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與金朝哪一個對南方朝廷的軍事優勢更大?


金國,都是南朝,精神狀態完全不一樣,按說南宋佔據著核心經濟區,又是一百五十年正朔,應該給力些吧,但南宋幾次北伐一次比一次難看。建炎紹興年間岳飛韓世忠劉錡打出來的優勢地位被趙構葬送了,隆興北伐,李顯忠獨木難支,開禧北伐,說多了都是淚,端平入洛簡直讓人哭笑不得。南北朝時代的南朝,從祖逖到陳慶之,桓溫謝安劉裕都好幾次差點光復中原,收復洛陽長安三四次,這還是在南朝自身也政局不穩的狀態下取得的成就。

從實力對比層面上看,兩宋之交是經濟中心南移的底定年代,南方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北方,三吳都會東南形勝已經徹底脫去了百越蠻荒的遺存,也就是在宋代,南方的進士數量追平並超過了北方,在宋金戰爭中,河北的制瓷、蠶桑等手工業遭受到嚴重打擊,河東河北的百姓曾經組織忠義社、八字軍,擁兵百萬苦苦等候王師北來。猛安謀克進入華北,將大量漢族農民農奴化,女真入侵者自知不受漢人待見,靖康之變後十幾年間是通過張邦昌、劉豫等偽政權對中原地區施行間接統治。建炎與紹興初年宋金實力對比上,宋方的優勢在不斷顯現。金國畢竟是以小族臨大國,在滅遼期間曾經與渤海人合作,而在對宋戰爭中則不得不簽發幾年前的死敵契丹人加入,人力資源的劣勢可見一斑,按說紹興年間初年的優越局面實在是千載難遇:南宋已經基本走出了北宋末年的死局,西軍等野戰主力雖然基本離散,但新一代將星經歷靖康和建炎年間的死斗已經成長起來,韓世忠、岳飛、劉錡、吳階、吳璘是宣和靖康以來百萬宋軍中經受住了最多考驗的一群人,郾城、順昌、和尚塬的戰鬥已經表明強弱異勢,就算做不到直搗黃龍,收復陝西河南地劃黃河而守應當問題不大,但天不生秦檜之,就沒有金國佔據北中國,到了完顏亮南征,廢除偽齊政權統合中原三十年的金國已經有能力簽發六十萬大軍了,局勢敗壞到連劉錡這種曾經和宗弼談笑風生的老將也不得不困守揚州的地步。到後來完顏璟當政的時代,金國在華北的統治日益鞏固,連元好問這樣的北方知識階層也基本認同了金國的統治,南宋就基本沒機會光復中原了。

南北朝時代的南朝卻意外的有很多能打的。祖逖天不假壽,允文允武的一代豪傑,南塘一出的豪傑同樣也是氣吞羯胡的戰士,連石勒都敬畏三分的征西將軍祖士稚,黃河以南皆為晉土。桓溫、劉裕雖然是篡位者,但他們的功勛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是靠驅除盤踞天府之國幾十年的氐人,擊破慕容拓跋鮮卑鐵騎一次次收復長安洛陽積攢出來的。東晉淝水之戰與采石磯之戰差相彷彿,但淝水戰後,謝安謝玄主導北伐甚至直抵鄴城郊外,連庾亮這種文人都有北伐的決心,就算到了國勢走下坡路的齊梁時代,還有陳慶之偏師北伐七千白袍四十七戰全勝直抵洛陽的奇蹟。就算是經歷了侯景之亂,東魏西魏入侵的陳,雖然江南三吳腹地已經殘破,猶有吳明徹最後一次克複淮南。

南朝歷次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是內部問題,桓溫作為荊州刺史,收復失土時也要提防建康朝廷的暗算。劉裕奪取關中,正要進取中原時,坐鎮後方的謀主劉穆之去世,不得不回建康穩定局面,緊接著就是赫連勃勃乘虛而入。建康朝廷最怕的就是列位荊州刺史或者都督江北軍事順流而下把朝廷一鍋端,王敦,蘇峻,祖約,蕭衍,桓玄......一位位來自荊州、江北國防前線的造反者是建康朝廷心中的痛。南宋就沒有類似問題,哪怕是將領權力最大化的駐屯大軍時代,將領們對臨安朝廷的命令奉行不二,臨安朝廷也牢固地掌握著錢糧供給,整個南宋一朝根本就不擔心南朝時代順流而下式的造反,唯一一次大規模叛亂是吳曦叛變,以吳家幾十年戍守四川的的積威也不過落了個為忠義壯士擊殺的下場,可見宋朝軍政制度的穩定性。而比之於南朝,南宋就是少了那種血性。

