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海上防空系統能否抵禦劉慈欣《天使時代》中描述的多目標攻擊?

劉慈欣創作於1998年、發表於2002年的作品《天使時代》中有2萬個經過基因改造的飛人對航母戰鬥群進行攻擊的描寫:

所有的桑比亞士兵都長著一對白色的翅膀,這是兩萬多名會飛的人!

  在一片塵埃之上,飛人升到空中,飛行的陣線黑壓壓一片,遮住了初升的太陽,這空中軍隊越海向艦隊撲來。

  這時,艦隊的宙斯盾系統已對來襲的飛人做出了反應,首批艦對空導彈從林肯號周圍的巡洋艦射向飛人,約五十條白色的煙跡扎入了飛人群中。這首批導彈都擊中了目標,清脆的爆炸聲從空中傳來,在一陣閃光後飛人群中出現了一團團黑煙,被擊中的飛人血肉橫飛,翅膀的白色羽毛如一片片細微的雪花在天空飄散。航母上觀戰的人們發出一陣歡呼聲,但憑理智仔細觀察攻擊效果的菲利克斯將軍和布萊爾艦長心涼了半截,一道簡單但嚴酷算術題擺在他們面前。

  從現在的情況看,每枚航空導彈在擊中目標時,彈頭爆炸的殺傷力可擊落周圍2到3個人飛人。艦隊的艦空導彈的彈頭是為擊毀空中戰機這樣的點狀目標而設計的,爆炸時只產生很少的高速彈片,因而面積殺傷力不大,而飛人受到導彈攻擊後正以很快的速度散開,所以,一枚艦空導彈很快只能擊落一個飛人了。具有較強面積殺傷力的艦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對這樣方向和距離的目標毫無用處。

  這裡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艦隊的艦空導彈中只有不到一半採用傳統的紅外、雷達和激光制導方式,這大多是上世紀就已準備的「海標槍」、「海麻雀」和「標槍」型艦空導彈。

  近年來,被這隻強大艦隊真正引以為驕傲的是採用像素制導的艦空導彈,像素制導是上世紀的導彈設計師們追求已久的夢想,在這種制導方式下,導彈感受到的目標不再是傳統制導方式下的點狀,而是一個三維圖像,通過高超的模式匹配技術對目標進行識別,正如給導彈裝上了一雙智慧的眼睛,這就使得導彈可以打擊目標最致命的部位,因而像素制導導彈的戰鬥部較傳統導彈大為減小。但現在在這雙智慧之眼中,那些飛人怎麼看也不像是需要打擊的空中目標,更像是大些的飛鳥,所以這些聰明的導彈都做出了理智的選擇:繞開他們。人工智慧再一次變成了人工愚蠢,更換每個導彈的模式資料庫是無論如何也來不及了。

  整個艦隊攜帶的艦對空導彈約為3000枚,這比正常情況已超載一倍了。這樣數量的導彈在「宙斯盾」系統的引導下,足以對付一個大國的全部空軍力量對艦隊發動的攻擊,進行這種攻擊的敵機可能有兩千架左右。而現在,艦隊面對著十倍數量的飛人,每個飛人對艦隻的攻擊能力當然無法同戰機相比,但要擊落它,也要耗費一枚導彈。用航母上的戰鬥機對付飛人,道理也一樣,況且戰鬥機可能來不及起飛。於是,兩位將軍,他們統率著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艦隊,現在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現實:對於飛人,航母戰鬥群的主要武器不再具有優勢,質量代替不了數量。

現在距離劉慈欣寫作該小說已經過去了將近20年,如果考慮現在已經服役或即將服役的艦艇的防空能力,還會出現小說中這樣的情況嗎?比如近防系統有足夠能力解決戰鬥嗎?

補充:小說中提到了密集陣:

  現在,艦隊只能依靠艦炮和機槍火力了,幾乎所有的艦炮都全力射擊。打擊飛人最為有效的武器是密集陣火炮系統,它原是用於擊落1500米範圍內突破艦隊防禦系統的漏網反艦導彈的,它由6管20毫米火炮組成,具有每分鐘3000發的高射速。密集陣火炮的每一次掃射,都在空中划出一條死亡的曲線,都有一排飛人被它那密集的彈流擊落。但密集陣火炮無法長時間連續射擊,它的高射速和快初速使炮管很快發熱老化,必須頻繁地更換,加上數量有限,它們最終也無法對來襲的大批飛人形成有力的阻擊。其它的大口徑艦炮射速太慢,同時,飛人的飛行軌跡是一條不斷波動的正弦線,用普通艦炮對它們射擊就像用步槍打蝴蝶一樣,命中率很低。所以現在惟一能依靠的武器就是機槍了。

小說中飛人的武器主要是手榴彈和AK47。


現在是沒問題的,比如標準6,紅旗9,主動彈根本不受火力通道限制。

052D這種有源相控陣+主動彈組合更是不存在火力問題。

其實根本沒必要浪費昂貴的導彈去打這些鳥人的。對於中國海軍來說,調一批051和053過來,用052上的130主炮(沒錯,這玩意仰角能到85度,完全可以防空)+054A上的76炮,以及051和053上的雙37就行了。

朝天打飛機!中國海軍052D驅逐艦主炮對空射擊_高清圖集_新浪網

還有其他戰艦上的AK630和730,1130就夠了。

其實在20年前對於美國海軍來說這些也不難解決。

而且我發現很多人思維太固化了,一定要防空嗎?

