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政治、軍事感興趣的女性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歷史、政治、軍事等一貫是男性熱衷探討的話題,而大部分女性鮮有參與。想了解下那些對此同樣懷有熱愛的女性,因為什麼會喜歡上這些


政治、軍事、大宗交易

是三項人類歷史上佔據最多資源的活動,正是由於對它們的了解和參與,男性才能長久以來佔據社會頂層,從而將女性弱化為一種資源,也正是由於這種物化和依附(甚至是刻意引導),使得很多女性轉向於關注一些並不那麼重要的領域並耗費她們一生的精力,比如:時尚

在工業革命以後的女性,應當從軍、政、商品交易這三個領域的超級大蛋糕中切一塊出來,逐漸脫離原先男性附屬的地位,以另一種性別參與到社會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中去,從而在社會總體發展中獲得與男性接近的地位(現在女性的地位依然較低,打個比方,知乎女性大V,幾乎都有很好看的頭像[當然我也是這樣],而有些甚至以情色和性相關話題而爆紅;相比而言,男性大V則很少這樣,說明男性更多地去運用社會資源達到目標)

我關心政治和經濟,是因為從小時候起我爸就和我聊這些話題,他並沒有把我當女孩子看,只是希望我成為一個完整、真正的人,去在這世上戰鬥


感興趣不等於喜歡參與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不足下產生的撕逼。尤其是政治這個撕逼重災區。

我樂意聽你講講費迪南德保時捷為希特勒設計過的奇葩坦克,也願意和你說說零式設計過程中的小故事,還喜歡開「二戰軸心國勝利了世界會怎樣」的腦洞,研究一下黑鷹墜落里那些細節是真實的。

但是請不要像某些男孩子一樣跑來給我講:「你買日貨花的每一分錢都會變成子彈落到你頭上」。

因為那樣我就只好對你說:「你知道嗎,我是金牛座,金牛座一般都很內向。」


大多數男性其實也對歷史政治軍事不感興趣。

他們只是對談論歷史政治軍事感興趣。

一般遇到這樣的男性我都會閉嘴的。


自己為什麼會對這些通常被認為是男生專屬的領域感興趣?這還真是連我自己都說不清楚。

一般來說女生之間更容易交朋友,但約小學時候我轉了4次校,所以幾乎無法交到什麼朋友。孤獨的人總會產生過強的自我意識,進而形成一些關於內心世界的想法,這樣懵懵懂懂地到初中。

在小學5年級的暑假(上海小學就到5年級,六年級預備班是在初中讀的),我跟父親去了趟俄羅斯(我奶奶是俄羅斯人,父親是中俄混血),那是蘇聯解體的第四年,俄羅斯最混亂蕭條的時候,我到了奶奶住的下洛夫哥羅德市,這是個前蘇聯的重工業城市那時叫高爾基市。當時我還什麼都不懂,只是感覺一路上都很新鮮,那時國內生活水平也不高,所以除了食物單調點,覺得奶奶家住的公寓樓要比外婆家的石庫門好得多。奶奶見到我們高興壞了還給我起了個俄羅斯名字(瓦蓮金娜),但她也總跟我父親嘆氣,那時我還聽不大懂俄語,事後父親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我說,蘇聯哪能就隔么噶了?這應該是經過我大腦迴路里的第一個政治問題,而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我也沒有找到完美的答案。在當時,我連蘇聯原先是什麼樣的都不知道,這一問也就僅僅滑過大腦,很快消失不見了。

作為80後,兒時的娛樂真不多,模型大約算一樣,有一次跟父親路過南京西路翼風模型,父親來了童趣,買了一盒環球火柴盒1/72 FW-190戰鬥機模型,於是我就被我爸帶進坑了,當然真正入坑是很久以後-_-///。

初二之前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寄住在阿姨家(靜安區),而學校在戶口所地黃浦區,當時沒地鐵,上下學都要擠15路電車倒騰,沒怎麼跟同學混熟。反而是跟弄堂里表弟的小夥伴們混得比較熟,經常一起打遊戲(那時玩得最多的就是三國志),有時也一起下四國大戰,父母不在身邊自己就瘋成野丫頭了。大約對軍事和歷史的興趣就是從那時候萌發的。

有一天在班上看見有男生在看艦船知識雜誌(我現在還記得那期插頁是971型攻擊核潛艇),自認為對軍事什麼有點見解的我就試探性地跟對方聊起來,順便把他雜誌也借過來看,就這樣跟班上兩個愛好軍事的男生混熟了,後來我們也一起去網吧(當時就是玩PCGAME的地方)打紅警、帝國。不過到初三這種愜意的日子就過去了。

