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蘇打綠第十張專輯《冬 未了》?


(更新於2016.06.26)

【2015.10.20 / 專輯發行前】

【關於 《冬未了》】

作為一個春夏專輯時候成為綠團腦殘粉,並且成功預測了冬的專輯名和發色的人,想說點什麼!

蘇打綠的韋瓦第計劃從兩年變成了六年,我幾乎毫不懷疑地相信,這次絢爛的收尾一定不會錯。

我個人目前為止最愛的三張蘇打綠是《蘇打綠》、《無與倫比的美麗》和《夏/狂熱》,這三張在我心中的地位不分上下。在同名磚,我感受了蘇打綠的靈氣逼人;在無美麗,我沉迷於整張專輯大氣磅礴的弦樂和整張銜接有度的一氣呵成;而在夏磚,我看到了最不一樣的蘇打綠。但是,我有種很強的預感,這次的《冬 未了》,會成為我心中超過上面三張的神磚。

在今年三月的時候,蘇打綠在柏林錄製專輯裡藍光的時候,有當地媒體報道。其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

......有一首是關於一個切爾諾貝利災難的倖存者,不想放棄自己家園的故事;以及兩個被關押在集中營的夥伴在其中一個被送去毒氣室前的最後一次談話。另外蘇打綠還有一首關於柏林牆的歌,他們呼籲人們戰勝自己心裡的那道牆。

當時看到這段文字我就幾乎折服。我知道蘇打綠膽大,但不知道他們膽子這麼大。

吳青峰的創作能力向來驚人,畢竟前兩年他的作品差不多是華語女歌手大碟標配...後來好像他覺得作品不被珍視,就很少給歌了。他在2010年接受採訪時,就說過寫好了大概十張磚的歌沒有發,前兩年快本時也說過至少幾張專輯的歌已經寫好了之類的話。以他的才華,幾十首小情歌這樣的大紅的芭樂情歌,對於他完全沒有問題。可是他沒有選擇那麼做。哪怕是在最被詬病的《你在煩惱什麼》這張作品中,那首傳唱度最高的〈喜歡寂寞〉,他們也都在發片前就選擇了不打單。

最近幾年一直有人在說蘇打綠變了商業化了這種話。借用吳青峰先生本人的一句話,「我他媽有為什麼狗屁商業化寫過哪怕一首歌嗎。」他們的音樂的確在變,這點我很慶幸。而對於市場的妥協,他們從來,都沒有變過哪怕一點。沒人寫過的內容他們敢寫,無人敢觸碰的題材他們敢碰,明知道只憑歌名就過不了內地審核的歌曲他們敢放。

蘇打綠對於金錢的態度有時我真的欽佩。小巨蛋紅磡超時動輒數萬的罰款,林老闆眼睛都不眨,甚至為了蘇打綠髮片林老闆還差賣過房子。而像這次,拋開德國行的大量費用費用外,「2張德國壓制cd+1張藍光+1本蘇打志」只賣不到人民幣二百塊...請問找得到第二個這樣良心的音樂人嗎?而且無論他們再賣力宣傳、賣得再多張,也不可能靠這張作品賺多少錢的。他們抱著的,真的只是「想讓更多人聽到好的音樂,想讓更多人看到我們對於音樂的用心」這樣的想法。這讓我為之動容。

我這兩天看到網上有聲音評價說蘇打綠的宣傳打單很失敗,一直強調著所謂他眼中所謂市場所謂打單成績的重要性。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年蹲youtube看&<近未來&>mv時,看到下面有評論說「這歌如果在歐美一定會大紅,可是在台灣也就只能這樣了」,這讓我感覺難過。蘇打綠已經處在了台灣這一華語娛樂圈的相對好的一個市場中,且不管他們有多紅,他們還一直是獨立音樂人。為什麼要用國外先進的打單體系和國內落後的打單體系和他們去做比較呢。為什麼你想要選擇的是去一味地迎合所謂規則,而不是相信他們真的擁有可以改變音樂界的力量呢。吳青峰說過「不要認為自己的力量很渺小。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會相信自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就永遠不會變得越來越好」。共勉。

從目前Daily的曝光來看,好評連連。&<對殺人狂指控&>很多人都驚喜地聽出了夏的影子;&<地平線&>很多人找到了最初蘇打綠的感覺;龔少爺的「收筆之作」&<我們不懂&>編曲令人驚喜;而還有將古典文學文藝出新高度的詞如散文詩一樣的&<未了&>,再配上我最愛的交響樂元素。我真的找不到理由不期待這張專輯。

吳青峰為這次專輯宣傳做出的力度真可謂前所未有,他在最近兩場演唱會上推銷專輯的模樣,我看著都心疼...看得出來他多麼地喜愛這張作品。當然也有可能是真的沒有經費作宣傳...

還要順便一提的是,蘇打綠在重視實體唱片、重視專輯整體性、反對專輯公式化上作的努力,絕對是值得讚揚的。只從目前曝光的圖片,歌迷就細心地發現了專輯中的一些古文字元素。相信蘇打綠會在專輯實物中加入更多匠心獨運的驚喜來等待發掘。

以我的私心來說,我是真心地希望蘇打綠這次拼盡全力、幾乎抱著做最後一張作品心理做出的專輯能夠成功。當然,我相信這點毫無疑問。所以,我更期待著和好奇著蘇打綠在歷時六年的韋瓦第計劃盛大落幕後,下一張的走向

看看他們,在走出山窮水盡後,還能再帶給我們什麼不一樣的驚喜。

【2015.11.04 /《冬 未了》正式發行後】

【部分曲目評價】

我不是專業樂評人,不懂很多音樂上的專業知識,只能從我主觀的角度給這張作品評價。如因這份評價的客觀性的缺乏而給你的閱讀帶來不適,我道歉。

(整張歌詞見蘇打綠《冬 未了》全專歌詞

  • 先放上這張里給我最大驚喜的作品,〈他舉起右手點名〉的歌詞。

他舉起右手點名

He Raised His Hand To Make A Roll Call

詞曲/青峰

「這是眾人共謀的一個惡遊戲?」

「那火車不應該載我們到這裡!」

「個個幽靈像死了又死的魅影。」

「我是一個編號還是擁有姓名?」

「那毒蜘蛛懂得讓人手舞足蹈。」

「看!他們正要奪走凱旋的指環。」

「這裡甚至不允許粗糙的渴望。」

「時間是不存在的,讓惡夢餵養。」

「被逼迫著走了岔路,還能活著再見嗎?」

「移民」「俘虜」「同性戀」「吉普賽」「猶太」

「有沒有它這麼恨我們的八卦?」

「幾十年後,世界會不會還一樣......」

「令人憤慨的不是受苦,而是受這苦沒理由!」

「看官們,若有選擇,你會當受害者或劊子手?」

「它的綸音讓我們集中如螻蟻。」

「瘟疫的紅十字!」「痙攣的六角星......」

「被自己的夢吼驚醒多血淋淋。」

「給它一根指頭,它要我整隻手!」

「所有生靈加起來,也不值它一個慾望!」

「寧可站著死去,也不跪著苟活。」

「在愛仇敵之前,卻先恨了朋友。」

「住進一朵火焰,就成為螢火蟲。」

「因為他的不公才有了第一個殺人犯。」

「智慧帶來原罪!」「別用契約馴服我。」

「命運瞎了眼,誰能抓一綹頭髮?」

「天!毒氣已四溢,我逐漸失去我......」

「我……我的手!」「我的臉!」「我的瘋狂!」

「脫下你的衣和帽!」「打開你的齒和嘴!」

「檢查你的心和腎!」「剝離你的靈和魂!」

「我……我的手!」「我的臉!」「我的瘋狂!」

「為什麼要相信你!」「你哪裡會是真理!」

「誰管是不是經典!」「誰管有沒有頁數!」

「我……我的手!」「我的臉!」「我的瘋狂!」

「蘇菲濕婆請解救!」「聖哲神佛都入墮!」

「輪迴涅槃誰操縱!」「如你一般怎麼做!」

「我!我的手!」「我的臉!」「我的瘋狂!」

「出草火大風大中!」「曉星早已經墜落!」

「?????... ?????... ?????...」「? ??? ????? ??? 」

「噓!別吵!想安穩睡個覺就等著進墳場!」

「喂!使者...有橄欖枝...我看到人帶來...」

「我很想...想到家...臉覺得快...快樂...」

「滿口譫語...數到七...或許我有...罪!」

「為何我有罪!」

「若我說祂也......

……。」

這首毫無疑問就是傳說中的那首「兩個被關押在集中營的夥伴在其中一個被送去毒氣室前的最後一次談話」。每一個音符都讓人顫慄,每一字歌詞都讓人心驚。這首歌的中間部分,(僅個人猜測),是在模仿希特勒...?

詞和曲都堪稱藝術品。靈氣逼人。

官方文案這麼寫:

究竟什麼人有權力對別人的生命做出任何決定呢?

這首歌是在想像被希勒特下令帶往集中營的一群人,被拐騙進永無天日的火車上,一路到未知盡頭的心情,如果我是一個隱形者,有能力聽到當場他們沉默下思想的聲音,那對話會多麼巨大。這個噩夢,充滿了七嘴八舌、無限疑猜,有的角落謾罵,有的角落抓狂,有些放棄了只能祈禱,有些瀕臨死亡發出譫語,有些因為驚魂已然失去了信仰能力,顧不得教條而怨天尤人,一句話還來不及說完就斷氣了??

我們現存的世界,是不是也總是隨意對別人判斷。用刀殺人會犯法,所以用言語殺人就盡情?曾看到有個明明犯錯的人,卻在電視上嗆答:「不是神,誰也無法判我的罪」,結果這樣的人,卻到處判別人罪,甚至不願意讓別人擁有平等的權利,看不見自己的歧視,還言之鑿鑿假造事實,捏造他人的罪名,妖言惑眾讓不明事理的人輕易加入踐踏別人的行列。又,如果不是神,就無法判你的罪,那麼,對你來說,不就代表法律一點都不重要?既然如此,修改法律爭取平權,又對你有何差?這些綁架神的人啊,天堂真的會在你們的未來出現嗎?多少軟弱的人格都表現在無數過剩的批評之上。

若集中營受害者當時想著,幾十年後的世界是否還有莫須有的罪?是的。當然,沒有那麼血腥殘忍,但種種思想上的暴力,還是有好多人在面對。而你,在為這種暴力助紂為虐嗎?

這樣的歷史殘絕人寰,我們都會為這些犧牲者的人權抱不平。但,時至今日,還有多少人的「基本人權」竟然荒謬到需要「他人」的同意。多少人將自己邪惡的思想,往別人身上抹?那麼,髒的,是抹的人,還是被抹黑的人呢?

輕信並散播謠言的人哪,也請你們看看自己,看似無辜卻血腥滿滿的手吧。

然而,這就是我們還必須期待更好的世界,戰士們,請為你自己,奮戰到最後一口氣。

  • 一首好評蠻多的〈牆外的風景〉

牆外的風景

Beyond The Wall

詞曲/青峰

當道路從我腳下消失

那 足跡又算什麼

那些情緒河川 失控氾濫

摧毀 然後冷戰

當憂鬱又砌了幾公尺

石膏了我的悲傷

電光石火沒法 幫我拆下

彼此心裡的那道墻

還在想 無止境地想

一桶傷這樣潑下來

還在嘗 黑夢太漫長

那愛決不能不見光

就是我

當太陽的光芒又萬丈

太晴朗 是否淒涼

風花雪月沒法 幫我反抗

真實人生的那海洋

你是不是也有感覺

心裡那一條分界

只是世界曲曲彎彎

這一切都與你無關

想 無止境地想

你那頭是否也一樣

嘗 黑夢太漫長

那愛決不能拒絕愛

還在想 無止境地想

牆外的風景會怎樣

還在嘗 黑夢太漫長

那愛絕不會放棄愛

別失望 好失望

這首歌是在描寫婚姻平權! (出處:PTT截圖)

真的是萬萬沒想到...

吳青峰之前給蔡依林和何韻詩寫過兩首非常優秀的同志歌曲的詞(〈迷幻〉、〈波西米亞〉),我一直期待他們親自涉足這個領域。果不其然,吳青峰交上了一份非常出色的答卷。這首歌,目前在歌迷里好評不斷,製作精良,旋律性和音樂性的平衡也非常好。

(至於有人在猜「那愛絕不能不見光 / 就是我」這句是不是吳青峰在出櫃我就不發表評論啦...性向這種東西,屬於個人的無法被左右的自由。吳青峰大學時候談過女朋友,但是現在的同志好友也蠻多的。前兩年也說過「不相信愛情了、可能一輩子不會結婚」這種話...........跑題了!!)

  • 同名歌曲〈未了〉

未了

Endless

詞曲/青峰

推著上山巨石,

親愛,薛西佛斯;

不知道第幾次,

命運,被他堅持。

他午睡,他狂歡,

她教大地拾穗;

而你靠你蹣跚,

支撐自己輪迴。

﹣you will be the star-

﹣you will be the one-

﹣I will be my star-

﹣you』ll be the one-

永恆迴歸不斷,

日光,子夜循環;

當他被吃了肝,

其實,你不孤單。

﹣you will be my one-

﹣you will be my star-

﹣I will be the one-

﹣you』ll be my star-

你重扛巨石,輕視著眾神;

你去否定了,否定你的。

雖然反覆,卻漸漸懂得:

每一步都是自己的;

不愛永恆,但求現在:

真實活著的人生。

﹣I will be the star-

﹣I will be the one-

﹣you will be my star-

﹣you』ll be my one-

﹣I will be your one-

﹣I will be your star-

﹣you will be my one-

﹣you』ll be my star-

﹣We』ll be the one-

這首歌,作為這張專輯的同名主題,吳青峰說是他寫出的最喜歡的一首歌。的確優秀。從前奏開始就很抓耳,以及最後的那個高音足以讓我魂牽夢繞一陣子了。只看歌詞,這首也算得上很美的一首散文詩。其中「他午睡,他狂歡,她教大地拾穗;而你靠你蹣跚,支撐自己輪迴。」,短短几句,就點出了代表的韋瓦第計劃四張作品的希臘神話中的四位神,即牧神Pan、酒神Dionysus、穀神Demeter、和薛西弗斯Sisyphus。再配合最後一段的韋瓦第主旋律的再次出現,又和前面三張作品的&<各站停靠&>、&<他夏了夏天&>、&<小星星&>、&<你心裡最後一個&>相呼應。蘇打綠的這種匠心獨運真的是做到了極致。

  • 〈我們不懂〉

我一直覺得,從音樂上來說,阿龔對於蘇打綠的重要性,有時候甚至勝於青峰。就從他為秋冬貢獻的兩首作品來說(〈拾穗〉和〈我們不懂〉),絕對是韋瓦第計劃的點睛之筆。而這次的《冬 未了》,阿龔無疑是最大功臣。除了編曲、編交響樂的超大量工程外,還貢獻出了專輯Disc2部分的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冬之頌] 這一令整個華語樂壇耳目一新的作品。可以說,是阿龔將蘇打綠的音樂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而回到這首歌來說,這首初聽悅耳而歡樂的旋律,主題居然是「自殺、河流、孤寂」。他本人說,這首歌的創作動機是作曲家舒曼一度投河自盡的念頭。再聽下來,配合著起伏曠大的旋律、磅礴的交響樂和娓娓道來的鋼琴聲對比下的那種巨大的落差、精彩的編曲和青峰聲音的完美演繹...我想,應該沒有人能夠否認這首歌的優秀。

  • 〈Must Keep Singing〉

作為《冬 未了》Disc1的最後一首歌,絕對意義非凡。這首是青峰大三時候的作品,算是他偏早期的創作。整首歌都充滿了極強的憂鬱的氣質,從旋律、編曲到詞。

吳青峰在《你在煩惱什麼》里,明明還唱著「沒有不會淡的疤 / 沒有不會好的傷 / 沒有不會停下來的絕望 / 你在煩惱什麼嗎」,在這首里就變成了「But I"m pain still, when will I overcome? 」,和後面歇斯底里的「Cheating...Cheating...Everyone cheating themeselves」。

我就想起了,他的《飛魚》。青峰在大二時候曾患嚴重的抑鬱症,不敢面對和相信任何人任何事。在被逼去春天吶喊的路上,在墾丁的車裡,看到了窗外的海,看到了窗外躍起的飛魚。後來,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寫歌把自己治好了」。

可是,我卻總是覺得,他的憂鬱傾向一直是有的。這張里的&這首歌,就是小威在09年寫給當時憂鬱的青峰的...;之前的墨爾本演唱會,他背對著舞台唱了好幾首歌,後來說唱給「死去的自己」...;&<在遇見&>MV的花絮里,他說「誰知道我十年後會不會還活著呢」...;還有之前被中視封殺那陣子,更是說出想過退出歌壇....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片段。所以,我個人猜測,這首會不會是他憂鬱時期的作品呢?本來這首的創作時間和&<飛魚&>就離得很近。

最後他情緒崩潰地唱著「I must be dying...」,停頓了幾秒,終於又響起了熟悉的韋瓦第計劃的旋律。確實,感覺就像青峰說的,「這一整張的迷惘或激昂,迷濛或憤慨,光明或黑暗,停滯在剛才的心碎,都獲得重生了。」

「蓋上這最後一床安穩的被,睡吧,在這首歌離去的,有一天會有其他走來的;黑暗之後,尚有微熹。接著,在&<融雪之前&>,你不用害怕醒過來。」

【2015.12.13 /《故事未了》小巨蛋演唱會後】

【關於「韋瓦第計劃」】

蘇打綠於2009年啟動「韋瓦第計劃」,靈感來源於寫出了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的的18世紀初古協奏曲之父,韋瓦第。蘇打綠以「One Season, One Concept」,造訪台東、倫敦、北京、柏林4個城市,在當地錄製貼合四季風格的四張專輯。這項華語樂壇史無前例的「跨國音樂計劃」,歷經6年時間。

這項華語樂壇的創舉終於盛大落幕。

請容許一下我的小私心,讓我列舉出一下這四張作品給我印象深刻的幾個細節和小心思。

  • 這四張專輯,每張專輯的歌名,都是一段詩。

(圖片來源見水印)

  • 每張專輯的同名歌都藏著下一張專輯的名字

〈日光〉:島在輕浮下 / 浮在狂熱

〈狂熱〉:童年故事汗濕的臟手心抓著 / 狂熱

〈故事〉:這綿延的故事還未了

〈未了〉:永恆回歸不斷 / 日光子夜循環

  • 《秋:故事》里,每首歌的最後一個字都和下一首歌的第一個字相同。類似文學修辭手法的頂真。(在實體專輯裡更為直觀)

並且連起來是一句話:我攤開心中愁,你只見眼前秋。

  • 四張專輯裡藏著希臘神話的四位神,且在&<未了&>里僅用12字就全部點出。

(見上文)

  • 四張專輯都有分割不同部分的間隔。春用了兩段配樂,夏用了三段口白英文詩,秋是兩段口白兩段配樂,冬則是三段空白音軌。

  • 關於韋瓦第主旋律

本來是青峰的貓意外彈出的四個音,卻貫穿了蘇打綠的整個六年。&<各站停靠&>、&<他夏了夏天&>、&<小星星&>、&<你心裡最後一個&>、&、以及春的配樂,甚至他們十周年演唱會的開場視頻,都找得到這段旋律。

而這次《冬 未了》DISC2的最後一首&更是穿插著這段旋律,帶我們回顧了整個韋瓦第計劃。初聽真的淚崩。

【最後】

的確,像吳青峰說的那樣,這張專輯裡,每首歌都很強,都可以作主打。

要我推薦的話...

