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鼎盛時代,是不是比其他城邦強大的多?
雅典鼎盛時期的提洛同盟有幾百個城邦加入,可以稱為雅典帝國,但是這幾百個城邦和雅典相比都很小,也就是說雅典屬於巨無霸。那麼當時的柯林斯和底比斯這兩個大國和雅典相比如何呢?提洛同盟和雅典在當時是不是具有壓倒性的霸權?
可不可以認為當時的雅典和斯巴達類似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其他國家相比他們都很弱小。而柯林斯和底比斯差不多相當於法國和英國這種,和兩大強權差得遠,但比其他城邦強很多?
某個答案裡面說古典馬其頓是小國什麼的我都忍了,還通過現在的馬其頓共和國獨立與希臘的地位來證明馬其頓和希臘不完全是一體。
一口噴出來了。
這麼說吧,今日的馬其頓國,你把時間往前推一千年,這裡壓根就不叫馬其頓,這裡是東羅馬帝國的「保加利亞軍區」。今日叫做馬其頓的地方,是古代馬其頓政權的邊陲地帶,中世紀保加利亞國家的核心。而古典時代馬其頓政權的核心:佩拉與塞薩洛尼基等地,不但今天是完完全全的希臘,推到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時候也是完完全全的希臘。某種意義上,前南馬其頓共和國把自己叫做馬其頓完全就是一個笑話。
至於馬其頓大不大:
這還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時候,單一個馬其頓就這麼大。注意,「單一個」馬其頓就有這麼大。不止這個,馬其頓境內的耕地面積也大於雅典等等。只是因為雅典起步早,較早出現影響力的擴散而已。
先問是不是在問為什麼,那麼是不是呢?其實都不是,那為什麼呢?且聽我緩緩道來。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基本觀念,即城邦是什麼?城邦是指城市及其附屬土地。而古希臘的城邦,實際上有很多並不符合城市的定義,而是一種類城市的定居點。更有的就是季節性的,每逢佳節或者祭祀、市集等,才有人。
所以實際上希臘城邦數量相當多,但也有相當多的是也就小山村、小漁村的水平。
然後第二點基本概念是「希臘」。首先希臘並不單指當時的某族群,而是指愛奧尼亞、多利亞等的具有多個相同性的族群的一個統稱。並不存在近現代意義上的希臘民族,當時只是一個統稱而已。
第三點概念則是希臘世界。在當時希臘並不僅局限於希臘半島,而是一個橫跨地中海的世界。從黑海北岸到愛琴海,從南義大利到法國南部沿海,再到東利比亞沿海。全部都是屬於希臘世界的,所以要橫向對比實力的話,並不能僅局限於希臘半島。
那麼我們在看來看雅典在希臘世界的比重。事實上,雅典在希臘世界中的比重是相當小的,這和雅典的體量有關。其的核心是阿提卡半島,但半島並不大,其實還要比斯巴達小些。面對底比斯、柯林斯等,雅典城邦是沒有壓倒性的優勢的,甚至可以說也沒有什麼優勢。即使在希臘半島也好,首先最重要的也是農業,而阿提卡半島的農業體量十分有限。
而斯巴達和伯羅奔尼撒同盟情況要比雅典和提洛好,斯巴達雖然常常是給人「這就是斯巴達」的印象。但實際上,斯巴達的農業是在希臘半島上較為發達的,雖不能和色雷斯平原、薩洛尼卡、色薩利平原比,但也是比提洛強的。在15世紀前半葉希臘經濟中心,也正是位於此處。而斯巴達對伯羅奔尼撒同盟的領導和影響力,則要比雅典在提洛裡面強,並且也不和雅典一樣是一種壓榨模式,而是更偏向於跟著大哥好好滴干有飯吃的那種。
(不難看出斯巴達比雅典大2-3倍)而實際上在希臘半島上,本身也無絕對優勢的斯巴達和雅典,那自然也就算不上美蘇了。而提洛和伯羅奔尼撒也終究是城邦同盟,並為向廣土國家所轉變(實際上也很難)。
那麼希臘世界中真正強大的是那些呢?
