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流是怎麼產生的?
比如像黃河長江尼羅河這樣的大河。總不會一夜之間下一場雨就能出現。
河流的演化過程是怎麼個樣子?能不能用某一條河舉個例子。
謝邀,已更新完。
河流,嚴格來講,並不能按一條條來算。河流是一個匯水系統,在形成一個河流系統時,會伴隨著一個區域地形地貌的變化。比如長江流域(如下圖),並不只是孤立的長江幹流,而是通過其支流岷江、赤水、沱江、嘉陵江,烏江、漢江、雅礱江、湘江、沅江、贛江等匯聚整個區域的地表流水,並同時搬運碎屑沉積物至入海口。
圖片來源:By Cncs - drawn by Cncs·Cncs繪製, CC BY-SA 3.0, File:Map of the Yangtze River.gif
但素......
以上這些都是答主用來裝X的題外話,下面所有的內容其實都是在說幹流(也就是徑流量最大的分支)的演化過程,跟流域其實沒啥太大關係。
從現在開始,答主要裝正經了,戴上眼鏡~
在河流出現之前,地形是什麼樣的?
答:什麼都有。
會有各種各樣的地形,包括地質構造運動隆起的山脈,岩漿噴發形成的錐狀火山,以及之前河流形成的平原,或者抬升的沉積盆地(大型湖泊,陸緣海)等。這些會影響初始的斜面坡流及沖溝的樣式,但是河流演化的基本趨勢並沒有什麼不同。(沖溝,溪流的樣式見下圖)
圖片來源:Connecticut Geological Pictionary
為了便於簡單理解,我們就只從平原地形來講述演化過程。因為其他地形,都可以近似地視為河流演化過程中的某一階段。如下圖
圖片來源:https://www.geocaching.com/geocache/GC2EBMM_bridgewater-town-river-meander
上圖中,由上至下分別顯示了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流在演化過程中,本質上就是一個由上游慢慢變成下游的過程。也就是說,只要時間足夠,地質構造穩定,水量補給充分,那麼所有的上游都會變成下游。(之前說美國中部大平原是河流夷平有誤,中部大平原主要是由沉積形成的,包括陸表海以及湖泊等淺水相等。後有密西西比河在平原之上發育)
在這三個部分(或者叫做演化階段)中,河流的主要剝蝕的方式並不相同,所以顯示出來的形貌特點也不同。河流在演化的過程中改變地形最主要的三種作用方式分別為,下蝕作用(向下侵蝕),溯源侵蝕作用(向源頭侵蝕)和側蝕作用(向側面侵蝕)。
上游主要為下蝕作用和溯源侵蝕作用,中游主要為下蝕作用和側蝕作用,而下游主要為側蝕作用。那又是什麼決定了河流以何種侵蝕作用來繼續演化呢?很簡單,坡度。這裡答主決定整一個比較專業的名詞,縱坡降(或者縱比降)。河水在向下游流動時,河床縱坡降的大小決定了侵蝕作用的主要方式。典型的河流縱剖面如下圖(請忽略圖中英文,聽我細說):
圖片來源:USGS SIR 2007-5209
上圖為美國威斯康辛州的halfway creek河床縱剖面,縱軸為河床的海拔,橫軸為離河口的距離。顯然,越靠近河流的源頭,河床的縱坡降就越大。發育成熟的河流,最終流入湖或者海的時候,其坡度已經相當的小了。此處說湖或者海,是因為它們都可以決定河流的侵蝕基準面,從而影響縱剖面的形態,比如下圖:
圖片來源:?Presentation amp;quot;Classroom presentations to accompany Understanding Earth, 3rd edition prepared by Peter Copeland and William Dupr?? University of Houston Chapter 13 Streams:amp;quot;
上圖中河流被中間的湖泊分為兩段,每一段都的縱剖面都是一個弧形。而如果沒有中間的湖泊,整個縱剖面應該在紅色虛線的位置。假想一下在一條類似於紅色剖麵線的河流上攔腰建一個水電站,會怎麼樣?上遊河道的侵蝕基準面改變,河流會由紅色虛線向兩段式演化,原有的平衡遭到破壞。這就是為什麼修建水電站的影響遠遠超出蓄水庫區,而影響整個上下游的原因。
是不是覺得有點意思了呢?
