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曾經輝煌到什麼地步?
都說香港電影曾經很發達,曾經還是世界第二電影輸出的地方,是真的嗎,我很想知道香港電影在輝煌的時候有哪些代表,並且對周圍(大陸,台灣,新馬泰,菲律賓,日本,韓國,等周圍地區產生過什麼比較大的影響),並且在全球到底是一個什麼地位,有沒有能給到我香港得到西方電影的廣泛認可過例子。
對於題主的疑問,我來解答首先第一個問題,都說香港電影曾經很發達,曾經還是世界第二電影輸出的地方,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
1980年代的港產片無論在產量、票房,還是質量與藝術性上均創作出了驚人的奇蹟,形成了龐大的電影工業,電影總產值超越亞洲電影強國印度的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3],僅次於擁有全球市場的泱泱美國好萊塢 (來自維基)
如今寶萊塢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我個人沒有找到當年的產值數據,個人分析應該香港和寶萊塢差距不大,但依舊是香港領先,排名上僅次於好萊塢。
之後我們來回答並且對周圍(大陸,台灣,新馬泰,菲律賓,日本,等周圍地區產生過什麼比較大的影響)?
當時,在面對好萊塢日益壯大的全球影響力下,香港電影是少數仍然能夠茁壯成長的電影工業。事實上,香港電影在香港及其鄰近地區中擁有媲美好萊塢的支配地位。不論戲院還是影帶租賃市場,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韓國等地,都是香港電影的重要市場,而且當時香港電影比之前更受歡迎。台灣已成為起碼其中一個如同本地般重要的香港電影市場;1990年代初,台灣電影工業曾一度蓬勃發展,但在香港和歐美進口電影突擊猛攻之下,幾近滅絕(Bordwell,2000)。在日本,當地電影業已高度發展,資本亦比香港充裕,日本觀眾又酷愛美國電影,香港電影只得到較少立足點,即使如此,李小龍和成龍依然在日本廣受歡迎。(來自維基)
香港80年代的地位說東半球的好萊塢也不過分。但是拘泥於創作習慣,文化背景,經濟體量,和發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雖然當時與好萊塢有抗衡之力,但必然是時代性的,就算不回歸衰落也是必然的(具體能不能保住在亞洲的地位就不得而知了)。當時對於大陸的影響是非常不明顯的,因為大陸當時還是以藝術電影創作為主的,並且成就顯然是高過香港的。香港的影響主要在今天中國商業電影的各個環節,不能說完全學習,但處處都有影子。還有一點影響還要再過不知道多久的時間才能發作,那就是未來那批看港片長大的導演。台灣的情況很特殊,那基本就是亞洲藝術電影的試驗場,商業電影在香港沒衰落之前都是香港接管。日本不是號稱世界文化的孤島嘛?所以香港在日本的成績也不算很好,畢竟香港的娛樂產業很大程度上模仿了日本。韓國今天犯罪題材的高度商業成就,還是能看出一些香港黑幫,警匪類型的影子。畢竟香港在這些題材上投入幾乎所有的實驗力度,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唄。
我很想知道香港電影在輝煌的時候有哪些代表?
