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蘋果推出的運用在新 MacBook 上的蝶式鍵盤?


有個問題需要注意:一般認為,人對於力度的感知,是不如對位移的。

最先應用戰鬥機側桿的F16,那個桿是完全「掰不動」的,依靠壓力而不是位移來獲得駕駛員的輸入量。結果就是F16培訓困難、初期事故率較高。

另外,同樣的衝量,在較長或者較短的距離釋放,產生的作用力完全不同。釋放距離越短,力量越大,對關節的衝擊就越大。所以我猜測短鍵程很不適合大量打字。

從殲-10的經驗教訓推測殲-20的抗過載設計(3)


新 MacBook 的使用體驗如何? - 李卓立的回答

現在大家可以看下這個問題裡面關於鍵盤方面的體驗,跟我之前的預測基本一致。

NMB鍵盤的手感就像按iPhone的Home鍵

==================

更新幾點:

1. MacBook的鍵盤一直在和其他筆記本鍵盤的用戶體驗測試中排名比較靠後。蘋果的產品作為一個整體來講,是非常突出的,但如果非要單獨把鍵盤拿出來講,肯定不是優勢。

2. 「為什麼鍵程短是硬傷?」 因為人的手在敲擊鍵盤的時候大腦是接收和處理了一系列信號的,你不是通過眼睛看著手指按下一個鍵然後確認再去按下一個的,這個反饋是通過你的肌肉來確認的。肌肉要感受到按下去-按到底的這個過程,然後反饋給大腦才終止這個動作。如果鍵程太短,你的手指不能很明顯的感覺到這個過程,打久了就會出血(此處為誇張的修辭手法)……就想想你在硬邦邦的桌面上一直打字的感覺吧~

3. 這個問題重點是談論鍵盤,假如我是鍵盤,我要選爹,我就不會選這款MacBook。所有的創新和嘗試都值得肯定,能把筆記本做這麼薄肯定是很棒的嘗試,但這個薄是有代價的。希望大家包容世界的多元性,各取所需,並不是說薄就一定是普世的最優解。可能評論中有些人就是永遠都不會理解,下面這款厚重耐操的筆記本電腦有多受北美這幫肌肉男的喜愛:)

=========原回答=========

「談不上什麼創新,這種設計早就有了。沒有鍵程,Macbook的鍵盤一向sucks……」

——翻譯自 Dell Alienware 鍵盤設計專家 Rex

正巧現在在戴爾實習,所在的組近期主要研究的就是鍵盤設計(我初來乍到啥都不懂,只負責測量、做用戶測試什麼的,但右邊坐著個研究了鍵盤十年的專家 Rex)。昨兒快下班的時候問了下老闆,怎麼評價蘋果新出的這個鍵盤啊?於是他們幾個負責硬體UX的大叔聚在一起評頭論足了一番……大致記錄並翻譯一下他們說的內容:

這種設計早就出現過,並非蘋果首創,缺點是成本較高

右邊這個圖中間那個顏色偏白的部分應該是一種記憶金屬

在這樣的結構下要給每個鍵盤配獨立的LED燈還是挺難的(其他人的回答中有具體解釋)

就這個鍵程,打遊戲、寫代碼就算了吧……呵呵

上圖來自:

Apple says it has completely "reinvented" the keyboard with its new Macbook

這篇裡面還有更多該鍵盤的動圖和視頻

米國的科技網站上對這個鍵盤的體驗基本上是一邊倒的差評。

我個人是覺得蘋果這次有點……

為了薄,什麼事兒都幹得出來。

只能說,在這個厚度的限制下,蘋果這款鍵盤已經儘力了。

然後我想起了曾經跟某樹的對話:

我:「多花點錢買帶retina屏的吧,那個更薄。」

他:「我要那麼薄幹嘛?」

我:「這樣你就可以把它裝到牛皮紙信封里了。」

他:「可我要把它裝到牛皮紙信封裡面幹嘛?」


鍵盤的手感。。。不敲上去光看看參數怎麼可能知道?

