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HADOOP擴展性優於MPP架構的關係型資料庫?

在大數據基礎架構選型時,經常聽到的一個說法是——「如果數據規模在TB級可以選擇MPP架構的關係型資料庫,如果數據規模上升到PB級則應該選擇HADOOP」。但事實上MPP架構的關係型資料庫與HADOOP的理論基礎是極其相似的,都是將運算分布到節點中獨立運算後進行結果合併。區別僅僅在於前者跑的是SQL,後者則是MapReduce程序。這個影響因素會在數據規模上升到一定程度後帶來引起性能差距嗎?有相關的對比研究證明這一點嗎?如果沒有,為什麼很少看到大型企業選擇MPP架構的關係型數據作為大數據平台的成功案例呢?(印象中好像只有ebay使用emc的GP這一個案例)是否完全是出於構建成本的考慮?還請各路大神指點迷津。


這個事情很難說清楚,我只能嘗試說一下。

1. hadoop(hive)跟mpp的本質區別是什麼,這個有的時候界限很模糊,比如說存儲,如果我把mpp的存儲架在hdfs上,那存儲模型就沒有區別了,所以地下我打算還是用比較傳統的認知來作區別。

2. hive跟mpp的存儲模型不一樣,hive用的hdfs,而mpp需要自己做切分,自己做切分就帶來動態調整的問題,hdfs的擴展是通過元數據來做的,他有中心節點用來存元數據,在加入新的節點的時候,只需要修改元數據就可以了,所以hdfs的擴展能力是受到管理元數據那台機器的性能限制的,一般來說可以到10k這個規模,再向上就不行了。但是mpp通常採用的是沒有中心節點的存儲模型,比如hash,你每次增加節點的時候,都需要rehash,這樣當規模到了幾百台的時候,擴展能力就下來了。當然,現在可以把存儲架在hdfs上,這樣在存儲上就沒有太大區別了。

3. hive跟mpp的內存管理方式不大一樣,mpp內存管理比較精細,他主要的想法是在每個機器上放個資料庫,傳統資料庫的內存管理比較複雜,主要是內外存交互的東西,這樣的架構決定了mpp在小數據量的時候,latency可以做的比較小,但是在大數據量的時候,throughput做不上去。而hive的內存管理非常粗放,他後來就是mapreduce的job,mr的job是沒有太多精細的內存管理的,他就是拼了命地scan,完了頂多就是個spill,這樣的架構導致throughput很大,但是latency很高,當你集群規模很大的時候,你一般會追求很大的throughput,當數據量很大的時候,如果你用mpp那種傳統的內存管理的話,大批量的計算反而會慢,而且更加佔資源,所以vertica這種一開始就考慮了列式存儲就是這個道理。

4.事務,你可以認為hive不支持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高並發的事務,而mpp試圖想要支持,一旦你要上分散式事務,基本上你的可擴展性就上不去了,至於為啥,陳皓有一篇文章寫的不錯,建議看下。hive的ddl是可以多個並發的,但是dml不行,而ddl他是通過傳統的資料庫去做的,所以這個也是個中心節點,dml不行的話,就決定了他可以在底層跑mr這麼重粒度的東西,他跑的時候,會在整個表上面加一把大鎖。

5.failover機制,hive的failover就是mr的failover,job掛掉了重新換機器跑就完了,但是mpp如果採用傳統架構的話,他的計算是要attach到數據節點上去的,如果你規模上去,那麼fail的可能性就上去了,這樣如果你每次計算都有台機器掛了,你一掛,別人就要等你,而不是換台機器繼續跑,那麼這個也限制了可擴展性,當然,如果mpp在底層用了統一的存儲,完了計算也可以到處轉移,再想個辦法把中間狀態記錄下來,也可以擴展(這個實際上就是sparksql)


謝邀!你的問題應該是很多大數據用戶的共性問題。

MPP不適合PB級(其實有部分MPP號稱支持PB級),是因為它確實處理不了那麼大的數據量,它的擴展性只能到百級別,再多節點性能也無法提高了,擴展性限制了MPP處理的數據量。

HADOOP和MPP都是基於分散式PC伺服器,都是多節點並行計算,但軟體層面是有差別的,這決定了它們擴展性上的差別,也決定了處理的數據規模的差別。越是依賴一個中心管理的方案,擴展性越差。MPP雖然share-nothing,但還是繼承了資料庫系統的複雜中心的基因,比如要優化join策略;而hadoop沒有那麼重的「包袱」。

