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國古代歷史人物在文藝作品中被醜化過?
可以加個要求嗎,文藝作品越知名越好。金庸系列請大家就不必談了,還望能有新的例子?謝謝!
潘美
被醜化的最嚴重,沒有之一!
楊家將系列的大反派,什麼害死楊令公、勾結契丹、吃裡爬外、嫉賢妒能、謀朝篡位,什麼屎盆子都往人頭上扣,日了狗了!
什麼開國元勛、南征北戰咱就不提了,單說一件事兒,陳橋兵變,趙匡胤入宮,抓到周世宗兩個兒子,問左右怎麼辦,下邊人道弄死得了,潘美手捏宮柱,默然不語,趙匡胤問他如何,潘美答道殺之有負世宗,趙匡胤見此就將其中一個小孩送給他做侄子(養子),即潘惟吉
想柴榮英雄一世,西伐蜀,南征唐,北破契丹,中興中原!卻英年早逝、所託非人。
五代豺狼當道、人渣薈萃,忘恩負義之人何止千萬,潘美雖從趙滅周、有愧於忠,然撫育舊主遺孤,終不負節義二字!武大郎和潘金蓮
武大郎崇文尚武,身材高大。潘金蓮則至始至終恪守婦道。兩人和睦恩愛,並育有四子
至於兩人為什麼被污衊,是武氏的一位王姓同窗在其手下得不到提拔,因此懷恨在心,在返家途中一路污衊武潘二人的醜事
證據在於武大郎的墓碑銘文就是最有力證的佐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所以潘金蓮不是宋朝的馬蓉李鴻章,一個背黑鍋背到底的人,以致西方列強找清朝政府簽不平等條約,都得讓李鴻章來。最典型的就是《馬關條約》了,日本人點名讓李鴻章到馬關來簽,這把李鴻章氣死了。 李鴻章也是愛國的,一個七十多歲的人,真的願意去簽那個不平等條約嗎?只是因為打不過,沒辦法嘛。
那什麼叫愛國呢?就是跟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媽一樣。有人說愛國主義是一種偉大的情懷,你說偉大就偉大嘍,但是我認為這是一種基本情懷。只有人格極不完善的人,才可能不愛國,所以愛國是一種正常情緒,偉大是一種過獎之詞。
李鴻章在簽完《馬關條約》之後的1896年,進行了一次環球航行。後來的歷史書很少提及這次航行。實際上他從中國到了俄國,然後又到了英國、普魯士(現在德國),接著又去了美國,然後從美國到日本最後回到中國。他見到了俾斯麥、俄國的皇太子、美國的格蘭特總統等等。 老人家坐著美國輪船到橫濱,準備換招商局的船回國內。老頭倔得不得了,說:"我就不上日本土地,我終生不踏日本土地!" 這就給很多船員提了一個難題。最後把美國船和招商局的船拼在一起弄了個跳板,老頭冒著生命危險,顫顫巍巍走跳板過去的,沒有踏日本土地。周瑜
歷史上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第一功臣,「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人物《演義》被刻畫為一個狹隘善妒的死傲嬌,「羽扇綸巾」的形象被移植到諸葛亮身上魯肅