防空一定要靠導彈嗎?

現代戰爭要真能這麼玩,那美國人可真是菜的不行。

鳥人有翅膀,雷達截面積不會小多少,而且還那麼多,有兩萬。

探測這麼大的一群東西對於E2C來說不費吹灰之力。

E2C連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都能探測到。

80年代美國就能把B1B的RCS做到一平米以下了,你想想他的探測能力。

探測到以後戰鬥機出去干就行了,導彈甚至都可以不用,三代機嘛,反正大黃蜂低速性能也不錯,50架戰鬥機,有機炮吊艙的掛機炮吊艙,有火箭彈吊艙的掛火箭彈吊艙,沒有的一架帶6枚導彈,所有飛機都帶600發機炮子彈,戰鬥機先導彈開路,火箭彈亂轟一圈,然後拿機炮打就行。

甚至F14可以玩一把兩馬赫超音速掠過,光音爆估計就能震死不少鳥人了。

而且美國是有核彈頭這玩意的。

真要撕破臉(當然美國人也不怎麼要臉)。

一發核彈空爆,兩萬人馬上死絕。

永遠不要相信人能對抗鋼鐵。

哪怕是長翅膀的鳥人。


F22A估測正面最低雷達截面反射為0.1平方米(網上各種數據猜測,從0.01到1都有,我這裡算0.1好了),等於1000平方厘米。考慮到鳥人按平均的翅展4米,寬度5厘米和加上人的平均肩膀寬度45厘米和長度60厘米,換算下來,大約在4700平方厘米,就算5000平方厘米好了,也就是0.5平方米。

嗯,看起來,鳥人平躺式反射面積比f22a大多了,可是雷達波可以輕而易舉穿透生物體,人體也不意外...以目前的雷達(包括微波探測雷達)探測人體來看,有效距離基本在一千米以內......

鳥人手上的akm,手雷,rpg倒是可以探測到,但是反射面太小了,rpg7含彈長度也就1.2米,直徑40mm,七七八八的寬度加起來,包括手雷,akm合計起來也就是0.02平方米。

實際上,艦炮也好,近防武器也好,還是防空導彈,都是用雷達鎖定,都難以,甚至無法鎖定0.02平方米截面的目標。(這還不算海浪翻滾對多普勒雷達干擾)

@陳的先生

……………………

首先呀,0.1,這是F-18乃至塗了隱身塗料的F-16的水平……

其次RCS和體積真沒那麼大關係,B-1B正面也只有0.1

看看RCS差不多的兩個東西的體積區別……

至於F-22多大……

Lockheed』s F-117 Nighthawk would show up as a golf ball while an F-22 Raptor might appear as a pea

0.0001到0.00002之間

至於鳥多大……

《Radar Cross Section》一書中提到麻雀的大小約等於0.01,既然都不是隱身處理,那麼鳥人會有多大呢?

大概會比人大……

首先確定一下是個什麼樣的航母編隊,既然小說寫作於2000年左右

我們不拿CVN-78+伯克3+E-2D+F-35來欺負人

就用尼米茲+提康+伯克IIA+E-2C Group2 2000+F-18E

而且先不說SPY-1和SPS-48,SPS-46這些艦載雷達……

戰鬥狀態下的航母編隊上空是有E-2在24小時值班的好不好……

假設鳥人180km/h速度飛行,在距離航母編隊的700km處被發現……

然後4個聯隊約50架戰鬥機每機掛4枚B61型戰術核彈

以全甲板攻擊模式在15分鐘內全部出動……

經預警機引導飛臨鳥人群上空投擲B61戰術核彈

全劇終……


現代防空導彈武器不擅長打數量多的小目標。單論航母防空武器的話,劉慈欣已經很buff航母了,書中的航母帶了上千的防空導彈。現實中的尼米茲航母彈藥庫里裝的大多是艦載機武器,艦上能發射的防空武器只有可憐的3座海麻雀4座密集陣,近期還在把密集陣改成海拉姆,百來發導彈打兩萬鳥人絕對藥丸。

但「天使時代」中鳥人能贏,主要還是因為航母方智商下線:

1 為了「展示力量」把航母停在了用望遠鏡就能看見岸邊的人的位置,估計到岸邊也就兩三公里。

2 雷達和預警機迷之下線。空中巡邏不存在。否則頭天夜裡就能發現鳥人飛過來了。

3 斯普魯恩斯驅逐艦和佩里護衛艦的艦炮全程無有效輸出。劉慈欣覺得大口徑艦炮速度慢且鳥人靈活所以打不中。實際上以一兩百公里的時速想在艦炮面前玩機動近似於固定靶,艦炮自動化程度高射速遠超陸炮,佩里的76炮射速一分鐘120發,打低速目標一打一小片。斯普魯恩斯的兩門127炮慢一些兩三秒一發但一打一大群。

現實中艦隊遇鳥人的情況推演:

1 航母不作死不會貼近海岸線,當自己是登陸艇嗎。

2 就算真停岸邊了,頭天夜裡預警機會發現上萬低速目標對著航母飛過來,艦隊指揮官會派個帶光電吊艙的飛機去看看究竟是啥(20年前真可能直接把低慢目標當鳥群忽略掉,但現在是無人機泛濫的時代了)。如不能確證那就先退到距離海岸100公里的地方觀望觀望。

