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旅遊有什麼好的建議?

有什麼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有什麼值得注意的?


本人建議如果非哈薩克族,是內地的漢族同胞的話,沒有人類學、社會學意識,對哈薩克和蘇聯了解不多的人盡量別去,會覺得沒意思。

-----------------------------------------------

首先,阿斯塔納肯定得去,新首都,和巴西利亞一樣,短時間內發展起來的。阿斯塔納能去的地方就多了。

第一肯定要去「白傑列克」,以白楊樹為原型的阿斯塔納地標。

裡面是這樣的

對面直對著的就是總統府。周邊就是僅有的、不多的高樓。

還能去大帳篷「汗沙特爾」,一個大型購物中心,包括娛樂設施。

還有英國設計師的作品,和平金字塔,地下室可以移動的,而且克服了阿斯塔納極端的天氣。

就是那個金字塔。

還有圖中的清真寺,哈薩克最大的清真寺,經過接近一個世紀俄化後找回信仰然後建的。

這是阿斯塔納的街景。

還可以去博物館

博物館裡,納扎爾巴耶夫的個人痕迹很重,很多中國內地人以及全世界的民主國家的人民都不太喜歡的內容,說好的擺脫蘇聯模式,為什麼個人崇拜很嚴重。可能納扎爾巴耶夫也有個人崇拜的想法和行為。但是必須要了解哈薩克民族的民族性格就包括對領導人自然的崇拜,所以他是獨裁還是中亞的李光耀,你可以慢慢去了解。

拜科努爾航天中心也得去看看,畢竟人類的航空事業值得驕傲的部分是在這裡誕生的。

阿拉木圖,首先要在城市走走,就會很舒服,不要因為是城市,就期待它有中國城市的感覺。相反,完全是安靜的,不怎麼繁忙的。沒啥高樓大廈的城市。這點和東歐、俄羅斯、基輔、明斯克很像,有清真寺、有東正教堂、有猶太教、有朝鮮族,很多元化。市郊有К?к т?бе,一個拍城市景觀和放鬆的小山,還是不錯的。再往市郊走,就有麥道滑雪基地,也是可以去看看的。

除了這兩大城市以外我要推薦的還有Отырар,一個古城遺址,當時很發達的城市,被成吉思汗夷為平地。

還有巴爾喀什湖邊游泳、度假,以及乾涸的鹹海。

還有我要重中之重推薦的城市,斜米。這個在蘇聯解體前,蘇共檔案未公布前,非本國人不知道的地區,蘇聯對抗列強的導彈、核武器都是在這裡進行試驗的,周圍各類輻射,導致這裡的生育率不高,嬰兒在形成的過程中在體內就已經畸形了,以及墮胎率很高,可飲用的乾淨水也不多,生出來的孩子也是畸形,很多棄嬰等等。

-----------------------------------------------------

綜合所有,看過很多人的哈薩克遊記,但是真的沒幾個客觀的,大多都拿大城市比較,覺得哈薩克還是落後,軟實力也不行等等。很少有人從人類學的角度,從歷史去分析,看到其中的原因,一個世界領土排第九,確只有2000萬不到人口的國家的努力。更何況,這些就是導致軟實力、第三產業、服務行業、旅遊開發不能像其他國家一樣進行的原因。沒有人去做這些,因為人少。


哈薩克比較推薦看阿斯塔納的現代城市建築,可能「現代」兩個字對中亞國家來說有些不可思議。

哈薩克好玩的地方其實也不少,比如說古迹、自然風景,但中亞看古迹一般還是烏茲別克比較好,哈薩克自然風光不錯,但也不是不可被取代的。

相對來說,首都阿斯塔納算是一朵奇葩,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在貧瘠的大中亞內陸還有這樣一座充滿未來風的城市。

比如說我最喜歡的可汗之帳,把中亞數千年的游牧文化以極為現代甚至超現代的方式展現出來,可以說是非常意外的作品。

可汗之帳其實是一個大型溫室,阿斯塔納到了冬天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地方,但可汗之帳里即使在外面零下30度時仍然可以看見熱帶風情的植物。