歷史上是江東集團的戰略大家,所提的《榻上策》足以與《隆中對》相提比論(且在隆中對之前七年就已經提出);周瑜死前把部隊交給魯肅管理,足以見其對魯肅的認可《演義》里變成一個整天被諸葛亮各種捉弄調戲的老實人蘇定方
歷史上是唐高宗時的名將、軍事家《隋唐》系列裡面變成一個猥瑣醜惡的大反派,被一個歷史上不存在的「羅成」各種吊打潘美
歷史上是北宋開國元勛對楊業的陣亡要負一定責任——但真正要負主要責任的是王侁這貨《楊家將》系列裡面則發明了一個叫「潘仁美」的傢伙,名字上明顯影射潘美,形象上則變成了一個處處對抗楊氏家族的超級大反派龐籍
歷史上是北宋中期名臣,范仲淹和韓琦的好友,司馬光和狄青的恩師在包公系列的小說戲曲裡面(如《包公案》和《三俠五義》),則發明了一個叫「龐太師」的大反派,很容易讓人腦洞為龐籍——現在認為這是影射宋仁宗皇后的伯父張堯佐,而龐籍莫名躺槍
丘處機
歷史上是道教全真道第五代掌教,道教北宗七真之一在金聖人的小說里成了一個滿口大道理的戰五渣尹志平歷史上是道教全真道第六代掌教,丘處機的弟子、繼承人小說里……這個大家都知道了——PS或許金聖人也覺得自己過分了,於是重修《神鵰》時就發明了一個叫「甄志丙」的人物來取代原來的「尹志平」蘇定方,滅三國,為大唐掃平強敵(西突厥,思結,百濟),擒三主,開土拓疆數千里,烏海之戰創下八千輕騎敵十萬吐蕃悍兵的戰爭奇蹟(吐蕃史書記載是一千敵八萬),師承李靖,收徒裴行儉(裴行儉可是救過波斯王子的奇人哦哈哈哈)
?\(*^▽^*)/\(*^▽^*)/然而就是這麼了不起的名將,卻被那些辣雞文人,為了襯托羅藝這個歷史上不咋地的人物和那對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羅成羅通父子,寫成了陰險狡詐的卑鄙小人!簡直不能忍!(《說唐》《隋唐演義》等)
┬─┬ノ( o _ oノ)┻━┻ ︵ヽ(`Д′)?︵ ┻━┻
接下來講蘇定方的人品
正直無私:至怛篤城,有胡人降,文度猥曰:「師還而降,且為賊,不如殺之,取其貲。」定方曰:「此乃自作賊耳,寧曰伐叛!」
及分財,定方一不取。高宗知之,比知節等還,悉下吏,當死,貸為民。《新唐書.列傳第三十六 郭二張三王蘇薛程唐》大意是有胡人投降,王文度胡說八道:「我軍返回後他們就會投降敵人,又會做賊,不如殺了他們,奪取他們的財物。」蘇定方說:「這就是自己做賊了,怎麼能說成討伐叛賊!」到了分財的時候,定方分文不取,高宗知道後,等程知節(程咬金)等人回朝,都交給法官論處,有的死刑,有的贖死為民。信守承諾:師進攻之,都曼計窮,遂面縛降。俘獻於乾陽殿,有司請論如法。定方頓首請曰:「臣向諭陛下意,許以不死,願丐其命。」帝曰:「朕為卿全信。」乃宥之。蔥嶺以西遂定。
《新唐書.列傳第三十六 郭二張三王蘇薛程唐》大意講的是都曼向定方投降,請求不死,定方答應了,獻俘時有關官員請求依法處置都曼,於是定方頓首請求饒都曼一命,唐高宗答應了。(頓首就是磕頭啦。這件事可以對比一下高仙芝俘石國國王時所做,定方他比大多數將領都信守承諾)(?』▽』?)?