1986年返回香港後執導槍戰片《英雄本色》
從此片開始,吳宇森塑造出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東半球高舉暴力美學的旗幟(來自百度百科)
而西半球的這個人是誰那——昆汀·塔倫蒂諾,不過1994年昆汀·塔倫蒂諾才拍攝的《低俗小說》。今天黑幫,警匪,槍戰,西部,犯罪等題材廣泛應用的暴力美學,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吳宇森。其意義可比瓦特與蒸汽機的關係。你看今天的《速度與激情》後三部,是不難看出吳宇森式的電影風格,尤其的最後一部,保羅沃克用平板車滑出的鏡頭,就差直接寫上致敬《英雄本色》了(這裡說個趣聞,我個人不喜歡《速度與激情》系列,我媽喜歡。我陪她看完7之後她陪我看《英雄本色》我媽都看出來像了)可惜我們的吳導沒堅持下去,在好萊塢幾次打擊之後,如今已經拍攝《太平輪》這種電影了。我內心的崩潰的。
還有一位,就是徐克
1984年與妻子施南生組建電影工作室,憑《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黃飛鴻》等片蜚聲海內外,終結了舊港式武打片,讓包括成龍在內的電影公司很長一段時間不敢拍古裝武打片,為香港電影開創了新的時代。(來自維基)
徐克,對於武俠片的實驗以及再定義,對於現今還是有重大意義的。他的剪輯方法,對於打鬥場面的調度對於今天全世界範圍內的動作戲,都是有一定程度影響。也算香港的黃金成就了,《智取威虎山》我個人很喜歡,也支持這樣的真大製作,可還是沒法掩蓋徐老怪不及當年了。
提到香港電影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公司
他94年就全年沒拍電影,靜下來思考何去何從。後來他想通了,認為如果要做一個導演,就一定不能這樣下去,之後拍了第一部電影《無味神探》,那時候他和韋家輝接觸比較多,韋家輝建議說要做原創性的電影,不跟任何的潮流去做電影。後來就決定成立銀河映像,決定了以後要走的路線(來自維基)。
沒錯他就是杜琪峰,這公司就是銀河印象。銀河在香港幾大傳統題材下都作出了實驗性的再創新,讓香港電影在新世紀又耀眼了一把,可惜是落日餘暉。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不難理解當年香港電影在全球到底是一個什麼地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與好萊塢平分地球。這樣說起來真有點小霸氣那,不過考慮到經濟差異,消費水平差異,距離還是蠻大的。
有沒有能給到我香港得到西方電影的廣泛認可過例子。
該片(《無間道》)在美國由米拉麥克斯影片發行,後來好萊塢電影公司買了版權,並被馬丁·斯科塞斯改編成2006年電影《無間道風雲》,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個大獎。(來自維基)
這在我記憶中是唯一的啦,上面也論述過了,東西兩大市場,借鑒,實驗,影響都是有的但是你想去人家那賺錢就是另一回事了。整個香港電影就在《無間道》這束耀眼的極光下走向衰落。
我懷念那個香港。
利益相關:95後香港電影愛好者
(萬一有人轉載,請聯繫我喲~~~)
這個問題你問一個90後生人,那他是沒辦法給你一個很好的答案的,只有親身經歷過了那段時光的,80年左右以及更早出生的一代人,才能切身的告訴你,它有多麼的光芒萬丈,時光本來就都是不可複製的。推薦幾本書吧,看後你就知道香港電影有多麼輝煌了,首推大衛?波德威爾的《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這本書我前前後後買了三次,雖然裡面資料不全,還遺漏了周星馳和杜琪峰,但卻不失為一本好書),要談香港電影當然就免不了明星的傳奇和八卦,所以也可以看看於遠芳的《香港有個荷里活》和魏君子的《香港電影演義》(後面又出了本《香港電影史記》?名字記不太清了),如果你同時也對香港和港劇感興趣的話那可以順帶再買兩本,林奕華的《等待香港:香港製造》和《等待香港:我與無線的恩恩怨怨》,後者現在噹噹網上更是只要9.9!