事實上,hadoop的計算框架經歷了MRv1到MRv2(Yarn)的變化,MRv2的擴展性又比MRv1提高了,因為MRv1時的JobTracker同時兼備資源管理和作業控制兩個任務,成為系統的一個最大瓶頸,MRv2把資源管理和作業控制分離,作業控制是和應用程序直接相關的,每個作業有一個作業控制進程管理,而資源管理是全局的,每個作業控制進程像資管管理申請資源。MRv2的中心(資源管理)變輕了,擴展性就提高了。

hadoop和MPP的差別並不是跑的SQL還是MR,跑什麼只是形式,是用戶使用習慣,不是擴展性的根本。事實上現在有很多sql on hadoop的方案,比如hive。從大的意義上說,MPP現在也能從HDFS獲取數據了,也是廣義上的sql on hadoop。

MPP賣得還可以呀,看似沒有HADOOP成功案例多,是宣傳的問題。你想啊,誰會宣傳MPP,那只有MPP廠商,多少用戶會滿意度如此高給MPP做廣告呢;而HADOOP,現在是時尚啊,哪個公司稍微用點、解決點問題都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呢。


作為資料庫行業的老兵,之前在IBM DB2做過內核研發,現在在大數據行業做分散式資料庫SequoiaDB,我來說說對MPP資料庫與Hadoop之間擴展能力的理解。

從本質上來說,Hadoop(這裡特指HDFS作為分散式文件系統,與Spark+Yarn作為分散式執行)與MPP資料庫從通訊機制上來看沒有本質的不同。原則上來說,當應用模式完全一樣的情況下,經過精心設計的MPP資料庫表的擴展性也可以達到上千節點。

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數據管理理念的不同。HDFS/Hadoop對於數據管理的理念是粗放型管理,以一個文件系統的模式,讓用戶根據文件夾的層級,把文件一股腦塞到一個分散式文件系統的大池子裡面。而當用這些數據的時候,也是以批處理為主,所以每個機器上的文件基本都要從頭到尾掃描一遍,所以也不存在太多的物理模型設計與邏輯模型設計。

而資料庫的本質在於數據管理,需要對外提供在線訪問、增刪改查等一系列操作。這類型的任務如果還使用粗放型的管理,儘管功能上可以實現但是性能上就會差很多了。譬如說,如果我們想在一大堆數據裡面挑揀出符合某個條件的數據,在Hadoop裡面會比較粗暴:在所有的機器裡面把所有文件從頭到尾掃一遍。而使用資料庫可以根據分區信息首先落到某個機器里,然後可以根據多維分區甚至落到某個文件上,之後再文件裡面的索引數據頁上使用樹形結構查詢,很快就可以定位到記錄本身。能夠做到這一切的前提是,資料庫有一套很完善的數據管理和分布體系,因此查詢、操作、更新、插入會非常直觀高效。

但是,有得必有失,資料庫能夠做到高效的原因是把這些數據通過相對複雜的層級、分類、索引給管理起來,而Hadoop則通過完全放棄這些限制,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度,但是喪失了對數據的管控能力。

因此,Hadoop號稱擁有強大的擴展能力,支持上千節點,也是因為使用這種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只要簡單地增加物理機就可以擴大hadoop的存儲空間。而對於資料庫來說,任何對於集群的改變都涉及到拓撲結構的變更,也可能會涉及到不同機器之間數據的遷移,因此當集群中機器數量多的時候,依然維護複雜的數據管理模型會造成維護成本大幅度上升。例如,在一個1000台機器的集群裡面增加100台機器,Hadoop可以簡單地添加100個機器即可,其他對於數據塊的遷移和平衡會在後台自動完成;而對於資料庫來說,添加100個機器如果需要涉及到數據重新平衡的話,需要對每個分區的記錄進行重新散列,並且將需要遷移的數據拷貝到目標機器。在這個過程當中,數據的一致性,事務的一致性等因素都需要考慮,因此其設計複雜度和維護難度要遠遠高於粗放的HDFS。


談Hadoop與MPP的擴展性的時候,需要具體分析一下,是什麼決定了擴展性?(這裡只談技術,不談產品)

實際上有以下幾個因素:

1. 數據同步機制:傳統通訊機制及Hadoop通訊機制,傳統通訊機制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同是基於socket的,基於傳統的同步或非同步通訊的,如coresync協議,能夠保證數據的強一致性。另外就是基於hadoop的zookeeper的,保證元數據的一致性的。傳統方式擴展性當然很低了,集群中每個節點都要管理同步信息,上規模後就會形成網路風暴。而zookeeper會建立單獨的機制去管理同步數據(專門的去做專門的事情),自然擴展性就會非常高。但是現在技術分類界限越來越模糊,某些MPP資料庫現在已經引入了zookeeper技術,因此擴展性也可以擴展到上千節點,數據量可以達幾個PB。

2. 數據模型:MPP資料庫屬於關係型資料庫,一個完整的關係模型分散到多台物理節點上去做管理,因此對於DML操作、強事務型操作,MPP資料庫壓力很大,規模上來以後,DML操作的性能基本無法接受,而對於DQL操作,就沒有太大影響,因為數據相對不動,因此無修改數據,對於數據模型的維護來講,成本非常小。所以說,對於MPP分析類的資料庫(只查詢),擴展性影響不大。而相反,事務型MPP資料庫,擴展性就很差了。Hadoop是非關係型資料庫,不涉及太多的數據模型維護工作,因此擴展性很高。

以上,總體上來說,如果對比Hadoop與MPP資料庫的擴展性,還是需要提前限定一定的條件的。


大家在架構層面說的比較多,但是有一點大家沒有過多提及,就是性能和應用場景。選擇GPDB的人很多的時候是因為需要使用類SQL的場景,在這樣的場景前提下hadoop就很麻煩,雖然hive的上層可以幫助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性能和複雜度都不夠,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場景下,我個人認為以GPDB為代表的MPP是有很大優勢的,而且從性能看這種場景下的複雜sql查詢和計算,量級在PB上的不是很多。

最新的blog:Apache HAWQ: Next Step In 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

其中很犀利點出GPDB的痛點,磁碟故障引起的節點性能下降和並發限制,這是目前GP繞不過去的坎,但是hawq很聰明取了hadoop和mpp的各自優點,我看好hawq的架構設計,只是目前缺少大量的實際真實案例來支撐它,相信過不了幾年(如果持續發展的話),hawq會更好,我對hadoop架構優於mpp架構保留意見,我的意見是兩種會融合,類似hawq就是很好的例子,你說它是hadoop架構還是mpp架構?我堅信這種融合架構會變得越來越就好。

個人淺薄愚見。


本人很幸運兩者都接觸過,所以解答一下希望能幫助你,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請指出。

一般大型銀行和互聯網機構的數據量很容易達到PB級別,而這兩類機構用到的恰恰是題主說到的Hadoop框架和MPP框架,在國內用的比較多的MPP框架就是EMC(前不久被DELL收購了好傷心啊)公司的greenplum分散式資料庫,首先說明這兩類架構都是非常優秀的分散式數據架構,當然互聯網公司用的比較多的是Hadoop而金融機構用的多的是greenplum,至於為什麼他們這麼選後面一一道來,我先說說兩者的區別,以及為什麼greenplum能實現PB級的運算,Hadoop的mapreduce擅長於批量運算,HDFS會把很大的數據塊分割成64MB或者128MB的文件塊分發給不同的數據節點運算,也就是分而治之的辦法,具體過程上面的大神都說過了,我就不再細說了,但MPP架構說的比較少我就以greenplum為例說一下它的原理:greenplum最早是一家獨立的分散式資料庫公司,當然它的底層不是原創的,其實greenplum就是一堆postgresql堆積起來的,postgresql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的一種關係型資料庫,也是很NB的,不過它並不是為分散式而創建的只是greenplum這個中把開源的postgresql拿過來用的,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greenplum主要有master控制節點和segment數據節點組成當然中還有網路層,master的功能很簡單就是接受查詢命令,生成查詢計劃,給segment節點分發查詢計劃然後就等著接受segment的結果就好了,這個過程很想Hadoop的namenode和datanode的功能,不過兩者有個區別就是master是客戶端連接segment的唯一通道,它不能繞開master直接連接segment,而Hadoop中客戶端是可以直接連接datanode得的。所以他們的原理很相似就是解決了傳統資料庫最大的問題I/0讀取的瓶頸,至於greenplum為什麼能實現PB級計算啦,就在於它的master只是控制功能沒有任何計算功能,所以它不會成為整個系統的瓶頸,所以理論上來說你增加segment計算節點的數量可以實現計算能力的指數增長,而且有個問題,一般greenplum會和EMC的硬體捆綁銷售(大家不用懷疑EMC在高端存儲上的性能,IBM跟他比也是小弟弟),所以它是在大型計算伺服器上運行的,這個比Hadoop在普通機上運行更穩定更強,當然你要不差錢,在實際應用中只要伺服器數量夠,greenplum在特有的GPload載入的那速度可是杠杠的,絕對秒殺一眾oracle、mysql,這兒沒有黑它們的意思,畢竟greenplum是專業的數據倉庫工具,強調的就是載入讀取性能。而對於兩者的選擇,一般銀行會選擇greenplum作為數據倉庫的環境,而互聯網會選擇Hadoop,為什麼啦,簡單說就是不差錢、和直接責任人,第一,不差錢,greenplum單純的軟體EMC甚至可以直接送給你而且還包安裝噢,前提是你得買它的存儲伺服器,大家有興趣可以搜搜這家公司,他們做的高端存儲基本壟斷國內各大銀行,就一個字貴,但是它穩定,國內的浪潮做的也挺好,但是跟它比還是差了一大截,銀行系統是對穩定性要求最高的機構,你不能像Hadoop一樣隔三差五的就給我打版本,而且版本各種bug,其次就是銀行不用開源的原因是出了問題找不到責任人啊,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參考宇宙第一大行前年發生的宕機時間,IBM就背黑鍋了。先寫這些吧。