首先在亞歷山大東征之前,最強大的無疑是敘拉古。敘拉古坐落於西西里島東南部,手握肥沃的西西里島,又面向廣大的東地中海地區方便貿易往來。
而敘拉古本身一城就比雅典、斯巴達、底比斯、柯林斯等店鋪富裕了。在不斷的通過發放公民權,互換公民,打壓不聽話的城邦後,敘拉古成為在西西里島一家獨大的希臘城邦。且單靠自身體量,便有伯羅奔尼撒/提洛的實力(據說當時敘拉古也派人參加了對抗波斯的戰爭,但斯巴達一看它一家就有聯盟的實力,趕緊t它出去了)而敘拉古城在亞歷山大起來之前,則穩居地中海第一大城和第一堅城。
除了本邦的強大外,敘拉古還成功建立過三次在大希臘地區的霸權。我們可以稱之為「敘拉古帝國」,這一霸權興起了三次也消亡了三次(內部體制問題,不在此次討論範圍)。在霸權時期的敘拉古,靠金銀就讓高盧人洗劫了羅馬,登陸科西嘉和薩丁島干趴了迦太基人請過來的伊特魯里亞人,並狠狠的搓了一頓伊特魯里亞,還吊打了迦太基封鎖了迦太基港。而即使在霸權瓦解時期,全勝期的雅典遠征敘拉古,也被打回了本土(因為敘拉古是斯巴達的背後金主,不拿下敘拉古,斯巴達會有源源不斷的血流流進來)。
而此外在法國南部的馬賽、在黑海北岸克里米亞半島的,也都是當地的一霸,並也比希臘本土的城邦都強。所以其實斯巴達和雅典並是美蘇,也不是英法,而只是因為希波戰爭中的問題而恰好有了些領導權。
那麼希臘本土就沒有一個強大的城邦了?其實是有的。那便是馬其頓王國,王國佔據著希臘最好的地區之一的薩洛尼卡平原。
並且經過腓力二世的體制化改革改革後,馬其頓又質的提升了一個檔次。亞歷山大東征的平推,便是改革的成果的體現,雖然東征造成了馬其頓的政治混亂、人口流失和地緣格局的改變反而削弱了馬其頓的優勢。雅典巔峰期本城人口才7萬上下,雖然巔峰期實力比斯巴達稍強,但是也做不到完全制霸希臘本土。無論是埃托利亞同盟還是柯林斯-伯羅奔尼撒同盟都是對雅典「霸權」不置可否的態度。更別說殖民地那些真正的巨無霸城邦,如敘拉古塔蘭托馬塞利亞等等。而西西里戰爭可以說是直接一仗扒了雅典的底褲。巔峰期的所謂雅典帝國加上整個提洛聯盟傾巢之力去打已經解體並經歷不久內亂只剩下本城的敘拉古,結果還被活生生打成了騎虎難下的拉鋸戰。最後伯羅奔尼撒的加入徹底成為了壓垮雅典帝國的最後稻草。
是的,強大很多,但沒有美蘇那麼多,主要是經濟,聲譽,軍事(主要海軍),文化等方面強大吧。
面積上沒啥優勢雅典和科林斯,底比斯差不多。斯巴達要大一點。雅典位居阿提卡,商業發達,而且是唯一沒有被多利安人入侵的愛奧尼亞城邦,後來還發現了銀礦,打贏希波戰爭後還建了個比雷埃夫斯港。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沒話說。雅典海軍無論是船隻還是戰鬥技術都可以的,裝了銅頭的三列槳艦向你衝過來你怕不怕。
雅典帶領希臘打贏薩拉米海戰,聲望達到頂點,提洛同盟就搞起來收錢了。文化更不用說了。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的雅典斯巴達有點像二戰時期歐洲的同盟國和軸心國。敘拉古有點像米國。
或者說像同時期春秋戰國吧。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或者說像權力的遊戲。感興趣可以看: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或者看顧準的希臘城邦制度網上有位學者liptontea寫的讀希羅多德歷史札記也很有趣
讀希羅多德《歷史》的札記--目錄(連載中)實名反對高票答案的觀點。
貴乎什麼時候才能對史料考證和運用的嚴密性上點心啊(躺)……再不濟,答歷史題也講點時間觀念好不好?
