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飽點,午餐少吃點,晚餐吃一點」真的對身體有益嗎?有人堅持「過午不食」,這樣好嗎?


沒有那麼多規矩吧,營養均衡,杜絕暴飲暴食,適度運動,比什麼養生方法都強。


沒聽過這個說法。

對於疾病預防及身體健康方面來說:一日三餐要規律,營養搭配要均衡。除特殊疾病外,不推薦三餐外加餐,特別是夜宵,容易增加消化道負擔。避免三餐不規律,否則會引起消化道疾病。

對於您所述的「過午不食」的說法,是在佛教里的一些做法,即為齋。

佛教有戒律,即不非時食。佛在《舍利弗問經》中說:「諸婆羅門,不非時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

有興趣可以琢磨些禪學。


俺通常不吃晚飯,感覺很好,但俺絕不堅持,偶爾晚上想吃東西的時候就去吃一點。俺覺得吃飯基本上有規律就好,用不著嚴格規律。在一定程度上要跟著感覺走。

俺覺得晚上不吃最大的好處就是,第二天早上可以把前一天吃進去的徹底排乾淨,一整天沒有負擔。


我跟許多人可能又不一樣。我是不吃早飯,這個一定會挨批評,不過個人幾十年的習慣沒感覺有什麼不好。午飯隨緣,飯香就吃得多,味道一般就吃得少點兒。晚上六點~八點打乒乓球,回來洗澡,有時還需要休息一下,差不多九點吃晚飯,這時候一般感覺較餓,吃得比較多。大約1點左右泡腳睡覺。


我最近很少吃午飯。我給周圍的人說的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說你搞反了,應該是晚飯不吃才減肥,不應該是午飯。我靠啊,我三餐時間分別是9點、12點、6點,你讓我不吃晚飯,也就是我每天要有21個小時不進一粒米,是想讓我餓死是吧?還有,經常說的晚飯要少吃是指睡覺前要少吃東西,我晚上6點的晚飯,2點鐘才睡覺,中間差8個小時,挨的著嗎?

所以說,國人多教條主義和知道分子。


我敢肯定那些長壽的人都不這樣吃飯的~


古人說的「過午不食」那是針對原始的作息時間,因為古人食生食,一天只有兩餐,故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消化它,古人過了7點就睡覺。而現在人們一日三餐,大多食熟食,所以古人的養生之道應該遵循現代的生活習慣。


一般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營養當然要合理。


教科書中一直說是早上三成,中午四成,晚上三成。但這也明顯不合理,那種是按白天一直在幹活,而晚上就睡覺的理論來分配的。我覺得還是根據自己的作息規律來分配吧。

早上不宜太多,睡前也不宜太多,這應該是對的。

吃的量與營養搭配合理更重要一些。

當然,有想減肥的,要結合運動才是硬道理。


減肥的人表示,一天不超過1200卡路里就好,什麼時候吃並無所謂。

但是晚上確實要少吃,因為晚上活動量較少,需要的能量也少,晚上大吃特吃不利於消化吸收,胃腸負擔太大。


個人認為有固定的吃飯時間是對健康最好的,過了時間的吃飯點,最好還是不吃


人如果不能認真思考,只會生搬硬套一些聽來看來的知識,是很可怕的。幾乎所有的道理和經驗都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古代和現代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環境差別太大了,想要遵循古人那一套,首先你得把習慣和環境都調整得跟他們一樣,否則,請辯證取捨。以前的生活條件差,女人懷孕了才需要進補,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如果盲從古語去進補,可能會出現巨大兒的情況。還有,古人坐月子非常多講究,其中一個就是捂月子,你去搜一下,有些人盲從這種說法,活生生把自己捂死了(中暑)。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早早就上床,所以不吃晚餐影響不會特別大,而且也沒那麼多糧食可以吃。現代人朝九晚五,早上晚起,晚上晚睡,如果按照睡眠時間消耗較少的話,應該是吃晚餐不吃早餐吧。以上純屬個人看法,歡迎指出錯誤!


教條性的東西都是遵循某個規律,怎麼分配三餐的飯量的規律就是,「多活動就多吃,少活動就少吃」+「每天規律活動」,一般人白天活動晚上休息,所以才有了「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規矩,但是現在坐辦公室的明顯不適合這種規律了,因為腦力勞動隨著勞動強度的增加,消耗的能量並沒有增加很多,即使感覺累成狗,那也是身體零件需要保養的那種累法,這時如果選擇晚上出去運動,晚飯就應該多吃一些,不然會餓得影響睡眠,對免疫力也有影響。


我一天基本吃兩頓。

9點早餐,下午3點午餐,睡覺前不會餓。當然餓了也會吃點的。


我覺得不吃晚飯是一種嚴重不靠譜的行為,尤其是對普通上班族來說。一般來說中午12點到13點吃午飯。如果不吃晚飯的話,那麼意味著要到第二天的早上7點左右才會吃第二頓飯。這就等於有將近18個小時胃消化的只是前一天中午的食物。相信那點食物在這十八個中,早已經被胃消滅乾淨了,並且胃還有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在空轉。長此以往對胃的健康嚴重不利。

以上純屬外行推測。還請醫學專業的知友指正。


推薦閱讀:

在武漢和喜歡的姑娘在一起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如何選購電烤箱啊?長帝?ACA哪個好?
如何度過周末?
晚睡晚起(不是晚睡早起)對身體有害嗎?
大學期間沒談過戀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健康 | 生活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