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優秀的綠色建築?

能否以北京和上海為例?


大城市裡有綠色建築?嚴格意義上,相對鄉村和山區來說,是沒有,因為城市畢竟是輸入能源、排放污染和消耗資源、產生垃圾的,不能夠獨立維持運行,除非以後能真的實現綠色能源自給自足,垃圾污染自處理循環利用。

但是從實際操作,也沒辦法這麼嚴格的要求,畢竟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人類不過是宇宙進程中的一個小插曲,只要儘力也就湊合了。

按美國有LEED標準,按中國有建設部三星標準,歐洲日本好些國家也有自己的標準。

能符合標準的,也都算綠色建築了。

只是個人覺得呢,美國人的觀念還是不太一樣,LEED從中國人正常觀念來看有些地方挺不綠色的,強調舒適度比較多,國內的建設部標準還是比較接地氣的。

-----------------

國內的綠色建築名單都是在建設部網站上公布的,

政府信息公開

你不妨去查一下,自己篩選。

LEED的名單也在網站上,

Projects |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可自己搜世界各地登記的leed建築。

----------------------

至於其中哪些算好的,看看就知道了,這東西見仁見智。

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鄉村裡能夠完全實現自我循環的鄉土民居,能源自足,0污染,物質自足。只是這種情況生活會艱苦一些,也無法承擔過多的人口,小國寡民的理想。

所謂生態,就是符合生命運行的狀態,所謂有機,就是有內在運行的機制,所謂綠色,也就是態度上盡量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罷了。

所以其實綠色生態有機建築,很多時候就是一些樸素的普通建築,

在技術遠遠達不到完美的世代,控制人類的慾望是才使最有效的。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設計監造: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承造廠商: 華邦營造有限公司

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屋頂安裝太陽能光電板,並輔以覆土種植來降低市內溫度,另外斜的屋頂還可以回收雨水再利用。

以上圖片來自:綠色環保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視頻封面綠色建築:節能減碳的北投圖書館視頻

詳細設計及技術情況可參看:森林裡的圖書館

公共建築~~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僑福芳草地大廈,LEED白金!

之前changli也提到了。

看幾個得分點

紅線之內很大的下沉空間,充分收集雨水

地下空間依然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風。

看到室外水瀑了嗎?夏天附近空氣也很涼爽,坐在旁邊喝杯咖啡,明顯感覺到風吹水汽到身上。所以外部自然風經過綠植和瀑布,進入室內。當然北京的霧霾天就沒法開啟自然通風了!

所有外立面均為玻璃,並且屋頂的傾斜方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看到上部的通風口了嗎?形成煙囪效應,暖風上移被吸出室內,底部涼爽的空氣補充,節省了新風系統及空調系統用電。

入口處旋轉門底下的格刪將人們腳底的灰塵吸附,避免二次清理需要。並且空氣污染的時候只開一扇門,避免污染空氣進入室內空間。

大廈外面有便利的公共交通工具:市政自行車,公交車站和地鐵站

裡面辦公樓里有幾個獲得LEED室內裝修金獎。

最近新開通了知乎專欄,歡迎關注! https://zhuanlan.zhihu.com/RevitForum


分享一個北京的集裝箱住宅——生菜屋Lettuce House. Sustainable Lifestyle Lab,Beijing, China /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Participatory Community Development Center(來自谷德設計網)

大部分的集裝箱設計改造都非常有創意而且精雕細琢,但由於規模和各種因素很難被評上國家綠色建築的名單,而實際上,它們造價低廉、建造簡易、利用可回收材料、中水和排污系統都是基於生態考慮、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實現農業的部分自給,並且舒適宜人,有什麼理由不稱它們為「優秀的綠色建築」呢?

