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紫砂壺開壺是故弄玄虛還是確有必要?

RT


作為一個搞技術的江(ai)壺人士,我必須得說一句:

開!壺!真!的!沒!有!網!上!傳!的!那!么!復!雜!

對於這個話題,誰最有發言權?當然是宜興本地人!

但是對於大部分人沒有機會來宜興的人,我只能說,你還是別來了。

因為你來了宜興本地,你一定問不到你要的答案!

因為宜興本地人會告訴你:啊?開壺?直接水沖一下就行了啊!

你看,這個回答,一定值不回你的路費,關鍵宜興還沒啥好玩的(囧)

所以吧,你就當你在外面買回來一個杯子,用之前洗一下一樣。

如果你說不會吧,我花了這麼多錢買的,難道就這麼簡單?

好吧,那如果是為了心裡安慰,你就儘管折騰吧,那我只好告訴你兩點:

1.開水煮的時候,小心,別燙著,水別燒乾。

2.別用豆腐這些,有豆腐還是老老實實做盤麻婆豆腐,下飯!。


不請自來。確實有必要,因為紫砂壺是不上釉且有細微氣孔的,這就導致,在燒結完成之後,存放,運輸,等等,會包含大量的灰塵,細菌等等,開壺可以理解為殺菌消毒;至於流傳比較廣的去火氣,恩,實話,不知道,反正我自己,都是簡單開水煮一煮,周圍許多做茶壺的老師也都這樣,哈哈


我認為開壺不是故弄虛玄,我覺得首先可以理論上分析開壺的目的,以及必要性。其次可以通過實驗,如果開壺後的茶壺析出一些亂七八糟的物質,那也可以證明開壺有必要。

下面先分析開壺的目的

一、開壺是為了去除異物

紫砂壺經高溫燒制,發生物理變化氣孔擴張,降溫出窯後難免會被一些粉塵堵塞氣孔;壺內有時候還會留下些砂料碎屑,另外,有些茶壺裡面仍留存著白色的石英砂(隔離用的耐火物,入窯燒坯前先撒佈於壺蓋內沿,可避免壺蓋與壺身燒結在一起分不開);經過若干道環節到你手中時,其間也有許多粉塵類雜質粘附於壺壁內外。以上這些異物均應予以清除後才能泡茗飲用。

二、開壺可以清除火氣和燥氣

很多人喜歡講茶壺在窯里上千度都燒過了,你一百度的水能有什麼用?其實只是看到了火,沒看到水。泥料在千度以上高溫中煉燒時,其特殊屬性與顯微結構雖未被破壞,然其間卻已無甚水分,產生了一種「燥氣」,並不可避免的有泥料的土味,需要進行退火。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新出窯的壺立即用來泡茶,不管你塞多少茶葉,衝出來的茶湯都很「淡」且含「土味」。因此,必須讓壺先吃足「水分」,消除「火氣」和「土氣」,為以後的養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開壺還可以清除可能有的油污

一些無良業者常會在一些低檔的砂壺表面打上—層蠟油,以增加光澤,美化賣相。這層油性異物不但堵塞了壺表面的毛細孔,更形成一層保護膜,不受茶水,如未予去除,則養壺勢必徒勞無功!

開壺的目的回答完畢。我曾經也認為開壺沒必要,拿開水燙下就好,實際上我和我的客戶將茶壺放在鍋里煮超過二十小時之後,發現確實有些髒兮兮的東西出來。這一瞬間我之前的固有思維完全被顛覆,才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開壺是必要的,豆腐甘蔗煮卻是不必要的。清水洗乾淨,用茶葉末(避免浪費 )泡一壺靜置一夜,倒掉洗乾淨就行了。


古人所謂的「紫玉金砂」,就是把紫砂與美玉相提並論,說的就是紫砂與眾不同的質感,可見紫砂的「神奇」。其實,真正的黃龍山純度較高的原礦,大多能夠實現從「泥」到「玉」的轉變。「泥」到「玉」的本質就是我們常說的「包漿」,輕則油光發亮,重則光亮如鏡。

一把壺,若能讓它實現從「泥」到「玉」的轉變,達到「明亮如鏡,光潤喜人」的終極效果,玩壺者的內心必將受到震撼,並富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更擔心網上很多壺友「為了養壺而養壺」,想千方設百計讓壺養的更快更漂亮,巴不得每天早上起來都能看到紫砂壺呈現一個新形象,其實這背離了品茗可以修身養性的茶道宗旨,而是一種地地道道的急功近利的行為。

下面主要講講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一,「好料變化快或效果好,差料變化慢或效果差」,是這樣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養壺快慢或者效果,因泥性而異,因茶葉而異,因人而異。

