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書?
在健身房跑步的時候,遇到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跟我聊天。他說,每天作業堆到看不見明天,期中考試屁股後面追著各種小測試,感覺人生好無趣啊!
我想起自己那段跟書籍考試作伴的日子,笑著點頭應和。他又說,上班才好玩呢,我都打算退學了。
我勸慰,但是不上大學你會很遺憾的呀。小孩子回我,你上了大學現在也沒見得多好啊!
這話太犀利,一瞬間把我堵到無語凝噎,一直到訓練結束了,我也感覺悶悶不樂。待回家洗澡的時候,我慢慢整理出自己的思考和答案來(反應總是慢半拍的我呀),讀書重要嗎?
當然重要了,毫無疑問。雖然我應該沒機會再跟那孩子談心了,但是我想梳理一下自己的求學經歷,不為勸告任何人,權當是給現在的自己一份鼓勵吧!畢竟,上了大學也沒見得多好的我,需要一個交代。二
我雖然算作九零後,家裡卻是典型的超生團,孩子多了,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不是那麼上心。何況,那時候小鎮上的女孩子,初中就輟學外出打工,甚至談婚論嫁的不在少數。我不想嫁人,也沒興趣工作,我唯一想到的就是不用在家呆著,跟自己的父母相處,學校絕對是個好去處。等到後來閱讀量大起來,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就變得十分強烈。我產生第二個讀書的目的,離開這裡,去到更廣闊的世界看看。然而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家裡沒有任何物質或口頭上的支持,讓我完成自己的學業。那時候我全憑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保護,借高年級學長學姐的舊課本,死皮賴臉地讀完了那幾書。
三
難嗎?真的很難。我交上去的作業本,是從別人用剩的本子里扯出來空白紙,釘在一起的;我的考試試卷是自己手抄寫,等到發布成績時自己對照出分數的;學校上邊下來各種大小檢查時,我就會被臨時放個假在外邊閒蕩一天。那時候我的小學老師們心眼也就比針眼大一點。六一兒童節演出,就因為我買不起那條該死的白裙子,被孤立出所有的群體活動。也托他們的福,我從來沒打過什麼毒疫苗,無病無災地長到現在。小孩子什麼都沒有,光剩一顆自尊心,天天被踐踏著。
一到開學那幾天,我就跟害了一場大病一樣,一天到晚低著頭,不敢說話,也不好意思去偷覷別人散著書香味兒的新書;更別提家長會之類了。那時候學校還沒有設食堂,一到中午飯點的時候,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輕媽媽們就拎著保溫杯,侯在學校門口。下課時,同學們呼啦一下奔過去,叫著媽媽媽媽,喜氣洋洋地接過飯盒。媽媽們在一起比誰的衣服髮型好看,誰家孩子考試成績好。孩子們在一起,比誰的飯盒裡肉多,菜式豐盛。
這種現在回想起來十分溫馨美好的畫面,對當時的我都是殺傷力百分百地傷害。我父母可是幾個月甚至幾年都不會露面的。四
其實,學業壓力什麼的,對我來說從來不是什麼問題,我最難以忍受的是,不得不接受自己跟別的同學不一樣的現實,這種不一樣就像幹了壞事一樣讓人羞憤。每天早上背起書包時,我都要思考,繼續這種恥辱,還是放棄?每次,我都選擇了繼續。雖然,那背後有無數的委屈和眼淚,可是讀書是我唯一的出路。五
謝天謝地,我的中學老師們,都是一群無私偉大的人民教師,他們把幾年來被自卑壓得透不過氣的我拯救出來。那時,我終於意識到作為升學率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的自己,還是有價值的。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在這個小世界裡,一切以成績衡量。我牢牢站在榜首,為自己贏得了無數的特權,而且也獲得了很多勤工儉學的機會。
雖然依舊會掰著手指頭為生活費苦惱,但好歹可以自食其力。六
人在相對舒適和自信的環境里,就會暴露出原本的面目來。比如我,也是那時候學會了撒謊,爬圍牆逃課,網吧通宵遊戲,溜冰場里跟著一群小混混抽煙喝酒打群架。最過分的時候,我喝醉了酒爬到學校三樓護欄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跳樓大戲。待這場風波過去後,我在一個雨夜跳出學校圍牆,跑到另外一個城市流浪了一個多月。那時我再次問自己,為什麼要上學?是啊,從來不為我考慮的父母,已經威脅不到我的人生方向了,當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會餓死冷死在街頭的時候,我為什麼還要讀書?當初,不就是為了離開那個小地方,過得自由自在么?
七
等我回到學校時,我以為自己會接到退學通知,畢竟,我傷害了一位真正關心和愛護我的老師,他明明知道,表面文靜老實的我,做了多少頑劣不堪的壞事。那位老師,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他把流浪一個多月像乞丐似的我帶回他家裡,讓師母給我洗了熱水澡,換上乾乾淨淨的衣服,坐在一大桌熱飯菜前,跟他的孩子們一起吃飯,又把書房騰出來,讓我住著。他說,你不要想上課的事,不要想退學的事,你就安安心心住著,我這裡有電腦有書,你想幹什麼都行。我就窩在小書房裡,頭一個星期沒日沒夜地玩電腦,後來很快就沒了興趣,又捧起他的各種書籍看起來。老師的女兒才上小學,喜歡粘著我看小人書,讓我幫她輔導作業。他的父親,是一位退休的老校長,在學校小山腰上,開闢了一個溫室花棚,裡面有上百種花草,我傍晚的時候就跟著老人家去花棚里鋤草,澆水,聽他漫不經心地講述每一種花草的習性。八
有一天,老師捧著一個大紙盒子,走到我面前,說,你還想讀書嗎?我立在那,倔強地沉默。他說,這裡面是你所有的課本,作業還有複習資料,如果你不想讀書了,就跟我一起燒了它們吧!我依舊不肯出聲。老師嘩啦一聲,把書倒在地上,點燃打火機,往我作業本湊過去。
等到課本也丟進火堆里的時候,我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撲過去把火拍滅,用腳跺,用嘴吹,企圖抓住那個就要被我放棄的求學機會。老師笑了,說,別搶了,這不是你的書。九
