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婦如何得到家人的尊重?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當我選擇成為母親,更多「母親」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作為主婦,會被家人理所應當地指揮幹活,越來越覺得卑微,無法從我的家人那裡得到認同和尊重。選擇了自己帶孩子難道有錯嗎,還是說經濟地位決定家庭地位?想罷工從這種生活里解放出來,但是孩子還小。是我一個人這樣還是大多數全職媽媽都是這樣的狀態?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直覺,其實還蠻。。。深刻的。看到現在,似乎比較常見的回答是「不要從垃圾桶里撿老公」、「嫁人嫁對了怎麼都會尊重你,嫁人嫁錯了怎麼都不會尊重你」,「靠眼光」,「要想被尊重,自己先自重」等等帶有宿命論、社達意味和賭博偏好的回答。但實際上,人的道德水平和情感強度是正態分布的,與其說婚姻是賭博,不如說,活著就是一場持續不斷的談判事件的總和,而且隨著婚前和婚後的角色改變,人和人的談判角力也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婚前百般追求來的美貌妻子在當了幾十年家庭主婦後被拋棄,當年絕對的話語權,變成毫無話語權。難道是她們看人不準嗎?我不這麼認為。
家庭主婦的地位問題,應該說是一個比較經典的女權問題。經典自由意志主義女權(libertarian feminism)的看法是,女性(就和所有人一樣)是自己的主宰,女性必須有選擇的自由。但是在種種社會、文化、經濟的約束條件下,憑空說選擇自由顯然是比較荒謬的——就像讓一條魚選擇是紅燒還是油煎一樣。因此,經過修正的自由主義女權(liberal feminism)追求的目標,是讓女性不但有選擇的自由,而且是她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共同作者(coauthor)(Okin, 1989),也就是說,她不但可以參與遊戲,還可以參與遊戲規則的設定。
那麼,何為尊重呢?尊重這個詞,雖然讓人感覺是一種權利(entitlement),或是一種對方的道德自律或者愛意的衍生結果(在這個語境下,也就是一位「理想的」、「不是來自垃圾桶的「、「靠譜的」的丈夫/丈夫家庭,所給予妻子的認可和地位保證)。但是,尊重,和愛,或者道德自律,都只有輕微的重合,而不能必然的互相推導。尊重的拉丁語(respicere)有審視,回顧,細看之意,也就是說,尊重,是給予某個對象以特別的,非平庸的關注和審視。
而尊重之所以區別於愛護,實質是有義務性的一面,我們尊重一個人是因為我們必須尊重之,而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想要尊重之(Birch, 1993; Wood, 1999)。而這種尊重的義務,又是來自於尊重的主體(該語境下是「家人」)對該對象(「家庭主婦」)身上某種值得/要求尊重的特質或美德的辨認和認可。這一(尊重主體的)義務性和(被尊重對象)的權利性,使得尊重和上述自由主義女權者追求的「成為其身處的環境及條件的共同作者」這一目標,不謀而合。
綜上所述,「家庭主婦」這種身份,就像美國社會中受人尊敬的「老兵」(Veteran),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老師」,「醫生」一樣,受不受尊重,來自於社會規範中對該身份「可被尊重性」的認可,而不在於個別案例中丈夫是不是從垃圾桶撿的,婆婆是不是不要臉,他是不是真愛我,是不是對我好等等個體因素,尤其是偏好性因素,因為尊重無關偏好。按照Feinberg的對尊重的分析,尊重需要有三個面向:第一,被尊重者自身權威和權力(在某些層面)凌駕於尊重者之上的而帶來的恐懼元素,第二,被道德化的正當性,第三,被尊重對象能帶來一種讓人感到謙卑又神聖的感覺 (Feinburg,1975)
大家可以按此比對一下,在中國當個家庭主婦,是否滿足以上三元素?離開這三個元素,你或許可以獲得愛護,但尊重卻無從談起。
中國,真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當我們談論家庭價值的時候,對家庭主婦(夫)的制度性/文化性認可,卻是零。除了夫家的保障,沒有別的保障,而在文化上,「家庭婦女」絕對是個貶義詞,會讓人聯想起「沒見識」,「潑婦」,「黃臉婆」,「小氣」等等一系列讓人不愉快的詞。
在國際上,和當前中國所通行的維生工資(living wage)體系相對應的有一個概念,叫家庭工資(family wage)。維生工資是付給勞動者一個人的,家庭工資則是付給勞動者以及其家庭的,換言之,家庭工資系統認可那個在勞動者本人背後默默付出,維持勞動者日常生活的家務勞動者,認可有薪勞動者的家人,也是使勞動者得以正常提供勞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然,因為現在家庭形式越來越趨向多元,勞動者在資本面前話語權越來越少,全球都在慢慢捨棄家庭工資這一體系,而採用面向個人的維生工資。各有利弊,不展開了。]
所以我們在美國,經常會看到,職場對僱員配偶的支持,關注和各種福利,包括但不僅限於,醫療保險,搬家/團聚費用,有時甚至包括搬家後配偶的再就業……獲得一份新工作後,僱主(HR代表)往往會關心僱員配偶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不會把這些事情當作跟公司沒關係的事。
更重要的是,社會福利體系,也認可家庭主婦(夫)的重要性。
舉例子。在美國,一位有薪勞動者,在工作時需要繳納社會保險金,供退休後支取使用。如果這位有薪勞動者死去,那麼ta的配偶,只要本人活到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100%配偶的社會保險金。同樣,如果離婚時兩人結婚時間超過十年,到退休年齡後,也可以領取50%的配偶的社會保險金(哪怕前配偶已經再婚)。如果該勞動者既沒有死亡也沒有離婚,那麼兩人到退休年齡後都可以按照勞動者的社會保險金領取福利,勞動者領取100%,配偶領取50%。
這個系統的設計,就是非常直白的對那個在勞動者背後默默奉獻的人的認可:勞動者的投保金中,也有你們的一份付出。事實上,也保障了大量終生的家庭主婦的基本生活,當我遇到七十歲以上這一代(嬰兒潮之前)的老太太時,很多人都會很自豪地說自己當了一輩子的homemaker,她們的家人也都覺得她們很偉大。對於雙薪職工來說,假設女性一方收入較少,她可以比較[按自己薪酬計算的社會保險金]和[按配偶薪酬計算的社會保險金],選擇比較高的一種計算方式進行領取。
此外,離婚時,有薪勞動的一方通常要支付給無收入或低收入一方一定的贍養費(Alimony),比例和計算方法各州不同,但大致理念和目的是恢復性的,即減輕婚姻中止給其中一方帶來的損害,直到該方能夠獨立為止。計算方法經常和其中一方在家庭中的犧牲和付出,以及婚姻持續時長有關,因為婚姻持續年限越長,家庭主婦退出職場的時間也越長,損失越大,贍養費能幫助家庭主婦更好地恢復成職業女性。在中國,似乎只有對子女的贍養費一說。
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都有對家庭主婦有制度性的保護,從財產管理權,到家務津貼,不一一列舉了。除此之外,家暴、出軌、其他不當,都會使得財產的判罰大幅度向無過錯、弱勢方傾斜。
所以,家務和育兒勞動本身就是有價值的,開淘寶店也好,寫公眾號也好,這些都是副業,是gig economy下的產物,當然做這些沒什麼不好,但如果是家庭主婦非要做這些才能獲得「尊重」,那麼並不是家庭主婦本身的勞動得到了尊重,而是「淘寶店主」,「營銷號運營者」這些職業性的身份得到了尊重。
在中國,家庭主婦有什麼談判能力呢(bargaining power)?從制度到文化,都沒有,全憑有薪勞動者對你的憐惜。談何尊重?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馳。用愛維繫的類似「尊重」的表象,愛情消失之後也就不復存在。這樣的制度設計,對婚姻市場當然會有影響,結果就是大量理智的女性恐婚,反婚,而對親密關係有特別渴求的人,不得不跳進火坑,釀成種種悲劇。對整個社會而言,婚育率下降……
你問我中國的家庭主婦如何得到家人的尊重?不存在的。
References
Birch, T.H., 1993, 「Moral Considerability and Universal Consideration,」 Environmental Ethics, 15: 313–332.
