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日本演歌和日本昭和風音樂的區別?

百度了一下這兩者的區別,都回答得不清不楚,所以來知乎請教各位高人,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不是指歷史)?比如旋律、風格方面,如何分辨等等,感激不盡!


簡單地說,這是兩個有交集的概念。

現代演歌的公認來源是1929年左右由時任明治大學曼托林俱樂部幹部的明治大學文學部學生古賀政男創作的《影を慕いて》。這首歌曲在被藤山一郎演唱之後爆紅,從而形成了「古賀調(古賀メロディー)」的音樂概念。籠統的說,「古賀調歌曲」就是「使用日本調的,運用現代唱片營銷模式流通的歌謠曲(流行歌曲)」。

在50年代「流行歌」的概念還沒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之前,「演歌」在大多數媒體上,會和「古賀調」直接掛鉤。一首歌曲是不是演歌,核心的判斷標準就是符不符合「古賀調」。但是從50年代末開始,Rock"n Roll、美國鄉村音樂、民謠音樂等等舶來品大量湧進日本之後,年輕人和新潮媒體開始將過去的「布魯斯(注意是日本的,就是爵士樂布魯斯和日本調的混合體)」、X重唱、文部省唱歌(明治的音樂)和大正時期(昭和早期大正風的歌曲也算上)的流行歌曲等等全部放到「演歌」的概念里。

60年代末伴隨著因為風起雲湧的校園政治活動,日本民謠音樂(フォーク)和「搖滾樂隊」(仍然是特指日本的流行樂樂隊,學名是「Group Sounds」,在日本簡稱為GS)興起。而60年代前期和中期風靡的氣氛歌謠(ムード歌謡)衰敗之後,氣氛歌謠的藝人(和田弘、フランク永井、松尾和子、鶴岡雅義等等)也被很多人丟進了「演歌」隊伍。

7

到了70年代中期,荒井由實、中島美雪等等一批「新音樂(ニューミュージック)」藝人興起之後,吉田拓郎、北山修那一批人為代表的「日本民謠」也開始被歸進「演歌」範疇。1974年著名演歌歌手,「四天王」之一的森進一憑藉吉田拓郎作曲的《襟裳岬》奪得當年唱片大賞,正式標誌了演歌和日本民謠音樂的合流。

到此為止,現在一般在日本媒體上能見到的演歌概念就都集齊了。

而領潮「新音樂」的作曲家及其後繼者們,尤其是70年代末樂隊風潮中誕生的サザンオールスターズ(主唱桑田佳佑,此樂隊一定程度上確定了日本式輕搖滾的標準)、ツイスト(主唱世良公則,此樂隊一定程度上確立了日本式流行音樂藝人舞台效果的原始追求)、甲斐バンド、ゴダイゴ(此樂隊一定程度上開創了日本流行樂世界化的先河,並且在1980年的天津公演里第一次在中國演奏了搖滾樂)在80年代初正確地擺正了日本流行音樂的地位,使日本流行樂擺脫了跟在歐美音樂屁股後面蹩腳模仿的長期狀態。J-pop從而誕生,日本出現了完全自主的非「演歌」的新型流行音樂。並且在八十年代的City Pops風、偶像大爆炸、第二次樂隊風潮之後,J-pop在九十年代孕育出了小室哲哉、織田哲郎等等一大批電子樂大師和一大批名字如雷貫耳的藝人,並且使日本音樂成功闖進國際市場(其實就是歐美市場,畢竟這之前十年開始華語圈和韓國(韓國後來自己摸索出了一條路)基本上就是撿日本人吃剩下的東西了)。

那麼昭和風的下限截止是什麼?我(們)來做一個劃線吧。

流行歌、氣氛歌謠、GS、フォーク等概念在80年代已經成為歷史名詞;

偶像,アイドル歌曲。solo的話應該是工藤靜香、南野陽子、淺香唯和中山美穗這「四天王」,再準確一點應該是森高千里(剛出道);非solo的話,女性必然是wink(昭和結束的1989年他們勇奪唱片大賞,再之後拿唱片大賞的偶像可就是二十年後2011年的AKB了),曲子必然是被小虎隊翻唱為《星星的約會》的《淋しい熱帯魚》;男性,光GENJI和チェッカーズ。

