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五色旗有什麼含義?和它的時代性有什麼關係?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獨立,於是1911年12月2日,黃興、陳其美等同盟會中人在上海哈同花園舉行會議,商議國旗問題。會上,共提出三種國旗候選,分別是青天白日旗、鐵血十八星旗,以及五色旗。討論結果,與會者認為,青天白日旗構圖過於簡單,鐵血十八星旗只代表十八個行省,不能囊括中國全境,因此會議決定,以五色旗為國旗,以青天白日旗為海軍軍旗,以鐵血十八星旗為陸軍軍旗。
兩天後,12月4日,再次召開「中華民國共和聯合大會」,會上推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同時確定了國旗。江蘇都督程德全提議,以五色旗為國旗,獲得大會通過,於是五色旗正式成為國旗。(哈同花園會議僅僅是小範圍會議,無法律效果。)
其實,五色旗提出很早,早在1907年時就有人設計出來作為革命旗幟了,但在使用上其影響力則遠遠低於鐵血十八星旗和青天白日旗。
當初五色旗的最初設計理念,按照馮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所說的,是「順中國歷史上之習慣」,這個所謂的習慣,很可能就是五行理論,以五行配五色。——這其實不奇怪,辛亥革命時,山西的旗幟還是太極八卦旗呢。
這個五行配五色,如山西的太極八卦旗一樣,其實都不是封建思想,而是反滿興漢的意思,以漢族傳統文化作為旗幟號召,表示對滿族的敵對。
然而辛亥革命成功後,五色旗的這一原始理念顯然被拋棄了,革命者面對滿清已經被打倒這一新形勢,對它做出了新的詮釋:
「以五色表示漢 、 滿 、 蒙、 回、藏五族平等 , 共存共榮, 則對內對外皆足 以示吾國人寬厚博愛之懷。」
也就是說,當革命成功後,革命者的身份發生了轉換,現在他們面對的問題不再是如果去把滿人當作敵人去打倒,而是如何維護全中國的主權完整,如何安撫境內各民族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原來具有反滿意味的五色旗,就被重新詮釋為「五族共和」。
但是,孫中山對這個五色旗可謂深惡痛絕,堅決不贊成,當時確定國旗時他在海外,無法發表意見,回到國內後極力反對使用五色旗當國旗,堅決要求用青天白日旗,但鑒於參議院形勢,他自知無法通過,於是乾脆擱置了關於國旗的決議。不久之後袁世凱就任大總統,1912年5月參議院決議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自此之後五色旗作為國旗使用了16年,直到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中國最後一面五色旗被降下。孫與日本黑龍會曾有密約,日協助同盟會推翻韃虜,以一千萬元為軍資。立國後,孫以長城以北土地酬日,滿蒙皆由日本作主,中國領有長城以南十八省,即大明故有疆土。後袁世凱與革命黨議和,以優待清室的做法,把滿蒙留在中國,故得到大多數擁戴而就任大總統。而日本深恨之,此後跳梁作祟,即為妄圖恢復與孫當年之密約所定之內容。
很簡單啊,紅黃藍是三原色,再加黑白,意味著天地間的五種基本顏色。五族共和是根據這五色再附會的。
五族共和是後來的賦予它的含義,也就是說先有旗,後有這個含義。另外一種說法是五行,但五色旗可能比五行出現的還早。五行學說可能誕生於戰國時期。
那五色旗是怎麼來的呢?現在我們知道這個是海軍將帥旗。其實更早這旗幟是軍隊的指揮旗。也就是兵書里的五方旗。古代指揮軍隊靠金股旗號,而旗幟本身又是儀仗的很重要一部分。各個等級用不同的旗幟。
在軍隊指揮中五方旗是是旗號的核心。中軍主將在哪裡就需要在哪裡立五方旗豎大纛。此時五方旗代表的是五個方位。後面主帥下的軍隊編製變化了,像隋朝一個軍下N個團,前後左右中五個方位已經不夠用。部隊番號變成了第X軍第X團,或者像兩宋的第X軍第X指揮。到兩宋大致也是這麼個情況。這時候的五方旗開始變化了,兩宋有時候將五方旗合成了一面旗。之後他的儀式性質更重了。
之後清末新建海軍就用他當了旗幟了。
@你還是不要想起我i 紅、黃、藍、白、黑分別表示漢、滿、蒙、回、藏,所選用的五色為五個民族傳統上所喜愛的顏色,也有人認為五色在中國傳統中的五行學說中有所反映,且與五德等中國文化使用五數的習慣相符合。代表五個民族的五色可以緩和種族革命的意義,亦是政治清明的象徵
五色旗代表漢蒙回滿藏五族(據說五個顏色分別是五個民族最喜歡的顏色),意在五族共和。至於時代性,第一就是這在北洋時期為水師官旗,有北洋建國的色彩,也有清朝民國一脈相承之感(後來改成青天白日旗的理由之一就是這個);第二,當時中國沒有嚴格的民族學,所以就是西北為回(包括回族,維吾爾族等),藏區蒙古各佔一族(這倆地區在清朝到民國一直跟蘇格蘭似的,不屬於中央直接集權的範圍內),滿族為了照顧清貴族,漢族包括了五十六個民族中的至少二十個,所以也是蠻好玩的。第三,有點迷信,據說五色也是代表五行的顏色;也有說法,五色旗取自鳳凰五色,同時也代表仁、義、禮、智、信五德;還有人認為,其與傳統五行概念對應的5種色彩還涵蓋了方位上的東西南北中。但是這個是沒有任何考據學上的證據支撐的
以民族概念建國,然而我們是民族國家,卻提出「驅逐韃虜 恢復中華」的口號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將民國時期看成是文化與思想的「黃金時代」,民國真的是一個文化思想的黃金時代嗎?
※民國在各個領域真的出了很多學術界的大師嗎?
※為什麼雖然現在社會中堅階層往往是民國時期地主家庭的後代,但社會文明程度卻達不到民國的水平?
※民國時期處於戰亂時代,為何能夠大師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