縱剖面看完,還有更重要的橫截面。答主學高中地理的時候,地理老師可是隻字沒提河流橫截面形態,以至於答主對於河床和河谷一直傻傻分不清楚。。。。感謝地質大學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俺終於知道了什麼是河床和河谷。
來,看圖
圖片來源: http://202.106.125.14:1168/indexengine/entry_browse.cbs?valueid=%BA%D3%B9%C8amp;amp;dataname=dbk2%40D%3A%5Cdabaike%5Cdbkdms%5Cdata%5Cbook2%5Cdbk2.tbfamp;amp;indexvalue=%C0%CF%C4%EA%C6%DA
典型的河谷要素包括:谷底和谷坡。
谷底包括河床和河漫灘。河床是長期有河水流過的渠道。河漫灘(flood plain,也叫做泛濫平原或者洪泛平原)是發洪水時會被淹沒的部分。河漫灘並不等同於除了河床以外的谷底,它只代表由河水(以及洪水)沉積成因的部分。後面還會細講。谷坡是河谷兩側傾斜的部分,經常發育台階狀的河流階地。從空中俯瞰時,如下圖,會發現河漫灘是在河床兩側斷續分布,並且,不一定連續發育。
圖片來源:Chapter 3: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ivers
以上我都是在講河流的形態,並沒有講河流的演化,是不是覺得我跑題了?
慢著,我可是負責任的答主。既然要講河流演化,就難免要涉及很多形態描述上的辭彙。我固然也可以堆砌一堆專業辭彙,讓大家看得一頭霧水。但是那不是我的風格,我不希望有人因為我沒有講明白而看不懂。(答主惡毒的內心:看不懂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回到正題,那麼,河流是怎麼起源的呢???
見下圖:
圖片來源:http://www.skotcher.com/ocean_landscape_waterfall_coast_cliff-wallpaper-28816.html
最簡單的初始狀態,就是一塊高于海平面(侵蝕基準面)的大平地,彙集了區域內的小溪水,然後流到了海里。因為溪水的海拔高于海平面,所以入海口很可能是一個瀑布。然後,這個瀑布會怎麼發展呢?見下圖:
圖片來源:https://www.geocaching.com/geocache/GC2EFCE_kjosfossen-waterfall
這個瀑布會侵蝕缺口處的岩石,並向上游的方向後退,這就叫做溯源侵蝕。這樣,河床的深度雖然不一定變深,但是河谷的深度肯定會變深。
對於大平地上的小溪來說,時間越長,溪水(或者洪水)帶走的砂石越多,河床就會越深。這就是下蝕作用。最初的河谷會因為水流的迅速下切而呈V字型,比如黃河上游某段的河谷:
圖片來源:http://210.34.136.253:8488/Geoscience/Chapter04.htm
隨著時間的推移,初始的小溪會慢慢的加深,加寬,並加長。也就是下蝕,側蝕和溯源侵蝕同時發生。如下圖:
圖片來源:河流地形_互動百科
同時也不斷地擴大其分水嶺的範圍,也就是其流域的範圍(想像一片葉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如圖:
圖片來源:流域分水嶺地理教學用圖
甚至襲奪其他的河流:
圖片來源:http://lovegeo.blogspot.hk/2015/10/l10.html
好,然後我們的小溪就慢慢地發展壯長大了,成為有模有樣的河流了。
圖片來源:?Presentation amp;quot;Aquatic Biodiversity Chapter 8. Core Case Study: Why Should We Care about Coral Reefs? (1) Biodiversity Formation Importan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ervices.amp;quot;
粗粗翻譯一下(右下角的stepped art,不知道跟圖作者有何關係,所以並沒有翻譯):
在前面一大堆鋪墊的基礎上,看明白這個圖就很容易了。
1. 由上游至下游,河床坡度(專業名詞叫縱坡降)越來越小,水流速度也越來越小,但是因為彙集了更多的地表流水,水流量反而變大了。
2. 由上游至下游,河谷形態由V字型慢慢變成谷底寬闊的箱型,河床也漸漸變淺變寬。如下圖:
