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以什麼法義為根能像現在這樣別的派別經書都不推薦讀而立宗?

眾所周知凈土宗是大乘佛教中的一個派別,主要以信願行為根本,但是如果失去法理法義,就會落得與其他外道宗教沒有太大區別。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有人問凈土是常無常。如果回答是常則違反四法印,我個人主張不能這樣回答,如果答無常,那這樣的話極樂世界有什麼值得去呢?

又或者說,阿彌陀佛是怎樣的存在。有人說自性彌陀,有人說是實有的佛,根據最標準最標準的凈土宗該怎麼解釋呢?如果說真有阿彌陀佛,則不符合諸法無我。

所有認為一切的凈土的理論都建立在其他大乘的基礎之上,光靠五經一論除了起信並沒有什麼別的用,需要通過其他經典才能正信。

所以我覺得凈土宗彷彿沒有能力拋除一切其他的派別,成為現在這樣自閉的一個大宗。

當然這只是我的見解罷了,懇請各位大德,為我說一說凈土為何現在出現獨立一宗的現象,並且排斥一些除了五經一論的,包括三無漏學,八正道,六波羅蜜的樣子。或者說,凈土有什麼獨特之處我沒有發現,以這個特性而能立宗。

感謝各位,能夠打開方便門。(本人大乘信徒,不排斥凈土思想,但排斥凈土成為現在這樣的自閉,不學如來教法的宗。)

補充,我發現大家可能錯誤理解我的發問了,我主要是是想問,凈土宗為何不提倡學習其他宗。我認為凈土沒有獨立於其他宗的修法,例如說南傳,佛隨念,僅僅是十隨念之一,安那般那也只是之一,即使他們明確是一種修法,但由於只是定方面離不開其他方面的支持,也離不開其他理論。

我個人覺得凈土亦是如此,僅僅是一種修法,並且不存在禪修的人不能往生,不存在唯識中觀的人不能往生,為何凈土竟然拋棄其他法理,以五經作為根本,非說五經不好,只是若是只學此五經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佛教,什麼是涅槃,大多數凈土宗的人由於拒絕學習其他經典,甚至不知道去極樂世界幹什麼。非但大齡信徒,一些年輕的信徒也不太清楚。不是說別的吧,我估計有一些信徒真的明白涅槃是什麼意思就不想去凈土了。為何會發展成這樣呢?


這個問題很好,但是也不好答。所以只能簡單的做個梳理。

解深密經》雲:「慈氏,若諸聲聞,若諸菩薩,若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應知皆是此奢摩他),毗缽舍那)所得之果。

  • 我常愛引用這段話,因為覺得這段話實在是太過於重要,現在佛弟子中有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大小乘之間,乃至不同宗派之間,老是喜歡互相攻擊。知乎上也有一群人不遺餘力的,誹謗大乘,誹謗凈土法門。實際上都是沒有把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搞清楚。這個大概就是所謂「末世眾生,鬥爭堅固

這句話不僅僅從字面上,而從另一個層面去理解什麼意思?

  • 因修習「止觀」法門的不同,而導致所得「功德」不同,所以佛法有「三乘」。再進一步詳細解說:止這裡不說了。

什麼是「觀」呢?

解深密經》:彼由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止故,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舍離心相。即於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偏尋思、周偏伺察、若忍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毗缽舍那。

  • 簡單的說來「」就是對法義進行「觀察」從而產生「勝解」(就是你透過觀察產生堅定不移的理解),逐步這樣修行下去,會有五種功德:若忍若樂若慧若見若觀。當然這個功德主要是慧,一種正確的決擇。這樣逐步心就隨順「真理」,從而能「戰勝」煩惱,導致「解脫

那麼把這個佛法修行的要點梳理清楚,下來的問題就清楚了。

  • 如前面所說,觀是對於法義的「思維觀察」,那麼為什麼有三乘的區別?其實就是因為對於「法義」的理解有所差別,有所不同。我們用淺顯點的比喻就是,大家的世界觀不同,從而導致所選擇的道路不同,而由所選擇道路的不同,導致最後所得功德不同。雖然從根本上說終歸一乘

