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在武漢失守之後,還能堅信中國能勝利的依據是什麼?
假設站在當時中國人的角度,撇開上帝視角,當武漢失守,大片土地已經淪陷的時候,太平洋戰爭也還沒爆發,有什麼理由可以堅信抗戰一定能勝利?
太祖有一篇很有名氣的文章,叫 論持久戰。對這個問題談得很透徹。
先引用一段如下:「駁亡國論 (一三)亡國論者看到敵我強弱對比一個因素,從前就說「抗戰必亡」,現在又說「再戰必亡」。如果我們僅僅說,敵人雖強,但是小國,中國雖弱,但是大國,是不足以折服他們的。他們可以搬出元朝滅宋、清朝滅明的歷史證據,證明小而強的國家能夠滅亡大而弱的國家,而且是落後的滅亡進步的。如果我們說,
這是古代,不足為據,他們又可以搬出英滅印度的事實,證明小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能夠滅亡大而弱的落後國家。所以還須提出其他的根據,才能把一切亡國論者的
口封住,使他們心服,而使一切從事宣傳工作的人們得到充足的論據去說服還不明白和還不堅定的人們,鞏固其抗戰的信心。
(一四)這應該提出的根據是什麼呢?就是時代的特點。這個特點的具體反映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國的進步和多助。
(一五)我們的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中日兩國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戰爭。在我們的敵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國主義,它已處於退步時
代,不但和英滅印度時期英國還處於資本主義的進步時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戰爭發動於世界帝國主義首先是法西斯國
家大崩潰的前夜,敵人也正是為了這一點才舉行這個帶最後掙扎性的冒險戰爭。所以,戰爭的結果,滅亡的不會是中國而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集團,這是無可逃避
的必然性。再則,當日本舉行戰爭的時候,正是世界各國或者已經遭遇戰爭或者快要遭遇戰爭的時候,大家都正在或準備著為反抗野蠻侵略而戰,中國這個國家又是
同世界多數國家和多數人民利害相關的,這就是日本已經引起並還要加深地引起世界多數國家和多數人民的反對的根源。
(一六)中國方面呢?它已經不能和別的任何歷史時期相比較。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是它的特點,所以被稱為弱國。但是在同時,它又處於歷史上進步的時
代,這就是足以戰勝日本的主要根據。所謂抗日戰爭是進步的,不是說普通一般的進步,不是說阿比西尼亞抗意戰爭的那種進步,也不是說太平天國或辛亥革命的那
種進步,而是說今天中國的進步。今天中國的進步在什麼地方呢?在於它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國家,已經有了資本主義,有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有了已經覺悟或
正在覺悟的廣大人民,有了共產黨,有了政治上進步的軍隊即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紅軍,有了數十年革命的傳統經驗,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十七年的經驗。這
些經驗,教育了中國的人民,教育了中國的政黨,今天恰好作了團結抗日的基礎。如果說,在俄國,沒有一九○五年的經驗就不會有一九一七年的勝利;那末,我們
也可以說,如果沒有十七年以來的經驗,也將不會有抗日的勝利。這是國內的條件。
國際的條件,使得中國在戰爭中不是孤立的,這一點也是歷史
上空前的東西。歷史上不論中國的戰爭也罷,印度的戰爭也罷,都是孤立的。惟獨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空前廣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運動及其對於中
國的援助。俄國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國的工人和農民因此勝利了,但那個援助的規模還沒有今天廣大,性質也沒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
運動,正在以空前的大規模和空前的深刻性發展著。蘇聯的存在,更是今天國際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極大的熱忱援助中國,這一現象,是二十年前完全
沒有的。所有這些,造成了和造成著為中國最後勝利所不可缺的重要的條件。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雖然還沒有,尚有待於來日,但是中國有進步和大國的條
