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是否被神化?
雖然我看過好幾遍三體,也很喜歡大劉的作品,但是總覺得,三體在知乎是否被過度追捧了?三體是否已成為其他科幻的對比標準了?
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真正的科幻愛好者其實很懼怕和吃瓜群眾談論自己喜歡的科幻作品,因為閱讀量和閱讀的狀態的差異會導致同一作品讀後,雙方的信息量和關注點會發生天上地下的差異。而且如果試圖說明和解釋,那麼過程之痛苦,簡直可以抹殺一切閱讀的愉悅。所以簡單的說,三體紅了以後,不是被過譽了,而是被明顯低俗化的消費了,過去那種熱切的與人分享文中細節導致的新思考和新發現的熱忱在國內大幅報道以後就不曾再出現過。
廢話有點多,
直接結論吧,1.三體是國內科幻小說目前的頂峰,2.如果去掉雨果獎這個位置可能還可以更高一些。(不是獎有問題,而是文革內容和獲獎如果有那麼一絲關聯,就會給人一種種瓜得屎的難受,可惜了這部堪稱偉大的作品)3.不過還是要感謝雨果獎,給了中國作者們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偉大航路)劃掉,大門。---------------------補充------------------我說的第二點,雨果獎的獲得由於情節點太多,以至於容易讓人把注意力放到這些上面,而導致圍觀者忽視作品本身的優秀轉而把注意力放在了這些情節點上。如此當真讓人可惜。在科幻之外的領域被神話了,在科幻小說的範圍內它的品質配得上它的榮譽。
怎麼說呢,就像金庸小說的小說出名了以後,後人寫武俠小說就總容易把金庸小說中的江湖體系不由自主地代入進自己的作品中去。
或者說自從機器人三定律被寫出來之後,後面很多很多機器人題材的科幻小說也都會把機器人三定律當做默認的設定。
很多作家都跳不出前人成功的樊籬,可能是因為在裡面很舒服。
劉慈欣就能做到,哪怕是老科幻迷哪怕是雨果獎的評委,哪怕是喬治馬丁看了之後都有一種「卧槽居然還可以這樣」的感覺,三體真的就是這樣不按套路出牌的科幻小說。
-------------------------------
不過我真的不希望以後中國的科幻小說,通篇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的。拾人牙慧看著很無聊的。我現身說法答一下,我曾經是百度貼吧三體吧的吧主。
曾經我去找工作的時候,人家問我說,你有沒有過社群方面的經驗啊?我說我在艾澤拉斯開過團,什麼阿克蒙德基爾加丹巫妖王,我跟他們談笑風生。BOSS說,不行不行,我說我是三體吧的吧主,老闆說,哎呀哎呀,我喜歡三體哎,你有沒有組織過吧友聚會之類的?三體吧的吧友應該知道,我上台的時候,吧里3000人,第一次進行吧主選舉的時候已經三萬人了,到我離任的時候,已經10萬+了,這麼多人,絕大多數萌新,我們要不停的給新人科普,不斷的將新人提煉出一部分,保證科幻小說貼吧的純粹性。當然,那家公司對我伸出了橄欖枝,同時希望我能給他們帶來新思路,那個BOSS,自稱讀過三體,可是最後他跟我說,我覺得第二部里的人類世界,其實是羅輯的夢境,又說,我們要跨界打劫,就像三體艦隊的遠征一下,我聽得都無語了,心想這貨跟我看的是一本書?
然後我果斷拒絕了這家公司的邀請,在最後入職的那家公司面試的時候,HR問我,你為什麼願意選擇我們公司?我告訴他:我最討厭那種開發個APP,然後去找風投的公司,也敢說自己是高科技企業,而您這裡,不是這種企業。
後來我知道,那個老闆也讀三體,在有一天,他在我辦公室電腦上,看見我的屏幕上是三體吧,就跟我討論了一下,然後她跟我說,我沒太看的懂這本書神在哪裡。我說:我特么也不知道怎麼就那麼神了,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是中學數學課上,趴在桌子下面看的科幻世界的連載。
我個人覺得,三體的成功源於第一步,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我就是汪淼那種,喜歡下班看會兒星星,喝點酒的人。第一步中,生活的代入感和時代的代入感,讓「科幻小說」這種在中國容易讓人說「我看不懂」的類型,有了更多的受眾,所以才有產生規模效應,讀的人多了,裡面多幾個創業者,也不足為奇。
=====================================
11月1日下午更新
既然有人贊,我就多說點前面講到那位要跨界打劫的BOSS,我在懵逼之後,反應了過來,我想他說的跨界打劫,如果應用在三體中,那也就是小宇宙向大宇宙切割空間,索要物質。很多互聯網人掛在嘴邊的一個例子就是:中國移動沒被中國聯通幹掉,反而被騰訊用微信幹掉了,這叫跨界,那位BOSS可能想說這是降維打擊,但是他大概沒弄明白星際遠征和降維打擊的區別,而實際上,降維打擊仍然是一個系統內部的戰鬥,而從小宇宙攻擊,就是一種跨界。我沒有嘲諷那位BOSS的意思,我當時是真的感覺,《三體》這本書被神化了,我後來問他,那您對黑暗森林法則怎麼看?他說:「什麼黑暗森林?」
我那時候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科幻需要更多的讀者,但我們也需要為這些讀者科普科普了。中國科幻需要《三體》,也需要《星球大戰》這種類型,沒那麼複雜,不用解讀那麼多,能讓更多的人看懂更不用去濫用。
畢竟那位BOSS這樣的人,可能根本就不喜歡科幻,純粹是跟風才看的,然後硬要說自己悟出了點什麼而已。畢竟一個會將跨星際遠征看做具有啟發性效應的人,大腦可能的確不怎麼適合「科幻」,也可能是他的眼界使然,一場在科幻迷們看來再普通不過的星際遠征,在他看來就是亮點?應該不是吧~~一開始,三體再怎麼被神化也只是一部科幻小說而已。
可是自從這群低維生物出現以後,三體簡直成為了四書五經那樣的存在。。。一部三體就足以解釋世間萬物運行的規律了。「自從一讀三體後,不看人間糟粕書。」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任何把某篇或者某類文學提升到標杆程度的都是耍流氓。在我看來,三體是第一流的科幻小說,但是:第一流的科幻作品很多
