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推出小米電動汽車,小米能得到什麼,小米做電動汽車的優勢在哪?

小米沒有汽車產品的技術研發能力和人才儲備,沒有適合汽車產品的銷售渠道,更沒有可以讓汽車用戶放心的售後維修體系。

甚至小米手機的主動用戶群體也並不一定有購車需求或者能力。

這樣的合作,小米能得到什麼?


中國政府最近剛剛放寬了電動車准入資質。小米進軍電動車領域看來是很有可能

雖然汽車這行需要長年的積累。不過個人還是比較看好小米做電動車的前途。

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因為汽車業國企壟斷買辦的原因,結果是國企本身體制原因對創新激勵不足,加上可以壟斷進口車銷售,更加沒動力好好做自主研發。而民企跟國企競爭政策劣勢太多,而且因為體制和固有觀念原因沒有好的人才。

而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從一開始就沒有國企爭利,整個行業發展一直比較良性。薪資標準高,企業形象好,創新能力強,也能吸引到大量人才。另外就小米本身來講,雷軍是個營銷天才。在中國做汽車,因為用戶缺乏對汽車的豐富使用體驗,營銷尤其重要一些。

至於說技術積累,其實目前中國已有的自主品牌,實在也很有限。跟小米比未必有多大優勢。如果是電動車,那優勢就更少。

在未來,互聯網企業因為其人才,資本,體制和技術方法的優勢,會不斷對各行各業進行侵蝕,這個過程在中國因為互聯網「畸形」的良性發展,可能還更快一些。


小米什麼時候能造車了?工信部都發文了,新建電動車企業需要有三年以上的研發經驗,有自主研發樣車的能力,除非小米去收購一家乘用車企業。何況現在工信部對於樣車的要求連特斯拉都達不到,國內能造出符合要求的產品的企業屈指可數,互聯網公司想向汽車行業進軍,在美國都很難,別說在天朝了。


1,提高品牌影響力,讓小白們一看就覺得小米是個高大上的公司。

2,現在造車沒啥技術門檻,中國那麼多鄉鎮企業都在造,設計可以外包,零部件都可以從其他公司採購,甚至可以找其他廠代工,只要你有一定量的資金規模,搞塊zf的牌照就能造車。

3,售後也能通過合資收購或者共用的形式搞定。

4, 電動車的研發難度可比普通汽車低哦,只要你不是那個業界首屈一指的技術突破者(突破技術問題的研發難度極高)。跟著整個產業的步伐,市面上賣啥電機便宜,賣啥電池便宜,你就採購進來做嘛。

5,電動車做不了好歹可以給用戶好的印象,以後進軍車載系統領域更佔主動權。


小米能得到與充電技術和電池技術相關的資源。以及經驗。另外可以吸引眼球。

小米的優勢是軟體和宣傳推廣。


關於能得到什麼:一,可以增加知名度二,一個公司如果不是本行業龍頭,單單一個類型產品,無法更好的發展,或者說發展阻礙較多。三,在以後環保意識日益加重,電動汽車的前景比較受人看好。


說幾個回答的回答吧,因為小米做事很玄幻,我是看不懂,所以就不評價了,只說電動汽車。

1、此電動汽車並非315曝光的老年代步車,而是真真的汽車

2、中國電動汽車起步不算晚,在世界上也就比美國差點……

3、政府方面有很大熱情推進電動汽車,原因就是這個霧霾

4、電動汽車和智能化其實沒啥關係,只是電成為了一個想像上的媒介

5、僅從產品角度看,比亞迪不比特斯拉差……但是品牌地位決定了比亞迪只能走低端路線

6、說幾個產品,比亞迪e6,深圳電動汽車,比特斯拉任何一款豪車都經歷了更多磨難和考驗。qq3有款電動汽車……這個就產品就不說了……長安、北汽、東風、榮威、力帆。。。等等吧都有電動汽車,而且購買電動汽車,政府給補貼。


目測我糧在一定長的時間內都不會涉足這個領域。

理由如下:

1 關於充電站

特斯拉電動汽車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功,充電方面的成效是一大關鍵,尤其是他們在歐美各地都搞了所謂「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rs),充電功率高達120kW,二十分鐘即可充一半的點,半小時就能讓你跑170英里(274公里),是普通充電站的十幾倍。