這座現代藝術金字塔,高77米,耗資5.8億美元,是哈薩克的和平宮,一般用來舉辦宗教大會。

這兩個曲線乖張的大樓也是我滿心喜歡的。

還有市中心的生命之樹,在可汗之帳出來前就是阿斯塔納的地標了,不過這個造型現在有些過時了。


如果你不是山湖愛好者或對哈薩克民俗感興趣,那麼哈薩克對你應該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吸引力的。哈薩克的旅遊業非常不發達,但也因為這一點,她保留了非常天然的自然風景。

先說首都阿斯塔納吧,除了些有特色的新建築以外沒什麼可觀光的,倒是阿斯塔納北面有個叫Бурабай的地方不錯。從阿斯塔納開車過去兩個小時車程。(圖片部分來自谷歌,多為我自己實拍)

接下來就是西部的裏海,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還是值得一去的

,雖然是湖,但是對於內陸國家哈薩克來說她是海啊!

夏天看海,冬天觀天鵝也是別有風味的。

最後我就是南方的原首都阿拉木圖附近的?айынды湖,距離阿拉木圖市車程5個小時(其實很近,但是山路不好走),因1911年克斌地震而形成的Kaindy湖,周邊海有兩個高海拔的Kolsai湖(需要徒步登山頂,來回二十公里山路),是真正的被隱藏在山谷里的美景。

運氣好的話,天晴水深那天還可以潛水,在湖底看森林!

這是Kolsai湖,遠處那座山爬到頂就是另一面湖了,那是我見過最獨特的湖了,附上一張我在上面樂開懷的照片吧

其實這樣沒有開發過的旅遊景區最好的一點就是你要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美景,那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最後就是阿拉木圖市附近的小山小湖了,如果你是來看城市無暇去遠郊看自然風景,可以去阿拉木圖周邊的山看看。但是個人覺得那裡比較適合散步滑雪或者picnic。

kok tobe上可以觀看阿拉木圖的夜景

離市區也很近,市內有直達的公車。

冬天可以去Medeu山滑雪。

不會滑雪的盆友過去坐在雪地里喝咖啡也是很愜意的~

大概就是這些吧,我個人覺得哈薩克比較適合幾個朋友一起來租輛車然後自駕游,油價很低,就是語言可能會有些障礙,居民基本都是說俄語和哈薩克語,英語的話得挑年輕人說啦。

還有就是號稱世界上最難辦的簽證之一的哈薩克簽證,最近哈國開通了旅遊簽證,歡迎來玩啊


昨天看到這個問題,想回答一下,但是電腦換了三次都照片不知道放在哪裡了,找了找空間里還有幾張!說一下:我是2011年去的,有點久遠,但是不妨礙我的回答,那個國家變化很慢!值得去的地方我覺得不是阿斯塔納,那是新城沒有什麼意思,真正的風景在路上,我是11年,從西安開車到羅馬,橫穿的哈薩克!我最有印象也最喜歡的地方,是陝西村,沒錯在哈薩克有這麼個地方,住著一群山陝西人,至於為什麼會去,那是一段血腥的歷史!要想知道詳細的,自己百度,清末陝西回亂!!!先放一張圖吧,我的路線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還有點緊張,裡面大神太多,怕惹笑話

這個地方有意思在哪裡,是因為他們會說陝西話,而且是100多年前的那種,把警察局還叫衙門,警察叫衙役,至於電腦什麼的,就用俄語代替了!他們在當地算是富裕的群體,稱作東幹人,對我這種中國來的,尤其是陝西來的人,特別熱情,我去了,他們會給朋友說,這是他舅家來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學校,因為清末,文盲很多,他們又是回民,文字失傳了,便創造性的,用俄語字母拼接了,陝西話,並在東幹人學校教授,你要是去了,真的是清朝的活化石,他們有自己的音樂,選美比賽,學校,博物館!在當地地位很高!放幾張有趣的圖片吧

當地賣水果的東幹人!

