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照道理講鳳為雄凰為雌,但後世多稱「龍鳳配」?

難道老祖宗天然基?或者其實有什麼本質性的東西被我們搞錯了?


謝邀。

「龍鳳呈祥」真的是很古遠的事情,鱗中之王和禽中之王在一起,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這和「虎狼之師」「魚蝦滿倉」,甚至和巴薩的MSN都是一個道理,說的是王牌配王牌,厲害的湊到一塊,就是宇宙無敵了,並沒有發生攪基的事情。

但後來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皇帝選擇了龍作為帝王的象徵,也是權力巔峰的象徵。而能配得上「龍」的,自然只有「鳳」。因此,「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至隋煬帝,宮人插鈿頭釵子」。

從秦始皇開始,就讓後宮佩戴鳳釵,穿鳳頭鞋。前朝的穿龍,後宮的戴鳳,龍鳳的屬性也就跟著發生了變化,其實是他們代表的屬性不同了。龍為陽,鳳為陰,龍為男,鳳為女。雖然鳳其實也是公的,人人都說龍日鳳(事實上龍也真的那麼干過),從來沒聽說過鳳要把龍怎麼樣。而取名從來都是男孩叫龍,女孩叫鳳,就是因為鳳從帝王時代就已經成了女的象徵。這種轉化,正是從帝王選龍為象徵開始的。於是,同是雄性的兩王,就這樣硬生生被賦予了一攻、一受兩種屬性,人們也就默默地接受了。


之前回答過一個龍鳳搭配的問題,這裡重新貼過來:

最早出現的龍鳳同體紋,是商代的龍鳳冠人形玉佩。

商龍鳳冠人形玉佩呈青黃色。體扁平,正面微鼓,背面微凹。人形,頭戴龍鳳冠,右邊龍頭下曲與面部相齊,左邊鳳曲頸仰首,龍身下曲與右臂相連。面部五官由陰線刻出,細頸,身著束腰連衣裙,兩腳外撇,腳跟相連,兩長袖下垂,袖口上卷。兩面均刻陰線紋。頭頂鑽一圓孔,以便佩帶。

龍鳳並提的濫觴大約要算老子與孔子互相稱讚的那段話。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前為 鳳與凰 誰?』對曰:『子路為勇。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回為仁,子張為武。』老子嘆曰:『吾聞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

孔子稱讚老子是乘風雲直上九天,變化莫測的龍,老子則稱讚孔子是賢德仁愛的鳳鳥。龍鳳用來比德,聖人以龍鳳自喻。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有著崇鳳尚龍的習俗,這也體現在了當時的帛畫、漆器、玉器上面。鳳因其為楚國圖騰而被崇拜,而龍受楚國崇拜則主要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

出土的楚國玉器中,早期龍紋多於鳳紋,出現鳳紋時也多為龍鳳並用紋,而到了戰國中後期,周王朝衰落,是以各諸侯國的獨立意識也漸漸萌發,此時楚國的玉器中出現了大量鳳紋,而在龍鳳並用時,鳳的位置也成了主導。

如戰國後期的《人物龍鳳帛畫》:

畫面的下方是一位雙手合十,側身而立,作祈禱狀的婦女。她面向畫面左方,長發盤起,梳成垂髻;身著雲紋廣袖長袍,腰身纖細,腰間束著白色的寬腰帶;穿著曳地的長裙,裙角末端向上翻起。仕女的頭頂正上方首先是一隻正欲展翅高飛的鳳鳥,佔半幅畫面。鳳鳥鳥頭朝左上揚,兩翼展開,雙腳一前一後,前腳前曲,後腳後伸。鳳鳥身後還拖著兩條長長的翎毛,向前彎曲至鳳鳥的頭上,使得整個主體造型成為一個環狀,十分具有美感。鳳鳥的左方正對著一條蜿蜒曲折的夔龍,佔四分之一畫面。龍身上裝飾著一道道環狀的紋路,龍頭向上,宛如向上盤旋騰飛。龍鳳與仕女一動一靜,形成鮮明對比。

秦始皇曾命令后妃著鳳頭鳳釵鳳頭履,這是史料中鳳凰最早用於女子的地方。除此之外,在漢代之前,鳳凰與龍都是男性化的、用來稱讚聖賢的詞語,很少用於女子。

漢代之後,龍鳳的含義逐漸發生了變化。

此時的龍鳳,不再是聖賢的代稱。龍因劉邦自稱赤龍所生而與皇家扯上關係,是以,後來的皇帝們開始逐漸被稱為真龍天子。真龍天子,自然是男性的象徵。這時的鳳依舊有其自身性別,雄鳥為鳳,雌鳥為凰。例如,司馬相如向卓文君求愛時所操琴曲即《鳳求凰》,意為鳳鳥追求凰鳥。名字中帶有鳳字的也多為男性。

那麼到了什麼時候,鳳凰開始指代女性的呢?