以下為純搬運,會不會很水?圖有點多。

======================================================================

項目名稱:生菜屋

項目負責人:劉新

建築師:賀鼎、王蔚、孔令晨

可持續設計團隊:劉新、胡也暢、陳蔚然

業主:牛健

攝影:黎敏斐

地點:北京順義

竣工時間:2014年7月

建築面積:88.5平方米

「可持續生活實驗室」由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可持續設計研究所」與「共享社區發展中心」合作創建。項目組利用6個集裝箱,構建出布局合理、空間錯落有致的模塊化住宅,將綠色、健康、低碳的生活理念應用到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從而帶動更多人關注、理解並參與到可持續生活的實踐中。

↑建築外景

【材料】

由當地土地性質決定,該住宅必須滿足建造時間短、可回收、面積利用率高這些條件,因此我們採用了集裝箱模塊房作為原材料,它是利用集裝箱本身特性由工廠制定出箱體結構、門窗、屋頂、地板、牆面等係數自行預製生產。

【建造過程】

集裝箱模塊房現已形成完善的生產施工模式,因此前期預置和現場施工都由廠家配合完成。在廠家生產好的預製模塊房運到場地後進行吊裝,每個單體集裝箱模塊房大概需要半小時時間,集裝箱模塊房之間的對接處進行防水橡膠安裝,最後進行樓梯和室內門的安裝。隨後,業主親自完成了能耗配套設備以及綠色種植的安裝。六個集裝箱模塊基礎價18萬元,改裝、運輸和安裝費是3.8萬元,共計21.8萬元。

↑現場建造過程

↑種植系統的安裝

↑建造過程示意圖

【空間與功能】

該住宅由六個集裝箱模塊房(6055mm*2435mm*2790mm)組成,採用「模塊化設計」的思路:每個箱體內部都是標準的空間單元,承擔不同功能,通過進行不同的組合模式,形成多變的功能空間。住宅內部包括三個卧室、一個儲藏室、實驗與展示空間和廚衛空間。作為入口的集裝箱為橫向布置,其他五個集裝箱為縱向布置,入口處形成一個三面圍合的院子。

↑模塊組合推敲

【環境友好性】

集裝箱模塊房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可重複利用,低碳節能。同時運輸便捷,且運輸成本低。施工過程簡單快捷,有效節省人力、物力,對周邊環境雜訊污染和灰塵污染小。

住宅內部採用採用生態循環圈系統設計: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理、再利用——中水系統;廚餘垃圾、排泄物的收集、處理、再利用——沼氣池;太陽能、風能、雨水的利用。同時採取有機種植,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綜合系統解決方案。

↑可持續生活故事板

↑系統運行圖

【「共享社區發展中心」的推廣】

業主一家將在這裡完成兩到三年的自我實驗性式體驗生活,不斷修正功能布局以及能耗體系,對綠色種植進行維護,構建一套綜合的系統解決方案,並探索將實驗成果拓展到新型共享社區的構建中。

↑生菜屋植被設置分布圖

↑屋頂種植平台

↑ 業主生活照

↑ 業主生活照

↑室外景觀

↑室外景觀

↑室外景觀

↑餐廳

↑製作間

↑衛生間

↑ 訪談現場 左一:王蔚 左二:劉新 右二:賀鼎

↑ 設計方案

↑ 生菜屋平面圖

↑ 生菜屋立面剖面圖

======================================================================

頗有點現代化桃花源的意思吧?我都好想自己造一座這樣的房子啊。


非專業人士也來摻一腳,提一個北京的。

就是@袁牧 老師提到的LEED名單中收錄的其中之一

國內的綠色建築名單都是在建設部網站上公布的,

政府信息公開

你不妨去查一下,自己篩選。

LEED的名單也在網站上,

Projects |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可自己搜世界各地登記的leed建築。

Parkview Green芳草地(僑福芳草地),雄踞北京中央商務區, 結合購物中心、頂級寫字樓、及精品酒店,是綠色新思維的象徵性建築。

Parkview Green芳草地利用創新的環保技術以及對建築材料的斟酌使用,從而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綠色建築評估體系LEED鉑金級認證的綜合性商業項目

以上出自Parkview Green官網介紹。

----------------------------

還在北京的時候就很喜歡去那裡逛街+,因為玻璃幕牆貼了ETFE膜(就是水立方用的那個),所以白天基本不用額外燈光照明,呆在裡面很舒服,還有免費藝術品可以看。

建築外形在東大橋那裡也算比較前衛的了,跟周圍略有不搭的感覺,時間長了覺得還不錯。

以下圖片來自google,移步官網(Parkview Green芳草地)可以看到更漂亮的

亮點自己找自己照的:

比較含蓄XD


貼個我們的三星認證實例上來吧:

共享設計的綠色建築

——深圳建科大樓

關 鍵 詞:深圳建科大樓、共享設計、再設計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sharing of design,the project practice of lBR Research Building
Indicates that on the background of unceasing emergence of "cottaged」and high cost green building today,advocating popular green design
of"the local,the low consumptive and the minute」should be the way to create green architec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Research building of
Shenzhen

IBR,popular green,sharing of design,Sustained design

深圳市建科大樓

獲「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築」認證

獲美國「LEED」認證

獲聯合國建科大樓聯合國 開發計劃署「全球建築節能示範項目」

國家住房和城市建設部「綠色建築示範項目」

深圳建科大樓是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IBR)科研辦公樓。該項目以探索低成本和軟技術為核心的綠色建築實現模式為宗旨.以實現建築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目標,建科大樓融入了深圳市建科院多年實踐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專利技術。承載了實踐綠色生薈萃地域特色、綠色科技
和建築藝術的綠色科研辦公建築。

建科大樓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北部梅林片區,總建築面積1.8萬m,地上12層.地下2層。建築功能包括實驗、研發、辦公、學術交流、地下停車、休閑及生活輔助設施等。建築設計採用功能立體疊加的方式,將各功能塊根據性質.空間需求和流線組織
.分別安排在不同的豎向空間體塊中.附以針對對不同需求的建築外圍護構造.從而形成由內而外自然生成的獨特建築形態。建科大樓已實現了最初的建設目標,其以4300元/m2的工程單方造價,達到了國家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三星級和美國LEED金級的要求.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社會效益——經初步測算分析,1.8萬m2規模的整座大樓每年可減少運行費用約150萬元.其中相對常規建築節約電費145萬元,節約水費5.4萬元,節約標煤610t,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600t。

共享的設計方法

建築設計過程是個共享參與權的過程.設計的全過程體現了權利和資源的共享,關係人共同參與設計;同時.建築本身是一個共享平台,設計結果要實現建築本身為人與人.人與自然,物質與精神共享提供一個有效、經濟平台的目的。從方案創作開始,整個過程都定量驗證,並大量應用新的設計技術,利用計算機對能耗、通風、採光。雜訊.太陽能等進行模擬分析。樓體的豎向布局與功能相關聯,材料.通風,自然採光.外牆構造、立面及開窗形式等各方各面的確立也都經過優化組合。在設計中.為了確定一種技術方式,往往會研究十幾種技術路線的貢獻率後才選定最佳平衡值。

從設計到建設,建科大樓採用了一系列適宜技術共有40多項(其中被動,低成本和管理技術佔68%左右)。每一項技術都是建科大樓這一整合運用平台上「血肉相連」的一部分。它們並非機械地對應於綠色建築的某單項指標,而是在機理上響應綠色建築的總體訴求,是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諸環節進行整體考慮並能夠滿足人們舒適健康需求的綜合性措施。 建築是社會的建築建築在全生命周期內對於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的消耗.對城市環境及周邊居民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建築也應具有「社會公民」意識,要盡其社會責任!綠色建築基於一種平等的生命觀,不因為我們是智慧的人類.就剝奪植物,螞蟻的生存權:也不因為我們建得起樓.買得起房,就佔據其他人的生存空間。