當地人的房屋

當地博物館展出的,東幹人剛到哈薩克,時帶的枕頭,還有當地東幹人,創辦學校的照片,衣服還是滿清樣式

這個牛逼了,這個女孩子穿的衣服是,清末陝西姑娘出嫁時,穿的衣服,他們對衣服的保存,和製作,傳承的很好!我右邊這個俄羅斯族的姑娘,更牛逼了,因為在陝西村長大,一口標準的陝西話!再看下面這個編頭髮的方式,我們這邊已經失傳了,叫「嫣嫣頭」

很漂亮吧

當地的哈薩克族小孩,很熱情,但是你懂的!!

當地的路,還是蘇聯時期修建的,部分路段被沙子掩埋了!晚上住在當地人家裡,他們都有槍,合法的這個也比較牛逼,當地人告訴我,李白就出生在我後面這塊地方!城市已經廢棄,只能看到部分城牆了!!實在找不到照片了,如果確實想看的人比較多的話!我再找圖,講講那邊更好玩的事情!

其實他的鄰國烏茲別克,更有意思,建築也更漂亮,好想一千零一夜,夢幻的很!

昨天的圖沒發上去,補一下

還有


先佔坑

但很累

不知道有沒有力氣回來填坑


阿拉木圖潘菲洛夫28勇士紀念公園、俄羅斯聯邦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天山、突厥斯坦古城、鹹海。


建議改去烏茲別克。


中亞旅遊去烏茲別克就好了,別的地兒真心雞肋


@塔特拉山暴風@山丘之卒@王富貴 關於哈薩克,總想寫點什麼,但不知從何起筆

世界上總有那麼幾個國家,或是因為擁有富足的資源,不CARE其他產業;亦或是個傀儡政權,全權由大國包養,同樣大門緊閉,啥都不操心;而我們這個陌生的鄰居哈薩克,明顯屬於前者;

這個問題本是問旅遊資源的,借題主一方寶地,閑扯幾句我們這個距離很近,但心理上遙遠的中亞大國:

哈薩克擁有130多個民族,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15年,65%為哈薩克族,20%為俄羅斯族,餘下15%成分相當複雜,有烏茲別克族,有維吾爾族,也有德意志,烏克蘭人,更多的是這些族裔的混血,因此走在兩大城市:阿斯塔納與阿拉木圖的街頭,彷彿置身人種聯合國,但國家一來擁有富足的天然氣與石油資源,二來「納扎爾巴耶夫」大汗的鐵腕統治,強力監視,二者掩蓋了各族裔間的矛盾與訴求,有經濟方面的,也有宗教+文化方面的;

那麼納大汗是如何把這130多個族裔,和諧的掌控在其麾下的呢?

在哈薩克獨立初期的那段歲月,約莫在2005年之前吧,哈國強調的是哈薩克人主導,世界各國的哈薩克,只要能證明其哈薩克血統,都歡迎回歸哈國,初衷是美好的,是有凝聚力的,但事與願違,在這15年內哈國政府發現:盲目接收人口,一,只能降低本國民眾的福利,而本國民眾游牧習性難改,懶散,拖沓,在面對外來移民用工的衝擊下,矛盾不斷,本國人反而成了就業市場的弱者,這可不得了!二,哈國同時也察覺到,雖然會說哈薩克語,雖然長著一副蒙古化突厥的相貌,但生活方式上,哈薩克的哈薩克,早已深受俄羅斯影響,飲食,音樂,對藝術的追求,都是蘇聯培養出來的,與我國的哈薩克,土耳其篤信伊斯蘭的自稱哈薩克,已經沒有任何共同話題,再次將新移民推向社會的邊緣,隔離越來越深;

@王富貴 如果早年辦過哈薩克簽證的話,應該知道以前的哈國簽證,並沒有專門為難中國人,我以前辦下來過,但那次沒有去(2007年), 塞錢就能出;時間轉眼一晃,到了2015,2016年,嗶了狗了,誠心刁難中國護照,有了邀請函,還得親自去面試,拿簽證還得親自去拿!