好的方面是,鍵帽變大了,省得打錯。看來蘋果也覺得,不是有間距就不會打錯字的。

壞消息是,一定的鍵程,是維持觸感的必要條件——Macbook鍵盤本來最大的缺點就是鍵程短,回彈弱,現在又弄得更淺。大概Apple自己也覺得,這個尺寸的Macbook不是給在意生產力的人用的。

至於和機械鍵盤相比...還是別比了吧。。。


提前訓練用戶適應未來的零鍵程觸摸鍵盤(但有 Taptic Engine 等)。


我今年剛上大學,擁有的第一台電腦就是12寸macbook。所以從一開始用的就是這個短鍵程的鍵盤,個人覺得非常舒服,打字比以前用的鍵盤都快都舒服。反倒用機械鍵盤覺得費力、打個字要摁下去很多、聲音大等各種不適應。

好不好是相對的,鍵盤手感好不好我覺得取決於個人習慣和適應的問題。現在都是觸屏手機,大家天天打字,也沒聽誰說對著一塊硬邦邦0鍵程的屏幕把手打出血了。因為大家在用手機和平板電腦時打字力度比較小,並不會覺得手指啊關節啊受了多大的衝擊。但是你用一直以來習慣的打機械鍵盤的力度和對距離的掌控去打短鍵程的鍵盤當然會受衝擊大啦。就像把前面的平路誤認為是一級階梯踩下去,腳受的衝擊力當然大。平底有平底的走路力度和方式,走樓梯有對應樓梯該有的力度和方式。

假設我們去月球,你走一步的力度可以讓你蹦出去幾米,感覺沒法走路。但是如果你從小在月球出生,習慣著月球的重力,那麼回地球連站都站不起來。地球人總不能因為月球重力小,走路不好走,就說月球的重力就是比地球差吧。我們去月球走路不好走,並不是月球真的就比地球不好走路,而是我們平常習慣的是都地球重力。

去體驗店體驗感覺當然差,但是如果你買一台回家打三個月的鍵盤,但時候你就會覺得用蝶式鍵盤多麼自然輕鬆。

除了鍵盤,曾經我用電腦一直都離不開滑鼠,自從用了觸控板,最近去了學校機房,當時的感覺就是:卧槽,滑鼠怎麼這麼彆扭!

越來越輕薄肯定是筆記本、平板電腦、手機的總體趨勢,鍵盤以後漸漸的越來越薄,然後轉化到觸屏、甚至投影鍵盤。以後也許有更先進的方式。

不能因為我們自己的不適應與不習慣來否定一種新的技術與創造。新的技術的誕生,有些確實需要我們額外去適應。像汽車要學駕照、電腦也要先花一段時間適應打字。

總之我認為,蝶式鍵盤只是相對來說不被大多數人習慣,並不意味著它不好。


碟2都出來了,現在發展思路應該清楚了吧。


更新:

實際體驗之後第一感受確實很不習慣。不過結合 Force Touch 不難想像蘋果下了多大一盤棋。

就是先讓你習慣這種手感,以後的 Macbook 估計都會是這種鍵盤,一步棋是增加用戶粘性,讓用戶轉移平台的成本變大。更重要的一步是以後估計連蝶的鍵程都沒有,估計會是 Force Touch 震動之類的東西,模擬按壓感。這樣以後 iPhone iPad 鍵盤彈出時都會具備這種模擬的按壓感,一次習慣之後,全平台統一了手感。而再摸其他沒有鍵盤模擬按壓反饋的設備時,會較為不適。

//-- 分割線 ----------------------

果噴的邏輯就是,他不需要的就沒必要如何做,然後接著就是蘋果不過如此,做得不咋滴,彷彿同類型產品已經超過一樣,彷彿這裡人手 HHKB 一樣,彷彿自己已經摸過實物一樣。一理論就是你們果蛆真是一粉頂十黑喔,實際上明明是自己一群酸得不行的人在那裡護擼頂答案到飛起,都答得高潮了。

這麼多年了,現在所謂的超級本有達到 MBA 的工藝嗎?嗯,做薄好沒意義喔,那你們就拖著又黑又重還接個大黑變壓器的高端手提電腦慢慢玩去唄。


各有優缺點,喜歡就買,不喜歡就不買。不喜歡鍵盤只喜歡其他的,不怕麻煩可以外接鍵盤。你買或不買,他就在那裡。沒人強迫你,你也不必妥協什麼。每個東西的出現,必定有它的用處,亦或需求。開發者不傻,資本主義也未必是腦殘。不好的東西沒人會為他買單。世界需要創新,有新意出來總是好的,不必刻意去噴。你不喜歡不見得其他人也不喜歡,理性看待吧。


蘋果現在越來越把工程中做的無奈妥協 告訴消費者為牛逼之處


補充一下,那些抱怨鍵程短的人忽略了人的適應能力,誰生來就會按鍵盤的?不都是學習適應過來的么?還有那個拿筆記本鍵盤和機械鍵盤比手感的人,是不是脖子上面沒東西?

