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商制度價格是怎樣產生的?價格的調整是根據什麼?

對於撮合成交是有買賣雙方達成的,做市商交易制度怎麼回事,買價賣價的調整是根據什麼的,我怎麼覺得就是做市商想怎麼調就怎麼調啊?


對於沒有公開市場的產品,的確是做市商想定什麼價就定什麼價。但問題是客戶可以跟多家做市商詢價,如果有人敢亂報,等著被客戶套利吧!

所以這個問題相當於問交易員都根據什麼來決定出場入場。唯一的區別就是做市商把交易主動權交給了別人,這個主動權相當於一個optionality,換來的是對做市商更有利的買賣價格。

對比起來說,主動交易員平沒有view的時候不會掛單,一旦有了view,想買入就會到市場上去找最優惠的賣價吸貨。而做市商在沒有view的時候也需要給客戶或者市場提供價格,但被動成交後,買入價是比最低賣出價還要低一個買賣差。一旦有了view,就會提高買價,讓它在賣家詢價的時候顯得更有競爭力。

在沒有view的時候定價就是很大的學問了。不同的產品的方法都不同。比如股票做事一般靠高速掛單高速撤單,外匯很多人用冰山,而國債期貨因為不怎麼動,大家都是靠掛超巨大的單子拼rota,拿到以後再把不要的在受益曲線其他地方打出去。

一般說來被動做市的策略要比主動的高頻策略複雜很多。我的被動策略程序的行數是主動策略的十倍以上。這也對交易系統,以及數量交易員的編程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戰。也正因為如此,被動策略才不會出現主動高頻策略那種賺半年一年就死的情況。對於交易系統的要求也不像主動高頻策略那麼高。


做市商策略有時候也叫流動性策略,靠給市場提供流動性掙錢,這裡提供流動性有直接提供,也有搬運流動性。

這裡如果想明白做市商是掙什麼錢就知道他要怎麼掛價。他是掙流動性的錢,不是掙價格波動或者基差波動的錢。價格波動或者基差波動是他的風險,要對衝掉。


做市商制度是指投資者之間不能直接進行交易,通過中間人(即做市商)來交易。具體執行方式是做市商在開盤後不斷地進行報價,比如你想以10.1元的價格購買可口可樂公司股票,有人想以9.9元的價格賣出可口可樂公司股票,這時有做市商報了可口可樂公司股票10元一股,於是賣股票的人會以9.9元把股票賣給做市商,然後做市商以10.1元再把股票賣給你。於是你們達成了交易,做市商也從中賺到了錢。本質上做市商確實是可以想怎麼調就怎麼調,但是做市商一般由職業交易員擔任,他們會為了自己賺錢的目的給出合理的價格。做市商制度下證券價格的產生就是通過做市商不斷地報價來實現的均衡。普通投資者不一定要報價,但如果你註冊成為做市商,那麼按照合約要求你就必須報價,如果不報價就算違法了。用「撮合」一次來描述做市商制度不是很合理,做市商只是一個降低你尋找交易對手的成本的角色,他從中自己也獲利。競價制度下才是真正的「撮合」,投資者下單,有買單有賣單,由計算機來撮合單子成交。


說下我的淺薄的理解:

1.做市商的目的不是盈利,是滿足義務。

2.不論你怎麼報價,都要維持DELTA中性。

3.你的錯誤報價會被市場上套利者迅速發現並套利。


交易所的凈額結算 或是有中央對手方或是經紀公司這種角色參合的才被稱之為撮合交易,而在某些缺少流動性的場外市場 則需要做市商來進行雙邊報價提供流動性 在中國 大部分做市商的雙邊其實不是給你點的 更可以看做是一個定價區間,而雙邊的變動就可以看做是這些大行對市場的判斷。在這裡插句題外話,經常有新來的不懂事點了大行雙邊,在去年以前人家有時候就直接給你違約了,自打央行規定交易全部通過外匯交易中心以後,再被點雙邊的就悲劇了,交易撤銷起來太過麻煩,結果就發生了大行被某些不懂事的外資行點了雙邊,結果沒券支付只好滿世界高價收券的人間慘劇。所以在國內的場外市場大部分的流動性由貨幣經紀提供。做市商一般都是防禦性報價,基本就是想怎麼報怎麼報,利率債20bp那算少的,國債都能報40bp點差,前面某樓所在花旗銀行更是報出過信用債200bp點差的驕人戰績,大家最喜聞樂見的就是某行賣價突然下了50bp 那不用問肯定是被點雙邊了。


推薦閱讀:

撮合交易和做市商都有哪些區別?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做市商交易機制中「做市商」是靠什麼盈利?
Etrading 做市交易員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作為高頻做市商都會面臨哪些潛在的風險?

TAG:股票 | 美股 | 做市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