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論文、paper、科研立項等(普通本科文科)?

注意:是文科生!!!

附一位學計算機的同學做論文的鏈接大三發表論文真的可能嗎?(附鏈接是為了請大家盡量少舉理工科的例子,以文科的例子為主)

「論文」話題下的問題都與理科相關,那麼文科如何做論文、科研項目呢(若以語言學科為例,可以以英語專業為例說明)?

怎樣做?(希望大家給的意見不要是大創、博文杯等項目之類的,要偏向於學術方面而不是實用)

做後對今後發展的影響(如出國、進修研究生等的影響)?

對文科不同專業要求是否一致,論文一定要發表要參加什麼類型或名稱的比賽比較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主要是回答關於文科生的科研項目。


我現在是大二在北京某個也算重點的大學學英語專業,我從大一的時候就開始和小夥伴們組隊準備科研了,前幾天剛剛立項成功,這裡簡單說說自己的感悟,偏感性多一點,不一定有太多實際幫助,見諒。


首先科研是需要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的,一般一個隊需要一個主持,一至兩個隊友,無論你是申請國創,北創或是本基,一個隊至多三個人。一般主持需要成績優異,其他隊友沒有這樣的要求,可以在同一專業,也可以跨專業跨學科。

組隊成功後是要擬定科研方向和尋找導師。我是英語系,所以就拿英語系舉例。英語系的研究方向不外乎四條,語言學,教育學,文學和翻譯。而導師們各自研究的方向也有所不同。之所以說找導師和定方向同時進行,是因為我個人覺得這兩個是相互影響的。導師建議找熟悉的導師,最好是帶科研通過率高的,這樣把握大一點,和導師熟悉的話導師給的幫助也多一點。可以先打聽好導師研究的方向然後定自己科研的方向,或者是定好主題之後確定導師,是個不斷調整的過程。比如說我們組,一開始找到關係特別好的一個導師,她是教育學方向,但是我們幾個小夥伴一商量覺得自己都不感興趣,就又調整成語言學方向,找到了一個也很熟悉的語言學方向的導師。我建議還是先定下來導師再說具體研究什麼,原因下一條再細說。


定下導師和方向之後就是定具體研究的題目。這裡不要有誤區覺得科研就是研究什麼高大上的東西,可以高大上,但是一定要具體,可研究,操作性強。比如一開始我們準備研究語言學在伯恩斯坦教育理論中的作用,聽起來高大上吧?最後一查資料完全看不懂。本科生根本做不了就還是不要做。具體可操作的話,比如我們另一個被pass的題目是,第二外語學習者與母語學習者英語敘述性文章生動程度比較。這裡生動程度是個無法量化的變數,因此這個題目主觀性太強無法比較。最後我們定下來的是關於英語連接詞的使用的研究。這是一個特別小的點,但是既有操作性,也有能拔高(就是最後研究到高大上)的點。


這裡要多說一句,定題目其實才是最煎熬的時候。漫無目的的想研究題目,想到點什麼就去找文獻,看別人做沒做過,有什麼理論支撐,可行性是多少,好不容易想到三個好點子,拿到導師那裡一上午就啪啪啪全都pass了。那個時候我們三個小夥伴都成天特焦慮,每天聚在一起不說別的就頭腦風暴了。這裡要說文科的科研真的挺難想題目的,首先就很難定量分析,其次如果有野心做成高大上那些理論知識全都要靠自學。這個環節最容易陷入瓶頸也最容易放棄,但是這個地方咬牙做好了前途絕對一片光明。


這裡有個小提示是,在陷入瓶頸的時候可以問問導師的研究方向,每個導師自己也都有一些研究的項目,你們可以從中找靈感,也可以做導師研究的子項目。另外有了新想法之後查文獻很必須,但是別陷太深,多找導師諮詢一下意見。導師很有經驗,可以看到我們看不到的點,給出好的指導意見。


定下來題目就相當於成功了一半,我是說開題的環節。接下來是查找更多文獻,前期調查和寫開題報告。多利用圖書館,網路要去專業的網站看journal,不要相信百度什麼的啦(還用你說!),知乎也不行哦(沒有惡意)。因為要求專業專業再專業!文獻是理論支撐,前期調查主要調查可行性和是否有必要展開調查(說白了就是證明我們的研究是有意義的)。書寫開題報告可以看已經開題了的學長們的報告學習格式。主要需要認真寫的部分有調查流程(最好有流程圖輔助),研究的新穎程度和意義,以及理論支撐(就是告訴老師們我們看了很多文獻,我們是專業的)。