首先本人是很喜歡三體的,只是對黑暗的畫風留有敬畏,要是把三體當成聖經來捧,那隻能說明啥都沒看過,把三體當成市面上流行的暢銷書來看了,像我在另一個答案里說的,亂捧三體這些人真的看懂了么,三體不是用來讓你作為集權只需五分鐘的借口,也不是教你用黑暗森林來待人處事。這個很多時候確實是挺害怕的,知乎上(我就只說了)有不少捧三體,吐槽其他科幻的作品。尤其是近期遇到的,一個問題,說關於三體,其他科幻的設定是不是顯得naive(這是搞事情的節奏),這裡太多的三體噴子,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就喜歡噴星際迷航Trekkie,很多星艦迷確實喜歡拿設定文件說事,是因為確實很多,寫的也很不錯,然而卻因此被認定是傲慢,看不起別人被噴。然後沒看過內容也在吐槽說系列的本質是披著科幻皮的。。。再來就是前幾天遇到的,問題關於一個,不同作品裡的文明哪個最強的問題,又有亂捧的,還是很多星艦迷被噴。。。(具體人我就不挑明了)設定這種東西,各有千秋,拿來比較,本來就是強弱高下難分勝負,卻因此落得裝X的名聲,那和這樣的所謂三體粉沒啥說的,只能說最高指示原則要求我們不要干涉。。。
本來不想摻和「三體是否被神化」這個撕逼話題,結果後來被一篇偶爾出現在我時間線上的掛人文章,忍不住進去評價了下,然後就被卷了進來。
在這個撕逼話題的許多回答中,我已經多次重申過我的觀點,那就是為什麼非要說一部小說(這裡是三體)是神作,是世界上最好的,說它是超越XXX的?然而在各個回答下的評論限於評論字數限制我經常沒法觀點表達清楚,尤其是在某個惡劣的答主故意歪解我的評論,惡意嘲諷,問候智商,刪評論加拉黑之後,實在忍不住自己來寫一篇回答以清楚明白表達自己觀點且不用擔心某些人通過刪評論拉黑誘導讀者誤解我的意思。
就像我在那個撕逼問題里一個回答下的評論說的,三體是本很優秀的作品,多年以後我們回看,或許會看到它對推動中國科幻做具備的重大意義,然而正如字面所說,既然是推動,那麼如果讀者只讀一篇三體,當別人說某些作品不遜於三體就覺得不可接受的話,對這個推動作用的影響是負面,相信看完更多科幻作品之後,很多人大概會明白,「神作」、「世上最好」、「超越XXX」這樣的對比其實並無必要,這不是過譽不過譽,神化不神化的問題,因為譽也沒有這麼譽的。相信傳統老科幻迷都能明白我的意思,我們沉迷於各種科幻作品宏大的世界,夢幻般的場景,深刻的哲思,在第一次看到那些神奇的科幻點子時感到震撼,然而我們並不會說哪部作品神作,最好,或者超越誰,更不會以某部作品為標準評價另一部作品,因為我們總在期待另一個更新奇的點子,另一個宏大甚至更宏大的世界,另一個夢幻甚至更夢幻的場景,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卻同樣引人深思的哲思。
在那大致看完那些幾乎是浪費生命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撕逼之後,我發現很多人跟三體粉解釋除了三體還有其餘優秀作品的時候限於評論的長度問題很多只是列一串書名,而很多三體廚(我用三體廚,因為我覺得會這麼做的很多是三體廚,而不是粉)為了顯示三體優越性拿來比較的居然是星球大戰甚至變形金剛這種,明顯缺乏對真正科幻的了解了。我覺得核心的矛盾在於,很多三體粉不了解科幻粉說的口舌生花的作品A、B、C、D,科幻粉覺得三體粉不該連作品A、B、C、D都不了解就稱三體是世界一流,然而問題是科幻粉們又懶得靜下心來給三體粉們介紹這些作品ABCD,三體粉們則覺得科幻粉們在歧視自己,在秀自己的優越感,兩者在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上撕,根本不可能撕出結果來,所以我覺得,與其繼續這樣無意義地撕,不如好好寫一篇科幻作品推薦。
如果你真的喜歡三體,那麼你應該這樣想,哎喲,大劉除了三體還寫了啥?看完大劉寫的別作品後你或許就會覺得,哎,科幻真有意思,還有啥別的好看的科幻嗎?最後當你看的科幻越來越多,你慢慢就明白過來,什麼是太空歌劇,什麼是軟科幻,什麼是硬科幻,自然就懂得是不應該拿硬科幻跟太空歌劇對比然後指責後者不科學的,同時當你看的科幻越來越多,你的標準自然就會放的越來越寬,不再以三體為唯一標準,同時你自然也會發現,各個科幻作品有其閃光點與不足,那些大家之作放在各自的時代背景下也有著各自獨有的對時代的貢獻,別說拿哪個來做標準,就是拿它們來比較,都是毫無意義的,你們覺得這個道理對不對?
那麼開始介紹一些作品,以下推薦無分排名,且作品不限於文學作品,也包括電影,電視劇等等一切科幻作品,作品下評價均為個人觀點。另外這裡只推薦我自己看過的,我沒看過的不好作評論,如果有同學覺得還有其他值得推薦的作品請指出並附上你對其的評價,我會選擇客觀理智的推薦註明推薦人添加在文章里。
1,索拉里斯(Solaris)
作者:史坦尼斯勞·萊姆(Stanis?aw Lem)
必須要說,這本坑爹的書原文是生僻的波蘭語,然後譯成法語,最後才從法語譯成英語,這個坑爹的翻譯過程損失了多少細節啊,更別說Lem這混球本來就是個細節控,據一個懂波蘭語的朋友稱,原作描寫更複雜,細節更豐富生動從而更震撼人,你說這不是折騰我么,告訴我其實更好的是原文,可惜你看不懂,嘿……
然而即使是損失了如此多的細節,這仍然是一本讓人震驚的小說,想想,整個大海是一個生物,而且這個生物在看著你,在你還不知道的時候默默地看著你啊,有木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第一次看到這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我去,然後把水杯扔出一邊,頓時看整個世界都不真實了有木有啊,看到個啥米花草樹木石頭流水都覺得這尼瑪不會也盯著我吧……
好了,說笑完畢,別當真啊。個人認為,這部作品最可貴之處是它試圖探討人類自以為是地認為智慧生命都應具備人形態,從而導致與非人形,超人人類認知想像的智慧形態溝通困難,讀來讓人感覺到一種未知的曠闊,以及人類認知的渺小。同時索拉里斯星球上的奇特生命擁有發掘人心深處秘密的能力,於是主角們開始被自己的過去所拷問,進而延伸出另一個優點即使當年也有點老套的哲學思考,對人性的拷問,說實話,我之所說該作品可貴之處在於探討人類與非人形態、超出人類認知想像的智慧的交流,是因為我覺得後者,即對人性的拷問這一點上,即使放在當年該作品也並無出彩之處,能引發思考,然而沒有新的思考。
2,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作者: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這個犀利喇,雖然是個1931年的老古董,卻是曾被列為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一的超級巨著啊!
