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提琴作為西洋樂器是民樂團的一部分?


作為混了四年中樂團但是不是音樂專業的人來回答一下。

一句話概括就是中樂團也需要拉弦低音樂器進行不同音高層次的演繹和配合,但是中國沒有比較好的低音樂器,於是只能讓拉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人來幫助中樂團。下面是詳情:

中國人的傳統的聽覺系統就是偏愛高音的,所以基本上流傳下來的民間樂器都是高音樂器(典型的就像笛子(梆笛曲笛都是),高、二、京、板胡,嗩吶,笙,琵琶,以及各種金屬打擊樂器)。一提到中國民間音樂,要麼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吹打樂,要麼就是各種給戲曲伴奏的背景音樂,第一種純粹是熱鬧,第二種幾乎都是幾件樂器以線條式的行進為主,沒有什麼像交響樂那樣的從高到低的帶狀呈現形式。

以20世紀開始之後隨著交響樂的普及,民樂交響化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民樂交響化本身就很有爭議),於是產生了諸多對樂器的改良,諸如新笛,中低音笙,加鍵的中低音嗩吶等,這些雖說各有各的缺點,但是也是聊勝於無。

但是順著二胡這一類拉弦樂器的改良非常困難。首先最致命的是,上哪找那麼大的蛇皮來蒙琴筒?隨著樂器的聲音變低,琴筒的共鳴腔就要相應增大,假如要變成像大提琴的那樣的低音胡琴,怎麼說也得有大提琴三分之二大吧,那麼大的蛇皮咋搞?其次就是樂器的演奏方式。傳統胡琴放在腿上,(廣東高胡夾腿)低音胡琴少說也有大提琴三分之二大,腿上咋放?於是只能像大提琴那樣支在地上。此外,右手的持弓方式也是一大問題,二胡的持弓類似於握筷子(德國弓),而這種方式容易使得不同弓段的聲音大小有所差別而對演奏者自身要求高,而低音胡琴作為一種需要帶寬的襯底樂器,不同弓段聲音大小的差別比較致命,而法國弓的持弓法(提琴家族的持弓法)相對來說可以有效的克服這個困難,於是採用法國弓可能更好。於是改完之後你就發現這簡直就是一個蒙了蛇皮的大提琴。更何況,由於蛇皮沒有大提琴純木結構穩定,隨著不同的氣候,蛇皮的音色差別很大,有的時候聲音過於乾澀,還不如用大提琴!第三,高音笛和新笛吹法相似,高笙改到中笙和低笙上手極快,而二胡改到低音胡琴簡直就是換了一個樂器,因此一開始拉低音胡琴都是有大提琴背景的人來,這樣看來,還不如用大提琴……

低音胡琴叫革胡和倍革胡,出現之後很少使用,現在香港中樂團還在採用,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改良革胡,用的不是蛇皮,成功克服了材料來源和音色的問題。對於大部分毫無研發能力的土鱉樂團,不如找幾個大提琴來,方便實惠。


總理欽點的項目!

雖然沒找到具體的文獻記載,但很多資料都這麼寫道

1964年,周恩來總理十分關心民族低音拉弦樂器的改革,他說:「要搞出自己民族的低音樂器來,不但造型要美,要有民族特色,而且要有自己的演奏方法。」

過去50年了,還有這麼多民樂團在使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至少說明這個難題不是那麼好解決的。我也不算專業,只是分享一些我知道的情況。 算是拋磚引玉吧。


先說中樂團為什麼要低音樂器。

一言蔽之。沒有低音積澱,中高音就是虛的,更別提層次感和凝聚力,或者是陳永仁說的「通透感」。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咱們自己沒有,就師夷長技以自強唄。可是這麼一來,題主也發現,一大家子民族樂器,突然來了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也確實扎眼。而且它們的數量和分布位置都很「出彩」。

這裡附上一張交響樂團樂器位置分布圖。

西方樂器如此張揚,如何揚我國威?所以才有了周總理最開始的指示——要有中國人自己的低音樂器,不僅顏值要高,聲音要漂亮,而且最重要還要有中國「魂」——代表中國形象。

所以,在這之後的幾十年,民樂團想盡一切辦法來改善這個問題。高票答案 @Jason Wu 已經從原理上解釋了很多,我也不再贅述。

總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在國內各大民族樂團把能試的樂器試了個遍——革胡、低音革胡、拉阮、低音拉阮、大馬頭琴、低馬頭琴、低音琵琶等等等。始終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西方古提琴歷史不說,現在提琴也快300年了。豈是一朝一夕能趕上的?