如何華麗的辭藻都難以形容當日的輝煌,暫舉一例。
在韓國
1988年《英雄本色》被評為年度最佳電影,韓國的70後估計沒有不看過此片的。2008年、2009年、2015、2016年都分別重新上映過《英雄本色》,足見其深遠影響力。
《英雄本色》在韓國的評分。
那些年張國榮和周潤發在韓國的影響力可能會秒殺現如今一眾韓星在中國的火爆程度。
電影主題曲《當年情》、《奔向未來的日子》在韓國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時至今日,仍有很多韓國綜藝節目致敬張國榮。
而,那年的韓國,年輕人最流行的,可能就是左鄰右里的好基友們,聚在一起看《英雄本色》了。
(劇照來自韓劇《請回答1988》)
1950年—1966年「電懋」公司和「邵氏兄弟」兩大巨頭。
(圖片來源網路)「電懋」曇花一現 而邵氏卻是在與時俱進。想必也聽過「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氏」在六七十年代間擁有當時最強的班底:李翰祥導演的黃梅調;胡金銓和張徹新派風格的武俠電影;楚原的武俠片(古龍原著 倪匡改編 楚原導演)。
新武俠片的輝煌(胡金銓、張徹、楚原、張鑫炎等)
誕生了精彩的「黃飛鴻系列」和「少林寺系列」。
以李小龍為代表的動作片。
許氏三兄弟(許冠文 許冠英 許冠傑)的「許氏喜劇」。
80年代之前的香港電影就很輝煌 看到其他答主沒有談到所以略微提起。^_^「Men-to-solution」80後整整一代人的青春,都滲透了香港文化。在那個錄像廳的時代,大陸的文娛資源極其睏乏,幾乎所有人都是靠著港片度過的青春。包括小曼也是。而且不只是大陸,幾乎整個東南亞,都受到了香港文化的影響。
輝煌到港囧這種大爛片拿它當遮羞布
雙周一成,銀河印象,邵氏電影,許氏三兄弟,徐老怪,暴力美學,王晶屎尿屁,cult,林正英,殭屍,童年陰影,vcd,錄影帶。。。等等這些詞語,就是港片給我的印象,ps(現在也是杜大炮的腦殘粉,《暗戰》《槍火》《放逐》《神探》看了n遍)
輝煌到別人推薦的香港電影我以前都看過。輝煌到我能聽懂粵語。
輝煌到什麼地步??
這樣跟你說吧,《縱橫四海》現在被視為經典,在當時也就是很普通的電影,想不到現在也成經典了,那個時候的港片,真的是好片不斷呀。。。怎麼說呢,我記得之前有個說法,香港的龍虎武師拯救了全世界的動作片……
記得那會DVD影機流行,看電影要去買碟片,所有的碟片看的時候都需要調聲道,就是把粵語調成中文,所有!在我小的時候一度認為全世界的電影都是講粵語需要調聲道的!
在當時電影票兩毛錢一張的時候 票房一個億
對於我來說,如果「印度寶萊塢」,「美國好萊塢」和「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中必須選擇其中一個,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香港電影。弱水三千,我願意獨取一瓢。 《第十放映室》裡面有期節目是《香港電影歌曲輝煌20載》,強烈推薦題主去看看。裡面有段話:八九十年代,確切的說是85年到95年前後,香港無論是在電影,音樂,文學還是經濟,都創造了一個神話。那是一個造夢的年代,風華絕代,星光燦爛,任何溢美之詞都無法形容那個年代。那個年代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純真樸實,不管是電影還是歌曲,還是那個時代的人,總能讓我們感動和懷戀! 我現在每過半年左右,就會看一遍《東邪西毒》的姊妹篇《東成西就》,但每次都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因為在這部電影裡面,有梁朝偉,有梁家輝,有張國榮,有張學友,有劉嘉玲,有林青霞,有王祖賢……一張張鮮活的面孔,一段段難忘的往事,他們每個人的經典角色,我相信大家都能說的頭頭是道。 在那個夢幻般的年代,有徐克的《青蛇》,那夢幻泡影,煙雨江南的美學境界,縱觀全世界的電影中,有幾部能達到這麼古典雅觀,能這麼切合中國人的審美;《黃飛鴻》裡面的行雲流水般的武打動作及噴薄而出的民族浩氣,現在都依稀記得孫中山先生在游輪上張揚青天白日旗,響起《中華民國頌》時,那難以言喻的民族自豪感;王家衛的《墮落天使》,大量鏡頭中,演員的臉部布滿整個屏幕,但卻絲毫不讓人感覺有突兀感,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感....更加不用談及王家衛每部電影中無與倫比的配樂.....《天若有情》華仔坐在天橋喝酒,……《蜀山傳》讓我見識了什麼叫「蜀山共雲海一色,劍俠與詩意起飛」,滿足了我對劍俠情懷的所有幻想…… 此外,武俠有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刀》,《梁祝》,....文藝有王家衛的《東邪西毒》,《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暴力美學有吳宇森的《英雄本色》的夕陽之歌,《喋血雙雄》的惺惺相惜.....喜劇有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以上提及的,只是萬千瑰寶中的一二。 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是中國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的,最為輝煌,最為星光燦爛的年代。
並且對於我來說,那個時代已經逝去,將來也不會重現,所以,註定要失去的東西,那就先好好銘記吧!