如果要說蘇定方的缺點,恐怕也只有吹吹水了。
以下是田中芳樹的《中國武將列傳》: 在隋的時代中,蘇定方這個人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一起上戰場,據說是個非常勇猛果敢的人。在年齡方面,他和李績並沒有相差太多,因此說是下一個世代也有一些不正確。這個人在李靖滅亡突厥之戰中就已經開始加入,其後就以程知節副將的身份,與西方的異民族交戰。他並不是一個優等生型的人,常會吹噓一些有的沒的,像是在滅亡百濟之時,他就曾經寫過當時池中有龍飛出,自己本欲將之捕獲,可惜失敗的報告書。
其後,他在前往西域方面時,也曾立下不少的武勳。
蘇定方簡直是大唐將領界的一股清流,
有什麼戰功不吹,專門吹自己發現了什麼精靈寶可夢……
《東漢演義》及衍生的戲曲作品,劉秀成了窩囊廢,除了是孝平皇帝親兒子之外基本沒什麼過人之處(評書里這麼寫的,歷史帝們不要打我),而且當了皇帝之後寵信郭妃,酒醉斬姚期(評書就是這兩個字,歷史上應該是銚期),酒醒逼鄧禹,斬殺雲台諸大將,馬武金磚擊頭亡,整個一個昏君。綠林起義軍的眾大將成了八黨奸臣。
《三國演義》,劉備成了愛哭鬼,關羽成了不珍惜生命的匹夫,張飛成了粗魯的莽人,諸葛亮成了妖道,法正成了龍套,魯肅成了笨蛋老好人,袁紹等一眾群雄成了昏聵的廢物……另外,反對《三國演義》黑曹操、周瑜的觀點,我不敢說我的觀點就是正根,但也希望大家參考一下。曹操在歷史上和小說里都是奸雄,小說里只是把他的奸(狡詐多疑猥瑣)具象化了,但並沒有抹煞他善於用人,長於用兵,雄才大略,心懷天下的特點,對典韋、郭嘉、關羽的重情重義,分香的脈脈溫情,都一樣不少的展示出來,而對於某些學者的過分洗白,恐怕徐州被屠殺的百姓、官渡被屠殺的士兵不答應。周瑜在小說里的形象並不算黑,除了面對諸葛亮以外,周瑜基本上是算無遺策,而他對諸葛亮的打壓迫害,並不是出於所謂的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不要忘記,周瑜發現孔明比自己強的時候,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殺他,而是請諸葛瑾勸他為東吳所用,相比於龐涓典型的嫉賢妒能,周瑜明顯不是,他對諸葛亮的不斷挑戰,完全是出於對於東吳統一大業的耿耿忠心,即使明知才能不濟身體已垮,仍然竭力挑戰強敵,這樣感人至深的角色怎麼能說是被黑?既生瑜何生亮,哪有什麼嫉妒,全是壯志未酬的無奈。
多圖預警,心疼杜甫…………等等!?文藝作品!?額…………我覺得吧……教科書也很文藝(?? . ??)……被淘氣的學生添油加醋之後…………更文藝了…………不要打我…………
所有臉譜化的大奸大惡之徒都是被醜化過的,所有臉譜化的英明神武,都是被美化過的
劉備啊。
一代忠良潘仁美。對!你沒有看錯!潘仁美就是北宋忠良之臣,準確地說應該是潘美,潘仁美是潘美的戲劇形象。不僅如此,他還是北宋開國元勛,北宋十大名將之一。
潘仁美難道不是陷害楊家將的奸佞小人嗎?
潘楊二氏不通婚的習俗難道是假的嗎?為什麼說他是忠良之臣,他難道不是那個倚仗權勢的當朝國丈嗎?民間戲劇、演義影響力之廣之深是人人皆知的,它醜化起一個人來更是不遺餘力!有興趣的給個贊,有人看的話回來獻上乾貨。紂王
《三國演義》黑化了一大幫人,曹操成了白臉;周瑜心胸狹窄;龐統貪功冒進結果身死落鳳坡;阿斗幾乎成了白痴;曹真被孔明隨手玩弄;曹仁各種不聽勸,各種被虐,南郡被輕鬆的奪取;張郃可以說是敗績累累,街亭之功都被司馬懿奪取了。
楊家將中的潘仁美也算,原型是潘美,但潘美是堪比曹彬的重要將領,在削平南方諸國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太宗三路伐遼,楊業被俘,責任不全在潘美,主要在於監軍王侁(回師後王被撤職,潘美遭降職)。我要講一則烽火戲諸侯故事。故事中被醜化的人物有,周幽王、褒姒、虢公鼓。
「烽火戲諸侯」這則故事在古代文藝作品中多次出現。最具代表性的是司馬遷的《史記》,「 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到了明朝時期馮夢龍著《東周列國志》,書中的第二回「 褒人贖罪獻美女 幽王烽火戲諸侯」,將這則故事演繹的更加有血有肉。
然而,對於「烽火戲諸侯」這則故事的真實性,史學界早有定論:
「史公言幽王寵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舉烽,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為之數舉烽。及犬戎之,舉烽,諸侯救不至,遂殺幽王。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兵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之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不需舉烽。史公對此番事變,大段不甚了了也。」——《國史大綱》錢穆簡言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為什麼這樣說呢?