但是畢竟這是1931年的老古董了,該作中的科學幻想部分別說如今讀來,我當年(大概零幾年的時候,具體啥時候不記得了)讀的時候都覺得不過而已,但是實際上31年那會兒這些科學幻想其實也是挺令人驚嘆的,不過如今再讀,這些科學幻想顯然已經不再是我們應該關注之處,事實上它放在今天依然可貴的地方上面的幾個字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一」。
3,永遠的戰爭系列(The Forever War
Series)作者:喬·霍爾德曼(Joe Haldeman)
系列包括:永遠的戰爭(The Forever War),永遠的和平(Forever Peace),永遠的自由(Forever Free)
喜聞樂見的星際大戰,地球人大戰外星人,聽完是不是覺得真特么無聊?並不是的,該作可說是科幻作品中最偉大的反戰作品之一,作者作為一個飽受戰爭摧殘的越戰老兵,基於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寫成了該書,全書實際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對戰爭的批判,科幻在其中並非是為了讓人感覺,哎呀我去,這些科學幻想腦洞好大,好有意思,單其科學幻想部分而言,如今再看絕對覺得落後得過分,因為時間膨脹效應出征幾年老家過去幾百年什麼的,現代科幻中星際航行早就通過空間摺疊蟲洞等等假設擺脫了這個時間不對等問題了,實際上作者在書中只是通過科幻放大了戰爭對參與其中的人的摧殘,比如因為參加戰爭回家發現已成陌生人,記憶中的家已經沒了,時間膨脹效應在作者手裡僅僅是一個工具,顯著地放大了這一感覺,因此如今讀來或許其科幻部分讓人覺得落後,然而其對戰爭的批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與思考依然震撼人心。4,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作者:亞瑟·克拉克爵士(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
經典經典中的經典,咳咳,雞凍了,8好意思。
要說這本書偉大在何處,那真是千言萬語道之不盡啊,這裡我嘗試用我膚淺的語言盡量描述看看我的看法。
首先歷史價值上,這一本書影響了後多一系列多少科幻作品啊;其次對太空旅行的想像,那些想像很多至今依然不讓人覺得落伍,你可以想像當年,實際上2001太空漫步中對太空旅行的各種描述對後世可謂影響深遠;再有書中對各種問題的思考,對科技危險性的思考,Hal 9000, 探索原子時代,可貴的是,作者不是一味強調科技的危險,而是以一種發展的思維去看待整個人類科技,從原始的人猿,到現代再到書中的宇宙時代,最後是對人類未來的展望(星嬰),作者在一個非常大的時間跨度用一種高度宏觀的方式重新看待人類文明,相信很多人讀完都曾因此受到相當大的震撼,我們從何而來,我們該往哪去,反正我當年看完整個人就都哲學了,呵呵。5,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作者:厄休拉·勒吉恩(Ursula Kroeber Le Guin)
同樣是烏托邦題材的科幻作品,與美麗新世界不同,它並非完全是反烏托邦,書中同時包含對烏托邦的希冀與批判,同時該作品描寫優美生動,作品中各種觀點可以重新勾起人們對各種政治體系的思考。
6,沙丘系列(Dune Series)
作者: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系列包括:沙丘(Dune),沙丘救世主(Dune Messiah),沙丘之子(Children of Dune),沙丘帝王(The God Emperor of Dune),沙丘異端(Heretics of
Dune),沙丘終結篇(Chapter House:Dune)我說這個經典應該不會有人有異議吧?
它的歷史意義,這裡引用Arthur C. Clarke說過的一句話"nothing comparable to it except The Lord of the Rings." ,看大神的評價你便知道該作的重大意義。
最初我看沙丘的時候,是被其宏大的背景,高尚的英雄,黑暗的反派,恐怖的怪物等等所吸引的,必須承認,無論我重看幾次沙丘,我依然會被這些內容再度吸引然後欲罷不能,嗯,說實話,個人感覺,有些類似看那些超級英雄的大片的感覺,沒有去考慮裡面很多東西是否科學,那些科學幻想是否合理或者落後,就是覺得看的真爽,嗯,至少個人是這樣,哈哈。
直到有一次在某論壇看到有人討論沙丘的思想,說沙丘是對英雄主義對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的思考,我才發現,噢,原來還可以這樣看啊,不過我也只是哦了下,反正我還是覺得自己看沙丘看得很爽,別的我好像真沒想那麼多,不知道作者寫的時候有沒有想這麼多,當然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自己可能都不認識其中的一半,作品引發人對問題的思考,這種思考是珍貴的,不管作者原意是不是真在思考這個,咳咳…………
7,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
作者: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
這貨牛X哄哄地同時拿下了雨果獎,星雲獎還有菲利普·K·迪克紀念獎,搗鼓出了一堆類似"cyberspace" ,"ICE"之類的名詞,在當年可說是賽博朋克類科幻領頭大哥之一,別人跟風時代潮流創作,這貨創造了時代潮流,牛就一個字,它之後好多作品你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包括黑客帝國,攻殼特工隊這些名作。8,火星三部曲(Mars trilogy)
作者:金·史丹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
系列包括:紅火星(Red Mars),綠火星(Green Mars),藍火星(Blue Mars)
很硬的硬科幻,紅火星同時拿下英國科幻獎(BFSA Awards)與星雲獎,然後綠、藍火星分別拿下次年的雨果獎。這是一部基於科學虛構出的一部火星發展史,從頭到尾看火星被改造成一個類似地球的星球,有種讀歷史一般的宏大感。
9,深淵上的火(A Fire Upon
The Deep)作者:弗諾·文奇(Vernor Steffen Vinge)
這書么,很難說它真的是嚴肅的科幻,我感覺它就是類似星戰的太空歌劇,不過並不妨礙它看著很過癮,尤其是當年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更多評價說實話真沒了,很久很久以前看的了,除了記得當初看的時候很過癮,別的都不太記得了。有剛讀完不久或者還記得當初讀的時候的想法的童鞋,歡迎補充。
10,海伯利安詩章(Hyperion Cantos)
作者:丹·西蒙斯(Dan Simmons)
系列包括:海伯利安(Hyperion),海伯利安的隕落(The Fall of Hyperion),安迪密恩(Endymion),安迪密恩的覺醒(The Rise of Endymion),另外還有些小短篇
又是一個重頭戲,但個人而言,其實我不太喜歡海伯利安,倒不是說它寫的不好或者什麼的,而是因為,嗯,太虐心了……看到伊妮婭被燒死我差點沒把整套書直接扔垃圾桶里……
好了,客觀地說,雖然海伯利安是一部科幻作品,但是個人覺得它真正珍貴之處卻完全不在於那些科學幻想,而在於它的文學性以及它藉由這些科學幻想企圖表達的深刻思想,海伯利安不論從文學性還是其思想深度都是非常高的,其中每一部分每個小故事都能引出一些思考,在我個人看來,整個海伯利安四部曲是一種人類的自我救贖,承認自身的缺陷,保持對人性光輝的希望,勇敢面對未來以及未知,當然這是個人觀點,這裡貼個知乎的鏈接,感覺裡面很多人對海伯利安的評價比我深刻多了,畢竟我那時候因為覺得讀著太虐心並沒有很認真地讀。哪位大神能完整梳理下《海伯利安》四部曲的故事梗概? - 科幻小說 - 知乎