Feinberg, J., 1975, 「Some Conjectures on the Concept of Respect,」 Journal of Social Philosophy, 4: 1–3.
Okin, S. M. 1989. Justice, gender, and the family. Basic books.
Wood, A.W.,1999, Kant"s Ethical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選擇帶孩子當然沒錯,但是在一個認為家務勞動不重要,育兒勞動不值錢的家庭(和社會大環境)里選擇當家庭婦女帶孩子,同時想獲得尊重就是緣木求魚,大錯特錯了。
很多妹子在金錢觀和政治觀上真是幼稚得讓人傷感啊。
錢?不就是只要上班每個月會打到賬戶里的數字嘛。
政治?不就是打仗、開會和外國人上街遊行嘛。
至於大大小小的團體是怎麼組織、怎麼運轉、怎麼角力的,一概不管、不懂、不關心。所以才會說出「我從小對金錢沒有概念也沒有慾望並不覺得錢很重要」或「還是說經濟地位決定家庭地位」這樣幼稚的話來。你只有清晰地知道,你的家庭,賴以生存的資源——金錢、保障、服務、支持——是什麼、分別的重要程度、資源從哪裡來、怎麼分配、憑什麼這樣分配,才可能大致知道自己在家庭里能不能受尊敬。
如果家庭里需要的重要資源,你一概提供不了,即使家人愛你,也只會給你表面上的尊敬。一到實際上的利益衝突,對不起,你的意見一邊去。而這種處理,你的反抗是徒勞無功的。這個結果跟愛不愛、家人人品好不好,毫無關係。
中國普通家庭最需要、最重要的資源是什麼?
我不敢說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吧,應該還是錢、決策能力、安全保障力,而家庭主婦,在這些事情上,如無娘家強力支持,大概率是提供不來的。錢不能賺,決策能力有高低,但是在家裡呆久了人真的容易陷入雞毛蒜皮變得遲鈍,生活圈子狹窄導致安全保障能力也比較弱。能提供的什麼呢?主要是家庭服務和育兒服務。
真是很抱歉,這兩樣做得好不好,並不重要——至少是遠不如前幾項重要。所以光靠當家庭主婦的勞動想獲得家人實實在在的尊重,是行不通的。
那什麼行得通呢?
很簡單,什麼東西是全家最緊缺、最需要的,你能提供,你就能得到尊敬。家人最需要錢?你有辦法賺到錢,你就可以得到尊敬。家人最需要面子?你有辦法賺到面子,你也能得到尊敬。家人最需要情感慰藉?你能妥善調節家庭矛盾,全家其樂融融,當然也會尊敬你。家人迷茫不知道前途如何抉擇的時候,你每次都能高屋建瓴指點迷津,你看家人尊不尊敬你。
……所以,我的建議是,你要沒個有錢又撐腰的娘家,能不當全職主婦,還是別當了。就算當,也別當久了,期間要做好恢復工作的各種準備,不能生疏了手藝。孩子小,可以找全日制託管班,或者帶到三歲送進幼兒園,然後再出去工作。自己也要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爭取大小決策問題自己能想得通,分析得對,拿得出方法。家庭社會自有其運轉法則,一時半會改變不了,你只能去順應,一味指責別人不給你尊敬,女權啦社會福利啦一通鼓吹,固然能收穫大批同類聲援,回到家裡,該怎麼樣,不是還得怎麼樣嗎?
大家都在討論如何讓家務勞動的價值被承認,如何量化家務勞動的產出與回報。
但粗略瀏覽了一下這個問題下的回答,我覺得吧,很少有答主,真的站在主婦是「我把家庭主婦當成一份正經工作」的角度來看問題。
作為一個正常社會人、勞動者,我們出去找工作,是雙向選擇的,資方固然有優勢,選擇面大些,但勞方一樣有說「不」的權利。
而且這個權利,一般在合約尚未締結的時候就開始被使用。
比如說我去見工,我會做一份漂漂亮亮的簡歷和PPT,寫明我有哪些能力哪些證書哪些在職經驗。然後我需要經過幾趟面試筆試,證明我的簡歷所言非虛。
然後我開口,要求一份和我的能力大致匹配的薪資。
如果資方認可我的能力,接受我的薪資要求,那麼見習簽約試用正式入職。到這裡,我的工作才正式確定下來。
如果資方不認可,覺得我的能力適應不了這個崗位,或者我要的票子他們負擔不起,那麼大家握握手,期待以後有機會能合作,也不是不可以。
我們找工作,是先確定工作內容和薪資待遇,才締結合約,才開始工作。
哪怕是內部調崗也一樣,升職降職平調都好,在正式工作之前,待遇已經確定了。
而家庭主婦一職,我極少有看到哪個姐妹先確定好全職後的待遇,再辭職的。
打個比方:你是一個公司的小業務,雖然業績不算好但也還穩定,一個月到手七八千也還湊合。
這時候公司出現一個後勤缺口,位低權輕任務多,只有四千不到的死工資,屢屢招不到人。老闆環顧一周發話道:公司幾個業務就小X你業績最差,你來頂這個職位吧。
我就問問,你聽老闆這麼說,你會答應嗎?肯定不會吧?換成我我肯定不幹啊!尼瑪憑什麼?!我跑業務雖然辛苦可是我一個月平均能拿七八千啊。我業績最差我認但憑什麼因為我業績差就強行調我去後勤還工資腰斬?!你要我接這個後勤崗也不是不行,至少月工資得給我提高到六千啊喂!至少得承諾我年底多少保底獎金吧?凸(艹皿艹 )你不答應老娘辭職!