嚴格地說那個時候自己還不算軍迷,對歷史和政治更一無所知,只是個跟男生玩在一起的野丫頭。

到高中的時候,跟初中同學的聯繫就少了,學習壓力增加的同時自己也開始考慮一些過去沒有考慮過的事情,包括考慮其她女生一樣的事情。高一寒假的時候,家裡大掃除,掃出一套毛選(1968年版,紅色封皮的),我就隨手翻看起來。本來只想隨便翻著看看,但不知不覺就被裡邊的頭一篇文章吸引了(後來我才知道這篇《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和後一篇《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中學歷史課都在開小差T_T),那年寒假我幾乎把別的事情都拋到腦後,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想要一氣呵成把四冊毛選讀完。然而寒假終究太短,文章又太值得品味和思索,以我這個過去不喜歡讀書的野丫頭的閱讀能力終究無法讀完毛選。於是我就把第三冊毛選帶去學校讀,於是我就成了班裡的怪物......於是我就成了「毛左」,於是一扇新的門就這麼明晃晃地對我打開了,於是我又開始如饑似渴的搜尋相關歷史書籍,過去討厭政治課,這時反而對馬列理論開始感興趣。列寧的、斯大林的、托洛茨基的書都找來看了,毛選和斯大林全集的文章我讀起來一點不覺吃力,都是大白話,通俗易懂,列寧的書讀起來有點難度,但仔細琢磨很有意思,托洛茨基的文章則十分晦澀,食之無味。再後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也看了,但那時讀起來很吃力,消化不了(現在想來那時自己對於辯證法的領悟太過膚淺,所以消化不了內在的嚴密邏輯)。可以確定的是從那時起我就是一個對政治非常感興趣的人了。也是從那時起,我覺得自己應該逐漸掌握辯證唯物法來觀察和理解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和問題,而不是過去那樣人云亦云。由此對歷史問題、政治問題、乃至人類社會的各種問題,都可以用一套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來進行認識。由此,那些小清新戲說、遊戲、神話史觀再也提不起我的興趣。到大三時,我已經深深地認同人類歷史就是階級鬥爭史,談論任何朝代、任何歷史人物都離不開當時社會生產力和人在生產關係中所處的階級位置(喂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中學政治課上就教的好吧?啊,我那時在走神)。

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歷史和軍事的興趣發作了,大學時家裡買了電腦,我也開始上網,找各種遊戲玩。那時女生玩遊戲的不多,多數也就用電腦看看小說,玩玩大富翁之類的遊戲。男生玩星際、DIABLO、後來是CS什麼的。而我幾乎是另類,我玩的第一個遊戲估計這裡很少有人聽說過——War In Russia,是一個英文版的模擬蘇德戰爭的六角格兵棋遊戲。然後又接觸了大戰略2001,也是個二戰兵棋SLG遊戲(雖然比較大眾化點)。恩,之後是近距離作戰,一個二戰戰術即時戰略遊戲。當時我覺得最棒的軍事模擬遊戲是Fleet Command(艦隊指揮官),這個遊戲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仍然是神作。還有就是03年玩到的閃點行動,因為這個,我對玩CS號稱如何神狙的男生嗤之以鼻,這遊戲能夠真實到讓人體會戰爭的恐懼感,而不是對著屏幕體會什麼「爆頭的快感」。也是從那時開始,三大知識(兵器知識、艦船知識、航空知識)我開始每期必買,在周圍人眼裡我也就更加怪物化。恩,也是那段時間讀了克勞塞茨的戰爭論和約米尼的戰爭藝術,讀了馬漢的海權論,沙波什尼科夫的軍隊大腦,也讀了一系列二戰蘇德將帥的回憶錄。順便利用自己掌握的俄語閱讀了不少俄羅斯軍史網站(比如http://militera.lib.ru)上的資料和書籍。直到最近還想著翻譯С.Е. Виноградов的《Последние исполины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го флота》這本書(一直對帝俄末期到二戰前期俄國海軍史這類偏門的史料感興趣,國內的相關資料實在錯誤太多),自己閱讀雖然沒什麼問題,但譯成中文工作量就太大了。

畢業後隨著工作和婚姻,閑暇時間少了,加上自己開始混跡各類BBS,糾纏於各類帖子里的網路撕逼(性格使然......),玩遊戲和看書的時間就更少了。那時開始想玩模型轉移注意力,但因為孩子,這個興趣被擱置了很長時間(你想用油漆、硝基溶劑毒死自己小孩?)。

現在,回過來看,我越來越厭惡津津樂道地談論什麼戰爭歷史,賣弄些所謂軍事知識的人,最厭惡那些萌化戰爭,萌化殺人武器,戲說歷史的東西。越是通過閱讀各種資料和書籍了解戰爭的殘酷性,越是在生活中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活生生的人,看到各種喜怒哀樂,也就越是厭惡戰爭。雖然自己也中二過,但現在作為孩子的母親,我越來越難以理解那些將殺人武器和大規模殺人過程進行輕浮地「藝術化」處理,甚至鼓吹戰爭推動社會進步的人。也就越來越認同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對於消滅戰爭的觀點——「經濟狀況的決定性的原因」的「直接的政治暴力」,反而是完全受經濟狀況支配的,誰也不會比「暴力」即國家更感到苦惱,國家肯定會像杜林一樣,由於駕馭「經濟狀況」的人即工程師,現在在艦上竟比駕馭「直接暴力」的人即艦長重要得多而感到惱火。而我們卻不然,我們看到,在裝甲和火炮之間的競賽中,軍艦達到這樣的技術的高峰,以致它造價昂貴而又不適於戰爭。我們看到,由於這種競賽,在海戰領域裡內在的辯證的運動規律也昭然若揭,按照這種規律,軍國主義將同任何其他歷史現象一樣,由於它自身發展的結果而趨於滅亡,——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感到不快。

正如恩格斯所言,當暴力越來越技術化、越來越社會化的時候,當工業物量和社會組織性越來越決定著戰爭勝負的時候,當無人機開始取代有人機的時候,當戰爭行動的界限在時間和空間上越來越模糊的時候,當發動戰爭的剝削階級不得不將其所恐懼的整個社會的產業大軍組織動員起來變成一部巨大的戰爭機器的時候,就是為他們自己的棺材板釘上最後一顆釘子的時候,也就為終結一切戰爭創造了條件。

恩,最後再引用一段列寧的話來闡述對於政治和軍事話題的看法,無論針對女人還是男人,都有意義——

要是一下子看不出是哪些政治集團或者社會集團、勢力和人物在為某種 提議、措施等等辯護時,那就應該提出「對誰有利?」的問題。誰直接為某種政策辯護,這並不重要,因為在現代崇高的資本主義制度下,任何一個大財主都可以隨便「雇 或者收買或者誘使一些律師、作家 甚至議員、教授、神甫等等,讓他們來捍衛各種各樣的觀點。我們是生活在商業時代,資產階級是並不以買賣名譽和良心為羞愧的。還有一些頭腦簡單的人,不加思索地或者慣於盲目地擁護在一定的資產階級中間占統治地位的觀點。