11,鑽石時代(The Diamond Age,這個譯名我自己直譯的,沒真的找到一本叫《鑽石時代》的書,不知道是中文譯成了別的名字還是壓根沒譯文版)
作者:尼爾·唐恩·斯蒂芬森(Neal Town Stephenson)
與海伯利安沉重的思想截然相反,Diamond Age是一本讀著相當輕鬆愉快的書,假如你有時候會想,未來是什麼樣的呢?看它絕對沒錯!書中充滿了無數對未來的暢想,而且這些暢想都是我們憑藉如今的科技看得見摸得著的,全書向讀者展示了作者想像中的一幅人類光輝未來的景象,讓你對人類科技與人類的未來充滿信心與期盼。12,基地系列(The Foundation
Trilogy)與機器人系列(Isaac Asimov"s Robot Series)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經典經典經典中的經典中經經……咬著舌頭了……8好意思,又雞凍了,實在因為此乃個人最愛作品之一。
在國內似乎將基地系列與機器人系列合併為了一個叫「銀河帝國」的系列,個人認為,這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一來對銷售很有幫助,銀河帝國,聽著多高大上對吧,咳咳咳……二來,機器人系列與基地系列之間無論是從時間線上還是故事性上都確實是存在緊密聯繫的,所以我在這裡也把他們放一起了。因為是個人最愛,所以評論可能比較多哈,允許我自我陶醉一下啊,嫌我啰嗦的可以跳過,哈哈哈。
阿西莫夫作品為何偉大,首先從其歷史意義上來看,我引用引用一個比較權威的資料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english literature》(嗯,這是維基的鏈接,手動敲下以免被牆掉),這是牛津大學上英語文學(翻譯過來應該是這麼個課名,具體英文名已經不太記得了)的時候講課選用的書本之一。來看它裡面是怎麼評價阿西莫夫的,「Scientific progress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s also led to the riseof * science fiction: although most of what is called science fiction today isactually *fantasy, there is a sub-genre, known as "hard SF", which presentsscience and scientists in a realistic way. The great exponents of hard SF inits heyday of the 1950s were Isaac Asimov and Arthur C. *Clarke」 嗯,懶得翻譯了,貼到百度去機翻吧,反正不難。從書里對阿西莫夫的這段評價可以看到,現今我們所謂硬科幻(hard SF)真正出現時間其實是19世紀到20世紀,而其爆發性增長至全盛期則是以阿西莫夫和克拉克為代表,所以為何說阿西莫夫的作品偉大,我想不言而喻了。再來看基地系列的思想性,其實有種說法,是稱基地為銀河版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的,確實,對比基地與羅馬帝國衰亡史,你會發現很多相似之處,而作者藉由分析歷史,合理暢想未來,嘗試解決一些人類發展的問題,這裡的「科」更多地是作者將這個思考放到一個未來可能的一個宇宙社會,有種說法是,歷史是循環的,連馬克思都對此認同,不過認為該改為「螺旋形上升」,即歷史是在循環中螺旋上升的,哪怕到遙遠未來的銀河時代,每次循環相似卻又不同,最終在否定之否定中獲得進步,其實阿西莫夫這裡討論的問題與馬克思的觀點有類似之處,他將這個螺旋延伸到了銀河時代,然後思考人類文明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這是對歷史,從整個人類未來的層面的一種思考,從這點來看,與大劉的三體其實又是有相似之處的,套用Code Diy回答中的一句話就是「洋溢著對人類宇宙探索的終極關懷」,姑且不論如今人類還沒邁出銀河系,這個基於宇宙級別的宏大思考怎麼都不該說過時,即使真有一天人類到了銀河時代,哪怕他們的猜測和解決方案或許在日後可能來臨的銀河時代大概會很幼稚,這種「終極關懷」的光輝都是不容抹殺的,用大白話來說就是,重要的是這份心意啊。另外在問題如何評價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 科幻小說 - 知乎 中江維青的回答提到的「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基地系列的回答顯然是後者,於是通篇讀下來,難道沒有一種站在歷史的洪流前個人渺小的感覺,正如江維青同學所說,一種類似三國演義的歷史的蒼涼厚重感么?
再有Charlies Vanish的回答中提到Humanity,個人也是比較贊同的,阿西莫夫小說中很多地方都透著人性的光輝,尤其是他提到的裡面機器人透出的人性的光輝,更令人唏噓,如果說三體的黑森更多地著重於人性的黑暗面,那麼基地則是始終保持著對人性光明的希望,而這些,無論是於三體還是基地,其價值同樣與「科」無關。當然,對比前面提到的「終極關懷」,我認為Humanity只是點綴,最有價值的始終是這份思考歷史,未來,人類前行之路的「終極關懷」。
再有阿西莫夫系列科幻的腦洞,如今來看,很多都覺得不過而已,這又幾點原因,一是科學幻想既然與科學有關,那麼它自然具有強烈的時效性,畢竟科學發展可比人類思想的變化快多了,二來是科幻作品的時代性和跟風性,一個點子剛出現時很多人感到震撼,同一個點子在不同作品出現了幾十上百次所有人必然就都習以為常了,所以說阿西莫夫的腦洞其實是很大D,但是是放在當年來說很大,那可是1940到1950年左右,電腦都才剛冒個泡,反正吧,即使2000年前後,我小升初那會看阿西莫夫也是曾驚訝於他的腦洞的,當時震撼其實並不亞於如今很多以前沒怎麼看過科幻(也有看過些星球大戰變形金剛之類的電影,於是以為那就是科幻的)的第一次看到三體時的那種震撼。所以我說我理解很多人看三體時的震撼,但你不能因此將你的感動強加於人,甚至詆毀別人的感動。
再者,宏大的背景,嚴謹的邏輯,以及出色的情節。
宏大的背景指的是長大萬年的時間跨度以及廣大整個銀河的帝國及其中包含的宗教、政治、科學、歷史、文化等等,當然,這在如今看來或許很多人也會撇撇嘴覺得沒什麼了,因為基地之後出現了很多背景同樣宏大的作品,而至於嚴謹的邏輯以及出色的情節,記得有位朋友跟我提過,他覺得阿西莫夫的作品有點像披著科幻皮的偵探小說,當然我本人不甚贊同,然而從這個評論側面可看出其邏輯的嚴謹,而從機器人系列到基地系列,阿西莫夫作品的情節往往峰迴路轉,經常突然出現一些情節讓人對前面的某些疑惑恍然大悟,有種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驚喜。當看完整套書,思考清楚丹尼爾在貫穿其中所起的作用後,沒有一種拍案叫絕的感覺嗎?人類創造了機器人,而當機器人已經在人類的記憶中消失,機器人卻又默默地守護了整個銀河帝國,這多具有象徵意義?
哇哦……寫完回頭一看我居然寫了那麼多啊……還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哈哈,原諒俺的雞凍,畢竟這是俺最愛,哈哈。
13,銀翼殺手(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作者:菲利浦·狄克(Philip K. Dick)
其實銀翼殺手是電影名(Blade runner),原作名直譯其實是《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這是部典型的細思極恐的作品,全書充滿各種懸疑,誰是真正的人?誰是仿生人?
