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父母也是別人的親戚,為什麼要反感親戚這個群體?

就因為親戚問了我們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在哪裡工作,工資多少,我們就要反感親戚?然後網上就要無休止境的因為這點事吐槽個沒完沒了?

我們的父母也是別人家的親戚,我相信各位看客的父母也一定會或多或少的問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我覺得這只是長輩的一種寒暄方式,長輩和我們有代溝,他們和我們沒有話題,也就只能問問這個,我覺得大家不應該把親戚這個群體妖魔化


知乎小透明第一次收穫兩位數的贊(……),

不論大家的看法怎樣,懇請大家勿贊,這不是啥光彩的事,謝謝謝謝

!!!讓我繼續做知乎小透明吧(*^ω^*)

同時也不想讓羅姐看到(早知道不爆姓氏了……)。我不是恨她,只是討厭她的一些處事方式和她的性格。畢竟她和我有血緣關係這件事無法改變,我期待她參加工作後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她,祝好。

原答案:

隨著年齡增長,我真的慢慢不喜歡我姐姐一家,特別是我姐姐。她姓羅,叫她羅姐吧。
先簡單說明一下背景:我家主要經濟來源是我媽,她是分公司高管。我家不算富裕,但也是小康家庭。我爸媽很捨得給我花錢,但他們特別節約。
我爸和羅姐的媽媽是親姐弟。我爸的職業沒啥人脈,掙不了幾個錢。但他特別要面子。

在我的記憶中,我特別小的時候,我們兩家出遊還是AA制,這很公平,不是嗎?
後來我媽媽拚命工作,一步步加薪,我們家經濟條件一步步好轉,我們兩家去旅遊,就變成我們家出錢了。跟團旅遊的話不僅是團費,連伙食費都變成我們家出了。小時候覺得沒什麼,長大後看著媽媽越來越操勞,心裡越來越感覺不平衡。
我承認,羅姐一家真的比我家慘。她父母離婚,因為她父親對母親家暴,她們家算是貧困家庭了,吃低保。我應該對她表示同情,但她……她比我大六歲,這麼大個人了,絲毫不成熟,她父親第一次家暴時,把她母親眼睛打成暫時性失明,腿和手也腫了,在醫院住了一個月,我們家都勸她母親離婚,她母親本來意志很堅定,可是她居然去威脅她母親,她說只要你們敢離婚,我就一輩子不回家。你以為這是一個熊孩子缺愛說出的話?然而這是一個大學畢業生說出的話,不是一個小學生,大學畢業生啊!!後來她父親道歉,我們家也就當作啥都沒發生過。過了半年,她父親失業了,建築工人和別人打架,晚上喝醉了迷迷糊糊回到家,又把她母親打了,還把她打了,她母親又住院了。這次我們家這邊態度很堅決,必須離婚。後來終於離婚成功,我家還受了她父親好一段時間的威脅:「我要殺了你們全家!」(通過微信,手機,座機,貼小紙條)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確實不幸,但不幸哪裡只是命運決定的呢?性格的不幸也是不幸啊。羅姐並沒有養成窮人家孩子早當家的性格,她喜歡名牌(不是奢侈品,奢侈品她買不起,只是小貴的牌子)是她母親慣的。上次她來我家做客,故意拿出二手蘋果手機(我們一家都用華為)對我媽說:「崔阿姨,你看我手機好破舊啊,都過時了。」我媽說:「我那裡有舊手機,你想要嗎」。我姐沉默了很久,鼓起勇氣試探性地說:「要不你給我買個吧?」在旁邊我差點跳起來,憑什麼??!!我家沒欠你家的。還好我媽不是好欺負的那種人,她當沒聽到,去房裡拿舊手機了。羅姐也只好閉嘴。

她真的依賴性很強,小時候使喚我,我還屁顛屁顛地過去幫她拿鞋子,拿蛋糕,切水果。長大了她還這樣,我和她出去看電影,她喝礦泉水用餐巾紙擦防晒霜打太陽傘全部都用我的,還隨時使喚我,購物買的她自己的鞋子都要我提,一次兩次就算了,每一次都是這樣!。可是我不是小孩子了,以為我好欺負?我不理她,也忽略了隨之而來的白眼。她找我借錢,永遠都要我提醒她她才還,明明說好了第二天還,過了一個月都沒動靜。

