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C/C++ 中怎樣優雅的寫多判斷 if 語句?

看到代碼里有的if 嵌套很多層,或者很多同級if 判斷,怎樣碼才顯得整齊且代碼不凌亂?


這類問題可參考《重構 (豆瓣)》

例如:

  • Replace Nested Conditional with Guard Clauses

  • Replace Conditional with Polymorphism

  • Decompose Conditional

  • Consolidate Conditional Expression

一些情況也可以用上《Design Patterns (豆瓣)》中的模式,把一些過程式問題用OO的多態來解決。


如果邏輯本身就很複雜,與優雅相比,更重要的是寫注釋。


盡量寫成同級的if/else if/else,不喜歡嵌套if。

另外,考慮能不能做成查表方式的,《代碼大全》里推薦過這樣的處理方式。


我理解,複雜的條件代碼,是因為邏輯本身是複雜的,或者處理的代碼是複雜的,或者兩邊都複雜。

看是哪邊啦,把複雜的部分抽出來,整理成新的函數,應該可以好不少。


嵌套的if可以盡量合併,可能換一套邏輯就能減少很多嵌套。同級的if一般可以用多維數組解決。

舉些栗子(上傳代碼片段希望公司不要找我麻煩啊。。。):

根據不同的交易類型要取不同的值

根據不同交易類型要做不同的操作

定義函數指針數組,調用的時候根據傳入的值調用就行


不考慮OO的場景(比如純C),有時候我會刻意把能一個if連在一起的多個條件,分成嵌套的若干個if,原因是這樣做能更加準確的表現邏輯關係,比如一個動作可能需要滿足資源條件、外部條件、內部條件等等,都塞到一個if裡面會顯得凌亂無序,無法突出每個條件的存在意義,不便於其他人閱讀理解。當然,更大的問題是,這樣寫不利於未來重構。

所以我覺得if的嵌套層數並不影響代碼的整潔和美觀,整潔美觀的前提是有邏輯,一味的將代碼寫得緊湊,會埋下更多隱患。畢竟,代碼是寫來用的,不是寫來看的。


最簡單有效的一種辦法是用OO方式來解決

在有些語言當中可以用字典+委託/函數指針/函數對象解決


能打表的用Map&,不能打表的分析跳轉結構,看看有沒有能合併的分支.不在意性能的話..也可以試試虛函數的運行期分派來處理分支.如果都不行....邏輯就是這麼複雜.


  • 對可以用表驅動法的case使用表驅動法. 而不要寫成

if(1 == x) ... else if(2== x)....

  • 如果使用分支, 如果每個分支最終都是同一個結果, 可以考慮
  1. exp = condition1? evaluation1:

    condition2? evaluation1:
    evaluation3;

  • 對if里的每一個複雜條件表達式做如下疑問, 條件表達式的形式是what 還是how?,

如果是how請將其封裝成condition method, 如同@Milo Yip 說的Decompose Conditional,

如果what表示業務邏輯, 請將考慮如何組織. 然後調用 如果說的是how,

如果what是臨時的邏輯, 請用局部變數, (不喜歡局部變數可以考慮命名委託+匿名函數)


本文提綱:

  1. 為什麼我們寫的代碼都是if-else?
  2. 這樣的代碼有什麼缺點?
  3. 是否有優化的方法?如何重構?
  4. 異常邏輯處理型重構方法
  5. 狀態處理型重構方法

為什麼我們寫的代碼都是if-else?

程序員想必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剛開始自己寫的代碼很簡潔,邏輯清晰,函數精簡,沒有一個if-else,

可隨著代碼邏輯不斷完善和業務的瞬息萬變:比如需要對入參進行類型和值進行判斷;這裡要判斷下對象是否為null;不同類型執行不同的流程。

落地到具體實現只能不停地加if-else來處理,漸漸地,代碼變得越來越龐大,函數越來越長,文件行數也迅速突破上千行,維護難度也越來越大,到後期基本達到一種難以維護的狀態。