開題報告一定要抓緊時間寫,寫完了找導師修改。需要注意的就是突出研究的新穎性和可行性,還有就是一定要有邏輯。


開題報告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然後等待答辯。答辯的時候每個學校要求可能會不同,我們只有三分鐘陳述時間。主要陳述的點是,解釋題目(如果有專業辭彙的話),理論支撐(簡短有力),研究意義和新穎度(強調!),研究流程(這個老師們都會比較關注後續研究,比如說會不會反饋給被試啊之類的)。要認真準備,每個小夥伴們各自發揮所長的時候到了。比如有一個小夥伴寫開題報告的時候主要負責了流程並且口齒伶俐,那流程就歸她說。這個部分大家要一起準備寫好關鍵詞,一個人說的時候另外兩個人要像老師一樣聽找問題,一定要保證用詞既嚴謹又不啰嗦。


答辯之後等待通知,通知下來之後,如果入選就是正式開題了。以後的事情我還沒經歷就不好多說了。最後要說開題的話小夥伴很重要,因為你們要一起摸爬滾打很長時間(順利開題的話會時間更長),一起刷夜,一起寫報告,一起研究。如果有什麼問題(無論是對研究有疑問或者是對小夥伴有意見),一定要開誠布公的談,這樣才能解決問題。只有你們這個團隊沒有任何問題,才能每個人都為你們的研究儘力。


最後說一下關於發表論文的事情。我個人對於發表論文這件事不是很在意,我覺得那些都是不重要的事情,說白了本科生,尤其是文科,也研究不出什麼太大的成果,最重要的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能學到特別多的東西,小到怎麼用圖書館查文獻(別小瞧這項技能)。大到了解什麼是科研的思維,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能用我的一點小經驗幫到你,一不小心寫了這麼多,手機黨不方便查錯別字,見諒啦。= ̄ω ̄=


從題主另一個回答的「廣告」引過來,作為一個從其他回答得到滿足的人,也貢獻一份認真回答。

1-回答背景:某985管理科學本碩,碩士期間以外出實習工作為主,在普通期刊會議發表過4篇文章,碩士畢業靠一部分運氣獲得專業優秀論文。因此,相比讀PHD的很多同學,尚不能完全深入的回答該問題,但想儘可能提供一些經驗參考。

2-問題透析:

文科如何做(怎麼做)論文、科研項目,做後對今後發展的影響(如出國、進修研究生等的影響),對文科不同專業的要求是否一致,論文一定要發表嗎,要參加什麼類型或名稱的比賽比較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為了更好的方便其他同學閱讀和理解,在此將本問題概括為3個子問題:搞學術(簡單概括為發論文做科研項目)的必要性,如何操作,以及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以下將根據個人經歷分別回答。

3-回答正文:

(1)搞學術的必要性如何?

想要搞清楚是否必要,必須先明確未來目標,簡單分成 以研究類工作為人生髮展路徑 or 以實踐類工作為發展路徑。

第一,不管上面選擇什麼,做學術的整個過程對思維邏輯、創新性、研究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高

這種提高來自於:每天閱讀5-10篇本領域外文論文,構建本領域研究體系和框架,摸清各分支現狀、創新點、貢獻度,在該基礎上,尋找可拓展創新點和貢獻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閱讀學習各種前人精華,站在他們肩上思考並探尋一點點新的突破和價值,我稱它為學術的實質。而發論文,就是把期間的研究成果記錄並按照要求發表出來。

第二,選擇研究類工作為主的人生,除以上不可或缺的能力培養外,搞學術可以提供給你未來深入的跳板。未來的研究領域都是建立在當前領域基礎上,同時當前的研究成果也是進入更高級研究平台的通行證,用題主的語言來說,申請出國or博士,很大程度看的就是之前發表的論文。

三,選擇應用類工作為主的人生,除了思維的培養,在校期間搞學術不能帶來更多的實際回報(例如我= =),但起碼可以讓你接觸到另一個圈子,看到某一類人的狀態,並心懷尊敬。當然,還有一個好處是,碰到題主類似的問題,還可以回答。

(2)搞學術如何操作?