1、因泥性而異。就是說不同的礦里挖出來的泥料,成分不同,泥性有差異,檔次也有差異,必然影響養壺的速度和效果……

2、與茶葉種類有關。這是大多數玩壺者的心得,比如綠茶和紅茶速度效果不同,鐵觀音和普洱速度效果也不同……

3、因人而異。那就是與喝茶頻率、擦壺淋壺等習慣都有關:一天泡一次茶與一個星期喝一次茶,能一樣快?擦壺(或撫摸)本質上是一個緩慢拋光的過程,不擦或不摸,肯定變得慢。至於淋壺,這純屬個人飲茶習慣的問題,沒有人規定一定要用茶湯淋壺才算是養壺,故無須爭議。但事實證明,淋壺和不淋壺,養出來的效果一定有差異。

二,「凈衣派」與「污衣派」

網上所謂「凈衣派」與「污衣派」之爭,實質就是要不要擦壺、洗壺或淋壺的問題。現實中以凈衣派為主導。

我知道,很多資深的玩壺高手,他們自詡為污衣派,不贊同經常擦壺、洗壺或者淋壺。他們認為只有讓茶垢積累在壺的表面或者內部,才能使茶香長留,才能使壺的外表更具古香古韻,這大概是依據古人的觀點:讓茶鹼從壺內壁自然滲出,日久而生黯然之光……

但我總覺得這句話講的應該是壺的光澤變化感覺,似乎不是說茶鹼之類的東西從內往外滲出吧。哈哈。雖然我不反對污衣派,但我卻很想對某些污衣派的朋友說一句:「不用的時候請擦洗乾淨」。我是擔心細菌孳生影響健康,或茶垢堆積影響美觀。

三,「一壺不事二茶」的研究

一壺不事二茶,在理論上是有道理的,因為紫砂有強烈吸附性能,一個壺一會泡這個茶,一會泡那個茶,肯定有串味的危險。但事實上,只有少數味覺和嗅覺極其靈敏的人才能感受出串味,而大多數人感受不出,說明人與人之間的味覺和嗅覺是有差異的。

所以,理論和現實是有區別的,大家玩自己心愛的壺,一定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自己感覺爽就行了,千萬不要考慮別人爽不爽啊!

四,平時養壺千萬要注意的兩個重要問題

1、不要沾了油污。油污滲進去之後就很難弄出來了,可能會堵塞氣孔,影響透氣性,泡茶還會有油污的味道

2、萬萬不可用各種化工洗滌劑去擦壺,否則這個壺可能就廢掉了。你問為什麼?!我想反問你的滿腹經綸哪裡去了?強烈吸附性能啊,哥!!!非逼著我說你讀死書嗎,哈哈。

五,開壺的問題

網上關於開壺有很多理論:諸如加豆腐,加鹽,加甘蔗,加茶葉,加牙膏,甚至加什麼在中藥等等,據說可以祛除所謂的新壺的「火氣」和泥腥味,我沒有時間細細研究其中的科學道理,不過我在任何時候對上述觀點都不置可否,並不是我走中庸路線,怕得罪人,而是因為這都是壺友們玩壺積累的經驗,應該受到尊重。

其實,在宜興這裡的主流的開壺習慣就八個字:清水洗洗,開水燙燙。大致就是先用清水洗洗乾淨,把新壺內壁殘留的渣滓(燒窯留下的石英砂,整口留下的泥料粉塵等)清洗乾淨,然後開水燙燙壺,然後就泡茶喝了。如果你覺得非要煮煮,我建議最多煮十來分鐘就足夠了,至於加不加豆腐等東西一起煮,悉聽尊便。


紫砂壺開壺是台灣搞出的一套故弄玄虛的東西,根本沒有必要


正宗宜興人表示,有網路之前,沒有聽過開壺的說法。

網路流行後,居然有開壺了,有些商家還打著 「代為開壺」的旗號。

我也不知道是怎麼了。一個壺,洗洗趕緊,用開水燙燙么,就好了。


基本上,除了做舊的壺,新出窯的壺裡邊外邊燙個三四遍就可以啦。

實在不放心,就開水裡泡一泡取出。


壺三代負責的告訴你 沒!有!必!要! 茶壺靠日常的養護 即養壺


我只能說不要迷信什麼豆腐開壺,甘蔗開壺之類的


推薦閱讀:

一個人的全手工壺,月銷量上千把!,是不是肯定機器做出來的?
紫砂壺的原礦料真的會被用完么?
請問這是紫砂的杯子嗎?
想買把紫砂壺,咱也買不起名家的,只求不要買到化工壺,還請各位推薦!哪裡買 ?或者哪個牌子可以放心購買?
紫砂壺的壺蓋摔裂了,如何修復?

TAG:紫砂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