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對中國的經濟問題形成解釋力較強的一套認知體系,是邏輯分析比較重要,還是數據分析比較重要?


謝謝邀請。我認為,在有邏輯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分析數據。這個邏輯首先是基本的統計知識和經濟學知識,缺少這些知識,就會出現諸如"取款機取出來的是連號新錢,怪不得通貨膨脹了"這種錯誤。

那麼,經過了基本經濟學訓練,是不是代表他具備了對中國經濟的分析工具?也不是。即使基本邏輯過關,如果沒有形成自己對經濟的看法,也只能進行簡單的因果分析,而缺乏對整體的判斷。對宏觀經濟有較好把握的人,眼中看到的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而只能看到微觀層面的人,往往只能做一些靜態的、局部的分析。

那麼,如果我已經有一個經濟學模型在腦子裡了,是不是往裡面扔數據就可以出結果了?還是不行。現在的問題是,即使大家都有一套自洽的系統,他們之間竟然還是相互矛盾的。對當今中國認識分歧最大的地方,恐怕就是在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風險之中,選擇怎樣的宏觀調控手段。周其仁始終認為「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貨幣超發造成了通貨膨脹,而王建的觀點則是「緊縮型貨幣政策不抑通脹抑增長」。他們到底誰正確?只有時間能證明。

Lucas批判告訴我們,在相機抉擇的情況下,真實經濟的走向永遠只比經濟學得解釋慢上一步,就像你和一個人玩石頭剪子布遊戲,你第一局出石頭贏了,第二局就能保證石頭能贏嗎?你演算了半天,發現了對方出拳的規律,連贏10局,就能保證後10局對方不會將計就計嗎?經濟學和經濟之間,就像這一對始終在猜拳的人,雙方都在互相分析,互相算計,最後變得越來越複雜,沒有止境。這也給我們一個提示,沒有人會永遠正確,也沒有人會總是錯誤,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分析工具,才是王道啊。


都重要,但是我覺得大多數人可能更需要邏輯分析。

中國經濟系統太龐大了,分析者首先得有一個完整、正確的理解框架,然後才能去探討各個細節的變動趨勢及影響。如果沒有邏輯框架作為基礎,數據分析基本上就是盲人摸象,分析得出的具體結論都對,但是看不到點上。

普通人基本上就是以上情況。但是也有的人已經掌握了靠譜的邏輯分析框架,剩下的就是往框架裡面填數據,對他們來說數據分析就相當重要,完全有可能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搜集和分析數據。我理解證券行業的宏觀分析做到市場前幾位的,基本上應該是這樣。


這其實是經濟學很基本的一個問題。張五常感嘆楊小凱拜錯師指的就是後者太依賴數理模型了。個人傾向於張五常的觀點,數學只是一個工具。但面對經濟學史,很遺憾,對數理分析的迷戀導致經濟學誤入歧途,直到上世紀90年代經濟學對真實世界的解釋力還是一個0。


克魯格曼最近說,所有的經濟數據都是科幻小說,而中國的經濟數據是最為離奇的科幻小說。

對中國的經濟研究,由於缺少可靠的統計數字,主要依靠對價格的分析,價格是最準確而簡單的經濟信號。

從價格的邏輯推理中,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比如

2011年12月出現的人民幣跌停顯示資本的凈流出,而央行在不願投放美元的情況下,死撐人民幣價格不跌,導致市場買不到美元。這些說明了:

a.資本對於人民幣甚至中國經濟投不信任票。

b.在房價下跌、股價下跌的情況下,政府害怕資本外流加速,不準人民幣下跌,導致合法市場買不到美元。

c.中國政府不捨得將自己手中的外匯儲備用來投放市場,來干預人民幣的貶值,說明中國政府要用最小的成本來控制人民幣匯率市場,其結果是,這個市場極度無效,買美元買不到,這樣的政策給市場的信號是,政府對未來的經濟也沒有信心,全力要堵住資本外流,因為如果政府有信心,完全可以放開管制,資本會自己回來。但大家可以從黑市買美元,政府是堵不住資本外流的。


都不重要.

想搞清複雜的問題,重要的不是方法.

如果重點是方法的話,就不會這麼多專家幾乎人手一個解釋了.而是會根據方法簡單的分成幾種.

重點是知識.

你只能看到你能理解的東西.比如你不懂統計你就看不到經濟數據.不懂政治就看不到政府會議的座次排名,不懂英語就看不到國外的的相對客觀的評論.