智者大師把這個整個佛法的所觀境分成了三類:第一個是觀察眾生法,第二個是觀察佛法,第三個是觀察心法

  • 那麼我們常說的「小乘」是怎麼觀的呢?他的所觀境是偏重在觀察我們的身心世界。是用不凈、苦、無常、無我這個四念處來觀。(這樣觀的好處是能迅速的升起出離心,而出離心是三乘佛法的基礎)。這就是觀察眾生法

這裡到問題重點了,第二種觀察佛法。如凈土宗是以阿彌陀佛為本尊,觀察阿彌陀佛的正報、依報的莊嚴。密宗也是如此,密宗的本尊相應,也屬於觀察「佛法」所以有種說法說凈土法門是密法顯說。

第三種是觀察心法,天台宗、唯識宗是觀現前一念心性。天台宗觀心,是觀這個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此觀法也和凈土法門相應,所以天台宗不少大德,最後都求生凈土)。

  • 當你把這個脈絡梳理一遍之後,其實發現佛法本無二法,不過是一棵樹上開出的不同枝椏,根還是一樣的。
  • 凈土法門也是如此,雖強調信願往生,但其中道理很深。他本來就是以整個佛法為根基,也是以大乘佛法為根基。由此基礎上開出來的法門而已。

其他大乘不同宗派也是如此,雖然建立所依的經典不同。但法義上不二的。都是建立在「正念真如」的角度上,即是對「真如道體」信解上,這就是「謂觀一切法自性無生,離於妄見,不住生死。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起於大悲,修諸福德,攝化眾生,不住涅盤,以隨順法性無住故」。(這就是不住有為,不住無為,而在此基礎上起於大悲)。若無此信解,乃至無此心,不名大乘弟子。

  • 既然對「真如」產生信解,知一切法「自性無生」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

這句其實就是覺林菩薩偈: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什麼意思呢?即是十法界不離一心,既然此「」能造種種惡,也能升起種種妙用,所以起於大悲,成就種種殊勝佛土,廣渡眾生。這就是「凈土」由來,由諸佛無上大願、功德、大悲而成。

所以《圓覺經》開篇即講: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凈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凈土。

  • 以上這句就不展開了,簡單講一下,若你真升起了「菩提心」(哪怕是相似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自然理解凈土建立的因緣,因你自己也會發心求取佛果,建立凈土,廣渡眾生


百度《凈土十疑論》。

至於凈土成立的基本原理,就是唯識了。


凈土宗為何不提倡學習其他宗?

凈土宗早期,就在慧遠大師這一時期,並沒有凈土宗這一說,當時只是稱為蓮社,蓮社六祖或者七祖,在早期,凈土宗沒有立宗,都是依附在其他的宗門教下的。

直到清代的時候,才把蓮社的七祖和凈土宗相提並論。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十三祖,早期由南宋時期的宗曉法師排列了蓮社六祖,又由宋代的志磐法師排列七祖,然後還有寫《蓮宗寶鑒》的優曇普度法師,他也增設了兩個祖師,逐步到了印光大師這裡,他就確立了十二位祖師的格局。印祖往生之後,四眾弟子又把印祖加上去,就形成十三祖的格局。

所以在早期,有志求生凈土的人,都是主要精力在學其他的宗派,到了因緣成熟,才歸心凈土,所以不存在題主所說凈土宗不提倡學習他宗的說法。

只不過越往後,眾生的根機越差,這才凸顯凈土法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凈土念佛法門應緣而生,諸多大德祖師著書立說,普利群萌。

那麼為什麼現在大家有這樣的錯覺呢,主要是凈土法門是特別法門,極難信法門,如果先學他宗,在不通達的情況下,會以通途佛法的角度去看待凈土法門,這樣就阻塞了學人往生凈土的大道,比如三輩九品是菩薩的水平,比如心凈則國土凈,不需要往生。等等一些誤解。

所以在沒有把凈土五經弄明白的情況下,最好不要讀其他經典。而在對凈土基本的信心建立起來後,反而通過其他宗派的經典體系,更能增進對凈土的信心,很多天台宗的大德都有對凈土經典的註疏立論,我們在讀這些疏鈔的時候沒有對天台宗教理知識的學習,怎麼看的懂?