南朝北伐所必須面臨的另一個致命問題是北方的殘破。經歷了食人部落羯胡前趙後趙,鮮卑入塞的一次次血洗,曾經的中原膏腴之地已經難以支持北伐軍的補給,當地基層結構也已經割據化,塢堡化,難以如三吳腹地一樣高效地轉化為戰爭實力。同時建康中央對於北部大權在握的強大野戰軍集團又不可能完全放心,所以南軍主力還是主要部署於淮河流域。所以綜合以上兩點,哪怕在戰略環境很理想劉宋初年,就算能夠據黃河而守也還是難以抵擋北魏的進襲。倒是北魏在孝文帝改革之前部落遺存保留很多,官僚體系連固定俸祿都沒有,公開允許蓄農奴和搶劫,反而更容易通過承認塢堡主的權力而擴展勢力。南朝最成功最有希望的祖逖北伐正是比較好的解決了以上問題,祖逖時代羯胡尚未吞併關東,中原漢族人口比例還算樂觀,破壞程度不如後來嚴重。祖逖舉家北伐,軍政兼優,不僅在軍事鬥爭中屢次擊破石勒,在爭取民心,團結塢堡引為助力方面也做得很好,因而比較穩固地劃河而守就算遭逢小敗也有河南之地作為穩定後方補充實力。但祖逖越是成功,建康朝廷越是不安,在司馬們眼中,中州百姓對於恢復秩序帶來和平的祖逖的擁戴,北伐軍穩步增長的實力,越來越擴大的河南「解放區」都彷彿預示著當代仲達的崛起。於是就有了戴淵的出鎮壽春掌管六州軍事。而諷刺的是,祖逖在世之時王敦不敢輕舉妄動,祖逖死後王荊州順流而下輕鬆架空司馬睿。

南朝時代的起點是317年,距離三國亂世的終結37年,距離兩漢終結97年,那時的文人還以佩劍為榮,曹操、曹丕、陸遜、孫權、姜維、馬超都是以便馬善射,文武兼資聞名於世,曹子建謳歌幽並遊俠,詩云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秦漢第一帝國時代的餘蔭尚在。兩宋時代統治者脂粉氣過剩,南宋列位君王,除了宋太祖子裔宋孝宗趙昚,其他要麼沒啥性格,要麼醉生夢死,要麼被金人嚇成陽痿——對,就是趙構——一個比一個不像話。文人階層也好不到哪裡去,如陸務觀,辛稼軒一類的人物只能僵卧孤村夢回吹角連營,只有真德秀、史彌遠、賈似道、丁大全、湯思退一類的嘴炮黨、奸臣、投降派在政事堂你來我往。


應該是北魏。

哪怕是分裂後的東西魏,都能在以後逐漸蠶食南方,南方的版圖由河南退到淮河,後來連淮河都丟了,後來連四川都丟了,到了陳的時候,南朝版圖幾乎縮小一半,且劃江而治。。。。

縱觀南宋,至少淮河牢牢控制住,所謂守江必守淮。。西部戰線控制了大部分的陝西。。。

不過話說回來,與其說北朝強悍,不如說南宋比南朝的經營策略是比較成功的。而且不像南朝一樣頻繁的更朝換代。。。穩定是國家經營策略的基礎。。亘古至今,這個道理從沒變過。。


要看哪個時期。梁武帝中期北朝一度比南朝弱小。


從整體來看北魏和金中期都有著較大的優勢。初期是不具備壓倒南方的實力的,有局部戰役的勝利但沒有統一全國的能力。

就舉個例子,瓜步之戰和完顏亮南侵是很類似的,與淝水之戰類似,都是民族侵略的性質要更強。局部勝利但最終吞併不了南方。

要到北方的民族融合,制度建設到了一個高度的時候才擁有統一全國的能力。


是金朝的優勢更大,北魏時期對北中國的統治並不牢固,眾多世家大族與北魏僅僅是合作關係,北魏在軍事上依靠的還是鮮卑人和其他胡族,當時的南方政權雖然腐朽,但軍事上依靠的是南渡來的北人,流民帥等,北府兵就是個例子,從組織動員到戰鬥力都很強。金朝時期的社會結構與中古之前有很大不同,世家大族已經不存在,除了上面的皇權,就是百姓,所以一旦中樞出問題(靖康),下面幾乎是一盤散沙。北方經過遼金統治,已經沒有什麼家國觀念,漢人百姓對統治者的變換也無所謂,而且遼金的漢化程度較深,國家組織形式上遠比北魏先進。


推薦閱讀:

魏國出使邪馬台國的時候是怎麼進行語言溝通的?
北魏壁畫的創作風格是怎樣的?
為何唐朝前半期的宗室爭權如此頻繁?
如何整體評價北魏政權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

TAG:宋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魏晉南北朝 | 金朝女真 | 北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