節能60%以上

項目建築設計總能耗為國家批准或備案的節能標準規定值的75.3%。主要節能貢獻要素:節能圍護結構+空調系統+低功率密度照明系統+新風熱回收+CO。控制+自然通風+規模化可再生能源。節能措施1:量體裁衣節能外圍護結構。大樓屋頂採用30mm厚XPS倒置式隔熱構造,同時南北主要區域採用種植屋面;5層及5層以下外牆採用擠塑水泥外牆板和裝飾一體化的內保溫結構.7層以上外牆採用加氣混凝土砌塊,外貼LBG金屬飾面保溫板;外窗玻璃部分採用傳熱係數K≤2.6.遮陽係數SC≤0.40的中空Low—E玻璃鋁合金窗.西南立面部分採用透光比為20%的光電幕牆,同時東立面、北立面和南立面均設計遮陽反光板等外遮陽措施。節能措施2:4;r/呻節能空調對比應用。地下1層實驗室空調採用水環式空調,冷卻水就近採用水景池內的水.由於靠近水景水池,管路系統簡單,運行可靠,在使用時間上也可以靈活運行。主要辦公區域採用水環空調+冷卻塔+風機盤管。9層南區和11層南區為小開間空間.考慮到平時正常時間使用空調外,某些房間還會在節假日不定期使用.故採用風冷變頻多聯空調系統+全熱新風系統。10層採用高溫冷水機組+輻射頂板+溶液新風除濕系統.新風經除濕降溫後承擔室內濕負荷,乾式風機盤管(或毛細管冷輻射吊頂)承擔室內顯熱負荷。節能措施3:綠色節能照明。會議區域照明和地下車庫照明選用LED光源,樓梯間採用受紅外感應開關控制的自熄式吸頂燈(節能燈光源):大廳.走道主要以節能筒燈為主:辦公區域均採用格柵型熒光燈盤,光源選用T5燈管.替代傳統的T8燈管。辦公區域照明採用智能照明控制方式。節能措施4:熱回收。新風系統採用全熱交換器,通過新風與排風的熱交換.回收部分冷量,新風熱回收機組採用焓交換效率大於60%的熱交換式換氣機。經估算.全年單位空調面積可回收的冷量約為97.9MJ/m2。節能措施5:新風可調和變頻技術的應用。全空氣系統的新風入口及其通路均按全新風配置,通過調節系統的新、迴風閥開啟度.可實現過渡季節按全新風運行.空調季節按最小新風比運行。新風比的調節範圍在30%~100%。冷卻塔和冷卻水泵隨負荷變化可進行運行台數調或變頻調節。節能措施6:能源管理系統。項目設置全樓能耗系統計量系統。系統分軟體,硬體兩部分.硬體主要為各種能耗基表如水表.電錶、熱能表等,抄收部分如抄表模塊.集中器等,數據接收處理部分,如管理電腦.資料庫伺服器等。系統分別對各種用能系統用能量進行計量、加工.存儲。節能措施7:可再生能源利用。每層殘疾人衛生間兼淋浴房採用半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食堂、專家公寓沖涼房採用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大樓屋頂花架安裝單晶硅光伏電池板.西立面和南立面採用光伏幕牆系統。同時與光伏遮陽棚結合的多晶硅光伏組件.將光伏板和遮陽構件結合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能,同時起到遮陽的作用。生活熱水基本利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利用率&>50%;光伏發電量約為建築用電總量的5%~7%。

節水43.20Jo以上

結合當地經濟狀況.氣候條件,用水習慣和區域水專項規劃等,統籌.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採用雨水收集、中水處理回用等措施。給水排水系統設計、節水器具選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布置等方面進行設計。非傳統水源利用率為43.52%。

節材

項目設計無裝飾性構件.全部採用預拌混凝土.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築材料總重量的比例約10.15%。所有應用材料均以滿足功能需要為目的,將不必要的裝飾性材料消耗減到最低。充分發揮各種材料自身的裝飾和功能效果。如辦公空間取消傳統的吊頂設計.採用暴露式頂部處理,地面採用磨光水泥地面,設備管線水平.垂直布置均暴露安裝,減少圍護用材,同時方便更換檢修,避免二次破壞的材料浪費。採用整體衛生間設計,利用產業化生產標準部件,提

高製造環節的材料利用效率,節約用材。

自然通風的設計

大樓的平面布置也同樣體現了內部功能於周邊自然的「對話」。建科大樓的平面不用於傳統的方形——集中的「口」字形設計,而是採用了朝東「挖」掉一塊的「凹」字形的布局。設計者的初衷是希望探尋一種在深圳氣候條件下,最能夠實現自然採光、自然通風的平面形式。