到周幽王時期,雖然周王朝在屹立了三百多年後已經明顯地開始走下坡路,但是天子的權威還是不容置疑的。因為地處秦嶺以南的褒國倚仗天險長年不向周王朝納貢,年輕氣盛的周幽王決定攻打褒國。在西周大軍經過長途跋涉開到褒國兵臨城下的時候,褒國人傻眼了。為了讓周幽王退軍,褒國人只能賠款,賠車,賠美女。美女是誰?褒姒。十六歲的周幽王初見褒姒就已被她的美貌俘獲,一見鍾情。按說天子愛上美人,這很正常,但是這段傳奇愛情讓另外一個女人很受傷。這個女人是誰?原來周幽王已經有一個原配王后,而且育有一子,這個兒子就是太子宜臼。這個王后是當時一個諸侯國申侯的妹妹。
故事說到這裡,接下來的劇情大家都能想得到了。長話短說,周幽王從此只愛褒姒,褒姒後來給周幽王生了個兒子,名叫伯服。然後周幽王廢了太子宜臼,立伯服為新太子。對於舊太子宜臼,周幽王也並未趕盡殺絕,手心手背都是肉啊,為了保護宜臼,周幽王允許宜臼回到母國申國暫避風頭。但是想借外甥上位申侯就不願意了,他發誓要讓周幽王付出代價。
然後經過周密計劃,申侯勾結了周朝的宿敵犬戎,並許諾「破鎬之日,府庫金帛,任憑搬取」。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戎人傾巢出動,和申侯一起,南北夾擊,攻打周朝都城鎬京。周人點燃了烽火台,並令斥候快馬加急報各路諸侯前來勤王。於是,秦人來了,陸續地鄭國、衛國、晉國的軍隊都來了。只可惜,當勤王大軍到來時,鎬京已經被申戎聯合攻破,周幽王已經被殺。於是申侯一不做二不休,斬草除根,殺掉太子伯服立自己的外甥宜臼,是為周平王。但面對前來勤王的秦、晉、鄭、衛的大軍,申侯自知打不過;而且,攻破京城的戎人只知道搶錢,搶糧,搶女人,已經搞得民怨沸騰;再者,申侯畢竟是個外姓諸侯,面對前來勤王的各路姬姓本家,於情於理都毫無勝算。
可申侯畢竟老謀深算,給各勤王諸侯開出了各種豐厚的條件:陞官!封地!加爵!開火權!。自此以後,秦國逐漸獲取了岐山以西的領土,這塊領土原本是虢國的;鄭國獲得了周朝軍隊的徵調權,繼任卿士;晉國獲得了河東地區的有限開火權;衛國加爵一等,升為公爵。這樣,各路諸侯總算沒有白跑一趟。此時的鎬京已經灰飛煙滅,於是申侯決定將周王朝的都城東遷到洛邑,給外甥周平王找一個平安富足的地方。就這樣,申侯只顧眼前利益,廢棄了三百年的都城豐鎬而東遷洛邑,此後周王室就一蹶不振,申侯要負主要責任!