3 於是連雷達都沒有的鳥人就得在茫茫大海之中肉眼加望遠鏡找航母,船影子都沒看到就被艦載機,導彈和艦炮高效率屠殺。

4 更殘忍的是艦隊可以持續30節(時速60公里)朝外海行駛放風箏。就算鳥人長途飛行能持續飛時速100km,直線飛也得兩個半小時才能追到航母上空。鳥人可以上知乎回答:背著彈藥一路上沒水喝沒東西吃不能歇腳時不時飛來一隊F18朝人群掃幾梭機炮還得跑馬拉松是怎樣的體驗。

鳥人指揮官甲:謝中國朋友邀。 我簡直不想回憶那段地獄般的行程。這可比當年你們的志願軍在空襲中行軍慘上一百倍。你們志願軍聽到飛機聲音就跑到路邊挖土坑藏起來。我們在水天之間可是沒有掩體的哦。而且為了維持自己不掉水裡,我們還得時刻張著自己起碼五米寬的雪白翅膀,簡直是個大寫的活靶。說到這個我就想打劉慈欣,為了好看給我們改造上了拉風的潔白翅膀。我多希望那時我們長的是水天迷彩翅膀啊。

5 更加更加殘忍的是鳥人戰士沒有電台通訊(就算不怕重背著電台飛,航母上可是有咆哮蟲這種專業電子戰飛機可以飛鳥人頭頂的),鳥人偵察兵發現艦隊後只能靠旗號甚至靠吼來通知協調其他鳥人戰士。搜索到目標-報告決策者-指揮大家一起上 的過程會耗費太長時間,很可能要在海上飛四五個小時,如果先飛到的鳥人先沖會打成添油戰,一次來個幾百人航母上的人拿出步槍依託建築打靶即可,一方躲在掩體後面只露個頭有依託打點射,另一方無掩體張著五米翅膀往前邊沖邊掃AK還沒數量優勢,交換比不敢看。如果在距離航母戰鬥群30km位置(再近就要被艦炮打了)的空中集結等大家來了一起沖,衝過去要靠近一小時,又飛散了。


現代艦隊防空系統除非經過針對性改裝,否則不能抵禦 2萬鳥人的空襲。

不過。。。水兵也是軍人,每年都要考核射擊技術。

航母上面都有軍火庫,步槍機槍應有盡有。

Aviation Ordnanceman 3rd Class Jamie McTizic, cleans an M-240 machine gun in the armory aboard the 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 USS John C. Stennis

航母派 500名水兵,找地方蹲坑打鳥就行了。

鳥人部隊目標大,無掩蔽,射擊不準,AK47火力差,肯定被輕機槍打成渣。

尤其是降落的時候,蹲坑的人突然開火,躲都沒地方躲。

M-16 small arms qualifying shoot aboard nuclear-powered aircraft carrier USS Nimitz

如果襲擊的是陸戰隊兩棲艦,上面搭載的一千多名陸戰隊員分分鐘教你做人。

2萬鳥人絕對不可能同時開火,也不可能同時降落,實際上能夠靠近航母 300米內,找到位置開火的,估計都不會超過 1000鳥。

翅膀大,同時登上航母甲板的數量也只是幾十人(航母甲板擺滿飛機也不超過 100架,鳥人數量哪怕 x3 也就 300隻),艦島躲 10挺機槍就足夠收割了。

圖中大約 40隻鳥。。。

而下圖這種密度是不可能的。

其實鳥人部隊應該裝備榴彈發射器,單兵火箭筒甚至輕型導彈,好歹占點火力優勢。

拿AK47就是去送經驗了,航母甚至可以用重型直升機直接把鳥人撞死。

核武器和戰鬥機就懶得用了,那純粹是欺負人。

ps:書中鳥人登上航母的過程見下文,估計書中設定的甲板防守人員不到二十名甚至可能少於十個,因為區區三個鳥人登船,居然還有一個在"彈雨"中活下來。

航母艦島在設計的時候,就是要方便俯視所有的甲板空間,甲板上的鳥人根本無處可躲。如果艦島沒有失守,不可能靠空投手榴彈掩護,讓過百鳥人佔領甲板,對於AK47和手榴彈來說,艦島就是一個堅不可摧的要塞。

我個人判斷,突破口應該是艦島頂部,降落後可以用手榴彈消滅艦島的射擊點,從各個窗戶突破進去。

。。。。。。又一個措手不及的尷尬場面出現了:在早期航母中,輕武器是由各戰位分散保管的,但由於自二戰以來艦上人員從未有使用輕武器的機會,所以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現代航母上的輕武器都在一個專用倉庫中集中保管。林肯號上有近六千人,除了崗位不能離開的人外,有近四千人擁向位於航母中層的軍火庫中去領槍,一時把狹窄的通道堵塞了。軍火庫門口更是亂做一團,負責發放武器的軍官只能把槍向人群中扔,領到槍的人也擠不出去,只能把槍向後傳,看上去很像近代某個城市暴動的場面。這時林肯號廣闊的飛行甲板只能由艦上數量不多的海軍陸戰隊守衛了。