不!直接為某些觀點辯護的人是誰,這在政治上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觀點、這些提議、這些措施對誰有利。例如「歐洲」, 自稱「文明的」國家,現在軍備上進行瘋狂的障礙賽跑。在成千種報紙上,從成千個講壇上,用成千種調子高喊著、叫囂著愛國主義、文化、祖國、和平、進步等等,——所有這一切無非是要為各種殺人武器、大炮、「無畏艦」(最新型戰艦)等等再行支出上千萬、上萬萬盧布尋找理由。對於「愛國志士們」的這些話我要說:公眾先生們!別相信空話,最好是看看對誰有利!

——列寧:《對誰有利?》

-----------------------------------------------------

既然有人要抬杠,那麼本毛左就抬一抬

為什麼說當無人機取代有人機時戰爭會更加平民化,而不是精英化?我想任何一個讀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這點斷話的人都能明白的道理。當然某些人理解能力有問題,或者智力不夠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雖然本毛左亦同情殘障人士。

醒幾點:工業時代的戰爭就是工業體系的縮影。工業生產中生產力水平提高伴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同樣戰爭越是技術化,亦伴隨著「戰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即形成單位戰鬥力的各要素中,人力要素的比重下降。顯然對於現代大工業體系來說,大批量生產無人機比訓練職業飛行員容易得多。戰爭天平越來越向擁有工業化的物量(包括物流和信息流)優勢的一方傾向。

而全面戰爭的規模並不會以資產階級軍事磚家一廂情願地認為的那樣限制在「局部戰爭」的程度。一旦爆發下一次帝國主義大戰,且不論人類社會對核戰爭的承受度(沒有一個統治階級發動戰爭的目的是為了與對手同歸於盡,總有一個妥協點,因為成為某些財政資本的附庸雖然面臨被蒸發資本的風險,也總好過變成大氣層內飄蕩的骨灰。帝國主義大戰中頭腦簡單的極端民族主義中二認為的那種互相毀滅的核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反而不大),如果要贏得戰爭,各國統治階級必然要通過總動員來增加手頭的物量優勢——即受戰爭勝負並不取受政治家的謀略或者職業軍人的素質這些「精英」因素支配,相反上述這些因素受「經濟狀況」——產業大軍的數量、質量、動員組織程度支配。

帝國主義大戰中,資產階級為了贏得戰爭,只能擴充產業大軍的數量,維持質量,增強其動員組織程度,即將自己階級的對立面強化起來,變成其暴力機器的核心部件——發動機。也就無異於給自己的棺材板釘上最後一顆釘子。

曾經有頭腦簡單的人預言(現在仍然有這樣的人),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越高,產業大軍的規模就越小,可事實總是無情地抽打著這些人的臉皮,自工業革命以來,就是機器取代人力的過程,同樣自工業革命以來,就是產業大軍程幾何級增長的過程,將越來越多自然經濟下的個體捲入到了資本主義的產業體系內。因為,1.產業越是發展,其所涉及的深度和廣度越是擴展。2.機器不拿工資,不會消費生產出來的產品,無法幫助資本實現增益。在軍事領域何嘗不是如此呢?資產階級國家縮減常備軍,改良武器裝備與其加強動員體制根本不矛盾。


是這樣一個群體:

國務卿奧爾布賴特

總統候選人巴赫曼

總統候選人佩林

國務卿,律師,總統候選人希拉里

英國首相撒切爾

國務卿賴斯-----千萬別小瞧賴斯,她是當年美國駐西德大使。做掉蘇聯,她在火線上。

她們是實幹家,她們不說女權主義,但她們用猛烈的火力把男性對手壓製成鼴鼠,她們用她們的知識和能力和男性爭衡。她們知道除了上帝,沒人白白體諒你,寬容你,照顧你,施捨你。

她們不大玩自拍,秀美食,秀曲線,秀貓,秀狗,秀衣服,秀帽子,秀男朋友,秀丈夫,她們不大談感情經歷,戀愛的痛苦和體驗,婚姻秘笈,參禪修道,耶穌基督,淘寶易貝,給大家講虛虛實實的個人勵志故事。

她們知道對手,敵人,傳統力量很強悍,而自己並不是足夠優秀,足夠堅強,有足夠的知識和眼界。

她們是強者。她們是動手的人。

我希望中國這樣的女士越多越好。越強越好。


就拿些最簡單的說

前一陣看《毒梟》,看完會不由自主的去搜拉美各種革命和歷史

看個《黑吃黑》,覺得裡面那些德裔猶太人很有趣會去專門了解下amish的存在

各種電影紀錄片等等如果是由真實背景都會去不自覺的搜索和了解

社會,政治,人文,歷史。

中午吃飯抬頭看了眼新聞覺得那個新聞發言人傅瑩很美都會去查查她的政治背景。

這大概是一種習慣,

首先對萬事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所以會去主動了解,

了解多了就是積累,

積累多了

就是侃侃而談。


大媽隨後把阿富汗工作員的名單交給了坐在對面的女主(俄國間諜)。

反正國家都是「你們」的,「我」糟蹋起來當然不心疼。

有趣的是,造反的必要條件是「壞人壞的不徹底」,大媽假如生在沙特,想燒公交車都沒機會(出門要父兄陪同)。南非印度緬甸阿拉伯各種「春」、「非暴力不合作」,放到朝鮮試試?