如今,特斯拉在美國境內已經建設了71座超級充電站,橫跨美國東西海岸,從洛杉磯經過新墨西哥州、南達科塔、威斯康星可以一路跑到紐約。

這是現在

這是2015年規劃

再看看歐洲

而中國目前並沒有開建充電站╮(╯_╰)╭

2 關於日常充電

歐美大多是house,每家都有私人車庫,充電很方便,而在天朝。。。難道你我要從三樓接個插線板下去。。。

3 關於銷量

特斯拉表示,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賣出了6900輛「Model S」型轎車,較預期高出20%。四位數的銷量。。。

4 關於時機

特斯拉表示,公司第四季度利潤情況將與第三季度大概持平,特斯拉第三季度凈虧損3800萬美元。。。

5 關於售價

特斯拉公布了Model S在中國的售價為73.4萬元,除去增值稅摺合成美元為10.4萬美元)。。。

6 關於老闆

埃隆·馬斯克整個就一geek+浪漫主義文青的結合體,鋼鐵俠原型,既喬布斯之後的新一代矽谷偶像先後做過Paypal,環保跑車公司Tesla,他是空間探索技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特斯拉汽車的產品設計師。他的新公司是SpaceX,是一家私人火箭公司,正在用無可匹敵的低廉價格發射太空飛船。他的終極目標是載人,在太空和地球之間搭建廉價的捷運快線,最後在火星退休。。。

相比之下,雷軍就接地氣多了。以雷總的性格,沒有80%的把握,是不會冒險的。

不過tesla如果想尋求一個本地化的合作夥伴,小米絕對是不二之選。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為了夢想壓上全部家當的,畢竟風險太大了。

最後附上鏈接雷軍談特斯拉:Elon Musk神奇在哪裡,向埃隆致敬。

另:知友們我們來互關丫^_^


要是造車能像造手機一樣簡單,那麼我國「民族工業」振興指日可待!


我以為它要做電動自行車~


工信部要求,新建電動車企業需要有三年以上的研發經驗;所以小米聯合北汽搞了年輕人第一款電動汽車,只要39999元起


請參照小米是互聯網公司的說法。。


小米的模式 輕鬆 把汽車價位拉倒29999


小米的歷史,可以概括為等別人創造了需求之後自己以較低程度最低價格地去滿足這類需求。這樣的思路好在可以大幅減少試錯成本,緊跟潮流,同時穩定得到收益。風口上的豬最在乎的是什麼?風。他怕風會停,所以不停地尋找下一股風。所以什麼方向的產品有點苗頭,小米就湊過去,然後拿出那一套小米style。小米的舉措是參與者,等著領先者進入,然後看情況跟進。畢竟技術積累不夠。可以類比一下我國幾十年的軍工研發歷程。

雷軍的vc水準是大牛級的,他從第一桶金之後走的每一步從決策角度來說都讓外行人覺得很「合理」。沒有什麼神來之筆,但是很穩。和喬布斯的特立獨行甚至被開除的經歷相比,雷軍給投資者的永遠是可靠而穩健的。同時雷布斯也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即學即用。

「互聯網汽車」可能是雷軍認定的下一股風。而且小米的消費群體早就不止「不服跑分的屌絲」了,很多不怎麼關注技術的人因為小米名頭響,也開始越來越多地購買小米的產品。畢竟宣(hu)傳(you)是看家本領。

小米的這個舉措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不失去一個機會,不陷入「人有我無」的悲慘境地。vc們的行為方式何其類似?投好幾家初創,有一家能成就抵掉了虧損還有盈餘。小米如果打算從參與者變成領先者,多半也不會是在汽車這個領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寶駿730?是否值得入手?
如何才能試駕或試乘阿斯頓馬丁?
為什麼工信部汽車油耗和實際使用有很大差別?
如何糾正女朋友左腳剎車,右腳油門的駕駛習慣?
汽車行駛時從開著的窗戶吹進來的空氣最終是從哪裡流走或者轉化了的?

TAG: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汽車 | 小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