說白了,哈國只賣中國石油與天然氣,但不歡迎中國人過來哈

除了上述一,二項原因外,也有哈國ZF對自身定位的轉變: 就在近十年內,哈國逐漸淡化哈薩克族這一人種學上的概念,而採取日本,法國的做法,僅僅保留與弘揚哈薩克文化(下面配圖會說到),但更強調:我們都是哈薩克人,我們是歐亞大陸的中心,我們不是亞洲,也不是歐洲,我們是歐亞人!(很奇特的概念)

這一點的集中體現,淋漓盡致的展現在首都阿斯塔納身上,阿斯塔納是一座規劃城市,如同華盛頓,堪培拉,伊斯蘭堡,巴西利亞,阿布賈;但阿斯塔納也是這其中最有范兒,最另類的存在,不僅因為阿斯塔納的建築風格多樣(也可說山寨),也傳遞著納大汗對這個中亞大國的規劃,且看:

1. 獨立紀念碑

這個沒什麼好說的,中規中矩的紀念碑,很多中等實力的國家,都有的玩意兒,左邊是Shabyt音樂學院,右邊的是國際會展中心;

2. 總統府

主體建築有山寨白宮的嫌疑,頂部穹窿形似哈薩克氈帽,表示這是哈薩克人的白宮;

3. @大家叫我哈哈 提到的,巴捷列克景觀塔,此塔建於1997年,當年的哈國還未暴富,所以此塔最好是遠觀,近看有一絲廉價感,高度也不夠高;

這座塔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一個哈薩克傳說,據說聖鳥Samruk在白楊樹林間下只巨蛋,巴捷列克的意思就是巨型白楊樹。。。。。。該作品年代雖早,但原創性較高;

4. 天蓬:

顧名思義,一座巨大的帳篷,其實裡面是應有盡有的娛樂+購物中心,為英國著名設計師諾曼 福斯特的得意傑作,依然很有哈薩克范兒;

接下來,納大汗或許覺著不能再突出「哈薩克人」文化了,於是山寨風大行其道,幾乎把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建築物,一律收入囊中,假以山寨,樂此不疲:

5. 國家音樂廳:

很有廉價版北京音樂廳,或蛋殼破碎版台北小蛋蛋的感覺;

6. 和諧宮(聽著耳熟不?要河蟹啊,130多個民族吶!)

傻逼都能看出來,山寨了一個迷你版的金字塔;

7. 赫拉特清真寺與阿斯塔納清真寺:

明顯是為伊斯蘭教準備的,上面的赫拉特是最近兩年才落成的,更顯精細,因為哈國賣油賣氣搞到錢了啊

8. 阿斯塔納歌劇院

有了伊斯蘭,自然西方的元素也不可少,這座歌劇院顯然是向歐洲文化致敬,但門口的雕塑,換成了在撥弄民族樂器的哈薩克牧民;

9. 山寨凱旋門

我大哈薩克,怎能沒有凱旋門? 人金大金二都凱旋了咧? 我也來一個!但四面的雕塑,再次被替換為哈薩克吟遊歌手,哈薩克民族舞者等本土風格

10. 衛國戰爭紀念碑

納大汗可謂將平衡藝術玩到極致,金字塔有了,伊斯蘭有了,歐洲有了,但與俄羅斯共同捍衛蘇聯的那段歷史,同樣不能被忘卻

11. 仿製斯大林七姐妹的蘇式公寓樓——凱旋宮

是不是有莫斯科的俄外交部大樓既視感?? 俄羅斯這個大號鄰居,關係得處好,畢竟咱俄化七十多年,聽得音樂,擼的妹子,喝的伏特加,都是俄羅斯傳來的

12. 北京大廈

跪舔完俄羅斯,也不忘小舔一把中國;這北京大廈其實是個賓館,很多中國訪客來住這兒,是不是很有北京東三環某高樓的既視感?

