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俠客和西方騎士的比較能看出中西文化上的什麼差異?


首先作為兩個社會階層而存在的遊俠和騎士肯定是和被提煉出來的精神有區別的。兩類人應該是東西方古代都有的,騎士說白了就是騎兵,有匹馬有兵器就是了,中譯本的《劍橋隋唐中國史》就有翻譯說北魏是鮮卑族的一群騎士建立了……至於遊俠,在中國古代就是豪強,跟現在的黑色會老大差不多,所謂「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如郭解之徒就是勾結官府黑白通吃的人,至於西方呢,大抵就是如羅賓漢之流,雖然也劫富濟貧,但多少有些雞鳴狗盜,難登大雅之堂。

但是情隨境遷,在西方從為了領主征戰殺戮的野蠻騎兵身上提煉出了「騎士精神」,有所謂的八大精神,提到騎士多少讓人想到了貴族對格調、浪漫典雅、上流社會等等,至於遊俠依然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摸爬滾打。而中國則不然,馬背上的永遠是旋起旋滅的游牧民族,與高度發達的文化無關,相反俠的精神到逐漸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禮的精神、儒家思想結合起來,不再是戰國四公子的門客,也不是漢武帝鎮壓的豪強,而是克己復禮,行俠仗義,救民於水火之中的活雷鋒。《唐吉坷德》終結了騎士文學卻沒有終結騎士精神,而金庸的俠義之道至今仍波及八荒,影響在每一片有華人的地方。

在兩種精神中的騎士和遊俠相較,共同點都是扶弱濟貧,弱者的守護神,是美的的化身。但是前者在朝後者在野,前者忠誠優先後者最尚自由,前者可以合法地仗義疏財,後者管你利國利民還是擾亂社會秩序動不動就要剿滅。但是看看,騎士精神產生於「離」的文化,羅馬崩潰,諸國林立,騎士以誓言與忠誠為前提,以基督精神為最高指導思想,追求的是一種更宏大的統一。俠義精神產生於「合」的文化,是在歷代專職王朝的羅網下,非要在天上捅個窟窿出來,所謂官逼民反,實際上都是以個人的自由意志為指導思想。

有道是治亂分和,雜相交錯。已經有的天天見的大概就沒什麼感覺了,於是覺得只有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解決現有制度內的問題,別人家的飯聞著總是香的,但是卻不考慮真正吃起來照樣會有砂子咯牙。於是天子的老百姓不需要代天巡守的騎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吃皇糧的已經夠多的了,而西方也不看好無拘無束的遊俠,本來就已經夠亂的了,你再目無國家藐視王法,豈不麻煩?


首先,中國人講究「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中國的高級大俠如郭靖、喬峰都是「為國為民」的;袁承志、陳家洛,稍微差點兒,也是要打倒壓迫者的;甚至閑雲野鶴的黃老邪,整天只顧談戀愛的過兒,遇到亂世,看到蒙古兵撒野,也是要打一打的。總之,中國的大俠總要圍著國家民族這個主題轉。騎士文學我看的不多,就看了《堂吉訶德》,好像他們是為了心愛的婦人而攻城略地,「要把你的芳名刻到每一座我佔領的城池」。這二者似乎是一種集體主義與個人自由主義的對比,中國大俠要為民犧牲,西洋騎士為了他們的愛人(當然還有奉著神和國王的旨意,也都跟中國的為民除害有區別)。

其次,中國大俠代表著普通百姓的一種渴求「救世主」心理,皇帝昏庸貪官橫行,我們只能求天求地求菩薩求大俠,總之求一個偉人來拯救蒼生……這個偉人是來自草根的大俠,而西洋騎士是貴族,雖然是最底層的貴族,他也還是貴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貴族約等於地主,農民似乎不太能指望地主什麼……所以中國大俠來自草根,為草根平民服務;西洋騎士來自地主,為地主服務。

最後一點,中國的大俠最後如果沒像郭靖一樣犧牲,就是要像過兒~、無忌哥哥~(咦~)那樣帶著美人兒隱退山林的,如果追求功名利祿,那絕對不能稱作大俠!而西洋騎士是「為榮譽而戰」,他們是想要城池要土地要封號的,這是中國大俠所不屑的。

我的看法基於小說,不基於歷史……而且我只看了金庸的武俠,所以也只是以金庸寫的大俠為基礎的……


春秋時期,中國也是這種文化。


推薦閱讀:

你眼中的中國的老人與西方老人、亞洲其他國家老人有哪些不同?
為什麼中國文化喜歡歌頌領導,而西方文化多是批評領導?
保持語言的多樣性有什麼價值?
中日文化價值觀的差異?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歐美地區的外國人喜歡看起點文了?

TAG:文化差異 | 中西方文化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