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專有名詞中的日文漢字翻譯有何規範?

例如橫濱

日文是橫浜

中文的翻譯是橫濱

這裡把浜翻譯成了同義的濱而不是同字形的浜

請問關於這種日文專有名詞中,一個日文漢字對應多個中文漢字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有沒有確定的規範?


中國 濱(bin)-&>濱 ,而浜(bang)不變

日本 濱(ヒン、はま)-&>浜,而浜(ヒョウ、ホウ)是罕見字,不變

就這麼簡單,原本是一個字,由於不同的簡化路線變成了兩個字,翻譯時應根據讀音和意義以日文舊漢字為準寫成中文的簡化漢字

同理還有 藝(ゲイ)-&>芸和芸(ウン)的衝突,缺(ケツ)-&>欠和欠(ケン、かける)的衝突。

說到這裡突然想到,中國人名中,藝和芸都是常用字,在日本看到一個中國人名字用了芸這個字,都不知道用漢語應該念啥了。不過,中文的這個芸也是兩個字歸併出來的,蕓與芸變成了一個字,而且兩者意思不一樣,前者是指植物(蕓薹)或者眾多的樣子(蕓蕓眾生),後者是指另一種植物(芸香),不過這兩個字似乎連很多台灣人都分不清楚了,直接寫「芸」的很多。


前面兩位答主就橫濱問題說了很多,我再補充點其他的。

樓主這個問題出現的根源是日本方面的漢字簡化。中日兩國都有漢字簡化,但簡化的結果卻有點差別。浜(濱)、 蔵(藏)就不說了,另外還有一個字很有代表字,就是芸(藝)字。如果樓主玩過日本戰國題材的遊戲,就會發現有些漢化組會把「安芸國」翻譯成「安芸國」,就是直接照搬的日文漢字。但是這顯然是不對的,「安芸」的繁體寫法是「安藝」,「芸」字是對「藝」的簡化,並不是「芸香」的「芸」字(沒錯,日語中還有一個「芸」字,對應中文的「芸」),所以「安藝」才是「安芸」的正確譯法。

我個人認為,在翻譯日文的專有名詞時最好回溯到漢字的繁體寫法,再翻譯成對應的中文漢字。

------------------------------

@高克之 對「芸」字比較感興趣,下面傳兩張電子辭典的截圖


扯個旁的。

當年我搞魔禁遊戲漢化的時候,嚴格告訴他們濱面仕上,麥野沉利。

後來全亂了。

有點傷心。


有意思的問題。不清楚你知不知道每個漢字在日語中都有兩個讀音,音讀 和 訓讀。

簡單講,比如 浜 這個字,在漢字流入日本前,就有表達這個事物的說法,叫 はま、hama .

然後漢字 浜(濱) 流入之後,浜 就有了兩個讀音,一個是流入時,可能是唐朝時,的讀音 hin(音讀), 和日語中原來的表達方式 hama(訓讀),都用這個漢字 浜(濱) 來寫。 (下圖,讀音hin)

所以橫浜這個詞,按照漢字的「音讀」是 橫hin,日語音變中常見的「讀音濁化」之後,就成了橫bin(日語)。

但實際上 橫濱的訓讀(yokohama)才是做地名的一般讀法。

這就是為什麼在日語中讀 yoko?hama,到中文裡(絕對的「音讀」)變成了 橫bin。

因為就是這個 日語中的 浜(濱)對應過來的 簡體版 濱,

而不是 僅僅替換相同的漢字 中文的浜(bang)。

你舉的這個例子也是挺特別的,還有其他的例子?


日文漢字翻譯規範建議您查閱這裡:

維基百科:漢字文化圈語言專有名詞中譯規則

關於您的問題,前面說得都很正確,但並沒有確切地說明實際操作中的行為規範。

實際上,如果不計算歷史遺留的固定譯法的話,這裡的「浜」應當如下翻譯:

1、查閱資料,找出「浜」字在日方簡化前所對應的漢字,即所謂「繁體字」。

2、若這個字在漢語中有對應用字,使用這個漢字。否則,跳到4。

3、若這個字有簡化字,且翻譯時最終受眾是簡體字環境,使用對應簡體字。

4、直接使用日文漢字。

舉例:

日文漢字:「瑠璃」。日語中無簡化;漢語中均有對應漢字。

若上下文為繁體字,則可直接使用「瑠璃」翻譯。

若上下文為簡體字,則須按照通用規範漢字表,簡化為「琉璃」。

又如:

日文漢字:「小野塚小町」。日語中無簡化;漢語中均有對應漢字。

若上下文為繁體字,則可直接使用「小野塚小町」翻譯。

若上下文為簡體字,則須按照通用規範漢字表,簡化為「小野冢小町」。

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給出的以下鏈接:

中文:簡繁轉換一對多列表

日文:漢字表一覧


推薦閱讀:

的、得、地怎樣區別使用?
橫為什麼讀heng,為什麼不讀huang?
為什麼東周時期楚國遷都後常會稱新都為「郢」?
現代漢語中需不需要使用「牛津逗號(或頓號)」?
為什麼漢語拼音裡面沒有fai?

TAG:漢語 | 日語 | 日語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