至於軍事,額,可以拆分成參軍打仗和軍事工業(包括航空航天),兩塊都是性別歧視重災區,很長一段時間內完全禁止女性擔任任何有意義的崗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一個有意思的細節(來自 The Americans 和 Homeland: Carrie"s run),冷戰期間在情報機構工作的男同性戀,只要被敵人發現取向,就得被迫叛國,而且可以被敵人無限期利用。即使沒人發現也要隱藏到墳墓。誰知道你當年有沒有叛變?把自己乾的事都推到 Aldrich Ames 頭上?


我想有個問題是需要先區分一下的:對政治、歷史、軍事感興趣、作為愛好者,和專研其中某一類或者幾類、俯身沉入專業之中、將之作為事業的群體是不同的,前者包括了民科、出租司機、地攤文學愛好者、家庭聚會侃爺、cctv13台觀眾、環球時報讀者、鳳凰fm聽眾,後者則是能夠直面政治、歷史、軍事專業領域最枯燥、最無聊、最艱苦和矛盾的那部分內容,並且可以獨立思考和進行鑽研的學生、學者、領域內從業者,利益相關人士。

有意思的事情是,對自己「異於常人」的興趣愛好沾沾自喜的,多數是前一類人,也特別包括這一類人中的女性。當女性被預設為「絕大多數不了解/理解這部分智識的群體」的時候,題主這種問題才會被提出來。

我個人,女,國內985大學政治學系本科,準備保送本校當代西方政府與政治方向研究生,最終跨校考取和歷史密切相關的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方向中國文獻學史,課餘順便學習中西方政治制度史並有相關的拙劣論文發表,父親是大學政治學老師出身,熱衷抗戰史、越戰史,屬於從小影響了我個人愛好的那一位長輩…哦對,我還是公務員。說這麼多,符合本題描述了沒?

我就是想說,針對本題下面某些答主妹子的心態,我有點不爽…我不覺得這是什麼特別的、出色的、了不得的事情,對政治歷史軍事感興趣的女生也同樣可以對日劇韓劇tvb感興趣,對逛街護膚美妝感興趣,聊聊八卦刷刷淘寶,和男票小作怡情大作傷身,放下書本一個寢室上演宮心計,喜歡政治歷史軍事的女生和女生沒什麼不同,不一定更智慧,更個性,更有魅力,也不應該更高傲,更孤芳自賞,更咄咄逼人。

人的眼界有高低,品位有好壞,男女性別有不同,體力有強弱,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然而,不同的興趣愛好之間不應當存在鄙視鏈。當然為了滿足自己某一方面的興趣愛好,一部分女生可能會多讀些書(專著,非地攤文學和知乎微博碎片化知識),然而讀書越多,越應該明白自己和別人沒什麼不同的道理。

如果是因為黑塔利亞而被國家之間萌化的關係吸引,突然開始對國家與國家,政府與政治「感興趣」起來的妹子們,我建議將自己重新定位為是對特定的二次元國擬人感興趣。因為政治歷史軍事(這詞兒太大了好想細分一下)都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東西,能擼過這個入門關卡,才能真正打開視野,像一個採集者、狩獵者、播種者、創造者那樣,找到自己在這片無窮無盡的知識荒野中的位置。而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沒有男人和女人的性別區分,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去熱愛知識的權利。有許多優秀的學者和專家都是女性,在某一個高度上面,這根本就不是女人鮮少涉足的領域。

嗯,這些優秀的人類群體中的女性,往往也非常謙遜。倒是部分剛剛踩上「感興趣」的門檻,連「愛好者」都還算不上,基本可以被劃歸為「哦你高興就好」分類中的答主妹子,你們真的不用強答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同」了。

謙虛謹慎,不斷進步,戒驕戒躁,不管你暗中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都最好這樣。


她們先是人,之後才是女人,喜歡這些的內容的女性和男性一樣,純粹對這一方面感興趣,這一類人的共性而已。

強行分別出男性女性才是奇怪


很多男性,說喜歡歷史的深邃、政治的陰暗、戰爭的血性。在我看來都是紙上談兵、葉公好龍。你們長到現在,見過多少血啊?我們女性從12歲開始每月見血至少100ml,什麼概念?你猜猜看。

沒有什麼領域是有性別限制的,女性喜歡政治、歷史、軍事也沒什麼稀奇的。

這個群體沒什麼特殊,也不是什麼「稀奇」,特殊的只是你鼻子上的那副有色眼鏡。

=========

不嚴謹了,見血量應該是60-80ml。不過,即便如此也是真血啊,比遊戲里、電影里的血真實多了嘛。

評論又見「女性天生情感豐富」一類的言辭,拜託,這種所謂的「差異」都是從小教出來的。優柔寡斷的男性、英勇果決的女性要多少有多少,你跟我說什麼天生?呵呵噠~(??? ? ???)


有沒有人想過,一些人群,沒有加入某一類圈子,是因為他/她們本來因為這個圈子的「知識」性質以外的事情,就受到排斥了呢?

