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旅行帶什麼裝備最輕便實用?
想去野外體驗戶外旅行的樂趣,帶什麼裝備最輕便又最實用呢?
Gearkr的老闆前兩天說輕量化的時候推薦了幾個產品,參考一下。為什麼最輕的中級車居然是美系的? - 汽車
剛翻閱了一下邁銳寶XL的資料,看到這款車廣泛採用了車身結構優化的手段實現輕量化,這個跟我熟悉的戶外裝備很像,這幾年在材料並沒有革命性進步的情況下,眾多的品牌也在通過結構優化來實現輕量化。 輕量化是戶外裝備一個重要進化過程,戶外界有句俗話:「裝備上輕一百克,那麼你需要多花費一千塊」,讓自身裝備更輕一點兒,自己的負重少一點兒,那麼也就意味著你可以走得更遠一點兒,這跟車身減重也是一個道理。 但減輕重量並不意味著降低裝備的性能和耐久性,而是通過結構設計和材料提升達到重量、性能、耐用的平衡。
比如著名防潮墊品牌Therm-A-rest所推出廣受人民群眾好評的Z-Lite,我們俗稱「蛋槽」的防潮墊,其創新性的採用了類似「蛋槽」的凹凸結構,在同樣的重量下從結構上增加了防潮墊的厚度,從而提升了舒適度和隔寒性。
同時由於這種結構可交替重疊,也可讓此款防潮墊不用像通常防潮墊一樣捲起收納而是摺疊收納,這樣也使這款防潮墊不僅擁有極高的舒適度和極輕的重量,同時擁有非充氣類防潮墊中較小的收納體積,所以贏得很多戶外裝備控的青睞。
再舉一個背包的例子,也許更容易理解。我們知道背包與人體有肩帶、背墊、腰帶等幾個接觸部分,而在高強度的戶外活動中,這三個部分的舒適性和透氣性尤為重要
而通常我們的背包都採用密布多層網眼的透氣網布去解決這一問題,但在戶外高強度的運動中,背包腰背部的透氣排汗性能明顯不能與出汗速度相抗衡,所以很多背包我們在登山和徒步過程中都感覺背部和肩部很難受。
始祖鳥如今的一些新的重裝背包我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其採用仿生結構,背部的形狀猶如人體的肩胛骨,這樣保證人體背部的突出位置與背包仍然有很好的依託,但同時其他位置不與人體接觸,形成一個天然的透氣排汗層。這可以說是利用良好的結構設計,既達到減重的目的,又提升性能的一個絕佳的例子。
當然我們還可以看到,boreas北風之神這個品牌更進一步,在背包的肩帶和腰墊處使用EVA鏤空泡沫替代傳統網布,將重量進一步降低,而透氣性更加優良。 說到鏤空減重這種方法,不得不說下我經常攜帶的Leatherman skeletool萊澤曼少俠工具刀,一看到這款刀的外觀最大的印象就是不僅刀柄甚至刀身都大量的鑽孔來減輕重量,但由於此刀的用途並非像生存刀一樣需要各種極限的工作用途,所以減重並不會讓堅固性受到影響,而重量的減輕是我最終選擇少俠作為日常隨身工具刀的重要原因。
我以前都是選擇一把小刀作為日常口袋刀攜帶,但接觸少俠以後發現少俠的重量僅相當於一把小刀,但除了切割的本職功能以外,其還具有開啤酒、尖嘴鉗、螺絲刀、撬棒等更多的實用功能,然而重量卻與一把小刀相當,別在褲袋內並不會像Leatherman家族其他摺疊工具一樣會有較大的負重感,因此skeletool就自此取代了我一直以來所習慣攜帶的各類小刀。而我所喜歡的黑少俠skeletool CX更將刀柄處的工具槽切片由白少俠的鋁材料替換為碳纖維,從而將重量減輕了幾克,所以我更換了白少俠選擇了黑少俠,這就是一名輕(Zhuang)量(b)化(fan)裝備控的個人修養。
推薦閱讀:
※一月份去哈爾濱旅遊需要準備哪些衣物?
※如今很多低價香港跟團游存在強制性購物,人們為了撿便宜報便宜的團,去了後又被強制購物。為啥子不改改制度?
※去南京旅遊有什麼值得去的景點和小吃?
※麻煩介紹一下行程規劃(旅行規劃)類的網站或者APP軟體?
※8月份去北歐,有哪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