李希到底是仿生人還是真正的人?默瑟主義真正的來龍去脈?我的記憶是真的嗎?第一遍看銀翼殺手,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這些懸疑所吸引。
然而如果你再讀第二遍,你就會發現,這些懸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懸疑所引出來的思考,面對跟人一模一樣的仿生人,怎麼定義人與非人?非人是否就註定不能被人平等看待,哪怕他們看起來就跟人一模一樣?為什麼我懷疑李希到底是仿生人還是真正的人?能夠移情到底是人的弱點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當你反覆讀幾次這部作品,你會發現,這些思考才是真正讓你津津有味的部分。14,六道眾生
作者:何夕
何夕的科幻只是軟科幻,這是比較多人認同的一個結論,但是並不妨礙何夕的軟科幻好看。其中也有很多腦洞大開的科學幻想,比如異域-六道眾生,當初我第一次接觸何夕的作品看的就是這篇,就算後來我甚至都忘了這篇小說的名字(確實忘了,還是後來在知乎發問描述一些我還記得的原文內容才有人告訴我這個叫六道眾生,何夕的……),我仍然記得那個讓我感到驚訝的腦洞以及它當初給我帶來的震撼。
除卻作品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有趣點子,何夕的作品依然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或許它們沒有基地,三體這類作品那麼宏大的主題,然而卻從小處見感動,作品對人性,人類情感的刻畫,往往觸及人心柔軟之處,讓人深思。
如果說三體,基地等等主題宏大的小說給人一種時間無盡頭,宇宙無限大,人類很渺小的感覺,那麼何夕給我的感覺就是人類很渺小,但是人性很真。15,天父地母
作者:王晉康
該作是《逃出母宇宙》的續篇,然而我最初看到該作是在科幻世界上,之前沒看過《逃出母宇宙》因此並不知道續篇的事,那個時候開頭嘩一下什麼都別管先來個世界毀滅的科幻作品還是不多的(現在好像也不是很多?)於是就被勾起興趣了,讀下去,看到地球就剩一個諸文姬,以為這要演地球人對外星人版復仇記了,還在想就剩一個人了咋復仇呢,還期待作者來個大腦洞弄出先什麼超級科技能讓一個人毀滅所有外星人來著,結果讀到後來,這個所謂復仇居然是以如此不可思議的一種方式完成的,實在是震撼。這是人性的勝利,是人類文明,人類文化的勝利,這種勝利某種程度比激光大炮甚至二維攻擊毀滅宇宙更來得震撼。
後來我也讀了它的前篇《逃出母宇宙》,感覺,可能是由於先入為主吧,我還是覺得王晉康的這個「活著三部曲」第二部更令我有所感觸。
16,球狀閃電
作者:劉慈欣
個人喜歡該書,推薦該書,其實只是基於一個很簡單的理由,共鳴。
是的,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太多深刻的思考,甚至每怎麼去考慮裡面的腦洞,雖然裡面一些腦洞也的確挺有意思,不過當初其實我並沒怎麼關注,我之所喜歡上這本書,只是因為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受到一種共鳴,這種共鳴,用兩個字概括我覺得可以說成是「追夢」。不為(世俗眼中的)成功,不為金錢,不為榮譽,只是為了自己想要的,看著書中人物為了追求真相義無反顧,就想起當初那個也曾為了追求夢想義無反顧卻得不到周圍人的理解,最終氣餒的自己,轉發豆瓣一篇說到我心裡去的評論那種追求和渴望,借用這篇評論作者最後總結的一句話「雖然我也想像主人公那樣跟隨自己的渴望,但那勇氣和渴望早在多年前就被這個社會磨滅殆盡了,我只能在心中燈塔亮的時候翻翻這本書,感受從現實中得不到的滿足感。」,深深地一聲嘆息。
17,三體
作者:劉慈欣
嗯,我就貼個圖,我啥都不說,三體廚太多,由此而生的三體黑也太多,傷不起,愛吹的吹,愛黑的黑,吹完黑完去看看我推薦的其餘作品,要是你還想繼續吹或者繼續黑,那我也沒辦法,你隨意。
18,我是傳奇(I Am Legend)
作者:李察·麥森(Richard Burton Matheson)
這部電影大概很多人看過,然而這部原著估計看過的人不多,相比電影,這部原著才是真正的堪稱恐怖。說實話,我甚至不確定這部作品到底能不能算科幻,或許頂多只能算軟科幻吧,畢竟憑空冒出個吸血鬼病,完全沒說為什麼,只是為了末日而末日。
相比電影,原作最令人恐懼也最讓人深思的就是當人類完全滅絕,一個新生物種繼承了人類的文明,那麼人類文明是否依然活著?甚至當人類自身已經成了這個文明前進的障礙,那麼是文明的前進更重要,還是人類個體的生存更重要?
19,嚴厲的月亮(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作者:羅伯特·安森·海萊恩(Robert A. Heinlein)
個人覺得,這本是海萊恩最好的一本作品,《異鄉異客》我只贊同前半截,後面扯上宗教後實在看不下去,《雙星》則完全是映射政治,一提政治我就想瞌睡。
其實我對該書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只記得當初乍一看還挺有趣,因此評價自然也無從說起,至於這裡推薦是因為我記得書中海萊恩挺捧中國的,嗯,讓人感覺很親切吖。20,銀河系漫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作者:道格拉斯·諾耶爾·亞當斯(Douglas No?l Adams)
說了那麼多稍微有點沉重或者非常沉重的,最後來一本非常輕鬆的逗比。
不要背著嚴肅的科學知識考察裡面的設定是否合理,不要帶著覺悟試圖發掘點深刻的思想,放開一切,盡情享受吧,PS:別再吃飯喝水的時候看,小心噴出來,噗……
前面一直說小說,鑒於有很多人也拿星球大戰,變形金剛之類說事的,下面也來推薦些科幻電影,電視劇,動畫。首先請大家遵守秩序,排好隊通過傳送門: 有哪些經典的科幻電影值得推薦? - 電影推薦 - 知乎,找到下面塗詩語同學的回答,嗯,基本上非常全了,這裡我最多也就是補充一下她回答里沒有提到但我個人覺得還不錯的一些作品。
1, 機器人總動員(WALL-E)
嗯,沒錯,這是部科幻動畫,但從科學方面來說吧,其實並不是真的那麼嚴謹,但是勝在電影本身輕鬆愉快,而且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對社會現象的深度思考也發人深省,既讓人思考這些平時想著就覺得沉重的問題,卻又不會讓人感覺到沉重,另外,小機器人太太太太太可愛啦~~~
2, 西部世界(Westworld)與真實的人類(Humans)
西部世界這劇前段時間簡直火爆了,除非是完全不關注美劇而且周圍也沒人關注美劇的,否則通常來說都應該聽說過它了。相對而言,真實的人類則相對低調很多,不過他們的評分其實都是相差不遠,因此都是高質量的科幻劇。
兩部劇播放時間靠近,主題靠近,網上早就不乏關於兩者到底誰更好的爭論了,然而我在這將兩者放一起推薦並不是為了比較,而是因為雖然他們討論的是同一話題,卻是一體兩面的存在,爭論誰更好,其實根本沒有意義。
從討論AI的科幻作品出現以來,多數這類作品討論的核心問題無外乎,一生存問題,人類是否會被AI淘汰,二權利問題,擁有意識的AI是否能享有與人一樣的權利,是否應該受到與人類一樣的尊重,由此而派生出的次級問題則有,到底什麼是意識?怎麼證明AI跟人一樣有意識?如果承認(或者不承認)AI的權利,那人類與AI之間如何相處或者說人類與AI之間又可能發生什麼?
西部世界將問題上升到一個哲學的高度,更著重於對整個群體的生存權的探討,著墨於革命,而與西部世界的宏大相反,真實的人類將鏡頭放在了生活的小瑣事上,以小見大,更著重於探討單個個體之間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AI的關係,AI與AI的關係,家庭,朋友,親情,愛情,從這些個體間的小事情讓人逐漸意識到AI的權利這種更大的問題,通過AI意識的誕生,其人格的成長,引導人思考,到底什麼是意識?甚至,什麼是人性?個人推薦,這兩部劇,如果你看了一部,千萬別錯過另一部,但是不要去比較他們,只要嘗試同一個問題從兩個角度去思考,你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觸。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所以先寫著這麼多,想到什麼再補充,最後再強調一次,我推薦這些作品是希望讀者了解,而不是希望你們又拿去跟三體比A如何,三體如何,B又如何如何,我只是希望你們看到,除了三體,還有那麼多優秀的作品呢,三體不該成為一種標準尤其是唯一標準四處評價各類作品,真有一個評價的標準的話,那這個標準也應該是你閱讀過的所有優秀作品的綜合,而不是單獨一部作品作為一個標準。
希望因為三體而被帶進科幻這個世界的人,能靜下心來接受別人的意見,多看點優秀作品,而不是整天把三體掛在嘴邊,三體優秀,卻只是優秀作品之一,三體之外優秀的作品多如大海的水滴,更加不要再拿三體跟星球大戰一類的太空歌劇對比然後得出這些太空歌劇如何如何low的結論,憑心而論,拿硬科幻來跟太空歌劇比,這公平?或者說,怎麼能這樣跨界去比呢……
--------------------------------------------------------------------------------------------------------------------------------------
最後如果你真的因三體愛上了科幻,請做個專業點的科幻迷,轉一篇關於批評三體廚和三體黑的老專欄文章
鏈接:知乎專欄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在任何的關於《三體》評論文章下面都可以看見這樣的留言,甚至連一些文章本身也是這樣子的:
粉:《三體》是一部世界頂尖級的科幻小說。
黑:算了吧,這水平放到世界上也就在一流的邊緣,算個二流還是可以的。
粉:它的想像力是超一流的,比之克拉克阿西莫夫之流不遑多讓。
黑:文筆那麼差有什麼好說。
粉:科幻小說的魅力不在文筆,在於想像力。
黑:科幻不止是硬科幻。如果要想像力,那你直接去看故事大綱好了。何況,《三體》的點子在國外的諸多科幻中早已有了先例。
……以下省略文筆/想像力之爭數千字,再省略軟硬科幻之爭數千字。
在爭論中,總會有一些重複了無數次但是每次看都覺得很有趣的邏輯:
- 我覺得大劉的文筆是很好的,他的文筆不是XXX那樣的風格,而是XXXXX這種風格,你覺得他表達的不好是因為,他駕馭了過於宏大的世界和過於長的時間跨度。
- 我覺得《XXX》根本算不上科幻(言外之意是,比起《xxxxx》差遠了)。
- 某作者說自己寫的東西不是科幻,所以他的小說就不是科幻小說。
- 我覺得小說的魅力根本不在文筆,而在於思想。文筆的重要性不過就佔了全書的十分之一還不到。
實在是很無力吐槽。
現在知乎上對於《三體》、對於科幻的討論基本就是大發感慨自說自話,卻從不論證,也從不縱橫對比。
許多人在評價《三體》的的時候,用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三體從科幻的標準來看,很棒。但是從嚴肅文學的標準而言連門都沒有摸著……巴拉巴拉巴拉」 ,但是我就不知道了是否說這話的人自己摸著了其口中的「嚴肅文學」標準和文學史評價的標準呢?