-------原回答--------本來不想回答的,但某些人的觀點實在不敢恭維。我贊同蘋果這個鍵盤設計是為了讓電腦更薄,實際使用效果可能並無多大的改善,也只是蘋果又一次漂亮的包裝。

但是!那些說為了輕薄而犧牲性能的人我就完全不能贊同了。

這個本子本來就不是給注重性能的人用的,人家就是重設計和輕便,性能能過得去就行了,你還在糾結這個本子因為設計而犧牲了性能。那你倒是說說這本子怎麼做?怎麼定位?

還有,以現在的技術,做輕薄的難度要比堆硬體拼性能的難度高多了,否則大家都拿高功耗,大體積的原件塞一個盒子里好了,cpu廠商也不要進取了,反正也沒人要輕薄。功耗無所謂,反正要加風扇和散熱片接電源的。

而且如果算上retina 屏幕的話,這款筆記本的性能並非不堪,實際上要比大多數其他接近尺寸的筆記本優秀不少。


為什麼我沒感覺這款鍵盤差到哪去呢?大家對鍵盤的要求都這麼高么……

這款 Macbook 定位輕薄和低性能需求人群,發布之初我就拍手稱快感覺正中下懷,自覺為了輕薄度可以犧牲很多性能(主要是確實不需要)。那現在作為新款 Macbook 目標用戶自己也理應更有「發言權」,畢竟實際最終消費者的意見最有反饋價值。這個問題問的是評價,我想有商業價值評估和用戶實際體驗的使用價值的評估。自己不是很懂硬體(軟體也不懂),以下僅從個人角度側重談談這款鍵盤的使用體驗

具體到鍵盤上,蘋果為移動化為輕薄搞出來的這麼個蝶式鍵盤,那麼一看這種鍵盤本身好用程度如何,二看如果它不好用的話所犧牲的鍵盤舒適度跟輕薄度如何消長。本人平時需要用到鍵盤的基本是一種情況,敲字。入手前聽說過不少吐槽,所以就特意去蘋果體驗店推、敲一番。敲了兩行字感覺它確實跟你以前用過的鍵盤不一樣,但完全不影響我的效率。

立體視角:鍵程短

鍵程確實很短,不過還是有的。而且貌似這個鍵帽是可以部分下陷的,所以實際鍵程可能比我們在表面上看到的長。更重要的一點是,我不認為鍵程長短與鍵盤好用程度成正比。鍵盤好用要看輸入正確率和舒適度,鍵程長短在某些條件下或許可以作為標準評定,但絕不是任意條件下通用的唯一標準。

更長鍵程的鍵盤確實更有手感,肌肉的反饋云云都是很有道理的。手指落到鍵帽就可以敲擊成功會有一種「浮萍」或者「水上漂」似的行雲流水般快感,而蝶式鍵盤雖然名字好聽但每次敲擊都要落到「桌板」上才有反應確實略顯拖沓。但我個人的體驗(主觀無數據支持),錯誤率比以前用的 ThinkPad 鍵盤反而更低。是不是我怕敲錯,敲得格外認真呢?有可能啊……為了伺候好這個小祖宗,我都斯德哥爾摩了……

平面視角:緊緻的布局設計

先弱弱地問下布局設計不知道算不算蝶式鍵盤的評價?整體上的布局觀感,我個人覺得蘋果這款鍵盤雖然不是什麼創新但很漂亮。之前就喜歡 ThinkPad 鍵盤緊貼邊沿的緊緻設計,不留一絲多餘,按鍵不殘留,死角的沒有,給人感覺特別幹練、有飯兒。相形之下蘋果的 Air 雖然很輕薄好看,但粗粗的鍵盤邊框和屏幕邊框總嫌累贅,讓我回想起我的第一台電腦……

具體到鍵盤內部按鍵之間,鍵帽夠大,相應地此前 Mac 按鍵間距過短的問題解決了。這個可能是個人習慣的問題,我就不習慣用按鍵距離很大的鍵盤。可能是從 12寸 ThinkPad 轉過來的原因吧,鍵盤尺寸適合手掌大小這一點也沒什麼學習成本。

