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老師認為教材編的不好?
題主是一名高中生,坐標浙江。
從小學到現在,我遇到的老師都經常流露出一種「教材越編越差」的不屑。請問這是真的嗎?如果這樣,那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人教版語文教材副主編溫立三,語文出版社(出版語文版教材)社長王旭明。百度完這些人你會回來點贊的,你也會明白為什麼會有人說教材不夠好了?
還有一個原因,編教材的是一套人馬,給老師編教參的又是一套人馬,指導每年高考的考試說明又換一套人馬,最後出高考題的還有一套人馬。這四套人馬往往互相矛盾,有時候命題人完全不看教材,有時候又以教材為綱,這太難了。我拿我們學校之前用的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材為例吧,都是自己學校的領導帶隊編的,就是東抄抄西抄抄湊成了一本書,內容陳舊毫無體系。
但一直都用作教材,不知道是不是學校或領導從中有利可圖。反正所有教心學老師沒一個人用那些教材。一次上課,學生問我:老師,你講的書上沒有。
我不好明說教材不好,只好回答學生說:知識更新速度很快,教材從編寫到出版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我們會補充一些書上沒有的新知識。當時真的感覺有點愧疚,學生本來就沒錢,學校還讓他們花錢買了一本廢紙。
幸好,某個領導調走了,下學期教材終於要變啦。政治需求嘛。
以前政府覺得國家需要硬骨頭,魯迅使勁上教材。現在政府不需要刺頭,趕緊把魯迅從教材上下課。以前政府覺得要讓小孩兒覺得國家強,「從月球上能看到長城」這種話都能說出來。政府認為需要愛國教育,抗日奇兵扎堆上,連音樂課本都不放過。當然我不是反對愛國,只是覺得政治需求不應該干涉教育,而教育不應該騙人。但是中國剝不開,所以政治方向重,教育自然就輕了。教書的不能質疑政策,只能說教材編的不行。
————
說點實際的吧,每個老師的教學節奏不同,如果和教材出入大自然是說「編的不行」,換言之,無論什麼教材,都會有人抱怨的。政治影響只是吐槽一下,現在教育系統內已經有所改善了,以語文為例,如今的課本已經不再將一些政治信息歷史知識匯入語文課本,而基礎教育間也提倡著「讓語文回歸語文」。不過還是沒完全分離,但這也是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部分嘛。——
好像有人沒理解節奏問題,我再補充一下。還是以語文為例。假如說在分析現當代作家時我認為金庸很重要,但教材沒有,這就算了。我認為賈平凹很重要,教材也沒有。我翻了翻發現教材只說了魯郭茅巴老曹,其他的都得自己補充,那這教材自然是不好的。例如我覺得應該將作家按流派講,但教材按年份編了,講一個流派得在書上翻來覆去找人。這些的確不能說錯,但實用性來說也不能說它好。我這人底層一線,沒參與過黨政事務,各位高抬貴手,別跟我一般見識。教材編得有問題是肯定的,編得越來越差就未必了。
比如人教版新編的七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的作文主題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
但我們來看看這一單元的學習篇目是什麼:
講道理,自然景物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嘛!熱愛生活和學習景色描寫的文章,並不矛盾。可不要忘了,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剛上初中的毛孩子,他們對景色描寫能體會出啥來?朱自清那詩一般的語言,在他們看來,也就是和屎一個味道。而且,最噁心的,還是背誦全篇。
於是,學生集體吐槽,空間朋友圈裡轉發的都是對《春》這篇課文的惡搞吐槽!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或許可以說是全部學生),寫景文章比敘事文章難多了。敘事文章,他們還知道一個起因經過結果,對於重要過程要詳寫。寫景文章,對不起,他們真不會。
難道初中開學,不應該從易到難嗎?要想學會「熱愛生活」,不應該抓住生活中的動人故事嗎?可為什麼要從欣賞景物開始?學生狗表示完全接受不來啊!
相對而言,第二單元里的《秋天的懷念》《散步》以及《世說新語兩則》都無比適合這一單元啊!上一版的教材就是這麼做的,而《春》《濟南的冬天》等是被放在了第三單元。在先學什麼,後學什麼,上一版明顯比這一版好得多!