可如果你什麼都不說接受了上頭的調令,過了幾個月你拿那點錢實在活不下去了再去找老闆要求漲工資。
而且跟老闆講價的態度還不是那種「你再不漲工資就另請高明吧」,而是委屈小媳婦樣「老闆我好可憐55555沒錢吃飯了55555你能不能看在我對公司那麼忠心的份上再給我漲點錢55555」。
你覺得老闆會答應嗎?
99%不會,剩下那1%是真·良心資方。請好好保護起來,注意不要對外宣揚。免得吸引一堆慕名而來的求職者搶你位置。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家庭主婦,真的就是上面的這種做法。
大部分都是被生活、被家人趕著走:孩子需要我,老人需要我,收入上我不如老公,所以他們都要求我來犧牲,所以我犧牲了。
然後當了主婦,覺得不平衡了:憑什麼我犧牲了這麼多,大家不體諒我的付出和辛苦,反而看不起我?
為什麼啊,因為你不夠有主見啊。既然踢一踢趕一趕你就會照著人家意願行事,那人家幹嘛要聽你意見?
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尊重自己的勞動產出,還指望別人尊重?
對,主婦也是家庭的股東之一,參與利潤分享,但初創期的企業,利潤分配還遙遙無期的時候,股東每個月從公司戶頭給自己開工資也很正常吧?
既然不想被看輕,既然希望付出被量化,那就自己主動把量化指標給確定下來:
體檢報告顯示我身體健康生殖系統功能正常——代孕大概一百萬/次;我年富力強能照顧四個老人一個孩子——這個工作強度的保姆市場價大概2萬/月;我有5年投資理財經驗,年均收益率10%——家庭財產由我來打理你可以放心。
看在咱倆這麼熟我給你個熟人價:我要你70%固定收入作為工資——其中2/3我承諾用於家庭支出和理財,另外1/3我自由使用你不得過問,同時你自己也可以自由支配你剩下收入的1/3,我不過問。
理財收益我拿10%提成當獎金,當然如果虧了也可以按點數扣我固定工資。
能接受就來,不能接受我就繼續上我的班去啦。
對方當然可以討價還價:比如四個老人現在還不需要照顧希望降一點工資,比如你開這個工資可以但後續我要求每月制定KPI,比如……
但只要他(們)願意談,心平氣和地討論,那麼在他(們)眼裡,「家庭主婦」這份工作就是價值可量化的。家庭主婦這個職業的付出是被承認的,可以兌現的。
如果他不肯談,開口閉口就是家裡需要你孩子需要你爸媽需要你你應該犧牲你不能這麼自私不能這麼物質。
拜託,這種封建社會的古老生物,請將它的基因留在博物館裡好嗎?
私以為女性最好不要指望自己回歸家庭做家庭主婦之後還能夠得到像職場女性那樣的尊重,否則女權主義者也不用長期苦口婆心地勸說女性走出私人領域從事職場工作了。
在現有社會結構下,女性只有進入職場實現經濟獨立,積累自己的社會資源和話語權,才有可能被他人平等對待。
在現有社會結構下,男性所普遍從事的公共領域事務的價值是被廣泛認可的,可以通過市場進行價值量化,轉化為相應的經濟資本、社會關係資源和公共話語權。
而不像公共領域的工作價值,作為私人領域的生育和撫養後代等家庭勞動本身並沒有被納入市場體系,它們的價值往往很難量化,不被社會所承認,家庭主婦的價值被嚴重低估。
在傳統父權觀念里,女性進行生育、撫養後代和從事家庭勞動都是理所當然的天然義務,女性不做這些則很容易被他人指責為未盡家庭責任和婚姻義務,不是一個合格妻子和母親;而男性的義務則是賺錢養家,提供生育成本,保護自己的妻子兒女。這是當前社會結構性別角色法則所決定的。
因此,在父權結構下,女性的價值是被嚴重低估的,那麼既然女性不創造「價值」,不掌握社會話語權,在經濟方面嚴重依賴於男性的供給(丈夫),那別人幹嘛給予女性像男性那樣的同等尊重呢?
女性由於額外承擔生育和家務勞動,在職場當中受到普遍的性別歧視,很難和男性站在同一個起點進行公平競爭。職場天花板的普遍存在,使得女性感覺自己步履維艱,很容易萌生回歸家庭當家庭主婦的想法。
個別女性選擇回歸家庭對性別平權沒多大影響,但是一旦大量的女性回歸家庭,整個社會輿論也認為女性應該做家庭主婦而非工作的時候,女權自然會大幅退步。這也是女權主義者雖然尊重女性回歸家庭的私人選擇,但是不提倡這種行為的原因。
有人號召通過重估女性普遍從事的家務勞動的價值,從而讓女性得到更多人的尊重。這是一種改變現有社會結構之整體變革方案,其實現難度遠遠大於號召女性走出私人領域投身職場。
有人說只要自己的丈夫和親人尊重自己作為家庭主婦的價值就好了,然而這不過是寄希望於他人自覺的幻想而已。
父權結構是一系列經濟權力秩序和社會關係的總成,是以父系血緣關係為基礎建構而成的性別剝削關係體系。每個人都是以社會人狀態生活在這個世界當中,而個體所形成的價值觀念嚴重依賴於現實的社會結構。
家庭主婦所在的小世界是處於父權結構的大環境當中的。婚姻—家庭結構本身就是非性別中立的,熟人社會關係也是基於父權倫理觀念建構而成的。女性的丈夫、親人和社交圈成員同樣會受到父權觀念的嚴重影響,認為生兒育女和做家務是女性的天然義務,認為男性所從事的工作更為重要等等。
這種根植於社會結構的不平等狀況並不是個體開明與否就能夠改變的。
————————————————————————公眾號:Herstoriahttp://weixin.qq.com/r/iylaQvXEG6hkrbEh93yZ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r/9EOchPrEDqdxrb7n9xbm
雙職工家庭的夫妻關係是合作關係,家庭婦女的夫妻關係是僱傭關係。我還沒見過和發錢的老闆講尊重的員工,把老公變老闆,太傻了。比如一個40歲的男人有房有車有錢,跟老婆過煩了,說想離婚換個女人,他出房出車出錢,女人負責做飯收拾家就行,你看後面有多少女人等著。而一個同樣40歲的女人,說我會做飯洗衣服,想找個男人給我買車買房交工資卡,你覺得能找到?說白了,家庭主婦的可替代性太強了,是個女人就會陪男人睡覺收拾家,錢呢?那可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別拿生孩子帶孩子說事,就算生倆,撐死了忙10年就沒事兒了。要是生一個,從懷孕到孩子3歲上幼兒園,4年也就不忙了。中國的女人做家庭主婦的歷史已經幾千年了,啥時候也沒得到過家人的尊重啊,換來的無非三從四德七出之條貞節牌坊頭髮長見識短,洞房驗處和婆婆大過天的日子,尊重?那是啥?男人養家和男尊女卑是同時代的價值觀,在當時都是天經地義的。告訴你,這社會就是誰有錢誰牛,經濟決定地位,不分男女。不止是老公,等你孩子長大了,也是會更重視能給他錢的爸爸,而不是需要他以後掏錢養老的媽,兒媳婦更是會喜歡一個有工資有人脈的婆婆,而不是一個啥都沒有,只能靠她兩口子贍養的老太婆。
自己做家務和帶孩子,產生的價值是不計入 GDP 的。但如果計入的話將是非常壯觀的。2014年英國一項統計指出,在英國不被記入 GDP 的家務和育兒勞動平均每年創造的價值是每戶 £38,162。而英國人的平均工資在那一年是每人 £26,500。計算的辦法就是,所有由家人志願承擔的家務時間,乘以市場價(保姆、維修工、園丁等等),總共要花多少錢。這個方法在中國用的話,可能相對價值會低很多,但也會是個可觀的數字。
