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超市飲料比小商店便宜 但蔬菜比菜市場貴?這是否不符合規模經濟的規律?

求問各位大神呀


飲料跟上面那位仁兄說得一樣,因為蔬菜跟水果性質差不多,我家裡面做西瓜批發的,我就說我懂得這一塊吧。西瓜都是從批發商從地裡面批發來的,只有極少數極少數賣給超市,大多數還是自己放在批發市場裡面等那些水果小販來買。比如從新疆西藏那邊批發西瓜到上海賣,新疆的西瓜有時候便宜的3.4毛錢一斤,從新疆運到上海的話運費要好幾萬,然後加上中間西瓜壞掉等各種成本,一般放市場裡面賣給小販都是一塊多一斤了,小販一斤再賺個幾毛錢,往往你從小販那邊買到的好的西瓜(是好的西瓜)都是一塊五左右一斤以上的。超市裡面往往賣兩到三塊錢一斤是因為超市不可能再一兩天之內把一卡車(幾萬斤)的西瓜賣完,賣不完中間肯定要腐爛,無形中超市賣西瓜的銷售成本上來了,價格也就賣的高的。而如果放在批發市場裡面賣的話,從車剛到市場裡面到賣給小販再到小販賣掉,整體環節快的話一兩天一整車西瓜就會賣完,所以相對來說整個銷售成本低於超市賣的。


題目不太符合現實。

以普通城市社區連鎖超市(單店約500平米)、小商店(約100平米)、菜市場(分布於城區,輻射半徑2-3公里)為例,菜價基本上是菜市場&>小商店&>超市approx 批發市場. 比如說,黃瓜在批發市場的價格如果是1塊錢,超市大概也會是1塊錢,小商店是一塊五,菜市場是一塊八到兩塊. 很明顯,小商店的價格屬於正常價格,進貨成本+適當的利潤.蔬菜算是損耗比較高的品類,加30%到50%是應該的.

超市由於有規模效應,可以用自己的卡車去地頭收一部分菜,不經過蔬菜批發市場這個環節.蔬菜的進貨成本比批發市場價格略低一點,但因為超市與小區門口之間往往會隔著某家小商店,價格不夠低則無法吸引顧客進店.索性蔬菜不賺錢了,在小商店無法達到的與批發價持平的價格出售,以吸引客流.超市的蔬菜加價實在太薄,如果不能賣光損耗起來受不了,只能以接近成本的價格出售,晚上關店前還會半價處理來清空當天的蔬菜.雞蛋也一樣,超市的賣價比供貨商給的價格每斤最多多出五分到一毛錢.虧本促銷的時候也有的是.

菜市場的菜來自批發市場和一部分菜農直送,進貨成本和小商店相同.但既沒有小商店靠近小區門口的位置優勢,也沒有超市的規模.清晨有早市搶生意,也就賣個午飯前和晚飯前的時間段,效率很低.商戶之間同質化嚴重,多個攤位有著相同的蔬菜品類和進貨渠道,哪個攤位都賣不了太多,成本之上的加價率經常超過100%,不然沒法生活.菜市場的商戶一般會形成一定的價格同盟,只要進了市場,別想買到便宜的菜.銷售對象是那些路過市場順手買菜對價格不敏感,以及誤以為菜市場會更便宜的顧客.

@周曉農曾經在回復里也提到過這種現象:為什麼蔬菜水果之類的農產品在產地都很便宜,到了城市卻貴很多? - 周曉農的回答

超市比小商店貴的地方是副食、酒水、洗化、雜貨、飲料等等,一般會有30-40%毛利率,高於小商店的10-20%。租金和員工工資都是小商店的好多倍,蔬菜水果又不賺錢的,不貴怎麼經營得下去?超市客大欺店,對供貨商非常苛刻,只壓你兩個月貨款都是看得起你。進場費貨架費展示費,甚至還有採購主管索賄,供貨商給可以現金現結的小商店的價格不一定就比大客戶的超市高。飲料算是個例外,這東西是渴了以後現買現喝的,小商店的價格一般是整數,比如小瓶可樂3塊大瓶6塊,超市如果和小商店定一樣價格誰會專門跑過去就為買瓶水?所以超市才會有小瓶2.8元大瓶5.9元之類的標價。

時間一長,「社區超市的菜價便宜但其他東西貴」在居民的觀念中成了共識,超市買菜小商店買其他產品的消費習慣也可能會逐漸形成。


不是學經濟的,不專業的答一下,對於飲料生產廠商來說,超市屬於直營客戶,由生產工廠直接供貨,而小賣店的貨是通過二三階經銷商提供的,經銷商還要賺一點,所以價格可能比超市貴些。

蔬菜的話,一般都是菜農直接出來賣,超市的菜採購成本應該會高一些


菜市場的比超市貴,我媽經常這樣說。因為菜市場的新鮮程度好。


超市的菜和市場的菜是同一個批發市場出來的。

超市的菜賣相要好,即使是菜市場的小販要批發這樣好的賣相的菜也是會抬高售價的。

超市的菜容易被翻爛,一斤當八兩在銷售,菜市場小販是自己拿菜,一般不讓客人自己動手。

回來再天填坑。


說下我大回龍觀吧,帝都的幾大社區之一。我常去的幾個超市有永輝、物美和美廉美。這幾大超市的蔬菜水果一般都比幾個小型的(比如新隆嘉、果多美)便宜;路邊卡車賣水果
的和新隆嘉差不多。如果趕上特價,大白菜我去年在永輝見過兩毛錢一斤的,排大隊。城北市場不算,人家搞批發的雖然便宜但是不搭理我。

基本上,這幾大超市什麼東西都比小店便宜。


我只知道為什麼飲料便宜!因為我是開小店的,經銷商跟我說,排除了上架費這些因素,最大的因素是超市飲料的銷量相對小店根本沒法比。小店買飲料方便快捷,誰口渴死了還往大超跑?既然銷量不高,自然要便宜點賣。


有一定規模的超市,在供應鏈中就有較強的議價能力,進價就比較低,所以飲料這些的基本上都是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合作,大批量的進貨必然會降低成本,小商店是多頻進貨成本也必然高一點,所以超市的價格可以比它低。但是瓜菜蔬果這類的時鮮,有對時間的依賴性,菜市場上基本上都是瓜農什麼的自己來賣,沒有規範性,也沒有太高的儲藏或進貨成本,但是在超市不一樣,超市不可能是現買現賣,所以從它自己的渠道到超市裡的話,中途的時間對它的物流能力有很強的要求,也必然產生較高的倉儲運輸成本,這部分成本時相對於菜市場上多出來的大頭,這個應該是超市在這方面價格高的主要原因。


小店有的時候為了好算 ,不然2.8可樂自己還要備一毛錢找錢就不如3元了


規模經濟也稱內在經濟,是指企業規模的擴大使得相關資源利用率提高從而導致生產成本的降低。個人認為,菜場和超市並不適合用於規模經濟的分析當中。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俊慧的《經濟學講義》?
華爾街日報報道:2012年1-9月份,中國的外逃資金超過2250億美金,如何看待這種資本外逃現象?
作為半路出家學金融和經濟的,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在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操作當中,如何處理預設數據?
PSL 亮相!央行發行1萬億支援國開行,對金融從業者,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TAG:經濟 | 經濟學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