再者,誠可謂教海之南針,禪宗之北極。一切諸法,無不從此法界流。河沙妙義,無不還歸此法界。只要把凈土法門弄明白了,其他宗學不學又何妨呢。


凈土是無常的,值得去是因為還有佛陀住世,阿彌陀佛是和釋迦摩尼佛一樣的存在,唯一的區別是還沒有入滅。凈土並不是自閉的宗派,你覺得自閉是因為信凈土的人大多是除了知道阿彌陀佛外連佛教是什麼都不知道,亦或是已經被成功洗腦堅信凈土無敵凈土賽高凈土是無視一切科學/宗教的無比殊勝存在。


佛沒了之後千百年後才出現的宗派,大多「人味兒」都比較重……

也好理解,對機接引。


凈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眾生心性,與佛同儔。由迷背故,輪迴不休。如來慈愍,隨機說法。普令含識,就路還家。無奈根性,萬有不齊。非出格人,決難出離。因茲特開,凈土一門。普攝一切,上中下根。五逆十惡,地獄相現。一念投誠,即登彼岸。等覺菩薩,德與佛齊。尚須往生,方證菩提。博地凡夫,具足煩惱。不肯念佛,如何是好。寄語世人,同生信願。執持佛號,始終莫變。待至臨終,蒙佛接引。頓出五濁,直登九品。見佛聞法,親證無生。乘大願輪,普度有情。

凈土法門者,如來徹底悲心,普度眾生之法門也。令彼無力斷惑,具縛凡夫,信願持名,現生了脫,與觀音、勢至同為伴侶。上而至於等覺菩薩,位鄰佛果,尚須往生,方成正覺。至頓至圓,徹上徹下,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以故當《佛說彌陀經》時,六方諸佛出廣長舌,一音讚歎,稱為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又謂我釋迦世尊,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而我世尊,自敘宿因。謂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令其聞者,信受奉行,以究竟暢己出世之本懷而已。然此法門,甚深難測。雖經諸佛本師交相勸信。而世之疑者,猶復甚多。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深通宗教之知識,猶或疑之。不但知識不信,即已證真諦,業盡情空之聲聞緣覺,猶或疑之。不但小聖不信,即權位菩薩,猶或疑之。即法身大士,雖能諦信,尚不能窮源徹底。良以此之法門,以果覺為因心,全體是佛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彼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輩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獲實益。若得聞此不思議法門,便是多劫深種善根,況信受奉行乎哉。

凈土法門雖然殊勝,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修行,但也確是大部分末法眾生能夠一生成就的唯一法門。

於一切法不強求,於一切法一切隨緣,一切法門自有應機的眾生,於一切法也盡量不去誹謗。


凈土宗是以大乘佛法為根立宗。

以五經一論為教理基礎。其他千經萬論亦指歸凈土。

對凈土的信仰我們第一要相信佛經。第二要相信歷代凈土宗高僧大德的說法和修證。第三要相信歷代眾多凈土信眾往生凈土的實績。對一般信眾來說這三點已經足夠了。

如果還有疑問,再認真研讀印光大師文鈔和大安法師的文章即可。

再有疑問,可以研讀歷代凈土祖師們的文論,就可解惑。比如卓越如永明大師,寫過《宗鏡錄》和《萬善同歸集》等佛學巨著,通曉佛法各宗各派,最後也是極力推崇凈土。而且,大師還寫過弘揚凈土的四料簡,此已足矣。

但有一點,千萬不要相信一些學問僧和佛教學者們關於凈土宗的所謂研究和考證的文章。這樣會讓你喪失對凈土宗的信仰,因為佛法不是學問。

比如印順法師就把凈土宗論證成了印度的太陽神信仰,這就錯的遠了。

好了,請自己慢慢研究吧。要想把凈土宗的法理搞透,是需要自己費一番功夫慢慢琢磨的,同時還需要實修實證才行。

佛祖在阿彌陀經里已經說過:他老人家在這五濁惡世里,傳這難信之法,是為甚難啦。


(注釋:回答在括弧裡面)

