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什麼情況下能意識到自己的「自我」或「自我意識」?

問題中的「自我」和「自我意識」更多指向日常意義中的自我,當然如果從心理學或別的角度回答也是非常歡迎的。


我認為,當一個人被迫服從他人意識,而且他人的意識與自己截然不同,卻不得不服從時,這種自我意識最強烈。


我是作為觀察者寄居在這具肉體上的,是這種感覺。就像真嗣在機器里操作。


我從未真正意識到「自我」,並且認識到「自我」。

人出生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是誰。第一次,我看著鏡子中的影像,懷疑這樣一個影像是否就是真的我。我不確定,直到通過對比,看到周圍的事物、周圍的人在鏡子中,同我在鏡子這邊所看到的似乎相同,直到家人告訴我,「這是你」。但是,親眼所見,不見得就是真相,更何況,我自己無法親眼看到自己真實的臉。

生活在這樣一個扭曲的環境中,被灌輸一個思想「既然無法改變就去適應,當前適應是比去試圖改變更加重要的本領,而革命者是愚蠢的」。大人都是為你好,說得很無奈,很悲哀,但很正常。於是我所做的很多事,是基於「這樣做結果可能會比較好」,我所發表的觀點,是基於「這樣的觀點會比較容易被認同」。只是「我想,我要,我去做」,自顧自的,身邊的人會告訴你這樣子很傻。於是時間一長就習慣了。

如果有一天我輸掉了我的所有,家人、朋友、事業、金錢、健康全部離我而去,我再也無所顧忌。當這個情境出現,我大概可以好好地去認識自我,解放自我了。


有比較才有自我,就像坐在勻速的汽車裡無法察覺自己的狀態一樣,只有靠外界的景物定位才能判斷自身的速度方向。所以人也是一樣,認真的觀察自己與周圍環境,周圍人的交互,變化,才能對自我的位置有清醒的認識。


發獃的時候,要死的時候


我想,您這裡提到的「自我」應該與弗洛伊德說的「本我」相吻合吧。

一般來講,只有在夢中會才有無意識的自我流露。或者說潛意識可以稍稍從冰山中浮現,使之得以窺看到本我的冰山一角;但別看只有一角,它對於認知自我是有巨大幫助的。

其他時間也可能會有突然的意識,但那大多是一種單純的內省,不能看做是真正深入到潛意識層面,也不是真正的認識自我。


世俗情況下,應當是被侵犯/挑戰的時候吧。

如果想尋找專業解答,建議看這本: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62451/


額,應該說人通過自己認識到」自我「是不可能的。」自我意識「這個東西,一般而言是是對我是誰的一個判斷。一般而言,人可能也只有通過他人才能認識到」自我「。

  • 這裡可以參見庫利的」鏡中我「理論。庫利認為人是通過自己想像中的他人眼中的自己來認識自我的,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1. 想像我在他人眼中的的行為。
  2. 想像他人對我行為的評價。
  3. 根據想像中的他人對我的行為的評價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此外,社會學裡的符號互動論對這方面的有很多論述,題主要是感興趣可以百度下。這裡簡單說下作為符號互動論鼻祖的米德關於「自我」的闡述。

  • 米德認為,「自我」應該指個體能站在他人立場,用他人觀點和態度來評價自身行為(是不是感覺和「鏡中我」很像)。而這種能力的形成又和「心智」這個概念有密切聯繫。所謂「心智」,一般而言是指能理解常規姿態,進行預想性表演,選擇可行動方案的能力,特徵是能理解和運用抽象符號。這裡又要對常規性姿態和預想性表演進行下解釋,前者是指一種可以讓發出者和接受者都產生共鳴,從而產生社會意義的表達方式;後者則是站在他人立場,理解和合作者觀點態度,用他人觀點定義和解釋周圍環境中客體的能力。
  • 米德認為自我意識的形成於人類使用符號的能力密切相關,而人類使用符號的能力是隨著年齡增長增強的。為此,米德將個體對掌握運用符號能力的過程分為了三個階段:模仿階段、嬉戲階段、博弈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個人對符號的理解逐步提升,最能將自我視作一個符號來看待。也就是說,理解了社會賦予個人的他人對你的期待。


最高票答案說到我心坎里了,但是這個他人對我而言就是我自己。

你們體會過自己明明有一個念頭,卻輕描淡寫地被另一種衝動淹沒了嗎?

