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 策略的一個疑惑?

假設對於一個CTA策略,對於一個單方向的long/short的倉位,增加一個止損位,可以近似將倉位收益當作call/put的買方,儘管無法組合形成straddle或者strangle的形式,只利用單獨的call/put倉位近似,再利用波動率的叢聚性來對波動率進行預測(概率意義上),同時再增加交易頻率,使收益波動的分布更近似歷史樣本的分布,是否能夠達到概率上的贏大輸小呢?


先上幾篇經典的研究cta和vol的paper,尤其是第一篇cme的關於cta的研究,良心之作,強烈推薦。

大致意思就是說cta其實是很類似於long vol的strategies,只是相比於options,cta獲得vol的成本要比期權來說cheaper。

其實這幅圖之所以在經濟處於ok和good的時候還不錯,完全是因為雞賊的cta fund managers偷偷的放了一定比例的equity和treasury,這樣既提高了sharpe ratio,又能大幅度增加公司的aum。

要知道,資產組合才是天底下最大的免費午餐。

http://www.cmegroup.com/education/files/ED150_Managed_Futures_and_Volatility_article.pdf

Managed Futures Performance and Volatility

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 (CTA) Explained

Volatility Exposure of CTA Programs and Other Hedge Fund Strategies: 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long/short倉位加止損位模擬期權收益這種東西叫OBPI。OBPI本質上就是個追漲殺跌策略,如果以標的資產本身在期權到期日的漲跌來衡量,這個策略確實是大贏小虧的,但在震蕩市會很蛋疼。

不太清楚你預測波動率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想交易gamma,貌似不太靠譜兒,因為線性工具沒法(or很難?)複製凸性。如果是預測單向波動,那就是玩delta了,理論上OBPI就可以幫你控制這個敞口。


這個看起來像做多期貨波動率的策略,類似與通過動態交易期貨來複制目標期權的Payoff,也就是動態Delta調整。理論上講在國內的期貨市場的波動率的長尾效應加上波動率的集聚效果是可以做到贏大輸小。這樣的策略就需要儘可能的保證組合的期權複製效果和實際Payoff一致,越精確越需要更多的調整,也就消耗更多的手續費和小止損,實際上的效果會打折扣。


哈,和本人使用的一個策略差不多。利用期貨去simulate lookback option,然後交易策略就是long/short gamma。這個model 表現一直很好,sharp 2以上。


交易成本和衝擊成本是個坑


這種如果碰到大的波動的時候,似乎比較蛋疼了。不知道樓主的止損位是否有動態調整?


相當於要trade波動率的回歸?感覺這個難度好大。是否trade波動率的擴散比較好做些


為什麼vol的分布需要接近歷史分布?這個假設有什麼合理性?


推薦閱讀:

TAG:寬客Quant | 量化交易 | 波動率 | C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