待到高三那年,我全力準備升學考試的時候,這所民辦學校的資金出現問題了,老師幾個月發不出工資,好幾次罷課。很多學生被家長安排轉學了。那位老師,也被調配到其他校區。我忍不住慌張起來,那時我剛剛想好要考哪一所大學,學什麼專業,正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呀!思考良久後,我寫了一封信,給市裡另一所實力雄厚的民辦學校。裡面附上我這幾年每個學期的考試成績單,還有我所謂的「升學率帶來校譽」之類的交易說辭。這封信投出去一個月,猶如石沉大海。在我幾乎絕望喪氣的時候,學校派來老師,開著車,把我連人帶行李帶到主校區了。原來當時我不知道那所學校有好幾個分部,校長也有好幾個,信封上我只寫了一個某某學校校長收。結果兜兜轉轉幾個月,才到了主校區校長大人手上。
不管怎樣,我為自己贏得了一個機會。十
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已經為助學貸款跑了好多天,但是毫無門路。孤立無助的我,站在獻血中心門口,被告知早就沒有賣血一說了,眼淚忍不住嘩啦啦啦往下流。但我堅信,只要能進了大學這張門,我就能生存下去。大丫在這個時候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讓我讀大學,全力支持。後來的日子裡,如我所期,把各種獎學金助學金用盡手段拿到手,除了上課就是兼職,我每天睡覺的時間少到可憐,還咬著牙考完了各種證,修完了另外一個專業的課程。在時間最少的那段日子裡,我做了最多的事情。相比現在的時間充裕,我只能幹極少的一些事情,而且成績很不理想,真是挺遺憾的。十一
你問我,是不是因為過去的苦難和努力,現在變得好很多了?沒有,我依舊活在底層,為各種生存問題苦惱著。但是讀書給了我期待明天的力量,讓我知道除了眼下的生活,還會有其他無數的可能。
在沒有任何幫助和選擇的時候,是讀書給了我一條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愚昧的快樂,遠及不上深刻的痛苦。所以,來到人生另一個岔口的我,正在思考下一個讀書的機會......我為什麼讀書
1. 博爾赫斯說:我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記得少年時我體格瘦弱又膽小如鼠,家裡的境況也並不富裕,就常常被一些強壯蠻橫或家境闊綽的孩子們欺辱。每次被羞辱之後,我都會沿著貫穿我們那個小鎮的南塘河一個人邊走邊哭。等我哭停了,就抹去眼淚,躲進街心公園旁邊的圖書館。圖書館的管理員是我們語文老師的妻子,她每次看到我都會神秘兮兮的微笑;不知何故,她的微笑總會喚起我的屈辱心,於是當跨進圖書館的那一刻我都會躲過她的難以琢磨的目光,迅速竄到一排排聳立的書櫃之間。我沉浸在淡淡的舊書的味道里,我想那便是我的天堂。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的熱愛讀書是非常傻逼的行為,並且比起那些實用之書我更愛少人問津的文學和哲學,舉目四顧無人喝彩,這就更加堅固了我的這個認識。小時候,我們村上倒有一個愛讀書的人。他是他家裡的老二,由於哥哥早已成家,他便只能寄居在樓下逼仄的西房裡。西房的房間很小,卻放了一個很大的五斗櫥,幾乎佔了整個房間的一半;夏日的驕陽炙烤著西房的水泥牆,使房間里變得異常燥熱。有一天,我偶然間跑到他家裡去,他就打開他神秘的五斗櫥,興緻勃勃地告訴我每一本書的名字,以及許多關於書的故事。那個下午,屋外榆樹上知了沒玩沒了的叫喚著,房頂的藍色吊扇吱吱嘎嘎地旋轉著,我們倚坐在舊式木床的床沿上揮汗如雨的閱讀……可是我的奶奶不喜歡我和他交往,原因是他都快三十了還打著光棍,並且他所做的工作也是低微的。奶奶說:這個人沒出息,每天都讀一些沒用的書,你應該多向建國學習啊……建國是我們村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大學畢業後分配在鎮政府,幫著鎮長寫些千篇一律的稿子。他是被尊敬的,因為奶奶們覺得他很有能量,能夠辦成別人辦不成的事情。奶奶又說:你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就是荒山上面插紅旗了……因為我的父親實在是個頑主,常年累月無所事事地飄在外頭,又大言不慚的吹牛說在山西或是廣東做大生意;父親一年到頭只有從家裡拿錢出去而從來沒有為家裡添衣置物,我的家庭是並不寬裕的。然而,不管奶奶怎麼說,我還是常常偷偷地跑到他家裡,慢慢地我也受了他的影響,喜歡讀那些無用之書了。我曾感到疑惑:我為何偏偏會愛上閱讀,從此又讓我顯得異於常人?比方說,如今的我已然而立早有妻室,從事著一份與時尚行業相關的零售管理工作,每天忙忙碌碌;要不在出差,要不就在巡店,但凡有閑暇我都會翻開隨身攜帶的書籍,津津有味的閱讀。通常是這樣:在火車上,一整個車廂的人或者低頭玩手機,或者呼呼大睡,只有我一個人沉浸在書籍的世界之中;讀到精彩處會啞然失笑,常引來別人差異的目光,那目光是甚是不屑的。有一回,我坐動車沿著長江溯河而上,去華中一帶出差;我的身旁坐了一位妙齡少女,她的手腕上存著深深的疤痕,她正黯然傷神著卻不想為我的笑聲所驚擾了。她說:是什麼事情讓你這樣開心呢?我窘迫的回答說:哦,我在看書的,說莊子在濮水釣魚……我說了一大堆本想開導她,她卻如墜雲霧裡,不明所以。她歪著腦袋想了好久又問道:你那麼高深,會有朋友嗎?她的問題讓我始料未及,我一時竟不知說什麼是好。我看著車窗外不斷向後退卻的山巒,河流和人家,問自己:那麼,人為什麼要讀書呢?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商業社會,閱讀這些無用之書還有價值嗎?我想到:或者我可以扔掉書籍,全力以赴地去創業或者去追求更美好的職業生涯?或者我應該和許多人一樣,熱愛交際和娛樂,每當夜幕降臨就呼朋喚友去酒館去卡拉OK一醉方休?或者我也應該熱衷於鑽營,今天陪某個老總打一宿的牌,明天又伴某個領導去郊外魚塘垂釣?或者我還應該更加努力的工作,精益求精地鑽研每一個區域和每個店鋪的問題,並逐個解決它們……總之,如我這般貪婪的讀書實在是一件咄咄怪異之事。引一位與我友愛的同學的忠言說,就是:首先你當不了作家;其次即使有幸當上了,以你的性格你也不屑於成為一個作協會員;再次時間就是金錢,現在還有誰願意花心思讀你這些破玩意?掙點錢,養好家,教育好孩子,如有風吹草動也不妨關起門來過過小日子……或許他是對的,我們身邊的許多人不正是這樣或得過且過或勤勤懇懇過完了這一生嗎?可是許多年過去了,無論好友的箴言怎樣在我耳旁飄蕩,世人的眼光又怎樣使我猶疑,我卻還是老樣子:掙錢適可而止,夠花就行;讀書精益求精,未嘗滿足。2.