另外要提到一點的是上下左右方向鍵的安排。有人吐槽說不好用,但是感覺Mac 上好像不太需要這幾個鍵。觸摸板應該可以很大程度代替了,即使要用的話食指、無名指分別按左右鍵,中指滾動撫摸上下鍵應該也夠了。何況前後左右鍵組成一個長方形,比 Air 乃至新款 Pro 里四個扁長方形按鍵落在一起最後還留白兩處的設計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了…

上圖為老式,對比下圖新款 Macbook 鍵盤布局

穩定性

與鍵程短相輔相成,因為鍵程短,所以按鍵每次操作後脫離軌道的位移也小。有一種踏實的感覺,而不是敲著字奮筆疾書的適合感覺鍵盤都要飛起來。不過考慮到輕薄度,放在桌子上敲字確實有種敲桌子的感覺,但不至於說手疼之類。

你要輕薄,給你輕薄了,就莫怪人家薄情了。

綜上,我覺得此款鍵盤好用度並不差,至少比我之前用的兩台 ThinkPad X 系列(中低端非經典機型)的孤島式鍵盤不落下風,實際使用上沒有明顯的體驗下降,反倒是輕薄度教人樂不思蜀。所以第二個問題乾脆不存在了,所謂為輕薄犧牲鍵盤的顧慮於我莫須有。

絕地反擊:桌面端 VS 移動端

雖然很多人說 PC 將死,Mac 作為筆記本在蘋果營收中比例也遠遠低於移動端的 iPhone 和 iPad,但我依然看好有鍵盤的便攜筆電產品。最近幾年的移動化浪潮讓人們從笨重的桌面端解脫出來,但過猶不及,我認為移動端和桌面端之間是有一個平衡點的。移動端攻克了它們的領地,但桌面經過這場移動革命後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戰略大後方,慢慢收復失地。而我對桌面的一個固執理解就是要有實體鍵盤,這是它面對移動端的核心差異化特點,有實體鍵盤才能保證效率。

這些年一直是移動端在性能上無限接近桌面端,新款 Macbook 算是一個反擊,筆電的輕薄也可以去接近移動端,兵臨城下之後發起絕地反擊。未來的產品或許不會再分桌面和移動,性能和便攜度上的邊界也完全可以模糊不計。毫無疑問蘋果這款 MacBook 在輕薄上做到了消費類電子目前市場上能做到的極致,我就給出看好評定吧……

我這不是在寫軟文吧,雖然有點像。是不是軟文主要看是否有買賣,當然蘋果也從來不缺自來水……當然我這篇文也可能部分是自欺欺人,不斷給自己的購買找正當借口,說服自己東西買得超值、滿意。歡迎大家大膽點贊、點評,審慎體會……


對於鍵盤,每個人有自己的需求。

如果只談手感和聲音,很多人會喜歡三十年前的某種鍵盤。

如果為了打字快速,很多人會喜歡那些短鍵程的低壓力巧克力鍵盤。

但是,即使是有很多現成的鍵盤可以用,即使他們遠遠足以滿足大家的需求,還有一種需求:打造新賣點以獲取利潤的商家需求。

所以,必須有新賣點,有新的利潤增長點,即使這款的實際性能還不如以前的。因為大眾需要這個。

======================================

轉貼一個我在別的帖子下的回答:

作者:飽醉豚

鏈接:機械鍵盤是大眾用戶的普遍需求嗎? - 飽醉豚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我用過的鍵盤裡,手感最好的幾乎都是薄膜鍵盤,至少比那些cherry 的各種顏色的軸好。而且,聲音也更響亮動聽。

總體上講,我覺得薄膜鍵盤是可以做得比機械鍵盤好得多的,無論是壽命,還是可靠性,還是手感,還是聲音,都是薄膜鍵盤更好。

而且,薄膜鍵盤的種類可以非常多,不像機械鍵盤只有屈指可數的幾種。

大眾應該會越來越喜歡薄膜鍵盤,因為薄膜鍵盤的可選擇餘地很大,無論是巧克力風格的超薄超短鍵程,還是傳統老式薄膜鍵盤非常長的鍵程、極大的強度,或者酷似機械黑軸手感但是要乾脆利落得多的薄膜鍵盤,有無數可選的。

而且,大眾主要用筆記本電腦,現在又薄又好用的筆記本電腦機械鍵盤還沒做出來。

=========================================================

看到很多評論,再補充幾句。

=========================================================

作為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我摸過的鍵盤比大多數知乎網友多,這或許可以說倚老賣老,但是我比大多數知乎網友見識過的鍵盤多,這是事實。