從我個人喜好角度,我會推薦&<痛快的哀艷&>、&<他舉起右手點名&>、&<我們不懂&>和&<未了&>。

從路人初聽抓耳的角度,我會推薦&<地平線&>、&<牆外的風景&>和&<下雨的夜晚&>。

整體感覺就是,好聽,真的好聽。這是我聽過的最不一樣的蘇打綠。

從網上的評價來看,好評占絕大多數。銷量也創下了他們的最高紀錄,光預購就破了7W,QQ音樂的MINI專輯更是早早就賣出超過30W份。當然批評的聲音也存在,不過很多都仍舊是翻來覆去的那幾句話。每個人的喜惡都不同,本來就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這張作品。但是,對於粉絲,對於真正用音樂聆聽他們說話的人,他們無疑交上了一份滿分的答卷。這就足夠。

而我看,這張的唯一槽點可能就是宣傳了吧。打了七波主打,七個MV卻都效果平平,並沒有特別出彩的。而且,連最後一波主打都結束了,居然還是0現場...不過,鑒於他們忙於小巨蛋演唱會的緣故,這一切也就都在情理之中了。

(聽說小巨蛋拍了電影?Real期待!)

我還是那句,更期待著和好奇著蘇打綠在歷時六年的韋瓦第計劃盛大落幕後,下一張的走向。看看他們,在走出山窮水盡後,還能再帶給我們什麼不一樣的驚喜。只因我始終堅定不移地認為,蘇打綠會是一個能夠創造歷史的樂隊。

我這樣相信,並期待著。

最後的最後

【2016.06.26 /金曲獎後】

恭喜蘇打綠成為第二十七屆金曲獎最大贏家。

(再小小不要臉一下,我在一篇金曲獎預測文章里,蘇打綠部分是100%中喲XXD)(文章見→27th金曲獎不負責任の大預測)

本屆金曲獎的最重磅獎項,卻成了幾乎最沒有懸念的獎項之一。

《冬 未了》無論是商業成績還是唱片意識、完成度、深度,還是專輯的整體性、藝術性、社會性、影響性、概念性,都甩其它人太多。

《冬 未了》在全台銷量接近八萬張,相當了不起的數字。更何況,這是在無內地引進版、無數位版,並且正式價格是1200台幣的情況下,這個銷量數字在獨立音樂界,堪稱奇蹟。

歌曲的題材上,《冬 未了》涉及了希特勒二戰集中營、毒氣室、切爾諾貝利核泄漏、音樂家自殺、甚至基本人權、婚姻平權問題。極其深刻地探究了人性和社會議題。(這點他們的《夏/狂熱》也同樣做得出色)

專輯的形式上,和德國的知名60人交響樂團合作,將流行音樂與交響樂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有歌曲正式錄音CD的Disc1,阿龔編寫的交響樂協奏曲的Disc2,甚至還有在和交響樂團柏林現場錄製演唱的藍光Disc3。

最重要的一點,入圍的不僅是《冬 未了》,更是為時七年的」韋瓦第計劃」這一華語樂壇獨一無二的音樂工程。當年《春.日光》、《夏/狂熱》因同年發行同時報名分散了票數未能入圍;而《秋:故事》在金曲獎上也頗為失意。——到了現在完美的收官,沒有任何理由不為《冬 未了》,不為」韋瓦第計劃」加冕。它太值得稱王。

果不其然——《冬 未了》八提五中,我沒有絲毫感到意外。

因為它值得一切讚美和殊榮。

新浪微博:@Gogh (Gogh的微博_微博)

個人微信公眾號:CCGOGH

http://weixin.qq.com/r/SzpzawLEyF_3rUYI929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需轉載請先徵得本人同意】

【如需轉載請先徵得本人同意】

【如需轉載請先徵得本人同意】


(金曲獎後更新)

那我來多講講【音樂本身】吧。 對於他們這種作曲編曲全都自主完成的獨立樂隊,我覺得詳細研究曲子本身比大談專輯概念來得更實在。

這張專輯我第一好奇的是他們如何解決管弦樂寫作。交響寫作並沒那麼容易,准入門檻比較高,對於眾人眼中的流行樂隊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小的動作……

不過正如青峰自己說的,覺得這麼做沒有必要的人是「聽不出來區別」。整個交響樂團編製的音樂廳錄音和錄音室小樂隊錄音的效果區別還是很明顯的,體積,空間,混響,音色質感......

(手機打字好累)

搖滾和古典本來在創作和混錄上的理念就有點相悖。彼此結合有可能出效果,也可能會折掉了各自的特點,變得不倫不類。他們敢做,而且結果是做得不錯。

而具體來講,搖滾和古典結合的難點在於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比例與互動。

金曲獎最佳編曲那首痛快的哀艷我又仔細聽了聽,簡要來說這首結構安排很棒,不同段落不同的配器主場,做足了對比和變化,律動也有變化和發展。

管弦在這首歌占很大比重,成為與電聲樂器相當的主體。它有三個主要作用,一是弦樂作為律動的推動,二是銅管作為織體填充,三是其他色彩性點綴。

在此結合得不錯的一點是他們沒有將吉他貝斯跟管弦一味往上堆,而是選擇了前後段落取捨,在配器上互相作為對比段落。例如將木管和豎琴作為色彩補充安排在句間填充。

一般流行歌曲都會用弦樂作和聲部分填充,很少用到管樂。因此管樂如何使用成了一個問題: 已經有弦樂了,再加管樂就差不多滿了,吉他貝斯如何插進去呢?失真音色電吉他的頻段鋪得還是比較開的,強插進去就會跟管弦打架。

因此選擇管弦樂團,是對他們自身創作的挑戰。需要讓電聲樂器和管弦樂器各讓一步。

以哀艷的痛快為例,歌曲後半部分,律動加快一倍之後,電吉他演奏音域上移作為高頻陪襯,織體主體立即轉為大面積的管弦。

這一段落結束之後,是一大段樂器華彩,衝上最高點。

專輯大部分歌曲中的管弦作為伴奏沒有多複雜,用簡練的手法出了不錯的效果,阿龔樂感是很棒的。然而流行的理念太深入他心了,少了一點寫作上的對比……

個人感覺下雨的夜晚的開頭那段豎琴略單薄……豎琴作採樣音色的時候可通過後期調整來適應流行音樂風格。而交響樂團中的豎琴往往作為色彩音色點綴出現,頻段沒那麼豐滿,撐不起來一個獨立的織體。......當然,放在這一張概念專輯中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出色的錄音和混音彌補了很多問題。例如少量聲部問題,在演奏錄音中已經掩蓋得差不多了。

之前通過聽阿龔作曲的&<如果凝結就是愛&>的鋼琴demo可以肯定他的音樂感覺,只是在歌曲旋律寫作上把控力稍弱了點,比如固定的幾個離調和弦的過度使用。

總體來看,專輯從音樂內容到概念是很完整的,從disc1到disc2,音樂上表達的內容很清楚,風格的劃立,包括最後的一個總結,一個輪迴。很多時候這些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特別是音樂這種非常抽象的形式。蘇打綠能一定程度具象化但不顯刻意,還是有一定音樂追求和素養的。大陸有這樣的音樂人,但是關注度不夠,也缺少資金支持,缺少良好的宣傳,缺少受眾,所以不大能玩出規模,可惜了。

如果說只是disc1裡面的歌,我會覺得請一整個交響樂團有點浪費了,但是我居然看到了disc2……

disc2暫時放下了他們所熟悉的搖滾編製。流行歌壇中願意寫這種純管弦的也少之又少。

果然沒有吉他架子鼓的掩護,寫作上稍有點尷尬,主要集中在發展手段的單一,包括鋼琴。動態對比小了點,還可以再充分發展。但配合專輯的主題和風格,我認為作為商業音樂是剛剛好的,足夠的。是一個完整的優秀的成品。

另外,扯一扯青峰的旋律寫作,他是有能力好好寫的,《我好想你》、《我的幸福剛剛好》、《掉了》......等等,從音樂上來講這些是比較規整的到位的好歌。但在我看來他太感性了,他太想表達了,普遍講,很多歌有點忽略音樂本身的邏輯。在此想詳細說說他歌中兩個點,是小毛病也是閃光點。

一是呼吸,很多歌氣口太小了,會打破了整首歌的律動。並且他慣用的幾個節奏型和句式,那麼多年了還反覆出現,可以理解為個人風格。其實每一句的歌詞少些兩個字,這方面就可以做的更完美了。舉例的話有很多歌都是這個問題,特別表現在他早期一些歌換氣聲特別突兀,唱功不成熟是一點,更根本的是寫的時候沒注意,喘不過來了。有時候句讀的地方來不及換氣,下一句唱了一半憋不住再換氣。

二是離調,比如青峰最愛的向下大二度離調,向上小三度的離調,有兩個慣用的離調無可厚非,但是使用的總是離調的變化音,色彩會突變,但變化音太有特點,導致如果經常使用聽起來有點千篇一律了。由此可以看出他是先想旋律音,而不是先想和聲或同時進行。這些慣用變化音,其它隊員聽多了被洗腦,也開始不自覺地使用這幾個常用的變化音。不過呢,還是有很多歌離調離得很漂亮,比如《從最後一片落葉開始》《掉了》.....《掉了》這首歌受歡迎,在於律動很一致(達到朗朗上口的要素),在呼吸氣口上沒毛病(唱起來不累),旋律有線條,適時地離調轉調(增添色彩避免單調)。他在A段的最後一句轉調,B段沿用新調,非常連貫,看不出破綻。B段到橋段、橋段再到B段,段落間的轉調都是很自然的。

和離調類似的就是之前說過的,過度運用固定的幾個調外和弦,另外過度使用一些色彩性調式,聽多了會感覺雷同……

至於歌詞,在此不多說,蘇打綠的靈魂所在,青峰在這方面非常非常有靈氣,安靜得深沉的美好的破碎的活躍的溫暖的意識流的商業風的各種類型通吃......最吸引我的是其中有獨立思考的內容。

關於專輯裡的具體內容大家也講了很多。我覺得這是需要去過度讚揚的。因為追求藝術性的導向是目前流行音樂所需要的,或許能做的人非常少,但是不代表這並不重要。


有幸這學期在臺灣交換 11/04當天在711拿到了專輯

第一感觸是製作精美內容豐富 (專輯加蘇打志能有a6000鏡頭蓋這麽厚!)

2CD+1DVD都是德國壓制的 CD效果很好 可惜筆電讀不了藍光

蘇打志有助理解歌曲hhh 接下來每首歌的分析會結合 (有侵權嫌疑的話麻煩提醒我一下 謝謝)

CD1 循環三天後 在這裡寫一寫想法

1.痛快的哀艷 Violently Sad And Beautiful 詞曲/青峰

注意英文名 回憶一下 夏狂熱里的 &<包圍&>

彷彿獨自抵抗

集體暴力的美學殿堂

聽到歌曲和看到MV的第一感觸是 顫慄 配合弦樂很有氣勢

青峰

這是一個楔子,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人的每一個行動,大都來自於展現自己的慾望,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用行動速寫自己的自畫像 ...

面對許多事情,我們會告訴自己,這是命運。真的有命運的存在嗎,那麽是誰給你的呢?...

仔細聽,[命運]無聲的宣告政敲起。

P16 蘇打志9

再看歌詞

整個星群 無人不病

只是要比 誰病得輕

細菌持續蔓延

突然潛伏又越來越高

白日低吟 一臉冷靜

夜晚解禁 放聲詬病

細菌持續蔓延

突然潛伏又越來越高

沒人能離開 沒人能離開

祈禱而上帝也只好兩手攤開

沒人得到理睬 沒人得到理睬

乞討而所有也只是不理不睬

沒人可能隱埋 沒人可能隱埋

逃跑而世界也只教落得活埋

沒人能例外 沒人能例外

冷淡宿命玩弄著他哀豔的痛快

來繼續崇拜 來繼續耍賴

來繼續萌芽更多的鬼胎

繼續被隱埋 繼續被出賣

繼續廉價地證明自己所存在

白鴿沾染 黑色塵埃

綠樹記載 血紅陰霾

我想跑開 無法跑開

我想期待 沒有期待

我讓你揭發我讓你恨我讓你罪怪我

作爲主打 也是整張專輯的開場

一開始就説 其實我們大家都病了 衹是病情輕重不同

白天一臉冷靜 晚上凝視內心其實已經病入膏肓

無可避免的天災人禍

沒有人能逃離或者例外

我們稱之爲命運 宿命

我們是不是衹能繼續 安分守己

繼續廉價地證明自己的存在

問一下自己 那些沾染白鴿的鮮血 污染大地的塵埃 戰爭的鮮血

真的是衹能接受的命運嗎這所謂的命運是怎麽造成的呢

青峰通過這首歌發問揭發出來 我們該罪怪他麽

2.對殺人狂指控 My Accusation Of A Crazy Killer 詞曲/青峰

希特勒斷章取義尼采超人哲學 美化暴力行徑

這首歌僅僅是指控暴力麽?

青峰

...別以爲這個時代沒有希特勒,那麽多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希特勒,衹要別人稍加不合己意,就非攻擊別人至滅亡不可,這種事難道不是天天上演嗎?欺負別人甚至説是神的旨意?

...太多疑問,你以爲會有答案?那麽一次次衆人義憤填膺的議題都變成明日黃花,哪一次真的有個交代?...而該給答案的人,哪一次不是因爲深諳群衆通病,默默等待事件被帶過,或許在夜裏喝一口喘息的茶,笑看下一個掩護自己的事件上演呢?

...無解的還是衹能無解,問號衹能停在問號,深深的無奈和沉痛,就像在埋葬邪惡的墓地之上吹過的一陣,看似平靜卻不是什麽也沒發生過的風。你知道發生過什麽,而我就是想寫那陣風

P16~17 蘇打志9

對比歌詞 青峰

後悔呢?一個大惡人,為巨大孤獨所醉昏。

是陷害呢?說到了尼采,你卻問「你踩了什麼?」

是報復呢?一個平庸人,暴力遠比藝術單純。

唉,再來一次你會這麼做

你真的成為你自己了嗎?

荒塚飾粉,皈依邪惡;

這曠古的最血腥之歌。

會改呢?當所有狂熱,被大魚吞下了又吐。

是背叛呢?以超人之名,去神化了所有殺戮

是痛苦呢?做了假上帝,殺人不眨眼的茹素。

若再來一次你會怎麼做?

慾望只勾起更多慾望嗎?

是狼是豹是獅還是血蛭?

你的阿修羅就算熄滅了。

......

這曠古的最毀滅之歌

他記錄的不止過去的暴力殺戮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啊

無論是每個人內心的怨念 因爲不合意就對別人攻擊冒犯 一件小事也可以引發事端

還是自己受到的暴力 包括受到的遮蔽 那些被美化掩蓋後的暴行

再來一次你會怎麽做?

現在造成這個局面

自己也有很大一部分責任吧

3.地平線 The Horizon 詞曲/小威

小威

...以前我會一個人騎車清晨到海邊,衹是爲了看早晨的太陽從遠方海面的地平綫升起,人家說黎明前的黑夜,最陰暗寒冷,知道太陽升起的那一刻開始,整個世界都溫暖了起來...

雖然我現在清楚知道,生活本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是透過這首歌,我可以不斷找回最單純的自己,這首地平綫,說的是希望

P31 蘇打志9

聯係他基督徒的身份

你如何假設我 是否像看一場煙火

今天的承諾 爲明天定義了結果

在你的隻字片語裏找到勇氣

雖有陰晴 你的手卻透明而清晰

純真的信念 讓我瞬間充滿了喜悅

口滿了稱謝 我反複預演

浪跡的終點 寫在落日的地平線

光影之間傳頌這誓言

耳聽過的年生命沈澱

是聽見 是看見

人最真實的改變

是痛的 也痊癒了

都回到原點

溫暖且充滿希望

一直很喜歡小威的詞曲

4.我們不懂 We Don』t Understand 詞曲/阿龔

阿龔

...水能孕育整個地球的生命,卻也能奪走許多人類的性命...

...衹有享受孤寂,才能戰勝孤獨,卻又不表示能完成什麽亙古的作品...

P33 蘇打志9

來自舒曼一度投河自殺的念頭

有時我們不懂黑

直到水被淹沒到眼前

有時我們不懂夜

直到天被灑下(了)光線

綻放的光芒 無聲的音場

漂浮在每個心上

(所有)

綻放的模樣 平靜的枝枒

在水面倒影上

我們不懂這星辰

只陪伴一個人

從深夜都浮沉

吞沒

等到所有的靈魂都冰冷

響徹雲霄 載浮載沉

河從寧靜到紛爭

從繽紛到昨天凌晨

蒸散夢才能永恆

請帶著我 遍及失落

說著

雨季大的乾涸 晴空的裂痕

都一點一滴 開始狂奔

......直到醒了

整張專輯青峰認爲演唱技術最難的一首

雖然念頭來自投河自殺,但其實並不消極

印象中藝術家總有一些孤寂和高傲的性子吧

經歷常人不能想像的練習 卻不能保證一定能做出什麽驚天的作品

想投入水中 被黑暗吞沒

但一直對生命有希望

會醒過來 調整狀態 對作品質量負責

5.博物館 Museum 詞曲/青峰

青峰

...人在詮釋眼前的作品時,永遠一部分是渴望在幻想中失去自己...

P21 蘇打志9

蘇打志里青峰解釋是想像在博物館中與作品對話 順著自己的幻想

但是...好細膩的感情

而我 當我陳列出你的缺點

卻發現自己

已成為一座想念的博物館

這句寫得太好啦嚶嚶嚶

6.回車諾比的夢 The Dream Of Going Back To Chernobyl 詞曲/青峰

青峰

我們常常行政相信的、堅持的,會不會有一瞬間在別人眼裏也衹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廢墟?當連我們自己也不再相信自己的信念,會不會是這樣的恐懼蔡讓我們生病,讓我們畸形...

...車諾比被毀滅了,被官方放棄了,但還是有人守護...車諾比的居民,更接近靜止而存在,不提信念和鼓勵的堅持,卻更接近生命...你以爲他的堅持是荒謬的,你覺得他是放棄,而在重複他的絕望,但其實不是。當他這麽選擇,他是在掌握自己的人生,更甚於握著行程表看似很有展望但其實沒有握緊當下的虛空...

P21 蘇打志9

愛曾經是你身上

最活躍的能源

恨在你心中爆炸

你的心 成為沉默車諾比

還記得&<痛苦的哀艷&>中我們其實都了麽

會不會是我們失去了一些應該堅持的信念

接著失去了對人生的掌控 衹好把它交給所謂的命運

曾經有愛的心 現在成爲爆炸後廢墟

我們該怎麽做

7.下雨的夜晚 Rainy Night 詞曲/青峰

「生氣裡面,都是愛」——小苗

青峰

...沒有愛,沒有在乎的話,根本不會生氣了吧。既然是來自,又怎麽能讓自己隨地丟棄,任性遺忘,輕易踐踏呢。不能得願的愛,收好留給自己吧,不被領情的愛,是別人無緣擁有,衹要你不自己遺忘,自己糟蹋,那愛不會如覆水,你能讓愛迴流給自己的...