整理後的流程是這樣的:

A選擇研究領域——B確定研究目標(創新價值)—— C提出創新理論(研究假設)——D實驗驗證理論(假設)——E分析實驗結果——F總結創新理論(研究假設)。

備註:

A、B、C具體落實是指大量的本領域論文閱讀和自身思考;(約佔50%時間成本)

D、E具體落實是指特定方法論的學習和選擇使用,例如高級數理統計、模擬、生物實驗等;(約佔30%時間成本)

F具體落實是指論文撰寫、修改、發表。(約佔20%時間成本)

所謂的搞學術、發論文、做項目,並不一定都是穿著白大褂在實驗室里弄一些瓶瓶罐罐,或者操作磁場機械。管理學、文學類的學術研究對場地設備的限制很少,有電腦和網路就具備了大多數研究條件,只需要你開動腦筋,多看多想並驗證。

(3)搞學術對個人發展的影響

該問題其實和第一個子問題很相似,但鑒於題主強調多遍,特意單獨提出來回答。

搞學術其實沒有特定的比賽需要參加,有些大公司贊助的比賽,是因為這是他們關心的研究領域。因此,不參加比賽也能很好的做學術研究,但搞學術還是要儘可能的發表論文,論文是你研究成果的證明,相當於業內對你貢獻的認可。在越高層次的期刊上發表論文,對你貢獻的間接認可度越大(具體情況還要看論文的引用情況,及作者自身的影響係數)。

未來申請出國讀PHD或者博士畢業後進入高校任教就要依靠這些證明,它們是別人判斷你學術能力的具體指標,對你從事研究類工作為主的人生有重要意義。

但如果選擇實踐類為主的人生,一般情況下,搞學術對未來個人發展的具體回報非常有限(如果本科期間能研究出來一種專利技術,並據此創業或出售,那就另當別論,這種屬於非一般情況),但我始終堅持認為思維上的訓練是最大的回報。

4-回答說明:以上回答,一切皆從本人經歷出發,考慮到個人經歷有限,不足之處歡迎指正交流,並感謝補充。


做好準備,弄好成績,選好領域,找好導師,搞好感情,搬好磚頭。

普通學校的本科生,想發論文還是比較難的,尤其是SCI之類的。導師能發就不錯了。至於發在那些就連行業內人都沒聽說過的雜誌上,恐怕對你也沒太大幫助。所以,目標應該定位在SCI下面的一些以二級學科名字命名的雜誌上。


做好準備指的是,想要發論文就要先有社團活動、人際交往、學工管理、實習實踐、文娛體育等大堆時間被佔用的心理準備。


弄好成績指的是,把大一開始的重心,放在對英語和專業知識的學習上,開始的時候就當沒有論文這回事,專心學習。大一績點比較高,差不多是發論文的第一步。


選好領域指的是從大二開始就關注你的目標雜誌們都喜歡刊登什麼類型的內容。哪些你比較感興趣,哪些是對方感興趣的,選出交集,便是你應該努力的領域了。

找好導師很重要。一般情況下本科生髮論文大多是跟著導師一起發的,所以一定要選好導師。有些學校,比如我們學校就有一些本科生科研的項目,可以選導師參加。如果沒有這些,和老師談一談也應該是可以的。說明來歷,表明自己對他的研究內容的興趣,表示自己想要鍛煉一下自己做研究的能力等。或者自己草擬一個與導師研究領域相近的課題,回顧一下發展歷程,做些文獻綜述,然後拿去和導師討論這一領域還有什麼待研究的方向。如果你選擇的導師碰巧教你課,那就還有更加簡單的方法,一般文科科目最後都會有結課論文,論文題目限制較少,可以直接先在結課論文中做下你的課題,然後拿去和導師討論,並表明雖然課程結束但是你還想做進一步的研究。


搞好關係就不多說了,平時多做些活,多找導師,節日發個祝福啊,平時吃些飯啊什麼的。


搬好磚頭,是一種心態。在你剛剛開始做研究的時候,千萬不要有太高的目標,文科的論文,很多時候不就是把古書古籍中,關於研究專題的內容總結下來,再加以考證么?那就代表著,很多工作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更主要的是辛苦的付出。所以,前期做研究,只要做好最基礎的工作就可以,每周做一點,隔段時間就問問導師自己做的怎麼樣,堅持一年,差不多就可以出論文了。