最早摸到的鍵盤是機械打字機。現在又有人在做完全復古的機械打字機風格的電腦鍵盤了,這是文藝復古風。我討厭機械打字機的原因是我的手指又粗又笨,手指頭之間的獨立性很差,就是說小指頭按下去,無名指必定跟下去,無名指下去了,小指頭也會跟著走。有些鍵要按下很深,機械打字對我這樣的人而言,是沒法學好的。

後來玩過的鍵盤是蘋果二鍵盤。當年全縣就我們一個中學有錢買幾台蘋果2電腦,還有一個機房。這是我摸到的第一款計算機鍵盤,是機械鍵盤。機房裡還有二十台比蘋果二更低端的教學用電腦,內存只有2k(蘋果二高配版內存是64k),配用的鍵盤也不如蘋果二,都是導電橡膠鍵盤,手感很差。

在大學裡,計算中心有一些非常古老的設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IBM3031的鍵盤。一台電腦帶32個終端。每個終端鍵盤都是一個布局和現代鍵盤不大一樣的奇特鍵盤。按下去的手感有點像HHKB或黑軸cherry,但是用力要大得多,按到底的時候裡面有一個巨大的電磁鐵就會吸合一下,發出巨大的「咚」的一聲振動,使整個鍵盤都振動,這樣就知道這個鍵按到位了。我不知道這款鍵盤的型號是什麼,在舊貨市場也沒見過。

此外還有Primos中型機的終端鍵盤,觸感就比較接近後來的IBM PC機的鍵盤了。

IBM PC XT機和AT機,鍵盤的手感比蘋果二的機械鍵盤好太多,最早用的是Model F 鍵盤,這是一種電容鍵盤,很重,大概有3公斤左右。這個鍵盤敲起來很響,一點都不比機械打字機輕,比現在的那些青軸Cherry要響亮至少10分貝。更不用說靜音的HKKB之類的當代電容鍵盤。一百個HKKB鍵盤加起來也沒一個Model F響亮。那是噼里啪啦的聲音,不是IBM3031鍵盤深沉乏味的「咚咚」響。

後來出現了IBM PC的Model M鍵盤,這是一種薄膜鍵盤,繼承了Model F的彎曲彈簧的結構。雖然體積小一點,重量輕一點(也有2公斤以上),單是照樣是噼里啪啦,比Cherry 青軸噪音大10分貝。當時的打字員一致稱讚,說這鍵盤真好。從IBM286開始。Model M鍵盤在IBM 用了好多年。

所以我最初的印象是:薄膜鍵盤比電容鍵盤便宜,比機械鍵盤好。鍵盤好不好,我這樣的不會打字的笨手沒資格評論,專業的打字員才有資格,而他們都說好。對我而言,只能說我是否喜歡某個鍵盤,或某個鍵盤是否適合我(我只是大眾而已)。

IBMPC機流行後,蘋果二電腦很快被淘汰,國產的仿品紫金二之類的也曇花一現。大家覺得蘋果的電腦實在是性能太差了。從1991年到2001年,至少十年時間,中國人幾乎沒再聽過蘋果這個品牌。直到有一天,出現了一個做隨身聽iPod的公司,也叫蘋果。而那個做電腦的蘋果公司,大家以為它早已和王安電腦公司一樣,破產倒閉了。

後來出現了很多國產的電腦,都是IBM PC兼容機。因為IBM PC的彎曲彈簧式薄膜鍵盤太貴,國產的大多數電腦都使用廉價的機械鍵盤。機械鍵盤下面那個軸,其實就是普通的微動開關,商店裡的袋裝價格大約二毛錢,一百個一袋賣二十塊。工廠進貨的價格據說是八分錢一個,零售價可能要五毛。開關壞了可以換。只要拆開鍵盤,拆下那個微動開關,換一個新的上去就可以。當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別的舊鍵盤拆一個。也可以從沒什麼用的功能鍵拆過來。

那個時代的機械鍵盤,就是廉價鍵盤的代名詞。電子技術愛好者經常幫別人修鍵盤,就是拆換按鍵開關。

1992年或1993年的時候,有朋友在中關村賣鍵盤,店鋪的名字似乎叫:「x普」,就是一個小櫃檯,牆上掛滿了各種鍵盤樣品,提貨要到中關村大街的某個半地下室倉庫。他們跟我談論鍵盤的各種奧秘,各種以次充好,各種宰人的秘訣。我知道原來鍵盤的水很深。

