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貸的U計劃、翼龍貸的翼存寶、有利網的定存寶等募集的資金的用途?

人人貸的U計劃、翼龍貸的翼存寶、有利網的定存寶等產品資金募集會不會涉嫌資金池?不明白他的資金的用途?


這是一個好問題,就這個問題,可以談一下市場上對資金池的偏見。

在近期很多媒體文章中,P2P平台出現擠兌倒閉,矛頭一致指向資金池。認為正是由於平台利用資金池玩期限錯配,導致流動性過於薄弱,一旦面對行業整體的惡劣環境,很容易出現提現困難。

一、資金池是個壞東西嗎?

我的觀點是,資金池玩不好是個別平台的錯,不是資金池本身的錯。

原因在於,期限錯配是剛需,借款人的借款需求和投資人的投資需求並不總能一一匹配,因此需要有一個中介機構來進行錯配——例如銀行。

我們將活期的資金存入銀行,銀行放貸出去卻是按定期的利率。顯而易見,活期存款的利率要遠低於定期,所以就算不考慮存貸間固有利差,銀行提供了期限錯配便創造了價值。

此外,很多人批評資金池模式就是「擊鼓傳花」「借新還舊」,把壞賬傳遞給最後的接棒者。但試問,在當前剛兌的市場環境下,不做資金池,就不借新還舊了嗎?網貸平台永遠不敢也不能將壞賬示人,就連銀行真實的壞賬,又有幾人知道呢。

二、那些被玩壞的資金池

創造價值伴隨著風險,期限錯配最大的問題在於,如果某一天所有人都從銀行提現,銀行就會被擠兌致死。

銀行當然不會被擠兌致死:銀行有國家信譽托底,即便出現壞賬,人們依然願意存款進去;即便某個銀行確實缺錢,也能從同業或央媽手上拿到救濟;如果所有銀行都被擠兌,那麼經濟也就崩潰了,任何貨幣類資產都血本無歸,也就不存在倒不倒閉的問題了。這種解決期限錯配的能力,就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via 「LendingClub大跌20%:為什麼網貸永遠打不過銀行? - P2P監視者 - 知乎專欄」

銀行不怕擠兌,而網貸最怕的不是壞賬而是擠兌,14年底倒閉的(高息)平台,擠兌致死的一定遠遠多於壞賬致死的。

原因一,高風險偏好投資人對流動性需求更大,大白話說,高息投資人只愛投短期標。平台錯誤的估計了形式,為了迎合投資人不得不將長標拆短,以為只是權宜之計。結果由於缺乏信譽背書,一旦市場環境不好,無人續投——卒

原因二,高息平台服務的大多為次級借款人,多依靠第二還款源(抵押品),而抵押品的變現需要時間。通常的做法是一邊處置抵押品,一邊發布該借款人的續借標,但無奈續借標無人投資,之前的標又全要提現——卒

為了不被玩壞,一個優秀的資金池模式應當具備如下特徵:

  1. 期限足夠長,避免投資人群體擠兌(例如年底股市行情好,但無奈投資的是12月標,無法提現
  2. 平台需要有足夠的信譽和人氣(這樣可以在擠兌的大環境下衝擊小一些
  3. 平台體量高速增長(過去的壞賬在現有體量下不值一提
  4. 平台借款標的風險在時間上分散(例如消費金融就對經濟周期不那麼敏感,而地產等大型項目則是平時賺大錢,一朝全遭殃

三、規避資金池的法律風險

回到題目,「U計劃」的模式是人人貸首先創立的,其他平台的理財資金模式和U計劃類似。來段U計劃的官方定義:

U計劃在用戶認可的標的範圍內,對符合要求的標的進行自動投標,且回款本金在相應期限內自動復投,期限結束後U計劃會通過人人貸債權轉讓平台進行轉讓退出。

U計劃是一個讓業內拍案叫絕的創新——實現了資金池的期限錯配功能,並規避了資金池的法律風險。

按照P2P的監管規定,P2P只能起到撮合作用,即資金是直接由投資者到借款人,P2P只是提供服務。P2P不能充當銀行的角色,不能一邊吸儲一邊放貸。有趣的是,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不吸儲也不放貸」,發現幾乎所有P2P巨頭都信誓旦旦地表明過決心:

人人貸的U計劃,理論上講,平台是既不吸儲也不放貸,僅僅是一個工具——幫助用戶自動分散投資,到期自動轉讓債權。對於投資人的提現,在和平時期,就類似一筆定期理財;在困難時期,債權轉讓不出去,只能繼續持有,也合法合規。至於其他幾個,類似,我就不多敘述了。


U計劃 - 人人貸

  • 什麼是U計劃

    U計劃是人人貸推出的便捷高效的自動投標工具。U計劃在用戶認可的標的範圍內,對符合要求的標的進行自動投標,且回款本金在相應期限內自動復投,期限結束後U計劃會通過人人貸債權轉讓平台進行轉讓退出。該計劃所對應的標的均100%適用於人人貸本金保障計劃並由系統實現標的分散投資。出借所獲利息收益可選擇每月復投或提取,更好的滿足用戶多樣化的理財需求。


最近正在設計類似的理財產品,因為公司15年轉型做小微貸款,也面臨著人人貸、有利網碰到的問題:資產這一端期限都是1年以上,但大部分理財客戶都偏好1年內的理財產品。為了滿足理財和資產端的需求錯配,不得不向前輩學習了。