這知識體系明顯是亂的啊!你讓我怎麼能不吐槽!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個人覺得,編教材的人也很為難。
實際上,這一版教材和上一版教材比,替換掉的課文未必有多少,但打亂順序的卻很普遍。
個中緣由,大概是編委會在改教材時,既想創新,又要保證不和上一版教材的內容相差太大。所以,除了更換個別篇目以外,其餘的便更改學習順序,另搞一套學習體系。
但問題是,在延用原來的藥材的時候,你的可創新空間就小了。硬要創新,就容易走歪。比如,在該學習「熱愛生活」的作文單元里,搞一些寫景的文章來湊數。坑啊!!!!!!!說教材編得不好有兩種:
1.確實編得不好。2.我剛當老師,我也搞不清楚啊,我講不明白,但這可不能說,我就說教材編得不好吧。哦,我還要說中國教育不好,教育制服不好,教育方法不好,反正都是別的不好,和我無關哦~說實話,吐槽教材怎麼也輪不到高中老師吧。去看看職業教育的教材是什麼狗屎東西吧。
公式直接印錯,例題解題過程也錯,當然結果一樣錯了。用過某科教材三個版本,一個比一個爛。也不知道編書人怎麼想的,文字上變得越來越晦澀了。
這還不算,教材不同印刷批次,居然例題里電流方向就不一樣!nmb的!讓學生上去做題她掛那裡下不來了,因為我畫得圖和她書上不一樣啊!不同批次印刷的居然能練習冊上題目多少都不同,就是那個sb鳳凰職教出的sb練習冊!老子做完整本練習冊後開學發現學生用的練習冊跟我不一樣,題目少了很多!最後還是表揚一下鳳凰職教吧,你們練習冊後邊答案印錯了,填空題印錯行了,當然別的錯誤也有。我抓了不少抄答案都不帶腦子的學生。他們都罵你們,我覺得還是要表揚一下。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也經常翻翻孩子們的所謂的副課書。我覺得,編書的人肯定不在一線工作,太過於理想化。我大山東的《品德與社會》這本教材,就需要小學生去調查水的污染工廠的情況之類的。幾乎每一課都有調查的作業。誰領著去?什麼時間去?在校期間不讓出門怕有危險,周末不組織學生出門,怕擔責任。讓孩子自己去?沒有老師指導,孩子怎麼做?現在孩子周末都有課外班,湊幾個人容易嗎?再說語數英這些主科的作業很多家長都不管,周末寫不完的人很多,怎麼可能重視這種副課的學習?編書的人心不差,但是學校,教師的可操作性太差。我們小學語文教材頗受詬病,老師也很無奈呀!有很多文章確實難講。《吃水不忘挖井人》很好的文章啊,可是扁擔,挑水,就要跟學生講半天,一年級的小盆友們還是似懂非懂。二年級《看雪》,求求新編寫的部編教材改一篇吧!文章大體講台灣人沒有見過雪,希望他們能到大陸來看雪。表達期盼兩岸統一的,可是同學們就是不理解為什麼現在交通這麼發達,台灣又不遠,為什麼不能來?有些文章老師都沒有感受,怎麼能講好?所以講課比賽的時候好頭疼,好文章大家已經講過好多遍了,有些文章無人問津,講基本上意味著失敗。很多老文章確實經得住考驗像是《金色的魚鉤》每次讀都好想哭,《司馬光》的機智和敢於擔當讓人佩服。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現在全國會統一教材,希望能有些改變吧!
哇,化學教材人教版,從04年到現在就沒有改過了。時代都在變化,書上的例子還停留在過去呢,很多案例已經不符合現在的觀點了,有些化學原理已經過時但是還要講,明知道用處不大,還是要考,導致考點不變,十多年教學方式無法改變。
舉個栗子。類似的標題,我初中時候就有。而今連pen都少用的時代,還在和小學生講pen pal。
我是小學語文教師,用的是教科版五四制。舉個例子,我們四年級有一篇巴金的《海上日出》,五年級又有一篇忘了是誰的《滄海日出》。我不談思想政治教育,就說這兩篇課文,也不知道編者到底是有多難找好文章,幾乎沒啥差別的文章,隔一年來一篇,有意思嗎?連小朋友上課的時候都問我,老師,咱們不是學過日出了嗎怎麼老日出啊,都快背吐了!我能說什麼!當然說因為教材編的不好了!