雖然我們都很不情願寫出滿屏if-else的代碼,可邏輯上就是需要特殊判斷,很絕望,可也沒辦法避免啊。

其實回頭看看自己的代碼,寫if-else不外乎兩種場景:異常邏輯處理和不同狀態處理。

兩者最主要的區別是:異常邏輯處理說明只能一個分支是正常流程,而不同狀態處理都所有分支都是正常流程。

怎麼理解?舉個例子:

//舉例一:異常邏輯處理例子
Object obj = getObj();
if (obj != null) {
//do something
}else{
//do something
}

//舉例二:狀態處理例子
Object obj = getObj();
if (obj.getType == 1) {
//do something
}else if (obj.getType == 2) {
//do something
}else{
//do something
}

第一個例子`if (obj != null)`是異常處理,是代碼健壯性判斷,只有if裡面才是正常的處理流程,`else`分支是出錯處理流程;

而第二個例子不管type等於1,2還是其他情況,都屬於業務的正常流程。對於這兩種情況重構的方法也不一樣。


代碼if-else代碼太多有什麼缺點?

缺點相當明顯了:

  1. 最大的問題是代碼邏輯複雜,維護性差,極容易引發bug。
  2. 如果使用if-else,說明if分支和else分支的重視是同等的,但大多數情況並非如此,容易引起誤解和理解困難。

是否有好的方法優化?如何重構?

方法肯定是有的。重構if-else時,心中無時無刻把握一個原則:

儘可能地維持正常流程代碼在最外層。

意思是說,可以寫if-else語句時一定要盡量保持主幹代碼是正常流程,避免嵌套過深。

實現的手段有:減少嵌套、移除臨時變數、條件取反判斷、合併條件表達式等。

下面舉幾個實例來講解這些重構方法:


異常邏輯處理型重構方法實例一:

重構前:

double disablityAmount(){
if(_seniority &< 2) return 0; if(_monthsDisabled &> 12)
return 0;

if(_isPartTime)
return 0;

//do somethig

}

重構後:

double disablityAmount(){
if(_seniority &< 2 || _monthsDisabled &> 12 || _isPartTime)
return 0;

//do somethig
}

這裡的重構手法叫合併條件表達式:如果有一系列條件測試都得到相同結果,將這些結果測試合併為一個條件表達式。

這個重構手法簡單易懂,帶來的效果也非常明顯,能有效地較少if語句,減少代碼量邏輯上也更加易懂。


異常邏輯處理型重構方法實例二:

重構前:

double getPayAmount(){
double result;
if(_isDead) {
result = deadAmount();
}else{
if(_isSeparated){
result = separatedAmount();
}
else{
if(_isRetired){
result = retiredAmount();
else{
result = normalPayAmount();
}
}
}
return result;

重構後:

double getPayAmount(){
if(_isDead)
return deadAmount();

if(_isSeparated)
return separatedAmount();

if(_isRetired)
return retiredAmount();

return normalPayAmount();
}

怎麼樣?比對兩個版本,會發現重構後的版本邏輯清晰,簡潔易懂。

和重構前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最大的區別是減少if-else嵌套

可以看到,最初的版本if-else最深的嵌套有三層,看上去邏輯分支非常多,進到裡面基本都要被繞暈。其實,仔細想想嵌套內的if-else和最外層並沒有關聯性的,完全可以提取最頂層。

改為平行關係,而非包含關係,if-else數量沒有變化,但是邏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另一個重構點是廢除了`result`臨時變數,直接return返回。好處也顯而易見直接結束流程,縮短異常分支流程。原來的做法先賦值給result最後統一return,那麼對於最後return的值到底是那個函數返回的結果不明確,增加了一層理解難度。

總結重構的要點:如果if-else嵌套沒有關聯性,直接提取到第一層,一定要避免邏輯嵌套太深。盡量減少臨時變數改用return直接返回。


異常邏輯處理型重構方法實例三:

重構前:

public double getAdjustedCapital(){
double result = 0.0;
if(_capital &> 0.0 ){
if(_intRate &> 0 _duration &>0){
resutl = (_income / _duration) *ADJ_FACTOR;
}
}
return result;
}

第一步,運用第一招:減少嵌套和移除臨時變數:

public double getAdjustedCapital(){
if(_capital &<= 0.0 ){ return 0.0; } if(_intRate &> 0 _duration &>0){
return (_income / _duration) *ADJ_FACTOR;
}
return 0.0;
}