既然我們做著有價值的勞動,為何得不到等價的尊重?因為人們誤以為家庭主婦做的只是簡單的體力活,和保姆無異。幾十年前也許是這樣的。但如今,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何生活」是一門藝術。「如何帶孩子」又是一門藝術。在過去,它們都只是熟練工種。
如果你的家裡人並不看重「生活」這門藝術,那麼在他們眼中你做的事情和請一個只會做家務的保姆無異。如果一個家不需要鮮花,不宴請賓客,更不在乎喝什麼茶、用什麼氣味的香薰,幾百項保姆做不了的事情,大多數家也可以湊合維持下去的……
有孩子後,「如何帶孩子」又是一門藝術。如果你的家裡人並不看重「如何帶孩子」這門藝術,認為像幾十年前那樣照著老辦法帶就行,不需要學習,不需要觀察,讓所謂育兒嫂隨便帶一帶就行,或者你也沒有一個先進的以理服人的育兒理念的話,或者你有但家裡人不 care 的話。
如果你想證明你孩子帶的好,別人帶都不如自己帶,要想看到育兒的效果很難,一是每個孩子資質和脾氣秉性不同,有時看不出效果。二是想施行任何育兒理念,全家人首先要達成一致,這個我覺得不用多解釋了。
如果你不能和家人達成一致(說實話這些在結婚前都應該想好的),又不得不住在一起——還是去上班吧。
想了解更多家務的價值的話,BBC World Service 有一期有提到它。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4hyzvq 。
本文又臭又長。若懶得閱讀,可直接跳到最後部分看結論。
------------------------------------------------------------------------------------------------
假設
全文終所述的「家庭主婦」,即我們公認理解的那種「家庭主婦」,不包括因妊娠、分娩、母嬰期而gap幾個月 - 幾年的普遍情況。
A1 = 「你」所在的社會大圈子和同學朋友小圈子中,典型的職場女性,給家庭提供的效用
A2 = 「你」所在的社會大圈子和同學朋友小圈子中,典型的職場男性,給家庭提供的效用
鑒於這是目前中國大城市社會的普遍狀況,我們姑且認為,在統計上:
A1 = A2
然後,以A1和A2為參照點,
B1 = 「家庭主婦」,給家庭提供的額外效用
B2 = 「家庭主婦」,給家庭帶來的額外成本
C1 = 「家庭主婦」的老公,給家庭提供的額外效用
C2 = 「家庭主婦」的老公,給家庭帶來的額外成本
D1 = 對B1進行外包,能普遍達到的邊際效用
D2 = 對B1進行外包的邊際成本
E1 = 對C1進行外包,能普遍達到的邊際效用
E2 = 對C1進行外包的邊際成本
------------------------------------------------------------------------------------------------
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中,
B1並不等同於「洗衣、做飯、收拾家、生養教育孩子」,因為A1中也包括了相當大比例的上述內容
B2主要是指家庭主婦長期脫離社會而帶來的眼界的局限、見識的停滯、三觀的固化或退化,等等
C1基本上主要指額外的經濟貢獻,但不是絕對收入,而是相比於A2平均水平而言的額外收入
C2主要是指投入到家庭中的時間的減少,包括但不限於對家庭勞動和教養子女等事務的參與度降低
D1和D2的意味很直接,如外包家務給月嫂,外包教育給更好的幼兒園、學校等,相當於「用錢換服務」
E1和E2僅是假象項,其在邏輯上和現實中並不存在,因為這相當於是「用錢買錢」,除非你非說也可以「用服務換錢」(別想污...),但這相當於打破了「家庭主婦」的定性了,畢竟「用服務換錢」等同於「工作」
重要注釋:
有一個常見的大誤區,典型相關說法如,「任何外包月嫂,都無法取代媽媽的愛和關心」。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但需要額外注意的是,A1作為benchmark,已經包括了相當多「合格的母親」的所包括的內容了,畢竟「職場女性」和「合格母親」之間,絕非絕對互斥的關係。這裡真正要比較的,並不是一個母親,相比一個月嫂,能給額外給子女提供多少效用;而是,一個家庭主婦作為一名母親,相比一個職場母親,到底能額外給子女提供多少效用。
此事涉及很多更深入的話題,包括但不限於,中國職場女性,對「母親」一職的盡責狀況;中國家庭主婦,對「母親」一職的盡職狀況;中國職場男性,對「父親」一職的盡職狀況;祖輩相比父母,在教養孫輩上的優劣;不同年齡段兒童,需要父母陪伴的最優性質和程度;女性作為專業職場人員,以及由此而來的更廣的視野、知識、見識等,在教養子女方面的重要性,等等。大致結論是,家庭主婦,作為母親,相比於職場母親,是否真的能提供更大效用,是一件很不一定的事情。具體分析,這裡就不全面展開了。
------------------------------------------------------------------------------------------------最終,因為題目問的是「家庭主婦」如何如何,而不是「家庭主外」如何如何,那麼,我們這裡僅是站在男性的視角上看問題:
相比A1而言,「家庭主婦」的效用若不更低,需要:
B1 &>= B2
同時
B1 - D1 &>= B2 - D2
這裡並不想也無能力給出定量的結論,只是給出定性分析。最終結論,自行套用判斷就好。額外只是給出個人的定性統計印象:
1,因為A1並不小,甚至很大,於是B1往往不大(B1 &< B2)
2,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緻和專業的今天,D1可以很大,經常比B1還要大(B1 - D1 &< 0)
3,C1越高,B2的邊際成本越高,D2的邊際成本越低(B1 - D1 &< B2 - D2)
於是,不成熟的結論就是,相比於典型的雙職工家庭婚姻平衡來說,站在男性的視角上看,「家庭主婦」的效用,有相當大的可能,是更低的。
而站在女性的視角上看,「家庭主外」的效用若不更低,僅需要:
C1 &>= C2
這裡也僅是給出個人定性統計印象:
1,C1並不一定很高,考慮到很多單職工家庭,男性收入也就是正常
2,C2也並不一定很高,考慮到很多單職工家庭,男性工作也不是很忙;或者,很多雙職工家庭,男性也很不一定不忙
3,C1和C2大體上是正相關的關係
4,當女性收入變為零時,男性並沒有變化的收入,效用變高,C1憑空增加,C2不變
5,對於所謂「富人」,C1很可能大於C2,考慮到C2並不一定很高