只比較過高中地理教材的人教版和湘教版,說一下感受。
整體感覺湘教版的實在是不好講,雖然體現了地理學的綜合性和因地制宜的特點,但是新課改的步子邁的太大,這套教材不太貼合高中教學實際,我覺得這個教材適合知識儲備和思維水平比較高的一批學生,對於很多普通學生,可能人教版更合適。
印象最深的是人文地理中工業和農業的部分,這基本上是地理的最綜合的地方,人教版用了兩章,每章分為若干節,把具體的每種農業工業地域類型講的非常透徹,湘教版的教材,農業一節,工業一節,每種農業或者工業,就是一小段豆腐塊大小的文字,還都是活動課文,一張有用的圖都沒有,重要的要素圖形還得要老師用課件添加,這個時候老師該怎麼切割教材,怎麼處理重點,不僅要把重點講透徹,還得考慮運用教材,實在是非常頭疼的事情,而且萬一學校條件艱苦,圖形都展示不出來,學生怎麼從圖形中獲取要素分析問題,只能背背課文完事。這時候又有人要說知識點都一樣,講出來就行了唄,所以很多用湘教版教材的地區,老師都用人教版教材備課。。。這真不是我在黑湘教版的教材,知識點太混亂,重點不突出,很多高考的考點是活動,而許多不重要的知識點反而是正文。。。
還有一點,初中教材中的經緯線,初一的學生一上來就給人搞這麼難的東西,東西半球,A在B的什麼方位,好多小女孩腦子都是暈的,雖然難度已經刪的夠可以了,把時區什麼的都刪了,但是對於沒有立體幾何概念的初一學生來講還是難,私以為初一,認識個溫度帶和重要緯線,掌握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就夠了。同理,對於高一的學生,一上來就給他整時區計算,也是非常難的,我覺得這部分相對獨立,可以放到高二學過立體幾何以後,數學老師訓練好了再講啊,那時候經緯度是怎麼確定的都好講了。坐標安徽,初三才開化學課,如何在初一初二的生物課上跟學生解釋有機物、無機物?一般含碳、一般不含碳?啥叫碳?黑黑的玩意?我沒看到肉里有碳啊?蛋白質是啥?基因是啥?DNA片段?DNA又是什麼鬼?我覺得初一就該開化學,初二再學生物也不遲,反正中考不考生物,學不學無所謂。編教材的不考慮學生的起點,內容再精彩,也是無用功。初中生物教一點形態分類生理就夠了,沒必要求全責備。
我是小學語文老師。我發現語文課本中講了很多外國小朋友的美德故事。而課本中涉及到的中國現代兒童的美德故事僅有一個,批評的倒是不少。我們今天的孩子真的比外國的孩子差嗎?為什麼那麼多的感人事迹不能入選課本作為教材?另外,我認為小學人教版教材的梯度設置不合理:一年級的任務量太大,二年級明顯偏輕,三年級又是任務量過大,四五六年級梯度設計比較合理。
新版初中歷史教科書教育部編寫版填補了之前人教版的一些中斷時期,比如東漢宦官外戚專權,南北朝、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到五代十國,元滅西夏、金,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天津條約》,割讓膠州灣、新界,民國臨時約法,北洋政府與袁世凱復辟,寧漢合流與東北易幟,一二九運動與正面戰場,解放戰爭時期孟良崮和《中國土地法大綱》~~更難能可貴的是增加了很多文言閱讀史料。
然而,兩漢與匈奴的戰與和,明成祖遷都北京,康熙帝抗擊沙俄,土爾扈特部東歸,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左宗棠收復新疆~~全部刪除隻字不提。古代部分不時宣傳伊斯蘭教與中國和平共處,近代部分講馬本齋回民支隊,呵呵呵呵呵呵~~
教材寫的不好,有以下幾種原因。第一種,我們的教育,教什麼,怎麼教,黨是有規定的。作為普通老師,境界達不到。第二種,在具體的學科內容安排上,各位專家根本達不成一致,到底是知識優先還是能力優先,是個問題。第三種,那些具體的編寫者,高不成,低不就,高不過中考高考,低不過一線教師,沒有實踐做基礎,自然寫不出好教材。第四種,為什麼廣大教師普遍認為教材寫的不好呢?無非是不適應。一套教材,上不能與高考中考合拍,下不能應付一線教學,自然不是好教材。最後總結一句,曹劌曰,肉食者鄙。
我國的專家權階層脫離時代、脫離群眾、不思進取,是有上千年光榮傳統的。
因為編書的大都不是在中小學裡教書的,馬克思說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真的好糟糕,就拿人教版的高中英語來說吧,有一課叫the band that wasn"t是關於the monkees樂隊的,也不知道拼寫正確不,靠模仿beatles起家,我這個曾經把《音樂天堂》當文學著作看的人居然第一次聽說這個樂隊,實在是太劍走偏鋒了,高中生學英語本來就痛苦,本來很好的可以抓住他們興趣的話題又變成了無數個無聊的閱讀理解中的一員,我覺得隨便弄個明星都可以啊,我可以理解教材不可能一直改來改去,並且與時俱進希望下次看到音樂話題看不到Taylor Swift, 寫寫Michael Jackson也行
作為一名江蘇學生深有感觸!例如生物,我們用的是蘇教版(好像有的江蘇地區是人教版,但是考試好像參考答案經常按照人教版的來。導致上課老師講著講著就突然說這裡人教版是怎麼怎麼說得(個人覺得蘇教版確實不如人教版)……
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中學歷史教材修訂了好幾版了,但直到2016年北師大版教材上還寫著「中國在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努力」…
不過好在今年換新教材了,等看完所有年級教材再來回答。
因為確實編的是個鬼啊!大概是以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為平均水平,以編者的喜好而不是學生的學習規律來編的。
推薦閱讀:
※家長辭去工作自己在家辦學堂教育孩子,這樣的行為算是違反相關教育法規嗎?比如剝奪了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等?
※如何看待學校大力宣揚讓學生學美術?
※哪些道理沒人說也得懂?哪些雞湯人人說卻不能盡信?
※人之初性本惡?
※《牛津通識讀本》系列中,有哪些書是你所推薦的好書,而又有哪些你認為是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