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連城訣是不是借鑒了基督山伯爵?

連城訣的前半篇和基督山伯爵那麼相像,這僅是個人主觀感受還是大傢俱有同感?

覺得最後金庸的說家鄉的故事彷彿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以強調自己原創。可能只是我疑心太重,還請各位不吝賜教


這是金庸寫在連城訣後面的

兒童時候,我浙江海寧老家有個長工,名叫和生。他是殘廢的,是個駝子,然而只駝了右邊的一半,形相特別顯得古怪。雖說是長工,但並不做什麼粗重工作,只是掃地、抹塵,以及接送孩子們上學堂。我哥哥的同學們見到了他就拍手唱歌:「和生和生半爿駝,叫他三聲要發怒,再叫三聲翻跟斗,翻轉來象只癱淘籮」。「癱淘籮」是我故鄉土話,指破了的淘米竹籮。

那時候我總是拉著和生的手,叫那些大同學不要唱,有一次還為此哭了起來,所以和生向來待我特別好。下雪、下雨的日子,他總是抱了我上學,因為他的背脊駝了一半,不能背負。那時候他年紀已很老了,我爸爸、媽媽叫他不要抱,免得兩個人都摔跤,但他一定要抱。

有一次,他病得很厲害,我到他的小房裡去瞧他,拿些點心給他吃。他跟我說了他的身世。

他是江蘇丹陽人,家裡開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鄰居一個美貌的姑娘對了親。家裡積蓄了幾年,就要給他完婚了。這年十二月,一家財主叫他去磨做年糕的米粉。這家財主又開當鋪,又開醬園,家裡有座大花園。磨豆腐和磨米粉,工作是差不多的。財主家過年要磨好幾石糯米,磨粉的工夫在財主家後廳上做。這種磨粉的事我見得多了,只磨得幾天,磨子旁地下的青磚上就有一圈淡淡的腳印,那是推磨的人踏出來的。江南各處的風俗都差不多,所以他一說我就懂了。

只為要趕時候,磨米粉的工夫往往要做到晚上十點、十一點鐘。這天他收了工,已經很晚了,正要回家,財主家裡許多人叫了起來:「有賊!」有人叫他到花園去幫同捉賊。他一奔進花園,就給人幾棍子打倒,說他是「賊骨頭」,好幾個人用棍子打得他遍體鱗傷,還打斷了幾根肋骨,他的半邊駝就是這樣造成的。他頭上吃了幾棍,昏暈了過去,醒轉來時,身邊有許多金銀首飾,說是從他身上搜出來的。又有人在他竹籮的米粉底下搜出了一些金銀和銅錢,於是將他送進知縣衙門。賊贓俱在,他也分辯不來,給打了幾十板,收進了監牢。

本來就算是作賊,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名,但他給關了兩年多才放出來。在這段時期中,他父親、母親都氣死了,他的未婚妻給財主少爺娶了去做繼室。

他從牢里出來之後,知道這一切都是那財主少爺陷害。有一天在街上撞到,他取出一直藏在身邊的尖刀,在那財主少爺身上刺了幾刀。他也不逃走,任由差役捉了去。那財主少爺只是受了重傷,卻沒有死。但財主家不斷賄賂縣官、師爺和獄卒,想將他在獄中害死,以免他出來後再尋仇。

他說:「真是菩薩保佑,不到一年,老爺來做丹陽縣正堂,他老人家救了我命。」

他說的老爺,是我祖父。

我祖父文清公(他本來是「美」字輩,但進學和應考時都用「文清」的名字),字滄珊,故鄉的父老們稱他為「滄珊先生」。他於光緒乙酉年中舉,丙戍年中進士,隨即派去丹陽做知縣,做知縣有成績,加了同知銜。不久就發生了著名的「丹陽教案」。

鄧之誠先生的「中華二千年史」卷五中提到了這件事:

「天津條約許外人傳教,於是教徒之足跡遍中國。莠民入教,輒恃外人為護符,不受官吏鈐束。人民既憤教士之驕橫,又怪其行動詭秘,推測附會,爭端遂起。教民或有死傷,外籍教士即借口要挾,勒索巨款,甚至歸罪官吏,脅清廷治以重罪,封疆大吏,亦須革職永不敘用。內政由人干涉,國已不國矣。教案以千萬計,茲舉其大者:

「……丹陽教案。光緒十七年八月……劉坤一、剛毅奏,本年……江蘇之丹陽、金匱、無錫、陽湖、江陰、如皋各屬教堂,接踵被焚毀,派員前往查辦……蘇屬案,系由丹陽首先滋事,將該縣查文清甄別參革……「(光緒東華錄卷一O五)

