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當今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文化產業專業和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有何區別,又能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怎樣的力量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中國文化產業的國際影響力低是因為全民不懂設計嗎?這一問題中的回答有部分涉及。而今天我想從中國文化產業的政策環境說起。這是我們正在進行的研究,我們逐個分析中央各部委從1995年以來的一應相關文化產業或文化事業方面的政策和行政文件,並結合廣州、深圳、上海、四川、江蘇、浙江等地過去十年來相繼出台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及鼓勵政策。目前這部分政策分析的工作還進進行,但是定性的情況已基本明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處於一種「衝突與矛盾」之中(不客氣地說)。
首先,文化部、工信部等部位從1995年開始(甚至更早)制定各種政策,內容涉及文化演藝事業、廣告體育賽事和影視內容轉播(尤其互聯網轉播)、音像和圖書出版、網路遊戲開發、動漫製作等領域。這些政策一方面聲稱推進市場化改革,另一方卻不斷建立各種行政審批。以文化演藝事業為例,文化部規定任何在國內舉行的文藝演出在演出去3個月必須將演出計划上報審批,如果演出者包括境外人士,那麼該人士的情況還需要另行審批(時間好像超過3個月),同時文化部授權個地方文化主管部門(文化局或體育局)擁有對任何演出的零時巡查權利,即這些部門人員可以無條件巡查演出現場(大家發揮下想像力,想想那些黃牛票都是怎麼來的)。又以動漫製作為例,文化部規定中國的網遊企業的身份要審批,還是每年審批一次(怎麼感覺像交保護費啊)!總體而言,這麼多年的政策通讀下來就一個感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中央不會馬上放手市場化,而是在進行市場花運作的同時加強行政審批。原因你懂的!
再次,各地方政府為鼓勵文化產業發展,均出台各類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劃和相應鼓勵政策。這些鼓勵政策的基本共同點是:都是以要素資源作為鼓勵和扶持的「抓手」。這些要素資源包括土地、融資(貸款)便利、財政資金、稅收優惠、勞動力優先保障等等。但是,各種優惠政策所「扶持」的都不一定是文化產業的原創人,或文化創意內容的開發者,而是「包裝者」——你想獲得這些扶持不僅要手頭有文化產業的東西(不管是不是原創),更要看你怎麼去包裝和宣傳。當然,與相關部門的關係也很重要,這個自不用說。因此,我們就看到了文化產業政策上的衝突與矛盾:中央各部委在進行行政審批,狠踩市場化的「剎車」;而各地方政府為了GDP和結構調整的績效,在大量「踩油門」,為非市場化的文化產業提供「燃料」。題主問當期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是什麼?在這種對沖的矛盾中任一產業能發展成什麼樣?首先,認真做文化創意開發的人,每年要被審批,動不動要被審查,所以被迫寄居在那些跟審查部門很熟的「平台」(比如地方電視台、報社、國有劇團等)之下,自由創作的市場價值無法得到釋放;其次,原創人並不受到優惠政策的直接扶持,加之文化創意領域範圍太廣了,現有的知識產權法根本涵蓋不了,所以抄襲剽竊成風(說得不好聽的),中介機構或經紀人圈子左右文化產業發展(說得好聽的);再次,由於企業意識到打文化產業的旗號就可以獲得扶持,但是全力進入文化產業市場又要支付高額交易費用,因此多選擇」掛羊頭賣狗肉「,打著文化產業的旗號,做些房地產啊、餐飲啊之類的傳統高利潤業務。題主還問,文化產業專業和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有何區別,又能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怎樣的力量。個人認為文化產業專業屬於產業經濟學的一個應用領域,是經濟學大學科的範疇;而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應屬於管理學的應用領域,是管理學大學科範疇。區別就在這裡,一個以經濟學為學科課程結構的核心基礎,一個以管理學為學科課程結構的核心基礎。至於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個人認為專業或學科對相應的行業並沒有直接的邏輯關聯。我們很多人工作的行業或職業與其所學的專業也都是不一致的,不也都做得很好嘛!學什麼不一定做什麼,不學什麼不一定就不能做什麼。今天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是文化企業能否找到規避行政干預的方法,並在規避行政干預的前提下利用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迅速提升國際競爭力。別忘了,做了」中國第一「以後,往往就很容易做」世界第一「。
當今中國的文化產業相較於歐美髮達國家來說還只是起步階段,不過這幾年國家在政策、財政上都給予大力支持,發展速度很快,不管是經濟上還是理論基礎上都
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實在是太多,為了迎合市場,文化產品或服務呈現庸俗化的特點。 在國家政策和財政的刺激下,地方政府也在大搞文化產業,不過很多都是搞的政績,今天一個動漫基地,明天一個影視基地,實質上全部變成了圈地,演變成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而真正的文化產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文化產業管理這個專業指向性不明,太過於寬泛了,學了之後讓人感到迷茫,相對而言,文化產業專業性要強點。 結合當今世界文化產業的發展和趨勢,這是一個朝陽產業,潛力大,特別是在中國。個人覺得文化產業專業和文化產業管理還是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特別是將文化產業進行整合發展,不過在文化產業領域要求的專業性較強,力量貢獻最大影視具體的行業人才,如漫畫家,作家等。
文化產業正在騰飛,未來半個世紀主要就在這裡了。這已經是經濟發展的主流領域。如果中國文化輸出,說實在的,阻力比較大。當年日本都是徹底改頭換面二次元臉譜化才在西方得到了廣泛傳播。因為西方媒體里基本不允許東方面孔出現。這也是動漫臉誕生的原因之一。中國元素的話在西方時尚界一直大放異彩(當然模特99%是歐美面孔)「我們可以稱為他們的衣食住行,獨獨成為不了他們認可的那張臉。」
文化產業未來還是不錯的,一帶一路戰略下帶動文化產業經濟。
謝邀
很差。
文化建設還沒完成,國人文化自信不夠。推薦閱讀:
※古代的江湖武林應該是個什麼樣的?
※如何看待唐家三少 1.1 億再登網路作家富豪排行榜?唐家三少的水平如何?寫的是小白文嗎?
※文化產業中的知識產權相關術語「孵化IP」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我國漫畫業沒有像日本一樣受美國影響而發展起來?
※為什麼在中國沒有人把西遊記做成跟美國universal studios 一樣的主題公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