首先我們審個題,題主問的是雅典鼎盛時期,那麼什麼是雅典鼎盛時期呢?簡單說來就是第二次希波戰爭之後,伯羅奔尼撒戰爭中雅典衰敗之前(前449-前430左右),在這段時間內,雅典因在薩拉米斯海戰中對波斯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而聲望大震,又因希臘傳統強國斯巴達的用人等疏忽而獲取了希臘聯軍對波斯戰爭的領導權,並進而以共同防衛為名要求希臘各邦出錢出力,建立了提洛同盟,取得了龐大的資金儲備和軍事力量。戰爭勝利以後,雅典不但沒有取消這一「戰爭稅」,反而將提洛同盟的同盟金庫搬到了雅典本土,並運用這一筆資金重建了戰爭中被毀的包括帕特農神廟在內的衛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雅典此時已從提洛同盟的組織者變身為領導者,甚至在其他國家的視角看——壓迫者,其他國家向同盟上交的稅款業已成為雅典自己的收入來源。不僅如此,雅典還有著希臘第一的海軍力量(在第二次希波戰爭中雅典海軍占希臘聯軍艦隊的半數以上),並且是希臘首屈一指的商業中心(尤其是在雅典擊敗並最終征服希臘傳統貿易強國、競爭對手埃吉納之後)。此後,雅典藉助發達的貿易、便利的交通和民主制度,一躍成為整個希臘世界的文化中心,「希臘人的學校」。而這其中又以伯里克利時期為最,史稱「雅典的黃金時代」。所以高票回答中的許多點混淆了時間概念,是不能成立的。
比如我們來看,「事實上,雅典在希臘世界中的比重是相當小的,這和雅典的體量有關。其的核心是阿提卡半島,但半島並不大,其實還要比斯巴達小些。面對底比斯、柯林斯等,雅典城邦是沒有壓倒性的優勢的,甚至可以說也沒有什麼優勢。即使在希臘半島也好,首先最重要的也是農業,而阿提卡半島的農業體量十分有限。」
高票回答中的這個觀點在雅典鼎盛時期一百年以前也許還勉強成立,但是,第一,整個希臘半島的地理條件是不利於農業發展的,其中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島尤其貧瘠。我去年去過雅典,飛機上可以看出,阿提卡的土質類似於黃土,植被稀少,甚至有戈壁的即視感,而且希臘多山,海岸線曲折,想要大規模發展農業是根本不可能的。斯巴達所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稍好些,但主要作物也無外乎橄欖(不是國內的青橄欖,是油橄欖)、葡萄等,實在算不上豐饒。如果單純依靠農業,希臘半島遠不如小亞細亞城邦和義大利半島南部發達。但史實是:在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文明的核心區還就真是希臘半島,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或者文化。這一方面當然是先發優勢,但更重要的是,此時,商業對希臘的重要性即使不遠超農業,也至少是不相上下。舉例而言,當時雅典的強邦,除了斯巴達以外,幾乎都是商業大邦:雅典以商業起家自不必說,科林斯佔據地狹發展貿易,底比斯也十分重視商業發展。甚至遠離希臘本土的那波利、敘拉古、米利都,也都是商業重鎮。可以說,在這個時間段內,農業是希臘的過去,商業是希臘的未來。雅典等城邦正是憑藉商業發展後來居上。第二,看土地面積計算體量實在是不大科學。俄羅斯面積大不?實際人口比日本少,經濟體量和廣東差不多。雅典發展的是海洋文明,以陸地面積計算體量,實在不準確。不如從人口和經濟來看。據歷史學家統計,當時希臘各主要城邦人口如下:雅典、斯巴達:各約30萬底比斯、敘拉古:各約9-10萬科林斯、亞哥斯:各約5萬不難看出,雅典地少人不少,再看經濟: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臘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港,雅典在開戰之前,國庫有6000泰倫的儲備資金,幾乎超過伯羅奔尼撒各國總和。「在當時希臘並不僅局限於希臘半島,而是一個橫跨地中海的世界。從黑海北岸到愛琴海,從南義大利到法國南部沿海,再到東利比亞沿海。全部都是屬於希臘世界的,所以要橫向對比實力的話,並不能僅局限於希臘半島。」