件,能夠延長戰爭的時間,促進並等候國際的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國,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國是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這一個條件,於是在強弱對比之外,就還有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這就是中國決不會亡的根據。強弱對比雖然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
時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然而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又規定了日本
不能橫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後的失敗,中國決不會亡,必然要取得最後的勝利。
(一八)阿比西尼亞為什麼滅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國,而且是小國。第二,它不如中國進步,它是一個古老的奴隸制到農奴制的國家,沒有資本主義,沒有資產階級政黨,更沒有共產黨,沒有中國這樣的軍隊,更沒有如同
八路軍這樣的軍隊。第三,它不能等候國際的援助,它的戰爭是孤立的。第四,這是主要的,抗意戰爭領導方面有錯誤。阿比西尼亞因此滅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亞還
有相當廣大的游擊戰爭存在,如能堅持下去,是可以在未來的世界變動中據以恢復其祖國的。
史來證明「抗戰必亡」和「再戰必亡」的話,那我們的答覆也是時代不同一句話。中國本身、日本內部、國際環境都和過去不相同。日本比過去更強了,中國的半殖
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變,力量依然頗弱,這一點是嚴重的情形。日本暫時還能控制其國內的人民,也還能利用國際間的矛盾作為其侵華的工具,這些都是事實。
然而在長期的戰爭過程中,必然要發生相反的變化。這一點現在還不是事實,但是將來必然要成為事實的。這一點,亡國論者就拋棄不顧了。中國呢?不但現在已有
新的人、新的政黨、新的軍隊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餘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這些都必然會向前發展。雖然歷史上的解放運動屢次遭受挫折,使中國不能積蓄更
大的力量用於今日的抗日戰爭??這是非常可痛惜的歷史的教訓,從今以後,再也不要自己摧殘任何的革命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礎上,加上廣大的努力,必
能逐漸前進,加強抗戰的力量。偉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是這種努力的總方向。國際援助一方面,眼前雖然還看不見大量的和直接的,但是國際局面根本已和過
去兩樣,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醞釀中。中國近代無數解放運動的失敗都有其客觀和主觀的原因,都不能比擬今天的情況。在今天,雖然存在著許多困難條件,規定
了抗日戰爭是艱難的戰爭,例如敵人之強,我們之弱,敵人的困難還剛在開始,我們的進步還很不夠,如此等等,然而戰勝敵人的有利條件是很多的,只須加上主觀
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難而爭取勝利。這些有利條件,歷史上沒有一個時候可和今天比擬,這就是抗日戰爭必不會和歷史上的解放運動同歸失敗的理由。 」
既然有好多人問,我就重新整理一下。選自《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中的演講篇=====================================================================因為老蔣的演講很多事脫稿,所以短話長說,啰里啰嗦,甚至時時跑題。如果將其全部放在這裡,太長了,影響其他的答案。所以將其都放到文章中,這裡只放索引了。對樓主的回答如下,是武漢會戰後,在南嶽召開的軍事會議上的演講
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開會訓詞 - 啊勒的文章 - 知乎專欄(這個是開場白,之後還有多天的演講)
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一) - 啊勒的文章 - 知乎專欄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二) - 啊勒的文章 - 知乎專欄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三) - 啊勒的文章 - 知乎專欄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訓詞(四) - 啊勒的文章 - 知乎專欄另外還有一次書面的文章,為國軍退出武漢告全國國民書 - 啊勒的文章 - 知乎專欄===================================================================之後下面貼的是我第一次回答的,1934年對廬山軍官訓練團的演講《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 》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上) - 啊勒的文章 - 知乎專欄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中) - 啊勒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下) - 啊勒的文章 - 知乎專欄講道理的話