------------------------------------------------------------------------------------------------最終,很粗淺的結論就是:
1,對於女性來講,「男主外」有可能是自己選擇當「家庭主婦」的結果,也有可能是自己當「家庭主婦」的原因,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效用變化,很可能為正
2,對於男性來講,「家庭主婦」的效用變化,很可能為負
3,結合1和2,參考A1 = A2的均衡態,家庭主婦 vs 男主外的情況,在統計上,基本上很難均衡
4,若「不尊重」可以作為「不均衡」的一種衍生品,那麼是的,在當今中國社會,家庭主婦很難得到尊重
------------------------------------------------------------------------------------------------依然,若想有出口,按照以上邏輯,大體有如下的改變/改進方向:
1,讓A1變低:雙職工家庭女性,盡量多參與公共經濟生活,少負擔家務(結果:B1更高)
2,讓A2變高:雙職工家庭男性,盡量多負擔家務(結果:A1可以更低,從而使得B1更高)
3,直接讓B1變得很高:讓「家庭主婦」變得更像「日本超級全能家庭主婦」
4,讓D2變高:考慮到我國過剩的勞動力,不太現實
5,讓D1變低:相當於降低家庭勞動外包行業的專業性,貌似並沒有什麼合邏輯的途徑,不太現實
6,國家出台一套什麼詭異的規定,要求在婚內給家庭勞動者按照特定的標準付工資:標準很難制定,執行起來不近人情,低了沒有用處,高了還有外包替代品...不太現實
7,看運氣:目前中國依然有很多男人,天然就是希望老婆當家庭主婦,然後還全身心尊重家庭主婦。但現實中,希望老婆當家庭主婦的男人不少,但真的能長期全身心尊重的,很少。於是這事兒屬於是...看運氣
------------------------------------------------------------------------------------------------最終,個人觀點,此事無解。
而真正的原因,說起來真的很簡單,簡單到前面這麼多又臭又長的分析都可以略過:
一個優秀的女性,是稀缺的。而相比另一個同樣優秀的職場女性能給家庭提供的內容,她選擇當家庭主婦能額外提供的內容,是很不稀缺的。這一選擇,
相當於放棄了自身的稀缺性,而主動/被動選擇了不稀缺性
相當於放棄了自身的稀缺性,而主動/被動選擇了不稀缺性
相當於放棄了自身的稀缺性,而主動/被動選擇了不稀缺性
這也正是為什麼,家庭職責的可外包性,要遠高於社會職責的可外包性,因為不稀缺。家庭主婦的可替代性,也遠高於男主外的可替代性,也是因為不稀缺。
於是,我個人建議,在前一部分中所述的諸多改進方向尚未普遍達成的情況下,任何年輕女性,特別是自認優秀的年輕女性,都不要輕易選擇去當什麼家庭主婦。否則,你的個人尊嚴,包括未來的人生前景,雖然並不一定真的會很糟糕,但是否糟糕,妥妥就是「看運氣」了。
而放眼世界,相比中國社會對家庭主婦的尊重程度,在那些平權狀況明顯比中國好的多的國家裡,也僅僅是在制度上保護更全面而已。在被尊重程度上,相當不一定。而更為重要的是,時刻別忘了,我們比較的benchmark是什麼。如果比較的benchmark是「職業女性在家庭中的被尊重程度」的話,不論是現在,還是可預見的將來,在統計上,家庭主婦的被尊重程度,永遠高不了。
大俗話,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有錢人去過清苦的日子,這是她有境界,會贏來尊重;沒錢的人過清苦的日子,這是她唯一的選擇,談不上被尊重了。
這確實是一個一分為二的問題,1. 我們對於家政工作的錯誤社會定位2. 我們處在歷史的哪一個發展階段家政工作,是一項社會工作,但是它的工作場所是在私人領域。由於過去對於女性勞動力的剝削和漠視,導致了家庭工作的社會價值被無視了。從社會經濟學來說,家政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種,它直接和間接帶來的經濟效益都不應該被無視。所以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選擇家政工作,都值得被尊重。
然而,這樣的情況也看我們處在哪個歷史階段。在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無論任何性別,只要擁有了比較高的政治參與度,經濟自主權,社會話語權,選擇在公共領域工作還是私人的工作都應該得到尊重。因為能直接給社會帶來經濟效益也好,公益效益也好,簡單來說,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勞動必須得到尊重。比如說在北歐,無論是一個男人選擇辭職在家帶孩子還是女人選擇辭職在家帶孩子,都不會受到社會非議。
然而,在現階段中國乃至整個亞洲,我們女性在奮鬥的事情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歐洲的女性在奮鬥的事情,就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剛剛獲得投票權以後,開始慢慢的進入了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慢慢去獲得全社會的話語權。有了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女性在家裡工作才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必然路徑。
那麼多的女權主義的鬥士通過遊行,通過各種艱難的方式去打破職業壁壘,在過去不到100年的時間飽受歧視,飽受排擠,也飽受壓迫,才創造了今天我們女性可以自由的選擇出去工作的權利和機會。詳情可以讀一讀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大法官,她的故事。
簡單來說,如果是一個勤勞的家庭主婦,你絕對值得贏得你們全家人的尊重。從社會的這個層面來看,是的,你的個人意志值得被社會尊重,但是,在女性社會地位提高的這條路上,家庭主婦這個職業確實沒有在幫助歷史進步。
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想得到誰的尊重。或者說家庭主婦群體的眼光看到的是哪裡點視野,如果能在家人之外,還能看到星辰和大海,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不可能。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沒重視過家庭主婦!