上個月我和她出去吃飯,我爸臨走前對我說了一句:「幺幺,你們出去吃飯你付錢,回來我把錢給你。」她應該是聽到了那句話,到了萬達廣場非要吃頂樓的海鮮自助餐(200+/人),我以「太貴」為由拒絕了,她說:「怕什麼,你爸付錢,又不是你付錢。」我鼓起勇氣沖她吼:「我爸付的錢就不是錢了?!」她終於妥協。自那天以後,我真的,再也都不想和她出去玩了。後來我爸準備帶我們全家(我一家羅姐一家爺爺奶奶一家七口人)去九寨溝跟團游,4天,我媽媽深夜來求我去勸我爸爸,她說這一次出遊將會足足花掉她兩個月的工資。媽的,本姑娘睡不著了,打開燈叫醒他,擺明態度:「帶爺爺奶奶一家我沒意見,我們該孝敬老人,但是憑什麼帶羅姐和她媽媽??」我爸說:「我小時候,羅姐的媽媽給了我很多幫助。」
你姐姐給了你很多幫助,你就該一輩子養她和她不成熟的女兒??再說了,你們是親姐弟,從小一起長大,她給你幫助,難道你沒給她幫助??我說:「我不管,如果她們要去,我就不去,我心疼錢。」我知道他怕我不去,因為我爺爺奶奶最心疼我。如果我不去,爺爺奶奶也不會去。(我奶奶曾經偷偷對我說:「你比你羅姐懂事得多,奶奶有根金項鏈,以後留給你,你要收好,別讓你羅姐看到了。」)他終於妥協了,答應只帶我們五個人去。

其實也有我家的問題,我爸很要面子,從來不肯在親戚面前丟了臉面,只要是請親戚一起吃飯出遊,他永遠選擇最貴的。可是啊,爸爸,你逞能的底氣是什麼??你脾氣大,經常吵我媽媽,還這麼心安理得地用她辛辛苦苦掙的錢?

我姐去香港的一個大學讀研,反正是很一般的大學。她還堅持去讀,學費其實不算特別貴,但對於她家可能是天文數字。她母親還是東拼西湊交足了一年的學費。我奶奶我爸爸都勸她先就業吧,去當老師,先掙點錢,她不聽,她就想做一個一輩子讀書的不用承擔經濟壓力的襁褓嬰兒,依舊玩玩玩買買買。她要去香港讀書準備行李,把我的專用行李箱借走了,那個箱子很大。聽她的意思「我還有用呢,我以後還要搬東西呢」,是不打算還了。

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回到這個話題,為什麼討厭親戚?…我討厭的不是親戚,是寄生蟲啊。

寫在下面的更新:

上次我說,我爸不是那種渣男。

現在我覺得我爸真的有點渣。

他們吵架了,我媽媽抱怨最近請親戚吃飯,銀行卡用得有點快,我爸覺得觸犯了他的自尊心(他真的太敏感了,他覺得我媽嫌棄他賺得少),就非要和我媽搞財產分割。他卻又不肯把股市裡的那麼多錢拿出來,他說他有信心賺錢。他脾氣特別臭,任何人稍微觸犯到他的自尊心他就要吵架甚至打人。給大家說句實話,我的童年沒有一天是有安全感的,我總是擔心我哪一天是不是惹他生氣了,我總是擔心他什麼時候會打我。極度缺乏安全感,我很小的時候就患上了神經衰弱症和強迫症。我小學的時候就天天失眠,晚上一兩點鐘都睡不著。我們全家每個人都討厭他的壞脾氣。但他今天說「我這種脾氣死都改不了」,絲毫沒有覺得這種脾氣是件壞事。我只能說,我很失望,而且我害怕我有一天我也會變成他這種人。


謝邀

首先

從來沒有討厭親戚這個群體

反感個別親戚不等於討厭所有親戚

要知道那些被討厭的親戚可恨指數

那是千里挑一絕世無雙的級別

何況…

何人背後不被說

何人背後不說人

我們的父母也有可能

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被其他某些親戚埋怨

但是

這其中的很多無理又無禮的埋怨

本身就是我們反感某些奇葩親戚的原因

畢竟某些人的埋怨和指責

不過應了久逢大恩必成仇


謝邀。

題主可能弄錯了某個邏輯,認為不喜歡某些親戚或者反感某些親戚的行為就等同於反感所有親戚。

這個邏輯是不對的,我們只能說是和某些走得不太近的親戚關係並不是那樣親近。

並且,質疑對某些並不親近的親戚不那麼喜歡,就認定對自己父母兄弟姐妹也是這種不喜歡的態度,這個邏輯也是不對的,親人與親戚之間雖然只差了一個字,但是情感關聯度相差的卻不是一點半點。