這點本身是符合史實的,但問題是,到後面它變成了這樣:「而實際上在希臘半島上,本身也無絕對優勢的斯巴達和雅典,那自然也就算不上美蘇了。」這就不對了,人口、經濟、文化前面已經提過了。在軍事上,雅典的海軍和斯巴達的陸軍都對希臘世界其他各邦有壓倒性優勢——斯巴達陸軍首次大敗還要過半個世紀,而且是敗在底比斯人手裡。高票回答中提到的敘拉古當然是地頭蛇,但是他所說的敘拉古大戰迦太基等等都是幾百年之後的事情,怎麼能用來論證當時的國家力量對比格局呢?事實上,希臘世界中非希臘本土部分,大多是斯巴達、底比斯等老牌城邦的殖民地,此時大多羽翼未豐。即便是敘拉古,我們也可以看出,它的人口只有雅典、斯巴達的1/3,根本不可能「單靠自身體量,便有伯羅奔尼撒/提洛的實力」。《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修昔底德記載了雅典的兩次遠征敘拉古。倘若誠如高票答案所言,那麼請問天朝上國敘拉格傾舉國之力,何以竟不能一舉擊潰雅典孤懸海外、補給匱乏的一支分遣隊?反而一度被圍?何以要等斯巴達援軍到來,方才擊敗雅典遠征軍?更誇張的是高票答案還提到了亞歷山大東征!!!
「那麼希臘本土就沒有一個強大的城邦了?其實是有的。那便是馬其頓王國,王國佔據著希臘最好的地區之一的薩洛尼卡平原。……並且經過腓力二世的體制化改革改革後,馬其頓又質的提升了一個檔次。亞歷山大東征的平推,便是改革的成果的體現」我們來看亞歷山大的父親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前382-前336。就是說,雅典鼎盛時期(前449-前430),腓力二世還沒出生呢!馬其頓王國還不知道在哪呢……更何況,馬其頓真的算希臘本土嗎?至少:一、當時馬其頓不是希臘文明核心區 二、馬其頓至今都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是希臘的一部分答案是肯定的,雅典鼎盛時代,希臘世界由雅典和拉棲代夢(斯巴達)主宰。那時誰強誰弱也不是看領土面積大小的,因為很明顯斯巴達面積比雅典大,但斯巴達若是沒有波斯人的支持最後也很難搞定雅典。
還有雅典鼎盛時馬其頓人在希臘人眼裡也就比正統蠻夷色雷斯好點,馬其頓正真納入希臘世界那是雅典,斯巴達都衰弱之後的事了。鼎盛時期,雅典和斯巴達論實力都可以單刷馬其頓無壓力。
鼎盛時的雅典有當時世界第一的海軍,充沛的稅入,還有大量的城邦人口以作兵源,掌握了大量的海外基地,港口,盟邦和商路,怎麼可能不強。
我覺得吧,可以說敘拉古強可以,畢竟它當過西西里周邊大希臘區一帶的霸主,但敘拉古和雅典,斯巴達鼎盛時期的國力相比還是差一等的。畢竟和敘拉古過招的基本都是些大希臘區二等城邦,和西地中海的那些半生不熟的蠻夷土著,當時的迦太基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勢力,還沒後來那麼厲害。
但雅典和斯巴達叱吒風雲的時候,那都是可以直接和波斯過招的,一言不合就組織人馬打小亞征埃及,馬其頓當時都還是二流勢力,給兩強噹噹狗腿罷了。
知乎看來盛吹敘拉古,那雅典只能拉來墊背了。
推薦閱讀:
※赫淮斯托斯兩次被拋離天堂,兩次重返神山,這透露出古希臘怎樣的社會文化信息?古希臘人為什麼要這樣描寫?
※如何把大學宿舍裝修成古希臘風格?
※為什麼當人們談起古希臘,如此重視雅典?
※古希臘哲學為何會產生?
※古希臘神話中是否真的有一個關於水仙花的故事?如果有的話其中的女神是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