第一個飛人在林肯號的飛行甲板上著陸了,他那雪白的雙翅輕盈地抖動,雙腳接觸到甲板時沒發出一點聲音。這時誰也不會認為他是魔鬼,這是希臘神話中才有的人物,是神靈的化身,它來自遠古的夢幻,如同一個美麗的幻影降落到人類這粗陋的鋼鐵世界中。甲板上的陸戰隊員被他那驚人的美震撼了,很多人獃獃地站著,忘了開槍。但這個飛人戰士還是很快被來自各個方向的彈雨擊倒了,飛人倒在甲板上,雙翅上雪白的羽毛被他自己的鮮血染紅了。緊接著又有三個飛人著艦,其中一名倖存下來,躲到飛行甲板左舷的一個光學引導裝置後面同陸戰隊員們對射起來。

  又有幾個飛人降落被擊斃後,飛人戰士們意識到這時著艦代價太大,就開始從空中向航母投擲手榴彈。航母上的人們也嘗到了被轟炸的滋味,當一大群飛人呼嘯著從飛行甲板上空掠過後,手榴彈如冰雹般劈哩啪啦地落下,然後在一片爆炸聲中,那些仍停在甲板上的昂貴的「雄貓」和「大黃蜂」一架架被炸成碎片。

來自空中的手榴彈成功地遏制了航母上的輕武器火力,飛人的第二次強行降落取得了成功,很快就有上百名飛人戰士登上了林肯號,他們依託著左右舷的下陷結構和甲板上飛機的殘骸同艦上的陸戰隊和水兵槍戰,掩護更多的飛人著艦。


謝邀,額,這啥問題啊

應對這種情況光艦炮就做的到吧

有種東西就做VT近炸引信炮彈,通過炮彈向外發射200兆赫左右的無線電,接觸物體反射回波後觸發炮彈引信做到可控時間空爆。

127毫米HE炮彈的殺傷半徑在20米左右,76毫米炮彈在15米左右

這兩者打10公里問題不大

不知道這群「飛人」的速度,但是拿的是槍的話怎麼也得進入艦艇1公里之內才有威脅吧

設這群飛人秒速60米,兩百多公里這個時速對於肉體來說不低了

9公里需要飛兩分半鐘

奧托127炮射速40發每分鐘

奧托76炮射速100發每分鐘

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裝10門這兩種炮不多吧?

其實也不需要VT引信,定時空炸引信就行

只需要在炮彈上擰兩圈就行

防空戰一般都會提前設定好最大射速下形成一個最佳縱深彈幕的引信時間

十門炮兩分半鐘約形成20000平方米的殺傷彈幕

因為是算的排列好的最大彈幕面積,這種彈幕對飛機或者導彈來說略顯乏力,但是對肉來說沒什麼壓力

2公頃地,這能站十萬人。


現有的艦載對空武器打這種目標不太擅長。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火控和火力密度,因為無論是艦空導彈也好中大口徑艦炮也好密集陣也好基本都是基於雷達制導,連續發射的總量也沒有相應的設計。

但如果已知目標是這樣的,那麼利用現有技術開發一套針對性的武器,可以很快開發完成而且可以秒殺鳥人們。別說兩萬,二十萬都可以來多少幹掉多少。

做一套基於光學成像加激光測距的火控,既然為了殺傷人員那麼12.7mm機槍就夠用。這麼一套小系統成本很低而且可以非常有效地發現並摧毀。現有船隻上多裝備點這種小平台,可以再做一個整體的目標分發系統來協調所有武器站。這玩意一弄,基本上就跟割韭菜一樣了。


等一下 等一下

要知道 航母也是會動的啊 憑什麼鳥人會飛我航母就挺屍了?

我也記不清小說里是什麼航母了 就當是尼米茲吧

尼米茲極速32節 換算下來大概60公里每小時再換算一下每秒16.6米

我不是很清楚這些鳥人能飛得多快?

但是你長得符合氣動嗎?

你骨骼是中空的嗎?

你是一下生就不會走路飛著長大的嗎?

你的呼吸系統是哺乳動物的嗎?

況且你手裡還拿著rpg背後扛著一口袋炮彈

我們看看蝙蝠 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會飛的哺乳動物

飛得最快的蝙蝠

由於實際測量困難很大,很少有關蝙蝠飛行速度的資料4已記錄到的最大速度是一隻墨西哥無尾蝠創造的51.50公里/小時,但它在飛行時可能藉助了風力,在美國進行了一次實驗,讓17隻不同種的編蝠在一個人工地道中飛行,它們中只有4隻的平飛速度達到了20.92公里/小時。

哦 這樣啊

打開武器庫 一人發一桿槍 打火雞啦!

根本用不上什麼密集陣海麻雀

你飛的都沒有人家航母滿航速一半快你拿頭去搶航母嗎?

更新:

評論里有人提到突襲 是這樣的 尼米茲吃水11米 請自行換算尼米茲離岸邊有多遠

評論里還有人企圖讓鳥人玩能量空戰用高度換速度

可以參考這裡的回答:【人有翅膀能飛嗎?】Mandelbrot:如果人有翅膀,可能多數人會想到的是這種長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418957/answer/85895099?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網)

結論就是一個70公斤的人類,想飛的話翼展寬達6米7 而且拋掉翅膀與胸肌 70kg的人只有20kg能分配給皮膚內臟與骨骼

而且這只是剛剛能飛的情況

再算上rpg和ak

咳咳咳咳咳。。。。

慢慢飄吧

話說人家鳥類能飛可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

後勤方面有9個氣囊輔助呼吸 給巨大的胸肌供氧

心臟與體重的比例位於脊椎動物之首 這才能供應上供血

氣質骨 也就是骨頭是空心的,就為了省下這麼一點點重量(鳥人也用這種骨頭?骨質酥鬆患者也能上戰場?)