  相比較「口」字形的傳統矩形平面,「凹」字形的平面能提供更多的直接接觸室外的外牆,也就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坐到臨近窗口的位置,享受自然的光線和通風。「凹」字形的凹口旋轉朝向東南向,迎著深圳地區的常年主導風——東南風,並且前後兩個空間微微錯開,進一步加強了室內形成「穿堂風」的效果。

自然採光設計

報告廳和辦公區約90%的面積採光係數超過2%,地下1層高出室外地面1.5m,周邊設置下沉庭院,通過玻璃採光頂加強採光效果。地下2層主要採用在1層玻璃採光頂下利用採光井等加強自然採光.車庫車道利用光導管達到採光效果。

雜訊控制

通過結構措施防噪,在1~5層設置展廳.檢測室和實驗室等非辦公房間減少開窗面積,減少室外雜訊對人員的影響;採用雙層窗.在受室外雜訊影響較大的房間採用LOw—E中空玻璃,隔熱與防噪。要求其計權隔聲量不小於30dB:局部地方採取室內吸聲降噪措施。

幕牆門窗系統簡述

本工程的建築外維護系統共涉及12項子系統,均選用了較為理想的節能技術與產品。其中包括「再生水泥纖維擠塑板材幕牆系統」、「單晶硅光伏幕牆系統」、「多晶硅屋面光伏電站系統」、「全開啟中懸窗系統」、「磁控內置遮陽百葉中空玻璃窗系統」和「外置導光遮陽板系統」等。

吃「螃蟹」的故事——水泥纖維擠塑板

使用水泥纖維擠塑板作為外圍護結構和外飾牆面材料,在國內尚屬首次,設計師利用凹進室內的空間,在牆板內側噴塗聚氨酯,再緊密結合室內櫥櫃,形成內保溫,從而開創了一種將維護結構構造、隔熱、裝飾和室內傢具進行一體化設計的新方法。這種工法人性化、節約、保護環境,與傳統的設計方法和理念有許多不同之處。然而,在工程驗收上卻遇到了難題,需要突破現有規範的一些規定。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大樓各參與單位積極想辦法,逐一解決。

基建辦、設計單位、幕牆工程承包商和質量監督機構通過多次碰頭商討,制定了各方認可的施工方法,並在廠家的指導下進行了水泥纖維擠塑木板的試安裝。為了確保外圍維護結構抵抗強颱風和地震的能力,在正式安裝前,建科院對水泥纖維擠塑木板的安裝工藝和方法進行了「水密性、氣密性、抗風壓、平面內變形」試驗,結果發現900mm寬的板採用四個固定點的安裝工藝,其抗風壓性不能滿足要求,於是改為六個固定點,再次試驗後合格,才在工程中正式施工,最後順利驗收。

中空百葉窗

建科大樓外牆鋁合金窗採用低輻射鍍膜(一下均稱「Low-E」)中空玻璃。這種窗戶由5mm的LOW-E玻璃和5mm普通透明玻璃,以及9mm厚的內部充滿高效分子篩吸附劑的鋁框間隔組合而成,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熱工性能、隔聲性能、防結霜能力。普通的中空窗的各項性能指數是保持不變的,玻璃可見光透射比VT=0.45,玻璃遮陽係數SC=0.40,玻璃傳熱係數K=2.0W/(m2?K),隔聲性能30dB(A)。

為了達到更高的舒適度,承建門窗幕牆工程的科源工程師最後採用了磁控內置遮陽百葉中空玻璃。這種玻璃是遮陽係數及K值可控的一款中空節能玻璃,可根據戶外溫度、光照的變化通過手動磁控手柄任意調整百葉遮蔽面積和角度,已達到室內滿意的舒適度,人性化程度更高,節能效果極佳。而磁控手柄是以外置磁塊互動中空玻璃中內置負極來牽引百葉起閉變
裝置,不穿透中空玻璃結構密封膠,從而確保了中空玻璃的各項技術性能。