圖片來源: ?Presentation amp;quot;The Middle and Lower Course of a River Starter: 1.Draw a simple diagram of the river cross section at the following areas: Upper course Middle course 2.Now.amp;quot;
圖中英文:
上游:谷坡陡峭,河床狹窄。中游:谷底開始發育,河床漸寬。下游:寬闊的河漫灘,深而寬的河床,兩側發育天然堤。
現實中的河流千姿百態,受降水,植被,地質構造和岩性等等因素綜合影響,講起來就太複雜了(主要是答主自己也不懂,不能裝這個B)。刪繁就簡,我們講講最簡單的模式就好了哈~
具體到一條河流的上游來說。
1.其源頭有可能是這樣的,來自冰川融水:
圖片來源:Baranof River
2.也可能是這樣,來自一汪泉水:
圖片來源:River source
3.也可能是這樣,啥也沒有(估計是雨水)
圖片來源:http://www.amusingplanet.com/2015/04/the-humble-sources-of-10-major-rivers.html
這是尼羅河的源頭之一(有爭議)。(要我說,這裡就一小汪死水啊...)
當河流經過初始的迅猛增長,就進入了成年期,最開始時的海邊小瀑布就慢慢變成了中下游。典型的中下游是這個樣子的:
圖片來源:Mountain River Valley amp;>amp;> HD Wallpaper, get it now!
還有這個樣子的:
圖片來源:Investment in Bridge River Valley
再下游一點是這個樣子的,兩邊的谷坡還很近,河谷並沒有特別寬闊:
圖片來源:RadnorImages
------2016.04.06-------上編輯推薦了,催更的人更多了。。。
你們就是這樣對懶癌患者的嗎,你們老師知道嗎?
好了,不跟你們雞叫了。。誰讓我立志要做個溫良恭儉讓的紳士呢。。
--------------------------
看完上面的河谷地貌,問題來了,河流是怎麼蜿蜒而行,拓寬河谷的呢?
很簡單:側蝕作用。側蝕作用的同時,河床發育河曲(meander)並在河谷中來回擺動,使河谷變得更為寬闊。
當河床坡度(縱坡降)逐漸減小的時候,河水流速減緩,河床上沉積的砂石慢慢增多,下蝕作用變弱。河道受地形影響或者生物活動會形成初始的輕微彎曲。水流在經過這種彎曲的時候,會形成螺旋狀的環流,如下圖所示(這張經典的圖我在為什麼河流都是彎彎曲曲的? - Close Tony 的回答中也使用了):
圖片來源:網路,具體來源未知。
看右側的河床平面圖,河水受兩岸摩擦力影響,正中的水流流速最快。當河流具有初始弧度時,最強的水動力會衝擊正前方的河岸,並在凹岸形成局部高壓,水會被向下擠壓,形成左邊截面圖A所示的螺旋狀環流。這種環流會逐漸剝蝕凹岸,而把剝蝕的沙石搬運到凸岸堆積起來。這種環流被稱作橫向環流。
注意,截面A的環流是順時針,而截面C的環流是逆時針。它們兩者剝蝕的河岸也不同,一個是左岸,一個是右岸。橫向環流的形成與地轉偏向力沒有關係。另外,地轉偏向力是對所有水分子同時作用,並不會對河床的彎曲造成很大影響。其影響僅對水流有擾動作用,主要體現在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態上。
如果在上圖中還沒有看明白橫向環流,可以接著看下面這張(不知到注釋是哪國文字,好像是印尼文)
圖片來源:http://fadi11fdf.blogspot.hk/
當河曲抵住河谷兩側的時候,就會剝蝕谷坡,使河谷變寬。這時候河岸邊的建築和田地都會比較危險:
圖片來源:?amp;quot;AKARSU TOPO??RAFYASI Mehmet Korhan Ertura?§ G??z-2015.amp;quot; sunumu
河曲不單單會變得更彎,還會向下游移動(這張圖也是之前用過的):
圖片來源:?Presentation amp;quot;3. River Profiles and Processes WALT To understand the 3 main courses of a river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Understand the main processes which happen.amp;quot;