我雖然沒有軍事討論的經驗,但我混過斗獸和古生物圈子,這也是一個男女比例非常失衡的環境。我的經驗是,少數女性在其中,感覺就像在三流酒桌上一樣,會受到嚴重的語言騷擾(例如大意為「我想干你」、「吻你」的私信,或者對與他們意見相左的女性,丟出各種暗示性侵犯的髒話)。我遇見過因此被擠兌退圈的女性,而且我也是因此退圈的。

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大部分網民,甚至可以說,大部分人,對冒犯到自己以外的人群並無意識。甚至於有的文化鼓勵這種冒犯。人和人因此(和別的原因)隔膜。公交車上女人的屁股可以順便摸,某某種族是猴子不是人,你窮就是因為你懶賤蠢丑臟,跟我信仰不一樣的人通通是卡x勒……在這種環境下,女人更可能建立了自己的討論圈子,而不是硬把自己塞到一個不友善的討論環境中去。

因為一些太過注重性別刻板印象的男人,不會去關注「女人在做什麼」,或者以想當然來臆斷她們在做什麼(「無非是做頭髮,烤蛋糕,看韓劇而已」),所以不會想到,她們也在討論和他們差不多的話題。

但我不想把女人營造成一個受害的聖母形象。女性圈子一樣會有男人圈子的缺點和優點,我的感覺是,從很多性質上,他們和她們都是差不多的。例如,狹隘民族主義者和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因為其攻擊性,常常被政治正確地認為是「男性的弱點」(但是我不得不很「呵呵」地補上一句,這種政治正確,是有一定女權運動基礎的社會,才會出現的錯誤,中國更流行的論調,是女性沒有攻擊性,所以天生劣等),但就我看到,也有很多女性的群體,例如部分「漢服粉」、「兔粉」。

——————我是分割線——————

好吧,補充一段。攻擊性不是壞事,只是它可能會在一些場合,造成壞的結果,例如憤青砸東西。平均而言,男性有較衝動的性格,在體力上強於女性,因此傳統文化認定,攻擊性是「男性特有」的品質。在父權文化里,男性被認定是優越的性別,所以攻擊性要麼被盲目地認為是「好」的,要麼被認為是「男性特有」的。

於是我們看到一種很醉的雙重標準。女人被認為是沒有攻擊性的,所以是低級,軟弱,頹靡,沒見識的,甚至戴面紗裹小腳套垃圾袋的。而個別具有「男性特徵」的女性,並沒有得到讚賞,而是會被認為「男人婆」,被嘲笑和鄙視(像冰火里的騎士姑娘)。


我是一個熱愛歷史的維族妹子,那豈不是更出人意料了o(╯□╰)o

我覺得還是一種緣分吧,比如我從小喜靜不喜動,現在也是喜清凈不喜熱鬧。有聚會玩耍什麼的是在被邀請抹不開才回去,然而但凡可以,我更願意找個安靜的小屋子看會兒書。

小時候記得看的第一本正兒八經的歷史方面的書應該是《中華上下五千年》,講的是中國歷史上一些很著名的人物和事情,然後有兒童版的《史記》,可能從這個時候興趣的根就埋下了吧。

這也得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並沒有把漢語或者漢文化當成是洪水猛獸,我媽是一名編輯,也是她們家鄉最早走出去的民考漢,她年輕時候在內地住過很多年,後來回到新疆。我最早看的一些書,都是她買給我的。我遇到很多人物不知道,歷史典故不懂,她就一字一句的給我教給我解釋。

她可以算是我的啟蒙導師。

以前記得看書時候問她,為什麼這些歷史書里沒有維吾爾族的歷史,於是後面又開始看一些關於伊斯蘭,中亞,和新疆的歷史。

看看伊斯蘭教殘酷又複雜的歷史,真是感慨萬千。

其實要說心路歷程,可以寫很長很長。

都說讀史使人明智,我覺得在歷史的長河裡,或發掘,或借鑒,或感嘆,或悲涼,或激憤。總有那麼一些古人之風觸動著你的心弦,從別人的人生里讀懂人生,從歷史的變遷里讀懂歷史,總之是件幸福的事情。

其實讀的歷史越多,越覺得讀不懂歷史,讀得越多,敬畏之心越重,就覺得自己越渺小。

在幾千年的長河裡,我們真的是一朵太渺小的浪花。

上學時候有本書對我影響特別大,就是《明朝的那些事兒》

那時候真是看得入迷了,常常挑燈夜讀,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現在回想,雖然書里語言很煽情,有些方面也缺乏客觀。但它所傳遞出的一種力量,確實非常非常積極向上的,我很慶幸自己那個時候看到的,不是安妮寶貝也不是郭敬明(沒有黑的意思),直到現在,依然會回憶起那些深刻的段落和蘊含的情感,讓我走在人生漫漫的長路上,有足夠支撐我前進的力量。

吾道不孤,那些身影都在伴我前行。

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文人的最高境界。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雖然現在會被某些人嘲弄為文人的裝逼之語,但我依舊喜歡。

不求開萬世太平,但求無愧於心。


首先需要澄清一下「感興趣」的定義。不是每個對歷史政治軍事感興趣的人都是這幾個方面的專家,或者在某個journal上發表過學術論文。很多時候,「感興趣」可能只是讓人每天翻開報紙打開手機的時候先去關注政治新聞,聊天的時候參與政治歷史的話題。hard core學術派和政治人物派不屬於我的回答範圍。另外我對軍事只有皮毛的了解,且是作為政治的一部分,也不過多論述。

下面開始答題。

本人作為研究生在美國讀了兩年國際關係的入門級政治女青年(因為本科是讀經濟的)通過親身觀察體驗簡單描述一下對政治歷史感興趣的女人是什麼樣的:

- 「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是我們常用來自我調侃的話。因為從最現實的角度來說,讀這個專業不好找工作。尤其是薪資豐厚的工作。選擇出國讀這個學科的人很少有想要回國去體制內工作的,留在美國由於外國人的身份又很難拿工作簽證。所以基本上,讀這個學科的男人或女人至少具備以下其中一個條件(大部分兩者兼有):有救世情懷或者家境優渥。可能救世情懷這個詞過於宏大,那至少有對廣闊世界的關注以及為社會大眾尤其是弱勢群體謀取福祉的意願。多多少少是個理想主義者。

- 和政治系的女同學吃飯的時候會談美國大選,國際時局,第三世界危機,也會談Bloomingdales打折活動,louboutin新一季的哪雙鞋好看以及哪個化妝品牌的粉底液睫毛膏好用。