我以為,讀書有三樣好處。其一,可以獲得知識,而求知慾的滿足又使人愉悅。其二,可以增長我的理性和獨立思考之能力。其三,時時讓我於紅塵中驚醒,或懺悔或反思,或痛哭流涕或默默守望,或悲哀之至或欣喜若狂……總之,閱讀喚醒著我的靈魂。我的讀書觀似乎又與常人有異。我們聽過源遠流長的讀書訓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又聽過父母諄諄教導的讀書告誡:你要好好讀書才能考上大學,考上大學將來才能有份好工作。還聽過鏗鏘有力的讀書豪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些讀書論自然流傳甚廣,可是我卻獨獨欣賞陶淵明的一句話: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以為陶潛道出了讀書的真諦之一,即閱讀所能夠帶給我們的愉悅。那麼,閱讀的愉悅又從何而來呢?我想起古希臘先哲泰勒斯的故事:泰勒斯好讀書,欲求索宇宙之本質。一日從郊外返鄉,光顧著仰望星空沉思未解之困惑,一不小心就掉進了路旁溝渠中,引來鄰人譏笑。鄰里紛紛嘲弄:泰勒斯可真是個書獃子啊,連走路都不會走啦……泰勒斯聽聞之後微微一笑,取出全部家當把方圓十里之內的橄欖榨油機全部租賃來放在家裡。鄰里瞧見了連連搖頭說:泰勒斯這回可真是讀書讀傻掉了……是年夏天橄欖大豐收,鄰人們尋遍各鎮商鋪都租賃不到榨油機,方才想起泰勒斯早已壟斷了租賃市場。於是浩浩蕩蕩趕往泰勒斯家中,爭相高價租賃,致使泰勒斯一夜暴富。而那泰勒斯呢,仍然微微一笑,不多久便散盡千金,關起門來繼續讀書做研究。這便是知識的力量,但是比起知識帶來的金錢,哲學家們似乎更加看重知識帶來的愉悅吧。說到這裡,又忽然想起莊周的感嘆:知無涯而生有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庄生說得沒錯,如果讀書僅僅是為了求知,那會是一件非常危險地事情。那麼莊子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他告誡人們無論昭文之鼓琴,還是師曠之枝策或惠子之據梧,相比於大道而言都是雕蟲小技。人生不妨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做一番無可而無不可的逍遙遊。可是莊周究竟不是平凡人,他可以羽化成蝶飄然而去,自不必同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一般見識。那麼,如何在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中尋見我們的方舟呢?這便需要塑造我們理性的生命和純潔的靈魂。談起理性,我常常會想起一個故事。啟蒙時期的法國大哲伏爾泰與另一位風雲人物盧梭交惡,雙方可謂是水火不容。他讀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之後,給他的朋友寫信說:讓雅克像個哲學家,就好比猴子像人。後來盧梭受到迫害,瑞士政府要收繳並燒毀他的書籍。這時候伏爾泰站出來為盧梭抱不平,他說: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個故事很能夠說明理性是什麼,它不絕對、不偏狹,他質疑權威、崇尚邏輯。歷來,西方文明重視理性;可以說西方的發展史也是理性的發展史,因此生出了哲學、科學、民主、法治等人類共同價值;而中國文化的發達卻扼殺了理性,生出了專制、愚昧和奴性。蘇格拉底是人類歷史最著名的理性追問者,試看一例—— 蘇格拉底:什麼是勇敢? 拉克斯:勇敢就是在情況變得艱難時能堅守陣地。蘇:但是,假如戰略要求撤退呢? 拉:假如這樣的話,就不要使事情變得愚蠢。蘇:那麼,你同意勇敢既不是堅守陣地也不是撤退。拉:我猜是這樣,但是,我不知道。 蘇:我也不知道。或許它正好可以開動你的腦筋。對此你還有什麼要說的。 拉:是的,可以開動我的腦筋,這就是我要說的。 蘇:那麼,我們也許可以嘗試地說,勇敢是在艱難困苦的時候的鎮定,正確的判斷 ……關於理性,蘇格拉底宣揚道: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為此,他被雅典政府判處死罪,罪名是不信神以及敗壞青年的思想。他也成為了第一個因為堅持自己的思想而殞命的賢哲。在他之後,雅典迎來了哲學和科學的黃金時代,江山代有人才出,柏拉圖寫下里程碑式的偉大篇章《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發見了邏輯學,寫下了不朽的《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等等。理性在西方的中古時代暫時的沉寂了,但是文藝復興之後,又有弗拉西斯培根、伽利略、笛卡爾、斯賓諾莎、牛頓,萊布尼茨等偉大人物高舉理性的旗幟,從而引領了人類歷史上最蔚然壯闊的時代。3、理性在中國,運氣似乎不大好。起先它莽莽撞撞地遇見了墨翟和他的門生別墨一行人,墨家憑藉它提出包含有邏輯意義的三表法等,在戰國時代也曾經風光了一陣;不想後來遇見了一個實力強勁的大敵,便是孔子和他的儒家。儒家推崇禮樂和推己及人之愛,墨家反其道行之,崇尚兼愛和非樂……於是乎到了孟子的時代,更受到了口誅筆伐,孟子如是罵道: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待到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家的時代也正式宣告壽終正寢了。然而,孔子和他的儒家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孔子迴避形而上學,子不語怪力亂神。且看一例: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也不是一個具備科學精神的人,他迴避理性探討——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你看宰我存有追問的精神,但是在他的老師孔子那裡卻泛不起一點漣漪;可惜宰予們缺乏亞里士多德的大智慧,因此我國歷史上也從未有過「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豪言。自打墨家之學消亡以後,中國的文化發展便與理性思維背道而馳了。到了宋朝的時候,有大儒二程和朱熹吸收了佛教的認識論和形而上學,強調格物致知的重要性。但是缺乏邏輯推演、分析、判斷、實驗的格物只不過是過家家式的格物罷了。比如,有一回,程頤觀察到了正孵化而出的雛鴨,他得意洋洋的宣稱他得到了關於」仁「的真理;又有一回,朱熹在自家後院看到井底冒白煙,就自以為得到了關於」陰陽之學「的真理。後來明朝的王守仁聽了朱子的高談闊論,也學著格起了竹子,結果自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由是可見,儒家的興盛和專制的發達,正是理性的扼殺者。理性強調懷疑和批判,而儒學則宣揚奴性和順從。因此漫漫兩千年,百家爭鳴之後中國再無爭鳴,也就再沒有產生偉大的思想者。直到五四時期,西學東漸,中國才重新發現了理性思維,真切的看見了科學,民主和法治的美妙容顏。然而中國沒有文藝復興,因此直到今日,這個國度都不是一個理性的國度。可以說,今日的中國多噴子,而少公民。公民追問事實,分析原因,研究方法,反躬自省。而噴子則只有噴糞一途,從來不會進行理性的追問。也無怪乎太祖的腦殘粉們,稍微得到點自由和鼓舞,就轟轟烈烈的干起了文化大革命。