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活費只給到生存線正常嗎?
我是女生,今年高三畢業,離異家庭,跟的母親,母親是大醫院的中管,工資還不錯,高中的時候生活費1000,過得挺滋潤,因為很多其他要花錢的地方都是家長給。要上大學了,需要花錢的地方更多,母親說生活費只有1500,我認為不足以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並列了預計支出清單,可是母親認為她的義務是維持基本生存(可能是想讓我自己工作),其他溫飽線以上的開支她不再管,可是已經形成的消費觀無法輕易改變。請問這正常嗎?我應該怎麼勸說她呢?
已經形成的消費觀無法輕易改變?為啥不能改變?你是主觀不想改變而已,但是假如你母親發生了突然事件連1500都不能保證了,你不改變也得改變啊!
高中即便住宿1000元也很多了,估計她考慮你高中念書比較辛苦,想你多吃點好的、有營養的,所以在錢上對你比較寬鬆。單親家庭經濟壓力都是你媽媽自己扛,你也上大學了,拜託懂事點吧,她也應該為自己多打算了,攢點養老錢,不然沒有老伴,指望你這種只會索取的孩子嗎?謝邀,不知道1500一個月到底哪裡少了,我大學時代母親給的月供是一學期6000元,我每學期回家後還能剩2000-3000元,不打工,不苛待自己,有吃有喝,坐標蘇州
題主你自己看著辦吧,都上了大學了,父母給你生活費都是情分8/6補充
把原來的回答中真正的重點黑筆標記了。看了一下大家的評論,最大的感想是——卧槽帝都的食堂到底是便宜還是不便宜啊?!還有石家莊的那位,真的這麼黑啊,這什麼黑心學校(義憤填膺臉。只能說,我們學校的價格還是非常適中的,在省錢大業上確實幫了我不少,而且,作為一個宅女,出門花銷和不出門的花銷確實不能比,所以如果常常出門的親,認為我這個月供比較不可思議,也是非常正常的。但題主這個問題真的讓我炸的點,倒不是她嫌一個月1500太少的問題。而是,上了大學以後,居然會嫌母親給的生活費太少。看過我以前寫的一些答案的人,可能知道我出生在什麼家庭,題主雖然在離異家庭,但所幸母親努力,工資也給力,才能過上現在這樣的生活,在大學校園裡,不得不拚命打好幾份工,申請校園補助,申請學生貸款,拚命學習拿獎學金這樣的人,太多了。
我活在條件並不好的離異家庭里,跟著雖然很努力,但無奈工資不給力的母親過日子,能在大學校園裡一心學習看書,不為生活而發愁,不會想盡辦法去打工,而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都得益於她願意給我這份生活費。我跟母親曾經有過這樣的對話:我:下學期生活費你給我多少呀?還是6000嗎?母親:4000,你卡里不是還有上個學期的2000么……
我:這也算?我自己省下來的錢啊!就不能多給點?母親:你是學法律的對吧。我:對啊,這有什麼關係?母親:你複述一下父母的贍養義務到子女幾歲為止。我:……卧槽!?她這話太有道理,我不敢反駁,只敢在心裡吐槽她是不是我親媽,要是在面上反駁了,她真掐我生活費,我還能咋地?
所以,最後這段話,不光給題主,也給所有還在上大學的,拿著父母生活費的同學們共勉。
你已經18歲了,事實上你還沒有上大學的時候你就已經18歲了。
當你18歲的時候,父母的贍養義務就已經到此為止了,他們把你培養到大學,應該是收穫、享福、花你掙的錢買東西給他們的時候了。
但是,你不行,我也不行,我們在18歲的時候,在大學四年的時候,依然是無力的,什麼也掙不回來的,還要問父母要錢的人。所以,你可以撒嬌說哎呦親媽,你這個錢給的真少,我活不了。但你絕不可以真心說,這錢給的太少了,你不應該給我這麼少的錢啊。因為沒有人有這個資格。要是在幾年前看到這個問題必須開罵,現在不會了,在我看來確實不太容易理解有錢人是怎麼過的(最起碼比我有錢),如同那篇「你沒窮過你不會懂,你沒富過你也不會懂」文章所述一樣。
首先好好愛你的媽媽吧。從你所述的家庭環境,你媽媽承受著離婚帶來的巨大感情傷害帶來的痛苦,面對著親戚朋友的流言蜚語(可能沒有,但多半都存在一些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帶著你生活供養你到了大學,給你非常滋潤的一個高中生活,自己還努力做到了中層管理人員,實屬不易。