翼龍網沒研究,人人貸U計劃和有利網的定存寶是最主要的競品分析對象。其實一開始是想學人人貸的優選理財計劃的,因為這是一個最沒有資金池色彩的產品設計方案(或者說是優化的資金池,解決了資金池債權歸屬不清晰這個最大的問題,雖然有期限錯配的問題,但在合同里有約定到期轉讓但沒有承諾一定成功),利用自動投資和到期轉讓這兩個系統功能去組合出用戶自己要的集合產品,收益看投資效率但不保證。而定存寶雖然也這樣操作,但不同期限承諾不同收益,超出部分收做管理費,又帶上了一點資金池色彩。(真正的資金池是債權不明,甚至完全沒有資產的空轉,用後面進來的本金去付前面客戶的利息)。

然後人人貸也向定存寶靠攏,優先理財計劃改成了U計劃。於是市場告訴我定存寶的方向是正確的,原因我認為有兩點:一是有部分用戶傾向更短的期限即使收益更低,而且用戶一般購買產品的時候喜歡明確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收益;二是這樣能賺錢,通過期限錯配賺管理費(前面有一個回答已經說到,定存寶的交易額佔全部成交額的80%以上,貢獻利潤在75%以上)。

接下來看產品設計:

這是我設計的集合產品的一版邏輯,相信和U計劃、定存寶的運作流程類似。只是我們做了資金託管,所以在資金清算、收益派送方面比人人貸、有利網複雜一些。(資金沒託管的,怎麼清分收益只是自己系統記賬的一個問題)。

整個產品的難點其實就是流動性的管理,當資金進來的時候,要足夠的資產對接,否則就會虧錢;當產品到期的時候,要募到足夠的資金對接或者自己有足夠資金接回來再轉出去,否則到期後用戶長期拿不到錢肯定就不玩了。因此對資金流的提前測算和產品的發行計劃要求很高。為了降低運營的難度,也為了提高資金募集的體驗,現在準備實施的是一個升級方案。(現在還沒開發出來,暫時就不透露了。)


只是對外宣稱幫用戶自動分散投資而已,如果真的是自動分散,平台會盡量把標的公布以示清白的。U計劃、翼存寶對平台最大的好處就是獲得了可控可預測的周轉資金,這對兌付舊的壞賬具有積極深刻的意義......

多說一句,這樣做無可厚非,壞賬逾期率太高是每個平檯面對的問題。就算不通過翼存寶實現,其某些標的也一定會存在自融現象。現在只有和擔保公司合作模式的平台不需要這樣大規模的獲取周轉資金,而他們也只是把兌付風險轉移了而已,風險仍在那裡,不增不減。現在連銀行這種有最優秀的風控體系的機構都不敢放貸,P2P機構頂風而上,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捋順一下,人人貸的U計劃,早些年叫「優選」鎖定期1年,加入金額1萬起,收益在11%——13%其實這樣的產品跟銀行的理財規則基本一致,特別是鎖定期1年,意味著你投進來的資金,在這一年內,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不可以取走的

有利網,我自然是非常熟悉的,作為曾經我的老東家,定存寶這個產品推出可謂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因為定存寶的交易額佔全部成交額的80%以上,貢獻利潤在75%以上,也就是推出了定存寶,有利網開始迅速擴張自己的版圖,未來的盈利可期,才拉入了軟銀、晨興等風投機構,成就今天的網貸第一梯隊的位置

翼龍貸的集合理財產品,大體上跟前面兩位的操作方法基本一致,規則類似,推出時間稍晚,創新性不足,但依靠龐大的原有用戶群體,也做的非常好

咱們現在來說說,潛藏在這種集合理財產品的內容部分,如果按照嚴格的銀行理財的監管措施的話,肯定這種產品是不符合監管規則的,銀監會明確規定,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在銷售理財,一定是要面簽的,並對用戶進行風險評估,只有符合風險等級的用戶在能出售相應風險等級的產品,現在網貸平台推出的集合理財,名字隨意,實質上就是委託平台代為用戶投資,必然涉及到用戶的資金劃轉,先拋開資金池不談,單說代客理財這一條就足夠判死刑了,一家網貸平台,怎麼能夠代客理財?商業銀行這樣的嚴格監管機構,也是需要在面簽+風險評估。所以未來如果納入銀監會監管範圍,這類集合理財產品必然面臨轉型,現在這產品就是臨時過渡期,未來必然有更清晰、更加規範的理財產品推出更新換代,最後,建議要是投資這類集合理財產品,選擇知名度高、規模大、在網貸行業比較靠前的平台進行。


資金池是必要的,看玩的好,玩的差了


翼龍貸我目前最後一筆投資已到期,目前全部撤出來了。先觀望一下。


推薦閱讀:

外國期權做市商有哪些常見的做市策略?
怎麼擴大在金融圈的社交?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家銀行可以發行貨幣,而且發行的是有時間限制的貨幣,那樣的社會形態以及系統穩定性?
衍生品交易軟體開發需要什麼樣的資質證明,需要和金融機構有什麼樣的合作關係?
如何看待濟南4.19房地產限購升級?

TAG:理財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 | P2P網路借貸平台 | 有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