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個恰當的詞表述一個少女的死亡?

「犧牲」不行,我和她並不是一派的

「去世」不行,少女系非正常死亡

「陣亡」不行,詞略陽性,不怎麼凸顯「少女」的特點

「死亡」不行,立場過於中立,無法體現出憐惜

「香消玉殞」不行,有點造作,無法體現少女的清純

「走了」不行,沒有現實的厚重感

其他很多詞都有類似這種形象偏差的感覺


我也來給您普及幾個姿勢吧笑。

其一,世上沒有雕花酒,只有花雕酒。因為酒瓶雕紋華美,稱為「花雕」。這自然是檔次和身份的象徵。當然,互換著用,其實也不妨礙交流。其次,中國人是講究吉利和人情的,再怎麼凄美和動人,你拿「死女兒酒」招待客人,客人怎麼想?客人女兒喝不喝?我國人會祝福他人「清明快樂」嗎?更別提悲切如此,為何這酒不全部祭給女兒?

第二個姿勢:我猜那位答主估計是哪裡論壇或看來的流語。比如網易雲就有這樣的高票評論。

網易雲評論區嘛大家都懂。有音樂,又喝多了酒,自然故事多,情緒豐富。

第三個姿勢,回答一下問題。漢語是講究準確的,現代漢語中,想以一個詞語來表達多種信息,實在是不能。還是踏踏實實寫句子為好。

但漢語其實又不以詞語為基,漢語是以字為基的。所以注意鍊字和活用,也可自行湊一個詞語的樣式,雖然它其實是短句。

我來獻醜的話……除去大家說過的,我覺得還有一詞挺好:「芳齡不繼」。

這詞源自《紅樓夢》中薛寶釵金鎖上的「不離不棄,芳齡永繼」。這裡是擅改了。

芳齡,有讚美意,又暗示年齡小、曼妙,且芳字往往不修飾男孩;它修飾年齡,便顯分寸,不比「香消玉殞」徑直修飾女子本身,有層綿綿情慾在,也常用在成年美女身上。不繼,當然表明了死亡,聯繫年齡而暗示了意外死亡;而「夭折」不分男女。更重要的,是這詞哀而不傷,只憐惜、嘆惋,不至於華飾。這種委婉也生活化,能顯莊重。不過只適合個人性的散文。

最後給您說一個姿勢吧:(逃 之所以不打後括弧,是因為逃得比較慌張,來不及。


死了就是死了。

沒有什麼死亡,其悲壯,其凄婉,其可憐其無奈,是需要用什麼詞來形容的。

最震撼人心的死亡,就是死亡本身。

我舉個例子給你

「我愛了十年的女孩,像春天盡頭的花瓣一樣凋零了」

美嗎?沒感覺到。除了溢出紙面的矯情,一點也體會不出來我愛她。

那我要是這麼說呢:

「我那天早上一個人醒來,在床上坐了一會兒,才想起來,我愛了十年的女孩,死了」

難受不?疼不?孤獨不?

因為死亡本身已經留給太多情感回蕩的餘地,作為作者,你需要的就只是給它一個,嗡嗡作響的空間。


好久沒答小說方面的問題了,我來回歸老本行。多數答主可能沒注意tag,題主既然是進行小說創作,那這不是一個詞語能解決的事兒,如果你要高效地問寫作問題,一定要有針對性的語境引入。

單說一個"死"的表達,古代、現代、架空還是科幻里差別大了。古代大類遣詞要雅,還細分不同題材,武俠或言情風格都不盡相同。現代大類用口語化的表達最自然。架空也分古今,架空歷史或者臆造時代。科幻邏輯見長,最忌諱咬文嚼字。

總而言之,就算是斟酌一個詞,也要看語境下整體風格和感情色彩。

年紀身份不同,可能是薨逝升遐(帝王),可能是羽化仙游(隱士),可能是殉難壁死(將士),可能是長中下殤(未成年人),可能是玉樓赴召(文人)。

死法不同,可能是正寢(壽元完盡),可能是客死(流落他鄉),可能是瘐斃(死於監獄),可能是暴卒(突然死亡),可能是坐斬(犯罪處刑)。

感情色彩不同,可能是伏誅(被制裁),可能是萇弘化碧(被冤枉),可能是壽夭(早死),可能是風木含悲(親死)。

單說說少女可用的,文藝一點的詞語。"秦台鳳去"、"帝子乘鸞"、"紫玉成煙"、"斷香零玉(對了突然想起這個指屍體)"、"瘞玉埋香"、"珠沉玉碎"、"寶婺星沉"、"蘭摧玉折"、"倩女離魂"、"芳魂歸鄉"這些詞語本身美極,但除非你跟我一樣寫古言,多是書寫唁聯所用。