第二,愛你媽媽就少給你媽添堵了。你媽媽給你演示了如何做一個堅強的女人,這點你咋就沒學到呢,都上大學了,你現在還不開始成長你媽媽不放心啊,所以估計是有意識的在培養你獨立自強的精神和意志。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第三,試著擺脫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思維吧。和你講講窮人們怎麼過來的:那天我在老媽肩膀上狠狠狠狠的咬了一個小牙印,因為她剝奪了我和小夥伴們快樂玩耍的時間,狠心把我交給了學前班的老范老師,開始了學生時代。那時候每天穿著哥哥穿不了的膝蓋破洞的褲子上學,背著補了幾道口子的黃綠色書包,沒有零花錢,想買一本3塊錢的印著還珠格格的漂亮硬殼筆記本,要低著頭和媽媽磨蹭半天,媽媽問起來就輕輕的說一句想買個筆記本(因為那時候我本來學習上用不到那種本子啊,是用來抄歌曲,和別的同學相互交換著抄歌,現在記不得為啥有這麼流行這個奇葩活動)。媽媽說:等周四趕集賣了xxx,就給你買。自己就蹦蹦跳跳出去玩了,期待著自己的本子。村裡的孩子總是那麼容易得到滿足,目光短淺啊…哎。小學初中就基本類似這樣過來了。高中,03年上的,考在了市裡最好的公立學校,1200多的學費。住校,每周五放學後坐公交車回村,車票3塊。每周天下午跟老媽要30塊一周的生活費,這麼算的話一個月是120塊錢,每天早上吃1個5角的包子,午飯和晚飯一般不在食堂,因為每打一次飯要多出5毛錢在學校邊上的小飯館,2塊錢可以吃飽。這麼一算每天的花費是4.5元,五天是22.5+6(車費),每個月還有1.5元的結餘,基本沒有其他支出。大學時候每學期3000塊生活費,基本溫飽,自己還去找點別的活(很多同學都是自己貸款交學費,打工賺生活費),就這樣的情況自己體會。
但是,不管童年還是少年,我都過的非常快樂,因為純真,因為容易滿足,穿的很破,一周或者一個月才有一頓肉吃。隨著閱歷的增加,知道的多了,才發現自己有多麼的無知無能無助。有時突然想自己要是不知道那麼多,可能我還活得快樂即便是麻木也行啊,總比看到幸福或者很多誘惑卻拿不到帶來的惆悵和愁苦還好點。
再後來意識到一味的逃避和抱怨是一個多麼自私、無能、不負責、甚至是可恥的行為,於是看書學習,考證,健身,旅遊,去提高能力和拓展視野去用錢用心關心老去的父母,這種獨立、負責、健康的生活狀態帶給了我一種穩健隨和和成熟的快樂。
回過頭來,你有更好的基礎,更多的榜樣,更高的眼光和視界,你如果說想再和你媽媽多要一些錢去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儘管開口,相信她會給的。但如果自己都覺得理由過不去,那就別開口了。丟人那麼多答主都在說著自己曾經過的生活,批評題主,給我一種嘗過了苦日子的老奶奶批評年輕人開空調的感覺。
說說自己的體會,坐標魔都。說實話1500絕對夠你在學校的讀書吃飯,不過過不上小滋潤的社交生活。挺理解答主的,深知要保持自己在別人心中還不錯的印象需要付出的錢和精力。不過前面的回答也都說了,已經成年了,可以多體會一下父母的不容易。
但是不建議題主在知乎上尋求意見了,前面許多回答在我眼中只是在對自己曾經經歷過的苦日子的不滿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過著不同的生活,你要是真覺得家裡還有富餘,多替你媽媽分擔一些,或者分享一些,表現得好一點,再和她探討生活費的問題。如果你媽確實擔著很重的擔子,那麼打工,獎學金都是額外的收入。 祝好1,等你有男朋友了,你媽媽或許會加錢。十多年前我讀大學的時候,我家裡給我每個月1200,知道我戀愛後(現在的老公當時的男友大學剛畢業,爸爸媽媽不想我用他的錢),自動把我的生活費加到了2000。2,多少錢都能過。十多年前我老公讀大學,他家裡每個月給他兩百多一點,每個學期還要自己從生活費里買來回的火車票(單程都得二十多小時,站票跟硬座一個價的),他沒有打工,就是一個安靜讀書加樂觀的窮學生理工男,一米八幾的大個子,吃飯足夠了。
3,以上說的都是真實遇到的情況,屬於實際操作層面的問題。真正想說的是,你單身的媽媽不容易,又因為大學學習時光太寶貴,我也並不支持半工半讀,但是你可以節約些。每個家庭不同,與同學的攀比並無益處。我的朋友中就有每周從溫哥華乘頭等艙回來一次的女孩,也有連學校的宿舍費都覺得貴的姑娘(她現在很好,但是仍然遠遠沒有溫哥華的姑娘那麼富裕,財富的積累確實是幾代人的努力結果),富而無驕易,貧而無怨難。加油。