將所有親戚等同於親人,就好比將你所有的同學、朋友都等同於你的知己、摯友、閨蜜,很顯然這太牽強了。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三觀多少都有些差異,相似的人才會聚在一起,所謂的「人以群分」。

假如有那麼一個關係半徑來形容人與人之間親密度的話,那麼,與你最親近的人,他與你的關係半徑也就越小,這些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可以是你的愛人,可以是你的摯友,也可以是某些與你關係很親密的親戚。

反之,如果有些人和你的關係半徑比較長,比如說關係一般的同班同學,或者點頭之交的普通朋友,或者某些關係不那麼親近的親戚,請你假設一下,假如你某些關係非常一般甚至不怎麼樣的同學,總是問你的私生活並想要指導你告誡你的事業方向,敦促你該如何如何做,而他自己卻沒有什麼成就的話,你又是否會生出某種不耐煩的情緒呢?

其實像「反感親戚」這樣的問題,除了時代與觀念的碰撞之外,人與人本身之間的關係半徑才是導致這種情緒的主要原因,本質還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相處關係,只不過是有了「親戚」「長輩」這層身份更容易引起注意,否則不會有些人對有些親戚依然很親近。

反感不反感,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半徑。


又不是所有親戚都討厭,是令人討厭的親戚才遭人反感。

你父母若是自私、極品一類的,同樣會遭人厭。


很多父母也不足以稱之為父母。很多親戚也不足以稱之為親戚。


要是親戚都是我爸媽那樣的性格我絕對不會討厭。

我爸媽確實是別人的親戚,但是也從未被討厭過。

看人唄。


我們討厭的並不是「親戚」,而是討厭的那個「人」剛好是你「親戚」。


親戚也有好壞之分。而且如果我爸媽去別人家亂問,我也反感並會阻止,並不會因為他是我爸媽就改變。


你以為你父母不被別人家孩子煩?


人不會因為做了父母就可以封神。

我們的父母也是人,終其一生,難免有那麼一些時候有失分寸甚至令人討厭。

愛是包容,不是要求對方盡善盡美。對父母也一樣。


說說我的家庭,我爸媽生我們五個孩子,我爸媽在快三十歲的時候才開始生我姐和我,為什麼那麼晚要孩子,一方面是我媽身體不好在一方面是我家窮,我爺爺奶奶家也窮,我爸娶我媽時20出頭穿的衣服都是借人家的乾淨沒有布丁的衣服穿來結婚的。發個喜糖把我媽接到家就算結婚了。(所以呢我媽這一輩子都在羨慕人家結婚辦的宴席,還說我家四個女兒出嫁要大辦酒席)。

我父母是很能吃苦的人,我老家在北方我爸媽在南方打拚三十年,因為我家孩子對花銷大,其實怎麼省一年都省不了啥閑錢,這兩年我和我姐畢業了可以出去上班掙錢不花爸媽的錢了。家裡緩過來勁了,我家的那些親戚就開始各種打電話找我爸媽借錢,借吧!我家還有一個上大學兩個馬上上大學的學生,到時候用錢一時半會湊不到,不借吧!天天打電話上門借,借給大舅家沒錢借二舅,二舅來和我爸媽吵說我們翻臉不認人。借給二舅家,伯伯家兒子娶媳婦也要借錢。還有姑姑家。借給親戚,親戚還嫌棄我們借的少,試問我們幾個孩子小的時候有幾個看得起我們家的,逢年過節的都是躲著我們家走,我們在外地沒有一個親戚打過一個電話問過,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呢我不喜歡這些親戚。