邵氏,電懋,嘉禾,銀河印象,中國星等電影公司
李翰祥,楚原,張徹,胡金銓,徐克,林嶺東,杜琪峰,桂治洪,袁和平,爾冬陞等導演
狄龍,姜大衛,傅聲,劉家輝,劉家良,爾冬陞,李小龍,許氏兄弟,谷峰,夏文汐,恬妮,成龍,洪金寶,元彪,麥嘉,吳耀漢,周潤發,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周星馳,吳孟達,李連杰,張學友,林振英,林青霞,王祖賢,午馬等演員
黃霑,陳偉立,胡勛奇等配樂
暫時只想到這些人,人人都有佳片!鄉村教師一枚,香港電影對我影響深遠!美國翻拍了一部純香港電影《無間道》,然後輕鬆的就得了奧斯卡小金人。
友情提示:由於韓國缺乏粵語翻譯人才,加上韓國院線電影審查尺度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跟台灣尺度相當,所以韓國當時傾向於直接引進經過台灣方面審查的國語版;等到VHS錄像帶發售時再酌情投放粵語版——但由於翻譯人才缺乏的原因,韓國正版錄像帶也是國語版占多數。因此《旺角卡門》在韓國沿用了台灣版片名《熱血男兒》(插曲和主題曲均為王傑演唱,片尾為劉德華頭部中彈後變成白痴,張曼玉進監獄探視並給他送飯,王傑從此收穫韓國歌迷),《城市特警》沿用台灣版片名《大行動》。《賭神》在韓國雖然改名《征戰者》,但仍然沿用台灣的國語版拷貝。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少林足球》韓國公映。其中《阿飛正傳》比較幸運,直接上映了粵語原版。
《英雄本色》1987年韓國院線上映的是國語版,正版錄像帶才有了粵語。
《省港旗兵》國語版
《旺角卡門》報紙廣告,韓國上映的是名為《熱血男兒》的國語版(台灣上映版)
《天長地久》即《天若有情》的韓國片名,韓國上映的是國語版。
《賭神》韓國依然上映國語版,並將片名改為《征戰者》。
《天使行動之火鳳狂龍》韓國版錄像帶封面,內容依然為國語版。
《城市英雄》韓國版海報,為了翻譯和過審方便,直接買進名為《大行動》的台灣版放映
順便插一下《城市英雄》的台灣版報紙廣告;當時韓國那邊直接沿用了台版正片
那時的香港電影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它還會影響到未來更多的人。經典永不褪色,這是現在我們無論怎麼翻拍都複製不出來的傳奇。那時的香港電影相當於現在好萊塢對我們的影響,甚至還要超過好萊塢。它輝煌過,但隨著很多優秀導演,演員的老去,離去,它的光芒有些暗淡了…
不太清楚,就是上次看花樣姐姐,發現義大利人也在看無間道
香港:1986年《英雄本色》255萬人次,當時總人口552萬。
內地:2015年《》?億人次,當時城鎮總人口7+億,假設4億人有過觀影經驗。來部能填坑的。
註:數據來自bing,偏差不超過±5%輝煌到以前很普通的港片現在都成了經典
2016年韓影《對決》,幾乎完全複製了《醉拳》的故事模式。
推薦閱讀:
※求推薦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
※香港娛樂圈現在為什麼式微,影響力下降?
※《槍火》是杜琪峰執導的最佳影片嗎?
※如何評價電影《賭神》(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