理性的缺失,造就了為專制唱讚歌的暴民,也同樣會造就鼓吹民主自由的噴糞家……他們儘管政治觀點不同,但在效果上往往殊途同歸,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愚蠢!專制實在是個嗜血者,他殘殺理性和民主精神。應試教育恰是她最有力幫凶,專事培養愚昧者、無知者和腦殘者。 還記得我初中上政治課,有一天老師講到社會主義優越性,我舉手提問:老師,歐美國家發達先進,那為什麼說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越呢?老師白了我一眼答道:因為這是馬克思說的。我似乎得到了答案,實際上我仍然一無所知。我們從小就是這樣被灌輸知識的,它磨滅我們的個性,扼殺我們求知的興趣,泯滅了我們懷疑和批判精神的花朵……唯有閱讀,才可以喚起理性,進而塑造它完備它,使它發出耀眼的光芒。幸運的是,我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這一良好的習慣拯救了我的理性。使我在年少時不曾人云亦云,成年後也不願亦步亦趨。為此我收穫了獨立思想,付出的代價則是孤獨。4、閱讀造就的不幸除了孤獨,還有它的孿生兄弟懷疑。笛卡爾作為一個懷疑主義者,覺得世間的一切兼可疑,在考察了人類社會一切堅固的東西之後他發現只有懷疑本身是確定的,於是他得出他的一切立論的根基:我思故我在。這不免使他陷入了循環論證的泥沼。實際上在這裡,笛卡爾不經意地揭示了理性的局限性——例如世界上一定存在堅不可摧之物,否則世界的一切存在便沒有根基。可是又是誰創造了堅不可摧之物,且慢,如果堅不可摧之物是被創造的,那麼它就並非堅不可摧。依此可見,堅不可摧之物並不是被創造的,可是如果堅不可摧之物不是被創造的,它又是如何存在的呢——理性在這裡陷入了悖論。斯賓諾莎沿著笛卡爾的道路繼續前行,他把這個悖論推給了神,因為只有神是人類所不可理解的永在。於是理性在它的終點給我們如下忠告:要麼存在一個上帝,要麼就是虛無和荒謬。然而無論怎樣,相比不讀書的荒謬,我會更偏愛讀書的荒謬。5、我相信一切偉大的文學作品當中都包含著真理,有一些真理並不經由理性抵達,它們另有一條秘密通到能夠深入你的靈魂。聖保羅說:知識使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我願意時時謹記這句話,因為我是軟弱、我亦是醜陋、我更是自以為是,唯有愛才能將我拯救……那時2015.7.23「不知何時開始,我害怕閱讀的人。就像我們不知道冬天從哪天開始,只會感覺夜的黑越來越漫長。 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麼?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遊盪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後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但閱讀的人在知識里遨遊,能從食譜論及管理學,八卦周刊講到社會趨勢,甚至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建築防震理論侃侃而談。相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錄音機;過氣、無法調整。我最引以為傲的論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書架上某本書里的某段文字,而且,還是不被熒光筆畫線註記的那一段。 我害怕閱讀的人。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了,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里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很幸運;當眾人擁抱孤獨、或被寂寞擁抱時,他們的生命卻毫不封閉,不缺乏朋友的忠實、不缺少安慰者的溫柔,甚至連互相較勁的對手,都不至匱乏。他們一翻開書,有時會因心有靈犀,而大聲讚歎,有時又會因立場不同而陷入激辨,有時會獲得勸導或慰藉。這一切毫無保留,又不帶條件,是帶親情的愛情,是熱戀中的友誼。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節節的脊椎,穩穩的支持著閱讀的人。你看,書一打開,就成為一個擁抱的姿式。這一切,不正是我們畢生苦苦找尋的?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總是不知足。有人說,女人學會閱讀,世界上才冒出婦女問題,也因為她們開始有了問題,女人更加讀書。就連愛因斯坦;這個世界上智者中的最聰明者,臨終前都曾說:「我看我自己,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找到一塊光滑的小石頭,就覺得開心。後來我才知道自己面對的,還有一片真理的大海,那沒有盡頭」。讀書人總是低頭看書,忙著澆灌自己的饑渴,他們讓自己是敞開的桶子,隨時準備裝入更多、更多、更多。而我呢?手中抓住小石頭,只為了無聊地打水漂而已。有個笑話這樣說:人每天早上起床,只要強迫自己吞一隻蟾蜍,不管發生什麼,都不再害怕。我想,我快知道蟾蜍的味道。 我害怕閱讀的人。我祈禱他們永遠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們會更輕易擊垮我,甚至連打敗我的意願都沒有。我如此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的榜樣是偉人,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還是一個,我遠不及的成功者。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而我已經是一個成年的人。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大家都喜歡有智慧人。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能避免我要經歷的失敗。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懂得生命太短,人總是聰明得太遲。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就是我的一生。我害怕閱讀的人, 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說一個我自己經歷的故事吧那是之前從上海返回家鄉新昌的班車上。連續忙綠好幾天的我昏昏欲睡,準備在車上小憩一會。卻被旁邊刺耳的一陣哭聲所驚醒。一旁座位上一個頗為邋遢的小女孩,不停的哭鬧,令人煞是煩躁。不知哭為何由,總之就是一刻不歇就是鬧。女孩的母親坐在她身邊,身材臃腫,打扮……土氣(大概就是一條梅紅色五分褲下面踩著一雙亮片涼鞋完了裡面害穿著一雙肉色絲洋襪,你們自己腦補一下吧)對一旁哭鬧的女孩不聞不問自顧自打著電話。細聽,是家鄉新昌話,措辭粗魯,滿口「cnmb」粗話連篇,似乎和電話那頭的人一起在使勁咒罵著一個傢伙。少頃,女孩哭聲依舊,母親似乎也是惱的不行,掛斷電話(高潮來了),用比那個女孩的哭聲起碼高出一倍分貝的嗓音狂罵女孩,女孩哭了不到五分鐘,她在車上足足罵了十分鐘。最後還是在全車人的指責下才停止,女孩好像被罵懵了,不再哭鬧。