- 研究政治或歷史的女生閱讀量很大,而且書籍選擇上品質比較高。除了課程要求的Barrington Moore, Huntington, Morgenthau, 黑格爾等等,我們系的女神們也看薩特,波伏娃,伍爾芙等(我這種半路出家的在閱讀方面只能望塵莫及,連名字都記不全)。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緊跟公眾號揮斥方遒地聊娛樂八卦啊。言情小說誰又沒讀過幾本呢。

- 我關係最好的幾個讀政治的女同學,一個專註人權問題研究,在一個幫助盧安達大屠殺倖存者的NGO工作,熱愛衝浪與潛水;另一個是美貌溫柔但內心堅定強大,專業功底紮實的傳媒工作者。也有人畢業後進入了商業領域。她們也像普通女孩子一樣和男朋友約會旅遊,喜歡購物打扮,但是因為眼界更寬廣,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麼,多了一份胸懷天下的獨立和大氣。

- 如果題主想直觀地了解喜歡政治歷史的女人,建議去讀劉瑜的書。作為清華政治系的副教授哈佛的博士後,她可以把政治理念講得深入淺出,而且透過文字就可以感受到她是一個生活中非常有趣的女人。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 也說一下這一類精神文化層次較高的女生的通病。內心深處的清高是難以避免的,畢竟站得越高,看待其他人的精神高度難免產生些微的俯視感,有些女生也難以融入某些俗世的快樂。很多女生自拍逛街男朋友買個包請吃一頓米其林三星就會很開心,這些彆扭的政治女青年可能需要跟你在討論人生意義和普世價值的時候找到共鳴才安心。但是我認為隨著閱歷和智慧的增長,這種優越感只會逐步消失。畢竟真正有高度的思想,應該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那樣的境界。

- 私心提一句,喜歡政治歷史軍事的女生應該會喜歡琅琊榜吧,比如我,看到這種家國天下赤子之心三觀極正又理想主義的題材就熱血沸騰(星星眼)

最後還想說一句,看到問題的時候我還是覺得很可愛又有點好笑的。原來在外人眼裡,喜歡政治歷史軍事的女人已經可以單獨拎出來歸類,然後正正經經地放到知乎來提問了。其實我個人觀點,關注政治歷史本來就是是一個公民責任和文化層次的體現,應當與性別無關。認為女人關注這些領域是一個現象,本身也是帶著性別成見的。拿我在英國美國生活八年的經歷來說,無論男女,公民對政治的關注是普遍性的,哪怕缺乏參與的熱情,也至少是「感興趣」的。可能因為體制不同,政治與他們更息息相關,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有意識去了解除了自己的生活圈以外的社會民生。可能當中國社會的思想文化風潮也到達那個階段的時候,題主的問題也就不再是個問題了。

——————————————

相關閱讀:

女性政治和男性政治家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0127149/answer/134018664


(本答案不會回答該問題,因為答主是男生。主要用於反駁 @Arman Ehmedovich 的答案,本來評論於ta的評論區,但既然直接刪評論,那麼我只好寫一個答案了,請見諒)

同樣,我也需要來一個立論。我們為什麼學習歷史?

多數中國人眼中的歷史的歷史是這樣的,這裡隨便舉個時間段1850-1950,世界大事包括什麼呢?美國南北戰爭、兩次鴉片戰爭、巴黎公社革命、甲午中日戰爭、辛亥革命、俄國二月革命與十月政變、一戰、二戰、中共建政。再細節一點,無非是日俄戰爭、1929大蕭條、列寧去世、德國法西斯上位等。

這是歷史嗎?

當然是,也不全是。這些都是歷史的標誌性事件,是真實歷史的片段,是我們認識世界的起點。那麼什麼才是歷史?或者說我們能怎麼認識歷史?

(不是科班出身,說說我的看法,請指教)

譬如從馬克思主義史觀我們怎麼認識歷史?

南北戰爭體現了什麼?北方工廠主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他們不滿於南方種植園主對黑人的「圈禁」。而戰爭的結果則體現了工業相對種植園業是更先進的生產組織方式,並有足夠能力來推翻舊有生產關係。

鴉片戰爭體現了什麼?資本家需要更多市場以完成從商品到貨幣的「驚險一躍」,中國對外出口的貿易順差不利於資本的發展。結果則體現了小農經濟相對於工廠在組織度上的巨大差距。

中日甲午戰爭體現的是什麼?傳統農業帝國相對於新興資本主義強國並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代差。

(恕不再一一列舉)

真實歷史顯然不是一個遍歷性模型,我們可以從結果就能完美回溯,顯然其也不是一個時不變系統,可以讓我們輕易地從起點推導到終點。但歷史自有其因果性,我們或許可從可知歷史的一鱗半爪中窺知真實歷史的輪廓,把握歷史其(適合於當前條件下的)規律。

那麼,回到我的主題,對於該答主的言論我簡單提出一點意見。

但是真正的歷史,無論從內容還是影響上說,重要的東西還有更多:一戰前美國企業家們搞營銷,把藍色炒作為男孩專用色,粉紅色則被包裝成女孩專用色。你敢說這段歷史沒有甲午中日戰爭重要嗎?