說到這裡,故事還沒完。很快,周平王東遷的人馬來到了函谷關,這是從關中到中原的必經之地。此時的函谷關是虢國的領土,虢公鼓只要令旗一揮,周平王的大隊人馬恐怕都要葬身函谷,在那個冷兵器時代,這裡就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要塞。可是身為高貴的姬姓,遙想祖先創下的基業,骨肉相殘的事情虢公不能做,猶豫間,東遷的隊伍悉數通過了關口,周平王毫髮未損,抵達洛邑,東周王朝就這樣開始了。
但故事遠未結束,周平王弒父即位(儘管不是親手所殺,但也逃不了干係)是歷史的罪人。但是他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讓太史嚴重醜化了他的父親,以及他父親身邊的人。
大凡末代天子,一般都窮奢極欲。夏末天子桀,酒池肉林;商末天子紂,發明炮烙之刑,剖王子比干之心。可是我們這位周幽王,顯然太過「平淡無奇」了。所以,周平王借太史之筆,將自己的父親妖魔化,極力營造一種周幽王時期百姓民不聊生的假象,然而真正的罪人(戎人和申侯)卻逍遙法外。
至於烽火戲諸侯,錢穆大師已經講過了,假的。
再看褒姒,本是一名被收養的孤兒。東周史書將其描繪成妖女,而後太史公的《史記》讓妖女之說更加言之鑿鑿。但是看過那些「母以子貴 」的宮斗戲,我們再想想,褒姒對舊太子並沒有趕盡殺絕,相反,允許太子平安回到申國以避開權利中心的爭鬥。對比申侯和宜臼攻入鎬京後,一定要殺死伯服的行為,誰更狠毒,我也說不好。最後再看虢公鼓,他被黑得最慘,史書上把他描寫成周幽王身邊的一個奸佞小人,而且為了讓褒姒一笑,就想出了「烽火戲諸侯」這個鬼點子。周平王的這個鍋甩得真是有技術!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孔子感慨「禮崩樂壞」,原因何在?上樑不正,下樑歪。這禮崩樂壞的始作俑者,就是從周平王弒父殺弟奪位開始的。
題外話:我為什麼要提到虢公鼓呢? 「虢 」字形從『守 』,字義從『虎』,京畿之拱衛也。所以周朝時,周國的東南西北都有虢國,而且都是公爵。 「郭 」外城也,義通「虢」。周以後,分封制沒有了,虢只用於地名,相同的意思被城郭取代。作為姓氏逐漸演變為郭。所以,虢公乃天下郭姓之始祖也。這是我的老祖宗,我不能忍受他被黑。說到好色,大家必想到了「登徒浪子」。
「登徒子」算是成為一個好色的代名詞。In fact 他是一個典型被冤枉的類型,他反而算是一個對妻子忠貞之人。~也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
————————————————————————
這是一個戰國時代楚國文人宋玉與登徒子大夫爭辯的故事。登徒子向楚襄王告狀,宋玉長得花里胡哨,慣會甜言蜜語,生性好色,建議不讓他出入後宮。 —— 原文【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
不料有一天楚襄公竟然把登徒子告狀的事給宋玉本人說了。宋玉爭辯說:【「體貌閑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也就是一口否定自己好色。
楚襄王就問他,你說你不好色,有什麼根據?——原文【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宋玉回答說,天下的美人都比不上楚國的美人,楚國的美人都比不上我們家那裡的美人,我們家那裡的美人都比不上我東邊鄰居家的美人。這個美人美到什麼樣子呢?「東家之子,增長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為下蔡」。這麼傾國傾城一個美人勾引了他三年,他「莫之許也」,沒有答應她,可見不是好色之徒。接著宋玉倒打一耙,說你看登徒子,他才好色,他老婆頭髮蓬亂,耳朵也有毛病,豁嘴尖牙,駝背彎腰,身上又是疥瘡又長痔瘡,難看得要命,登徒子還那麼喜歡她,跟她生了5個孩子,大王比較比較,看哪個好色。~厲害了,word哥!
——原文【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結果宋玉靠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辦法贏了辯論。他還寫了一篇《登徒子好色賦》流於世間,搞得登徒子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詞,至今不得翻身。何其冤哉!