女孩的母親這時候便肆無忌憚吃起蘋果來。咬下蘋果的淅瀝聲,咀嚼果肉的聲音,咽下果肉的吞咽聲,連綿不斷,聲聲入耳……再無困意的我被坐在我前面的另一對母子吸引過去了目光。母親也是老鄉新昌人,其相貌不算太出眾,但衣著得體大方,妝容清淡素雅,讓人看著很舒服。孩子七八歲的樣子,估計是在上海長大的,講的是普通話,不時在尾句加上「一剛」這樣的尾綴,一口上海腔調。孩子坐在位子上不哭不鬧,靜靜看著連環畫。圖書是漢英雙文的,碰到不認識的字和單詞,孩子就扯扯媽媽的衣袖,「媽媽這個念什麼啊?」而媽媽也總會耐心地教導他,漢字吐字清晰,英語發音標準。母子二人有說有笑,卻始終把音量控制在周圍最多四人能聽到的音量內。車子開到嘉興境內,那位母親便介紹說:這裡就是嘉興了,從這以南便是以前我常說的杭嘉湖平原了,由杭州,嘉興,湖州構成,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駛出嘉紹大橋,進入紹興境內,母親便說「現在我們到紹興了,這裡是魯迅故里,著名的水上之鄉,古代越國中心紹興。」再往前到了嵊州,孩子抬手指向收費站的「嵊」字問道這是什麼字呀媽媽?母親答道:這個呀念「sheng」,這裡就是我們新昌的友鄰嵊州,我國第二大劇種越劇就是起源於此……」臨近目的地,母親向娘家打了個電話,用方言說他和兒子快到了,讓老母放碗榨面給孩子吃,孩子最愛吃新昌榨面。」一旁的兒子似乎對母親的家鄉話饒有興趣,一本正經向母親討教起了新昌話的說法。母親也是樂呵的不行:「那你跟我念啊,早上念"困新",中午念"暗久",晚上念"夜到"……」我曾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問我們為什麼要讀那麼多書。一個網友回憶說,一次他老爸問他什麼是素養,網友balabala回答了一大通,他老爸後來就說了一句:「你讀過的書,上過的學,等時間久了,那些細枝末節你可能都會忘了,最終剩下的,就是你的素養。」我想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的理由,素養。你的子女,可以跟你學習歷史名跡,從你這裡了解大千世界,可以接受你家鄉的文化,喜歡你家鄉的小吃美食。而不是和你一起,被群眾所討厭。也許今後我們會最終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和一個平凡的人組建家庭,最終囿於晝夜,廚房與愛。但是,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即使最終洗凈鉛華,墜入繁瑣,同樣的工作,卻可以有不同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可以有不同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可以有不一樣的素養。最後說一句,那些沒有素養的熊孩子就應該他媽統統拿去續了
今日,「讀書」不再成為家長用來念叨我的必用辭彙,我不再把讀書當成一種負擔和任務,也不再把腦子與精力浪費在熱衷於各種無聊的八卦與垃圾信息,更不是只想早日脫離校園的叛逆學生。從初一到研究生一年級,整整十年。回顧這條路,昨日那個踏入城北中學樂呵呵的義務教育下的、只憑小聰明上學的我,今日享受著校園時光,如海綿一般吸取知識、把讀書當做一種享受。這十年求學的路,我曾經厭倦過、背叛過、也想要停止過,但是,我很慶幸我走到了這一步,即我沒有宏大的目標來催促我要去完成更高的人生使命,但是我品嘗到了讀書的樂趣與小小的成就,這讓我迫切的想要告訴年輕的正處於叛逆期的小朋友們,讀書的意義何在。
我想,我還無法說,讀書改變命運,但是我卻想說,讀書改變了我,一個社會眼中「應然的我」。每個人,因為他所處的客觀環境,諸如家庭、健康等,都會被好事的外人打上一個標籤,好像你必須或者一定將成為他們所認為的應該的那樣。所以我今天想說(無論過去我也無數的反駁,難道讀書是唯一的出路與方式),如果你想變得和別人想的不一樣,如果你想要突破理所當然,而同時你又滿足的以下幾個條件:1、你的父母沒有給你一個高的起點;2、你的天賦無法讓你鶴立雞群;3、你的運氣總是不來甚至比較差,那麼,你要變得有所不同,唯一的途徑就是讀書。
誠然,每個人都可以反駁我,讀書改變了你什麼?憑什麼說,是讀書改變了你?我沒有數據支撐,無法做科學定量的分析以得出任何的因果關係。這也不是我所打算的要做一個研究,而是我只想簡單的說明,讀書是怎麼作為一個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卻只有少數人抓住了機會來改變他們自己的現象。我想,從橫向的比較來看,我至少有權利在我自己的經驗上總結,讀書對我的改變:
1、我身邊朋友的現狀:
初中畢業,成績優異的人去了一中、四中,稍落後的去了十三中,或分散在各個高校。輟學的人,男生在社會打流(方言,表示無所事事),持續啃老,待業、打工;女生從事髮廊工作、失足誤入歧途、社會最底層打工;
高中畢業,一中、四中的學生基本會繼續讀大學,即使成績再差也選擇繼續讀一個專科;十三中即以下的高中呈遞增趨勢有輟學現象:男生普遍選擇當兵,而家中無部隊背景的人服完兩年兵役後待業;女生一般去外地或從事底層勞動工作等;
大學畢業,大部分選擇就業的人,基本可以謀求一份職業,其中重本畢業生基本留在北上廣大城市或從事正規企業的體面白領工作、二本三本畢業生基本能找到謀生的工作、專科技校等畢業生更多自主創業或進入不正規的工作單位,工資不穩定、工作壓榨比較多、較辛苦。部分選擇繼續讀研,基本選擇的是211/985高校繼續讀研,學費和生活費基本由國家全部負擔;部分選擇留學,其中有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此部分學生生活在朋友圈中,檔次更為高級。
從生活幸福感來看,現階段繼續讀書的人比大學畢業工作的人要幸福,大學畢業工作的人比高中畢業就工作的人幸福,高中畢業就工作的人又比初中畢業的幸福。這種幸福當然不是一頓宵夜一瓶酒的低俗樂趣,而是生活質量與生活品質,私以為,有自我、有新鮮感、且有不斷追求的人生,讀一本好書、旅行、看一場電影、享受美食、體驗生活才是高質量的生活。
2、觀念的衝突:
普遍而論,高學歷的人能更積極、正面的看社會,讀書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改造社會的勇氣而非寡婦的抱怨;
高學歷的人所思所想的境界更高,理智的看待問題,不拘泥於瞬間的享樂而目標高遠;
高學歷的人對低俗的避讓以及媚俗的排斥,塑造更具備個性與獨立型的個人精神;
同時,高學歷的人為人處世的功利性、自利性更少,對於別人的失誤更寬容,普遍更追求精神的富足而非物質腐敗。
3、我的變化:
誠然上述兩點是從現象、衝突兩個方面來談讀書所造成的群體差異。這當然不是教條的決定論,我認同不僅僅是讀書的影響,而包含了更多的因素,諸如家庭教育、個人的心理。但是接下來我要談到的便是讀書作為一個單一的因素對我的影響。
A.讀書改變了我的外在;
B.讀書改變了我的見識;
C.讀書改變了我的世界觀。
A.此處所言的外在,並非一種潛在的身高、體重、五官和髮型,而是通過外在形象所展示的一種人的精神面貌。知識首先讓人變得理智,因此他往往首先塑造出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即當你所獲得的知識越多,你在面對問題時,首先所反映的是靜止的思考,而非浮誇的評論、哭笑;知識讓人變得謙遜,就好像古時候中國人一直認為地球是方的,並自詡為世界的中心而驕傲自滿,知識的習得往往打開的是你腦中另一個無知的大門,因此,越學習越發現無知的越多,因此面對外界,我們自然更多的是學習的態度,而非急於發表一番無知的拙見;知識是自信的堅實後盾,不以科學作為基礎的言論都經不起推敲,最終只有在一次次被證偽的過程中,人變得越來越自卑而沒有底氣,故掌握了知識的人,一方面不輕易就無知而論,另一方面每一次的行動又都是鏗鏘有力、不卑不亢。因此,我認為讀書讓我變得和十年前不一樣在於:內斂而不張揚、自信而不猥瑣、大方而不自負。