P22 蘇打志9

下雨的夜晚 你的心 整個都摔碎了

讓雨水 靜靜掩護你的眼淚

我不會問 不會說你 太傻了你點

濕透了 我會在這裡陪著你

關於愛人與自愛 關於陪伴與安慰

其實我會想到&<這天&>

其實青峰一直陪著我們

請讓我在你身邊 一起穿越這條街.

請讓我在你身邊 一起紀念 這一天.

不論是自己還是朋友受到傷害 又有什麽看不開的呢 都會過去的

8.他舉起右手點名 He Raised His Hand To Make A Roll Call 詞曲/青峰

個人覺得最有劃面感的一首歌

青峰

...我們現在存在的世界,是不是也總是隨意對別人判斷。用刀殺人會犯法,所以用言語殺人就盡情?...我想著那些被帶到集中營的人,在永無天日的火車里,在被拐騙的過程中,一路到未知盡頭的心情,如果我是一個隱形這,有能力聽到當場他們沉默下的思想,他們念頭的聲音,那對話回事多麽巨大...

P23 蘇打志9

「這是眾人共謀的一個惡遊戲?」

「那火車不應該載我們到這裡!」

「個個幽靈像死了又死的魅影。」

我是一個編號還是擁有姓名?」

「那毒蜘蛛懂得讓人手舞足蹈。」

「看!他們正要奪走凱旋的指環。」

「這裡甚至不允許粗糙的渴望。」

「時間是不存在的,讓惡夢餵養。」

「被逼迫著走了岔路,還能活著再見嗎?」

「移民」「俘虜」「同性戀」「吉普賽」「猶太」

「有沒有它這麼恨我們的八卦?」

幾十年後,世界會不會還一樣......」

「令人憤慨的不是受苦,而是受這苦沒理由!」

「看官們,若有選擇,你會當受害者或劊子手?」

......

「脫下你的衣和帽!」

「打開你的齒和嘴!」

「檢查你的心和腎!」

「剝離你的靈和魂!」

為什麼要相信你!」

你哪裡會是真理!」

「誰管是不是經典!」

「誰管有沒有頁數!」

「蘇菲濕婆請解救!」

「聖哲神佛都入墮!」

「輪迴涅槃誰操縱!」

「如你一般怎麼做!」

「出草火大風大中!」

「曉星早已經墜落!」

「噓!別吵!想安穩睡個覺就等著進墳場!」

「喂!使者...有橄欖枝...我看別人帶來...」

「我很想...想到家...臉覺得快...快樂...」

「滿口譫語...數到七...或許我有...罪!」

為何我有罪!」

「若我說祂也......

……。」

這首歌歌詞本寫得很有感覺 更有畫面感

中間有一段暴行者的的命令 這時求神解救有什麽用呢

施暴者是人啊

幾十年後的今天 我們是不是還在經歷著暴行

我們是不是這種暴力的幫凶

9.Everyone 詞曲/小威

小威

...&現在的編曲,是我最喜歡的版本,正面積極、勇敢果決,是我要透過編曲區輔助歌詞傳達的感覺,就好像面對這個充滿負面訊息的世界,我們需要很多勇氣,從生活中找尋能量養分,再傳遞出去...

P31 蘇打志9

關於積極和分享 也是溫暖的歌

10.牆外的風景 Beyond The Wall 詞曲/青峰

青峰

...因爲它就是一個巨大的意象,活在這首歌里...我們總是給自己很多墻,或是被擋在很多人的墻之外...你有沒有能耐讓自己心中的墻倒下呢。有沒有勇氣去叩問別人建下的高墻呢,有沒有力量去抱著信念面對不被回應的挫折...我身邊有很多朋友,他們的愛很辛苦,因爲感覺無法攤在陽光下,真正透氣,也不被理解或接受,甚至被認爲是妖魔或病毒,殊不知這麽想的人,才是妖魔與病毒...

P26~27 蘇打志9

它指柏林圍墻

你是不是也有感覺

心裡那一條分界

只是世界曲曲彎彎

這一切都與你無關

想 無止境地想

你那頭是否也一樣

嘗 黑夢太漫長

那愛決不能拒絕愛

還在想 無止境地想

牆外的風景會怎樣

還在嘗 黑夢太漫長

那愛絕不會放棄愛

很多時候我們先爲自己築起了高墻

愛不分性別

附兩張10/31 在13th臺北同志遊行拍的照片

除了身材超棒的model

還有很多普通的LGBT

牌子前面寫著 我們在一起六年了 我們想要合法結婚的權利

牌子後面寫著 你願意和我在一起一輩子嗎 我願意

11.未了 Endless 詞曲/青峰

青峰

...比起享樂卻又常因爲享樂而爭奪,瘋狂逞私慾而互相戰鬥的衆神,我美好想像中的薛西弗斯是個知道自己在做什麽的人,他是因爲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才選擇反抗而受罰...

P27 蘇打志9

午睡,他狂歡

她教大地拾穗

而你靠你蹣跚,

支撐自己輪迴

四張專輯的暗示很明顯了

你重扛巨石,輕視著眾神;

你去否定了,否定你的。

雖然反覆,卻漸漸懂得:

每一步都是自己的

不愛永恆,但求現在:

真實活著的人生。

問問你自己 我們到底要什麽樣的人生

12.Must Keep Singing 詞曲/青峰

青峰大三寫的歌

包含四張專輯的主題旋律

青峰

...蓋上這最後一床安穩的被,睡吧,在這首歌離去的,有一天會有其他走來的;黑暗之極,尚有微熹。接著,在&<融雪之前&>,你不用害怕醒過來。

P29 蘇打志9

整首歌聽著很安心

嗯韋瓦第計畫完結了 可以順應季節四張輪著聽hhh

總的來看 (歌曲排名就算了)

整張可聽度很高 無論是詞曲 配樂 內容

有沉重與反思(痛快的哀豔 對殺人狂指控 他舉起右手點名 牆外的風景)

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受到了矇蔽 已經對暴力無所謂 甚至也曾對別人施加暴力

築起的高墻 該怎麽拆除

有些慾望是不是該控制 該怎麽控制

能不能再溫和一些 無論交流還是解決問題 即使發生衝突

有溫暖與陪伴( 地平線 下雨的夜晚 博物館 Everyone)

以後一定還會有很多急躁焦慮的時候

能戴上耳機 沉浸在他們的音樂里

也有想把這種溫暖分享給朋友的時候

有堅持與希望 (我們不懂 回車諾比的夢 未了 Must Keep Singing)

相信他們會一直唱下去

蘇打綠一直都在

我們呢

自己要堅持什麽

CD2和DVD不是很有想法 希望其他打粉多寫寫感觸

蘇打志9 內容也很棒 林老闆的堅持 青峰的各種想法和賣萌 阿龔的譜子 大家的理解

(打粉們快去買臺版吧hhh 以及12月臺北小巨蛋的演唱會!德國60人交響樂團啊!)

初二(2008年)聽到&<小宇宙&>這首歌后 開始追蘇打綠

除了&<陪我歌唱&>外買了每一張專輯

每一張帶來的感動和觸動都不同

曾經有很多難過焦躁的時候 是他們的歌帶來了熹光

也曾分享給朋友一些支持和溫暖

也曾與好友在十周年演唱會現場 看著他們在臺上

也曾收到好友從演唱會現場發來的&<十年一刻&>

...

謝謝蘇打綠 謝謝這麽用心的音樂


在學校里關了三個禮拜(國慶四號進去以後到現在),回家以後看到新專輯又有消息,然後這個回答被諮詢台寵幸了,所以就趕快滾來更新辣!!!

被關在學校里消息閉塞(我是個不帶手機的乖孩子TAT),so跟不上時代潮流,沒有更新,請原諒!!!

-----------------------------------------------------2015.10.23更新--------------------------------------------------------------

更新內容:痛快的哀艷 下雨的夜晚

------------------------------------------- 以下是2015.10.3原答案---------------------------------------------------

高三黨辛苦寫了好久的答案,從另一個問題對於蘇打綠的新專輯 冬 未了 有什麼看法? - 吳青懸的回答覆制粘貼過來

====================================================================

我覺得這是我迄今為止對蘇打綠抱有最大期望的一張專輯,畢竟等了六年。

哦對了!我也猜對了發色和專輯名!不過沒猜到沒有標點……

非常喜歡青峰對於《冬 未了》的核心詮釋

《冬 未了》作為韋瓦第計劃的結尾,可以視為一個里程碑似的作品,既是重新詮釋蘇打綠在古典風格上面的音樂,也是展示一個全新的蘇打綠。故而青峰才會說「此刻,請你們先洗去所有對蘇打綠的印象、期待,因為,每一次我們帶來的都是跟過往不一樣的。」===============分割線:下面談談我對於這張專輯目前披露的部分的看法=============

從音樂部分上來講:

1.蘇打綠重新回到了氣勢澎湃的弦樂。

其實弦樂可以說是早期的蘇打綠的一個顯著特點,因為阿龔這一靈魂人物的存在,蘇打綠的音樂可以在古典與流行之間完美地跳躍。從弦樂四重奏版的《飛魚》,到《是我的海》、《城市》、《這天》,澎湃的弦樂和吉他貝斯與鼓點的完美融合不可以不說是蘇打綠音樂的一大特色與亮點。但是由於韋瓦第計劃的開始,弦樂似乎出現的越來越少,只有在《你在煩惱什麼》這張專輯當中可以再感受到一絲絲蘇打綠的弦樂(eg:《燕窩》)。而近年來的兩個巡迴「10AIR TOUR」和「再遇見」,也都是走華麗路線,編曲上做了蠻多的改動,對弦樂部分保留甚少,實在頗為可惜。

而重回到古典路線的《冬 未了》在弦樂部分可以說是下了大功夫,和德國柏林60人交響樂團合作,大大彌補了這幾年來弦樂的空缺。例如冬專輯的第一首歌《痛快的哀艷》就是一首「器樂互相的對話實在太令人過癮」的歌【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2.有非常非常令人期待的龔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 冬之頌【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很開心我最喜歡的蘇打綠的阿龔的才華終於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現。

雖然自己也是練了挺長一段時間的鋼琴,古典樂多多少少也接觸了一些,但是第一次聽到這首協奏曲的片段(來自sodagreen daily10),還是瞬間就覺得超!級!好!聽!結合daily 的畫面,你可以通過那些音符感受到它們描繪出的冬天的畫面(戴上耳機好好感受吧~)

3.目前披露出來的歌都超級好聽!!!

daily1痛快的哀艷 【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十月九號 hit fm全球首播哦!

奉上痛快版:【MV】蘇打綠
-痛快的哀艷 痛快版

奉上哀艷版:【MV】蘇打綠
-痛快的哀艷 哀艷版

「戲虐而諷刺,誇張卻哀艷,激動但無情,命運的掌控,有時嚴肅,有時如玩笑般無理。你,感覺到了嗎?」

daily2 對殺人狂指控【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最有《夏/狂熱》風格的一首

daily3 地平線【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小威作曲青峰作詞 很棒的一首

daily4 我們不懂【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阿龔作曲 各種轉音TAT 據說是關於生死?

daily5 博物館【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這首歌的歌詞早些年青峰曾經發過微博

daily6 回車諾比的夢【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很美的歌,紀念車諾比事件(大陸譯名:切爾諾貝利)

daily8 下雨的夜晚【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簡直美哭

官方版MV:【MV】蘇打綠
-下雨的夜晚 官方版

「快樂的,美好的, 都還在這裡。等著你。」

daily9 牆外的風景【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寫柏林牆的,特別有早期的蘇打綠的感覺

daily10 冬之頌 鋼琴協奏曲【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daily11 Must Keep Singing【MV】蘇打綠 -蘇打綠 sodagreen 大早上六點臨時拍的,好辛苦~

Everyone【MV】蘇打綠 -Everyone-高清MV在線播放 第一首全英文歌,小威送給青峰的禮物

還有兩首歌沒有披露 分別是《他舉起右手點名》和《未了》

其中一首應該是《柏林交響夢》中出現的片段吧(balabala的好好聽~~~~)【MV】蘇打綠
-柏林交響夢

從歌詞/意象這方面說

先挖個坑 有空再慢慢補充(高三黨還要趕作業TAT)

a.柏林牆

b.切爾諾貝利

c.西西弗斯

從視覺影像上來說

daily真的是製作精良,視覺和聽覺的完美結合!!!也可能是為了凸顯冬專的高大上……

以最後的宣傳daily12 【MV】蘇打綠 -未了的序曲為例,不覺得這簡直就像是在看紀錄片嗎?不覺得音樂簡直就有電影配樂的feel嗎?

而且《冬 未了》裡面還有藍光碟(柏林現場live),想想都覺得很棒!!!

從宣傳上來說

冬專的魅力實在是太大了,竟然可以讓青峰那麼頻繁地發自己的照片!還不停地安利實體專輯!

拿我舉個例子,高二的時候,每周回來看看青峰的微博,沒發,差評。啥?沒發,還刪了幾百條?啊發了,可是沒圖……差評! 高三的時候,回來一看,啥?發微博了!還帶圖了?還是高清美圖?還有青峰體?還不止一張?感天動地啊!

另外,勤勤懇懇的龔龔也是每天發微博宣傳~

從專輯本身來說

冬專雖然小貴了一丟丟,但是還是很超值啊!2CD+藍光碟

而且歌詞本好美好美!!!

上個圖(來自蘇打綠官網)

另外歌詞本裡面還引用了東巴文、瑪雅文等古文字來裝逼~

詳見:古文字專業的@C_SY討人厭的字 說打綠這個逼... 來自伢醬醬

圖二是水書與漢字對照表,所以前三個是星月... 來自伢醬醬

下雨的夜晚的也找齊了,瑪雅文的「雨」,東巴... 來自伢醬醬

從造型上來說

大衣好好看!!!青峰的發色也喜歡!!!

主唱每次發博都那麼苦口婆心地勸大家去買實體專輯,還有什麼不買的理由呢?

總之,大家就盡量地買買買!!!

11月4日發行哦!!!已經可以預購了!

------------------------------------------------挖個樂評坑(待我有空慢慢更TAT)----------------------------------


大致的情況大家已經說了,來補充一些這張專輯獨有的細節上的特點。

*《冬·未了》這張專輯中,吳青峰的唱腔較之前幾張專輯有小而明顯的改變,在一部分高音處理中,發聲部位更靠後、更靠下、喉嚨張開度更大。從學院派來講是將美聲男高音的主流唱法應用到了自己獨特的嗓音之中,這種轉變在之前再遇見巡迴演唱會中其實已經出現了,而在最新的故事未了台北演唱會中,可以聽到吳青峰改變了一些老歌的高音細節的唱法,也是用這種新的方式呈現。這對一個經驗豐富的實力派歌手唱法的拓展、提升,以及喉嚨的保養,都是有重大積極意義的。

*粗略看了一下似乎沒有人提到《冬·未了》這張專輯dis1作曲上獨有的特點。雖然主創一直強調這張專輯裡的曲都是很多年前寫好的,但……此處只是就專輯論專輯對吧。《冬·未了》這張專輯,除去交響樂的部分(因為第一次做大規模交響樂,沒有辦法和之前的方式對比,暫不討論,沒有別的意思),作曲方式較前幾張是有顛覆性的改變的。從《蘇打綠同名專輯》直到《秋·故事》,吳青峰很大一部分作品的作曲方法都偏重於「劍走偏鋒」和「詩意」,他會特意用跳躍轉折較多的、或單句長度較有特點的、或單句音階跨度較大的句子,來體現獨特的風格,也經常採用悠揚的句子來表達詩意,堪稱花式創作。並且,和我認識的幾乎所有處女座藝術工作者一樣,他大部分作品中的「精緻」與「完美編排」大於「力度」(這裡要強調一下,我是有說「大部分」)。——然而,然而,在《冬·未了》這張專輯中,《痛快的哀艷》《對殺人狂指控》《他舉起右手點名》三首佔據重要地位的歌採用了全新的創作方式,幾乎不再刻意打磨形式上的特立獨行,而把創作重心放在了思想表達的張力之上。相對早期力度較強的《蜘蛛天空》《蟬想》等作品,新的三首歌創作者對音域的表達力顯然有更加嫻熟與充滿技巧性的把握,整首歌的高低音明顯擁有更大的跨度,配合巧妙的編排、高低音的轉換,極大增加了歌曲整體的力度。三首歌中多處不惜用許多重複的音節來強調思想感情的執著,並與音階一道加強了音樂的表達力度,這是處女座「創作精緻病」得到痊癒的一種飛躍性的改變,對吳青峰本人日後對音樂與作曲的理解與加強具有決定性的積極作用。

*總的來說,《冬·未了》是一個已經非常強大的樂團,掌握了更加強大的技能,開啟充滿未知的更高處的大門的……一張決定性的專輯。我個人評價是優秀並且飽含樂觀的。

*至於專輯其他的創作錄製以及整體策划上的特點與評價請參考其它答案。


我可以說聽完最喜歡的是第一樂章 適度的快板嗎。。簡直想弄到琴譜擼一發T。T

聽完整專之後消化了幾天。作為一個理性派的蘇打綠粉,這張等了很久的冬專輯,給我的感覺是:

這註定是一張小眾的專輯。

作為蘇打綠的資深粉絲(不是那種只知道小情歌美麗我好想你的那種),應該會相當喜歡這張專輯。這張專輯和《夏 狂熱》很像。而估計很少有外行人會聽過這張專輯除了《下雨的夜晚》之外的歌曲。

先吐槽一下專輯的宣傳方式,從高水準壓片的高逼格唱片來看,這張專輯主要就是真愛粉才會買,而且之前又沒有放出口水歌和MV(比如秋故事的《我好想你》加上小時代效應簡直轟動)。這張專輯裡面的口水歌應該是《下雨的夜晚》,雖然提前出了但是並沒有專門的MV(可能是沒錢拍了?再遇見的MV我超級喜歡),也沒有出正式的歌曲(只有liveMV)。沒有噴口水歌的意思下雨的夜晚和我好想你兩首歌我都覺得很好聽,就旋律的流行性來說下雨的夜晚應該是聽過一遍就會很喜歡的那種歌。而這張專輯除了《下雨的夜晚》之外的其他歌曲(《地平線》和《牆外的風景》也還算容易朗朗上口)應該並不容易被大眾接受。

這跟夏專輯非常類似。雖然蘇打綠提到過「兩張專輯間隔時間太短,使得大家沒有足夠重視夏專輯「(好像是蘇打志裡面說的,所以後來就拉長了專輯間隔),但我覺得夏本來就很難被大眾接受,但是會成為資深打粉最愛的專輯之一(我覺得這張專輯從頭到尾到都是經典)。夏的問題在於,因為主題是搖滾,所以歌曲的評判性質很重,歌詞寫的非常好但是很難懂,除了無眠和他夏了夏天其他歌基本沒有太多人知道(比如彼得與狼還有包圍)。這張專輯也是類似,由於古典的主題,整張專輯的編曲非常複雜但是都涉及了交響樂團,使得其歌曲之間風格的differentiation不如秋故事(當然秋佔了古風樂器編曲的便宜)。而且冬和夏一樣,有很多高逼格的歌曲(如點名和殺人狂),而且蘇打綠歌詞越來越難懂了(本來覺得除了《遲到千年》我這種文青還是能看懂歌詞的),需要看著蘇打志細細品味才能體會。

