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iMac Pro?
是否意味著mac pro 完全進入墳墓了
首先祭奠一下已死的2013款垃圾桶。
CPU是尚未發布的Xeon Gold系列,基於Skylake架構,不過官網這個42MB緩存和4.5GHz的睿頻有點懵
看了一下新Xeon的規格表,沒找到有超過4GHz的,難道這個又是小灶定製版?不過即使有估計也只會在8核或10核版本上出現
42MB緩存也沒有找到對應的,算了一下幾款18核Xeon Gold的L2+L3,是42.75MB,看起來差不多。多線程性能是E5-2697 v2的2倍了。
FP32運算性能11TFlops的AMD Vega顯卡,這下註定打不過TITAN Xp了,看來蘋果和老黃還是沒談攏。
散熱規模看起來是血崩的級別,不過蘋果在官網號稱能壓住500W的發熱(差不多是18核Xeon Gold處理器和Vega 64顯卡TDP的總和),可信度有多少?
離這台機器發布還有半年,現在一切都是未知數,依經驗判斷散熱壓力還是很大,畢竟鰭片的體積還是有點小——除非機內的兩個風扇足夠暴力。
Mac Pro還會不會有續作不好說,之前的爆料說是會有,還出了渲染圖。和iMac Pro形成競爭是免不了的,除非回歸2010款的雙路CPU設計,或沿用垃圾桶的雙顯卡設計。
Mac Pro 2013進墳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新版Mac Pro應該明年發布。
性能絕對打哭surface studio,但是二者定位不一樣,surface面向平面設計和藝術設計,Mac面向科學計算和內容生產。我是一個從事音頻方面的專業用戶,對蘋果產品的粘性很強。從我個人的角度談談看法,或許也代表了一些行業人士的意見。
iMac Pro是一個集成度極高的產品。其實自從垃圾桶發布以來,蘋果就一直在高集成化的道路中肆無忌憚地橫行。之所以說是橫行,不單單是因為它的一體化設計給電腦主機設計帶來了一場變革,同時,它的諸多表現又凸顯其霸道而不妥協的模樣。Mac Pro也好,還是iMac Pro也好,其無論價格還是功能定位都是專業設計、製作人士。可以說一體化的設計大大節約了空間,降低了能耗,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散熱雜訊。這對於從事以平面設計、三維製作、影視剪輯、後期調色等可視化操作的專業用戶一定會頗受鼓舞。但作為從事音頻後期專業工作人士,這種一體化設計正在越來越遠離我們。從事音頻製作工作,尤其是針對於專業的混音工作,除了擔任音頻工作站DAW的宿主工作站電腦外,還需要用到控制台、調音台、監聽音箱、周邊及效果器。尤其是受監聽音箱放置位置的影響,顯示屏過於巨大可能會影響到監聽(尤其在從事有中置聲道的監聽制式下),控音操作。同時眾多的數字周邊外設,在整個系統搭建過程中會讓主機背後的線亂得可以。而通常默認的4個USB口,可以說是完全不夠用的。而許多涉及到數字同步的USB介面設備往往不能間接地通過USB擴展集線器來插入,因為會影響到同步信號的傳輸。當然,新款的iMac Pro追加了雷電介面,適當緩解了設備介面的壓力,但是那就意味著顯示屏的背後有一大把線,而且是在桌面上,沒有辦法如分離式主機可以置於機櫃里那樣乾淨。同時,受雷電和USB傳輸距離的限制,這些周邊設備不太可能被單獨置於機房內,而要知道,這其中許多高端專業外設因較大的發熱量都是有風扇的。置於控制室內,底噪便完全沒法控制了。此外,集成於iMac Pro上的音箱,再牛逼,或許編曲、音樂編輯會用,但錄音師混音師是絕對不會用的。這部分會要浪費多少預算呢?好吧,其他也順帶吐個槽: 新款的Mac Book Pro,它的Touch Bar對於音頻工作者而言簡直就是災難——無法想像在沒有手感的F1-F12按鍵下,怎麼保證工作效率?好吧,可以買個鍵盤? 就像MacBook你要是覺得想插U盤又想充電時可以買它好幾百的集線器,就像iPhone7,你想用有線耳機,那請配備好幾百的耳機轉介面。當然,買得起蘋果的人或許不會在意較一般轉換介面好幾倍價格的蘋果專用產品,但是作為攜帶型設備,拖個尾巴在那兒,便攜性何在? 所以我說它肆無忌憚地橫行霸道,再加之最近蘋果業績的下滑,我個人認為這其中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Jobs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每天在研究、關注、並苛刻要求的正是用戶體驗。正是因為此,蘋果才成為神話。但是近期蘋果發布產品的情況看,它似乎為了強推自己的產品和行業標準,以擴大其盈利規模,正在拿其最難能可貴的用戶體驗開刀。而產品線的定位也越來越莫名其妙,諸如出現了MacBook卻還堅持繼續MacBook Air,那麼到底想讓哪款賣得動? 現在iMac Pro和垃圾桶Mac Pro也是類似問題: 你又不更新垃圾桶,那是準備讓高端用戶都去買iMac Pro嗎?但是這麼高的集成度,是對高端專業用戶的定位嗎?換個角度,現在iMac性能也足夠強大了,中高端的專業用戶配置個頂配定位iMac也足夠用了,犯得上去買個集成度如此高的至強處理器外帶128G內存的電腦嗎?我相信也不是他們的菜。所以,在我看來,蘋果目前的產品線是混亂而沒有頭緒的。Jobs在世時的iPhone1-4,iPad,以及大鐵箱的Mac Pro都是經典。而那時遠沒有如此多的產品去取悅那些特定的人群,而人們卻紛紛成為了它的擁躉。別的先不說,感覺這個凌亂散落各種字型大小的官網頁面真的不像是出自蘋果之手
配置逆天,外觀高端黑,價格感人
mac pro應該不會被踹掉。。畢竟還是有土豪們是希望垃圾桶+eizo這種組合的,而且蘋果自己也說了明年會有模塊化mac pro出現
→_→年底第一時間入手後再看具體效果吧,希望不是烤箱
18核處理器用雙熱管!還有邊上的Vega也是,而且只有雙風扇...