B.古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私以為,無讀書的行走便是行屍走肉。2010年世博會,那是我第一次做了十四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那時的我,毫無學識,肚子里的墨水除了應付考試的幾張試卷別無其他,回看當時的照片,是一個小縣城的小女孩初入大城市的開眼與畏懼,第一次坐地鐵、第一次看到人山人海的景點、第一次接觸世界文化,「劉姥姥進大觀園」用以描述那時的我,再標準不過,捨不得花錢,於是在新天地吃肯德基、在東方明珠下面徘徊、住在市區以外的酒店,回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上,16歲的我所想的是,我還要以另一種態度再來一次這個地方。高中畢業那年,出於幸運,我有機會第一次出國,去了新加坡,並且在新加坡住了一個月,然而,出國這種機會難得的事,是以我實在不想在那呆了,強烈要求回國而匆匆告終,為什麼,因為我每天無聊,給我一張地圖我看不懂,不知道去哪玩,出門身邊都是各色人種,我心存偏見,更是處於語言障礙,無法交流無法溝通,行走在街上都是尷尬,生怕舉手投足違反了別國風俗和禮儀,好不容易半推半就到了一個景點,也完全無法用心去感受不同國家文化帶給我的衝擊與快樂,倒不如早點回到小縣城,和朋友們唱唱歌、溜溜街來的快活。可見,高中對於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我,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根本無法自信的去開啟認知世界的大門,去大城市、去發達國家所帶給我的,只有更多的無趣的體驗,既沒有豐富我、也沒有提升我。上大學,當知識在我的內在逐漸開始積累與質變,我開始從內心想要走出去看看,儒學中講究「格物致知」,我想,當一個人慢慢的習得更多的時候,會有一股原始的衝動想要去了身體力行的感受世界。於是我開始了真正的「旅行」。從充滿民俗古韻的鳳凰、到金融匯聚的上海、到慢生活的台灣、到多元主義的馬來西亞、到人文與自然融合的雲南、再到政治中心北京,三年的時間,讀書推動我不斷想要嘗試要走出去,而走出去的所見所聞,又使我更有動力的讀書。在我背著包行走在路上、機場、甚至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明顯感受到的是讀書帶給我的從容不迫與所見即思的習慣,這是四年前的我,所不具有的。而這些加起來也塑造了今天的我。
C.曾經我一直覺得,安於現狀,是最好的結局。猶如海子對世人所勾畫的一張劈柴、喂馬、「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的田園牧歌式景象,但是這種想像,沒有穩定的物質基礎是無法實現的,沒有一顆明理而又智慧的頭腦是無從消受的。諸如沒有約束就沒有真正的自由,沒有辛勞就沒有真正的幸福。「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後方能感受何為心靈的愉悅、身體的安逸、食物的真味。貪一時的渾渾噩噩而不能自拔,終究一生都要困在為一塊錢斤斤計較的苦難之中。因此,讀書帶給我的是對自律的執著追求:早起,絕不把一天的開始浪費在多餘的睡眠;踐行尼採的人生態度,「一日不曾起舞,便是對生命的辜負」,辜負了一天的生命,即心靈要收到自我的懲罰。而唯有真正的付出了時間與態度去做、去看、去學,才能突破迷茫、負罪感與庸俗的一生。當不再終日惶惶然而不知所措的過好了每一天,那麼世界觀才帶給了我了真正的屬於自己的消遣、品味、追求的樂趣。
當然,這些都不是世人眼中成功的標誌,而我也並未自命其為成就,更直白的說,我只是眾多熱愛學習的人中的一個,甚至不是有卓越成功的那一個,但我自得其樂,這樂並非是永恆的輕鬆,它會有壓力、有負擔、有枯燥、有挫敗,但是這些仍是樂的一種。如果真的要說讀書給我帶來了什麼利益,我想可以羅列一下:
1、每一個可見的領域,都有熟人。讀書的平台越高,朋友圈的質量越高。我的朋友分散於各個行業領域中,攝影師、醫生、設計師、老師、警察、商人、公務員、律師、學者,同時還分散在世界的各個地方,中國各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等。這些人際關係在必要時可以幫我、而不再僅僅是打工族的逢場作戲的酒肉交情;
2、掌握一門流利的外語。學習外語的過程固然辛苦與枯燥,但是當你可以在一群看見外國人而不敢勇敢say hello的人中,流利的和他們談笑風生,那種獨特與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而那也是你打開新思維大門的直接的方式;
3、輕鬆掙外快的方式。一方面當你的同學在奶茶店、餐廳那種每小時8元的時薪端茶送水時,你可以備受尊重的當家教、當老師,傳道受業解惑,而工資是他們的五倍以上;另一方面成績的優異會直接轉換為經濟利益,獎學金;
4、遇到更好的愛情。你是什麼樣你遇到的人就是什麼樣。一個沉浸在韓劇和言情小說的人是無法理解「精神伴侶」的重要性的,所謂的「白馬王子」只會不斷地被下一個「白馬王子」取代,而精神的契合則會讓愛情的雙方變得更好,而變得更好,才是稱得上是「好的愛情」。如果你有機會走上更高的平台你就會發現你會遇到全新的人,讀書讓你褪去內在的不足與不成熟、更新你對另一半的要求,所以不急著把追求愛情當做目的,而將愛情作為一種自然的結果,這也是讀書能夠帶給我們的。
到現階段,我能就「我為什麼讀書」所坦誠的說的就是這些。高尚的說,我為了改變自己而讀書,功利的說,我為了讀書帶給我的效益而讀書。儘管不能實實在在帶給我富足的物質,但卻讓我足夠的享受到精神的成就與愉悅感,我沒有別人的天賦、財富,沒有與生俱來的高雅與品位,但是讀書在一步步的雕刻我,讓我不斷地看到天空之外還有天空,從而讓我追求真正的享受而沉迷於低俗的享樂,我想這正是生而有精神追求的人,在讀書階段想要獲得的一點點在外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唯有自己內心能真正品味到的甜蜜感。願這份甜蜜與你們共享。
人生道路漫漫,守住夢想的人有幾何,放眼未來的人又有多少,靜下心來讀書的人少之又少,獻上這首趙雷的《無法長大》,希望您用這首歌的時間放鬆地看完這篇文章。
趙雷-《無法長大》mv - 騰訊視頻視頻小泥巴買的第一本課外書,是初中老師讓買本課外書輔助寫作文,書店裡買了一本書叫《母愛》。書裡面好多短篇文章,描寫母親的付出和大愛,當時看到幾篇深刻的文章,感動地都哭了。然後從那時起,張小嫻《愛情小說全集》,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路遙《平凡的世界》等等,陪伴了我的中學生活。
高中時期每一期的《讀者》和《青年文摘》必須要看,這次你買,下次我買。就這樣大家省錢,一買就是四年(想問為什麼是四年的,可以翻作者之前的一篇文章《關於學校,我想說——》),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看這些書,就是感覺比學校的教材有趣,比部分老師講課的內容豐富。記得高中追一位女生,這位女生失戀了,晚上打電話向我述說,然後我讓她等下,迅速拿起書桌上看完已久的《張小嫻全集》,在被窩裡蒙著頭打著手電筒,讀了一段張小嫻描述忘記戀人是怎麼一個痛苦的過程。當時讀完這段話,這位女生哭著說:我感覺還是忘不掉他,balabala。我不知道這段話讀的對不對,反正最後還是沒追到手。