後來,連中華學習機都被淘汰了,出現了小霸王學習機,步步高VCD學習機,也就是今天做OPPO和VIVO的那群傢伙,那時候一線二線城市的孩子有機會用真正的PC電腦,三線四線小鎮的孩子就流行小霸王學習機和步步高電腦。這些學習機用的鍵盤,全都是機械式鍵盤,因為便宜。

後來,一些高檔原裝機都流行薄膜鍵盤了,康柏,惠普,日立,富士,戴爾,AST,薄膜鍵盤越來越流行,當年的薄膜鍵盤,大多數是裡面有個碗狀半透明膠圈的那種。後來國產山寨機也開始用薄膜鍵盤,雖然不像機械鍵盤那麼好修,但是比機械鍵盤可靠,價格也越來越便宜,重量也越來越輕,當年五六斤重的鍵盤已經很少見,大街上賣的都是一斤多重的超輕鍵盤。

===============================================

薄膜鍵盤最大的好處的可以有多種變化。

比如說,BenQ有一套很薄的鍵盤,海灣,海貝,還有一個新版的什麼精剛。這些鍵盤的好處是鍵程極短,鍵帽大,對那些打字飛快的人而言,太有用了。當然,對我這種笨手笨腳的人,不在乎打字有多快,所以我更喜歡鍵程稍長的老式薄膜鍵盤。比如IBM的M系列,或者fujitsu的4726、4725 之類,鍵程長,打字就很難打得快。機械鍵盤很難做出跟薄膜鍵盤一樣短的鍵程,所以機械鍵盤打字是沒法做到極速的。

薄膜鍵盤可以做出非常好的手感。比如我就特別喜歡IBM M系列和富士通4726的手感,覺得比那些機械鍵盤清脆爽朗得多,也非常結實,不管多久,都不會老化,也不容易生鏽,防水性能也比大多數機械鍵盤好。機械鍵盤觸點有了髒東西就不大好用了,無論是茶水、餅乾末、頭皮屑、速食麵碎片、煙灰、灰塵,都會嚴重影響機械鍵盤。看到有些男人在鍵盤上蓋一個透明的保護膜,我就覺得忍無可忍,鍵盤本來就是用來使用的,這麼當寵物養著,實在太娘炮了。

薄膜鍵盤的鍵程範圍比機械鍵盤大很多,可以使用的鍵壓力範圍也比機械鍵盤更大,這就帶來很大的設計靈活性。所以你有非常多的薄膜鍵盤可以選。對大眾而言,雖然對鍵盤的質量未必很挑剔,但是對鍵盤的手感是否適合她,還是講究的。

薄膜鍵盤可以做到很輕,在筆記本電腦時代,薄膜鍵盤大大降低了電腦的重量和體積。如果用機械鍵盤,蘋果的AIR之類就沒法做到這麼輕薄。

薄膜鍵盤適合大批量生產,製造的一致性好,而需要很多彈性衝壓件的機械鍵盤很難做到薄膜鍵盤那樣好的一致性。

在接觸可靠性方面,薄膜鍵盤也遠遠好於機械鍵盤。機械鍵盤靠金屬片之間的觸點接觸。一旦氧化或者沾染油污,或者在強污染的高灰塵油污環境下,可靠性非常差。尤其是在工廠車間之類的地方。所以,工業控制箱大多數是要密封的,透風口風扇也要加濾網,因為很多觸點都是機械觸點。

機械式鍵盤在乾淨的環境使用還是可以的。比如在窗明几淨的寫字樓,一塵不染的辦公桌。手上沒有油污和麵包屑,甚至連頭皮屑和掉下來的頭髮都不多,這樣的環境或許很適合機械鍵盤。所幸的是,現在的男生也都很娘,生活環境乾乾淨淨,他們的鍵盤也很少像我們當年那樣把白鍵盤搞得黑乎乎的。

薄膜鍵盤很適合作成全密封式,甚至可以在水下使用,這是機械鍵盤很難做到的。

============================================================

大多數人對機鍵盤並沒有特殊愛好。機械滑鼠之所以給人高端的錯覺,大概是因為前些年計算機行業的普及導致太多低端薄膜鍵盤的流行,偶爾來幾個高端的機械鍵盤,讓一些沒有太多鍵盤歷史經歷的年輕人以為機械鍵盤比薄膜鍵盤高端的錯覺。實際上高端的薄膜鍵盤不僅可以做到手感很好,也可以做得比高端的cherry鍵盤更可靠。現在還有人一直用IBM PC時代的鍵盤,XT和AT介面的IBM Model F和M系列還有人一直用了30年卻絲毫未壞,ebay上還能買到把XT介面轉化為usb的轉化器,一個價格是二百多元。

