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發布Win10旗艦Lumia950/XL:Liquid Cooling是什麼技術?
Heat Pipe只能導熱不能散熱,一般Heat Pipe只能和大尺寸風扇和散熱片聯合使用,也有Thermalright那種2B廠商做的Fanless Heatpipe散熱器,但對機箱的通風環境要求極高,所以效果並不好。對於超極本來說,一般使用兩路燒結式熱管配合主動風扇對筆記本散熱,比如X1 Carbon和2015款的MBA。MBA的這個散熱系統特別好解釋:因為風扇不可能疊加在CPU上方,所以只能用熱管將CPU的熱量導出到別的地方,所以雙倍的厚度(CPU+風扇)被降低到一個很薄的單倍厚度。(絕大部分超薄筆記本都是這麼設計的,只有熱管能解決CPU和顯卡熱傳導到主動散熱區域的問題)
熱管的原理是:銅管內的液體物質受熱——蒸汽化——受熱管壁傳導熱蒸汽傳導到冷凝區(溫度較低的一端,一般是從CPU部位傳導到散熱片區域),冷凝為液體物質,迴流到加熱區,周而往複的將熱量帶到冷凝區。熱管的傳導速度是極快的,我測試過90度的開水,一根30cm的溝槽式直熱管,其熱量從熱水端到測試端(30cm),只需要3秒,測試端溫度就可以達到60度以上。
也就是說,如果測試端(冷卻端)的散熱裝置(散熱片,風扇)不能及時把溫度降下來,那麼熱量就會堆積在冷卻端,整個系統失去散熱的效果。
在手機里如果使用Heatpipe,必然對散熱片和設計提出極高的要求,因為熱量從CPU快速導出之後必須要散掉的。
如果使用Heatpipe,我猜效果應該是背部均勻發熱(用整個被蓋作為散熱片),而不是像現在手機這樣(比如一加2或者小米note旗艦版)局部溫度較高。
這有一張示意圖,如果Lumia950XL用的是熱管,那麼應該和這個差不多。也就是MCH的散熱片下的熱管,對接手機的CPU,熱量傳導出來之後,用一片巨大的散熱片來傳導熱量。那麼是什麼效果呢?原來手機是局部暖寶寶,Lumia950XL有可能整個被蓋都是暖寶寶。而且,熱管這個事情,微軟肯定不會吃螃蟹的,索尼大法好,所以先用了,人家是這麼做的:
大法用了兩根熱管外加硅脂,貼上一片巨大的散熱片來完成散熱。
而微軟的官方資料寫的就是Liquid Cooling,看上去並不像單純的Heatpipe,具體怎麼樣還需要拆機看看。另外,如果使用Heatpipe,那應該是燒結式熱管,因為溝槽式熱管在彎折度大於90度的時候導熱效率會下降的很厲害。而且手機這麼小的空間,使用燒結式熱管,對熱管本身的厚度和燒結塊密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工難度極大。所以我的感覺是,微軟這個手機的散熱裝置並不是Heatpipe,Heatpipe講究的是液體蒸汽導熱,而非液冷,這是兩碼事。
PS:2003~2007年,鄙人在中國計算機報評測室負責散熱器的測試工作,期間被派到Thermaltake、Coolmaster、AVC三大廠商進行過熱管技術的培訓。10年前就開始流行的熱管,到了記者嘴裡都能安個「水冷降溫的新技術」之名號,也是服了。
大學時候我曾經把NV 5600的風扇拆了,裝個七彩虹的熱管。按照說明,那個熱管只能用於5200。但大小合適,能安到5600。其他都正常,就是stencil buffer總是錯誤,那年頭又流行用stencil volume做shadow,以至於3dmark之類陰影很不正常。後來又買了個大風扇的電源,風扇方向正好對著顯卡,就解決了。
再接著,我寫了封信給七彩虹,(信,紙的信,不是電子郵件),講述我的做法。第二年,就看到七彩虹的「創新」熱管設計。。。
360不是號稱,全球首創太空水冷散熱系統
應該就是熱管吧?要說也應當翻譯叫液冷啊,水冷是那種帶泵的……
目前高票的答案推測Luima950xl與索尼z5一樣,僅採用了熱管導熱,並不能完全認同。
Lumia950xl採用了塑料機身加可換電池的設計,索尼z5使用金屬邊框加玻璃後蓋的設計。而玻璃導熱係數約為1.1W/m^2K,塑料約為0.48W/m^2K,可以推斷,Lumia的機身散熱能力可能不如4.6寸的Z5 Compact,然而加了熱管的Z5 Compact也不能壓住火熱的810。
所以,除非微軟有什麼黑科技,還是乖乖關核降頻吧。
至於什麼黑科技,我覺得氣化低沸點液體或者融化低熔點晶體似乎可行。液冷,和我們通常理解的大水管子連著CPU那種水冷不是一回事兒。熱管散熱
推薦閱讀:
※C++最好的IDE是什麼?
※微軟為何要放棄諾基亞的智能手錶 Moonraker?
※為什麼微軟不將cmd和powershell整合?
※微軟當年是不是用並不比蘋果好的技術戰勝了蘋果,為什麼?
TAG:微軟Microsoft | Lumia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