這樣重構後,還不夠,因為主要的語句`(_income / _duration) *ADJ_FACTOR;`在if內部,並非在最外層,根據優化原則(儘可能地維持正常流程代碼在最外層),可以再繼續重構:

public double getAdjustedCapital(){
if(_capital &<= 0.0 ){ return 0.0; } if(_intRate &<= 0 || _duration &<= 0){ return 0.0; } return (_income / _duration) *ADJ_FACTOR; }

這才是好的代碼風格,邏輯清晰,一目了然,沒有if-else嵌套難以理解的流程。

這裡用到的重構方法是:將條件反轉使異常情況先退出,讓正常流程維持在主幹流程。


異常邏輯處理型重構方法實例四:

重構前:

/* 查找年齡大於18歲且為男性的學生列表 */
public ArrayList& getStudents(int uid){
ArrayList& result = new ArrayList&();
Student stu = getStudentByUid(uid);
if (stu != null) {
Teacher teacher = stu.getTeacher();
if(teacher != null){
ArrayList& students = teacher.getStudents();
if(students != null){
for(Student student : students){
if(student.getAge() &> = 18 student.getGender() == MALE){
result.add(student);
}
}
}else {
logger.error("獲取學生列表失敗");
}
}else {
logger.error("獲取老師信息失敗");
}
} else {
logger.error("獲取學生信息失敗");
}
return result;
}

典型的"箭頭型"代碼,最大的問題是嵌套過深,解決方法是異常條件先退出,保持主幹流程是核心流程

重構後:

/* 查找年齡大於18歲且為男性的學生列表 */
public ArrayList& getStudents(int uid){
ArrayList& result = new ArrayList&();
Student stu = getStudentByUid(uid);
if (stu == null) {
logger.error("獲取學生信息失敗");
return result;
}

Teacher teacher = stu.getTeacher();
if(teacher == null){
logger.error("獲取老師信息失敗");
return result;
}

ArrayList& students = teacher.getStudents();
if(students == null){
logger.error("獲取學生列表失敗");
return result;
}

for(Student student : students){
if(student.getAge() &> 18 student.getGender() == MALE){
result.add(student);
}
}
return result;
}


狀態處理型重構方法實例一

重構前:

double getPayAmount(){
Object obj = getObj();
double money = 0;
if (obj.getType == 1) {
ObjectA objA = obj.getObjectA();
money = objA.getMoney()*obj.getNormalMoneryA();
}
else if (obj.getType == 2) {
ObjectB objB = obj.getObjectB();
money = objB.getMoney()*obj.getNormalMoneryB()+1000;
}
}

重構後:

double getPayAmount(){
Object obj = getObj();
if (obj.getType == 1) {
return getType1Money(obj);
}
else if (obj.getType == 2) {
return getType2Money(obj);
}
}

double getType1Money(Object obj){
ObjectA objA = obj.getObjectA();
return objA.getMoney()*obj.getNormalMoneryA();
}

double getType2Money(Object obj){
ObjectB objB = obj.getObjectB();
return objB.getMoney()*obj.getNormalMoneryB()+1000;
}

這裡使用的重構方法是:把if-else內的代碼都封裝成一個公共函數。函數的好處是屏蔽內部實現,縮短if-else分支的代碼。代碼結構和邏輯上清晰,能一下看出來每一個條件內做的功能。


狀態處理型重構方法實例二

針對狀態處理的代碼,一種優雅的做法是用多態取代條件表達式(《重構》推薦做法)

你手上有個條件表達式,它根據對象類型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行為。將這個表達式的每個分支放進一個子類內的覆寫函數中,然後將原始函數聲明為抽象函數。

重構前:

double getSpeed(){
switch(_type){
case EUROPEAN:
return getBaseSpeed();
case AFRICAN:
return getBaseSpeed()-getLoadFactor()*_numberOfCoconuts;
case NORWEGIAN_BLUE:
return (_isNailed)?0:getBaseSpeed(_voltage);
}
}