個人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我覺得吧,傳統的資料庫產生的時代,數據量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大。

大量數據存入磁碟,大量數據讀出的時候,自然就慢了。只有多節點協同才能提供高並發性。


擴展性依賴於數據的切分及存儲方式,依賴於計算的劃分方式。

從數據來說,Hadoop中數據直接存放在HDFS,數據按塊切分,存儲也不和節點綁定,因此擴展很容易。而MPP資料庫數據一般hash切分,並且切分之後的數據和節點綁定,因此擴展節點必須rehash,擴展性相對較差。

從計算來說,你說的hadoop應該指得是MR這類計算,計算都很容易切分成小的單元,也容易把計算放到切分好的數據上。MPP資料庫要進行關係運算,因此是對關係運算運算元的切分,運算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數據的移動,比如join計算,一般都需要rehash,因此擴展性相對較差。

PS,HBase和MPP資料庫對比更接近些。


hadoop 和 mpp 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時候解決 data locality的問題

hadoop 的思路是每次計算的時候解決,mpp的思路是載入的時候解決。

理解了這個概念就理解為啥hadoop 擴展容易了。

另外沃爾瑪和ebay都有幾千節點的teradata 集群,數據量早就過pb了


題主說的HADOOP擴展性優於MPP應該是指分析類應用,而不是OLTP類應用。

我理解對於分析類查詢,MPP擴展性弱於HADOOP有兩點原因

(1)從存儲引擎看,傳統的MPP資料庫不支持數據動態擴容,即在增加數據節點,數據重分布的過程中,需要對被擴容表加ddl鎖,禁止讀寫。典型如GreenPlum資料庫http://greenplum.org/docs/admin_guide/expand/expand-redistribute.html

這對於PB級別的數據,是無法接受的。

(2)從查詢引擎看,由於資料庫支持索引,查詢性能應該優於HADOOP。但是對於PB級別的數據,無法給所有維度的查詢建立索引,主要靠全表掃描。因此對於複雜查詢,MPP並不比HADOOP特別是現在的SPARK方案體現出優勢,而且架不住Hadoop集群機器多。

當然,MPP資料庫也在發展中,主要互聯網大廠的MPP(MySQL和PostgreSQL)都提供了動態擴容,比如基於GreenPlum的阿里雲HybridDB。


樓上說的已經很到位了,歸根結底還是對數據的理念不同。兩者的目標不同,當然功能也就有所差異。Hadoop 是粗放式管理,每次查詢都是粗暴的全行掃描。

另外MPP 資料庫,比如Teradata/Netezza,還是有很多大企業用的。尤其是對於查詢、分析需求比較多的場景。從個人經歷來看,Hadoop 作為底層數據存儲,ETL後放入Teradata 供分析師使用是比較常見的情景。


推薦閱讀:

目前創辦一家數據挖掘的公司難點在哪裡?
有人了解Pivotal這個公司嗎,前景如何?
如何自學數據產品經理?
Freebase 關閉之後,最好的替代品是什麼?
大家對人工智慧醫療怎麼看?人工智慧醫療應該著重往那個方向發展比較好?

TAG:資料庫 | MapReduce | 大數據 | 數據存儲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