第一眼看上去以為是海盜船ONE的單風扇水冷,再仔細一看,我去 風冷!雖然比普通iMac厚一點,但普通iMac也就5-10mm,可想而知散熱鰭片面積會很緊張。
估計蘋果手頭只有8核和10核進行測試,但18核的發熱無法想像,就是不知道後面如何解決了。
真正的Mac Pro還在路上,這個加強型的iMac先幫哥哥撐下場,表明我司還沒忘記專業用戶。
一句話概括:你們還想怎樣?
微軟:誰賣的便宜誰是小狗!蘋果:小狗就小狗,不怕你!微軟:你跪下!蘋果:(噗通)—————
據說這次的顯卡直接是VEGA 56/64了,雖然同等功率遊戲性能不如N家的卡,但是比mbp上的那個Pro要好太多,可以說是頂級了(當然,56款還是被1070ti完美絞殺)
帶上睿頻能達到7700k水平的多核心Xeon
128G內存
和蘋果引以為豪的高速固態和優質屏幕
如果散熱真的如同宣稱的那麼好的話
作為一個UP主+碼農+視頻剪輯學習者+深度學習研究者還真的很想買一台啊
這麼大的發熱量,出現灰斑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海外發售了:iMac Pro海外8核標準版4999美元(約3.3萬元)、18核頂配版13348美元(約8.8萬元)
中國蘋果中國官網顯示,「最強桌面電腦」iMac Pro國行售價為39488元起(8核標準版)、10核頂配版90076元、18核頂配版102236元,並稱「經批准後發售」
iMac用戶,看到iMacPro的發布,心裡只有一個想法,想買!對Pc和Mac兩種系統不做評價。唯一想說的就是作為視頻剪輯民工。離了FCP飯都吃不起,Pr一直用著不順手。而現在所用的iMac剪輯用起來真的有點卡,所以iMacPro正好是剛需。MacPro配起來價格實在太高。買不起,直接說明iMacPro也買不起。但是並不影響對iMacPro的評價。有人會說那買MacPro不好嗎。矯情的說一句,真心的受不了那麼多線,更受不了的是用他的時候,會把插線板那一面朝外。不知道iMacPro有什麼缺點,也沒用過,看官網介紹。我對他的評價,看起來還不錯,可以用6s的廣告語。唯一的不同,是處處都不同。
剛發布的時候,仗著 Vega HBM2 顯存提供的的紙面半精度浮點性能橫行霸道,老黃用 HBM 的顯卡還只有 GP100 一張。
iMac Pro 價值 5000刀。過了幾個月,Vega 上市,價格 $999,眾人驚呼:哇!…還…可以吧,而 iMac Pro 還是 coming soon。
iMac Pro 價值 3000 刀。又過了幾個月,老黃 Titan V 發布,iMac Pro 還沒影子。
iMac Pro 價值…話還沒說完,Titan V 站了出來:不好意思,垃圾賣的再便宜也是垃圾。
結論:利用英特爾擠牙膏來使用戶對摩爾定律產生懷疑從而賣期貨真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順便當年的 Mac Pro 就有因為沒有核顯導致 FCP 硬解還不如 MacBook Pro 的問題,這次應該還是沒有核顯,不知道蘋果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真的離不開macOS裝個黑蘋果就好…一直覺得蘋果的桌面就是耍流氓
如果同樣用十萬配置一台Windows工作站會怎樣?
前 iMac 用戶, 現 Mac Pro 用戶
我依舊好奇這個 iMac Pro 的屏幕是否仍然會出現灰斑
推薦閱讀:
※OS X 10.10 為什麼取名叫 Yosemite?
※完整參加 WWDC 2014 的 5 天活動是怎樣一番體驗?
※從新推出的 WWDC 2013 應用能看出 iOS 7 的設計風格轉變方向嗎?
TAG:iMac | 蘋果公司AppleInc | WWDC | 工作站Workstation | iMac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