我不討厭親戚,討厭討厭的親戚。

另外我爸媽是他們各自親戚中最有出息的。

我媽人特別好特別講理,又很正直。

我的親戚中幾乎沒有討厭的,但長大後我媽告訴我一些往事我才發現還是有的,那些親戚大概也覺得我媽挺討厭,為什麼不軟弱不包子。

常在網上看這些貼會造成偏差印象,親戚和睦的人在網上沒什麼存在感,吐槽奇葩手撕熊孩子的貼比較多,造成一種現在大家都討厭親戚的錯覺。

現實中親戚摩擦肯定有啦,但和睦的時候更多。

會在網上吐槽的人大概還有點「出氣沒出夠,發到網上讓大家再幫我點贊認同罵他們出氣」的心理。


做好自己的一份先


沒有利益糾紛,

不花時間維繫關係也會冷淡。

何況現在利益糾紛是不可避免的。

表親越少越好, 帶表三千里。


如果你的父母做了招人煩的事,自然也會被別人反感,這是天經地義的。你自己也是別人的親戚,如果你做了些招人煩的事,你可以試試看別人會不會反感你。


什麼叫「父母也是別人的親戚」?

父母是親,阿姨舅舅是戚,這是不同的概念。


不反感親戚這個群體,反感「不拿自己當外人」的親戚。

年輕一代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圈裡的每一個人都是經過自己選擇,才能進入自己的社交圈。親戚是我們選擇不了的一個群體,有興趣、三觀相似,會經常來往。沒有,就禮貌地客套,把這類親戚劃入「有血緣的外人」。

外人問「你工資多少?」「有沒有男/女朋友?」「你男/女朋友是幹嘛的?工資多少?」「你男/女朋友爸媽是幹嘛的?」「你爸媽吵架你幫誰?」「xxx已經買房了,你買房了沒?」

被問到的人,很不爽!很不爽!很不爽!

一些長輩總是一臉老成絮絮叨叨地講人生經驗「男/女生應該…………」「人到了xx歲就該…………」「女娃娃就該早點結婚」「男娃娃就該早點買房,然後立馬結婚」

當晚輩的還得一臉「很有道理的樣子」聽著

長輩願意指點一下,我很感謝,但您跟唐僧念經似的講一通,和微信謠言相差無幾的東西,也忒不走心了吧!

既不走心,還浪費時間聽你胡吹瞎侃,我對您的反感之情猶如滔滔江水絡繹不絕啊


爹媽都可能反感,更不要說親戚


因人而異啊題主。

只是討厭需要向別人詢問看別人難堪才能得到快感的那部分親戚,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的親戚,明知道自己的問題對方不想回答但是依舊還是窮問不舍的親戚,喜歡踩踏別人而秀自己優越感的親戚。

互相理解好嗎!

我從來不問你老公出軌那麼多年你怎麼過的,你為何次次看到我就追問為何還不結婚!

我從不問你每每需要花錢都要伸手問子女要的感覺,為何你次次看到我都對我的工資如此的感興趣!

我從不問你跳廣場舞擾民被人嫌棄之極,為何你總愛在大庭廣眾之下嘲笑我去健身房花費千數!

我也是親戚,對於我的小外甥女來說我也是長輩。我深感被人問成績的悲哀,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到你不能因此否認孩子對於學業的努力。小朋友們,希望你們明年繼續努力。

遞上一個紅包,完美。


我提供一個另類思路,就是說我們的「反感」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一種相處方式,這就是城鎮化帶來的人際關係準則的變化。

那父母長輩要不要尊重我們這種方式呢?談尊重得是互相的。

在一個,我們「反感」的是什麼人呢?是那些拋開「親戚」這個身份來看就毫無價值的人。

你可以換個角度想想,我們為什麼會反感他們呢?

問題要從多方找。


按照你這麼說,自己也是親戚的一部分,為什麼我要討厭我自己?


多看看知乎親子類回答,你會發現主流印象里,知乎er的爹媽都是愚昧的,可憐可鄙的,都是阻礙自己發達的「禍害」。

所以反對親戚包括反對父母也就不稀奇了,畢竟一個家族就「我」一個人,三觀正,本事大,前途好,可不得跟親戚扒拉乾淨了免得被人攀上。


推薦閱讀:

學霸眼中的學渣是什麼樣的?
有哪些著名的「鯨落」?
社會真的在變壞嗎?
上了個爛專科,將來如果考上研究生,人生能騰飛一次么 ?
為什麼上海剩女這麼多?

TAG:人際交往 | 社會 | 社會現象 | 家庭關係 | 親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