古代進列女傳、賢媛集的女子,除了變態守寡守節之外,基本是有才——輔佐丈夫治國平天下,或者培養出治國平天下的兒女……重點不是養育孩子,而是治國平天下!!!
很多東西不能僅僅看嘴上怎麼說,那麼重視處女,會寫幾首詩就是不是處女/出不出軌都無所謂了……提到武則天,更變成了皇帝有幾個男寵理所應當。(唐史中記載武則天的男寵被宰相莫名抽耳光,武則天不追究宰相反而約束男寵,可是被文人們以欣賞的口氣,作為明君讚揚的。)
說白了,中國人重視的就是讀書,掌權!
就這樣的文化傳統,當家庭主婦,還想要尊敬……太不了解中國人了。
-------真實往事:我奶奶上世紀三十年代生人,她是教師,下課給學生補習,作為二兒媳婦,晚回家全家等著,婆婆一句不贊成的話沒有。大兒媳婦家庭主婦,一大家子活兒都是大嫂干,洗衣做飯一天忙到晚,根本不能上桌吃飯。吃完飯我奶奶想洗碗,婆婆對大兒媳一聲怒吼:混賬娘們,敢讓先生(那時候老師叫先生)洗碗?!那時候百分之九十九的女人都是家庭主婦,尚且不被同為家庭主婦的婆婆尊重呢。我認識的所有在家裡有地位的家庭主婦,都不是因為她們家務做的好,孩子帶的好,只有兩種辦法獲得家人尊重:1、丈夫素質高,本來就非常尊重她,不管她當全職主婦還是職場女性,都會尊重她。2、掌握家庭財政大權,負責家庭投資理財。相比第一條的撞大運,還是第二條可靠些。
雖然我不會選擇做家庭主婦,但我理解尊重別人的選擇。
^_^好了,聲明完了,偏激的答主又要開炮了。
都是普通人,老公是中等收入,自己是中等條件,比如顏值,家境,原來工作收入等等。
然後選擇老公養家,老婆帶娃,互相看不慣的模式,有意思嗎?老實講,就算女方繼續工作,就能被看的起啦?極端例子,社會上誰會看的起保姆,建築工人,快遞員,掃大街的巴拉巴拉等體力職業。
為啥呢,沒文化唄,素質低唄。為啥呢,窮唄,就生存就是全部了,哪有精力想啥念書,洗澡香水,逛知乎。我剛回了一個帖,我說我要工作,雖然陪伴兒子時間少,但是他未來會有婚房。
結果就有人,是挺多人反對,說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你讓我回啥?我只好心裡說,那你陪你孩子唄。小時候是需要陪伴,大了不需要婚房?還有個帖,我說要多賺錢,有錢花,才能越來越好。
結果有人就說,還不是因為你老公賺得多?你看吧,這個社會女人就看不起女人,女人就該帶孩子,家裡有錢肯定是男人賺的。分享個故事,我老公和他哥們的各自十年婚姻生活。
我老公家境不好,他哥們家境不錯。兩人都在上海結婚,都是外地人,同一個公司,起點收入差不多。不同的是,我是他同行,工作中認識結婚的。而哥們的老婆以前是他手下,是個沒有事業心的小姑娘。婚後我家繼續不斷夫妻競賽,跳槽,提高收入。把娃全部託付給我媽和阿姨。而他家小姑娘婚後當了全職太太,帶娃做家務,管著老公工資。十年後,有一天,哥們找我老公吐槽,說還是我家好,夫妻有話說,雙方都有收入,壓力也小。我覺得現在部分女性對孩子的投入太過了,對自己的要求又太低了。
在這樣的付出中,又要求老公對自己尊重。婆家尊重。是不是有點太理想化?我知道有要有人噴我了,你啃老,自己不帶娃。我家沒人帶。
要是我,我就請阿姨裝攝像頭咯,我心大,我並不護娃。家庭主婦怎麼才能受別人敬仰?
不是看娃帶的健不健康,飯做的好不好吃,家裡干不幹凈。而是理財能力,比如炒股炒得好,投資投的好。打扮氣質性格,就更別說了。這樣的人不管做主婦還是做主管,不都是優秀的仰慕的女神嗎?但這是我們做的到的嗎?很難。家務勞動的價值無法進入流通(簡單說就是白乾不掙錢),所以大家習慣性地忽略主婦的勞動價值。
更何況,如果把家庭主婦看做一個職業的話,她們的僱主實際上是丈夫,而僱主和僱員天然就是不可能平等的。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只能改變分配方式。現在我們的方式是把工資發給丈夫(養家者),然後丈夫再從他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供養妻子,讓妻子為他承擔家務勞動。這種形式在單純的家庭關係里製造出了僱傭關係,改變了夫妻雙方原本的對等地位,非常不好。如果能夠採用一些分配手段來調節,會好一些。比方說從丈夫的工資里自動扣除一部分分配給妻子,這樣會讓丈夫少一點「我老婆是我的僱員」的感覺。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把家務勞動從私域里解放出來,參與價值的流通。比方說保姆市場的完善,社會參與撫養子女,,,不過這得等到共產主義的實現吧。那些家庭地位低下的家庭主婦,還真不如出去當個全職保姆月嫂啥的,工資高還干同樣的活
我從分情況討論開始談談我的一點想法
情形零:男生月入2萬,女生月入5千。
社會主流評價:女生嘛,掙得夠自己花就行了,難道還靠女生養家呀。
情形一:男生月入2萬,女生月入1萬。
社會主流評價:挺合適的。
情形二:男生月入2萬,女生月入2萬。
社會主流評價:男生掙得也太少了吧,竟然和你一樣多,我覺得他配不上你。
情形三:男生月入2萬,女生月入2.5萬。
社會主流評價:這樣的男朋友不分留著過六一嗎?
情形四:男生開始月入5千,女生開始月入1萬。幾年後,男生努力奮鬥月入3萬,女生還是月入1萬。男生覺得女朋友不上進,漸行漸遠,想分手。
社會主流評價:掙點錢就囂張要換女朋友了?也不知道當時自己掙5千的時候是誰陪著你?忘恩負義的男人!!!