更多的人一直用IBM Model M 的PS2介面的薄膜鍵盤,真是用了很多年不壞的。那些灰標的,藍標的,金屬標的,都還在用。早年的6線水晶插頭已經不容易找到了,但是鍵盤還好好的。

我喜歡IBM Model M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確實比Cherry的機械鍵盤結實可靠,壽命長,無論用多少年,手感依然不變,完全沒有軟化。Cherry 的青軸雖然也不錯,但是與Model M系列相比,太缺乏陽剛之氣,鍵盤輕飄飄的沒有重量感,外觀太娘。

很多早年的計算機用戶會依然使用這些老鍵盤,在美國這些計算機普及較早的地區,依然有人相信早期的薄膜鍵盤才是最好的。尤其是彎曲彈簧式的(又名屈蹲式)的薄膜鍵盤,無論是IBM,Unicomp,lexmark,以及模仿的富士通鍵盤,都非常不錯,至少手感和可靠性方面,都不比一般的機械式差。即使是Key Tronic的一些中端薄膜鍵盤,手感也不弱於機械式。

大多數的普通大眾對鍵盤沒有高要求,即使是有高要求的大眾用戶,一旦對比了大量機械鍵盤和高端薄膜鍵盤以後,還是會選擇薄膜式,因為薄膜式鍵盤的選擇空間很大,各種鍵感都有,從很軟倒很硬,從4毫米的長鍵程到零點幾毫米的超短鍵程,從完全的沒有階段感到遠遠超過cherry青軸鍵盤的階段感,從極其響亮到完全無聲,從普通鍵盤到防水密封,從3公斤以上的重量級鍵盤到一百克重的超輕薄鍵盤,都有無數的選擇可能性。

而機械鍵盤,留給大眾的選擇空間就太少了。

所以,我認為機械鍵盤決不是大眾的主要選擇,僅僅是一夥小眾的偏好。

也許過些日子,等小米鍵盤出來,可能會流行吧。以小米的能力,做一把售價99元,性能和cherry差不多的鍵盤,並不難。因為機械鍵盤真的沒任何技術難度,唯一的難點是注塑件和衝壓件的模具和工藝控制,這方面,對大批量的產品而言,應該不是太難。尤其是小米有足夠的製造鏈管理經驗,以及可能高達幾千萬的銷量,做個99元的高性能機械鍵盤輕而易舉,畢竟一個機械微動開關鍵(一個軸)的成本,當年是八分錢,算上通貨膨脹,現在大概也就二毛錢吧。

那時候,機械鍵盤大概會成為大眾的選擇。


話說看到蝶式鍵盤沒人想起這個么?


剛用的時候非常彆扭,現在過了四五天,感覺已經習慣多了,比較順暢了。估計再用幾天就完全適應了。

感慨一下:人的適應能力真可怕,連這樣的鍵盤都能適應。。。


apple store實際體驗的結論:


四月十六號更新

================================

NMB 已經出了,知乎上不少人去按過嘗試了

建議評論區的信仰粉(qu)看看別人的評價,照鏡子看看臉紅沒紅,腫沒腫,自己摸摸疼不疼

那天去試戴watch的時候順便把玩了一下新Macbook,體驗就是中!看!不!中!用!

這個鍵盤手感真的很差,因為太薄了,敲下去感覺像是在敲桌子一樣,段落感非常生硬

今天去試了,鍵盤很渣,就是聯想超薄上網本那種手感,放棄購買。

正如你想的那樣,鍵盤由於採用了蝶式鍵盤,本來就短的鍵程又少了40%,導致鍵程約等於0。不過,按鍵很硬,很脆,和MacBook Air的感覺完全不一樣,舉個例子,可能就像在按iPod Touch的Home鍵,或者卡西歐計算器的感覺一樣。但是按鍵有向下的弧形彎曲,所以不用擔心按錯鍵,只可能是長時間按鍵會感覺手很累……(真話)

鍵盤手感爛到不行,以前數字鍵手機的那種塑料質感,按下去還咔噠咔噠的。。。

最後摘出來幾個評論區的信仰粉(qu):

所有默認手感這種東西有統一標準的鍵盤評論都是無稽之談,特別是拿按鍵行程說事兒的——15年前我就在滿世界找落差最小的鍵盤。摸都沒摸過就大放厥詞,有勁么?