眾所周知凈土宗是大乘佛教中的一個派別,主要以信願行為根本,但是如果失去法理法義,就會落得與其他外道宗教沒有太大區別。

(答:《阿彌陀經》從事相上告訴眾生,極樂世界真實存在。告訴極樂世界的美好,也告訴了從娑婆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方法:信願行。《佛說無量壽經》展開說明了極樂世界,詳細介紹了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也介紹了極樂世界是修行人繼續深造的場所。《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介紹了對極樂世界的十六觀法,也提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觀點。《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到「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講到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大乘學人的修行總綱,普賢菩薩導歸極樂世界說明極樂世界是修行人的歸宿。所以說凈土宗有完備的理論和修學方式,同時持名念佛又是方便中的方便。)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有人問凈土是常無常。如果回答是常則違反四法印,我個人主張不能這樣回答,如果答無常,那這樣的話極樂世界有什麼值得去呢?

(答:極樂世界非常非無常,就像小學是常還是無常?說常,總不能一直讀小學;說無常,也不能說不讀小學。)

又或者說,阿彌陀佛是怎樣的存在。有人說自性彌陀,有人說是實有的佛,根據最標準最標準的凈土宗該怎麼解釋呢?如果說真有阿彌陀佛,則不符合諸法無我。

(答:如果說曾經有過釋迦牟尼佛,是不是符合諸法無我?)

所有認為一切的凈土的理論都建立在其他大乘的基礎之上,光靠五經一論除了起信並沒有什麼別的用,需要通過其他經典才能正信。
所以我覺得凈土宗彷彿沒有能力拋除一切其他的派別,成為現在這樣自閉的一個大宗。

(答:凈土宗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也是教下(唯識宗)的大開圓解)

當然這只是我的見解罷了,懇請各位大德,為我說一說凈土為何現在出現獨立一宗的現象,並且排斥一些除了五經一論的,包括三無漏學,八正道,六波羅蜜的樣子。或者說,凈土有什麼獨特之處我沒有發現,以這個特性而能立宗。
感謝各位,能夠打開方便門。(本人大乘信徒,不排斥凈土思想,但排斥凈土成為現在這樣的自閉,不學如來教法的宗。)

(答:三無漏學,三十七道品,六波羅蜜是一切大乘學人的共同修學的內容。謝謝你的提問,回答不是很好,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是這樣的嗎?知乎不是應該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嗎?

首先題主的主題就是錯的,凈土宗不推薦讀別的派別經書,那是因人、因事而定的規矩。

因人:沒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讀,能把凈土總的經典讀下來就不錯了;

因事:佛經浩如煙海,有能力的初學人,如果能做到在凈土宗經典這一個方向上努力五年十年,認真修學研習,那麼五年十年之後,必然是凈土宗領域的頂尖人物,再研習其他宗派的經典也是很輕鬆的。


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升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佛告阿難:「多聞之人有二種心。云何為二?一者定心;二者亂心。心若在定,多聞無妨。心若亂者,雖復多聞,何所益也!若人善能定慧具足,最是疾得無上佛道。」

佛言:「諸比丘,莫作是語:『我捨多聞,如入禪定。』我見汝智,亦如蚊翅,慾障日月。汝如盲者,欲蹬須彌山。如無船舫,欲度大海。如折翼鳥,欲飛虛空。汝亦如是。」


要簡單說清凈土法門是非常困難的,只是就上文兩個問題做下回答吧,第一個阿彌陀佛有沒有?是不是自性彌陀?按佛教的世界觀當然有,一個佛度化一個大千世界的眾生,關於自性彌陀的這個提法定義不是很明確,如果問彌陀有沒有自性,那是肯定有的。那麼這違反諸法無我的法印嗎?當然不違反,原因就是諸法無我的法是有所指的,單指遍計所執法。我也是有所指的,指代自體自相。第二個凈土有沒有呢?怎麼來的呢?這個就要了解境界的升起機制了,牽扯太多,這裡只簡單說說,就是所有往生凈土的眾生都跟阿彌陀佛的心感應,佛心裡強影響他們現起境界。


推薦閱讀:

男女雙修是佛教的法門麽?為什麼?
怎麼才能見到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酒戒是否可以忽略?
如何看「四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在臉書發聲明還俗了」?
佛教進中國後對普通人影響是什麼?

TAG:大乘佛教 | 佛教史 | 漢傳佛教 | 凈土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