祝題主成功啦~


本科二年級,高中理科生,本專業法學加經濟雙學位,985院校。參加兩次大創和一次本科生基礎科研項目,來談談如何成為一個廉價勞動力。

圖是我的一個課題指導老師發的朋友圈的。告訴大家的是,指導科創是老師的需求,看起來比上課輕鬆不少呢。尤其是博士後或者講師和助理教授,很多都沒法自己招研究生幹活,所以還是非常樂意找本科生幫忙搬磚的。

1.和任課老師搞好關係,是接觸老師的最重要渠道。為什麼他找你搬磚而不是找別人?作業用心寫好,讓老師知道你是個挺靠譜的(勞動力)。我雖然是個學渣渣,但大一的時候很喜歡某一門課的老師,然後就找他參加我們社團的沙龍活動。後來,學校申報大創的時候,老師就主動問我想不想跟他做項目啦。(據一位老師說,其實他們是有指導本科生做科研的任務的,但是總是沒什麼人主動找老師,所以這些任務總是完不成)

2.好好搬磚,給老師留下靠譜的印象,下次也許你就能搬高級一點的磚。我申當時到大創課題之後,老師太忙,我就處於放養狀態,那是個實證研究,然後我統計學基礎還不錯而且做的比較用心,成果給老師看了之後覺得不錯,還叫我去給他的研究生做報告。然後又問我有沒有興趣做另一個課題了。(如果題主是985的學生,要相信,本科生水平優於博士優於碩士,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是本科生比較渣,其實老師自己做科研肯定是需要助手(廉價勞動力),自己的研究生可能水平還不怎麼樣,所以老師可能會更喜歡帶聰明的本科生)老師手頭有的資源還是很多的,經費人脈,經費能讓你獲得現實的好處,人脈就有利於你發文章和升學,也許就業也有幫助。

3.最好有一技之長。有些磚你能搬而其他人並不會。四類技能很重要:數學,編程,英文,寫作。這些技能是平時能幫助到老師的。所以,推薦題主多看幾本研究方法的書,然後根據自己興趣學好一技之長,老師總有需要你幫忙的地方。我還在心理實驗室搬磚,所以也看了挺多心理學文獻,對研究方法也比較了解,導師做認知神經科學和法學交叉的,也鼓勵我多去學點心理學實驗常用方法和一些軟體。

4.恪守學術道德。我自己喜歡科研的原因非常單純,就是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認真鑽研啊。作為人類就肩負著去探索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責任。要對學術保持使命感,絕不能為了一個觀點去偽造事實,偽造數據,不能為了意識形態了違背了對學術的忠誠。不抄襲不造假。

5.視野要開闊,培養學術的想像力。立項是科研的起點,重要的是在科研過程中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自己專業背景比較複雜,所以平時很喜歡看最不同專業的書,最近喜歡看經濟學、互聯網、資訊理論、認知神經科學、大腦科學等等各方面的書,接觸的知識面廣就學會了借鑒不同學科的理論來解釋自己遇到的問題,經常有靈光乍現的時刻,這就意味著學術的創新。

6.關於發paper,本科生的話開始先不要指望當一作。你可以幫導師投稿或者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然後先了解一下論文如何寫作和投稿,積累了一定經驗先,蹭個二作三作,畢竟很多期刊歧視本科生啊,抱大牛老闆大腿發文章也容易啊。老師也有發論文的業績要求,所以平時在做課題的時候努力做好,導師可能就會主動提把成果寫成論文發表的事。

祝樓主也變成一隻快樂的本科科研狗哈哈哈*^O^*


本科出國最重要還是成績和英語。科研一定要找個好的導師。還有文科更看重實踐而不是科研。建議假期找好的單位去實習。多參加活動,學校沒有去外校找。


我覺得樓主要區分自己的專業,文科or社科,社科中間經濟、法律、政治等專業發文都是相當不同的,不可一概而論。

國內的二三流學報之類的,含金量真的很低,對申請美帝top學校幫助很有限。而頂尖的雜誌,雖然說可能也不入主流學界法眼,但是本科生也很難到上面發文的。作為一個top2大學+專業排名全國第一的社科學生,我們學院一屆本科生最多能在國內top雜誌發出一兩篇文章,數人合作完成,而且文章的指導老師還是業內大牛,雜誌也是自己學院的院刊這種事我會亂說。。。


我們學校有這樣的學生項目,但也是訓練能力的。我感覺文科要想做出點什麼來,還是蠻難的。我們的指導老師建議我們先從綜述做起,開始總歸是一些熟能生巧的東西。自己做好選題等等,最好做了準備,比如資料等等,去找老師過目。開始的時候野心不要太大,然後要耐心和腳踏實地。這畢竟也不是什麼充滿光鮮的事,要耐心踏實吧,查文獻看著作什麼的。查資料的時候不要迷失了自己的主題(我就越查越迷茫),對了,真心覺得老師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她先帶著我們走路,不然我一點概念也沒有。找個靠譜的老師!


