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會是未來結構設計的趨勢嗎? BIM對於結構設計的意義是什麼? 結構工程師需要精通BIM軟體嗎?
01-05
這種時候是不是該先說句謝邀?
BIM不是未來結構的設計趨勢,因為BIM一直就是結構設計所走的路。何為BIM?對甲方來說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對設計來說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對施工來說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一共三個關鍵詞:建築 三維 信息 拋開一切只談結構,因為其專業準確性的需求,很早就走上了其三維化的道路,如你所以現在所有的結構軟體都是可以三維畫建模加計算的。那些個早已成為行業標杆的Etabs、Sap2000、Abaqus、Ansys在long long ago就能三維了,當年的電腦配置不用我多說吧╮(╯_╰)╭然後就是信息,我無法想像在這個行業里,別的但專業模型所包含的信息比結構模型的還多,一個基本的模型了飽含混凝土標號、鋼筋標號及其排布等等等等,很多結構軟體甚至能直接出量,難道大家不覺得這比BIM超前太多了么,現在的BIM模型多麼想出一個完整的工程量清單。這裡不談工業院模型的前瞻性及其對BIM的鄙視…總之,BIM就是結構最開始一直在走的路。好了,其實我知道題主想問什麼
題主真正想問的問題其實是狹義的BIM,就是說新時代的結(ku)構(bi)師在掌握了這些而且即使是現在,BIM也是很有意義的,至少在專業之間的協同,相信沒有其他技術能比BIM做得更好。
但是,其實最重要的,是領會BIM的真正要義而不是對軟體的學習,因為BIM歸根結底是一種理念,再是一種管理模式,最後才是一項技術。我記得有這麼一份紅頭文件,說是要想做綠色建築就必須使用BIM技術,九月一日,BIM的國標規範也要出台了,BIM市場規範之後,相信BIM之後會有長足的發展的,共勉。-----------------------------今天答題狀態不好,要是哪天加班又畫不進去圖來再改吧------------------------------bim不應該局限在這裡。
bim是一個工程領域的流程再造,而不僅僅是局限於某些方面的應用。 目前推進緩慢,來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嚴重妨礙bim的應用。建築工程領域目前主要集中於碰撞檢查和設計優化。算量清單還難以實現。現在所呈現和實際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這其中有相關行業軟體功能不完善的因素,也有標準統一(設計標準、製圖標準、模型交付標準、文件存儲轉發標準、收費標準等等)的問題。
接觸過一些諮詢公司和工程公司,也進行了一些項目合作,目前基本都處於初級階段——碰撞檢查和優化設計,或者有些項目只是需要一個能展示的模型就行了。
從設計單位來說,沒有短期收益;從設計人員來說,需要付出更多勞動力,需要更新知識體系;從審核人員來說,需要全面更新工作模式和流程;這一切讓安於現狀的設計單位毫無動力。
反而是施工單位實施的更好。
未完待續在這裡貼個我們做的普及視頻吧,BIM應用了這麼多年,其實很多人還是沒搞清楚到底是個啥。聊起來就是模型模型模型。
BIMBOX VOL.01 BIM到底是什麼?_騰訊視頻視頻感覺政策一直在偏向BIM技術,並且了解到BIM技術在國外的運用已經非常廣泛了,對BIM技術十分有信心!
用archicad出了第一份結構圖,感覺出四四方方的結構圖爽到不要不要的,
BIM其實是個很大的題目,現在是個項目都自稱採用了BIM,但是其中差別只有設計者才清楚,就算現在的LOD標準500也無法囊括很多新的技術了,現在BIM還是很關注施工圖階段,就是不去考慮未來的圖紙變化。用過GRASSHOPPER的小夥伴都懂,修改個變數一鍵換個結構體系也沒啥,難道這不算BIM一部分,難道BIM僅僅是需要一個固定的結構框架來產生圖紙么?
BIM在中國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當現有的東西滿足不了我們建築需求的時候,BIM出現了,對結構工程師來講,BIM的應用讓相關管理條線快速準確地獲得工程基礎數據,給人以真實感和直接的視覺衝擊,同時進行有效協同。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為二次渲染開發的模型基礎,同時也提高了與業主溝通的能力,工程量信息可以根據時空維度,消耗量有無超標,提升施工預算的精度與效率,優化設計減少返工,同時也降低了我們的經濟成本。
BIM普及其實是一個大的趨勢。早晚得學~~
不需要,不是技術問題,管理問題,在中國做設計變來變去,比翻書都快,BIM做的再好有什麼用?
推薦閱讀:
※如何用 Revit 畫鋼結構?
※樓房自然沉降的原理是什麼?
※懸臂樑的撓度和長度的比值超過多少就不能簡化成懸臂樑模型?
※預應力鋼筋線性變換的本質是什麼?
※樓梯結構設計,梯段板支座配筋為什麼取跨中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