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好在哪裡?
直接上讀書報告.首先明確:
傑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旨在回答這個問題——在環境問題、能源問題日益嚴重的當下,人類應當以什麼方式面對
潛在的危機,實現持續的繁榮與發展。如書名所言,里夫金的答案是進行第三次工業革命——通過可再生能源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實現能源利用的高效與環保,同時在新的能源利用方式驅動下,變更現有的組織形式和權力結構,解決人類可能面臨的危機。
一些評價:
誠然,如果作者的構想能夠成真,無疑對人類社會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筆者認為作者在考慮問題時過於理想化,尤其是更多的是從技術角度考慮問題,用」應然」的態度在討論問題,而很少根據」實然「來設計方案。因此,筆者認為本書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一、 現有化石能源大國是否會自覺自愿的替換化石能源
在作者看來,既然可再生能源的全生命周期凈現值大於零,那麼推行該計劃就不會面臨太大的阻力,而當可再生能源的生產量不斷上升時,就可以不斷削減化石能源的產量。即實現能源結構轉變的同時不影響能源產量和人類正常的生產生活活動。但是,筆者認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兩個層面上,作者都低估了從化石能源中獲利的群體對這些計劃的阻力——國內層面,以石油公司和電力公司為主的有關企業,無疑會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對這個計劃加以懷疑和審視,如果他們認為這些計劃會妨礙公司的利益,那麼當然會對於這些計劃加以阻撓,在政治成熟的國家(如美國),可能通過國會外遊說集團、輿論等手段達到目的。在政治不成熟的國家,這一目的可以藉由行賄、權力干預等手段得以實現;國際層面上,一方面是石油輸出國會出於自身利益考量延緩乃至阻止計劃。更重要的是石油輸出國由於富含石油天然氣資源,其收入水平很高但是經濟發展程度尤其是工業發展程度並未達到相應的水平,即其經濟狀況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石油,這更加重了其對新能源方案的敵意——新能源不再有能源富集的中心,對石油輸出國來說,這意味著其在國際政治中權力結構的下降;另一方面對於現有國際體系中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來說,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國長期採取石油與美元掛鉤的方式保證美國的國際貨幣地位,如果石油能源被替代,而替代石油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又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則意味著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受到威脅,無疑這對美國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另一個阻力在於——化石能源的作用不僅僅是供能。現代工業體系中石油是化學工業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很多化工產品都依賴於石油的分餾和進一步處理。因此,如果直接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而不再化工產業中尋求技術進步,仍然無法改變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現實。
二、 民族國家這一概念真的會就此淡化嗎
作者在文中關於「新中世紀」情景的闡述,即各種共同體認同取代民族國家的單一認同將會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興起。在筆者看來,至少在目前這仍然是一種過於理想主義的構想。首先,自從冷戰以來人類已經幾十年沒有過大規模的戰爭,也就是所謂的長期和平(long peace),在和平情況下其他共同體認同可以取得不錯的進展。但是,如果發生戰爭,共同體認同面臨一個重要挑戰就是如果保證共同體成員的安全——在現代軍事科技條件下,在一國範圍內國家擁有最強的同時是與其他群體明顯拉開差距的暴力能力,這使得其他共同體認同將很難解決自身以及成員的安全問題。其次,現代民族國家理念自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開始已經有了數百年的發展,在現代社會民族國家可以說成為了一種默認的、不證自明的理念。在這一情況下作者期望用一次工業革命就徹底變革掉這一理念,不能不說過於激進了。第三,即使是當下仍有很多地區的民族建構沒有完成——非洲就是典型的例子,現代非洲的政治區劃完全是基於殖民時代各殖民國家在地圖上直接分割得來的。也就是說,民族主義甚至還沒有達到他的最高峰,西歐這種最早實現民族國家建設的地區出現的對民族主義的反思,是難以代表全球的主流的。最後,民族主義情緒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可以成為促進凝聚力和國家發展潛力的有力手段。而產生反思民族主義的思潮的西歐則處於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因此我認為作者可能沒有考慮到落後國家民族主義情緒所能發揮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事實上,作者在書中已經提到過西歐與非洲的太陽能發電合作計劃中,非洲國家就有過由於民族主義抵觸該計劃的情景,遺憾的是,作者對此只是一筆帶過而沒有繼續分析。