還有不少或黑或粉的讀者,在評價《三體》的時候,無非來一句「《三體》已經成了世界級的科幻著作」,要麼就是「《三體》放到世界上,也不過是二流的標準,或許勉強可以到一流的邊緣」。說這兩種話的人,觀點完全相反,但卻都有一個基本共識,就是「我偏不給你進行論證」。我實在很懷疑說這些話的人,是否真正閱讀過許多科幻小說(我所指的,並不僅僅是當代的科幻,還包括黃金時代的一系列科幻作品和凡爾納威爾斯時代的科幻),甚至僅是國內已經出版的大部分科幻,又或者僅僅是像《科幻之路》這樣的科幻文學史呢?
這僅僅是從科幻文學的角度而言,如果還要議論某科幻作品的文學史的地位,不是僅僅憑藉那腰封一樣的評論就可以完結了事的。起碼,稍微讀一下文學史吧?起碼,稍微了解一下文學理論吧?
我就不知道,在談論一部作品的時候,不縱向和以往的同類型作品對比,也不橫向地與其他類型的作品對比,怎麼能夠得出「這是一部世界級的小說」或者「三流小說」的結論的。
至於某科幻小說算不算科幻,這好像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的吧?(是不是科幻,連作者自己說了也不算,畢竟,許多作者是恥於將自己歸為科幻作家的)怎麼著,也得稍微了解下之前諸種對於科幻的討論吧?稍微讀讀幾個大家對科幻的定義和緣由吧?猛甩一句「XXX的小說才不是科幻呢」卻不給出自己對科幻的定義和論證,有何意義?
在這些評論中,我只發現了,諸位都有做腰封評論的潛質。
一直在說中國科幻要和世界接軌,可是這接軌可不僅僅是作者的事情。前幾天有個問題問《為何日本科幻水平比中國高?》那回答下面的評論都可以直接作為另一個回答了:因為讀者自以為。
-------------------------------------------------------------------------------------------------------------------------------------------
另外, @張華,你不是認定我「光會報菜名,並不見得懂菜有多好吃。」嗎?不是說我「先科幻都看不懂」嗎?不是要我說基地好在哪么?現在菜的品評我給你放上了,你要不要也來鑒別鑒別?或者你又想直接刪除了?不好意思,這回你不能刪了,因為這回這個是我的回答了!
打小就有類似的困擾:
1、莎士比亞是否被神化;
2、「泰坦尼克號」是否被神化;3、魯迅是否被神化;4、傑克遜是否被神化;5、張國榮是否被神化;6、「教父」是否被神化;7、李白杜甫是否被神化;8、他是否被神化;9、李小龍是否被神化;10、西式民主制度是否被神化;……上面的這些人物、事物幾乎是普遍被認為不可挑戰與詆毀的超級權威,大家普遍認為像這樣的人與「作品」是永遠不可能被超越的存在。這樣的存在在某些時間段內被趨向於神化,甚至已經有人已經把他們當成了神,就像財色不侵的關二爺被放在妓院膜拜一樣。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答主不會大言不慚地解釋這種類似「宗教起源」般的過程,我只能告訴題主,人們渴望有神,便有了神。
中國近代的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等藝術創作太弱了,打個比方,大劉寫的科幻小說不止《三體》,可大多數人不知道大劉其他的小說。我敢斷定在雨果獎頒給大劉之前,《三體》的影響規模遠遠比不上本山大叔的「鄉村愛情」系列。
這個時候中國規模龐大的科幻迷們就及其渴望中華大地上能出現像神一般的作品……
三體系列第一部在多年之後終於被世界認可,中國的科幻迷都沸騰了!
「啥,你還沒看過三體?看看吧,精彩極了,中國目前科幻小說的巔峰,簡直是神來之作!」就這樣,三體迅速發酵,本來是科幻迷的關注群體被放大成了世界關注群體,甚至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看了都說:
「我愛金克拉(劃掉),我愛三體!讀讀三體,我感覺當個小美國總統所面臨的挑戰,都是毛毛雨啊。」最後問一下三體的電影啥時候出啊!
是。
——喜歡科幻文學,喜歡大劉,也喜歡其他作家和作品的讀者,可以心平氣和的如是說。《三體》看過了兩遍。
第一次看確實感觸大劉的腦洞。
第二次看則是拋去情節注重細節。
看了很多部科幻小說,也看了國內外無數部科幻電影。
《三體》不存在神化,它目前的評價是什麼,中國科幻小說的里程碑。
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第一部得了雨果獎。
但是看過三體的人都知道,第二部內容更多,第三部場面更大。
確實是中國科幻小說的里程碑呢。
其他人對這小說的評價。
在讀過《三體》以及《三體Ⅱ·黑暗森林》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嚴峰
劉慈欣,20世紀60年代生於中國山西 ,1985年自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畢業後,在發電廠當一名工程師;1999年首次發表短篇小說《鯨歌》,同年以《帶上她的眼睛》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此後連續多年蟬聯該獎項;2007年推出長篇作品《三體》 ,是首個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作家。
正是由於《三體》,讓中國的科幻大步走向了世界。(已修改)
難道被神化了嗎?