除了語境的重要,更重要的是,寫小說要用描寫帶動情節,不只窮講究字詞的。

關於死亡這種大劇情,除了直面描寫,一定要注重刻畫心境,比如塑造旁觀、獨處、轉述、回憶的情形。

①信手舉個例子,古言風格的楊貴妃之死。

理論上寫手該用"歿"這一詞,直寫————貴妃被三尺白綾勒斃,玄宗聽聞貴妃歿後,掩面哀聲哭泣。

實際上寫手也可能具化,根本不提到那個歿字,寫————貴妃的釵鈿散落一地,高力士並不敢上前一步,玄宗神色木然,把手直伸入泥濘處,在車馬的彀痕下撿起了一對金靨,縱然碾上塵土,擦拭後卻光華如舊。玄宗心下大痛,攥緊了雙手,終於哀哀地哭出聲來。他明白,玉環再不會那樣沖他笑了。

②再舉個例子,胡亂揣測下你的主題,武俠風格的少女之死。

要我來寫,就懶得計較詞語怎麼用,直接描寫———隔壁山門的小師妹在西嶺遭了劫,鬼面羅剎出手狠辣,連眼珠子也被生生剜了去。師姐談起她的死訊,只可憐她小小年紀便橫遭不幸,知交尚淺,終究只是一聲長嘆。可王大鎚經不住想起她那雙春水般的眸子,喜嗔中都是憨意。那日在天城山下,她交給自己的佩劍寒光尚在,可芳魂入冥,她一人在地下會否覺得孤冷。他不敢去想,也不願去想,心下如同刺血,恨不得現在就手刃仇讎。他望著寶劍出神,竟這樣坐了一夜,終究無眠。

具體到死亡情節,也要讓觀眾不舒服,比如————她正要歸去,瘴霧裡卻忽地閃出一點寒芒,食人魔鬼面羅剎不知從何處舉槍襲來,她忙使出越女劍招架。可未曾設防,暗處的一枚銀火雷瞬發而至,正正洞穿了她的左胸……血流如注間,有人嘿然一笑,從樹林中緩步走出,正是那日邂逅的淫僧。

以上都是我隨手瞎編的,這就是第三點了,一定要會瞎編。都死人了至少是個小高潮,怎麼煽情怎麼來。

以上。


唉,她有男朋友了。


紫玉成煙

春秋時,吳王夫差之女紫玉因想嫁給韓重不成鬱悶而死。韓重遊學歸來弔唁,紫玉現形並送他一顆明珠。夫差得知韓重有顆明珠,認為他是發冢取物要拘捕他。小玉為洗脫韓重罪名親自向夫差說明原委。夫差聽說小玉歸來,想擁抱她,小玉已化作青煙。


「女孩子嘛,就想穩定一點」


1.人世間的悲歡,她只來得及淺嘗了一口,這場筵席便結束了。

2.她再沒有從青梅成長為女人的機會了。

3.她母親有三個孩子,她是老大,最小的弟弟才三歲,但從這時起,她將永遠是最年輕的那個。

4.此去經年,便是良辰美景俱在,也再無紅袖添香一說。


這個題目讓我想到了李賀的《蘇小小墓》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少女身後,大抵如此


幾年不見,她已經有了孩子。

她不再雕琢自己了,而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那個醜陋的小生命上。

從那天開始,少女便死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母親。

我覺得,

媽媽這個詞,

可以特別好的形容一個少女的死亡。

光榮的死亡。

宿命的死亡。

輪迴的死亡。

重生的死亡。

你看,

這是多好的死亡啊。

P.S.其實希望媽媽們都能有少女心 ( "ω" ) | ???ω??)???| ???ω??)???| ???ω??)???| ???ω??)???健康快樂,永遠美麗| ???ω??)???| ???ω??)???

P.P.S.其實大家不用吵啦|?ω?`)題目里用的詞也很可愛啊,不同的語境,不同的死亡,不同的修飾,都挺好的| ???ω??)???

這裡是突然要回家了,想起了媽媽,就寫了| ???ω??)???| ???ω??)???嘿嘿嘿,到家啦| ???ω??)???