因為河水衝擊的不是凹岸正中間的位置,而是偏下游處,所以,河曲會慢慢地向下游挪動。圖中虛線就是未來河曲將要移動的位置。
當河流在河谷或者平原上平靜的流動時,河曲由於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作用,會變得越來越彎曲,如下圖由左至右,曲率越來越大:
圖片來源:http://www.wellnessarticles.net/0aff2903c8d60878-meandering-river-oxbow-lake-diagram.html
直到變成這樣: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m/pin/8233211790205454/
當洪水來臨時,水流會沖開河曲狹窄的瓶頸處:
圖片來源: http://officersiasacademy.blogspot.hk/2016/02/changing-earth.html
或者,沒有洪水,而是日積月累,兩側的河道慢慢靠攏,最後會聯通到一起,形成新河道,而將彎曲的部分遺棄掉。
圖片來源: https://www.geocaching.com/geocache/GC1BPWX_an-oxbow-by-any-other-name?guid=9a789eaf-c657-4742-924f-76e4ae2adfa2
河曲就會變成這樣的牛軛湖:
圖片來源:
http://www.geographycollective.co.uk/
這樣的牛軛湖:
圖片版權: wigwam press The Image Bank 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https://www.thoughtco.com/oxbow-lakes-overview-1435835
還有這樣的牛軛湖:
圖片來源:http://classes.geology.illinois.edu/15FallClass/geo118/Lectures/33-River_Principles.html
其實涅,河曲在平原上可以隨意擺動,其任性程度簡直令人髮指:
圖片來源:www.neatorama.com
這就是密西西比河的河床睡過的床單。。。。
我就不說啥了。。。
推薦美國MinuteEarth 小組做的科普視頻,人家兩分半鐘頂我半小時(已從youtube搬運至優酷):
Why Do Rivers Curve?
經雲舞女神 @雲舞空城 指正,河流下游的平原並不一定是由河流剝蝕形成的,也有可能是河流沉積物充填形成的。比如黃河下游的華北平原,作為古近紀-新近紀斷陷盆地,廣泛發育大湖。末期沉降速率減緩,被各個河流攜帶的沉積物以及湖泊沉積物所填滿,發生三角洲-準平原化,逐漸成為現今的樣子。在地質上華北平原也稱為華北盆地。
--------------------
好了,不要關心雲舞大神是不是女的了,繼續聽我講。
河流在演化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候當它非常努力的把山巒劈開,拓寬河谷,為自己爭取到了生存空間之後,下游會突然間就重新變成上游。地質運動是不講情面的,說地震就地震,說抬升就抬升。當河谷抬升時,河水會重新擁有較高的勢能,並再次快速下切。廢棄的谷底會高於後期的河床,成為河流階地。如圖所示:
圖片來源:Running Water
如果侵蝕基準面(湖或者海平面)下降,也會發生同樣的情形。河谷兩側的谷坡上會出現台一級一級台階狀的地貌。
圖片來源:River terraces (tectonica€「climatic interaction)
最上面的階地是最老的,而最下面的階地是最新的。通常情況下,老的階地遭受長時間的風化剝蝕會難以辨認,因而並不能肯定最上面的階地就是最老的階地。也許還有更老的階地,已經看不出來了。所以在給階地命名的時候,一般都是從最下面的階地開始數,河漫灘為零級階地,之上為一級階地,再上面為二級階地,以此類推。然而,此圖中居然反著來,給河漫灘命名為T4(terrace 4),一級階地命名為T3(terrace 3)。雖然圖作者可能認為教學用圖中可以輕鬆確定T1是最老的,但是這不並符合科研工作中的原則。我不知道wikipedia為啥會用這張圖,也許只是它長得好看吧。
雖然改了之後比較難看,但是先得正確,而後才有顏值~ 寧可要正確的丑圖,也不要美圖秀秀的錯圖!