我祖父被參革之前,曾有一番交涉。上司叫他將為首燒教堂的兩人斬首示眾,以便向外國教士交代。但我祖父同情燒教堂的人民,通知為首的兩人逃走,回報上司:此事是由外國教士欺壓良民而引起公憤,數百人一涌而上,焚毀教堂,並無為首之人。跟著他就辭官,朝廷定了「革職」處分。

我祖父此後便在故鄉閑居,讀書做詩自娛,也做了很多公益事業。他編了一部「海寧查氏詩鈔」,有數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這些雕版放了兩間屋子,後來都成為我們堂兄弟的玩具)。出喪之時,丹陽推了十幾位紳士來弔祭。當時領頭燒教堂的兩人一路哭拜而來。據我伯父、父親們的說法,那兩人走一里路,磕一個頭,從丹陽直磕到我故鄉。對這個說法,現在我不大相信了,小時候自然信之不疑。不過那兩個人十分感激,最後幾里路磕頭而來當然是很可能的。

前些時候到台灣,見到了我表哥蔣復聰先生。他是故宮博物院院長,此前和我二伯父在北京大學是同班同學。他跟我說了些我祖父的事,言下很是讚揚。那都是我本來不知道的。

和生說,我祖父接任做丹陽知縣後,就重審獄中每一個囚犯,得知了和生的冤屈。可是他刺人行兇,確是事實,也不便擅放。我祖父辭官回家時,索性悄悄將他帶了來,就養在我家裡。

和生直到抗戰時才病死。他的事迹,我爸爸、媽媽從來不跟人說。和生跟我說的時候,以為他那次的病不會好了,也沒叮囑我不可說出來。

這件事一直藏在我心裡。「連城訣」是在這件真事上發展出來的,紀念在我幼小時對我很親切的一個老人。和生到底姓什麼,我始終不知道,和生也不是他的真名。他當然不會武功。我只記得他常常一兩天不說一句話。我爸爸媽媽對他很客氣,從來不差他做什麼事。

這部小說寫於一九六三年,那時「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一本隨報附送的「東南亞周刊」,這篇小說是為那周刊而寫的,書名本來叫做「素心劍」。


肯定有借鑒,不過--可借鑒的模板太多,看的書多了,類似的情節總能找出來----因為老婆而蒙冤,水滸傳里林沖遭陷害不也是這種情節么。


同感。

我先讀的《連城訣》,

馬上感慨,卧槽!!!

老爺子牛掰!

在我心裡立馬在金庸小說里排到了第三的位置。

(每個金庸迷心中大概都有一個喜愛度的榜單吧。)

然後非常奇怪,

這書寫這麼好,

為什麼熱度完全不與之相稱???

直到我讀了《基督山伯爵》.......

前面也有人提到獄中傳功了。

人物設定和情節安排都很像,

狄雲和埃德蒙都是爛漫少年,也就是空心菜。

都是和女一號青梅竹馬,情投意合。

都突遭厄運蒙冤受牢獄之災。

都在獄中遇到高人指點,提升技能。

然後利用技能復仇,

順便遇到完璧的女二號歸隱山林.....

借鑒其實都是一個委婉的說法了,

簡直就是改寫。

老先生後記里寫的故事,

與其說事解釋,倒更讓人懷疑了。

不單這個,《笑傲江湖》的後記更值得玩味。

唯一一部沒有明確歷史朝代的小說,

解釋是這故事可能發生在任何朝代...

老爺子威武!

畢竟金老先生廣受大家喜愛和尊敬,

所以《連城訣》熱度不高正因如此,

畢竟《連城訣》確實是本好書,

只是相似度跟《基督山伯爵》高得過分,

所以保持低調。


《連城訣》借鑒的太多了,或者說有著各種各樣名作的影子。大家都說連城訣,除了傳功人設上對《基督山伯爵》的借鑒,光講萬震山殺人砌牆這一段,就有《麥克白》,《黑貓》兩部名作的影子。

情節:「五雲手」萬震山殺死「鐵鎖橫江」戚長發(假的),埋入書房西壁的那堵白牆中,後來更是半夜夢遊起來砌牆。

《黑貓》描寫埋屍牆內:,一次想殺死家中那隻胸口有白斑的黑貓,妻子伸手勸阻,「我」在情緒失控下,竟用斧頭劈死了她:

  我打定主意把屍首砌進地窖的牆裡,據傳說,中世紀的僧侶就是這樣把殉道者砌進牆裡的。……我……一下子就撬掉磚牆,再仔仔細細把屍首貼著裡邊的夾牆放好,讓它撐著不掉下來,然後沒費半點事就把牆照原樣砌上。我弄來了石灰,黃沙和亂髮,……配調了……新灰泥,小心翼翼的把它塗抹在新砌的磚牆上。

麥克白描寫夢遊吐露自己的罪惡:

麥克白夫人持燭上。

侍女: 您瞧!她來啦。這正是她往常的樣子;憑著我的生命起誓,她現在睡得很熟。留心看著她;站近一些。

醫生: 她怎麼會有那支蠟燭?

侍女: 那就是放在她的床邊的;她的寢室里通宵點著燈火,這是她的命令。

醫生: 你瞧,她的眼睛睜著呢。

侍女: 嗯,可是她的視覺卻關閉著。

醫生: 她現在在幹什麼?瞧,她在擦著手。

侍女: 這是她的一個慣常的動作,好像在洗手似的。我曾經看見她這樣擦了足有一刻鐘的時間。

麥克白夫人 :可是這兒還有一點血跡。

醫生: 聽!她說話了。我要把她的話記下來,免得忘記。

麥克白夫人: 去,該死的血跡!去吧!一點、兩點,啊,那麼現在可以動手了。地獄裡是這樣幽暗!呸,我的爺,呸!你是一個軍人,也會害怕嗎?既然誰也不能奈何我們,為什麼我們要怕被人知道?可是誰想得到這老頭兒會有這麼多血?

醫生: 你聽見沒有?

麥克白夫人: 費輔爵士從前有一個妻子;現在她在哪兒?什麼!這兩隻手再也不會幹凈了嗎?算了,我的爺,算了;你這樣大驚小怪,把事情都弄糟了。

醫生: 說下去,說下去;你已經知道你所不應該知道的事。

侍女: 我想她已經說了她所不應該說的話;天知道她心裡有些什麼秘密。

麥克白夫人: 這兒還是有一股血腥氣;所有阿拉伯的香科都不能叫這隻小手變得香一點。啊!啊!啊!

這一段是夢遊認罪,兩個一結合就是夢遊砌牆。


看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連城訣隱隱有基督山伯爵的味道,蒙冤入獄,獄中傳功,復仇之路的情節何其相似。但是主角狄雲的復仇故事顯然沒有基督山伯爵那麼暢快淋漓。狄雲一直被命運牽著鼻子走,最後受不了江湖的人心險惡而回到了雪山。沒有其它隱士的俠骨仙風,絕塵洒脫,有的只是與世界格格不入的落寞。


金庸的後記也不是編的吧,只能說古今中外的土豪惡霸欺壓良善的方法都是類似的,比如水滸里也有陷害武松的情節。

所以這一招真的很好用(??ω??)??


其實不止是《連城訣》中的情節。包括《碧血劍》中袁承志拯救焦公禮的情節基本和唐太斯拯救原船主莫雷爾的情節一模一樣,《雪山飛狐》中田青文偷偷把自己跟師哥的孩子埋了和維爾福埋了自己的孩子的情節一樣。更不用說《連城訣》了,裡面有非常多的情節與《基督山伯爵》一樣。但這些並阻止不了我喜歡金庸~


肯定借鑒了基督山伯爵,尤其是獄中傳功的情節。不過金庸最喜歡的國外作家就是大仲馬。


大仲馬就是法國的金庸這句話沒聽說過嗎?


借鑒了,其實不止連城訣,大仲馬的很多梗都被武俠小說套用的,要不怎麼說人家牛逼呢。

雪山飛狐借鑒了羅生門吧

不過連城訣和基督山伯爵的主題還是不同的,前者是寓言故事,揭露人性黑暗,後者講寬恕,屬於正能量。


我覺得 也是的!


金庸的多部小說,連城訣,碧血劍,笑傲江湖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鑒了基督山伯爵,不難看出金庸還挺喜歡大仲馬小說的。


同感。主線一樣的


推薦閱讀:

金庸小說哪一部造詣最高?
如何評價虛竹?
倚天里明教三英斗伏魔圈之戰,金庸真的有必要把殷天正寫死嗎?
金庸小說里為什麼大多數主角都是武功本身很爛,偶然獲得秘笈變牛逼的?
金庸武俠小說里最厲害的武功是什麼?

TAG:文學 | 武俠 | 武俠小說 | 金庸 | 金庸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