最極端的 消化道短 不存儲糞便,消化完就拉出去,避免佔分量影響飛行

反觀鳥人

噗哧

其他答案有說拉音爆的我覺得也挺不錯的

因為歷史上音爆反恐是有實例的

1977年5月23日8:30 13名印尼「自由南摩鹿加青年組織」劫持了一列工人通勤火車和一所學校。學校那邊放下不談,說火車這邊的營救。

0點整 6架皇家空軍的F-104戰鬥機俯衝掠過火車上空時打開了噴射式燃燒器。巨大的音爆使火車上的恐怖分子失去了行動能力,然後炸藥開門,一分鐘內13個恐怖分子被擊斃6個俘虜7個。

好了,音爆反恐的例子擺在這了

那些說飛機撞鳥的人可以開始舉」音爆反恐撞鳥「的例子了(滑稽


既然是分享見解,

那麼我們不妨可以換一種考慮方式。

看看這個問題,等價於什麼問題。

即在不使用電磁干擾或是電磁干擾無效的情況下,

現代海上防空系統,能否抵禦無人機群的攻擊。

小型無人機群已然是成熟的現代武器了,

而相信航母戰鬥群也就必然有其對應的處理手段。


生物題材是大劉的短板,甚至不如王晉康(不是說王晉康差,人家好歹是三巨頭四天王中資格最老的,不是王老爺子差,是劉大伯伯太厲害)。曾對藍鯨有牙的錯誤創作了一個對科幻硬傷的總結反思好文,並在《超新星紀元》誠懇的自嘲,傳為美談。

而軍事題材是大劉強項。大劉非常知道翼人不會這麼容易的贏。他只能抓住「高新科技對大規模小目標並不擅長」這一點來發揮。並且安排了航母的很多故意犯自大輕敵的低級錯誤的劇情(比如為了顯示力量靠近海岸,這和三體2里人類飛船艦隊密集編隊錯誤如出一轍)。所以可以理解為一種為了劇情推進和理念表達的特殊手法吧。

如果非要算硬傷,那回來更新的時候我會根據大劉寫過的一個科幻硬傷分析文來解析

好了我回來了

以下是大劉原文

無奈的和美麗的錯誤——科幻硬傷概論

作者:劉慈欣
挑作品中的科學和技術硬傷是目前國內科幻評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網上的評論中它佔了很大的比例。在外國的科幻網站,如《ASIMOV》、《GALAXY》《AMAZING STORY》等雜誌的網站上,也附有以評論為主的BBS,但上面的評論中很少有挑硬傷的,所以,對作品硬傷的重視是中國科幻評論的一個特色。這是件大好事,它首先說明,不管目前對科幻的定義有多少種爭論,在數量並不少的高層次的讀者心中,科學仍是科幻的靈魂。對科幻進行的技術評論水平最高的當屬水木清華的科幻版(龍的天空對科幻作品的文學評論水平最高,但數量太少),其嚴格和精確當屬世界之最。
這就使我們不得不對科幻的硬傷進行一些系統的思考,以下以筆者自己的一些小說為例對這個題目進行一些探討,只限於科技類的硬傷。
科幻的科技類硬傷可粗略地分為四類:
一、疏忽硬傷:這類硬傷都是由於作者粗心馬虎所造成的,如《鄉村教師》中的行星文明測試數量、《流浪地球》中地球繞太陽公轉卻不產生日夜、《郵差》中歐洲第二天知道亞洲戰況等。這類硬傷沒有什麼討論的價值,它是不應該出現的,反映了作者寫作的不認真態度。不過說些題外話:現在寫科幻的都是業餘愛好者,忙完一天亂七八糟的事,晚上坐到電腦前靜下心來時也到10點了,而硬傷與鬼魂有相似之處,都是在午夜時分出現。。。。。。當然這不是理由,隨便說說。
二、知識硬傷:這是科幻作品中出現的最多的一類硬傷,是作者的知識水平所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鯨歌》中鯨長著牙,這已到了讓人無法容忍的地步,但筆者寫的時候確實不知道,所以也沒有辦法。
創作科幻文學所需要的知識結構十分怪異,是一種"頂天立地"型的結構。"頂天"是說作者需要對最前沿最深刻最抽象的知識內核有透徹的理解,"立地"是需要作者對最低層最繁瑣的技術細節要有生動的感受,而對於目前理工科專業學得最多的中間層次的知識反而要求不多。
以計算機為例,要寫出好的作品,就要求科幻作者理解人工智慧的哲學含義,從哲學層面上理解機器意識的深刻內涵,以及這種內涵對人類文明將產生的深遠影響。他必須去涉獵像圖靈機中文房間哥德爾定律之類的普通計算機專業涉及不多的東西;另一方面,他還需要知道當主機房斷電時,UPS發出的聲兒聽起來像什麼;咖啡潑到鍵盤上時屏幕上有什麼反應。。。。。。而學得最多的實際工作中最有意義的C和JAVA編程倒是不太重要。
"頂天"的知識當然不容易獲得,比如現代物理學,其最前沿的大多數理論離開了其數學表述是很難真正理解的,而那些數學表述一般人很難看懂。由此在作品中產生偏差,比如在描寫宇宙創生的一些小說中,大爆炸就像是在無際的漆黑空間中放了一顆大焰火。
但給人誤解最多的是"立地"的知識,都認為只要作者勤奮就能獲得這方面的知識,事情可沒那麼簡單。科幻與主流文學的一大區別在於,它所描寫的現實大都是"非凡"的,很難親歷。可以肯定現在的科幻作者們百分之九十九沒見過火箭發射,筆者比較幸運,距可蘭發射基地較近(對外稱太原發射基地,其實距太原還遠,曾發射過風雲氣象衛星),目睹過兩次火箭發射,其中一次是陰天。後來在一篇美國科幻中看到了火箭穿過雲層的描寫,立刻知道那個傢伙在想當然地瞎編,那種情景不親眼看到是很難正確地想像出來的。由此也可以理解各專業的讀者對科幻小說的輕蔑之情。外行作者在描寫某個專業時,只能做到看上去專業,而不可能做到真正專業,在專業的讀者面前,肯定是破綻百出。有人可能會說,這種專業的讀者只是少數,其實不然,現在的科幻讀者有相當部分是理工科學生,他們肯定都是某個專業的,像科幻常涉及的計算機專業和各種物理專業,讀者人數並不少。
科幻小說更多的關鍵性細節,在現實中根本就不存在,要想把這種真正的"科幻細節" 寫得嚴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獲得科幻的知識結構只看書是不行的,變成一個知識簍子並不能避免硬傷。這需要某種對科學和技術的深刻感覺,具有這種感覺的人寫出的小說,信手拈來即滴水不漏。在國外這樣的作者很多,但在國內科幻領域還沒有見到,這樣的人肯定有,但人家不會來寫科幻,只有等我們這些科學和技術修養上先天不足的"票友"把科幻做大後吸引他們來了。