其實這張專輯和夏還有一個類似的地方,就是季節元素在這裡是一種隱性的表現方式。比如說,一般我們看到一首與夏有關的歌,會想到冰淇淋沙灘西瓜炎夏的愛情,冬天會想到大雪溫暖的爐火之類意象。而夏整體表現的是夏之精神,所以我們並沒有見到這些元素,冬同樣。所以這張專輯並不能找出一首讓你在大雪紛飛的時候用來聽的歌(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而秋故事則不同,作為以情歌為主題的專輯,《天天晴朗》中秋日的陽光,《拾穗》,《說了再見以後》(MV中紅葉流)這些歌曲有明顯的秋之氣息。

下面說幾首歌曲

《他舉起右手點名》

歌詞沒有人能真正看懂吧,但是就不看歌詞聽旋律和節奏就很爽啊想搖擺搖擺,夏狂熱的感覺,這首歌給滿分。編曲提琴組的節奏配上搖滾,貌似這首歌幾乎所有打粉都給高分。

《對殺人狂指控》

請於《點名》配套服用,說的應該是同一件事。編曲上有部分爵士風的感覺。喜歡」冰入沒有星星的夜空「那處管樂的神來之筆。

《地平線》

相當不錯,首句的旋律很經典,這首的歌詞屬於專輯裡比較光明的。

在你的隻字片語裏找到勇氣

雖有陰晴 你的手卻透明而清晰

純真的信念 讓我瞬間充滿了喜悅

口滿了稱謝 我反複預演

浪跡的終點 寫在落日的地平線

和《當我們一起走過》有類似之處。(」我在曠野漂流/漂流的盡頭/就是你愛的寬容「)

是聽見 是看見

人最真實的改變

是痛的 也痊癒了

都回到原點

有一種在冬日回到原點重新開始的感覺。(略扯)

博物館

這首略失望,因為出預告的時候非常喜歡主歌的旋律,但是整體不算特別突出,不過青峰唱的非常好。

下雨的夜晚

同為口水歌,這首歌絕對不遜色於《我好想你》。

心疼你 不肯停歇

離不開 固執欲絕

謊言容易懂 真相卻總難以去面對

這部分非常具有爆發力和旋律張力

歌詞結尾的落腳點也很好,非常治癒。屬於整專最按常理出牌的一首歌。

牆外的風景

編曲很有爆發力,有《再遇見》的感覺。

未了

這首比較富有哲學意義,從旋律和節奏而言感覺略遜於《狂熱》和《故事》,但是歌詞的意境很好。配上最後的must keep singing算是完美詮釋了「故事未了,音樂不會結束」以及更深層次的意喻(這個估計得看蘇打志了)。

總體而言,這張專輯值得細細品味,作為一個口味多元化的大眾可能不容易接受,但是作為一個熟悉蘇打綠風格(尤其是早期以及《煩惱》裡面某些比較詭譎的歌曲)的蘇打綠粉來說,這張專輯很不錯。

尤其是後面的鋼琴協奏曲!!!怪不得蘇打綠這麼變態!!!畢竟阿龔~

最喜歡第一樂章,兩段突出的鋼琴旋律之間有差別,但是都非常棒。仔細聽會發現第一次的某些鋼琴旋律在第二次中用提琴組來呈現。

其次喜歡第二和第四樂章。

好想提一個問題「如何用專業的古典音樂角度評價龔鈺祺第一鋼琴協奏曲《冬之頌》?」

嗯,所以說,雖然沒有哪首「歌」可以讓我在大雪紛飛的冬日聽,這套鋼琴曲還是可以陪我度過整個冬天的。

無論如何,能完成韋瓦第計劃這種系列專輯,而且民謠搖滾古典都能玩的6,蘇打綠已經是創作能力頂尖的樂隊了。期待下張會是什麼主題。

非專業音樂人士,以上均為個人觀點。


手機占坑有空細答。

1、蘇打綠的交響樂嘗試在《無美麗》專輯中就有體現。我從未想過搖滾樂團的配器可以這麼沒有違和感地融入交響樂團中。在冬專輯出來前,我的內心想法是「做到無美麗的水準就足夠讓我感動了」。現在看來,我還真是低估了他們。

2、日光狂熱是四張專輯裡面概念性最強的兩張。日光中歌曲之間體現的一日的流轉、狂熱中對同一個意象正反呼應的描寫,以及器樂編排上刻意營造的季節感,都十分精妙。相比之下故事的概念性僅僅存在文字上而非音樂上,我們收穫了一批大熱單曲,而非一張優秀的專輯—是的,我就是討厭我好想你和再遇見。未了的編排並沒有刻意營造冬天的季節感。但是它的音樂性相比之前的所有專輯都強了好多,歌曲的命題也更加深刻。

3、為其他答案中說聽不懂不想聽的打粉們表示遺憾。如果你們想要膾炙人口的,簡單易懂的歌,你們可以去聽青峰寫給別人的作品就好。我也不能完全理解這張專輯裡大部分歌詞的用典和深意,可在當我嘗試去了解之後,我驚嘆於這張作品的精妙。而你們如果只是一個勁地抱怨「怎麼那麼難唱又聽不懂什麼意思」而不去哪怕嘗試著去學習一下知識什麼的,那麼你已經失去了蘇打綠最有趣的部分。不只是聽專輯。如果你對這個世界也抱著這種態度的話,你也已經失去了這個世界最有趣的部分了。

4、那個說蘇打綠這回「噱頭做得夠足」的人,我想對你罵髒話。他們處心積慮去德國錄音製作壓片,歌里都是文采,就被你說成是個噱頭。心疼我團。


這真的不是一場簡單的小情歌,這是一場做了很久的交響夢。

蘇打綠不是小清新,蘇打綠不是小清新,蘇打綠不是小清新。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從《你在煩惱什麼開始聽一整張專輯,複習過去的種種,蘇打綠給我的驚喜和突破實在是沒有一個樂隊能超越的。

春日光的濃濃台灣民謠 《夏狂熱里的對這個世界的吶喊 《秋故事裡充滿中國傳統味道的編曲 到《冬未了里大氣的交響樂。蘇打綠一直在突破。青峰在演唱會的時候說,每一次蘇打綠要做新專輯的時候都要把自己的過去忘記。如果你們沒有辦法前進的時候,就要試著忘記過去。每一次全新的嘗試都讓我有無限的期待。

當新專輯要出的時候,我不太激動。因為,他們的歌,第一遍讓我覺得比較一般,甚至是奇怪的和詭異。(如果聽第一遍就愛上的歌,十有八九是某胖威寫的 )但當我沉下心去仔細聽每一個音符和歌詞背後的意義時,會發現他們真的是動足了心思。吳青峰的思考越來越深刻,廣度也不再局限於個人人生 自然的美好,冬未了已經上升到戰爭 人性 人群 社會層面的思考了。新歌里依然有一些像《小宇宙》和《夏狂熱》里對自我的堅持和吶喊。青峰在我眼裡,已經不是一個所謂的舞台上遙遠的偶像了,他更像是一個有著獨特洞察力的作家和藝術家。似乎更貼近內心。

已經記不得蘇打詞多少次出現在我高中的作文 摘抄 仿句當中了。伴隨著青春,似乎和他們一起在成長。

《冬未了》讓我驚喜的不僅是那一如既往引領我思考的蘇打詞,還有很多很多。一一列舉:

1.阿龔說他搞定了所有的編曲。專輯裡的純音樂把所有的歌融合起來,讓專輯顯得整體。但古典的編曲單拿出來聽也是很震撼的。有幾首真的要感動到哭。

2.精分的主唱大人的聲線好像沒有降下來過。以往的專輯似乎沒有這一張充滿這麼多能量。非常有力的音色伴著弦樂,絕配。

3.看過演唱會之後就更加喜歡他們的演出,這次的演奏版的mv,很考驗功力。

期待有更多的人聽出不一樣的《冬未了》。那麼青峰母子就可以開心了 ⊙▽⊙

以下是一些蘇打綠的創作背景 搬運

由製作人林暐哲帶領下與德國60人的交響樂團進行了一場激烈的音樂撞擊。

2015三月在東柏林的一個著名的音樂廳,舉辦了一場秘密的新專輯《冬 未了》首演

驚動了當地的樂壇與媒體, 其中柏林日報更大幅報導了這次的演出,盛讚蘇打綠音樂上的大膽創新與華麗展現!

蘇打綠的韋瓦第音樂計劃,從2009年台東的《春?日光》開始, 歷經倫敦的《夏/狂熱》,北京的《秋:故事》,一路上堅持以自己成長的節奏進行新的音樂嘗試,不受外面任何音樂潮流的影響,專心耕耘獨樹一格的音樂小宇宙,是華語樂壇上少有的極端份子。這個計劃的最終章,蘇打綠更是毫不留情的大爆發,一次交出3張作品。

這是一場華人音樂最具衝擊的創舉

蘇打綠 完成交響夢 Live 的挑戰

有故事也有悲愴 有撫慰也有悵然 是終點也是循環

這次的《冬 未了》我們來到了柏林,進行了一次不可能的任務。

在十週年巡迴開跑後沒多久,這張專輯就已經啓動,陸陸續續進行編曲,阿龔也不斷修整交響樂的編寫,來來往往的調整編曲將近半年多,阿龔終於帶著這些成果,在一起合作的柏林指揮建議下,先到布達佩斯進行了一次錄音。接著,是團員們不斷地再次修正,進行錄音。幾個月後,才終於確定了所有細節,然後開始進行一次一次地排練,而排練的最終大魔王,就是要來到柏林,與近六十人的交響樂團進行一次現場錄製。這堪稱是蘇打綠十年來最大的挑戰。

在布達佩斯錄音的時候,阿龔講了一句讓製作人暐哲非常難忘的話。雖然阿龔從小學習古典音樂出身,但交響樂的編曲是一門極為專業的學問,不是學古典音樂就理所當然會編曲,何況還是整個交響樂團。柏林來的指揮對於阿龔編寫的成果除了非常讚賞,更是不可置信,反覆問他:「為什麽你會?為什麽你沒學過卻會寫?」

阿龔回答他:「I listen, I imagine.

我們在做音樂的這十年多,總是同時重視專輯與現場演出,專輯可以擁有現場無法反覆琢磨的細節,而現場可以聽見專輯難以呈現的情緒,在這次《冬 未了》中,我們都做了,先在錄音室裡琢磨細節,接著,要把這些細節直接用現場表現出來。

在柏林,我們演出了一場僅有百餘人的演出,進行全專輯十二首不間斷的現場錄製,這是我們一年來不斷調整細節的醞釀,一個月全力排練的挑戰。甚至團員、交響樂團、音樂製作人員與拍攝人員等工作團隊加起來,都比觀眾的人數還要多!這麽做的原因,為的就是想要在這張專輯誕生時,就讓大家看見這些歌「活著」的樣子。

在《韋瓦第計劃》的四張專輯,都有明確的主題,《春?日光》中,是對於生命、自然萬物的歌頌;《夏/狂熱》是人心初萌的黑暗吶喊;《秋:故事》是生活經歷的蕭瑟與豐收;而在《冬 未了》裡,講的是結束,卻也同時帶來開始,主題是循環。

這種循環,有好的,也有壞的。人的生命所要經歷的,總是會有死亡那一天,但同時,也總有源源不絕的生命誕生,結束,常常是開始,循環,是生生不息的。不斷重演的歷史、不同的事件,卻看見同樣的臉孔戴著不同的面具捲土重來。即便只是小到個人所要面對的問題,是不是同樣的處境也常常有如鬼打牆一般襲來,早上才溫熱了的心,晚上又涼了;昨天已經放下了、踏出去的情緒,今日卻又毀壞。

在身體與生命給你的邊界裡,有的人只能困住打轉,有些人卻能讓精神走向無垠,有的人會歸咎於命運,有些人卻試圖反抗。多多少少都因自身與世界的距離而感覺痛苦,而這樣個體的痛苦卻也常能變成集體的吶喊,一旦有人吶喊出你的心,痛苦得到了共鳴,是不是亦會轉為暖意。

這個主題的中心,就在專輯的標題歌曲〈未了〉之中,我們常困在自我洗腦的苦悶處境,孤單地認為無人可懂,也無人能解,卻難以看清自身的力量與美好。我們難以清算過去,難以計算未來,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是當下,此時此地。

恰好選在柏林,這帶出了德國在歷史上的沉重意象。但令人無解的是非顛倒、罪惡行徑,並不是在德國、在世界大戰才有的,多少濫用他人之名,借刀殺人扼殺智慧,讓思想變成暴力的;多少在最悲慘的歷史裡、怒吼的土地上,人命如螻蟻的;一直到我們即便是身處看似前進的時代,卻處處是令人費解的不公不義,多少不同的主義或歧視掐在不同人的脖子上;甚至不合理的殺戮被編織成課本上合理的教導,在不知不覺中,你從來沒想過自己正在被洗腦的過程中。〈對殺人狂指控〉與〈他舉起右手點名〉看似是討論歷史單一事件,但其實,那些一直存在在我們身邊不斷發生的恐怖事實從未結束,最恐怖的是,其恐怖很少被察覺。

〈痛快的哀艷〉中宣告無人能離開的鐘聲輪迴;〈我們不懂〉裡心靈浮沉的無邊浮游;〈博物館〉甜蜜想念的自困;〈下雨的夜晚〉眼見自困的人而給予陪伴;〈牆外的風景〉的不斷扣問與摸索;〈Must Keep Singing〉中歇斯底里的迴圈唯有繼續歌唱。

循環的概念持續,〈地平線〉終點也是起點,反反覆覆都回到原點;〈回車諾比的夢〉那靜止的空氣,是一次次撫平傷口的痂,才像回到空;〈Everyone〉給反覆掙扎的人給予無盡的愛,這三首像是循環中的喘息,輕撫動盪的心。十二首歌,都立意在各種不一樣的循環當中。

子夜過了,總有正午;冬天過了,總有春天。我們完成了《韋瓦第計劃》,下一步,等在後面的會是什麽呢?沒有標準答桉,常是蘇打綠的答桉;其實沒有答桉,通常才是生命唯一的答桉。


注在前面。

首發豆瓣二發知乎。全文是本人意見和想法,如有差錯請指正啦~

----------

青峰說這張《冬》需要洗掉我們對蘇打綠的所有印象,來慢慢聆聽。

在前面,先簡單談談所謂「我們以前聽的蘇打綠」。

創作層面上,青峰在我眼裡,就是華語樂壇年輕一代的第一人。

入坑曲是《相信》,喜歡的原因非常簡單,旋律動人,歌詞溫暖,聲線特別。

而喜歡到現在,是因為我繼續聽到了《空視幻》《相對論IV》《遲到千年》《小宇宙》有《飛魚》《這天》有《無與倫比的美麗》。

從「滾出我的天空」唱到「最熟最爛你的臉」。

思緒悠遊、立意磅礴、靈氣逼人。

他跳脫、不羈,卻又熱血、用心至深。

他的創作我真的要喜歡到炸裂。

而大概從《十年一刻》開始,打粉逐漸有爭議,到《你在煩惱什麼》和《秋:故事》愈演愈烈。無止盡的「是不是更加商業性」「不是我喜歡的蘇打綠」。

但是這個你聽了無論多少年的樂團在長大在改變在進步,而聽歌的你品味一如七八九十年前?

.

.

---高質量的韋瓦第計劃---

概念專這件事情,別的歌手有這樣的作品我都要大聲呼贊,而蘇打綠的韋瓦第計劃,已經做到第四張完結篇。

早從《無美麗》開始,他們把專輯歌曲排序錄製、在編曲、在尾奏做到每一首歌的連貫性,就是在嘗試一張新專輯作品的完整性。

韋瓦第計劃我特意做過一次總結:

1.四季四城四種風格:春/台東/民謠,夏/倫敦/搖滾,秋/北京/詩歌,冬/柏林/古典?。

2.一專一首泡泡主旋律改編:《各站停靠》《他夏了夏天》《小星星》《Must Keep Singing》

3.青峰的四種發色?和四種手寫方式?搭配每張專輯

4.希臘神話貫穿?:春的牧神,夏的酒神戴奧尼索斯動,秋的農神得墨忒耳,冬專提到西西弗斯並與前三神串在一起

5.?文字遊戲愛:藏"尾"詩「你攤開心中愁,我只見眼前秋」迴文詩「我讓你揭發我讓你恨我讓你罪怪我」

.

.

---冬 未了---

然後我來認真講講《冬 未了》的12首歌。

蘇打綠從來不「小」。他們觀察的世界,他們寫的主題立意,唱的歌詞從來不局限於在悲歡離合的情愛。

.

1.龐大的立足點——人禍

《痛快的哀艷》《對殺人狂指控》《他舉起右手點名》《回車諾比的夢》

.

《痛快的哀艷》

也是公開的第一首歌,它的著眼點始於微小。

正如青峰所言「自我的困擾,情人的爭吵,親子的隔閡,家族的失和,面子的維護,金錢的糾紛,利益的覬覦,疆界的爭奪,戰爭的發生……」

這個世界悲哀有巨大的能量,是故痛快的哀艷。

.

《對殺人狂指控》《他舉起右手點名》

這兩首是全專最暗黑、色調最濃郁的歌,屬於凜冽的寒冬,有種緊握拳到發抖的憤怒。

廣泛的理解都是在講述二戰的德國帶給世界各個國家毀滅性的的這場災難,集中營、納粹、(哎?直接打會被和諧嗎 - -)……

戰爭——人禍之巔!

諷刺、指控、反問。

人的慾望危害到極致 「是狼是豹是獅還是血蛭」

這場泯滅人性的戰爭 是「這曠古的最唾棄/毀滅之歌」

以及《點名》的點題句「令人憤慨的不是受苦,而是受這苦沒理由」。

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但這確實是足以令聽者戰慄的兩首歌。

.

《回車諾比的夢》

全專最抓我心的兩篇詞之一,總體排名TOP3。講真我最開始不知道什麼叫車諾比...並不會斷句....然後聽到「帶我飄吧,靜止的風,我是落葉,我是空」覺得很美,但並不明白。直到後來發現用內地的翻譯可能要說是《回切爾諾貝利的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呢,這場重大的人禍是高科技帶來的,全曲以悲憫的嘆息來表達。

有人分析過這是一首有佛性的歌,自覺不能比他說的更好了。沒問過能不能轉載,貼個鏈接&<回車諾比的夢

.

.

2.蘇打綠還是很蘇打綠啊

《博物館》《Everyone》《地平線》《我們不懂》《下雨的夜晚》《牆外的風景》

.

《博物館》

TOP2心頭愛。熟悉蘇打綠一點的打粉可能都了解這源自青峰兩三年的那篇微博「我說起你的淡如水,說起你的漫不經心,說起你的冷若星,埋怨你如何馬耳東風,投訴你讓我對牛彈琴,但當我陳列一切你的缺點時,卻發現自己已成為一座想念的博物館。」

然後青峰刪掉了原博,可今天改了改寫作這首《博物館》是讓我有一種,終於等到它的感覺。像是暗戀的故事,它有些澀,但回味又那麼甜。有人說想起《你喔》,但是《博物館》有它自己嗔怪的靈性。

.