圖片來源:River terraces (tectonica€「climatic interaction)
如果我們知道階地形成的時間,就可以利用階地之間的高差估算河流下切的速度,甚至推測地殼抬升的速度。速率=高度/時間=(T3高度-T1高度)/(T3年代-T1年代)。
嗯,我會說,我師兄的博士論文就是做這個的么哈哈哈。然而我並不會告訴你們怎樣測階地的年齡!想知道的話,可以去讀個博士試試~
圖片來源:Magazine | China Scenic
這就是師兄做博士論文的安集海河,每一個水平的台階就是一級階地(不過照片不是他拍的)。怎麼樣,壯美吧,是不是覺得讀博士挺好的呢~哼~ 就是要給你們造成讀博士很爽的錯覺,不然怎麼激發你對地質學的熱愛~
好了,不要打我,聽我繼續講。
根據階地的不同特徵,可以分為四種類型:侵蝕階地,堆積階地,基座階地和埋藏階地。
看圖:
http://shuchonghui.blog.163.com/blog/static/15115632011525101916403/
實地觀察時,很難分清楚階地的類型。只有切個剖面觀察,才比較清楚。
侵蝕階地:由基岩構成,階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沖積物。上面和側面都是基岩。
基座階地:階地形成時,河流下切超過了老河穀穀底而達到並出露基岩。上面是河流沉積物,側面要露出基岩(但是經常被埋住)。
堆積階地:由沖積物組成。上面和側面都是河流沖積物。
埋藏階地:即早期的階地被後來的沉積物所埋藏。根本看不到上面和側面...
地質學就是這樣,經常有非常明確的分類,但是野外辨識還是很容易出錯。
我們來看個例子好了:
圖片來源:科羅拉多大峽谷攝影圖__人文景觀
圖中有幾級階地?是什麼階地?
是不是聽課挺簡單,用起來就懵逼了哈哈哈?
我來解釋一下,河床旁邊植被覆蓋處是河漫灘,洪水來的時候會被淹掉。往上有一平坦的台階,為一級階地。再往上遠處有第二個平坦的台階,為二級階地。注意,圖片上方遠處看著是兩個高低不同平面,其實是同一平面在河岸兩側,顯得有高有低。只要把地層延伸過去看,就可以看出來。再往上,圖片沒有顯示,並不清楚是否有三級階地。
階地側面沒有河水沉積物,那麼不是侵蝕階地就是基座階地。階地的上面只有很薄的風成黃土覆蓋,並沒有見到礫石或者砂層,所以應該是侵蝕階地。
如圖:
圖片來源:科羅拉多大峽谷攝影圖__人文景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你看完了全部內容,覺得這下出門可以在女盆友/男盆友/基友/驢友面前滔滔不絕了~
但素,即使你看完了全部內容,最好還是不要拿出來在別人面前裝B,除非你一點也不在乎到底說的是錯還是對。俺們搞地質的出門都是:這個看起來像。。。那個應該是。。。這個,我也不敢確定。。。嗯,等我看看地質圖上寫的是啥。。。
2017.03.21 更新了一點點關於牛軛湖的內容。說不定之後想起來有什麼要補的,大概半年之後會來補的吧。
高票已經講得十分清晰了,我來補充點直觀的照片。
因為大多數人只是在城市中生活,看到的都是被堤壩圍起來的河流,而且人的時間跨度比起地質時間簡直忽略不計,在我們的眼裡,河流就是永遠在河道里流淌那樣,確實很難想像河流是怎麼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歐亞大陸主要河流的發源地,我正好在那些地方呆了幾年。當我剛看到這些景象的時候,才將書中一些詞語形象化。
先放一張這個區域的主要河流:(如下圖)