某種衝動如此的強大以至於你明知道"你"不想做某件事。但是它很流氓,你沒有控制權。

從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起,我明白了所謂的自我是個笑話。我的大腦一旦決定了有必要就會立馬繞開這個"我"做決策。

而所謂的自我,毫無話事權。

這可比別人對你的影響大多了。

如果你的大腦能輕而易舉地否定你所謂的"我"的喜惡。你就會明白自我是個什麼鬼了。


這方面現在沒有定論,我個人覺得,意識就是一種與電磁網路,與量子效應都相關的伴生事物。

意識的核心是存在感,首先有存在的感覺,才有自我,並能區分自己與外界。而思考則是在這種存在感中加入了各種運算。假設把你大腦里與存在感不直接相關的腦細胞都去掉,那麼你可能無法思考(所有詞語、記憶提取失敗,關聯、公式調取失敗)但你可能仍然有自我存在感,然而當一切外界感知都失去,連相關記憶無法調取的話,你是被困在自己的意識空間里的,一切存在就只剩存在感本身,這時候的存在的感覺可能就像一陣風,在無盡黑暗的意識空間中飄忽不定(幽浮?),除了在這種飄忽中感到一絲存在以外,沒有具體的信息,更沒有成形的思考,只有最基層潛意識的餘音,這就是一種更接近意識本質的形態,也許每一個獨立的電磁場網路都有的----可能電腦甚至計算器、電線也有這種存在感,但是它們沒有思考的自由,沒有表達的渠道,如果人工智慧足夠智慧和自由,或許它會告訴你它也有存在感。

第二個問題是自我,如果意識是與電磁場伴生的,普遍存在的事物,那麼為什麼我們只能感覺到自己的意識,以及,為什麼這麼巧自我意識正好是個人的而不是根電線或者石頭的電磁場?

首先有待於人機互聯試驗--如果人和機器或者人和人連接在了一起,自我意識存在感是否會拓展?其次如果把一個意識切割成2個,自我意識的分裂感又是如何,是什麼決定了感覺上自己分裂到了其中哪個部分中去?我有個設想就是,我們的意識並不是持續的,而是很多一瞬疊加起來的,就是說你意識到自己是這個人,其實此時此刻的這一瞬,至於你認為之前一直是的感覺,那全都是這一瞬提取的記憶,至於真正的你上一瞬意識到的是電線還是石頭,都是量子隨機的。下一瞬你的意識就飄到宇宙的其他部分去了,而另一個意識接管的了你的身體,因為記憶作用,它也會感覺自己是一直在那裡的。這種隨機分配理論能解決為什麼你正好是這個人而不是別人,其實你也是別人,也是別的東西,一切裡面都有你,只是這一瞬你正好隨機到這個人身上了,而下一瞬你就是其他的了(雖然你等到了下一瞬並發現自己還是自己,其實還是那樣,真實的只有這一瞬,剛才上一瞬你以為自己是親身經歷的,其實仍然是記憶的幻覺)


自我意識是指人對自己的生理、心理、周圍環境的覺知,除了睡覺,可以說任何時候都存在。


當自己的腦子不在胡思亂想,只是覺知當下,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平時自己身體被忽略的知覺,持續這樣,進入冥想狀態,也許會發現那個自我吧。


當我的身體跟不上我的意識的時候


「想起來,正是跟別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確立自我,一直作為獨立的存在。就我而言,便是能夠堅持寫小說,能在同一道風景中看到不同於他人的景緻,感到不同於他人的東西,選擇不同於他人的語句,才能不斷寫出屬於自己的故事來。」——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想些什麼》


精彩的答案已經很多,我就反過來解釋好了——什麼時候能不意識到自我?

其實不需我回答,任何主流表演課前幾堂都一定要學好並記住 天性解放 將自然天性從【自我意識】這個心理障礙軀殼中解放出來 再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在舞台上就如在你家裡最瘋狂的一個人跳舞那樣。

人初生的意識里整個世界都是「我」,所以根本沒有「自我」這個概念。我們都是從別人的眼裡開始認識自我、意識到自我的(就像我們從「有」意識到「無」)。不論是中文(「忘我」即天性解放,體會一下)、或者英文self-awareness、還是心理學術語ego,都能如此解釋。

簡單來說:在乎別人的時候就會有自我意識。

無參考資料,也未及專業層次,就連本人的邏輯也不成熟 見笑。

第一次在知乎答題 為了感謝第一個回答我問題的人:)


自我是一種狀態,當遭遇外人忽視時感覺強烈。自我滿足的說法是對於當前狀態的滿意與舒心。


自我是本我和超我的僕人,一般情況下


每當我考慮死亡時,我都會意識到這個問題

很多時候,我都發覺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是那麼的熟悉,好像是曾經都發生過一樣,深深的烙印在你的記憶里,這時候我也會想到是不是我在使用另一人的思想,我只是生命的另一個輪迴


在感覺失敗的時候,這種感覺最強烈!


當有時間自己想問題的時候才能感覺到自我意識,如果一直忙著做東西,估計大腦完全被問題細節佔據了。


小的時候,有一次聽大人聊天,聊到說其實在我之前媽媽其實也有懷過一個小孩但是放棄了,那時候突然就有一個想法覺得說那個小女孩如果生下來,或許也叫「王楠」,但是完完全全不是現在的我,突然覺得很神奇,有一種認識到「我是我」的感覺,是不同於任何人的存在


恩,我本是我,我本不是我,想求得自我,難啊。


推薦閱讀:

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如何評價、理解幾本影響最大的中國思想史、哲學史著作?
古希臘的自然哲學是怎樣一步一步發展成現代科學的?
數學是完全先驗,不存在經驗部分的嗎?

TAG:心理學 | 哲學 | 自我意識 | 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