作為一個圖像處理在讀學生,我讀著這段話總感覺有點彆扭。是的,我知道部分女權主義者認為FFC0CB-FBB9DF是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刻板認識。但是,這個顏色定義究竟是怎麼影響的,卻很少能見到論述。我也很想知道「粉紅色」是怎樣壓迫女性的?是原色太高顯得單調?是飽和度太低顯得不圓潤?還是亮度太高以至於刺眼?或者太紅顯得媚俗?太藍顯得「憂鬱」?從純粹圖像的角度來說,粉色與藍色作為對比是是有良好辨識度的。從歷史角度來看,藍色和粉色也未被賦予其它意義(比如黑與白,紅,黃都有特定用途)。

我之所以做出「這段歷史沒有中日甲午戰爭重要」的依據就是,它與後續歷史的因果關係並不明顯,比如我也可以認為鑽石營銷是男權社會對男性的壓迫,你怎麼比較鑽石營銷與粉紅色營銷哪個影響更大?

對政權行為的歷史感興趣,對政治事件感興趣,對軍事衝突的內容感興趣,保有這三種興趣的人其實都是愚蠢的,不分男女。唯一的例外是你從事的事業或專業與它們直接相關。但是為什麼女性就要特意提出來是「可悲的」呢?原因在於,對於歷史與社會狹隘膚淺的認識本來是男性的專利——統治者需要男性勞動力,男性兵員,男性的體力優勢,所以向他們灌輸關於統治秩序、服從的思想,讓他們屈服於體制,讓他們出賣自己的廉價軀體以建構星辰大海的茅台。世界的秩序通常都是如此,政府佔據著思想建構的所有資源,包括媒體、教育和立法權力,那自然要動用這方面的優勢塑造人的服從意識,尤其是男人的服從意識,而且很容易以壓倒性的優勢塑造成功。男人們會變得熱衷於在政治問題上夸夸其談——從計程車司機到刷鞋小販,從小區保安到高中文科男,多半覺得這是自己形成的「獨立思維」,並把政治置於極為重要的地位。

這個顯然就是該答主樹了個靶子自己打。比如對於歷史與社會狹隘膚淺的認識本來是男性的專利——統治者需要男性勞動力,男性兵員,男性的體力優勢,所以向他們灌輸關於統治秩序、服從的思想,讓他們屈服於體制,讓他們出賣自己的廉價軀體以建構星辰大海的茅台。這一句,讀歷史讀成服從的,這是怎麼讀的歷史?我念了兩句詞:盜跖庄蹻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可惜我一不會開車,二不會刷鞋,勉勉強強算個保安,但是不讀文科,怎麼就躺槍了呢?

同樣充滿荒唐感的語句還有這段。

你只知道美國退出越戰是因為國內反戰情緒高漲,也許知道"make love, no war"的口號,但多半不知道當時的風氣之所以開放到能阻止政府繼續浪費社會財富打仗,是因為1959年口服避孕藥雌二醇的發明使性解放的技術障礙被掃除,女性不再需要那麼強烈地服從於婚姻桎梏,也可以享受性愛,這才有了60年代的無政府主義大規模流行,後來的70年代朋克、80年代居家思想的產生都與此有關,93年代在伊斯蘭主流價值觀的土耳其產生了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美國至今不敢輕易派兵去中東打isis,這都與社會解放有關——女性從那時起再度活躍了社會力量,讓社會擺脫了政治的俗套模式。當全世界都在庸俗地過家家,屌絲男人們玩模擬元首遊戲談笑風生cosplay自己是奧巴馬是本拉登時,女性保持的情趣和美感為世界帶來了服裝、香水和麵包店,帶來了品位與溫馨。

於是口服避孕藥還承擔了開啟性解放運動的重任,那麼,在人類避孕中起到更重要作用的某橡膠製品呢?它可是早在20世紀30年代便形成了固定形式,什麼杜蕾斯,岡本啊這些我從沒聽過的品牌都是它的徒子徒孫,您這麼看重雌二醇,它老人家同意嗎?

況且,據我有限的歷史知識所知,60年代的無政府主義好像與二戰後的嬰兒潮關係也很密切,您這麼言之鑿鑿,求個互相關函數看看?

若是能簡單從時序推導因果關係,那全球氣候變暖因為海盜減少咯?

也就不一一列出了,最後反駁一下該答主的核心觀點

別搞笑了,不在政治圈內的人談政治,為別人虛構出來的榮譽感沾沾自喜是最傻逼的事情了。

首先,政治是一個榮譽感遊戲這個論斷我十分欣賞,你們這些女權主義者啊,少搞些大新聞,你們爭取的這個女權啊,就是一個虛構的榮譽感,naive!

我讀書再少也知道韋伯的提法:「政治」就是指爭取分享權力或影響權力分配的努力。

其次,不好好參與政治運動,把握社會的矛盾與衝突所在,怎麼科學地對抗這個答主反覆提到的「政府」?作為20世紀最大的緩則,毛澤東同志就曾經說過: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

再次,不讀歷史,怎麼知道在中國哪個地理區塊拉起大旗的成功率最高?

最後,我想問問該答主的理想社會運動形式是什麼?

玩消星星保衛蘿蔔看時尚雜誌聊八卦,到小文藝的地方和閨蜜玩自拍

,然後一夜之間整個社會都平權了?這個思路,她嘴中的「政府」那是再欣賞不過了。

「中國只有兩個時代。一個是暫時坐穩了奴隸的朝代,一個是求做奴隸而不得的朝代。」讀歷史,懂政治,恰恰是讓我們這些在國家機器統治下的蚍蜉們,多一點抗爭的手段。


爭論時會盡量隱藏自己性別的一群人。

都是男,吵架,立場不同:

你五毛!

你美分!

你腦殘!

你賣國!

你tm姓周么!

你tm姓趙么!

你家自由民主天天挨槍!

你家毒菜功夫網頓頓地溝油!