  以上的兩類硬傷與科幻本身無關,所以從科幻理論的角度沒什麼討論價值。而下面提到的兩類硬傷則涉及到科幻的本質。

  三、背景硬傷:對這類硬傷作者在寫小說時是心知肚明的,但只能硬頭頭皮寫下去,因為這種硬傷是故事賴以存在的條件,否則小說就沒法寫了。這樣的硬傷在中外科幻中比比皆是。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用身體透明方式來隱形,稍有常識的人都能想到,即使其折射率與空氣相同,在現實環境中也不可能隱形,更別提隱形人的視覺問題了。威爾斯肯定想到了這些,但他還是把小說寫出來了,現在已成經典,在所能見到的對《隱形人》的評論中,很少提到些硬傷,倒是現在又出了個《透明人》,雖然評價界有說它是垃圾的,但與其硬傷無關,這方面同樣很少被提及。
  另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冷酷的方程式》,它的硬傷就不用在這裡細說了。在中國第二次直播奧星發射時,我們看到火箭冒出一股白煙後在發射台上不動了,事後知道是火箭上的控制系統檢測到發動機的推力不夠。中國的航天工程師完全不必沮喪,他們的火箭比那艘遙遠未來的星際飛船強多了。這是科幻短篇中經典的經典,在《科幻之路》中被岡恩稱為"從沒有哪一篇小說把科幻的要素和特點表現得如此充分",現在仍被評論界不斷地提及,以至於被稱為《灼熱的方程式》,但據我所知從沒有誰提到過它的硬傷。
  這種硬傷可以看做是科幻的作者和讀者的一種約定,對於神話來說,那全是約定了,你只有先無條件認同作者寫的全部再去讀他的書,在科幻中,這種約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為了給那些真正科幻的東西搭一個舞台,如果非要去深究就沒什麼意思了。
  四、靈魂硬傷:這是對於科幻來說最重要的一類硬傷,重要到它就是科幻的靈魂。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僅從科幻意義來說,最高級的科幻小說是什麼?
  讓我們剝開科幻這個洋蔥:最外層的是那些把科幻做為外衣的武俠和言情;然後是把現有的技術進行超前一步的應用所產生的故事;再向里是可能出現的技術和世界;以上三類是目前最常見的科幻,它們的共同點在於,其中所描寫的世界都是運行在已知宇宙規律之下的。洋蔥的心兒是這樣一種科幻:它幻想的是宇宙規律,並在其上建立一個新世界。這是最高級的科幻,因為沒有比幻想宇宙規律本身更純粹的科學幻想了;同時也是最難寫的科幻,比如把萬有引力與距離的關係改一下,成線性或3次方,那宇宙會變成什麼樣?這絞盡腦汁也難想出來。縱觀世界科幻史,這類作品很少,成為經典的更少,目前科幻界評價較高的有《重冰》和《博彩世界》兩篇,都是美國人所作,前者描述冰的比重突然變得比水大對世界產生的後果(同志們可想想會有什麼後果?),後者則描寫一個以打賭為基礎的社會,但以上作品所改變的自然和社會規律都不太基本。《巴比倫塔》也有這方面的影子,克萊門特寫了一些類似的小說,且此公科學功底深厚,很少出錯,但那些小說並不好讀,看它們比看《第一推動》都費神。這類科幻與神話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它要在自己創造的宇宙規律下使世界自洽,這是寫科幻時最難的思想體操,是造物主的活兒。
  硬傷成了這類科幻的靈魂,它本身就是科幻,這類科幻的理念就是要考查宇宙帶傷運行時是什麼樣兒,這也只有科幻能做到。

  綜上所述:出現疏忽硬傷,格殺勿論;知識硬傷,指出來,給作者一個學習的機會(雖然再學恐怕也改善不了多少);背景硬傷,裝著沒看見;靈魂硬傷,您很幸運,這是最棒的科幻了!