於是乎,國家又出手了——

1993年,文化部將低音拉弦樂器列入到文化部民族低音弓弦樂器公關項目。

2013年,將《民族低音拉弦樂器改良》正式列入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

有了經費,眾多音樂學院才參與進來,進行共同研發。

現在的情況如何?

我知道的大概有三大類。

第一類,就像題主見到的,很多名族樂團,仍然使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第二類,由傳統民族樂器開發而來的低音樂器——香港中樂團就自己研發的低音革胡(環保胡琴)。用自己開發的材料代替蛇皮,更環保,音色也有很好的保證。但是有些時候還是會用革胡和大提琴共同演奏。

這裡還有個小故事。

說起催生「環保胡琴」的初衷,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告訴記者,中國傳統胡琴的 琴面,大多是蟒蛇皮所制。上世紀八十年代起,蟒蛇逐漸被視為受保護動物,不少國家禁止蟒蛇製品入境,因此,樂團到外地表演時,常常被外國海關人員質疑樂器 所用的材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民樂在全球的傳播。有鑒於此,香港中樂團從2004年起,開始研發替代蛇皮的物料,四年後終於成功發現一種適用的人造 纖維皮,由此研製成了環保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及低音革胡。

當民樂器遭遇環保考驗 - 新芭網

記者手記:聽閻惠昌指揮香港中樂團演奏趙季平作品音樂會有感- 中國日報網

第三類:由大提琴改進而來——中央民族樂團使用的「雪平一號」。被譽為,前幾年被開發出來,就得到了中央民族樂團的高度認可——低音的聲,民族的(形)神。

終於能貼上自己拍的照片啦,哈哈哈!

細心的朋友,能看到這把低音提琴上還有有麥克風。其實很多民族樂器在大型的音樂廳都會添加麥克風。這當然跟民族樂器傳統演奏的形式和場所有關。民族樂器的進一步改革,還有有很長的路要走。

開發或者改革一個樂器,確實需要多方面的專家配合——包括最優秀的制琴師,聲學專家,材料專家等等。既要講科學,也要憑感覺。這方面,祖國還需要大量的人才積累啊。

至少,總理50年前的想法,是已經走出堅實一步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民樂器裡面缺少和弦樂器,雖說中阮等也能和弦,但是顯然不那麼豐富。純粹用民樂器來演奏的話,效果就是個合奏。所以現代民樂團引入了一些西方樂器,如大提琴、定音鼓等使音樂出現和聲效果,達到更高的表現力。


因為沒有合適的低音弦樂器,所以必須用大提琴。為啥民樂團不能用西洋樂器?西洋樂團還都用中國鑼呢


因為我國民樂器里中高、中音樂器佔比重較大,低音樂器種類較少。而作為一支樂隊,各個音域層次的聲部均不可缺,特別是現在的民樂隊不再局限於一些簡單輕快的樂曲,會演奏大型的音樂作品。沒有低音作支撐會使整體的聲音飄在空中,低音就起到了一個托住樂隊前進的作用。民樂里的大阮、笙同樣為低音樂器,但一個是彈撥樂,一個是吹管樂,無法與樂隊進行更巧妙的融合。

於是現代民樂隊里就出現了大提和大貝啦。


民樂器里低音樂器較少,需要大提琴、低音提琴做低音。


民樂團待過一年,我的理解是,要作為低音支撐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林憶蓮的唱功?
如何判斷一首作品是不是爵士樂:凱帕斯汀(Kapustin)、Claude Bolling、Cesar Mariano的音樂是不是爵士?
推薦好聽的英文歌?
唱高音是種怎樣的體驗?
非專業人士聽有損壓縮音樂格式(例如 MP3)和無損壓縮音樂格式,聽覺上會有明顯差別么?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民樂中國 | 西洋樂器 | 大提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