《Everyone》《地平線》《我們不懂》

小威的兩首作品和阿龔的一首作品,屬於專輯裡平復的、溫暖的、冬日裡的晴天,這樣的歌。

小威的才氣也是我們都忽略不掉的,從《頻率》《漂浮》清新的甜,再唱到後來《當我們一起走過》送給團員的這首佳作,記得2012年在上海看con,青峰第一次唱這首歌,唱到在台上落淚。

送給青峰的愛與陪伴,夕陽消融在地平線盡頭,我們不懂這星辰。唔,就是聽完之後還有好好過一個冬天的打算的歌。

.

《下雨的夜晚》《牆外的風景》

旋律最入耳的兩首歌。先公布的《下雨的夜晚》也受到我很多路人朋友的好評。

就是非常蘇打綠。

只是需要另提一下的是青峰很喜歡雨,從《被雨困住的城市》《被雨傷透》《雨中的操場》未公開的《不及雨》到現在的《下雨的夜晚》。很喜歡他寫「我不會勸你要聰明一點,但我會在你難過時陪著你」的態度。

而《牆外的風景》呢,看到歌名以為在講柏林牆,結果真的在講柏林牆啊!沒把《牆外的風景》放在上一part歸類是因為,這首曲子更加柔和,更加pop,歌詞比較委婉,有象徵意義,描述封閉自己構建起自己與外界的「石膏」牆壁的歌,而呼籲看看牆外的風景,旨在表達破除禁忌和封閉,光與希望會從牆那頭一起來,是一種溝通、和平與美好的態度。

總之這兩首就是非常美辣。

.

3.我們不都在猜猜猜專輯名和主旋律

《未了》《Must Keep Singing》

全專的基調,並擔待著韋瓦第計劃完整性任務的兩首歌——找到關鍵詞「日光」,找到主旋律。

《未了》的希臘眾神聚集「他午睡,他狂歡,她教大地拾穗,而你靠你蹣跚,支撐自己輪迴」,以及主題「不愛永恆,但求現在,真實活著的人生」這樣非常質樸的價值觀。眾神永生,歷經輪迴,日夜循環,我們著眼現在,片刻永恆。

《Must Keep Singing》的主旋律這件事情,怎麼說呢,我真的覺得無言以對,太厲害了。一段泡泡隨「手」按出的旋律,成為韋瓦第計劃的藥引,做出貫穿四張專輯的四種譜寫四種編曲四種風格QAQ以及這個Slogan一般的標題讓我想到了《Believe in Music》...就是一種青峰的表態吧。風雨再大,世界再荒謬,我只要唱唱唱唱唱飆飆飆飆飆!

.

4.交響樂

我以前就說過阿龔的交響樂要佔掉蘇打綠半壁江山。在《無美麗》時期初始嘗試交響樂編曲,就把蘇打綠的氣質和那些所謂芭樂和小清新的歌手區別開,但在過往例如《飛魚》這樣的作品,靈氣有餘厚重不足,因此弦樂這個嘗試,只能說是一次創新的嘗試。

但是到這張《冬》,歷史命題的厚重感、憤怒指控的凜冽感,完全完全足夠撐得起弦樂的編曲。這也是一種令人驕傲感懷的進步。

以及我本人對交響樂沒有研究,說不出所以然,但是最喜歡《他舉起右手點名》的前奏,也就是先前每個daily的前配樂~

.

5.主唱

回去聽首單版本的《空視幻》再聽十周年live版的就可以看到差別了。

這十年的進步,主唱青峰,他聲音極高的辨識度,他現場的穩定度,他真假音轉換的自然,他的高音紮實,擔得起這張沉重深刻的《冬 未了》。

.

6.一點遺憾

比起前三張同名《日光》《狂熱》《故事》,《未了》沒有做主打非常奇怪...而事實上除了希臘神話貫穿這個亮點以外,副歌歌詞不如主歌,不然....是在表達endless?

打分:9.5

自評TOP3:《他舉起右手點名》《博物館》《回車諾比的夢》

.

.

---一點牢騷---

蘇打綠的創作也就是妙在對這個世界特別的窺視,我們忽略的世界都被青峰小威抓起來唱給你聽。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我以為最代表蘇打綠的風格的是兩首歌:小威寫的《頻率》和青峰寫的《Believe in Music》。但是如今一群全團32+的青年,如果繼續「看天空里浮雲悠遊,羨煞了我的不自由」,也會有點奇怪吧。

正如青峰所說,他面對有些商業性、蘇打綠變了的指責,只是繼續帶給我們《秋》《冬》兩輯都是六年前就寫好的曲子,而我們六年間的聽歌品味也並沒有趕上他們想要成長的速度。

.

蘇打綠很懂得嘗試、懂得彌補、懂得成熟,我真的再要問一遍,那些喜歡他們聽著歌的我們呢?


專輯圖片很不好當做各種社交App圖像……


不懂樂理 不會評價

發揮了阿龔的特長 保留了青峰的特色 表達了他們的態度

就是覺得可能蘇打綠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吧,釋放出了最原本的自己

愛恨分明 卻又選擇一種隱晦的方式表達自己強烈的愛憎

擔心專輯不會大賣 擔心會流失聽眾 擔心他們會吃土

所以這土我先吃為敬了!

?*? (ˊ?ˋ*) ?*?


蘇打綠不唱小情歌,開始玩交響樂了

2009年,「蘇打綠」推出了《春·日光》專輯,也開啟了他們的韋瓦第計劃「四季」之旅。此後,他們還在同一年發行了《夏/狂熱》,在2013年推出了《秋:故事》,直到今年的《冬 未了》,計劃完結。

《四季》是巴洛克音樂家韋瓦爾第的名曲,蘇打綠引用這個概念,將音樂類型用四季和城市區隔,「春」在台灣,「夏」在倫敦,「秋」在北京,「冬」在柏林。

如今,華語樂壇塌下心來認真做音樂的人越來越少,蘇打綠逆流而上,一直執著地堅持著他們得探索與創新。本張專輯無論是企劃概念、作詞編曲都費勁了心思,光是這種態度就值得點贊。

先來看一組數據(來自QQ音樂資料庫)

樂評人評論:

著名樂評人 趙南坊

天團的神級炫技

史詩巨制最終篇章完成,蘇打綠正式晉陞為華語天團。春、夏、秋、冬四張概念專輯架構起的浩大工程證明,這隊流行樂團已然超越同行,開始關注進行高層次的藝術創作。這哪裡是製作專輯,簡直堪稱打造神跡。它擁有神的視角,專輯創作視野基本就是上帝視角,俯視蒼生洞察世事,開天闢地的配器效果配搭哲理文學巨著般的歌詞,合力帶來聽覺以及心靈上強大衝擊。它還擁有神的能力,雖然進行嚴肅藝術創作,但成品並非與世隔絕,優美旋律滿足對悅耳體驗的要求,暖心歌詞足夠進行心靈按摩,這是打通階層差距和填平認知水平差異的音樂良品。

蘇打綠的能力絕世,整張專輯就是天團的炫技秀場。作為神跡的終極拼圖,《冬 未了》不僅完美收工,而且將藝術性提升到新高度。專輯中具體展示出對宏大敘事形式的強把控能力,最直觀表現即是跟大交響樂團完美配合以及創作複雜且不失美感的編曲。屬性柔軟的樂隊擁有一枚強大野心,為詮釋細膩情感不惜動用震天動地的大陣仗,這就是業內大寫的良心。《Viva la Vida or 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之於Coldplay,《American Idiot》之於Green Day,四部曲之於蘇打綠,都是天團封神的經典神作。樂隊層面,這是在自我修鍊追求入境;時代層面,這是在開闢新局面,世俗神曲流行口水歌肆虐的當下,這洋氣的藝術精品分明閃耀著啟示錄般的光環。

著名樂評人 姚驊

內容太豐富的一張唱片

《他舉起右手點名》仔細看這首歌的歌詞,你會發現這其實是兩個人之間的對話。這首歌是在想像被希特勒下令帶往集中營的一群人,被拐騙進永無天日的火車上……奧斯維辛集中營這樣的魔窟也許就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我們不懂》則是2009年就寫好的作品,這首歌的主題很沉重,講的是德國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曾想要自殺的念頭,整首歌是以「孤獨漂流」為題材,但最終的目的當然還是呼籲大家要珍惜生命。

《回車諾比的夢》則是為了紀念1986年車諾比事件(大陸譯名:切爾諾貝利),講述了核電站爆炸後,一個倖存者不願意放棄家園的故事。

《牆外的風景》一度以為是寫柏林牆的,後來發現原來這首歌強調的是要重視婚姻的平等。以上都是DISC1中的歌曲,聽完後你會感覺到冬天的肅穆與悲涼,而DISC2中的協奏曲則峰迴路轉,又讓人重新感受到希望,心情也隨之慢慢平復,這亦是專輯中無法或缺的一部分。

相比前三張,《冬 未了》更具有概念性,內容也更為豐富,但想要一口氣表達太多東西,是不是也會顧此失彼呢? 聽這張蘇打綠的新專輯,要去了解二戰、切爾諾貝利事件、還有文學和古典樂。不過聽完以後,我還是毫不遲疑下單買了實體唱片。

著名書評人 朱白

有澎湃也有跟不上趟兒的「良好」

流行音樂嫁接交響樂,小清新與華麗交融,也許會有人不適應蘇打綠的這次嘗試,也許也有人會對之投以無比推崇的讚賞,但從實驗性的創新和音樂的抵達有效邊界來說,給予這張聽上去複雜和動聽的唱片值得一個「良好」的評價,是公允的。從形式之間的媾和與融合來說,可能吳青峰的嗓音不足以支撐起那些複雜的弦樂,還有就是蘇打綠本身的小清新風格,不僅是音樂,還有他們的歌詞和一貫的姿態,都彷彿一直在追趕唱片中出現的那些好聽且複雜的弦樂伴奏。大概在這張雙CD的唱片中,結合表達得最為妥當的是《他舉起右手點名》這首,驚艷,痛感明顯,恰到好處,值得單曲循環播放一個晚上。

整張唱片絕對稱不上是失敗,但積極的效果也並不十分明顯。只是在這樣一個大多數人都以敷衍來對待音樂的今天,這樣的複雜而吃力的做法值得讚美。流行音樂不是這個吵雜娛樂圈的附屬,更不應該成為明星為自己貼金調戲粉絲的一件外衣,它可以有那些功能,但它的本質應該是不斷創造和實驗出精緻美妙的音樂。

作為「四季」的終結之作,也是樂隊的第十張唱片,《冬 未了》像一位資深的段子手,賣笑的表情和遊刃有餘的能力,都令這張唱片達到了某種高度。不俗,也不簡單,實驗嘗試且不忘記撓到了他們固有粉絲內心的瘙癢之處。

某唱片公司數位負責人 木遙遙

天才般別樹一幟的音樂計劃

作為蘇打綠「韋瓦第計劃」的完結篇,如同畫卷一般,直到打開最後一幕,才能完全感受和領會到它的絕美之處。以維瓦爾第最著名的《四季》為靈感源,蘇打綠在四部曲的安排上也受到和遵從大師的作品腳步,在《春》的樂章中展現輕快愉悅的情緒,使人聯想到春天的蔥綠和生命的快樂;《夏》則出乎意料地表現出疲乏、惱人的歇斯底里之感;而在《秋》中描寫則是濃濃的思念之情;最後到了這次的《冬》之篇,如同維瓦爾對冬天的理解一般,雖然外面寒意凜冽,但是冬天也可以是充滿歡樂和興奮的。所以,整張專輯在採用了激進般的情緒表達之上,同時附帶著冬季在冰上玩樂的輕快之感與歡愉之情。

《冬 未了》是一張爆發與沉寂、不安憤怒與肆意快樂的雙重性格的專輯。如同維瓦爾第是音樂史上的「叛逆」者,但是永遠受後人追隨和尊崇一樣,蘇打綠在流行音樂的進化上為我們添上了重重的一筆。

某知名音樂平台主編 Sean

六年,告別的青春故事

這張走了6年的《四季》專輯,終於在2015年冬季帶來了完結篇。從台東《春日光》、倫敦《夏狂熱》、北京《秋故事》再到這張柏林《冬未了》,這張具有蘇打綠個性的專輯,在四季的更替上,四個城市和四種情緒,畫上了一個不舍的句號。2009年,蘇打綠帶來了韋瓦第計劃,並在同年發行了《春日光》專輯,開篇曲《融雪之前》與即將發行的《冬未了》首尾相應,恰如其分。

《冬未了》這張在德國柏林拉開帷幕,《Everyone》為首播主打,這首由小威填詞譜曲的全英文創作歌曲,是小威幾年前偷偷寫給青峰的,這首滿含關懷與愛意的「情歌」,也是CP滿滿。在《痛快的哀艷》中,這與《夏狂熱》里的狂熱一樣,勇敢又痛快,《下雨的夜晚》又回到了蘇打綠的情歌,溫暖小調,心碎雨夜,安靜陪伴就足以。喜歡蘇打綠,就是喜歡蘇打綠這種感覺,不遠不近。

蘇打綠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在林暐哲的精心的把這個團隊融合到恰如其分,並在所有人的個性都鮮明的表現,吳青峰的追求完美,家凱的帥氣略呆,阿福的憨厚可愛,小威的多才耍寶,每個成員都充分的表現了自我。在一次與林暐哲的交談中,也發現了台灣人的精明與好學,這也充分的表現在其的每一張專輯,都充分的跟著這個時代該有的營銷與推廣方式,使得蘇打綠與年輕人非常的近,當然這都取決於起碼的音樂品質。蘇打綠4張季節專輯,每一張都是一份完美的成績單,足以認真推薦。(sean)

《天府早報》知名記者 周琴

日光狂熱,故事未了

《冬 未了》搬出了交響樂隊,聽起來很壕很貴,肅穆而凜冽的交響樂也無比契合冬的主題。老實說除了一兩首歌臉上寫的好像不是蘇打綠的名字外,很多都與蘇打綠春夏這兩張高品質的專輯保持在同樣的水準。萬能青年旅店都可以把大提琴和小號融入搖滾,請允許音樂的更多可能性。

日光狂熱,故事未了。

著名樂評人 愛地人:

痛快的哀艷,和冬天無關

《冬 未了》雖然遠赴德國錄音,與德國當地60人的交響樂團合作,但實際上對於蘇打綠這樣的樂隊來講,這些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它改變不了蘇打綠原來的音樂基因,所謂的古典,也只不過是音樂概念層面上的包裝而已。至於創作,《冬 未了》其實也就是一張正常的蘇打綠創作專輯,雖然不能說和冬天毫無關係,但至少和維瓦第的《四季》相比,根本沒有做到用音樂來突出四季的觸感。

倒是這張專輯所突出的英倫搖滾,似乎是蘇打綠有史以來最神經質的一次,整個的音樂質感,完全可以用其中的一首作品《痛快的哀艷》來形容。哀艷不僅可以用來形容吳青峰的聲線,更可以用來概括這張專輯的詞曲創作。雖然本質上還是文藝式的清新,但英式搖滾節奏律動帶來的衝擊力和張力,確實讓《冬 未了》顯得聽起來相當痛快和酣暢淋漓。只不過,這種痛快,依然和冬天無關。

冷空氣樂隊貝斯 賈文愷

交響夢

蘇打綠的這張《冬未了》給我最大的印象莫過於與交響樂隊的合作。

特別想解釋一下現代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合作方面的各種難點。雖然流行音樂一定是從古典音樂進化而來的,但是如今做流行音樂的音樂人很少能夠完全掌握古典音樂的精髓,甚至很多流行音樂人連五線譜都不識。流行音樂講究的是一種感覺,感覺到了,甚至不合理都沒有關係。而古典音樂極其考究和嚴謹,譜面上標註的音符是不允許有任何錯誤演奏的。交響樂團難點在於在一起,弦樂隊基本配置的86442陣容,單一提八個人同時演奏一段樂句,如果一個人出現了錯誤那麼聽覺上就已經完全亂了,更別說幾十人了。

最近一直協助朋友在做謝天笑與交響樂團合作的工作,深知這其中的難處,從我們學吉他開始就是首調概念而交響樂團完全是固定調概念,雖然演奏法都一樣但是腦子裡面想的完全不一樣,這就無形中給製作人添加了不僅僅要照顧到搖滾樂隊樂手和弦級數概念更要照顧到管弦樂隊總譜的出譜,乍一聽彷彿挺容易,但其中瑣碎的事情特別麻煩。

歷來搖滾音樂與交響樂團的合作並不少見,Metallica與交響樂團,蠍子與交響樂團都已經成為經典,但是這類合作已經建立在歌曲本身已經成型,交響樂團的工作只是負責加法,管弦樂的工作是讓歌曲更加恢弘或者陰暗等等。《冬未了》這張專輯的聽感是與交響樂的無縫銜接,甚至很多歌曲交響樂都是作為肢體的存在,這在歌曲編曲之初就已經確立了與交響樂的關係,這其實在某些方面要比某藝人與交響樂團後續的合作演出要容易很多,並且毫無違和感。

《冬未了》專輯中的歌曲在開篇幾首奠定了一種極其灰暗的感覺,歌詞方面也具備了人文思考的大情懷,《痛快的哀艷》、《對殺人狂的指控》、《博物館》、《他舉起右手點名》等等均充滿了一種對於人類的思考,這類大情懷的歌曲彷彿更適合於交響樂。

Disc2中古典音樂標準排列模式的四樂章,另外收錄三首古典音樂的原創單曲,徹底完成了一次交響夢。不管這張專輯的模式是怎樣的,從質量上已經超越了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流行音樂專輯。他們不再是那個《小情歌》時期的蘇打綠,《冬未了》這張專輯至少讓我這個曾經對蘇打綠完全沒有興趣的人重新認識了他們。

著名音樂達人 念安娜

這是一張耐人尋味的專輯

作為資深打粉來說,6年的等待確實值得。從專輯的弦樂部分和歌詞襯托的氛圍,特別是最後的鋼琴協奏曲來說,這無疑是一張精緻到完美的收尾專輯,絢爛、華麗、高端、大膽,甚至找不到一個適合的詞語來形容它的驚艷。歌曲《痛快的哀艷》一開場就是氣勢磅礴的弦樂,吳青峰的嗓音比之前多了一份自信的妖嬈。《牆外的風景》是整張專輯裡最容易被傳唱和接受的一首歌,自然而然的編曲,沒有刻意運用太多複雜的旋律,儘管融入了鼓點,但是聽來似乎也恰到好處。專輯中潛藏的嘲諷和憤怒,足矣證明蘇打綠非同一般的創作靈氣,而正是這種歇斯底里的洒脫讓打粉們陷入耐人尋味的意境。

總之相比《春·日光》綠色溫暖的感覺,《夏/狂熱》是熱情洋溢的,《秋:故事》多了一層情感畫面的穿插,那麼《冬 未了》則像是無聲的吶喊,而這種難懂的情緒需要你安靜下來細細品味。

海報時尚網編輯 一萱

四部曲最後一部,冬未了

較為喜歡的一首是《下雨的夜晚》,旋律與演繹上和蘇打綠以往的作品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還是他們喜歡的調調,簡單舒服的小情歌。蘇打綠一直以來都不喜歡追求潮流,外面流行什麼,他們不會盲目的去編一首迎合市場的作品,只專心致志的做好自己的音樂,所以做這樣類似概念性的專輯,可能比起好聽,有更多的意義在裡面,就像他們自己說的,四季四部曲也是一個循環,儘管這四部曲沒有給到喜出望外的感覺,但音樂的質量依舊沒話說。

《新京報》知名記者 劉子驥

Winter is coming,蘇打綠還遠嗎?