推薦你看看國內其他科幻作品,和大劉其他作品。
另外,別把科幻和科學混為一談。
============================ 分隔線===================================
2016.10.29
先感謝大家對我答案的認可。謝謝。
起初我是對科幻不感興趣的,初中讀的小說都是都市風格的,《壞蛋是怎樣煉成的》《小時代》之類的。高中的時候同學推薦給我《三體》,我從此走上了科幻的不歸路,從此喜歡物理和數學,從此走上了理工科的道路。
當時對一個高中生衝擊極其的大。《三體》突然給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極其喜歡物理和數學,興沖沖的買了本《時間簡史》讀,雖然理解不了但仍然樂此不疲。
過了四五年,再一次讀三體,拋去了故事情節,對作者的人物的刻畫細節的描述,拍案叫絕。
葉文潔、汪淼、章北海、程心、羅輯、雲天明、智子、三體人等等的各種人物形象。以及裡面提出的各種末世計劃:1.【染色計劃】2.【神跡計劃】3.【智子工程計劃】4.【古箏計劃】5.【面壁計劃】6.【破壁計劃】7.【量子艦隊計劃】8.【增援未來計劃】9.【同歸於盡計劃】10.【失敗主義鋼印計劃】11.【「霧傘」計劃】12.【陽光計劃】13.【雪地計劃】14.【群星計劃】15.【階梯計劃】16.【星際逃亡計劃】17.【遠距離躲避計劃】18.【黑域計劃】19.【光速飛船計劃】20.【掩體計劃】等等。
科幻作為一種文學,有著一種不可替代的地位。
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美國大片?變形金剛,獨立日,蝙蝠俠,星際穿越?
因為我們知道,科幻小說裡面或多或少有著未來的模樣,就像當初的凡爾納的著作一樣。
科幻:「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
科幻能給我們美好或者黑暗的改關於未來的幻想,就像自己親自穿越到未來真真切切感受到一樣。
在許多科幻小說中也體現了科學與社會的矛盾關係,體現了人類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
其次我覺得評價一部作品是否好壞是否被神化,
聽別人的不靠譜,聽百度百科不靠譜,怎麼才靠譜?
自己親自去讀才知道。
當你讀的作品變多了就知道了,該作品到底如何。
推薦一部作品至少讀兩遍,第一次讀的時候會損失很多細節部分,第二次就會發現了。
========重要更新=======資源分享========
超強福利,《三體》熒屏版出來了!
感謝視頻製作人。
影響力的確是巨大的,你看有哪句話像「消人暴,世屬三」這樣被到處刷屏的,神化只是粉絲們太過狂熱了吧。其中有不少一些跟風狗,他們有可能書都沒讀完,只是「聽說很厲害那一定很厲害」,就開始跟著起鬨╮( ̄▽ ̄")╭
我感覺純科幻文學愛好者不可能吹三體。
因為還有一大票的優秀科幻作品 很多甚至遠比三體要有底蘊,再怎麼樣也不差於三體。
三體吹大多都是沒怎麼讀過科幻小說,拿到三體之後 大呼神作。其實只是一本好小說罷了。我覺得題主說的很對,對於大多數非科幻愛好者來講,三體就是評價其他科幻小說的標準;某種程度上說,確實是過譽了
真正的科幻愛好者不管在什麼社交媒體上都是小眾群體。哪怕在果殼上做個問卷調查,同時看過《球閃》《流浪地球》《超新星紀元》這三本小說的也不會是多數,就更別說《鄉村教師》《帶上她的眼睛》《魔鬼積木》了。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國產科幻等於大劉的《三體》,至於大劉的其他作品或者韓松王晉康等人的作品,則完全不在其認知範圍內。
所以,三體就成了大多數非科幻愛好者評判其他同類型小說好壞的標杆,且由於三體斬獲雨果獎的這一事實,也確實證明了三體有實力充當標杆的角色。
不過話說回來,大多數人畢竟缺乏足夠的科幻小說閱讀量,因此評價其他科幻作品時很可能被《三體》先入為主,認為三體這樣場面宏達探討存亡的小說才是真科幻,也就導致他們對其他科幻作品進行評價時很可能有失偏頗。這大概就是過譽吧。
簡單說就是閱讀量限制了評判事物的標準,相對狹隘的評判標準就變相拔高了三體,於是乎就過譽了。然而我就來湊個熱鬧。
當時三體傳得很火沒去看,最後去看是實在受不了各大論壇在任何科學沾邊話題下「三體大軍正攜二向箔向地球進發」。啥?三體用二向箔?而且還是在2001、銀河帝國一類的話題下,彷彿三體是聖經,別的科幻小說都是渣渣。三體確實是優秀的作品。能獲得雨果獎吸引科幻粉絲作為一個科幻迷我很開心。但是看到別的班整整一個班都膜三體,抱歉我真的受不了了。知乎天天都有那麼多三體相關問題。來關注一下別的科幻好嗎。。。科幻界有大劉,也有克拉克,有阿西莫夫,有菲利普狄克,有威廉吉布森,有丹西蒙斯,有那麼多不同的科幻,你們只關注大劉,很明顯有跟風嫌疑好嗎。而且不是我黑大劉,他真的比不上上述列舉的作家啊。。。我還是喜歡克拉克2001或者阿西莫夫神們自己這種科幻。也許是盲目崇拜,但是不可否認克拉克描述到鮑曼進入TMA-0時多描寫之廣闊。不是說大劉不好啊。。。只是確實過譽,而且書粉吹得過分了。。。搞得我整個人都不好了。於是英文版譯者劉宇昆也跟著紅了一把。然而還有人把他和特德姜比我也不是很開心。。。跟風火什麼的,沒意思啊。。。雖然說幾乎不看國內科幻,但是我知道三體真的是個裡程碑。但是僅僅是個裡程碑。不是通天塔。以上。主不在乎。主不在知乎,你們怎麼討論主都不知道,不在乎。行吧,你們怎麼說我都不管了。就一件事,別撕起來。理性交流可以嗎各位。學生黨心很累啊。@張華
評價三體有沒有過譽,就看這個回答下是否有人推薦其他中文科幻作品即可。
反正目前沒有,唯一一個拿人說事兒的是Andrew Wiggin回答中的姚海軍,這TM是位編輯。-------如果目前找不出一部比《三體》更好的中文科幻小說,那無論怎麼讚譽三體都不會【過譽】
反對高贊。
先說觀點:過譽了。
但過譽和優秀沒有關係,只和評價它的人有關。
沒有過得很嚴重,也的確是目前中文科幻無法超越之作品,說是標杆也不為過,但這並不妨礙其被眾多網友神化並過譽的事實。
我個人看過的科幻小說不少,可以說國產的也極多(在中考前期用古董手機每天晚上刷一個電子書網站,大劉的所有短中長凡是發布的科幻小說都看過,大多數其他國產科幻小說的分類區也基本被我掃空。如果讓我說出幾個優秀的中文科幻作品,很容易。)
如果你真的很了解中文科幻,你會發現以下幾點。
1、大劉的大多數小說和《三體》共享了很多世界觀和想法。如果那些小說不是大劉自己寫的,說抄襲都有可能。應該說三體將這些零碎的精華的觀點和神奇的腦洞整合在了一起,不信可以自己去看看大劉其他小說,文筆依舊的舒暢。
2、《三體》可以說是大劉小說中的集大成者,其最主要的優勢有兩點,當代,長篇。其中其巨大的篇幅保證了它跨度很大,囊括大量大劉的腦洞而不會感覺缺乏主題泛泛(這也歸功於大劉腦洞的整體風格和優秀的文筆)。另外近些年進行科幻創作本身就是我國一個空缺,在之前也出過人馬座之類的佳品,但時間太早,涉及科幻理念太少,逼格不夠,顯得不夠硬,就被大多數人鄙棄。
3、中國科幻獎項從大劉出道一段時間後基本被包攬,但仔細看看其他的獲獎國產科幻小說也都是很優秀的。看過《科幻世界》也會有此感覺。因此「評價三體有沒有過譽,就看這個回答下是否有人推薦其他中文科幻作品即可。」這句話不僅邏輯不通,和問題毫無關係,其真實性也有問題。
-------如果目前找不出一部比《三體》更好的中文科幻小說,那無論怎麼讚譽三體都不會【過譽】
這也應該算是個神邏輯了,一部作品可以是開山作品,可以是墊腳石,可以是巔峰,可以是集大成者,可以是標杆,可以是用於對比的,但憑什麼因為它優秀就說它沒有被過譽呢?