重構後:

class Bird{
abstract double getSpeed();
}

class European extends Bird{
double getSpeed(){
return getBaseSpeed();
}
}

class African extends Bird{
double getSpeed(){
return getBaseSpeed()-getLoadFactor()*_numberOfCoconuts;
}
}

class NorwegianBlue extends Bird{
double getSpeed(){
return (_isNailed)?0:getBaseSpeed(_voltage);
}
}

可以看到,使用多態後直接沒有了if-else,但使用多態對原來代碼修改過大,需要一番功夫才行。最好在設計之初就使用多態方式。


總結

if-else代碼是每一個程序員最容易寫出的代碼,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寫爛的代碼,稍不注意,就產生一堆難以維護和邏輯混亂的代碼。

針對條件型代碼重構把握一個原則:

儘可能地維持正常流程代碼在最外層,保持主幹流程是正常核心流程。

為維持這個原則:合併條件表達式可以有效地減少if語句數目;減少嵌套能減少深層次邏輯;

異常條件先退出自然而然主幹流程就是正常流程。

針對狀態處理型重構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不同狀態的操作封裝成函數,簡短if-else內代碼行數;另一種是利用面向對象多態特性直接幹掉了條件判斷。

現在回頭看看自己的代碼,犯了哪些典型錯誤,趕緊運用這些重構方法重構代碼吧!!


正好有一個複雜的條件判斷借題主的帖子,希望各路大神能夠幫一下忙看一下。對這種條件判斷早就頭大了,一直處理不好

1. 假設有一個購買數量 qty,一個當前時間 current_date ,一個購買信息 message

2. 設限購數量為 buy_max (常量), 限購開始日期為 buymax_start_date,結束日期為 buymax_end_date

如果 qty &<=buy_max 則 message 為空

3. 如果qty &> buy_max 提示不能超出限購。但是這個是有條件的判斷當前日期 current_date 是否在限購期限內(buymax_start_date,結束日期為, buymax_end_date),限購期限的開始日期(buymax_start_date)和結束日期(buymax_end_date)可能存在,可能不存在,也可能都不存在,也可能都存在,也可能一個存在。

當前日期在期限內message加入限購提示,如果不在日期內,則不加入消息。

如果都不存在的條件下,僅僅在 qty &> buy_max 下作業即加入消息提示(message = 』超出限購數量』)

我用JS寫了一個這樣的判斷但是我實在是受夠了這種判斷方式,請各路大神幫忙一下,謝謝。

message = getMessage(qty, buy_max, (!!buymax_start_date) buymax_start_date, (!!buymax_end_date) buymax_end_date);

function getMessage(qty, buy_max, buymax_start_date, buymax_end_date) {

//buymax_start_date,buymax_end_date 時間的秒級別

//current_date ,當前時間的毫秒級別

var message = "";

var base_cond = (qty &> buy_max);

if(base_cond) {

if(!!buymax_start_date) {

if(!!buymax_end_date) {

if((buymax_start_date * 1000) &<= current_date current_date &<= (buymax_end_date * 1000)) {

message = "此商品限購,限購期間採購總數量不能超過"+buy_max+"雙!";

} else {

message = "";

}

} else {

if((buymax_start_date * 1000) &<= current_date) {

message = "此商品限購,採購總數量不能超過"+buy_max+"雙!";

} else {

message = "";

}

}

} else {

if(!!buymax_end_date) {

if(current_date &<= (buymax_end_date * 1000)) {

message = "此商品限購,限購期間採購總數量不能超過"+buy_max+"雙!";

} else {

message = "";

}

} else {

message = "此商品限購,採購總數量不能超過"+buy_max+"雙!";

}

}

}

return message;

}


嘗試改成查表的方式


子類


do{
if(case1){
break;
}

if(case2){
break;
}

if(case3){
break;
}

case4
}while(0);

do{

}while(0);

可以讓結構變得非常清晰


推薦閱讀:

C語言的宏定義和C++的內聯函數有什麼意義?
C++ 類當中為什麼要有private?
怎麼用好《C++ Primer》(英文版)?
C++11 移動構造函數問題?
常量字元串是右值,為什麼沒有調用相應的右值重載函數?

TAG:C編程語言 | C | 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