知識不足才是解決複雜問題的最大障礙,而不是其他.

另外,學習知識的過程,你會自然的理解與應用各種分析方法.

試圖從方法而不是知識入手,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知識不足,不管是邏輯體分析還數據分析,你都不可能做好.


1. 邏輯分析比較重要,還是數據分析比較重要?

在現實經濟中,各項因素之間的因果(邏輯)關係往往並不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傾向把你說的邏輯分析看作一個假說。如果前者是假說,那麼數據分析就是驗證假說的工具。

這個方法是針對研究具體的經濟問題來說的。

2. 中國的經濟問題形成解釋力較強的一套認知體系

這個問題我也正在研究。總起來說,中國現在並不是市場經濟國家,對市場扭曲的非常厲害,比如說最關鍵的利率。利率一扭曲,資產價格就扭曲了。

這只是一個提示,具體的框架我也正在研究。


經濟活動的極其複雜性首先決定邏輯和數據都是極端重要的!對正常市場經濟來說,數據能很好的研究整體,邏輯解釋「反常」的個體行為。


但對於夾雜著暗箱,黑幕,腐敗,不透明,潛規則的中國經濟來說,邏輯無法完整解釋整個中國經濟,因為中國經濟很多時候是無邏輯的!數據更無法真實呈現整個經濟運行,因為數據總是被注水!權貴資本主義、寡頭壟斷、行政干預、密室政治、法律缺位等等中國特色正在形成一股巨大的市場阻力,先不改變經濟觀念,不改革政治體制,不回到市場經濟的基本常識,再強大的邏輯和再真實的數據也會因「中國特色」扭曲而變形!

中國的一部分經濟學家高高在上只為御用,一部分經濟學家囿於學堂空談理論,一部分經濟學家困於數據糾結實踐,解釋經濟的一面而又會使另一面失真!說出一部分事實而又無法解釋另一部分行為。


首先,定義一下問題,什麼叫做對經濟問題解釋力較強的一套認知體系?是這個認知體系能夠有效地分析,判斷,甚至預測中國經濟的問題嗎?

然後,邏輯分析和數據哪個重要的問題。其實你看一下發表在經濟研究或者其他頂級期刊上的文章就知道,二者缺一不可。只有邏輯,沒有數據驗證是空想。只有數據,沒有邏輯是garbage in,garbage out.至於更重要的問題,感覺如何做研究的話,目前國內的大趨勢是沒有數據不行的,如果你夠聰明,有優秀的處理數據的能力,從數據中得到邏輯也不是沒可能的。

最後,回到這個問題。如果你真的想對中國經濟問題形成一套解釋力較強的認知體系,那就既要學習一些理論知識,邏輯思路,又要學會用數據去驗證你的邏輯。如果就最終這個問題做評判的話,現在大家都更相信數據。


雖然不懂經濟。不過個人的一點拙見,一般這種問題,都是一個是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面對一個對象,如果你分析結果經常是相互矛盾的,那就不妨向上抽象一層再進行分析,如果還是不行那就從最簡單最根本的東西去分析和推導。現在的經濟理論體系目前主要是從西方引進來的,在分析的時候,這些理論的基石是什麼是需要時時提醒自己的事情。否則,就會眾多經濟學家認為大米漲價是因為老百姓手中的錢太多了這種荒唐的結論。


數據分析是建立在數理邏輯和形式邏輯的基礎上的,在國外是一套成熟的體系。

在國內因為歷史和文化原因,對於形式邏輯是抵制的。

另外對於LS說的「因為政治不透明而導致經濟無邏輯」,我認為是非常錯誤的。

政治越腐敗,利益輸送關係越明朗,這樣經濟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和數量關係越清晰,在中國半市場、半計劃的經濟環境下,數據分析更有效果。

建議LZ搜索下《數據造假理論》,最後的附件里有一些數據分析的參考文獻,裡面有介紹美國搞蘇聯時候用的各種數據分析方法。


推薦閱讀:

怎麼看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的成立?
想找一份數據分析師的工作該做什麼準備?
數據分析能很好的支持管理決策嗎,如何支持?
BI工程師、數據倉庫工程師、ETL工程師、數據開發工程師(大數據開發工程師) 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winsorize處理?

TAG:經濟 | 邏輯 | 數據分析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