大創、博文杯等項目和發表論文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而文科方面的論文也是有很多課題的,科研項目也很多,經濟方面的金融工程,心理學,語言文化等,都可以。樓主提到的對今後發展的影響,對於出國留學申請,發表過論文參加過科研項目,這是很加分的科研背景,對申請起到重大幫助作用。在一同申請的人中,如果語言成績不突出,GPA本科院校都差不多,那你有科研背景肯定會和別人就不一樣。進修研究生也是,無論國內國外,研究生和本科生就有很大差異了,科研能力就是考察的重點。樓主提到的對不同專業要求會不一樣,但論文發表了才是有證明的產出,才可以歸類為科研經歷。我同學之前給我推薦過ViaX的科研項目,因為當時在上語言班就沒有在意,一起申請的時候才發現很快她就拿到南加大的offer,我還遲遲沒有郵件回復。科研背景對於出國留學和進修研究生還是很重要的。樓主如果感興趣可以去他們的微信公眾號觀望一下。


這麼多問題。。。。本人工科,正在投稿。父輩基本都是政治管理方向,比較重視邏輯和模型建立,角色分析的課題,不曉得語言學什麼主題。


不過無疑,文科的這些要點還是有所相似的。


說說我能說清楚的吧。。。。文科找導師非常重要,因為發文章有時候真的有人情因素,知道怎麼區分大牛吧,就是接到一些國家級社科課題之類的一般比較強,然後就是中文核心發了多少篇。專業書籍要好好看,文科講究理論有傳承,有出處,有體系。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是有所進化的。對於面向未來的學科,比如政治經濟管理是這樣的,如果是歷史古漢語之類的,不甚了解。


人文是研究人的角色,行為,文化,及相互影響的學科,我是這麼理解的,hope useful


上面已給出如何做研究的詳細答案,我就不多說了。

至於對今後的影響,取決於你在項目團隊里的角色。要是你是這個團隊的leader,你鍛煉到的比其他組員都多。除了能力上的進步,就是你在申請國外學校的簡歷可以寫得好看些。

考研的話不太清楚這些有沒有用,因為我沒考過,而且覺得國內考研關鍵還是看分數。

要是想出國的話,你到底是想去哪個國家?碩士還是博士?什麼方向?

發表論文是加分,但不是必備。關鍵還是GPA,GRE和托福成績。如果做相關的項目是為了你的簡歷和個人陳述出彩,你最好想清楚你要申的是什麼。因為不同專業不同方向,要求還是差挺多的。


可能有點跑題。說實話,不一定要偏科研類的。

我承認,科研固然特別重要。實踐中的應用才是王道。文科的東西,相較理科而言,從科研領域轉化到應用,本就是困難。多關注於在實踐中的應用吧。

歡迎交流啊。


可以參考 復旦 張安琪 的事例啊!感覺大學文科科研無非是review性質的。張安琪那個7.9的SCI就是一個review.


你有這想法真的不錯,我上個學期也跟老師提出進實驗室的想法,老師同意了讓我幫助大四的學長做實驗,也是簡單的配試劑,調調儀器等,但是這個學期不知怎麼的就沒去。決定下個學期不管什麼借口都不找也一定要去(實際上這個學期在圖書館工作)但並不妨礙多少學習,如果合理安排的話。


然後決定開始閱讀各種論文了,知道個套路,其實自我感覺上課用來看論文就不錯。


大學本科還是真想寫點東西來著 。


加油吧!


推薦閱讀:

中國過分鼓勵英文SCI論文發表是否會對我國產業創新帶來不利影響?
試對院士,長江學者,973首席科學家,傑青,青年千人等稱為分級或排序?
在科研上,有沒有工業界領先於學術界的情況?
智商不高的人還應該繼續做研究嗎?
如何合理安排讀博的四到六年?

TAG:出國 | 科研 | 大學教育 | 人文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