Winter is coming.日光狂熱,故事未了。蘇打綠「韋瓦第計劃」終於實現了四城、四季的閉環。現時段樂壇,用四張作品圍繞一個命題去詮釋整套概念,實在有點囂張,有點奢侈,單憑這一點就要給蘇打綠加分。大費周章的鋪陳一個概念的路數非常椎名林檎,當然蘋果女王是吳青峰的已知偶像,看似合理。如今,蘇打綠的野心早不局限於當年林暐哲音樂社頁面上的那個討巧的小清新。「韋瓦第計劃」從兩年被拉長到六年,四位主神,四個城市,台東、倫敦、北京、柏林,先後見證過吳青峰發色從粉紅到草綠到灰藍的變化,也記錄了四張專輯風格的切換。《冬未了》並非一張一見鍾情的作品,字裡行間與旋律之外卻埋藏著許多不簡單的密碼,輕易的戳中聽者的癖好與死穴。還好柏林的冬天夠長,有足夠的時間等你去玩味細節。選擇很冬天,很暗涌的柏林作為這場持續六年的儀式感收尾很高明,很打動我。恩,妙不可言。

手機觀看更多:《唱片評審團》第58期


便宜……


占坑留念。坐等台版簽名預售。

春夏秋冬集了快6年。終於要集齊了!!

感覺可以召喚出什麼了。

跪求ptt各位白爆!!!

好期待在柏林錄的這一張!!!

蘇打綠腦殘粉上。


哦哈,就是一張主場鄙視你們有多無知的專輯


有龔龔在 編曲有保證 聽everyone就知道了 等專輯到手再補


看到有人說那個他愛的蘇打綠不見了 留在了狂熱里

我只想狂笑 冬的曲子是和夏狂熱時期一起寫的 你們知道嗎

現在好多的人依仗著有自己偏愛的東西了

就拿那些被偏愛的來「嘲諷」不那麼被偏愛的

這樣的做法真的像長不大的孩子啊

為什麼在遇到不那麼主流的音樂時

不是嘗試去了解背後的含義 而是想也不想的「詆毀」呢

人啊 特別容易把自己帶入到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氛圍裡面

不合我意的就多踩上兩腳 極端化的事情真的不宜多做呢

哎呀 感覺偏題了

其實只是想說 音樂這種東西 太個性化了 很難有標準的評判

但是做音樂的心 可是怎麼樣都能看出來的 蘇打綠絕對是要多真誠就有多真誠

並沒有因為是打粉而無理捧他們 而是因為他們實在太棒 才成為打粉的

所以那些 不喜歡的也就別仗著以愛之名去傷害他們了

冬 比 春夏秋都要好 因為我相信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好


剛看到內個唱片啥啥團的回答我給了這樣的評論

我覺得,有些樂評人,根本不是很了解,就在亂講,用青峰的歌詞說,不用負責的話講起來最爽,我覺得,有的評價,什麼什麼來自著名樂評人XXX的,如果你真的去好好聽一遍,甚至就去百度一下,都不會說出那樣的看法,和別人不一樣不一定是個性,真的。蘇打綠真的是小清新嗎?未了真的有那麼不突出?冬專輯給你一種冰上玩樂的愉快感覺?不要用老眼光看人看蘇打綠看專輯真的,說出的話,真的要對得起自己。

我覺得,挺失望的,看似很權威的人,說出這樣不負責的話。都是在博人眼球嗎?想讓自己不一樣但是,我看了還蠻心塞的。

在紛亂的娛樂圈還保持自己的本心和追求的蘇打綠我真是好喜歡《腦殘臉》


挺好,華人流行音樂圈就是需要有這樣願意嘗試,敢於做概念音樂的創作者。韋瓦第本人就是嚴肅音樂創作者,作為韋瓦第計劃最後一張專輯融入交響樂算是點題之筆倒也無可厚非。

凡事有利有弊,流行音樂過於追求藝術性的代價往往可能要犧牲流行度,畢竟流行樂受眾更需要的是朗朗上口的旋律,明快的節奏,通俗易懂但又能直擊心靈的歌詞。

一味地曲高和寡並不是這個流行樂團的追求,畢竟他們也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人氣和市場的認可也由此得到累積。

已經有不少音樂人和其他各行業的人功成名就了之後就開始有了更超脫的追求,比如李宗盛,羅大佑,比如馮小剛;也有一些人不斷地重複自己,一招鮮吃遍天,賺得盆滿缽滿。人和人有不同的追求,但就流行音樂創作本身來說,寫出討好耳朵的旋律並不難。

最後,整個韋瓦第計劃為蘇打綠打出了特立獨行的品牌,使其成為華人流行音樂圈中不可忽視的存在。能在華語流行音樂市場不景氣的當下用合約唱片做嘗試是值得尊敬的。

PS:匿名不是因為利益相關,因為知乎要求綁定手機嫌麻煩。


從專輯發布前一陣發布的Daily的預熱,我們足以看出,蘇打綠對這次專輯非常用心,也非常有信心。傳達的概念主要有這麼幾點:第一,主題跟二戰有關;第二,要把交響樂運用的淋漓盡致;第三,為了呈現最好的音樂,可以不惜代價。

我們也得到了一些信息:冬專輯的名字,就像很多人猜的一樣,是「未了」,標點是空格,青峰發色是暗藍色加白色點綴,二戰,以及還有之前很早就知道的柏林,交響樂,還有後來我才想起來的薛西弗斯,等等。

一直懷著期待,終於等到了專輯的發布。接下來就按專輯曲目順序寫吧。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下也僅僅是我自己的一點點體會,可能並不怎麼成熟,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

1、痛快的哀艷

作為整張專輯的第一首樂曲,前奏開門見山傳達出交響樂的樂器配置,大氣磅礴,弦樂和鼓點融合,一聲一聲的都敲在心裡,很有感覺。

接下來進入第一小段:

整個星群 無人不病

只是要比 誰病得輕

細菌持續蔓延 突然潛伏又越來越高

白日低吟 一臉冷靜

夜晚解禁 放聲詬病

細菌持續蔓延 突然潛伏又越來越高

青峰在演唱細節上的處理非常棒,如「整個星群,無人不病」中的「不」字,「細菌持續蔓延」的「延」字,等等,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白日低吟…」那一段,相比於「整個星群…」這一部分,加入了更多顫抖和哽咽,如「一臉冷靜」的「冷」字,這一遍的「細菌持續蔓延」的「延」字,一直到「越來越高」的「高」字,情緒渲染一步一步加深。

第一遍主歌給人的感覺是,儘力用平靜的語氣,去述說一段凄涼,又忍不住抽泣的感覺。

接下來進入第一遍副歌:

沒人能離開 沒人能離開

祈禱而上帝也只好兩手攤開

沒人能例外 沒人能例外

冷淡宿命玩弄著他哀艷的痛快

這段副歌進入後,許多樂器都停止了,只剩下一把貝斯用低音附和演唱,我聽著感覺似乎傳達出了一點無奈之感,直到最後,重鼓加進來,弦樂也跟進,突然就釋放了情緒,並與之後的間奏相連接。

第二遍主歌:

整個星群 無人不病

只是要比 誰病得輕

細菌持續蔓延 突然潛伏又越來越高

樂器配置比第一遍豐富,鼓點更清晰。

在這裡,「蔓延」之後的停頓和喘息真是神來之筆。

接下來進入一遍加長了的副歌:

沒人能離開 沒人能離開

祈禱而上帝也只好兩手攤開

沒人得到理睬 沒人得到理睬

乞討而所有也只是不理不睬

沒人可能隱埋 沒人可能隱埋

逃跑而世界也只教落得活埋

沒人能例外 沒人能例外

冷淡宿命玩弄著他哀艷的痛快

一直到寫這個評價的時候,我才發現兩遍副歌是不一樣的(先批評一下自己的不認真…)。

這一次把副歌內容加長擴展,新加的兩個小節,是在第2、3的位置,作曲上重複第1小節,從第一遍副歌的AB,變成了現在的AAAB。最後,重複了幾遍「哀艷的痛快」,又進行升調,來到高潮。

然後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段落:

來繼續崇拜 來繼續耍賴 來繼續萌芽更多的鬼胎

繼續被欺瞞 繼續被出賣 繼續廉價地證明自己所存在

白鴿沾染 黑色塵埃

綠樹記載 血紅陰霾

我想跑開 無法跑開

我想期待 沒有期待

第一遍聽到這裡真的是驚艷了。且先不說正式的內容,進入之前的那一聲「啊」,是帶著憤怒的吼叫,這讓我想起之前青峰和鈴凱合唱《一個人》的時候,第一遍主歌的「是我逞強,說我不再愛她」的「再」字,有相同的意味。

這一段讓我感覺到一氣呵成的感覺,真是痛快!對於這一部分,我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反正就是好!!!

(對了有個想法:如果「繼續廉價的…」裡邊的「繼續」能用真聲頂上去會不會更有震撼,但是這樣一來演唱難度又增加了很多……)

這段里,「來繼續耍賴」的「賴」字,以及最後的「期待」,都值得細細欣賞。特別指出一點,「待」字即將唱完時,青峰又將其從真聲變成了假聲,不過此時大量樂器已經進來了,不是很明顯,但短短的一瞬足以體現抵達高潮之後的崩潰。

最後這個「待」字還真是聽得過癮!!!

接下來進入瘋狂的交響樂時間,節奏緊張,後來各種提琴的運用也大大增加了緊迫感。達到高潮瞬間安靜下來,只留下鋼琴,回歸平靜。

我讓你揭發我讓你恨我讓你罪怪我

原詞中,這一部分是寫成一個圓的,斷句的不同會出現兩種意思:①我讓你揭發我讓你恨我讓你罪怪我…;②…我讓你揭發我讓你恨我讓你罪怪我。

另,其中「恨」字唱的有要哭的感覺。

關於這首歌,音悅台上有如下描述:

這是一個楔子,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在時空的維度里,橫向來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向想來:歷史的每一個今天,都有著我們無法理解的事情發生。天災發生時,我們會說:無可避免。但比天災更無可避免的,會不會是人禍?因為人類,大自然正一點一點退出地球,但遇上天災時,我們埋怨的是?

自我的困擾,情人的爭吵,親子的隔閡,家族的失和,面子的維護,金錢的糾紛,利益的覬覦,疆界的爭奪,戰爭的發生??人的每一個行動,大都來自於展現自己的慾望,每一分一秒,我們都在用行動速寫自己的自畫像。

在寫這首歌時,這些畫面就在腦海里接續不斷,順著旋律,句子一片又一片如浪打來。這首歌的編曲,讓我每每聆聽時都忍不住想拔足狂奔,那些器樂互相的對話,實在太令人過癮了。

面對許多事情,我們會告訴自己,這是命運。真的有命運的存在嗎,那麼是誰給你的呢?我們不都是一個機率下的產物嗎。

在這個機率化身為各種形象各種信仰的主宰者面前,無助時我們吶喊,但,吶喊會有答案?仔細聽,「命運」無聲的宣告正敲起。

我想對於其最好的解釋還是來自於其自身吧。

總之,作為專輯的第一首曲目,無論是對於冬主題的體現,對交響樂的體現,對人性思考,還是詞曲創作及演唱上,都是非常好的開端。

——————————————————————————————————————————

2、對殺人狂指控

開頭兩個音符,好像是「la~mi」(可能不太准),有沒有一些喜劇的感覺,又隱含一些神秘詭異的氣息?這個開頭一度讓我想起卓別林式的喜劇,那種以喜寫悲的風格,不知道為什麼。

好像是陳佩斯還是哪位表演藝術家說過,喜劇的核心是悲。放在這裡,應該是想用卓別林式的方式,來表達猶太人的悲慘,表達對於二戰的悲哀。後面的「說到了尼采 你卻問 你踩了什麼」,也能印證這一點。

然而畫風一轉,接下來「re mi re do xi la do xi」(可能不太准),又變成了慢板的舒緩的抒情曲風。

又重複了一次,結尾曲調上揚,引入主唱:

後悔呢 一個大惡人

為巨大孤獨所醉昏

是陷害呢 說到了尼采

你卻問 你踩了什麼

是報復呢 一個平庸人

暴力遠比藝術單純

注意到這裡青峰的語氣非常狠,「後」、「陷」、「報」三字重音直接點到主題——指控。

我們把其分為三個小節,可以發現「…獨所醉昏」和「…藝術單純」唱法是一樣的:re mi fa mi;而「…踩了什麼」卻是re do la xi,整體可看做ABA形式布局。

那麼為什麼要這麼演唱呢?我猜是這樣的:第一小節提到的「大惡人」、第三小節提到的「暴力」,都是指代「殺人狂」犯下的種種暴力惡行,而「當我說的尼采你卻問我踩了什麼」,體現了惡人的無知和可笑,所以稍緩和一點點。

我尤其喜歡「說到了尼采 你卻問 你踩了什麼」這一句,首先這裡很直白的表達出施暴的惡人愚昧可笑,其次,這裡蘊含了大量信息(當然了這僅僅是我的猜測,以下都是臨時開腦洞查來的資料):

猶太民族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平均智商在125以上,我們聽說過的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馬克思、馮諾依曼,都是猶太人。二戰時,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妄圖將猶太人趕盡殺絕。

那麼文中提到尼采,尼采又與猶太人有什麼關係呢?

轉自:流言4:尼采仇恨猶太人

德國有一個漫長的反猶太人的傳統,可追溯(至少)到中世紀。在希特勒及其集中營之前很久,猶太人就成了大多數基督徒敵視的對象。值得稱道的是,尼採的周圍儘管生活的都是反猶太主義者,但他沒有跟他們一樣如此不寬容,而是公開譴責他們的反猶太主義。

然而,猶太人也是讓尼采思考很多的問題。對於一個德國基督徒要談論猶太人,尤其是他的語調中總是帶著諷刺和挖苦,這就等於給人們指控他為反猶太主義者提供了把柄。尼采是納粹分子及法西斯主義者的污名加劇了人們的這種指責。尼採的話語經常被斷章取義這個事實也為一些人提供了證據,他們稱,尼采跟他同時代的很多德國人一樣,仇恨猶太人。

實際上,尼採的很多觀點來自他對學術和歷史的興趣。作為一個語言學者,他對來自猶太教的基督教教義的起源以及猶太人和希臘人之間的複雜關係都很感興趣,尤其是在斐洛·尤迪厄斯①時期和使徒保羅信奉基督教之前的時代。作為一個我們現在會稱之為人類學的學生,他對社會比較也有興趣,「猶太種族」包括其中。作為一個道德歷史學家,他對猶太人在西方道德發展史上的作用有著濃厚的興趣。

尼采對猶太人的感情確實很複雜,就像他對大多數人一樣,包括德國人、英國人和大部分基督徒。但我們必須記住,他經常把基督教看做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他在猶太人中間發現的令人反感的道德觀念又經常在基督徒中間發現。他對猶太人的一些似乎否定性的評價也用來抨擊那些敵視猶太人的基督徒。尼採用他們自己對他人的毀謗反戈一擊。比如,他形容耶穌「太像猶太人」,因為耶穌沒有認識到「如果上帝希望成為一個愛的目標,那他就首先應該放棄評判和公正……基督教的創立者在這一點上還不夠有教養—他是個猶太人」 。

同樣,在第一本《論道德的譜系》中,他在批評猶太教的同時,也將基督教描述為派生的、缺乏創造性的東西。尼採在講述孕育了「奴隸道德」的怨恨思想的時候,他清清楚楚地提到了猶太人。「與猶太人所做的一切相比,世界上一切反 『高貴的』、『強大的』、『主人的』、『主宰的』行為都顯得微不足道。」

他們所做的一切就是「最具精神性的報復行為」。尼采很不情願地讚揚這種大膽的「創造性」行為。而且,他指出任何這樣的種族「有責任變得比任何其他高貴的種族更聰明」。尼採用飽含譏諷的語言寫道,如果猶太人被當做「人們」(或者「奴隸」、「民眾」或 「群氓」)的保護者的話,那麼,就「沒有人會擁有更為世俗的歷史使命了」。

尼采不僅刻薄地批判猶太教,也批判隨後的整個西方歷史。對猶太人本身而言,尼采流露的並非惡意,而是一種出奇的迷戀。

我們直接看結論吧,首先,尼采並不是猶太人,其次,尼采對猶太人並無惡意,只是當時德國對於尼採的斷章取義,也正應了這一小節的「是陷害呢」。

回到歌曲上來,簡簡單單寥寥幾字,便以施暴者在「尼采」上鬧出的笑話,點出了複雜深邃的背景,很用心。

接下來是一段樂器演奏,又出現了開頭那種詭異和神秘的氣息,又略帶廣闊的悲傷感。

唉 再來一次你會這麼做

你真的成為你自己了嗎

荒冢飾粉 皈依邪惡

這曠古的最血腥之歌

短暫的空白之後一聲嘆息,「唉」,很妙。不過目前才剛分析兩首歌,對比上一首《痛快的哀艷》里的喘息,初聽是巧妙,是畫龍點睛,但是第二次用,感覺就沒那麼強烈了,至於之後的歌曲里如果再出現,可能就會有泛濫之感了,先不管了寫到後邊再一起看。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之前,應該是沒有鼓的,從這裡鼓開始進入,並且無論是樂器演奏還是節奏、演唱,都轉向了偏抒情的訴說。

在這裡,與其說是質問或指控,我想,不如想像此時青峰正在開上帝視角,面對幾十年前的「殺人犯」,卻如同面對一個犯了錯事的孩子,拿出當年無可更改的暴行,溫和的問,「再來一次你還會這麼做嗎?難道這樣就讓你成為了想要成為的自己?」,更加合適吧。

這種感覺,就好像走了很遠,回過頭去看這一路經歷的故事一樣。時過境遷,我們早已不在當年的那個角色與時空,當年無論有什麼樣的和諧與衝突、快樂與悲傷,放在現在,也只能讓我們微微一笑而已了。

接下來的幾句,聽大家講,在曲子上是有一些呼應「交響夢」的。

荒廢了的墳墓,卻非要塗上粉黛裝飾,就好像總有人試圖以某些理由來美化戰爭,但是邪惡的東西再怎麼裝飾也脫離不了其邪惡的本質啊。這幾句詞寫得稍血腥,還是為了表達戰爭的殘酷。

接下來突然又起了一段,剛聽的時候有點嚇人,連一句的間奏都不給:

會改呢 當所有狂熱

被大魚吞下了又吐

是背叛呢 以超人之名

去神話了所有殺戮

是痛苦呢 做了假上帝

殺人不眨眼的茹素

這裡與第一節不同的是,如果把第一節命名為ABA,那麼這裡可以說是BAB。(這裡的「…下了又吐」和「…眼的茹素」都是re do la xi,而中間的「所有殺戮」卻變成了re mi fa mi)

這裡用「以超人之名 去神話了所有殺戮」,表達出殺人犯對於所做惡事妄想加一個能美化其行為的頭銜,與此前「荒冢飾粉」相一致。

這裡用「做了假上帝,殺人不眨眼的茹素」,說殺人犯自命為上帝,說我不只吃素不殺生,卻轉臉就又「殺人不眨眼」了,表現出其虛偽。

(另:至於「大魚吞下了又吐」,這裡我實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估計是有典故吧,反正腦子裡總想到一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青峰對於莊周的道家思想的理解有多深刻,大家也是知道的)

若再來一次你會怎麼做

慾望只勾起更多慾望嗎

是狼是豹是獅還是血蛭

你的阿修羅就算熄滅了

沉淪於斯 罪過生恨

這曠古的最唾棄之歌

這裡又一次用了我之前在分析《痛快的哀艷》中提到過的段落結構,第一遍唱簡略版,即AB,第二遍擴充一部分內容,重複再唱一句,此處為AAB。

這裡同樣用了上述舒緩溫和的語氣。

關於阿修羅:

轉自:六道輪迴中的阿修羅是什麼意思?