樂隊,男的應該是BOWY和KUWADA BAND(桑田佳佑在SAS休息的幾年裡自己弄得組合);女的プリンセス?プリンセス

女性J-pop歌手,松田聖子、中森明菜、小泉今日子這三位原來的偶像,基本上都成為了標準的pop歌手,而恰恰在進入平成之後,這幾位的人氣都開始下降;渡邊美里、森川由加里、小比類卷薫這類的女歌手(曇花一現,到了平成就開始糊)也可以作為代表人物;

男性J-pop歌手,德永英明、田原俊彥(剛從偶像變成像歌手,歌曲特指《ごめんよ涙》)、尾崎豐。從這個時候開始男性solo進入下坡路,直到今天放眼日本沒有幾個男solo的狀態。

女性演歌歌手,瀬川瑛子,《命ぐれない》奪1987年年間銷量第一,演歌最後的輝煌;

男性演歌歌手,尾行大作,《無錫旅情》,也算是演歌最後的輝煌?

【不過演歌在90年代有過一次「古賀調」的小復興】

曲風的話,就是City Pops了,大沢譽志幸、東京JAP、杉山清貴等等一批歌手,這個曲風基本上就是在向泡沫經濟致敬;

最後夾帶私貨,

如果真要給昭和音樂畫一個清晰的句號,這個必須是中森明菜在她1989年的生日前夕未遂的自殺和同一年美空雲雀的逝世。

中森明菜的自殺未遂,標誌著最後一批被昭和時代眷顧的歌手、日本正統派偶像、日本文藝界再造一個「三浦友和·山口百惠」般藝人戀情之夢和昭和音樂未來延續之夢的斷裂和破碎,這是「歌謠曲」——也就是昭和時代流行樂概念一個血淋淋的句號,從中森明菜這次自殺失敗開始,「歌謠曲」一詞成為死語,J-pop全面替代了這一概念;

而美空雲雀的逝世,更標誌著昭和演歌黃金一代的遠去。從此之後,村田英雄、三波春夫、三橋美智也、春日八郎等等一批演歌歌手的去世,帶走了演歌的榮光。

1989年昭和結束,昭和的音樂亦戛然而止。

也是歷史的巧合吧。


本人不是音樂專業,但聽了很多日語老歌。

演歌主要是一種起源於明治維新時期的歌謠。「演」有表演演說之意,故早期的演歌帶有政治色彩。不過,後來演歌主要停留在抒發個人情感上面,許多演歌的主題不外乎雪國、故鄉、女人的淚、男人的酒、港町離別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演歌在昭和時期尤其是戰後1960-1970年代到達頂峰。80年之後隨著西方搖滾音樂的流行開始沒落。

昭和時代(1926-1989)六十多年,期間經歷了二戰,戰後重建,以及之後60、70、80年代的經濟騰飛。這一時代的歌謠(包括演歌以及其他流行歌曲)基本可以稱作昭和風音樂吧。值得注意的是「昭和風音樂」不等於「演歌」。比如60-70年代 the peanuts (The peanuts_百度百科)翻唱了許多西方流行歌曲(很顯然不是演歌)。

筆者認為,「昭和風音樂」或多或少承載著對當年輝煌日本(不論是大日本帝國還是戰後經濟崛起的民主日本)的懷念。


旋律方面一般是聽不出來的。隨著jpop發展,演歌的定義越來越模糊,甚至有的流行歌換個編曲就成了演歌。我不太好回答這個分類的方法,不過你可以看歌手的風格流派和內容來分。比方說藤山一郎,加山雄三,石原裕次郎,森山良子,加藤登紀子等人早年的歌,他(她)們都不是標準的演歌歌手,但是在那個沒有jpop定義的時代要把這些歌分類很困難。這些歌的唱法和曲風沒有了傳統演歌那種小調,但是又有一些流行演歌的感覺。內容上開始出現了比較積極活潑的影子,編曲上也加入了電子鍵盤,電吉他,曼陀鈴,提琴等西洋樂器,使得這種音樂很受歡迎。再者,如今的演歌作詞作曲有刻意模仿舊時小調歌曲的形式,很難分辨。因而我覺得,我們說的昭和風歌曲,大體僅限於1950-1970年代左右的部分歌曲,之後的歌曲,像吉田拓郎,井上陽水,長渕剛等人的歌曲就基本上脫離演歌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昭和風音樂包括演歌。


推薦閱讀:

中國人寫的氣勢磅礴大氣恢宏的曲子有哪些?
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三位歌手的風格的區別是什麼?
如何評價谷村新司?
如何看待μ』s在第66回NHK紅白歌合戦中登場?
如何評價齊藤和義?

TAG:音樂 | 日本文化 | 日本音樂 | 日本演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