——書證
01. 唐.元稹《鶯鶯傳》:「(張生)謝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余真好色者,而適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嘗不留連於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02. 《聊齋志異.卷六.馬介甫》:「登徒子淫而忘丑,回波詞憐而成嘲。」
03. 《聊齋志異.卷一○.胭脂》:「施以毒刑,盡吐其實。判曰:『宿介:蹈盆成括,殺身之道,成登徒子好色之名。』」
————————————————————————結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好好讀書,不練就一番口才,遲早要吃虧的,一吃還好幾千年!~ (′;︵;`)~葉公子高: 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葉公最著名的故事是葉公好龍,出自【漢】劉向《新序·雜事五》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後人用「葉公好龍」這成語表示對某些東西面上喜歡、實際上恐懼反感。
但真正的葉公沈諸梁呢?其一生可謂功勛卓著。
一、受封於葉邑,當政期間,修築了葉縣東陂、西陂,率民蓄黃城山散流水為西陂,防洪排澇;引澧河水為東陂,防旱燒田,造福一百姓。
《水經?汝水注》:「醴水又東,與葉西陂水會。縣南有方城山,屈完所謂楚國方城以為城者也。山有湧泉北流,畜之以為陂,陂塘方二里。陂水散流,又東逕葉城南,而東北注醴水。醴水又東,注葉陂。陂東西十里,南北七里。二陂,並諸梁之所堨也。」
二、前479年,平定楚國白公勝之亂,穩定楚國政局,使楚國轉危為安。
白公勝為楚平王廢太子建之子,前479年殺死子西和子期,囚禁楚惠王,自立為楚王。幸虧葉公發兵勤王,誅殺白公勝,助惠王複位,才平定了這場內亂。
三、前476年,討伐東夷,仁義用兵,與三夷男女在敖地締結軍事同盟。
根據《葉縣誌》,沈諸梁深受當地老百姓愛戴,死後葬於葉邑北澧水南岸,墓東原為「葉公廟」,廟前有「葉公諸梁碑」,可惜漢末毀於戰爭。
《禮記·緇衣》篇里,說葉公臨死前遺言道:『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後,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 現在看來仍為至理名言。
這為堪稱愛民如子的賢臣,怎麼會被醜化呢?這與孔子有關了。
前489年,孔子自蔡入葉,與葉公交談。
《論語·子路第十三》載:葉公語孔子:「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直躬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雙方發生理念爭執,葉公主張「大義滅親」,這是法家思想;而孔子主張「父子相隱」,這是儒家思想。
漢代自武帝起獨尊儒術, 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漢儒便將與孔子理念不同的葉公諷刺一番,編造了葉公好龍的故事。
曹操。
統一北方各路諸侯,奠定了魏政權基礎。拒匈奴於千里之外,建立屯田制。使人民生活趨於安定。兼有政治家的胸襟,軍事家的謀略,詩人的浪漫。
先佔個坑,完了慢慢寫。秦始皇!始皇帝!皇帝陛下!!!!漢承秦制!!!漢風千里你以為是劉邦那個亭長的水平!是始皇帝陛下!統一六國,南平百越,北拒匈奴,統一文字,隨便一個都夠流芳百世,結果呢焚書坑儒搞得永世不得翻身啊!
