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外留學回來後的人都一事無成嗎?
我是一名高中生,經常聽身邊的人提起去國外讀書這種事。我本人對留學或者國內讀大學各種事宜不是很了解,比如研究生碩士博士要讀幾年都不知道…
有幾次問爸爸他知不知道去國外讀書好不好,他每次都表達出他對去國外讀書的人的各種鄙視、看不起。我很鬱悶,他總以為我不想好好學習想讓他出錢給我去國外讀書。在他眼裡出去讀書的回來照樣找不到工作,只會啃老,都是廢人。我想問是不是真的出去讀的都是富二代,都是去混日子的?有去國外好好念書然後有成就的安利嗎?
大部分還真是。
我身邊也有不少出國的,但大部分確實就是去國外混了幾年,混了張文憑,有的還沒混到文憑,回來就找了個幾千塊的行政工作,或者做個比較水的翻譯……其實這樣的工作,不出國也一樣可以找到。
也難怪你爸爸會有浪費錢的想法,大部分出國不是要花不少錢,而是根本就在燒錢。但回來並沒有學到什麼真正有用的,性價比太低,有那幾十上百萬做點什麼不好?再不濟買房啊。去了這麼幾年連語言也仍是稀鬆,做人也還是沒學會,有啥意思?有的人都沒畢業就逃回來了。
問他,太寂寞,太苦了。
收穫的話,倒是基本都胖了好幾公斤。頂多是說起來好聽,海歸啊,似乎見過世面。
但是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也有小部分是很了不起的。
比如說我一堂哥,他讀書其實也不好,但他不甘心就這麼回去,他外語也就那樣,但他想,我有一股子力氣啊。
於是他就去割草,去搬家,對,都是苦力活,一般人誰也不願意做這個。
一是累,
二是沒點力氣幹不了,
三是工錢少,
四是有點拉不下面子。
據他說,那邊願意干這種粗活賺這種錢的老外不多,(競爭不激烈),他感覺華人在勤勞上,就是要比老外強,草坪總是要剪的,活總有人需要做但自己不願意做,所以是剛需。他力氣大又有股子不做好不罷休的倔強。
他的創業故事並沒有什麼曲折動人,無非就是日復一日地搬,第二天起床渾身酸痛,也要掙扎著去幹活,很平淡很無聊,沒什麼可講的。苦了半年吧,賺到了第一桶金,他也不浪費,繼續省吃儉用,然後錢省下來僱傭人幹活,自己就解放出來可以去如何擴大業務。
慢慢地干大了,有了一支隊伍,成立了搬家公司,由於佔了先,後來的也競爭不過他,再後來老家、國外都買了房,當然,這是後話了。
像這樣的人,在哪混都不會太差,並不是出不出國的事兒。
如果沒有自律,沒有點狠勁,不像我那堂哥那樣動腦子,能吃苦,還是在國內學習奮鬥吧,也挺好的,中國機會也不少,出國,真的挺燒錢的,還性價比低。所以出不出國先衡量一下。
出國留學固然有混日子的,也有藉機改變社會階層的。
你先得有那個能力吃到葡萄,然後才可以說葡萄酸。ps:可能我們學校比較流行出國,我的同學們約80%出國了,有回來的有沒回來的,除了個別家庭主婦(那也是美國家庭主婦)外,都在自己的領域做得很好。上學的時候考試就教過排除法,那些含有「都是」、「全部」的選項都不會是正確答案。
請百度千人計劃和青年千人計劃
法國留學回來可以建立新中國。
美國留學回來可以保衛新中國。首先要看一事有成的定義是什麼?
如果留學成功的定義是當大公司CEO, 創業成功,名滿天下,那可能百分之99的人都一事無成。但如果定義是過得比自己以前的狀態好,有進步,那百分之90的人都不是一事無成。其實留學不單是個人出國鍍鍍金,實際上是個人資歷長久的提升。舉例來說,出國留學,有個名校的學歷,不等同於成功,很可能也不如很多國內混得風聲水起的人。但有這個東西,至少能混個不錯的工作,養家糊口,至少不用被人當驢使,這對個人來說,就是成功了。
其實留學並不是一貼萬用靈藥,能解決一切問題。它至少是一個個人提高的途徑,這和國內考研,考各種證書有類似性,但經歷這個歷程之後,能做到什麼樣子,就要看個人能力了。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推薦閱讀:
※學校有許可權制學生的校外行為嗎?
※學霸是本來就喜歡學習嗎?還是僅僅是自制力強,其實對學習不感興趣?
※教師應該有什麼樣的表現才叫「為人師表」呢?
※為什麼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富養」和「窮養」分別是怎樣的教育方法?在當前社會依然適用嗎?
※非師範生如何到公立學校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