「妮兒,媽求你了,你不嫁給錢老大,你弟弟明年的學費咋辦?」


提一個名詞吧……紅心草

『相傳唐代 王炎,夢侍吳王。久之,聞宮中出輦, 鳴簫擊鼓,言葬西施。吳王悲悼不止,立詔詞客作輓歌。炎應教作《西施輓歌》,有"滿地紅心草,三層碧玉階"之句。唐沈亞之《異夢錄》﹑唐 穀神子 《博異志》均載此事。後以"紅心草"為美人遺恨之典故。』

高陽台(清·朱彝尊)  

吳江葉元缽,少日過流虹橋,有女子在樓上,見而慕之,竟至病死。氣力絕,適元缽復過其門,女之母以女臨終之言告葉,葉入哭,女目始瞑。友人為作傳,余記以詞。

橋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捲春深。

一寸橫波,斷腸人在樓陰。

遊絲不系羊車住,倩何人傳語青禽。

最難禁,倚遍雕欄,夢遍羅衾。

重來已是朝雲散,悵明珠佩冷。

紫玉煙沈,前度桃花,依然開滿江潯。

鍾情怕到相思路,盼長堤草盡紅心。

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誰尋。

梅花引 蘇小小墓(清·朱彝尊)  

小溪澄,小橋橫,小小墳前松柏聲。

碧雲停,碧雲停,凝想往時,香車油壁輕。

溪流飛遍紅襟鳥,橋頭生遍紅心草。

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驄不忍行。

覺得清明節這個日子挺好的,花都開了,在春天。面對墳墓的時候,春天一定比冬天更駭人,因為有張力在裡面。


老了。


在蘇童《妻妾成群》裡面,我最記憶深刻的是「死到一半」。主角頌蓮從天真可愛的女學生,到見了宅子里所有的醜陋,冷漠,爾虞我詐之後,這四個字是對頌蓮短短一生的總結,有種撲面而來的真實的悲切。

原文如下:

頌蓮發現窗子也一如夢中半掩著,從室外穿來的空氣新鮮清冽,但頌蓮辨別了窗戶

上雁兒殘存的死亡氣息。下雪了,世界就剩下一半了;另外一半看不見了,它被靜靜地

抹去,也許這就是一場不徹底的死亡。頌蓮想我為什麼死到一半又停止了呢,真讓人奇

怪;另外的一半在哪裡?


張愛玲《花凋》:

她父母小小地發了點財,將她墳上加工修葺了一下,墳前添了個白大理石的天使,垂著頭,合著手,腳底下環繞著一群小天使。上上下下十來雙白色的石頭眼睛。在石頭的縫裡,翻飛著白石的頭髮,白石的裙褶子,露出一身健壯的肉,乳白的肉凍子,冰涼的。是像電影里看見的美滿的墳墓,芳草斜陽中獻花的人應當感到最美滿的悲哀。天使背後藏著個小小的碑,題著「愛女鄭川嫦之墓」。碑陰還有託人撰制的新式的行述:

  「……川嫦是一個稀有的美麗的女孩子……十九歲畢業於宏濟女中,二十一歲死於肺病。……愛音樂,愛靜,愛父母……無限的愛,無限的依依,無限的惋惜……回憶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罷,在愛你的人的心底下。知道你的人沒有一個不愛你的。」

  全然不是這回事。的確,她是美麗的,她喜歡靜,她是生肺病死的,她的死是大家同聲惋惜的,可是……全然不是那回事。

……

到處有人用駭異的眼光望著她,彷彿她是個怪物。她所要的死是詩意的,動人的死。可是人們的眼睛裡沒有悲憫。她記起了同學的紀念冊上時常發現的兩句詩:「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世界對於他人的悲哀並不是缺乏同情:秦雪梅弔孝,小和尚哭靈,小寡婦上墳,川嫦的母親自傷身世,都不難使人同聲一哭。只要是戲劇化的,虛假的悲哀,他們都能接受。可是真遇著了一身病痛的人,他們只睜大了眼睛說:「這女人瘦來!怕來!」

  鄭家走失了病人,分頭尋覓,打電話到輪渡公司,外灘公園,各大旅館,各大公司,亂了一天。傍晚時分,川嫦回來了,在闔家電氣的寂靜中上了樓。鄭夫人跟進房來,待要盤詰責罵,川嫦喘吁吁靠在枕頭上,拿著把鏡子梳理她的直了的鬈髮,將汗膩的頭髮編成兩根小辮。鄭夫人忍不住道:

  「累成這個樣子,還不歇歇?上哪兒去了一天?」川嫦手一松,丟了鏡子,突然摟住她母親,伏在她母親背上放聲哭了起來,道:「娘!娘,我怎麼變得這麼難看?」她問了又問,她母親也哭了。

  可是有時候川嫦也很樂觀,逢到天氣好的時候,枕衣新在太陽里曬過,枕頭上留有太陽的氣味。鄭夫人在巷堂外面發現了一家小小的鞋店,價格特別便宜。因替合家大小每人買了兩雙鞋。川嫦雖然整年不下床,也為她置了兩雙繡花鞋,一雙皮鞋。當然,現在穿著嫌大,補養補養,胖起來的時候,就合腳了。不久她又要設法減輕體重了,扣著點吃,光吃胡蘿蔔和花旗橘子,早晚做柔軟體操。川嫦把一隻腳踏到皮鞋裡試了一試,道:「這種皮看上去倒很牢,總可以穿兩三年。」

  她死在三星期後。

少女之死,如花凋,脆弱,蒼白,孤獨,以及毫無意義。


我給你普及一個姿勢。

古時候,有哪家生女兒了,父親就會釀酒,等他女兒結婚了就拿出來喝,這瓶酒就叫女兒紅。

如果她女兒在結婚之前不幸夭折了,那麼這瓶酒就會拿出來在喪禮上喝,酒就叫雕花。

所以說少女死亡稱呼為凋花,是最合適不過了。


「珠沉玉碎」和「香消玉殞」差不多,但是題主說後者稍顯造作(當然我不認同),那麼可以用前者替代。

「曇花一現」形容美麗短暫的事物,而女性常以花比喻,曇花比喻早夭的少女,我認為恰當。

如果是我寫文章,故事中有少女去世的情況,我會用「死了」。

死了就是死了,簡單明了,乾淨利落,我認為最恰當。


新婚快樂

婚紗

公公婆婆


未成年而死,古人早有一個恰當的詞。

不分男女,是為「夭折」。

夭者,草木茂盛美麗。

折者,摧折也。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可偏偏,花未放而風雨摧折,豈不可嘆可憐么?

若一定要專指少女。

香消玉殞是再合適不過的啊。

少女純潔如美玉,體香如幽蘭。

玉殞則魂斷,魂斷則香消。

凄美哀絕。

哪裡會造作呢?

再有,紅顏薄命一詞也可用。

薄命意味著早亡。

古來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道盡了美人的命途多舛。

如繁花臨風雨。

風停雨收後,往往落花碾做塵。

美人無依啊。


另。

花雕是花凋這種民間閑說,聽聽即可,不必當真。

諸位只需一想,此酒流傳甚廣,哪有那麼多早夭的女兒呢?

再者,若真是夭亡的祭酒,誰會賣?誰又會去買呢?

花雕得名,是因為裝酒的器皿上雕刻有好看的花紋。

又名女兒紅,一則確有生女埋酒之事,二則彩頭好聽,誰不願討一杯喜酒呢?

又名狀元紅,與女兒相對,生兒子也有埋酒的。當然不可能家家是狀元,但男子新婚,又名小登科。因而名狀元紅也合情合理。


倩女離魂:「舊指少女為愛情而死。」

(詩云)鳳闕詔催征舉子,陽關曲慘送行人。調素琴王生寫恨,迷青瑣倩女離魂。

典出鄭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瑣倩女離魂》,改編自唐·陳玄祐傳奇小說《離魂記》。

此劇內容簡介——

書生王文舉,與衡州張氏女倩娘指腹為婚,文舉借進京趕考之便,順路到張家拜訪,當問及親事,倩女母親便借「俺家三輩不招白衣秀士」為由,迫使文舉進京應試。此時,倩女已深深愛上了文舉,當文舉龍啟之時,倩女魂離肉體,與文舉相伴進京趕考。文舉一舉中的後,帶著倩女的靈魂來拜謝岳母時,倩女的靈魂和肉體合二為一,皆大歡喜。

(引自百科,原文篇幅很長,感興趣可以自行閱讀。)


香埋 - 今則天各一方,風流雲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


推薦閱讀:

關於「屠夫」能有什麼樣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是四流小說嗎?
如何評價小說《塵緣》?
想寫小說,如何源源不斷創造靈感?
柳下揮寫的小說《逆鱗》好看嗎?

TAG:小說 | 寫作 | 死亡 | 表達 | 少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