中懸窗的故事

中懸窗是建科大樓里使用比較多的窗型。在做建科大樓綠色技術可行性研究時,建科院的技術人員通過通風模擬普遍認為這種這種窗的整體通風效果較好,是最適合建科院大樓情況的一種窗型;同時,與常見的維拉窗、平開窗相比,中懸窗的開啟面大小可以靈活調整,且靠窗邊的人不會因被風直吹而受擾。該窗關閉時密封好,開啟是通風效果極佳。整個窗扇可翻轉180°,在室內擦洗外側玻璃非常安全、方便。大樓六至十二層採用平開窗和中懸窗相結合的方式,創造利用自然通風的條件。

在國外,中懸窗在新建建築中已是普遍採用的一種主導窗型,但在國內很少運用門窗屬於專業的分包工程,因此在設計中沒有細化的設計,作可行性研究的技術人員只是提出要用這種窗型,在可研報告中沒有明確的實施方案,技術的落地到了施工階段就變成迫在眉睫的事情。當時國內很少適應這種窗的型材,五金配件更是缺失。

國內的門窗廠為大樓送來了樣品,經實驗後認為達不到要求,經過多方選擇,最終確定用外國的五金配件。幕牆工程招標前,門窗被歸入幕牆標段里,幕牆施工單位產生後,建科院派設計師與該單位人員奔赴上海,與產品供應商的技術人員溝通窗的設計問題。又一個樣窗樣品背送至建科院做實驗後,雖然個別參數指標仍不合格,但基建辦心裡基本有數,確定採用這種窗型招完施工標後,中標的施工單位之前沒有做過這種窗,只能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重新優化設計。鋁合金型材供應商也沒做過,模具需要重新設計並開模。直至施工單位訂購的型材送到工地後,為穩妥起見做了幾扇1:1的樣窗,再次送建科院實驗室檢測。檢測結果的主要的問題是水密性不達標,窗子常出現漏水現象。幾次反覆下來,大家有些灰心又心有不甘——難道這麼好的窗在中國就「水土不服」?

陳副院長非常關心此事,當做到第五次試驗時,陳副院長與基建辦、施工單位、建科院檢測部門、門窗供應商四方代表一起,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務必查出漏水原因。陳副院長琢磨良久,認為解決漏水的思路在於疏導,如果在窗上某部件里鑽兩個孔就能讓水順此流出。門窗供應商馬上據此對窗進行處理,第六次實驗終獲成功,且水密性大大優於推拉窗和平開窗。此後開始大量投入生產、加工、組裝。這驗證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小改進,大效果!

The
end

綠色生活永不止步,設計也不會因大樓建成而停下來。遵循綠色理念應當貫穿建築全壽命周期的原則.我們在新的大樓中.通過真實的工作.生活來體驗、評估設計和運行管理:大樓的各項運行數據和實施效果被忠實地記錄下來.成為進一步研究探索的第一手材料。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它不再承擔新建綠色建築的「示範」,但它也會繼續成為「既有建築改造更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標兵。


我知道的就是幾個比較出名的綠色建築三星項目,分享給大家,大家可能比較清楚南海意庫,之前看駿綠網,發現廣東現在綠色建築三星項目也有不少了,比如漢京金融中心,嘉力達低碳研究院,羅湖二線插花地等, 未來建築的趨勢必然是綠色建築、綠色環保


天友綠色設計中心見證了數不清的綠色產品應用--從經濟節能的玻璃框門窗到高科技的蓄能罐,從廢棄物為原材料的麥秸板到保溫性極佳的聚碳酸酯,從工業化產品鋼格柵到自動能耗檢測系統,從清水混凝土掛板到LED照明,從節能的活動外遮陽到隔聲的設備減震墊....實現超低耗能與低成本。


可參考《中國綠色低碳建築創新成果彙編》

天津仁恆海河廣場一期工程

新疆締森君悅海棠綠築小區案例解析

設計群網綠色建築實際項目案例匯總


集裝箱綠色建築分享http://weibo.com/boxisgood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建築稱得上是「偉大的作品」?
空中花園式建築在未來有可行性嗎?
如何理解綠色建築設計?
設計降雨量的概念是什麼?

TAG:建築 | 環境保護 | 建築設計 | LEED | 綠色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