當時間過去,我們忘記了我們曾經義無所顧地愛過一個人,忘記了他的溫柔,忘記了他為我做的一切。我對他再沒有感覺,我不再愛他了。為什麼會這樣?原來我們的愛情敗給了歲月。首先是愛情使你忘記時間,然後是時間使你忘記愛情。
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遺忘了。我們放下尊嚴,放下個性,放下固執,都只是因為放不下一個人。
——張小嫻《愛情小說全集》
這幾天逛知乎,看到有人問:讀書越多越孤獨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49661/answer/151231557(大家可以點進去看看,裡面還有蔣方舟等大V的回答)
我是這麼回答的:
記得韓寒在《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中寫到:把這個世界看得越透的人,在這個世界上越孤獨。
電影《荒野生存》,男主人公筆記最後一句話是: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只有分享才是真正的幸福)。
孤獨是不與小人爭辯,不與粗魯的人爭吵,不隨便說出自己的想法。
孤獨不是不與人分享快樂,不是不與人交流,不是不交朋友。
心理小說《守望靈魂》說,真我的最高端是仁慈和大愛。當參悟透真我的本質,會去愛一個人,會去寬恕一個人,何來孤獨。
讀書多了,只會越來越謙虛,講話越來越謹慎,越來越客氣。孤獨是沒有找到另一半,但是你的靈魂會陪伴你。
當安迪被關在肖申克監獄的時候,可能會有孤獨,但是短暫的,因為陪伴他的有莫扎特、麗塔·海華絲和希望。
當然這個問題也啟發了我寫這篇文章,那大家為什麼要讀書呢?
一 遇到挫折時,不再那麼沮喪。
記得高三畢業同時伴隨著失戀,當時是初戀和我分手,選擇和別的男生在一起。當時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哭地一塌糊塗,找這個朋友打電話訴苦,找那個朋友借酒消愁。甚至還有輕生的想法,感覺已經世界拋棄了我,在這裡已經無所留念。當時暑假,摩托車開到110邁,眼睛裡的淚水刷刷地往外流,不知道是風吹的還是因傷心而流的,那一刻的想法是直接這樣開下去,還好對面的司機及時變道,才有現在完整的小泥巴。當時身上一驚,停下車想想,原來還是有人在乎我的嘛。也就這麼一點僥倖心理,支撐我度過了那段「昏暗」的歲月。
電影《初戀這件小事》
現在回頭想想,年輕時挺傻的,這就是為情所困吧。有些事情只有經歷過了,才知道其中的奧妙。讀書和經歷的事情(尤其是苦難的事情)會讓自己慢慢成長,最後當在遇到挫折時,不再那麼懊惱,不再那麼沮喪。會勇敢地面對,想出最佳的方法去解決它,快速地走出「陰影」。
就像《守望靈魂》裡面所說,上帝給每個人安排了「集結者」,「集結者」負責在我們人生道路上設定「障礙」,看每個人處理「障礙」的態度和方法。根據其觀察,如果還是不成熟,再設置其「障礙」,直到面對其同等程度的「障礙」處理地很「成熟」,就算過了這一關。想想確實這樣,當小孩摔倒在地嚎嚎大哭,有次他自己爬起來了,以後他也會不哭自己爬起來。
二 不再畏懼死亡。
小的時候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以後死掉埋在土裡,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自己了,心裡會無比地恐懼,就像墜落深淵的過程,害怕又沒什麼可以「抓住」(應該理解為信仰吧)。當看完《西藏生死書》,讓我對死亡有了更深地了解,就像小說的引言所說:願此書能成生者、瀕臨死亡者與亡者的解脫指南。願此書能對所有讀者有所助益,並引領他們邁向證悟的旅程。
小泥巴感覺有些書(尤其是心理和生死的),讀完之後只能自己體會,文字很難述說出來,或許思考完得到的是一種觀念和心態。就像讀完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青銅時代》《白銀時代》《黃金時代》),我現在已經忘記了書的內容,唯一記得的是內容有點「色」(教導我們直面「性慾」),但我相信他的著作帶來的其他改變和態度還是在的。
(就像只記得:《紅樓夢》領悟到古時的那種含羞保守,一定要有愛就大聲講給對方聽,不要只在床頭哭泣。
《金瓶梅》男人三妻四妾,性工具在古代就已發明,不要過度縱慾,保重身體。
《三體》人在宇宙是渺小的生物,不必太在意地球上的物質,一張「錫箔紙」就能毀滅全人類。)
圖片為作家王小波
這或許就像三毛所說的那段話: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英文小說《ON MY OWN TWO FEET》,作者在回憶她躺在ICU病床上,與死神交談作戰,最後她選擇堅強地活下來,承受更多的苦難而不是放棄生命。其實讀書也是提供了類似這樣的機會(只不過沒那麼真切),讓我們坦然地面對生老病死,而不是遇到了這種情況一蹶不振垂頭喪氣。
人都有生老病死,都有化作泥土回歸大地的時刻,重要的是看人生的這個過程,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
我們的存在就像秋天的雲那麼短暫, 看著眾生的生死就像看著舞步, 生命時光就像空中雷電, 就像激流衝下山脊,匆匆流逝。
現在的你,是你過去的你所造的;未來的你,是現在的你所造的。
如果想開始擺脫死亡對我們的最大宰制,就要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讓我們揭開死亡的神秘,讓我們熟悉它,讓我們習慣它;讓我們隨時想到死……..我們不知道死亡在哪兒等待著我們,因此讓我們處處等待死亡。對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脫的修行。學會怎樣死亡的人,就學會怎麼不做奴隸。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書》
三 讓自己更專業。
一直努力的人肯定會知道,只有不斷地學習才會讓自己進步,讓自己更專業。無論是工程師、健身教練和管理人員,都需要不斷地去學習。讀一些PLC技術、電路和電子技術對工程師有幫助,讀一些解剖學、生理學和營養學對私人教練有幫助,讀一些管理學、心理學和營銷書籍對管理人員有幫助等等。不想讓學員因為一塊肌肉在哪裡把我問住,不想給學員制定飲食計劃的時候不知道碳水和蛋白的配比,想講解運動知識的時候更加自信,想根據運動心理學來激勵會員更快地達到鍛煉效果。
英文一直是小泥巴的弱項,沒有中文字幕就看不懂電影,英文網站讀不懂,英文歌只聽音樂不懂歌詞意思等等。這項技能一直困擾著我,正因為沒去努力學習,好多更先進的技術和知識都不能獲取。
大家也是一樣,想在自己的領域更專業一點的話,建議多讀讀相關的書。知識得到了提高,在這個行業就更有底氣更加自信,自己的升值(職)空間也會變大。
四 擁有一個好的人生態度。
有時候會把書借給朋友同時會說:「我把最珍貴的東西給你了,你要好好珍惜。」確實是這樣,我看過的這本書你再去看,就好像我上過的女人讓給你一樣,甚至說是偷窺我的靈魂。其實感覺作家都很無私,把自己所領悟到好的東西寫成書,供大家閱讀和汲取。(沒有自誇的意思)
讀書能夠閱覽偉人的經歷,讀書能夠學習偉人的處事方法,讀書能夠領悟人生之道。在不知覺中觀念變得「很正」,思想得到改變,眼光看得更長遠,道德和素質得到提高。