修羅Sura 和阿修羅Asura 來自於梵文,修羅就是『端正』,國人稱其為天神,梵文『阿』是否定冠詞,阿修羅翻譯過來叫『無端正』。無端正自然長相醜陋,且兇狠而好鬥,而修羅的長相倒可稱作氣宇軒昂。其實他們是親戚關係,血緣離開也不算很遠。在攪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的故事中,阿修羅從頭到尾就被毗濕奴和修羅算計了,出力多少不說,不但長生不老葯沒嘗到,還落得個身首異處。

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天龍八部眾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介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

阿修羅原是印度遠古諸神之一,被視為惡神,屬於兇猛好鬥的鬼神,經常與帝釋天爭鬥不休。如同阿修羅的梵文翻譯意指「非天」,他的果報殊勝,能生活得猶如天人般享福,但卻沒有天人的德性,性好爭鬥。阿修羅另被稱為不飲酒神,則有段典故。據說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羅原本是很愛喝酒的,但是因為他們喝的是由海水釀成的酒,總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氣之下就發誓再也不喝酒。

這裡應該是在講,就算你現在已經認識到了當初犯下的過錯,心裡的邪念已經慢慢消失殆盡,但是做了這麼多錯事之後你已經身不由己了,你會繼續沉淪於此。

我聽了很多遍,感覺青峰唱的是「罪過生根」,這樣解釋挺合適的:你犯過錯誤,其實已經在心裡生下了根,你懺悔、你醒悟,都無從改變了。

這段結束後是一聲較為舒緩的「啊~」,之後的間奏以鋼琴為主,鼓為輔,四個小節後又加入提琴(這裡可能我沒聽太准)。聽到這裡,我們幾乎就了解了整首歌的詮釋,這種動靜結合、張弛有度的編曲,很用心。

滅絕一切的亢奮

結果滅絕了自身

這時候編曲里有加入了一段急促的弦樂,這讓我想起周杰倫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里,快到結尾時在琴房彈琴的那段配樂,緊張感一下子就顯露出來,很刺激,很出彩。

字面上來看,這句話是在說惡人慾滅絕一切、統治世間的惡行,最終還是滅亡了其自身。將這層意思安排在整首歌曲的這個位置,非常合適。

冰入沒有星星的夜空

無休止的征服已告終

手冊里的教條燒成末

婚姻和遺囑同時啟動

這裡前兩句的編曲風格似乎是轉向了吹奏的樂器,是小號、大號還是什麼的,我聽不太出來。後兩句各種弦樂再度回歸,大氣磅礴。

荒冢飾粉 皈依邪惡

這曠古的最仇恨之歌

沉淪於斯 罪過生恨

這曠古的最毀滅之歌

直到「沉淪於斯…」,其他樂器漸弱,鼓聲越來越重,隨著所有樂器慢慢消失,最後只留下非常簡短的三聲鋼琴,一切又進入平靜。

整首歌來看,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張弛有度、動靜結合,編曲非常有側重的表達了整首歌的情感起伏。殺人犯固然可恨,但他們就一點都不值得同情?

我們說,這世上的愛和恨、善與惡、對與錯,其實並沒有那麼絕對。殺人犯是典型的惡人代表,人人憎而欲誅之,但我們上升一個維度來思考,他們的惡,又怎麼了能是絕對的?是什麼造成了他們的種種惡行?

我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故事,大意是說,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人,最當初是要經歷對世界怎樣的無奈和失望,才會讓他們走向滅亡之路啊,這是多麼恐怖的事。

與《他舉起右手點名》略有不同,我個人把《對殺人狂指控》更多看做上帝對於人性的指控,而《他舉起右手點名》,則是借納粹集中營的俘虜之口,揭露當年納粹「以刀殺人」的惡行,又映射現在的時代,很多人「以言語殺人」的罪惡。一個站在更高的視角,一個站在弱者的角度,但對於想要體現的思想上,有異曲同工之感。

每個人都是不完全的惡人,我們的人性都存在著慾望和罪惡的因素,也都有愚昧,以及情緒化的方面。當每個人都裸露在上帝面前,又有誰是完人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罪,犯著不同的罪;我能決定誰對,誰又該要沉睡」——周杰倫《以父之名》

———————————————————————————————————————————

3、地平線

最近越來越懶了,拖了好久才更,讓大家久等了。

這首歌的曲風較前兩首就輕緩多了,詞句的表達也沒有那麼難以理解了,我注意了一下詞曲作者是小威。結合everyone來看,小威寫的這兩首歌在整張專輯裡算是「簡單」了,但我這裡說的「簡單」絕不是說「不用心」,相反,小威的詞曲也別有一番風味。

個人初聽這首《地平線》,心裡的感覺就像坐在冬日的海灘,望著遠方的海天相接,心情也變得廣闊,曾經對於某些事情有過懷疑,如今卻漸漸堅定的感覺。

接下來具體的看一下歌曲內容:

前奏告訴我們,這將是一首與專輯前兩首歌曲有所不同的歌曲。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痛快的哀艷》和《對殺人狂指控》前奏,是不是也很清晰地告訴了我們,歌曲將要以怎樣的方式演繹?

我很佩服青峰的一點就是,儘管聲線音色是不變的,但是他可以把各種曲風都演繹的淋漓盡致,既有柔情的一面,又有兇狠的一面,這主觀上與演唱者對於作品的解讀深度和把握程度有關,但客觀上也離不開演唱者對於自身聲音嫻熟高超的駕馭和使用能力,青峰正是那千年難遇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思想都達到非常高度的奇才。

你如何假設我

是否像看一場煙火

今天的承諾

為明天定義了結果

煙火轉瞬即逝,意味「我」在「你」的生命中只是微不足道短暫一瞬;而這是「你」對於「我」的假設,又或許「我」從一開始就未得到認可。「我」卻寧願相信,今天做出的承諾,在未來總會得到結果。

簡單來看是在講兩個人的愛情關係,至於是否可以有引申的含義,我們繼續往下看。

在你的隻字片語里找到勇氣

雖有陰晴 你的手卻透明而清晰

純真的信念

讓我瞬間充滿了喜悅

我很喜歡第一句「在你的隻字片語里找到勇氣」,在一段不對等的愛情里,往往追求的一方會因對方的態度而或喜或悲,慢慢的在對方的平靜淡漠里失掉信心,甚至會在感情里產生自卑。而對方無意間談起的某些話語、不經意的一些小動作,都會讓「我」重新產生勇氣。

有許多人都有過追求對方的經歷吧?可以想一下你深深喜歡對方,對方卻又對你若即若離的那種感受,能更好體會這一段。

口滿了稱謝 我反覆預演

浪跡的終點寫在落日的地平線

光影之間傳頌這誓言

耳聽過的年生命沉澱

這裡的作詞應該是跟上一部分放在一起的,而作曲上把他們分開。第一次聽這首歌就覺得哪裡不太符合常理,後來細想,應該就是這裡了。這一部分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該怎麼劃分,就在我思考時,心裡竟有種若即若離之感,這恰恰與上一段中我說的那種感覺相符合,不知道是刻意的筆法還是我想多了。。。

所以我說,小威的詞曲也別有一番風味。

這部分大意就是說心的漂泊以遙遠的地平線為終點,那也就是說這種漂泊其實並沒有終點。但是在這段路途上,總會有「誓言」留下,有「生命」沉澱,說到底還是由「你」給的勇氣,讓我對於自己認定的人和事,堅信不疑。

在你的隻字片語里找到勇氣

雖有陰晴 你的手卻透明而清晰

純真的信念

讓我瞬間充滿了喜悅

口滿了稱謝 我反覆預演

浪跡的終點寫在落日的地平線

光影之間傳頌這誓言

耳聽過的年生命沉澱

接下來的一段鋼琴間奏,之後重複一段,不同的是這裡鼓從「在你的隻字片語…」就開始進入,比第一遍時要早,而且鼓聲更堅定,表達的感情也漸漸深入。

是聽見 是看見

人最真實的改變

最痛的也痊癒了

都回到原點

這裡似乎是之前的勇氣和信念換來了一個良好的結局,似乎是「我」成功改變了「你」對於我的態度,似乎是「我」曾經的心痛也不再有,似乎是一切都回到起始狀態。

但真的是這樣嗎?

這些場景是「我」親耳所聽,還是親眼所見?其實都不是,我沒有見到過青峰手寫的歌詞本,我猜如果這句「是聽見 是看見」可以加標點的話,應該是個問號吧。

所以這僅僅「似乎是」,誰又知道這一定不是一場夢呢?

純真的信念

讓我瞬間充滿了喜悅

口滿了稱謝

我反覆預演

浪跡的終點寫在落日的地平線

光影之間傳頌這誓言

耳聽過的年生命沉澱

開始不太理解,為什麼這麼突兀的轉到了「純真的信念…」,這讓我也開始懷疑之前小節的劃分,好吧我的劃分方式可能確實存在bug。

但是聽得多了,我慢慢體會到,這是在「夢」醒來之後,「我」依然能夠清醒的認識到,哪怕有些事情不能實現,我們仍要保持信念和勇氣繼續下去。在通往遙遙相望的地平線的路上,我們還是可以留下什麼的,生命會在我們努力的過程中沉澱,在未來總會厚積薄發。

所以寫到這裡,我們已經看出《地平線》並不像我之前想的那樣僅僅描述一種愛情狀態,它可以更多的延伸為對不明朗生活要抱有積極向上的堅持。生活總會欺騙我們,我們要善於抓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讓它成為我們繼續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念,不斷的對生命積澱,來達到似乎遠在地平線的美好理想。

聯繫到二戰的專輯內涵,我想,這是在《痛快的哀艷》思考過人性、在《對殺人狂指控》批判過納粹統治者之後,將角度切換到當年受壓迫的人們身上,用溫情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心中仍然對生活有所嚮往,並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念到達心中的「地平線」。

然而這些場景,是聽見?還是看見?

———————————————————————————————————————————

4、我們不懂

這首歌的詞曲是由阿龔完成的。熟悉蘇打綠的朋友們都會知道,蘇打綠並不只是等於青峰,更應該是一個整體。阿龔主修音樂系,對於古典樂、流行樂以及電子樂均有深入研究,這也使得蘇打綠的音樂性達到非常高的高度。一般來說,如果簡單地認為青峰所負責的詞曲和演唱是歌曲的靈魂所在,那麼阿龔對於音樂的把握則是給靈魂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肉體,讓青峰想要傳達的精神思想通過樂器的搭配而變得具象化,變得更加有血有肉。

在秋專輯中,我們已經見過了阿龔作曲的《拾穗》,我第一次聽的時候,還不明白所謂「拾穗」究竟是指什麼,但當我聽完整首歌,尤其是類似嗩吶的那段間奏,首先的感受是被驚艷到了,再接下來就好像在眼前看到了豐收的麥田、村莊里人們忙碌的身影和他們臉上喜悅的表情。最後恍然大悟,這不正是《秋》所要表達的一部分嗎。

所以這次很期待阿龔會交出怎樣的詞曲作品,因為我知道這將是一首與以往的歌曲有所不同,卻又毫不背離蘇打綠音樂的歌曲。

好了我們來看歌曲:

首先是阿龔的鋼琴獨奏。較一般歌曲不同,我們一般比較容易聽到的方式是用非常簡單的幾個鋼琴音來進入歌曲,比如周杰倫《不能說的秘密》、《說好的幸福呢》,等等。而這首歌的開頭就較為複雜了。這裡我把它解讀為兩點,第一點是因為《冬》的概念性很強,每一首歌曲與前後歌曲之間都互有關聯,整張專輯進行到第四首歌,已經「預熱」完畢,可以不用再走一遍「從零開始」的程序了;第二點呢,則要聯繫歌曲背景了,德國音樂家舒曼曾投萊茵河自盡,而《我們不懂》的這段前奏恰恰給了我水流一般的感覺,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舒曼投河前,其內心些許的小波瀾。

有時我們不懂黑

直到水被淹沒到眼前

有時我們不懂夜

直到天被灑下光線

綻放的光芒 無聲的音場

漂浮在每個心上

綻放的模樣 平靜的枝枒

在水面倒影上

可以想像此時的場景是舒曼躺在河水中,慢慢等待水面淹沒自己的眼睛,水淹沒了舒曼,他看到了黑夜裡的光線,看到代表著希望的光芒,看到了枝椏在水面的倒影…這一切吞噬著他,卻讓他感覺到平靜。這裡鋼琴的伴奏也充分體現了這種平靜,而這種平靜卻很恐怖,因為它也代表著舒曼心意已決,不再試圖做什麼掙扎,不再對任何事情抱有希望。

作為個體的人,舒曼會對這個世界有獨到的認識和體會,而作為天才的藝術家,舒曼的認識會遠遠超出當時那個時代的人們。藝術家們往往孤獨,天才往往被人當做瘋子。我想,直到投河自盡時,舒曼的內心世界也不曾被大眾所接受和理解,而使他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極大的失望。

我們不懂這星辰

只陪伴一個人

從深夜都浮沉

吞沒等到所有的靈魂都冰冷

響徹雲霄載浮載沉

河從寧靜到紛爭

從繽紛到昨天凌晨

蒸散夢才能永恆

星辰,可以認為是指舒曼等天才藝術家對於世界的認識。我們普通人並不能懂得他們的世界,這些「星辰」只陪伴著懂得它們的天才們,對於「星辰」來說,它們是孤獨的,對於這「一個人」來說,他自己也是孤獨的。他們想躲避世人的紛紛擾擾,也只能在夢裡才能永恆吧。

有時我們不懂黑

直到水被淹沒到眼前

有時我們不懂夜

直到天被灑下了光線

綻放的光芒 無聲的音場

漂浮在每個心上

所有綻放的模樣 平靜的枝枒

在水面倒影上

我們不懂這星辰

只陪伴一個人

從深夜都浮沉

吞沒 等到所有的靈魂都冰冷

響徹雲霄 載浮載沉

河從寧靜到紛爭

從繽紛到昨天凌晨

蒸散夢才能永恆

河從寧靜到紛爭

從繽紛到昨天凌晨

蒸散夢才能永恆

重複一遍,不過相比較於第一遍,演唱愈發堅定。

請帶著我 遍及失落

說著雨季的乾涸

晴空的裂痕都一點一滴開始狂奔

「請帶著我,遍及失落」這裡採用了左右聲道不同輸出的方式,營造了環繞的感覺。這裡給人的感覺就是人在臨死之前,已經開始產生幻象,聲音也是從四面八方環繞傳來。

我們不懂這星辰

只陪伴一個人

從深夜都浮沉

(間奏)

我們不懂這星辰

只陪伴一個人

這裡先唱了三句,沒有唱完,接下來是一段間奏,間奏也是慢慢轉向磅礴,最後停止。這之前應該就是舒曼完成了舒曼的死亡過程,音樂靜止的那一刻,生命也停止了運行。

之後輕輕唱的兩句,就像人走到了天堂,但還是不太確定這裡是哪,小心翼翼的睜開眼睛,終於確定來到了天堂。這裡「咚——咚——」的鐘聲(鋼琴聲),也暗示了這裡已經到了不同的世界。

我們不懂這星辰

只陪伴一個人

從深夜都浮沉

吞沒 等到所有的靈魂都冰冷

響徹雲霄 載浮載沉

河從寧靜到紛爭

從繽紛到昨天凌晨

蒸散夢才能永恆

這裡突然所有樂器響起,主人公終於確定了這就是天堂,自己再也不需要承受世人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心中重獲新生般喜悅的心情一併迸發出來。這裡伴唱聲越來越大,這種伴唱常見於佛教歌曲,也暗示這裡已經是極樂世界了。

才能永恆

才能永恆

直到醒了

直到醒了

這裡完完全全就是佛教歌曲的演繹方式。經過一番內心的掙扎,經過投河自盡的經歷,舒曼終於離開了紛紛擾擾的世界,到達自己內心的天堂,把心中的美好變成了永恆。

但是…

舒曼還是被人救起,送到了精神病院…

以為到了天堂,以為從此美好成為永恆,然而他還是醒來了…

資料來源於百度百科:

1854年,他因精神病惡化而喪失了理智,甚至連妻子也認不出了。一個嚴寒的冬日,他竟跳進冰冷的萊茵河裡企圖自殺,幸而被救並送進了精神病院,但他始終未得到完全的恢復。

1856年7月29日,舒曼在愛妻克拉拉的懷中安然逝去,終年46歲。

蘇打綠看似在紀念舒曼,其實不也是在訴說自身嗎?

蘇打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被大家了解為那個唱著《小情歌》的小清新樂隊,我忘記了是在什麼地方看過一個報道,說青峰有一段時間非常不喜歡唱《小情歌》,因為無論去到哪裡演出總是被主辦方或者歌迷要求唱,就好像蘇打綠就只有《小情歌》一首作品一樣。

從我最開始對蘇打綠一無所知,到慢慢聽過《小宇宙》、《相信》、《各站停靠》、《他夏了夏天》、《近未來》、《你在煩惱什麼》,以及最近兩年翻來覆去百聽不厭的《秋》、《冬》專輯的很多很多歌曲,我慢慢認識和了解到他們想要表達的思想。其實這才是蘇打綠呀,大家看到的《小情歌》只是他們的一個角度、一個方面而已呀。

這次的《冬》專輯講述了許多二戰的事情,批判當年的罪惡,並延伸到現在的時代,揭露現在的醜惡人性,我覺得這才是有意義的音樂。

然而這又會有多少人接受呢?

所以我會覺得,蘇打綠正是借舒曼的故事,訴說自己的感情。

作為聽眾,我們也許並不能完完全全理解歌曲中所傳達的精神思想,但我還是希望蘇打綠這樣用心的藝術家們能夠繼續完成更好的作品,啟發著人們,和這個世界。

———————————————————————————————————————————

5、博物館

這首歌很有年代感,或者說,這首歌有一種很舊的感覺。

斷斷續續的破舊老唱片聲音從開頭一直延續到結尾,正如博物館裡被塵封的歷史一樣。

關於這首歌,青峰是這樣說:

想念一旦在字句中固定下來了,有些部分就消失了。博物館裡展覽的,就算是再鮮明如潑、活靈活現的藝術品,不也代表著一些動作、一些回憶、一些故事、一些概念的塵埃落定,定案的死亡瞬間嗎。但那些瞬間,卻成為一種永恆,環繞、迴響、循環??