重點不是母親給的生活費多少,而是你是否懂得該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反對上面的觀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1500不夠用,在大學難道就吃個飯,然後縮寢室?社交,談戀愛,旅遊哪個不花錢?想過的滋潤點,人緣混開是很花錢的,家裡又不是沒條件,有條件不給錢讓人過苦日子就是錯誤觀點我自己大一就過的很苦,到處看別人混社團爬山玩的high,自己只能電閱打打遊戲,後來大二自己賣遊戲道具賺了1年錢才自己過的像個人樣
我在北京某大學,食堂貴,早餐3塊,午晚飯全素5塊,好一點8塊,正常水平11塊,上不封頂,就按一般算,一天得25左右,即一個月750,網費20,手機費我有點多,正常人70吧,洗澡亂七八糟的有50,每個星期自己出去吃一頓有70,得300塊吧。差不多還有300塊用於社交,娛樂,看電影,聽起來不錯。不找對象就夠了。不過不夠品質,如果家庭富裕點1700.2000都還不錯,1500其實也夠了呀。省著點等掙了錢再提高品質唄,ps如果找對象可能就不夠了
樓主,你這一個月的生活費和我兩個月的都差不多了。
我誤會了問題……還以為是您在給父母交養老錢。我就拿過幾個月父母給的生活費。如今回憶起來,年輕的自己真廢物
我出來工作四年了,每個月生活費500左右。五毛錢一個的饅頭,早上買上9個,每餐3個,就著老乾媽吃。偶爾吃肉包子補充蛋白質吃青菜補充維生素,穿迪卡儂9塊9一件的基礎款T。蹭小區的公共網路刷微博刷知乎,下電影,每天晚上去附近大學跑十公里。城裡多的是免費的公園,博物館,50塊押金的圖書館,偶爾朋友出來一起壓馬路,喝個奶茶,去沙縣小吃或者蘭州拉麵吃碗面。照題主的消費習慣,我過的狗都不如吧,嘿,我過得還挺開心的。大學平均吃飯一天15塊可以吧,如果是一本以下當我沒說,圖書館是免費的吧,操場是免費的吧,加入社團也不用交會費吧,一起去做義工,爬山也就花個麵包和礦泉水的錢吧?1500不夠用?嗯?
說真 我每個月生活費只有1000 還要存起來100 最少的時候每個月花600多 我要是敢有4500 我就起飛了誰舉報的我?!
我想看你消費清單(′?ω?`)
看了你的描述,覺得我們遇到的情況還是很相似的。雖然已經畢業了,但是上學時候每次和爸媽討生活費的情景還是歷歷在目啊。
首先呢,我覺得以你的家庭情況,令堂不太可能真的只給你1500一個月。
從我大二開始,家裡決定每個月只給我打1700的「生活費」,之後略有調整,到我大四畢業的時候漲到了2000一個月。但是,我讀大學時每年的實際開銷在四萬七到五萬五一年(不記房租和報語言班的費用),非常穩定,每個學年、每個學期幾乎都是同樣的數字。什麼錢該花、什麼不該花,多長時間換手機,一個學期能花多少錢在旅遊上、出去玩能住什麼樣的酒店......甚至到了什麼時候應該坐公交而什麼時候可以任性地打個的,我覺得我很好地貫徹和維護了從小到大養成的消費和生活習慣,這大概就是你所說的「已經形成的消費觀無法輕易改變」。爸媽要是跟我說生活費要減少的話,我會很不舒服,但是要是增加的話,我的消費也不會增加——我覺得是這樣,但畢竟我爸媽從來沒有一個月給我打個十萬塊來考驗我一下。
其次,我在多個城市長期生活過,在兩座城市上的大學(我的大學分布在好幾座城市...),現在在北京工作,以我的感覺,一千塊的「生活費」足夠你在國內任何一個城市解決相對高標準的「溫飽」問題了。當然,對於高中就有1000一個月零用的你來說,我們、樓上樓下的知友,所談論的可能並不是同一個溫飽,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令堂會提出這個想法。
雖然家裡早早就給我定下了1700-2000的生活費標準,卻從來沒有真正有效地執行過——一個月打三次生活費算什麼,你說是吧。但當我看到你的問題的時候,我突然非常希望我父母當年能夠嚴格地按照他們定下的標準給我提供生活費。
為什麼呢?我至少可以舉出三點:
第一,明確消費中的優先順序。什麼錢一定要花,什麼錢可花可不花,什麼錢本來想花但是想一想覺得不該花,什麼錢本來就不該花......當你一個月只有一千多的時候,在基本開支之外,你肯定更願意把錢花在「對你有益」的事情上面。如果我上學的時候只有一千多,我就不會莫名其妙坐著高鐵去看海、不會買一堆有的沒的、不會買很多好看的但是我從來不用的本本和文具——其實我不僅是花了很多錢在這些方面,同時也付出了相當的精力和時間。就像我高考後約幾個小夥伴出去吃飯,聊起上一屆一位差點成為省狀元的學姐時,一位學長感慨道:「你在插土豆的時候人家可是在做題啊。」如果生活費少一點,那麼隨之而來的shopping和social怎麼都會少一點吧!第二,節約成本。在你上大學後,假設你不是住在家裡走讀的話,要維持原有的生活習慣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已經形成的消費觀無法輕易改變」,雖然難,但我們都知道這並不是不能改變的。也就是說,令堂在考慮到「今後要花更多錢才能讓你過上和現在一樣的日子」的時候,果斷地打算去改變你的消費觀而不是給更多的錢。我覺得這很合理,雖然我害得爸媽多花了那麼多錢。= = 比方說你現在至少有自己獨立的卧室吧,可是上大學了要住宿舍了,至少也是三人間/四人間起吧,國內本科有雙人間的學校真是鳳毛菱角啊更不提單人間了。我就是因為忍受不了某世界一流大學復古的六人間宿舍而搬出來租房的,兩個人坐擁三室一廳還買了個小冰箱= =。去看房的時候還有一個學生也在看房,他還問了我句打算幾個人住,我至今記得我說兩個人的時候他滿臉的are u kidding me!的表情——他們本來打算六個人住。這只是住一方面。當然你的大學的住宿條件肯定比我的好,得多,但是在吃穿用度上還是會增加不少成本。
第三,培養理財意識。
困了睡了。
好吧,溫飽線是1500...坐標廣東廣州我高中每月500左右大學…每月600..可能我比較省,這600能維持溫飽並可以交納雜費。但是包包衣服化妝品出去玩,呵呵,自己出去打工啦~都大學生了,我現在都大三了,大一的時候打了暑期工有一點點存款我還大概一年沒跟爸媽要生活費,後來覺得自己賺的只夠溫飽不能滿足我買買買的慾望,媽媽就給我每月600,我已經很滿足了好嗎!
原來我大學的時候已經餓死了,我自己還沒發現.
首先,我覺得一千五還是可以的,我周圍很多家庭富有的女孩子,也只是一千二,他們都覺得沒必要花家裡太多錢。所以也許你可以體諒體諒。 其次呢,上大學去,重要的就是學習吧,感覺大學戀愛大部分真的有些浪費感情,學習抓好,吃飯上健康均衡,多吃水果,買東西理性一點,就好啦。 至於消費觀的改變,不知道你原來是怎麼花錢,如果是大手大腳,那無論如何都是要改的。不管你有多少生活費。管住嘴,別吃過多的零食。大學衣服買太多也沒地方放,買少而優的就行。化妝品。。。買多了也沒什麼用吧,男生不很懂嘛反正,少買些,好看就行。不要經常去逛街咯~很容易受誘惑。 個人覺得應該有儲蓄意識,適當存些錢,自己,別人,都可能有急用,過節什麼的,記得給媽媽買份禮物。 最後,努力拿獎學金啦~!說的不好不要見怪~
肯定是不夠的 自己賺吧 獎學金辣么多 家教都100/h了 主要原因是 經濟獨立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想說題主的母親並不容易,只不過她的辛苦你很少看到或者基本上沒看到過。你應該學習你的母親,從她身上你會學到你這一生中最寶貴的東西,而不是糾結於物質生活,既然是大學生了為什麼不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依然覺得母親給自己是理所當然的嗎? 有沒有想過你母親會寒心?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可以息息相關也可以毫無關聯,看自己怎麼過把。1500不算少,是多大的碗就盛多少飯,腳踏實地,你自己的人生開始了。沒戳進來前我還以為你媽媽只給你兩三百一個月…
推薦閱讀:
※哪一刻父母(親人)讓你覺得寒心?
※親子關係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你父母說過哪些讓你無法反駁的話?
※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五歲孩子不認錯哭鬧,媽媽的解決方法是一邊鼓掌一邊說「你哭吧,你越哭我就越開心」,這種教育方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