史記,寫史記的時候司馬先生怕是帶著不少情緒,劉野豬同學被黑得不是一點半點,還有當初印象最深的是衛帥和李廣,前者戰功赫赫但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還落得個和柔媚上的名聲,後者單論戰功簡直無功有過,卻用一件逸事寫成了個勇猛無雙的英雄
難道不是林徽因嗎
很多文藝作品(包括但不限於《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梁思成、林徽因與我》)為了營造出風花雪月,生生的把集建築師、詩人、作家於一身的才女丑化成了一位綠茶婊。有多少人因此只知道她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所謂的情感糾葛然而實際上林徽因與梁思成戀愛後便沒有再對其他人有所牽連,兩人大部分時間都致力於古建築的考察和保護當中。可能相對於鍾情於古建築的才氣女子,人們更願意相信美麗而又才氣的女子身邊必定不乏狂蜂浪蝶,必定會發生故事,必定會有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感情戲。為了銷量的作者們把她塑造成一個歲月靜好、周旋於男人之間的瑪麗蘇綠茶婊卻忽略了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東北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東北大學校徽設計者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格局設計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者之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者之一《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編纂《中國建築史》(遼、宋部分)編寫中國建築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她和梁思成1930年到1945年是十年間共同走了中國的十五個省,兩百多個縣,經常顛簸在窮鄉僻壤、荒山野嶺,在荒寺古廟、危梁陡拱中考查研究中國古建築。你們能想像這樣一位美麗的女子灰頭土臉的在古建築上爬上爬下測量的場景嗎?能想像她也曾在燈下苦苦畫圖而不是寫一些無病呻吟的詩句嗎?被寫入教科書的趙州橋就是通過他們的考察而被世人認識並加以保護的。她曾對勸她出走避難的友人說:日本真打進來,家門口就是揚子江
也曾在大庭廣眾之下斥責當時主張拆遷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
你們拆去的是有著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那個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
歷史驗證了她沉痛的預言。四十年後,北京市開始修繕一小部分破損的明清城牆,號召人們捐獻舊城磚。
看到有人說陳世美,正好以前保存過一篇人民網的文章,引用幾段: 以下為引用部分,原作者東方弧,侵刪傳統戲劇中的陳世美,自報家門是「湖廣均州人氏」。據《均州志·進士篇》記載:「順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陳年穀,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又據《湖北歷史人物辭典》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人,出身於士官之家,清初遊學北京。
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後因得康熙賞識,升為貴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在貴州為官時,同鄉同學來投,謀取官職,他多次接待,並勸以刻苦攻讀以求仕進。後因來投者日多,難於應付,乃囑總管家一律謝絕。
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夢蝶,昔日與他同京趕考時,曾以錢財相助,因遭總管家回絕,頓生報復之心,遂將社會上一些升官發財、忘恩負義而拋妻滅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編成戲劇《秦香蓮》,在陝西、河南等地演出。
相傳清末一河南劇團到均州,演出此戲時,陳的一個後人看了,氣得當場吐血,陳世美第八代孫還組織家庭眾人,當場砸了該劇團衣箱,並毆打演員,死傷數人,演出被迫停止。
有人也許會問:陳世美被冤枉也是清朝的事,怎麼會扯到宋朝、扯到包公身上去了呢?
這就源於一次偶然的惡搞。相傳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某地請來一個戲班子,先演《陳州放糧》,再演《秦香蓮抱琵琶》。本來《陳州放糧》演的是宋朝,《秦香蓮抱琵琶》演的是清朝,風馬牛不相及。
但《秦香蓮抱琵琶》演到中午,看的人越來越多,情緒越來越激動。按預定情節,陳世美的家將韓琪受命追殺秦香蓮,又放走秦香蓮,韓琪自刎,秦香蓮拉著兒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戲了。看戲的不肯走,大家齊聲吼:「殺了陳世美!」磚頭瓦塊齊向戲台上打來。掌班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亂轉,不敢在前台露頭,趕緊溜到後台。這時,唱《陳州放糧》的「包公」還未下裝,他問:「台下怎麼啦?出了什麼事?」掌班的一見「包公」,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推著他說:「快,快到前台接著往下唱。」
「包公」:「你急糊塗啦!我在宋朝,陳世美在清朝,相隔幾百年,咋能同台唱戲?」
「哎呀,事到這般時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說,「陳世美那麼大的駙馬官,誰敢殺他?只有你『包黑子』鐵面無私可以把他鍘了,給老百姓出出氣,就算煞戲了。」
黑臉包公只得重新彈衣整冠,帶著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一班人馬上場了。按照掌班的策劃,迎合觀眾的心理,他高高舉起鍘刀,將陳世美咔嚓了事。台下一片呼聲。從此,小戲《秦香蓮抱琵琶》變成大戲《鍘美案》,越唱越火,陳世美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推薦閱讀:
※近現代史有哪些歷史事件看似合理卻疑點重重?
※誰是世界上最懶的人?做的最懶的事情是什麼?
※歷史上真的有蕭景琰這種皇帝嗎?
※歷史上的英雄臨死前都說了些什麼?
※歷史上,有哪些不凡卻不為人廣知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