那得看,是站在誰的角度站在常凱申等人的角度來說
日本人那時候開始跟重慶政府和談了,當然是等同於投降的「和談」就算不知道日軍後方的情況,這種行為也能說明:日軍的進攻頂點到了當時現實情況也差不多如此,日本兵力不足了,國力也緊張了站在一個普通中國人的角度來說這種看法不需要什麼理由就像汪狗兆銘當漢奸的理由,我能幫它列出十幾條來,那也沒有什麼意義
共軍:反正武漢不是我的
光頭:老紙還要三年才宣戰,眼巴巴等著國際調停呢,都沒有開戰要什麼勝利。抗戰初期的經驗教訓告訴中國武漢失守是必然的,所以中國人早已做好準備,該撤的都撤光了。即使是武漢失守,看看中國地圖,還有大片的土地在中國掌握之下,想讓中國屈服還早得很。隨著佔領區不斷擴大,日軍兵力越來越捉襟見肘,而又無法一舉征服中國,佔領區遲早會成為日軍的負擔。所以報紙上寫保衛大武漢,那是振奮人心用的。中國失去一個武漢,抗戰照樣接著打。
史可法知道必敗的時候依舊抵抗啊,並且依舊有人追隨他赴死
武漢和廣州淪陷後,日本已經無力在發動大規模戰略進攻,中國也無力反攻。中國在主場作戰,時間拖越久對中國越有利。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在早期要三個月滅亡中國,知道自己打不過。
感覺一定勝利這種話還是宣傳口號,不過武漢會戰後當政者感覺到日軍已經進攻到頂點難度不大。
有蘇爹支援著,並且說服自己美爹一定會下場的。然後在珍珠港事變第二天果斷宣戰。
陪都在重慶,武漢本來就是做好了失守準備的,比起南京,武漢的失守對中國而言並不是不可接受的失敗。
當然很多人在此局面下失去抗戰勝利的信心了,比如汪精衛;但是我始終認為,東亞人為守土而打仗不考慮勝不勝利,而是考慮還能不能拼,武漢會戰後國民政府是已經做好這樣的準備了,即便一路敗退也繼續打,大不了組建流亡政府。像日本投降不是因為看不到勝利希望,44年下半年日本就基本明白自己沒有勝利希望了,但是還是打下去,做好「一億玉碎」的準備,無非就是大家一起死,能拼一個是一個,直到吃了兩顆核彈發現自己一億玉碎拼不過幾顆炸彈才投降。
所以西方人總是覺得東亞人打仗像瘋子
看了論持久戰,個人覺得文中的關鍵是:中國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加上軍閥,各地獨立性很強,隨便每一塊都能自己生存,獨立作戰。斬首沒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像日本德國那種發達的工業國,把主要的工業區都炸掉相當於把頭砍掉,就完蛋了。
中國經濟的不統一、不平衡,對於抗日戰爭反為有利。例如將上海和中國其他地方割斷,對於中國的損害,絕沒有將紐約和美國其他地方割斷對於美國的損害那樣嚴重。日本就是把中國沿海封鎖,中國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無法封鎖的。所以問題的中心點還是中國全體人民團結起來,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這是我們早就提出了的。
日本是小國,人少,意味著沒有能力部署足夠多的兵力來控制每一個佔領區,相對的,中國人多,更不怕犧牲,因此在日本人控制不足的農村地區搞搞游擊,會讓各地日軍自顧不暇,疲於奔命。
第二階段,可以名之曰戰略的相持階段。第一階段之末尾,由於敵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堅強抵抗,敵人將不得不決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戰略進攻終點,到達此終點以後,即停止其戰略進攻,轉入保守佔領地的階段。此階段內,敵之企圖是保守佔領地,以組織偽政府的欺騙辦法據之為己有,而從中國人民身上盡量搜括東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著頑強的游擊戰爭。游擊戰爭在第一階段中乘著敵後空虛將有一個普遍的發展,建立許多根據地,基本上威脅到敵人佔領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階段仍將有廣大的戰爭。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時中國尚能保有大量的正規軍,不過一方面因敵在其佔領的大城市和大道中取戰略守勢,一方面因中國技術條件一時未能完備,尚難迅即舉行戰略反攻。除正面防禦部隊外,我軍將大量地轉入敵後,比較地分散配置,依託一切敵人未占區域,配合民眾武裝,向敵人佔領地作廣泛的和猛烈的游擊戰爭,並儘可能地調動敵人於運動戰中消滅之,如同現在山西的榜樣。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做得好,可能使敵只能保守佔領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區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們的,這就是敵人的大失敗,中國的大勝利。那時,整個敵人佔領地將分為三種地區:第一種是敵人的根據地,第二種是游擊戰爭的根據地,第三種是雙方爭奪的游擊區。