情形五:女生開始月入5千,男生開始月入1萬,幾年後,女生努力奮鬥月入3萬,男生還是月入1萬。女生覺得男朋友不上進,漸行漸遠,想分手。
社會主流評價:誰叫你整天玩遊戲不思進取呀,現在你女朋友的收入是你的3倍,有更好的選擇了,選擇離開你是很正常的。
我這裡不討論個體,只討論社會主流的評價,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有過和我相同的感受。
當我們口口聲聲為主婦去聲討權利的時候,你們是不是忘記了被社會壓迫嚴重的低收入男性,誰來為這部分人發聲呢?說好的男女平等呢?
如果哪個男生說他因為收入低找不到女朋友,他要申討,我想他得到最多的回答應該是你掙這麼點錢還想找女朋友呀,洗洗睡吧。
那為什麼女生沒收入來申討,要社會給予她尊敬和平等,一堆人就在那為其搖旗吶喊呢?
中國距離真正的男女平等還有太遠的路要走,在我有生之年我覺得不會有太大改觀。
事實上,家庭主婦在中國就是不太受尊重,家庭主男更是不受尊重。
但現實中越不受尊敬的在網路上越是表現的受尊敬,比如農民,環衛工人之類,因為這樣能彰顯自己的素質。
每每談及家庭主婦,一堆男人就開啟了聖人模式,大談特談女人做家庭主婦多麼的不容易。我記得有個回答說他每個月掙錢交給家裡,她老婆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他認為她老婆貢獻比他大,然後一堆人點贊,評論區很多女生說很感動之類。我覺得這種就有點過猶不及了,不要否認在外面打拚的艱辛,這樣對於男生公平嗎?
每每談及家庭主婦,一堆女生也興奮起來了,因為這關係到她們的切身利益。但試問下,如果女生你自己月入3萬,一個男的做家庭主男,什麼錢都問你要,他爸媽生病了也問你要錢,加上你老公日益操勞顯得蒼老,身材走樣,因為脫離工作和你思想也越來越不在一個頻道上,你能給予你老公發自內心的真正平等的尊重嗎?
我從來不否認家庭主婦的貢獻,很多時候操的心比工作更多,付出更多,理應該收到平等的尊重和對待,但現實並不是。
任何關係,包括父子,朋友,夫妻,君臣等等都是一種平衡,差距太大是會出問題的。在古代臣子厲害了還要造反呢?還更何況是一個家庭主婦?
任何人不要輕易放棄自己手中的籌碼,也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那樣風險太大。
我們只有不斷給自己的人生增加籌碼,那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最後,奉勸女生選擇做家庭主婦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我挺理解過去別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的 女性一開始獲取教育 便開始思考 從小學著政治歷史的我們 誰沒背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階級鬥爭的規律家庭生活一樣適用 不排除規律之外的少數案例存在 但普遍實現家庭婦女得到尊重可能要等到實現共產主義不否認女性成為家庭婦女 某種程度上可以增強家庭競爭力 但這並不是獲得尊重的保障
按照時興的講法,家庭主婦就是一份工作,我完全贊同。不過既然是份工作那麼必然有,資方,勞方,工資,獎金等問題。顯然在家庭主婦的勞動關係中丈夫必然是資方。 那麼問題來了,哪位員工的地位是高於或者等於老闆的,哪位員工的收入是高於老闆的,哪位員工事情沒搞好老闆是不能罵不能吵不能扣工資的,哪位員工作實在是太差的時候不能炒魷魚的?那麼,為什麼要要求丈夫這位老闆對家庭主婦這位員工要低聲下氣,還要把收入上交,還要不能吵不能罵,實在是受不了了最後還不能炒魷魚,不然就會被某些人罵賤男,人渣! 從女人成為家庭主婦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這件事上的不平等。作為一個成年人,作為婚姻關係中權利平等的雙方,沒有人能逼迫你成為家庭主婦,既然如此,你就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我相信絕大部分選擇成為家庭婦女的女性都是經過她們深思熟慮的。 家庭婦女地位的提高不是靠拉橫幅,發微博,朋友圈灌雞湯,而是看自己的實力。想要職場稱王,就要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作為最了解老闆(老公)的員工,你能這點都做不到嗎?
要討論這個問題,大家腦子一定要清楚。
家庭主婦作為一個身份,或者說一種職業,是不是天然不被尊重?當然不是。
你是一個紅二代的女兒,帶著數目可觀的財富嫁給一個新晉的官員,你是家庭主婦,你能不被人尊重?
你是個普通農婦,但是你丈夫是上門女婿,恐怕是他思考「尊重」的問題。
你一個中產,嫁入豪門,相信我,你就算自己開了公司,掙了錢,在別人面前都是春風得意,你婆婆該嫌棄你還是嫌棄你。
當然,還可以表面上和氣,內心裡嫌棄。這種又算不算「尊重」?
所以,尊重牽涉到的因素是非常複雜的——財富、地位、權力、外貌、教育程度、個性、生活習慣……
所以,又牽扯到對「尊重」的定義,每個人的感受又都不一樣。有人覺得老公說一句「你辛苦了」,就是愛和尊重,有人覺得老公戒煙了又復吸都是自己的意見「不被尊重」。
所以,要真的為家庭主婦爭取什麼,請先把這些模糊的語義變成量化的標準。
法律規定夫妻關係存續期間,不能重婚,財產共有,對過錯方有懲罰,算不算「夠尊重」?
全家都對你言聽計從,覺得你最美最好世界第一,又是不是真的「尊重」?
在中國社會,想要得到婆家真正的「尊重」,恐怕和職業、財富都沒關係,是一門高超的學問。同樣,你也未必「尊重」你的婆家。
所以,請明確地想清楚自己的要求,例如:我想要對我自己的時間、我自己的錢(包括我丈夫收入的一半),有全部控制權;我想要對孩子的教育,有超過奶奶和外婆的決定權;如果我感覺受到了侮辱,我會明確表示抗議。
然後提出來。
那些擔心自己「不被尊重」的人,是因為沒有了工作收入,沒有了社交圈子的肯定,沒有了自己的追求,所以連提要求的自信都沒有了嗎?還是其本身就是個不自信的人。她就算工作了,會不會因為胖了,老了,沒有其他女人溫柔等等,而擔心自己「不被尊重」?