以上各路地標,山寨風濃烈,雖體現了哈薩克這個中亞一哥的雄心壯志,但更加表明納扎爾巴耶夫在外交處世哲學上的,嗯,一種平衡藝術,歐洲,伊斯蘭,俄羅斯,中國,我納大汗誰也不得罪,一個都不能少!

以上地標,除總統府,下蛋塔,蛋殼音樂廳外,均在近十年內建成,與納扎爾巴耶夫放棄心中的「大哈薩克夢」,轉變為平衡歐亞的和諧中立國,理念相契合

所以說,納大汗治下的哈薩克,非常像以前的南斯拉夫,民間日益西化,政府層面到處打太極

但納氏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絕非像他的鄰居——土庫曼那般喪心病狂,且看:

1. 納大汗從未在哈國境內,給自己建雕塑:

上圖為獨立紀念碑基座的浮雕,浮雕這種玩意兒,真心,比放大比例的雕塑收斂,低調多了,至少沒有將自己凌駕於國家之上的感覺;

凱旋門一邊內側的浮雕,納扎爾巴耶夫帶領各族,各職業的人民走向新世紀!而另一側的浮雕交相呼應,描繪的是古代哈薩克武士征戰疆土的場景,納氏最多把自己定位成:與古代英雄一樣的領袖,但沒有超越法律,沒有鶴立雞群俯視屁民的感覺,這點與金家,土庫曼帝王不一樣

2. 納大汗鮮少把自己的畫像,誇張成《聖像畫》,擺在街頭供人膜拜(比如土庫曼那瘋子,二金)

就算有(見上圖),通常置於博物館,展覽館內廷,與在公共場所(如:廣場,花園,社區)濫掛《聖像畫》,供萬民膜拜,還是有區別的;這一點上,烏茲別克做得更好,索性完全取消

哈國的另一個門戶阿拉木圖,由於筆者待的時間太短,而且遷都之後,建設明顯放慢了腳步,基本是蘇聯時期打下的底子,綠化那是極好的,有身處油畫里的感覺;

哈國地廣人稀,環境保持的很原生態,就算在兩大城市,生活節奏慢如蝸牛;

飲食肉食居多,而且不愛放調料,寡吃,牛羊肉充足,給的分量大,偶爾吃馬肉(這一點其實我不理解,馬背上的游牧民,怎麼忍心吃馬肉? 像蒙古,土庫曼這兩游牧,非常反感吃馬肉);

哈國蘇聯遺風尚存,飯店點單,商場購物,服務員一概慢騰騰,缺乏服務意識,能說英文的極少,加之簽證政策苛刻,只對OECD和前蘇聯國家免簽,嚴重阻礙旅遊業發展(資源大國的通病)

總之,哈薩克可看作中亞游牧民與俄羅斯的混搭, 這是一個在方方面面,都與中國截然相反的國家,他們民間西化(俄化?)多年,反倒與東歐國家交往密切,是身處中亞,混血東亞,心在歐洲

最後,以阿斯塔納的《草原母親》雕塑結尾,哈國的雕塑,繪畫,民族音樂很有特色,並非旅遊者的拓荒之地,值得你去探索:


九月末的時候有幸跟著倫敦大學學院的中亞專家遊歷了包括哈薩克在內的中亞四國。感覺如果對中亞文化理解不深的話有可能會走馬觀花。寫了一篇超級長的旅行遊記,希望對你有用~

26天自駕穿越中亞四國是種怎樣的體驗?


記得公正駕照


推薦閱讀:

北京天壇公園怎麼樣?
如何帶父母自助游?
外出旅遊必備的藥品有哪些?
蜜月為什麼多選在海邊?

TAG:旅行 | 中亞 | 哈薩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