日本雖然妄想吞併中國,但吃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兵力已經捉襟見肘,難以發動新的攻勢。如果它資源多,也可以扛久一點,同化十年八年,再搞搞清鄉掃蕩,消化佔領區以後再圖進取,可惜它資源也不多(何況德日發動戰爭就是因為資源不足),不能支撐如此漫長的戰爭,只能去找美蘇英等國搶,就是作死。
日本戰爭雖是在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但同時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雖強,但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國度比較地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日本統治者想從戰爭中解決這個困難問題,但同樣,將達到其所期求的反面,這就是說,它為解決這個困難問題而發動戰爭,結果將因戰爭而增加困難,戰爭將連它原有的東西也消耗掉。
再加上一點,日本當年吃掉東北沒人管,畢竟東北太小,但是它想獨霸中國,列強都不是傻子,特別是美國,國內無戰事,在那看著呢(就像中原大戰的時候,張學良在關外靜靜的看著馮閻裝逼),所以不會輕易讓它得逞,蔣先生作為英美的代理人也不會輕易投降,國際上遲早會援助中國。
這樣看來,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強的,但其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國際形勢又處於不利。中國反是,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比較地弱的,然而正處於進步的時代,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又有大國這個條件足以支持持久戰,世界的多數國家是會要援助中國的。
國際的條件,使得中國在戰爭中不是孤立的,這一點也是歷史上空前的東西。歷史上不論中國的戰爭也罷,印度的戰爭也罷,都是孤立的。惟獨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空前廣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運動及其對於中國的援助。俄國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國的工人和農民因此勝利了,但那個援助的規模還沒有今天廣大,性質也沒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運動,正在以空前的大規模和空前的深刻性發展著。蘇聯的存在,更是今天國際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極大的熱忱援助中國,這一現象,是二十年前完全沒有的。所有這些,造成了和造成著為中國最後勝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條件。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前雖然還沒有,尚有待於來日,但是中國有進步和大國的條件,能夠延長戰爭的時間,促進並等候國際的援助。目前我們不能把別國的軍力和經濟力大量地公開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難道將來也不能嗎?如果日本的敵人不止中國一個,如果將來有一國或幾國以其相當大量的軍力和經濟力公開地防禦或攻擊日本,公開地援助我們,那末,優勢不更在我們一方面嗎?日本是小國,其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於孤立;中國是大國,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於多助。所有這些,經過長期發展,難道還不能使敵我優劣的形勢確定地發生變化嗎?
總之,日本要是一口吃不下去,以後就沒機會了,所以結論就出來了:日本人必然失敗。
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要讓有的人承認抗戰不依靠蘇聯和美帝是不可能贏的這個事實是很艱難的。所謂堅定勝利的決心,其實只是美帝的逐步加深的掐著日本蝗軍咽喉的制裁,不然你以為日本人在中國大陸還沒征服的前提下急著打太平洋戰爭是為什麼?_?硬要給自己臉上貼金以為靠著中流砥柱和國民黨那見了蝗軍跑的比兔子還快的軍隊就可以打贏日本人,你開心就好
推薦閱讀:
※各國是如何「土改」的?
※在清末闖關東以前一直人煙稀少的黑龍江流域為何在唐代會出現繁榮的渤海國?
※雅典有沒有經歷過君主制?僭主制?二者該怎麼區分?
※古代民族在繼承時採用分家還是長子繼承的模式,這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
※歷史上曾經繁華的都市為什麼如今會沒落,發展不起來,譬如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