網上果然噴子多...好歹等機器出來去免費體驗一下再噴...好厲害的經驗...

看你這句話我就知道你的結論的可信度了,呵呵,一句一個蛆的,把自己的劣性暴露地一覽無遺。

===============================

作為一個鍵盤專業的(其實是數學專業)我想說幾句。。。

首先 @胡點 說的那個完全正確

然後, 恭喜蘋果成功做出了超越 Surface Typecover 的鍵盤 (當然是比 TC 還爛的意思

這個設計在我看來就是為了給每個鍵加獨立 LED 做的

=======================

下面是 Deskthority 上放出來的拆解, 的確像 @劉澳奇說的一樣, LED 不在正中間, 而是在每顆按鍵頂部的中間, 圖裡那個透明的方塊右邊那個缺口, 尺寸大概就是一顆正常的貼片 LED 的大小, 靠透明的塑料結構來透光 (就像 Cherry MX RGB 一樣 (雖然肯定到不了 Cherry MX RGB 的水平, 不過只用白光也就問題不大

順便據 Deskthority 上 Findecanor 的考證, 這種鋼膜在 1970 年代就有了, 鍵程非常短, 而且這個蝴蝶形的平衡結構也不是新鮮的設計.

The metal domes in the keyboard looks a lot like the ones in some of my TI calculators from the 1970s... Nothing new. Very low key travel though.

The "butterfly" stabiliser is also nothing new: there have been lots of variations of that.

=======================

這個東西的鍵程在之前的基礎上又縮短了,這是什麼概念呢,恭喜蘋果成功在物理鍵盤上模擬出觸屏鍵盤的手感,別聽他扯什麼穩定性什麼的,鍵程短了穩定性自然就高,因為可以晃動的空間小了=,=

哦對,還有

你們真以為這個大鍵帽是為了防止誤按?太天真了,這顯然是因為那個蝴蝶結構和中間觸發用的鋼膜還有燈的原因沒法做的太小才做成這樣,鍵盤左右一點空間都沒有簡直難看的要命

當然啦, 果蛆們完全不用考慮這些, 反正你們有信仰就夠了, 比 MBA / MBP 還薄了 40% 的鍵盤你跟我談手感? 題主最早還問 "能和機械鍵盤比嗎" , 用激光鍵盤敲桌子的手感恐怕都比這個強


先說說MacBook以前的鍵盤吧:乍一試,手感不如Thinkpad:主要是鍵程短,像是「按鍵」而非鍵盤。但是在長期實際使用中發現:打字效率高於Thinkpad的那種經典鍵盤,而且長時間打字不累,相比之下就是「不存在」的感覺。

這也引發我的思考:工業設計,究竟是給用戶很好的「感覺」重要,還是幫助用戶更好地完成工作更重要?——我想二者都重要,但矛盾時,還是應該取後者。

這次的蝶式鍵盤,根據蘋果的說法是:打字更穩定(鍵帽不偏斜)、鍵帽面積增大、鍵程再減小。我猜體驗會比之前的更好——因為蘋果從來不是一個拿創新當噱頭的公司,追求「更好」而非「不同」。所以,我相信蘋果這次自信地介紹蝶式鍵盤體驗一定是提升的。

當然,最終要拿到試用說話。

(蘋果這兩年的硬體創新很多:Mac pro全新架構等等。。。蝶式鍵盤,相比外觀設計,應該更容易被專利法保護)

--------

我去親身試了之後,發現錯誤率比原版MacBook好了很多,打字更輕鬆,效率更高。兩個AB對比很明顯。


今天入手新mbp13寸低配,怎麼講,比想像得好很多。

與其說是手感差不如說是手感怪異。

edit:

用了一天,手感適應了。。。。

確實有適應這種說法,而且。。。確實好用。。。。。

我完了

我應該是果黑的


請不要侮辱機械鍵盤。


支持創新,手感這種主觀的東西需要上手才能下結論。


推薦閱讀:

在網上看到超級手機膜要發布了,是真的嗎?
去Apple Store或授權維修店花218更換iPhone電池的實際體驗如何?
蘋果現在相對於華為的優勢還在嗎?
結合 2017 Q4 最新財報,蘋果為了大中華區市場復甦做了哪些努力?
Scott Forstall 從 Apple 離職後,現在有什麼動向?

TAG:MacBook | 蘋果公司AppleInc | 鍵盤計算機 | NewMac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