一旦知道你是女:

你一個女的一邊玩去你懂什麼。

//小粉紅這詞就體現了諸君對於女性聊政治的態度。傻X又愛國的多了,挑出來妹子單獨批判一番,你們吶,只是想搞個大新聞而已。

//竟然多出來一個贊。不是42不開心。(¬︿??¬☆)


我是一個連相親時都會狂侃地緣政治世界歷史、長期在超級大本營潛水的軍盲女漢子,特別特別想找到與我三觀一致、愛好相似的另一半,奈何目前為止相親對象和有共同語言的不多,往往會被我牽著話題走,顯得我很強勢的樣子。事實上我也是非常想有一位知識淵博的伴侶,那個時候我一定不再半桶水晃蕩,而是在旁邊安靜地聽他眉飛色舞地說。

我確實與很多愛看言情小說、愛情劇的女生不同,喜歡時事政治歷史軍事,一天不聽鳳凰FM、不看澎湃新聞就不自在,不過我也沒覺得我與其他女生有什麼不同,頂多是聊天時多些能夠神侃的談資,我從來不認為興趣愛好有高下之別,愛看書(非專業書)與愛逛街,如果都是為了取悅自己,本質上沒什麼不同。

就找對象這點而言,可能愛逛街打扮的女生比較容易找到對象吧,不過她們找到的對象,也並不是我想追尋的良伴就是了。對知識的渴求與對外表的裝飾其實並不矛盾,我也在努力向我的姐妹們學習如何讓自己變得更美好。

我始終相信,在漫長的人生中,如果與另一半能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那麼生活再平淡無聊,也都會很開心地度過吧。

希望我能如願吧,也祝願這個答案下有共同愛好的姐妹們能幸福快樂。


歷史的話,我認識的大部分歷史愛好者都是妹子。

單純的喜歡和研究,沒有賣弄的成分。而且並不喜歡很多男生熱衷的「比強弱,分勝負」型討論(比如強行拿兩個沒見過面的歷史人物過來非要分個勝負)。她們覺得歷史人物們各有各的魅力,而且很樂意從各方面去發掘分析人物。感覺她們對歷史的喜愛,基本上是起於對某些歷史人物的喜愛。

政治的話,討論的女生就更多了…所以不明白為什麼會被認為是男性化的喜好。

大概妹子們不太喜歡賣弄吧。


謝學長@蘇翻譯邀,不過和翻譯相比我簡直是一枚歷史+政治+軍事三重小白,所以對被翻譯邀請這件事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關於本人為啥對歷史政治軍事感興趣,以下三點:

一,有個不拿你當閨女的老爸,從小在你耳邊灌輸以下知識:各個型號戰機的由來、彈道導彈發射原理、中國航發不行的原因等等等等。

生日禮物從來沒有洋娃娃芭比娃娃,都是航模、導彈模型,帶你拆解、給你講解原理。

於是一個小學僧,在一個大學教授級別的人的教導下,不斷提高姿勢水平。

二,永遠搶不到遙控器,被迫看「新聞聯播」「軍情解碼」「軍情直播間」「海峽兩岸」「直播港澳台」這些。

最終在女生們討論言情劇劇情並為此感動流淚、或討論哪個偶吧興趣愛好生日的時候,完全一副白痴樣兒。

只好去找男生討論政治軍事,於是在這方面不斷擴大知識面,「惡性」循環。

三,上大學後有幸接觸到了許多博聞強識的外交官老師,有著豐富的駐外經歷及對「敵」鬥爭經驗。與他們交流,可以繼續提高各個方面姿勢水平,尤其歷史政治軍事。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為什麼不去研究女生喜歡的東西。。。

以下是女生最常感興趣的???

唉,各種用法和使用順序太複雜。。我覺得我的智商已經研究不了這些了。。(手動再見)


我說,現在大學裡學人文社科的女生數量可不少,喜歡歷史政治算不上稀奇吧。

答主也見到不少女教授水平很不錯。怎麼還令人害怕了?怎麼人文社科還成了男生的戰場?怎麼女生感興趣一下還要被開除「正常」女生隊伍了?

有些女孩子的人生像Emma Watson的一樣是sheer privilege,選擇投身幫助其他人消除誤解和束縛,那是怎樣光輝的內心啊。

反之有些人或者用對歷史政治的「愛好」來標榜自己優越其他「正常」女性,甚至乾脆成了榮譽男性,刻板印象的擁躉。

真的是好厲害 Nice try

發泄完畢。

沒忍住開了嘲諷腔真是不好意思。

評論有人提到覺得女生很少談這些,補充關於存在感的事,只能講下自己的情況了,我勉強算個學政治相關專業的,有那個表達欲作業和討論課都夠了,和朋友那就是吃喝玩樂為主;網上不參與是因為很多人那個態度真的有點嚇人…

平時覺得我怎麼讀個國際政治這麼累啊,每天從早到晚寫不完的memo,讀不完的reading,成績過得去,卻覺得自己連入門都算不上。然而知乎刷多了之後,我覺得吧,學習累死總好過寫出貽笑大方的文字。


本科政治學專業,國關研究生在讀~ 爪機不割~

一個女生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對政治軍事感興趣,就像一個男生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對此熱衷。喜歡政治軍事的女生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性格、經歷、家庭背景,就像喜歡政治軍事的男生也是各種各樣都有。如果說有此愛好的人群中女性是少數,那麼也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的影響,但由於性別而被貼上標籤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回答這個問題的女生基本只能說自己的狀況,我也拒絕因為性別而被代表。如果我問,喜歡政治軍事的男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群?你會覺得奇怪嗎?


推薦閱讀:

女孩子獨自坐黑車遇到危險以及類似的威脅時,有什麼有效的應對方法?
如何優雅地稱讚女生的胸部?
為什麼會覺得長發及腰的女人比較溫柔?
如何看待甘比和大劉結婚?

TAG:歷史 | 政治 | 女性 | 直男癌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