剛才寫在評論里的,覺得寫的不錯,放在答案里吧。

三體不僅僅是科幻片,也代表了大劉對現實的映射和反思,三體1的投降降臨派其實就是80-90年代完全倒向西方的那些人,三體二里的面壁者分別代表了面對歐美的反抗:本拉登(恐怖)、朝鮮(不切實際的核武器)、中國白褲衩(投降派)和紫褲衩(八爺大戰f22)和俄羅斯(真正能同歸於盡); 三體3 就不用說了, 過於相信民主,政府女性化,包括民眾接受三體人的設定,和西方接受伊斯蘭難民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下面是原答案的分割線-----------------------------------------------------

劉老師的很作品都代表了中國在面對美利堅 80-90年代那種武器代差下絕望狀態下的反擊。 但又不能逃跑主義者,所以設想了一堆反制措施。 包括三體里的唐戰艦, 還有面壁者都是, 三體里的宏艦隊不就是這個飛人的進化版么,就是因為知道飛人完全不是現代武器的對手。

就這麼說吧, 比起現代戰艦的密集症系統和防空高炮, 對付飛人完全是。「射火雞大賽」震驚世界的馬里亞納海戰 - 鐵血網

還有一點, 如果兩萬人 飛人群, 管理和控制更重要, 如果無序, 估計自己撞死自己人更多。 如果編隊飛行,那麼很有可能就是排隊被槍斃。


超低空貼海高速突襲的話,你就是給倆密集症,我都能……

打爆他們?乛?乛?

伊麗莎白:看著我下面,你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語言,你想幹嘛?

畢竟,劉慈欣小說裡面的人,我賭五毛就算真的存在啊!他的極速不可能過200km/h,他想飛,其翼展面積不可能小,這樣雷達就可以探測到明顯目標!再加上正常人一百斤左右的重量,機動性不可能好!這樣密集症可以完美髮揮火力優勢了?(●′?`●)?

只不過,密集症載彈量比較少……

你以為這樣就沒有辦法了?

搞笑!我還有奧托76速射炮,我還有130炮,我還有155重炮!

再近啊!那就沒辦法了,海軍是有配槍的,肉搏吧!

但是你想搞沉軍艦?

靠RPG和阿卡?

就算現代軍艦沒裝甲,但是你個蛐蛐靠金屬射流反坦克的東西能拿海軍怎麼樣?水線以下不破壞,密封艙不搞掉,你想搞沉軍艦?

你說題目問的是能不能防禦?

當然能啊!只要密集症不出岔子……

特此奉上Flak 40Zwilling型 128mm雙聯裝高炮


航母防禦是有困難的,可能造成傷亡,但傷亡不會很大,船也不會沉沒。

因為現代海上艦艇在設計配置武裝的時候,就沒有考慮過針對這種情況的防空。

首先,現代航空母艦戰鬥群作戰陣型並不是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密集排布。

而是50-100海里,以航母為圓心分散的。什麼概念呢?一海里約1.8km,也就是說,其實各艦是分布在90-180km的距離上的。北京到天津直線距離不超過120km,紐約到費城直線距離不超過150km,上海到杭州也不到180km。整個航母編隊展開,覆蓋了比一個河北省還大的面積。驅逐艦的諸如密集陣、AK630、1130一類的近防炮是照顧打不到的,航母只能依靠自己的近防火力。顯然,自己的近防火力備彈不夠(密集陣備彈1500發,射速一分鐘5000,應對一個目標就得潑一百發以上,只要飛人不搞線列飛人,密集陣就無法造成多少減員)。導彈方面,一支艦隊也沒那麼多導彈。

更麻煩的,其實是雷達問題。這些飛人可以真正意義上貼著海面飛,沒有明顯熱源,而且金屬物質只有步槍的一些部件,以現在的雷達水準,提前發現是有困難的。即使發現了,也有一定可能被誤判為鳥類。即使不誤判,AN/SPY-1雷達可以同時追蹤400個目標,整個編隊也不可能同時追蹤上萬個目標。

何況如果需要使用導彈和近防武器,是需要火控雷達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裝備了3座AN/SPG62目標照射雷達,每個可提供4個照射通道,共12個火力通道。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有4座,共16個。面對上萬的飛人,就是給你足夠的導彈,火控雷達根本照顧不過來。

因此,航母防禦是非常困難的。這些飛人登艦是沒問題的。

登艦之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沒及時把人撤進去的情況,那會送很多人頭,水兵在甲板上手無寸鐵。一種是艦上人員已經有時間全部撤入內部並封閉好對外的所有通道的情況。這時,飛人攻入內部有困難。他們只能一間一間地爆破,在極狹小空間內以VBSS的形式展開巷戰。這樣的巷戰,對有所準備的守方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幾挺通用機槍、降噪耳機、夜視儀和防彈衣,就足以讓一個通道成為絞肉機。艙門狹小,再多的人在缺乏重武器的情況下,也只能幾個幾個地進去。何況艦上有很可能特種部隊。

至於讓航母沉沒,幾乎不可能。美軍在比基尼環礁的核試驗里使用了航母作為靶子。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在7月1日水面上空600米空爆試驗後遭受重創,艦體大火,但沒有沉沒,隨後大火被撲滅。在7月25日進行的第二次於水下27米的爆炸實驗,離爆心318米處的薩拉托加號甲板被衝擊波掀起,左舷艉部大量進水。7個半小時後煙囪坍塌,最終沉默。