你看這些山脊和山谷都幾乎垂直於主流。我要說整個區域如此大尺度的地勢都是由於水形成的,可能讓人很難想像。把尺度推近一些:在上圖中這條小河溝其實這麼大,人在其中這麼渺小(箭頭處是在河道里的人),上圖的高差接近1000米(4300m—5100m)。這個角度(如下圖)可以看到,每一條山谷其實都是一條「河流」,這就是最原始最源頭的河流,平時通常是乾涸的,降雨和融雪的時候就有了水。這些山谷就是在水的下蝕作用下形成的。尺度再小一點(如下圖):這下是不是可以想像了,就和你在河灘邊撒尿,尿在沙上衝出溝一樣。只是這個尺度大多了。所以,你可以大致想像為這原本是一塊很高的平地,然後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現在的樣子。這經過了很漫長的地質時代,幾百萬年,上千萬年。這就是河流最初的樣子。河流在上游以下蝕為主,形成這種兩側很陡的V字形河谷。側蝕也有,但是不那麼主要。
側蝕(如下圖),河流沿著邊緣流動,紅色位置。熒游標出的地方可以明顯看出剝蝕的痕迹。這幾十上百米的懸崖全是河流相沉積,二元機構。
水把底部掏空了,承載不了上面的部分,就垮塌了,如下圖。經常睡覺的時候聽到轟隆的聲音。
往下遊走,坡度逐漸變緩,這與整體地勢的落差有關。就變成這樣(如下圖):小的河谷階地也比較明顯。由一條條小河溝形成這條主流,這條主流在匯聚到成大的主流上。河流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我們可以稱為水系。
分水嶺這個詞語比較常見,就是根據山和地形,分水嶺一側的水全部匯聚到這一側的河流里,另一側的水則匯聚到另一側的河流里,這些河流有的還會交匯,有的分別流入不同的主流里。比如中國最大的分水嶺,秦嶺就是黃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再往下遊走,越來越寬緩。(如下圖,拍攝在可可西里)整個平緩的地帶都是河流曾經流經的地方,現在可以稱為河床和河漫灘。這也就是最開始那組照片中地形的未來,巨大的高差最終也會演變成這樣的平原。在沒有人工河道的自然中,河流是隨意蜿蜒的,受地轉偏向力和地勢,彎曲的河流展現出側蝕,凹岸剝蝕,凸岸沉積,然後越來越彎,直到裁彎取直。下面這張照片是同學拍的,新疆。
下圖為網圖侵刪比如黃河,歷史上就改道平凡,改道的時候是水災,但是也為周圍帶來了足夠的泥沙和肥沃的土壤,形成了平原三角洲。恆河的例子也是這樣。這就是河流的形成,從源頭到入海。對了,也許平時會覺得下雨就那麼點水,河流一直不停流,哪來的那麼多水。
那是因為在城市裡,地勢平坦,水比較分散,感覺不出來。但是在大面積的降水匯聚在一起水量就很感人了。這只是一條小河溝,下一會暴雨就這樣了,更大面積的效果可想而知。在源頭,有充足的水源。之前有一年的項目離三江源不遠。2009年經我國三江源科考隊考證,依據「河源唯遠」的原則,確定卡日曲為黃河源頭,輸送占黃河總水量49%;沱沱河為長江源頭,輸送占長江總水量25%;扎曲為瀾滄江源頭,輸送占瀾滄江總水量15%。因此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有大量的湖泊,沼澤,雪山冰川,地下水。
如下圖,7,8月都是如此。所以水很大一部分是這裡來的。而且,在河流的途中,不停有支流匯入。這些中下游支流很大一部分水來自降水和環境儲存的水。雨季的時候,植被和土壤地層有利於賦水,降水補給潛水,旱季的時候,潛水補給河流。所以旱季雖然降水少,但是河流依然有水。下一夜雨自然是不行的,那只是地表很小的徑流。下幾百萬年不停沖刷侵蝕就變成河了,比如長江的年齡目前據考證是2300萬年。
奶奶家有一天小河,很小很小的那種,深度只有一隻手掌那麼深,裡面有很多小魚小蝦。小時候經常在河邊玩沙子,聽水聲,在河裡摸魚,在河裡洗澡(因為水太淺都是先用石頭和沙子把水截住然後再挖深河道),一條小河給予了我們太多的快樂。
突然一天我有一個疑問,這條河是從哪裡來的呢?問爺爺奶奶,他們說是從山上來的,小時候的我十分不解。我也同時有一個想法:沿著小河一直向上遊走,看看河流里的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因為年紀小所以也一直未實行。