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永遠不要放棄它,就像下面視頻《女王的教室》這位老師講的:讀書,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今後你們可能會碰到很多很多你們不知道的事。也會碰到很多你們覺得美好的、開心的、不可思議的事物。這時候做為一個人,自然想了解更多,學習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不能稱為人,連猴子都不如。連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都不想理解。還能做什麼呢?不論如何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有很多不懂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麼都懂的樣子,那都是騙人的。進了大學也好,進了好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那就有無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人就死了。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
女王的教室精彩片段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b0377kj2t3w.html
人生的道路還很漫長,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總是要分開的。最後陪伴的只有你自己,多去讀些書,豐富其靈魂,放遠其眼光,改變其思想,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態度。
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進步成長。
作者:小泥巴
備註:①本人微信公眾號:做一名有修養的健身人
②需要交流,請加本人微信:LLE_ECHO
③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百度圖庫
因為愛好而已。如果不是工具書,其他的沒必要不喜歡還去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為什麼要讀書?首先請安靜地聽著。你從來不問自己為什麼要遊玩、要吃飯、要觀賞河水,也從不問自己為什麼殘酷,不是嗎?當你不想做某件事時,你才反抗並質問為什麼必須做這件事。讀書、遊玩、做個殘酷的人或好心的人、觀賞河水、雲彩,這一切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讀書、如何走路,如果你無法欣賞綠葉的美,你就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你要了解生命的全部,而不只是一小部分。這就是你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觀賞藍天,要唱歌、跳舞、寫詩、受苦、學習及了解的原因,因為這一切都是生命。《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舉個例子:當你看到夕陽餘暉…你的腦海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卧槽,這麼多鳥,真好看,真他媽太好看了!」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 他還應該擁有更詩意的世界。 ——王小波
借用白岩松的一段話:如果沒有閱讀,你會走到死路的盡頭。而在書中,你會讀到跟你有著同樣經歷的人,在那個死路盡頭記錄下來的所思所想,幫你推開一扇新的大門。 讀書會讓我們明白明天總會到來
有人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讀書,讓我即使沒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讓我清貧至今也樸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強大至今。 甚至日後嫁人,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妝。我未入過繁華之境,未聽過喧囂之聲,未見過太多生靈,未有過滾燙心靈,但書本給了我所有智慧和情感。」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 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就這個樣子
要表情請點贊這幾天一直在看《朗讀者》。
第三期里董卿的開場白是:「我很感謝我的父母,他們讓我明白了,我們不只是靠吃飯活著,除了吃飯,我們還需要別的東西,來滋養我們,讓自己成長,壯大,變得更加的完美。」讀書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需,心靈的必需。不讀書,心靈就會幹涸,人就活得沒有滋味了。
在讀書這條路上,我做得還太少,還不夠多,不夠好。但慶幸,我們還有明天,去做得更好,去開啟一個全新的自己。
第一次回答,歡迎讚賞(?′︶`?)!農應台寫給兒子安德烈的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爸爸,為什麼要上學呢?」兒子上學不久問爸爸。
爸爸說:兒子,你知道吧?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具…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上6六年學,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上9年學,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學,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知道了嗎?
兒子:知道了。爸爸說: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兒子:丟人。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兒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讀書。
兒子出國前還對爸爸說,那次談話印象深刻。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誘,孩子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
來自: 兒童心理學專家
推薦閱讀:
※你認為有哪些優秀的期刊雜誌值得推薦?
※什麼是正經書?
※現在有哪些值得看的書(20~30歲之間的書)?
※知乎書架上已購買的書如何在PC上閱讀?
※如何評價小說《韋帥望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