦空軍英雄個人的故事 沒有恢宏的空戰場景 也沒有枯燥的說教 在旁白平靜低沉的聲音中 作為觀眾的我很容易就被帶到當時的場面中去 同時很喜歡裡面的手繪動畫 簡單而不失內涵 與真實影像記錄不同 這些動畫讓我更具對當時戰爭的殘酷有想像力

我不想強調這是台灣人拍的紀錄片 我想 不論國共 中國人在內憂外患下總是一致對外的

真心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抗日紀錄片出現 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 現在的年代也不是什麼兩黨爭鬥不休的年代 大陸的抗日紀錄片不應該再一味地強調tg在裡面發揮什麼什麼作用 拍給民眾看的東西 就應該用民眾的視角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們多偏愛魔幻、神話、科幻等類型的故事或電影?
關於足球的值得推薦的電影或紀錄片有哪些?
如何評價蘇聯在 1990 年起拍的成長紀錄片《Born in the USSR》?
如何評價《舌尖上的中國2》第六集秘境?
為普通人拍紀錄片,如何才能讓沒有表演經驗的被拍攝者忽視鏡頭,更加自然的表達?

TAG:紀錄片 | 中華民國 | 抗日戰爭 | 空軍 | 空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