家庭主婦作為一個身份,已經告別了影響女權進程的那個階段了。或者說,女權早已告別了要把女人都趕去工作的那個階段了。女權不應該是變種的「成功學」。
中國女人最大的問題是在於對「家庭」這個概念的盲目迷信,包括原生家庭、自己的家庭、子女的家庭,以及對三者的混淆,和各種跨越邊際、超越底線地干涉、捆綁、影響。自從解放後,相信越來越多的婦女,包括農村婦女,都逐漸轉變了嫁人就等於成了夫家人的觀念,所以夫權的思想基礎並沒有多麼牢固,同樣,父權隨著影響力式微,思想基礎也在動搖。「家庭觀念」,作為一種跨越階級、歷史、社會形態的存在,才是非常難消除的一種文化習俗。別問我什麼是「家庭觀念」,回去問自己的父母親。
簡單來說,如果老年人對兒女的家庭沒有那麼多指手畫腳,年輕人的「不被尊重」感會小很多,老年人也一樣。所以這僅僅是女權的問題嗎?還是有財產分配、家庭利益最大化作為基礎?
對於「家庭觀念」,是超越,消除,還是「尊重」呢?希望女權們不要衝動地和目前的「核心價值觀」唱反調,不然我會擔心的。分兩方面來談吧第一,我用我自身舉例,我老婆目前離職在家帶孩子,她很希望工作,因為上班比帶孩子輕鬆…………當然輕鬆需要你對工作報酬沒那麼高要求……她離職在家帶小孩是我們溝通多次的結果,第一我們想要母乳餵養,第二我們覺得老人的教育理念跟我們走差異,我們自己執行會比較好,第三帶孩子也是有成本的,跟我老婆出去工作相比有一定的差異,但是也沒差異大到非要去工作。我上面一段說的一二三都是廢話,重點是我們兩個多次的溝通,並達成一致。每對夫妻都有不同的現實情況,最重要的事夫妻雙方取得一致,同時還需要一個延伸條件就是面對別人的對於全職媽媽有不尊重的行為和言語時,老公能夠在第一時間反駁和保護老婆。老公要有協商一致後對結果維護的自覺性。最關鍵的就是你老公敢不敢正面硬剛你公婆?還好,我除了不剛我老丈人,我在家誰都剛。其實說白了還是對婚姻的覺悟,結婚了兩個人組成了一個家,任何的決定都是兩個人需要一起決定,一起承擔責任的。日子是兩個人商量著過,日子也是兩個人咬著牙扛。很多婆媳矛盾,說白了都是當老公的不敢硬剛他媽。第二點,手機打字不多說了,女同胞們也要對尊重的閾值降低點,很多事情是生活習慣不同,並不是出於不尊重。人無完人,有時候就是老婆們自己是錯誤的。別人一說你不對,你就上綱上線不尊重。你的社會屬性改變了,行為模式必然要改變。我說的社會屬性不是說你不工作沒收入是個全職媽媽,我說的社會屬性是你從一個女孩變成一個媽媽!你從一個女孩變成別人老婆!這需要升級你們的自我認知,不要別人對你提出異議,你就說你以前怎麼怎麼樣,是不是沒掙錢就欺負你……你以前抽煙喝酒紋身,你知道你是個好女孩,你現在懷孕生小孩,你還抽煙喝酒紋身,你特么還是個好媽媽么?當然我舉了極端的事例,但是道理比較直觀。我結婚了以後一年出去吃飯不到五次,我結婚之前一個星期在家吃飯都是一半對一半,我現在也在戒煙,誰知道能不能成,但是也要戒。我對婚姻有明確的認知,對自己再婚姻里要扮演的角色也很努力的學習,去升級。女同胞們也要升級自己的認知,先自重才有尊重,你習慣撒潑耍賴,就別指望別人對你尊重。然後再出來道德綁架一番。最後總結一下,全職媽媽要想有比較良好的尊重,一定要有一個愛你又理性有擔當的老公(比如我),還要自己閾值降低和升級觀念。
全職太太會不會被尊重最重要的不是她怎麼做,而是她的丈夫和婆家是什麼樣的人。
但自己也要能盡到自己的職責,對於怎麼得到家人尊重這個問題,我周圍沒有家庭主婦,我就說一下我身邊的沒被人說過閑話的全職先生吧:看他妻子的工作時間就能知道家務孩子歸誰管,妻子想吃什麼一個電話就能做好了送到公司,需要什麼東西隨時給送;能力不差,妻子忙的時候能幫妻子處理公司的事情,當年自己也是有工作的;妻子出去應酬或工作太晚太累他負責接妻子;妻子太忙,逢年過節走親戚全歸他管,給妻子生意上有來往的人送什麼禮是妻子決定的,但送過去是他的事;妻子工作壓力大,遇上什麼事容易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種時候他不和妻子計較,耐心的勸導妻子。
家庭地位和對方能不能離開自己有很大關係。有人說全職太太/先生也是職業,那麼就從職業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只會做家務帶孩子的保姆有都是,很容易被取代,地位自然不會高,合拍的賢內助不是誰都能做,像我之前說的那位先生,光業務水平就能把我按在地上摩擦,交際能力我都不想提這茬,他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找人替代的,自然會被高看一眼。
有人回答做全部家務的是保姆不是太太,我也認為是這樣,太太或主婦應該做家裡的主人。
我一直覺得一段親密關係(婚姻也是關係的一種),雙方要一起成長,格局上保持基本與形成親密關係之時相對一致,感情才會穩定。可能就是所謂的勢均力敵吧。如果是我,就算攤上個好男人,如果我自己感覺到格局變化了,自己跟不上了,無論對方怎麼出於道義出於責任出於紳士禮儀要跟我白頭到老,我自己也會退出。
如果是一個職業女性婚後做了家庭主婦,她的能力、價值的體現平台僅僅是從職場轉移到了家庭而已,從獲取工資收入改為為家庭提供價值。這個價值的高低取決於親密關係中另一方的價值。極少數情況下只要有生殖能力,可以盡心養育子女、打理家務就可以了,但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
在我看來下面三點是家庭主婦應該做到的:1)成為家庭的核心凝聚力,成為兩個不同的原生家庭(家族)之間的紐帶;2)持續學習,持續在眼界和知識體系上保持進步。可以和在外工作的家庭成員建立效有的對話(包括如何解決職場上的紛紛擾擾);3)有自己的小情小怡,始終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和人格的魅力。
推薦閱讀:
※需要刻意經營、相互提防的婚姻,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愛情缺失?
※父親出軌,並且有私生子,不能接受,心裡很壓抑,想勸父母離婚怎麼辦?
※不要孩子的生活是怎麼的?
※結婚真沒意思,不是嗎?
※戀愛六年,結婚兩年。老公出軌,孩子剛滿九個月,研究生沒畢業結婚,婚後在家帶孩子,未工作,該離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