我們可以說這壽司之王的壽司好吃到極點,秒殺世界上所有壽司,這不是過譽。
我們說它可以包治百病,賽過天宮裡的美食,這是誇張,要是沒腦子的人裝有腦子說,那就是過譽。
再說現在三體的真正地位。
在國外,可以說很優秀的作品,但就我看過的大多數外國網友評價,主要是被其獨特的風格和對中國文革歷史一段的感慨。
在國內,大多數科幻愛好者在《三體》還是小眾作品的時候就開始關注並認為其優秀,但從來沒有推上神壇。推上神壇的都是些不懂太多科幻也沒看過太多科幻,看一堆物理名詞就說硬科幻,看大劉寫得舒暢就說文筆秒殺周樹人,以看過《三體》標榜自己逼格的人。再說實際評價,就我看,知乎和果殼裡大多數三體粉已經到了一冒頭就被各種譏諷打壓的地步,不知道題主說知乎里xxx是怎麼看出來的。
三體在知乎是否被過度追捧了?三體是否已成為其他科幻的對比標準了?
三體的確被過度追捧了,但不是在知乎。
只要有人過度追捧它,我們就可以說它是被過譽了。
三體已經成為其他科幻的對比標準,但標準未必就是過譽的。
以上。三體死忠粉路過。怎麼說呢,三體要是跟 海伯利安四部曲 太空漫遊 基地系列,銀河帝國系列,機器人系列等比,還是有一些差距的。(不怕三體粉打我臉)不過!在以中文為母語的長篇科幻小說中,三體 當舉第一。並且,三體裡面有很多中國人所喜歡的地方,就不一一列舉了,直接讀中文版,很流暢,很有感覺。如果讀上面提到的幾部大塊頭,讀中文版的就沒有讀三體那種流暢的感覺。所以說,在以中文為母語的長篇科幻小說里,三體,現在怎麼被過讚譽都沒有錯。因為很多沒讀過科幻小說的人,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說都是三體。ps 大劉寫的所有小說我都看過,我相信很多說什麼什麼三體多好的人,大劉的書可能都沒有看全,更不要提一些出名的外國大部頭了,我沒有說三體不好,不過三體在國際上的名氣,還是跟那幾部大部頭有點差距,畢竟英文手稿有天然的優勢。但是就國語來講,三體無論從名氣還是質量,都當局第一。
《三體》三本勝在不僅其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巨大,更在最後一部超越了「空間和時間」的現有宇宙格局,此即三體的特性1。在此結構下,紮實的世界觀和豐富的想像力孕育出無數故事和子故事,此即三體的特性2。
在「超大格局」之內,貫穿了他對現代物理學的熟稔,埋入進化論的內核,這讓故事的世界觀基礎打得牢實,亦令大部分連物理票友都算不上的科幻讀者如我大開眼界。人物臉譜化了一些,有一點看戲劇的誇張感,這無損於他故事本身倚仗在他所打造的堅實世界觀上的合理性。
而閱讀體驗就是每個人對那一個個故事和子故事乃至孫故事(那些童話)的不同感受。創業的老闆們看到了戰爭,戀愛的妹紙看到了星星,而我這樣從小在苦水裡泡大的娃就看到的是「死也要向外走」的理所當然(人這一生為什麼要努力? - 青熙的回答 - 知乎)——因為指不定啥時候二向箔就飛過來了(參見知乎簽名)。
至於他沒有奧森·斯科特·卡德那麼憫人的情懷,對大時代變遷亦不如阿西莫夫處理那麼周到,更不如海因萊因的人物生動……沒錯這些他都不太行。
但我們說的是「神」,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你讓赫爾墨斯跟雅典娜比胸大,讓巴喬和喬丹比高——這就沒意思了。
綜上:三體在知乎確實被追捧,這與知乎發言的大V們相性較近品味類似有關。是否過度是需要找參照的,而目前從科幻小說領域的作品來說,三體能堪此譽。
它當然是未來小說的一把評判標尺,就像《安德的遊戲》、《基地》、《星艦傘兵》(電影)那樣。理所當然地,它的超大想像格局,亦會令後來的科幻作者們坐立不安食不知味——而這是挺好的好的事兒啊《三體》是成了現象級的一部作品了,如果說被神化,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三體》除了超多驚奇腦洞,還有其深刻的哲學思考和令人叫絕的科幻謀略;以及超前的社會觀察力和各種時空尺度上的類比都能引發人的思考。
如果一本書,各種人看了後,都能從中獲取一些東西,或者改變了一些自己的思維方式,那麼這本書對於這些人來說,就是一本神書。《三體》雖然是本小說,但其中的一些哲學思考和社會現象思考,以及驚奇腦袋的確可以激發讀者的思考,或多或少從中得到一些什麼靈感,什麼啟發。一本書如果可以啟發一次就很了不起了,而《三體》三部曲卻可以不斷激發和啟發個人思考,那麼這本書就值得封神了。
我個人每看一次三體,都能激發一次自己的思考,都能從中獲得一些啟迪,所以對我來說,《三體》是本可以啟迪智慧的神書首先我們不說外國的讚譽情況。畢竟容易片面。我們就說國內的。我從99年左右開始看科幻。小學5年級。而說實話中國做科幻的只有科幻世界。。然後前期的光碟也買了。。好像叫月光寶盒?然後一直看到現在。。雖然從13年開始用電子書看。這好歹也快看了20年了。。外國經過科幻世界推薦的也看了一些。正宗算是看著這些中國作家的作品長大的。。科幻畢竟是科普讀物,不是專業的學術論文。你可以想像1個初中生看著大劉的哪些在99-06年(我初中高中)發表作品的震撼么。。關鍵是剛好看得懂。。雖然從大劉開始創作3體後他的作品真心少了很多。好了回歸正題。目前3體是絕對的NO1。中國範圍。世界範圍其實有個問題是文化差異。就像中國人去讀外國的東西。首先腦迴路就不一樣。如果翻譯再硬1點。很多精彩的情節會索然無味。所以我說我們只以中國人的思維只看中國的科幻作品。關於中國的各位作者。上面已經有人分析了。雖然有點辛辣。但至少大體是對的。就算我們刨除3體。光比短篇的質量。大劉也毫無壓力。那麼回到3體。目前中國的長篇都不多。。能有這質量的。。雖然3體3自己吃了不少書。。然後X也來分一杯羹。大劉自己不能說真話。。那麼。作為1個行業排名第一的東西。存在過譽這個東西嗎。。如果有天。3體被其他超越了。還有人這麼多人捧。那才叫過譽了。
別的不說,就憑這句「給歲月以文明」,就足以讓三體載入史冊了。
每次看到有人嘲笑發達國家追求自由主義,生育率下降,藥丸,我都很想把這句話甩在他們臉上。
推薦閱讀:
※有哪些小說中外星科技是不如人類的?
※大部分星際科幻小說中的外星球往往只有一個國家,而地球卻有很多個國家,科技發達後國家融合是趨勢嗎?
※科幻作品及遊戲中的蟲族概念起源自哪裡?
※王晉康最好的小說是哪一部?
※《三體》中三體人為什麼不幹掉兩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