直到我長大了一點,我實現了這個小小的夢想,沿著小河向上遊走,看看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我一直向上遊走,走到了一座山的半山腰,看見一個石頭縫,水正是從哪裡汩汩的冒出來!!!那裡的水簡直清極了,水也很涼,是一個泉眼。那一刻真是感覺到大自然美極了。主要靠河流之主的欽定
1地球內力作用,導致地殼破裂,即地勢上出現高低之分,水匯聚在低地有可能成為河流. 2外力作用,比如風蝕造成低地 3充足的補給來源:如冰雪融水,大氣降水,地下水等。 出現的時間應該在 生代的第三紀,因為這時候地球上造山運動頻繁,出現的地球上各種高低地形地貌的差別,進而才出現的河流。
首先,山是由地質運動產生的。而我的答案也僅限地質部分。
在我的筆記上大概看不清楚,仔細看trench那裡,能看到大陸地殼在海洋地殼上的那一部分人在生長,形成了山。山上積雪化了會流入地勢低的地方,形成最開始的河流。下圖是積雪厚度應該有兩米高,我自己拍的。水循環:河流水的來源的去處。隨便找了張圖,權侵刪。不用解釋,自己理解就好,其中河流屬於地面徑流。接下來解釋一下河流發展:河流分三部分:collecting,transport,和dispersing,分別是開始,中段,和結束的三部分。河流匯集在一起,分為了支流和主幹在河水經過地面時,會發生風化和侵蝕:比如磨碎,內向剝落一類的。比如彎變直,變道(黃河改道很可怕)。下面那個就是橫向侵蝕。還有:這樣的侵蝕這樣的:解釋起來好麻煩,還是截圖簡單,你自己看著玩吧。水的一生所走過的道路
水因善下終成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第一的答案說了很多,我來說點乾旱區內陸河,其實也差不多。首先河流產生在山區,冰川融水、降水,統稱為山區產水源流區,像河西走廊,降水比例較大,而塔里木盆地的冰川融水比例大很多。山區的一個特徵是地表水和地下水轉換頻繁,時而幽隱時而泉水出露,終於彙集成河,峽谷中行進。這是上游。出山進入平原,往往形成出山口洪積扇,比如疏勒河的。山前洪積扇戈壁,地形坡度大,堆積物顆粒粗,河流改道頻繁。啊…是這樣,因為冰化了…下雨了…地下冒水了…然後水就淌啊淌啊…變成河了
人工河是人挖出來的,其它的是水流浸蝕出來的
上游的水總要想辦法流下去,流的過程中就變成了河,小河變大河;這個能問為什麼?
慢慢產生的
運河一般是人工開鑿的吧
小溪匯成小河,小河匯成大河,就醬紫
弄一堆沙子推成高地不平的沙盤,往上面洒水你就能看到河流是怎麼樣形成的了
不是那個誰說的,什麼逆流成河嗎?
作為一個地質人,大多數河流的形成遠沒有樓上所說的那樣複雜,最討厭本來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然後到處復貼制粘。
大多數河流的形成是由於水往低處流,形成沖溝(就是下雨我們經常看到的雨水溝那樣子)。時間久了,沖刷加強,切通了地下水形成了一水源來源固定的河流。由於溯源侵蝕,河流向上遊走,河流變長。由於側蝕和各種水動力導致河流加寬改變形狀左右擺動,如彎彎曲曲的黃河。
這只是一般情況,還有一些如地震成河,冰川融水成河,板塊運動成河,火山和湖泊成河等等,就不一一而論了,想知道詳情的,自己動動手百度,不要太懶!推薦閱讀:
※在一個只有群島形態陸地的星球,會發展出什麼樣的生態和文明?
※為什麼澳大利亞南部比北部繁榮?
※為什麼碭山、蕭縣是由宿州管轄而不是距離更近的淮北?
※地圖為什麼是上北下南的?為什麼如此規定?
※美國有無人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