原子彈從上面下面各來一發都沒有馬上沉,何況是現代航母,噸位更大,布局更科學,更不容易引發薩拉托加號那樣的大火。就一萬個人,是炸不沉的(這也是為什麼彈道導彈很難一下子擊沉航母,現有的導彈能穿越美軍的防空網路難度極大,飛到郵票大小的航行中的航母旁邊難上加難,不直接命中核彈也打不沉,所謂航母殺手的目標其實是給航母搗亂讓其失去飛機起降能力)。 至於縱火,現代航母的滅火是很及時的。

航母在這個條件下依然在軍方控制下,會全速返回港口。另外,從就近基地起飛的戰機快速趕到,直接對聚集在航母甲板上的飛人進行射擊。飛行甲板的強度,F-15和F-22機炮無法擊穿,反而是表面的飛人會粉身碎骨。飛人面對這樣的戰機,幾乎沒有防空能力。

P.S 如果是我,我就叫飛人往船上播撒改造過的病原微生物。畢竟都能讓人長出翅膀了,改造個潛伏期極長、傳染性極強、發病後能讓人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無法運動,卻不至於死亡的的病原微生物,還不容易?到時候控制世界只要通過投放疫苗就可以了,疫苗里再結合下一期的病原微生物,過一陣還得接著打疫苗。


根本不需要動用防空武器,直接用戰鬥機拉音爆。按照大劉的描述,這幫飛人只有手雷和ak47,明顯的反政府游擊隊裝備,還不懂少量多群無重點滲透,2w人遮天蔽日的就過來了。宙斯盾發現「鳥群」以後,派兩個波次的02年還沒退役的f14在鳥人群上空拉幾個2。0馬赫的音爆,這幫鳥人估計就得半規管破裂統統掉到海里。


北約標配的奧托小鋼炮效果比密集陣好多了~


如果是飛人的話估計飛的也不會高,畢竟供氧系統還是哺乳動物那套。飛行的ak47、手榴彈,也就是轉換模式的治安戰。打是很容易的,海軍近防系統肯定沒問題,陸軍炮彈合一的近防系統效率也很高。

但是這裡,個人更推薦武直,多掛幾台機槍去掃。在直升機機翼形成的氣流下,AK47、手榴彈是打不了飛機的。幾架武直,幾個波次,2萬人就殘了。


同時,飛人的飛行軌跡是一條不斷波動的正弦線,用普通艦炮對它們射擊就像用步槍打蝴蝶一樣,命中率很低。

這一段我是表示懷疑的,艦炮的計算機火控比人操步槍精確的多,然並卵

艦炮可以防空的,但是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防空彈藥配備,如果有的話,是面殺傷,一次還是能幹死不少的。

實在不行試試雲爆彈吧

(評論有貨歡迎圍觀)


標準2的mk115的殺傷半徑是20米 AIM120好像是15米 這是對付金屬製品的 對付生物更簡單 低空還要考慮爆震傷 加上剩餘燃料 全糊鳥人臉上 拉開距離 艦載機打完就跑 預警機指揮 全用近炸引信 落單的交給艦炮 密集陣 各類輕武器 航母又不是陸軍要塞 機動拉開距離就像放風箏一樣 然後就是特混編隊提前過感恩節


30毫米的自動武器站就夠了 什麼密集陣7301130ak630完全是牛刀殺雞 更別提現在76-130口徑的速射炮了 一發炮彈炸十個


有一種東西叫密集陣,射速5000發每分鐘,一個彈夾1500發,一艘驅逐艦2台。2萬個飛人不夠看唉。20萬個試試看吧。

------針對追加內容的回答分割線-----------

追加內容里射速問題:現在的密集陣已經升級到5000發每分鐘了,備彈1500發一門。炮管的問題,單炮管壽命1000發,整機無故障壽命25萬發。夠用不?正弦波機動這些有回答說了,挺扯的,瞄準的問題可以查一下導彈的正投影面積有多小,肯定比撲著翅膀的人小。

其實現代戰艦防空是一個立體多層次防禦,等到密集陣上陣,能有多少飛人給它揍都是個問題。

劉慈欣寫書,一向喜歡「刻奇」,為了追求「卧艹這個吊」的效果,不顧邏輯或者把對手寫成SB的段落比比皆是,這是他的特色。不必過於較真(來自《科幻世界》創刊號就開始看的老讀者評價)


很多人張口火神閉口密集陣的

依我看,都用不著這些「現代化」的東西

二戰時候的美帝防空火力體系

——Mk12-127炮

——博福斯40炮

——厄利孔20炮

在這三層火力網面前,管他來多少鳥人,結局也不過是重演一場放大版的「獵火雞大賽」而已

============

當然這個劇情我不是很能理解

——這個CVBG面對鳥人時只會用防空武器?——這個CVBG的飛機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F22 M1A2無人航母戰鬥群等等現在有人操縱的武器不能徹底無人化?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結束後,軸心國再度發起的拉姆哈勒法嶺戰役中非洲軍團更好的選擇?
為什麼使命召喚的沒有深挖二戰題材,比如東亞戰場甚至中國戰場方面?
狙擊槍為什麼不造成自動把彈殼彈出去?跟突擊步槍和手槍一樣的?
1945年的中國為什麼可以成為五常之一?

TAG:科幻小說 | 劉慈欣作家 | 軍事 | 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