謝邀,這幾天剛讀完《第三次工業革命》1.因為人類面臨環境問題和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問題,而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點。所以作者提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構想:可再生能源+互聯網技術。2.作者所述第三次工業革命五個支柱如下:
向可再生能源轉型(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氫燃料、城市廢物;核能與生物能存疑)
·將建築轉化為微型發電廠,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使用氫及其他存貯技術存儲間歇式能源·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電網轉化為能源共享網路,可上傳下載能源·運輸工具所需能源與共享電網平台對接簡單來說也就是這套理論也就是解決了:能源是什麼、能源如何生產、能源如何存儲、能源如何運輸、終端如何使用3.這本書有點像馬克思主義,馬克思雖然暢想了共產主義的特徵和美好場景,但並沒有僭越來設想如何一步步達到共產主義。《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對第三次工業革命如何落地點到為止,在介紹完第三次工業革命暢想後,主要記敘在聖安東尼奧、西班牙等地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理論落地,之後分別從經濟學、教育等方面為如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做了準備。但作者並沒有介紹如何一步步做才能達到。4.作者在書中提到傳統能源公司如美孚具有巨大的資金和政府勢力,新能源公司發展會受到強大阻力,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可再生能源清潔、低成本的特徵,註定其具有光明未來。書中聖安東尼奧與西班牙的例子,恰恰是在傳統能源公司勢力薄弱的地方撕開了一道口子。5.前兩次工業革命從開始到巔峰都大概經歷了50年左右時間。第三次工業革命相信也不會短暫。這其中需要解決外部阻力和內部能源生產存儲運輸使用等問題。可喜的是如今矽谷創業明星埃隆馬斯克旗下公司正在解決後者這些問題。SolarCity公司解決太陽能發電的問題、Powerwalls電池正在解決能源存儲的問題、特斯拉則是可再生能源終端汽車。6.總結:
很多朋友覺得《第三次工業革命》像是一本科幻書,但玄幻內容的背後有嚴密的邏輯,我甚至懷疑馬斯克創業方向是否受到了此書的巨大影響。在看得到的未來,這本書所描述的解決方案正在快速變為現實,期間也會有挫折與反覆。但對於讀書的我們,這難道不是前瞻的機會嗎?這書個人覺得不咋地!很空洞的概念,沒有一個支撐他的觀點正確的證據。
很有前瞻性。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是與第二次相對。看得出來作者見多視廣。我個人比較喜歡作者這種覆蓋面特別廣的視野,一種天馬行空的感覺。正在讀英文原版,不到一星期時間,剛過了一半,雖然只有200頁,但仔細讀的話並不能很快。
前兩天剛剛讀完。大體上的印象是:
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後碳時代新的能源體制,以及在此架構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地緣政治等等。能源民主化,人們能在自己的家裡生產綠色能源,通過能源互聯網與大家分享,交易。就如信息在互聯網上流動。
讀著讀著感覺字裡行間略顯啰嗦。一種新的能源架構,五個支撐點,不必寫得如此長。是作者豐富的經歷,換句話說,是故事性支持我讀完的。人是愛聽故事的動物。由於作者獨特的身份,我們有機會用他的視角,和政黨,商業領袖談話聊天,傾聽他們的思路,了解他們站在特定立場上的觀點。這是其一。
其二,是書中富有建設性的想法和論點。比如,「新型通信技術和能源結構交匯之際,正是經濟革命發生之時。」
前兩次工業革命可以和通信技術,能源密不可分,的確眼前一亮。而書中提到的第三次革命的五個支柱也十分信服。 其三,一些有趣的歷史經濟社科的知識常識被有選擇性的放到了一起,不光是科普。從以亞當斯密為首的人試圖用牛頓物理學的數學確定性論證其對市場經濟的思考,直到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為其定下基調。再到第三次革命與古典經濟學的矛盾。縱向的思考總是有趣而富有啟迪性的,而橫向的聯繫更易擦出火花。現在非常流行的跨界其實一直都有發生。也是在提醒讀者大膽聯想嘗試未嘗不可。我也在看這本書,但越看到後來越覺得不對,有些理論過於牽強。具體哪不對我又說不出來,看完第二遍再說吧。
您好,
我也非常喜歡這本書,去年十月偶爾看到里夫金先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如獲至寶地看完了,覺得寫得太好了。但是沒有拜讀過原文版,請問您是在哪兒找到的,能分享一下嗎?謝謝。
人與自然和諧——與合理駕馭利用自然完全兩碼事! 工業革命不是預測得出來的——第一次第二次那次被預測的出來啦 (個別也是及其巧合。)且有程度不同的出入——最終是事實說話:笑 !
個人感覺邏輯不夠嚴密,屬於未來學家遐想類型,我更喜歡有論證的遐想
大概翻了一下 感覺就是外國的宋鴻兵 除了裡面沒有陰謀論 和宋鴻兵一模一樣 說的貌似很有道理 細想一下 全是狗屁不通 還預測大師 反正說的話多了 總有幾句是對的 然後就拿這幾句話來顯擺 來出書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現代園林設計思想的書?
※有什麼封面好看的書推薦?
※有哪些被很多人推薦過的專業性較強的書籍,並不適合一般業餘讀者閱讀?
※關於「創意」的書有哪些推薦?
※請問一下有什麼好的Android Studio教程,書也可以,視頻教程也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