唐代

唐代時,鳳凰指代的對象進一步擴大。不僅會用來指代女性,而且,無論是妃嬪公主還是貧女歌姬都可被喻為鳳凰。同時,唐代婦女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量使用了鳳紋裝飾衣服和傢具。女子的住處也被冠以了鳳樓的美稱。

唐代時,鳳凰開始大範圍地指代女性。武則天還曾想在明堂內供奉寶鳳,此時依舊可以用鳳凰來指代男性。例如唐代曾用「鳳輦」「鳳駕」來稱呼皇帝的車駕。皇帝既穿龍袍,也會穿鳳凰衫。

到宋代時,皇帝的車輿中依舊會有鳳紋裝飾,僅次於龍紋裝飾,皇帝也會坐鳳輦。這時候的后妃車輿則以鳳飾為主,后妃的衣服也以鳳飾為主。

直到明代,皇帝與后妃的車輿在鳳紋的使用上才有了十分明確的區分。皇帝不再乘坐鳳輦,裝飾中也很少見鳳紋。而后妃的車輿則全部用鳳紋來裝飾。此時皇帝的冕服上有龍無鳳,皇后的冠服上有龍有鳳,妃嬪的冠服上則是有鳳無龍了。

同時,民間將鳳凰女性化的例子也層出不窮。鳳字開始逐漸作為女子的名字出現。

現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了:鳳凰的「性」轉肇起於唐,經過兩宋的繼承,在明代成功完成了從「男兒郎」到「女嬌娥」的蛻變。而基於配對性質的龍鳳搭配,起自宮廷,鮮見於唐之前,同樣在唐代以及兩宋時期發展,於明代才出現明確的分野。

相關問題:龍鳳搭配是從什麼時期開始的? - 奏書的回答


龍是獸中之王,鳳是禽中霸主,禽獸首領聯合,一統動物世界。

更多的意義是兩個勢力的結合,不是什麼雄性配雄性。同類詞還有龍虎、豬狗等等,都是以兩種物種指代兩個人。

就像罵人是個雞,不會說你這個母雞。男性賣淫也只會說鴨不會說你這個公鴨。這裡雞這個物種形容女性,鴨這個物種形容男性。放到龍鳳也是一樣,鳳在通常意義上就是稱呼鳳凰這個物種,不是鳳凰中雄性的個體,龍也不是單說公龍。


說明腐女自古有之


龍鳳配中的鳳,是鳳凰的簡稱,通常是比作女性。鳳凰中的鳳,才是雄性。鳳毛中的鳳,雌雄不分。


馬伯庸在《文化不苦旅:重走諸葛亮北伐之路》里就說過這件事。後人曾笑話過龐統號「鳳雛」,這個名字太娘了。馬先生認為這是大誤會,因為雄鳥才是風,雌鳥才是凰。鳳雛是標準的小鮮肉。根據此,他曾笑談,後世的龍鳳呈祥,龍鳳合鸞,才是搞基。

原文如下:

摘自《文化不苦旅:重走諸葛亮北伐之路》第二章《命運交叉的雒城》

二師殿後,即是正殿。正殿是典型的硬山頂,五開間,其中左右兩間比中三間略低,看起來如同一隻鳳凰伏低翅膀一樣。龐統號「鳳雛」,如此設計也算巧思了。有人說鳳雛這個名字太娘娘腔,其實是個天大的誤會。鳳凰其實是一種神鳥的兩種稱謂,雄性為鳳,雌性為凰,所以才有「鳳求凰」這樣的風雅說法。鳳雛那是標準的男子漢,最起碼也是個小鮮肉。反而是後世流傳訛誤,搞出什麼龍鳳呈祥、龍鳳合鸞之類的,才是地地道道的「攪基」……


可以是母龍啊


看過火影么

小佐鳴開著寫輪眼握著螺旋手裏劍


說明搞基源遠流長。


我的名字是鳳翔,我是男的。

鳳是雄的,但是皇室多用鳳來顯尊貴,因為龍只能皇帝用。慈禧太后多用鳳來修飾自己,什麼鳳顏大悅,戴鳳冠。傳至民間,誤解為鳳為女子用,起名也用鳳。


這不是典型的,陰陽是相對而言的例子嗎?

在一個範疇里,二者相對而言,區分一陰一陽。

在鳳和凰這個範疇,二者相比,鳳為陽、凰為陰;

在龍和鳳這個範疇,二者相比,龍為陽,鳳為陰。

鳳,在不同範疇,比較物不同,屬性不同。


古人稱皇后的身體為鳳體,會不會是因為避諱「凰」諧音「皇」,也就是皇體。

或者是否因為我們祖先是父系社會?感覺不大可能,


發現混血優勢了……


搞基不分性別,跨越種族的意思嗎?


鳳凰鳳凰,這倆字拆開看!鳳是男凰是女!加一起就是鳳凰而已…


這個問題應該邀請鳳雛龐統先生談一下……


推薦閱讀:

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裝逼技巧?
為什麼人不能吃人?
生理學上怎麼解釋人為什麼要嘆氣?嘆氣後為什麼人會舒服?
濟公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活。出家人吃了肉喝了酒,仍然普度眾生,那他為什麼不破色戒?
為什麼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難道只是出於骨肉之情的原因?

TAG:傳統文化 | 十萬個為什麼 | 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