想像在打烊後,空蕩的博物館裡,那些作品裡的故事發出的聲響,回蕩在長廊里??我們對著一幅畫思想,是不是也隱隱約約能聽見它對你的思想投以遙遠的迴音呢,你每一眼看它不同的感受,會不會換來不同的連結?有時只是附和、復誦;有時像是回應、另一種再詮釋;有時候,你彷佛真的聽見它的回答??這是幾段括弧里,像是風吹過落下的聲響般的歌詞,想要表達的。

人怕藝術難以理解,藝術會不會也怕對牛彈琴呢。人在詮釋眼前的作品時,永遠一部分是渴望在幻想中失去自己。若只是一心想解開作品裡的謎(或許作者根本沒有設定那些謎語),有時就正是在扼殺作品。順著你的幻想面對你眼前的作品吧,博物館裡的那些藝術品,或許也這麼想著。

那些彷佛冬陽下解凍的碎冰,雪花發出的聲響,以及突如其來一陣冷冽卻帶暖的淡風,守護著博物館館裡的自溺晴好。

接下來簡單的理解一下歌曲:

歌曲開頭用斷斷續續的聲音營造出滄桑的歷史感。在數字音頻越來越高品質化的今天,我們動不動就能看到「無損」、「320Kbps」、「AAC」等宣傳字眼,那種斷斷續續的聲音,似乎也只能在上個世紀的回憶里才能聽到了吧。這裡總讓我想起20世紀的舊電影和舊唱片的感覺,讓我感覺自己恰恰就站在一個展覽這些藝術品的博物館裡。

輕輕的鋼琴聲,氣氛非常寧靜。展覽藝術品的博物館正是這樣的格調。

我 說起你的淡如星

說起你的漫不經心

不經心

說起你的小聰明

我 埋怨你的冷若冰

埋怨你的馬耳東風

耳邊風

埋怨你的粗神經

跟前奏一樣,同樣是非常簡單的鋼琴、斷斷續續聲音,加輕輕的演唱,博物館正是這種感覺。隨著青峰一字一句的演唱,我們就像在沿著展覽的走廊,一邊欣賞兩側的藝術品,一邊向前走,似乎永無盡頭。

而我 當我展覽出你的優點

卻發現自己

不過是一尊藝術的門外漢

而我 當我陳列出你的缺點

卻發現自己

已成為一座想念的博物館

這裡延續之前的處理風格。這幾句話寫的非常好,值得反覆品味。你可以把它當做描寫愛情,寫給心上人聽,你也可以把它當做現在的自己對於過去的紀念,紀念歷史和藝術…無論你怎樣想像,這幾句話都別有一番韻味。

之後鼓聲進入,節奏稍稍增加力度的進行了一段間奏。(似乎還加入了一些管樂,不太確定)

而我 當我展覽出你的優點

卻發現自己

不過是一尊藝術的門外漢

而我 當我陳列出你的缺點

卻發現自己

已成為一座想念的博物館

演唱感情慢慢深入,一直推著博物館的」遊覽」進程向前。

我 投訴你讓我碰壁

投訴我總對牛彈琴

牛不聽

投訴你的牛脾氣

最後一切回歸平靜,就算參觀者心裡再有什麼波瀾,博物館還是一如往常般寧靜。

整首歌最好的詮釋,應該就是我放在開頭青峰寫的那段話了吧。

———————————————————————————————————————————

6、回車諾比的夢

初聽到歌名,我還不能理解「回車諾比的夢」是什麼意思…

查了一些有關車諾比(Chernobyl,大陸譯作「切爾諾貝利」)的資料,感覺心情很複雜。

可以說,車諾比事件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之一。事故發生於1986年的前蘇聯統治下的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第4發電機組爆炸,核反應堆全部炸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成為核電時代以來最大的事故。輻射危害嚴重,導致事故前後3個月內有31人死亡,之後15年內有6-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方圓30公里地區的11.5萬多民眾被迫疏散。」

簡單摘兩個我搜到的資料:

● 被隱瞞的切爾諾貝利核泄露事件(少兒不宜)_中華論壇_中華網論壇--網友影響中國--全國最大社區媒體 ● 被隱瞞的切爾諾貝利核泄露事件(少兒不宜)

切爾諾貝利事件25年後現在的樣子-51區 切爾諾貝利事件25年後現在的樣子-51區

當我看到那些廢墟的照片,那些因輻射殘疾的老人、畸形嬰兒的照片,我的頭皮和後背一陣陣發麻。這不是天災,這是人禍,是人類親手把自己的同胞禍害成了這個樣子。

我承認若干年來人類文明的發展,讓我們的世界變得發達和便捷,但我們多數人沉溺在科技帶來的假象中,有多少人注意到人類的活動已經給世界帶來了災難呢?

帶著對世界的關懷,蘇打綠帶我們夢回車諾比,用真實存在的廢墟,喚起人性的思考。

帶我飄吧 靜止的風

我是落葉 我是空

所有的雨 即一滴雨

拈花微笑 覺有情

第一秒從左聲道進入人聲「帶我飄吧」,「飄」字開始鋼琴進入,接下來人聲交替出現在左右聲道,演唱給人較為安靜的感覺,加上左右交替出現的安排,更符合夢境的感覺。

第一句出現的「風」是整首歌的關鍵字之一,後續會提到「那等不到的抱歉,交給風,交給風」,寫的非常妙。首先看開頭這句,「靜止」與「風」看似矛盾,其實卻用這樣的矛盾說明了,車諾比事件造成的後果,不是簡單的靠一場風就能夠稀釋的,而作者將自己比作落葉,希望風能夠「帶我飄吧」,也可以理解成絕望的呼喊吧。簡簡單單八個字,就描寫出那種無助感和尚未完全放棄的一點點希望。

「我」是落葉,而「我」又何嘗不是車諾比無辜的民眾呢?

落葉這個意象在這個場景下,很容易讓我想到被遺忘的人們,事故發生已經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多數人只記得當年在這個地方發生了一起嚴重的事故,而當年核輻射對人們造成的危害,並不會隨著事件的熱度衰減而消失。如今這座城池仍然荒無人煙,仍有當年收到輻射影響的人,他們或是生出了畸形嬰兒,或是身受殘疾的痛苦,或是失去至親至愛…但隨著時間,他們的痛苦,還是被遺忘。

對於「我是空」,我有點不確定它的含義,是「空氣」,還是「一切皆空」呢?

接下來的雨,也就類似上句的「風」,同樣是作為稀釋污染的自然界事物出現。「所有」的雨,僅僅等於「一滴」雨,也像靜止的風一樣無能無力。

「拈花微笑」,或者說「拈花一笑」,是佛教用語,在百度查到以下含義:

佛祖所傳的其實是一種至為詳和、寧靜、安閑、美妙的心境,這種心境純凈無染、淡然豁達、無欲無貪、無拘無束、坦然自得、不著形跡、超脫一切、不可動搖、與世長存,是一種「無相」、「涅盤」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領會,不能用言語表達。而迦葉的微微一笑,正是因為他領悟到了這種境界,所以佛祖把衣缽傳給了他。

由此看來,上文「我是空」應該也是指佛教方面了吧。

愛曾經是你身上

最活躍的能源

恨在你心中爆炸

你的心 成為沉默車諾比

似乎是用擬人的手法,想要寫車諾比核電站為人們提供了能源,為人類生活做出了一定貢獻,這種貢獻可歸為「愛」。確實,人類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我們接受了太多來自地球的「愛」,無論是核電能源,還是目前更廣泛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等。

但是目前在很多領域,都有開採過度、資源浪費的現象存在,這樣持續下去,總有生態平衡崩潰的一天,我們可以把其理解成來自地球的「恨」。

但是注意我用到的「似乎」,看上去真的是在說車諾比事件和地球生態,但是我認為青峰的詞往往都具有深意,尤其是在《冬》這張專輯裡,幾乎每首歌都會延伸到人性。

所以我想,在這裡,應該也是講人性吧。由愛生恨?沉默中爆炸?…

結尾的時候鼓聲開始進入,歌曲開始厚重。

接下來進入下一段,慢慢的出現管樂器,漸漸加強:

送走青春 也送走了

悲傷苦悶 愛恨情仇

他入睡時 縮成種子

埋葬齋戒 忘川宇宙

這裡我大概理解為,人生是一段不停老去的過程,送走青春之後,人慢慢老去,在這個不停逝去的過程中,我們也慢慢看透了人生里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

人生的一切都將以永久的沉睡為終點,「縮成種子」這一句非常形象,既是在形容人的逝去,又用「種子」這一意象表現出重生之意。

至於「埋葬齋戒,忘川宇宙」,我想了很多種含義但還是不太能夠理解。我暫且以「埋葬了齋戒,忘川於宇宙」來理解,也就是說,人在逝去之後,將人世間各樣的束縛都拋棄,以生命體最原始的狀態出現在宇宙中,以這種毫無思想可言的原始生命體狀態等待千年的輪迴重生。

附「忘川」的含義: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人死之後要過鬼門關,經黃泉路,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由忘川河劃分為界。忘川河水呈血黃色。 忘川河上是奈何橋,橋頭有孟婆守著,要想過橋就得喝下孟婆湯,她會問每個要度過奈何橋的魂,喝不喝孟婆湯。喝,則忘記前世的一切,重新投胎來過。但有一些不願忘記所愛之人,不願喝這孟婆湯,那麼,他便必須跳下這忘川河,忍受千年的煎熬,才可再入輪迴。在這千年中,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所愛之人度過奈何橋,卻又無法與他(她)相遇。漸漸地,他們忘記了本身要等待什麼,渴求什麼,再然後,便什麼都忘了。渾渾噩噩中,就度過了千年,等待著輪迴……

總的來看這一段,聯想車諾比事件的背景,首先我們能夠想到的是受輻射傷害的人們。我在聽歌的時候,總是在腦海里想到一幅畫面:在幾乎荒無人煙、寸草不生、到處斷壁殘垣的車諾比,有一位因輻射截肢、癱坐在輪椅上蒼老的老人,望著眼前破敗的廢墟,回想起數十年前的這場事故,淚水不斷順著皺紋流下來…這一切是值得永遠銘記,還是隨著時間流逝和人們的老去,最終淹沒在浩瀚的宇宙中?

(接下來的內容,就當做我的一點點對於宇宙的腦洞好了…

繼續深入一個層次,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世界,面對的所有愛恨情仇,又何嘗不能當做處在一場巨大的「車諾比」事件中呢?在這個世界上,天災和人禍每天都在發生,人類也都會或多或少受到傷害,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不也跟車諾比居民一樣嗎?對待車諾比的人民,我們或是同情、或是冷漠,而放大來看,在整個世界中,其實全人類都是可憐的。

再繼續,我想,這裡涉及到了佛教所說的輪迴。佛教認為宇宙來源於一粒塵埃,科學上的研究說宇宙始於一個奇點的大爆炸,宇宙膨脹到了極限,又會收縮,最終再次成為一粒塵埃,不斷輪迴。與此相比,人類實在渺小。如今,我們看似不斷的改變這個世界,讓其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但是實際上,人類的任何活動,最終還是會「一切皆空」。

佛看透世間萬物,所以成了佛。)

我們回到歌曲,來繼續…

我們其實不需要

沙皇般的能源

菩提心的老歲月

揮不去 邊界上人的思念

我在百度里鍵入「沙皇 能源」兩個關鍵詞,得到了以下資料:

沙皇炸彈(Царь-бомба)(北約早期代號為RDS-220氫彈,蘇聯代號為「伊凡」("Иван",「Ivan」、AN602氫彈),也稱為「」赫魯曉夫炸彈」。是一枚在冷戰時期由蘇聯所製造的實驗氫彈。「沙皇炸彈」之名即意謂著它是「炸彈之王」,因為它是人類至今所製造過所有種類的炸彈中,不管是在體積,重量或者威力上都是最強大的炸彈。

它的爆炸當量(yield)本來相當於1億噸的TNT炸藥,不過蘇聯當局憂心試爆後的核子落塵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外交糾紛,因此將核彈縮減為5000萬噸的爆炸威力。

儘管就算被刪減了一半的威力之後,沙皇炸彈的威力依舊為二戰末期投擲於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的3846倍。雖然蘇聯成功完成試爆,沙皇炸彈仍然從未列入現役武器,蘇聯軍方僅僅想要利用沙皇炸彈作為蘇聯在軍力上的象徵與展示。

人類本來並不需要這些核能源、核武器,正如遠古時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狀態,其實是人與自然相處最和諧的樣子。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們發掘了煤炭、石油、天然氣,直到現在人類尚不能完全控制的核能;各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不斷加劇,我們從刀槍棍棒的爭鬥,慢慢演變成了足以毀滅世界的核武器戰爭。如果不是人類的慾望愈發膨脹,我們真的需要這些足以炸掉世界的能量嗎?

對於菩提心,是這樣的:

菩提心的本體就是利益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現觀莊嚴論》中所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無上菩提之心。又稱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無上道意,或略稱道心、道意、覺意。此菩提心為一切諸佛之種子,是凈法長養之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則得速成無上菩提。蓋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薩最初必發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稱為發菩提心,略稱發心、發意;最初之發心,則稱初發心、新發意,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論》卷四十一雲(大正25·362c)︰『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

處在這個人心不古的時代,我們也只有在「老歲月」中才能見到「菩提心」了吧。但就算是這些「菩提心」的「老歲月」,對於車諾比這樣一個可以看做生死邊境的地方,也是無濟於事的。

這裡的間奏讓我感到一種莊嚴的儀式感,就像在白雪皚皚下,一場葬禮上的頌歌。(這些聲音應該是管樂吧?)

那等不到的道歉

交給風 交給風

那從前是悲哀的

一首偈 聽他無聲對你說

受到傷害的民眾永遠無法得到一聲道歉,也永遠等不到一點點挽救。無論責任是屬於當地政府、發電廠、還是工程師,但現在這一切卻只能靠大自然的力量,用風來慢慢稀釋。

從前的這一切故事,也只能化成一首偈,無聲的記載下這些悲哀。

最後只剩下鼓聲,就像沉悶的心跳聲,伴隨著越來越困難的呼吸,直到靜止…直到心臟停跳…直到…故事裡的…一切…都停止…

而,在另一個世界:

I won"t hurt you

I won"t hurt you

你永遠不會受到傷害。(正常翻譯應該是「我不會傷害你」,但我很想翻譯成這樣)

總的來看,這首歌涉及了很多佛教的學問。從《春》專輯的《各站停靠》時期,青峰就在歌曲中融入道家思想,這次到《冬》專輯,又將佛教思想信手拈來,真是有如神來之筆。

其實聽過歌曲之後我們想,對於車諾比事件這樣芸芸眾生遭受災難的事情,從佛的角度切入也是非常合適的,但是這之前又有誰能想得到呢?除了蘇打綠,還有誰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呢?

所以,這首歌基調雖然柔和,沒有在第一時間讓我感到《他舉起右手點名》般驚艷,但是細細品味,亮點還是非常多的。

———————————————————————————————————————————

7、下雨的夜晚

如果我沒記錯,《下雨的夜晚》是第三首在「音悅台」完整播出的歌曲(另兩首是《Everyone》、《痛快的哀艷》)。

首播時候只有視頻版,沒有音頻版,我還記得當時我出門聽歌都用mv版單曲循環,手機電量掉的可是真快…

如果說《Everyone》是積極向上的正面力量,《痛苦的哀艷》是質疑人性的瘋狂吶喊,《下雨的夜晚》就是在用蘇打綠最擅長的抒情方式,就像以前那些歌曲一樣,再次擊中人心最柔軟的地方。

前奏由豎琴(感謝評論區指正)進入,演奏給人以輕快的感覺,就像微微細雨那樣。

他用他遺忘的本能

走了那麼遠

一直到今天

你還為他紀念

你用慢半拍的腳步

走得那麼累

一直到今天

他都沒有察覺

青峰的情歌,有很多一部分都是用並不複雜的詞句,描寫出很深刻的情感。不知道此處的手法是不是可以稱作「白描」?

這裡上下分別用四句講述了兩個人各自在愛情過後的狀態。前四句所寫的「他」,依靠人類遺忘的本能,忘卻了這些過往,生活繼續向前,而「你」卻還是放不下「他」;後四句所寫的「你」,總是慢半拍接受生活,被過往拖住,前進緩慢,而「他」早已毫無感覺。

這裡用上下相互對應的寥寥幾句話,從兩個人不同的角度切入,非常形象的寫出了這段足可以擴展成一部言情小說的感情狀態,從中也足以見青峰駕馭文字的功力。

有很多人善於遺忘,只是因為他們不再想記得;也有很多人總是慢半拍,也只是因為他們不願放下罷了。

心疼你 不懂告別

讓過往 不斷上演

記憶的上空

倔強地盤旋著那一天

這裡主要是講「你」總是陷在過往中,不懂得告別那些過去。這讓我想起來青峰曾在演唱會《小時候》的動畫mv里寫的一句話:

「要向前走,總是得先告別」。

這句話無論是指生活,還是感情,都非常有道理。

人的記性沒那麼好,但也沒那麼差,那些真真切切發生過的事情和出現過的人,哪有那麼輕易被遺忘?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在不同階段,總要遇見很多人和事,慢慢就在心裡堆積了太多,當我們到了下一個階段,繼續前行時,卻成了負累。

那段時間我在念大二,也正面臨一些些屬於學生階段的比較複雜的事情,也做不到兼顧自己喜歡做的事和自己應該做的事,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和分析,我最終還是選定了一條不會後悔的路,而同時,我也不得不放棄了一些東西。

當時的我,每天都在告訴自己,「要向前走,總是得先告別」,生活要想繼續,總是要割捨掉什麼,總是應該向前看的。

這段詞中的「你」,不懂告別,便一直活在過往裡。是執著,還是傻呢?

回到歌詞中,有一些詞句值得推敲:

首先注意這裡第一句的「心疼你」,其實還隱含了一個主語,完整的句子應該是「我」在心疼「你」。這裡算是「我」的第一次側面出現。

最後「記憶的上空,倔強的盤旋著那一天」,這種風格讓我想起「青春在風中飄著」這句話。它們都是用活用的動詞描述一個抽象的詞語,如用「(倔強的)盤旋」來描述「那一天」,用「飄著」來描述青春。青峰的作品中,有很多都用到了這樣的手法,這樣把抽象的事物寫活了,整句話的畫面感和動感一下就出來了,特別妙。

接下來絲毫沒有停頓,行雲流水般的直接滑入副歌部分:

下雨的夜晚

你的心

整個都摔碎了

讓雨水

靜靜掩護你的眼淚

我不會問

不會說你

太傻了一點

濕透了

我會在這裡陪著你

各種舒緩的弦樂都起來了,非常好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聽過Disc2的第二樂章,大家可以去欣賞一下這些樂器的演奏。

不知道以前從哪裡看過有人說,如果用一種樂器形容青峰的聲音,那麼一定是小提琴。在這裡的演唱部分,又讓我想起了這句話。

這裡用詞也較為簡單,不矯揉造作,而深入人心。首先是說「你」在下雨的夜晚終於忍不住情緒,心也碎了,雨水打在臉上,掩護著眼淚通通流了出來。接下來,我們終於看到,在這段「靠本能遺忘」的「他」,和「慢半拍」的「你」的故事中,第一次正面出現了「我」。

那麼這裡的「我」是誰呢?

是一直為「他」紀念的「你」一直忽略的,在「你」身邊的「我」嗎?面對你們的故事,「我」不會怪罪「你」,不會說「你」傻,「我」什麼都做不了,只能靜靜的陪著「你」,而「你」還是後知後覺,總是忽略「我」的存在。

還是一個看透了凡塵、接近上帝而存在的「我」呢?「我」見過類似的事情太多太多,「我」也理解你們尚未看開這一切的心情,但人生就是要經歷這麼一次崩潰,才能成長,「我」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默不作聲的觀察著這一切,但「我」始終陪著「你」,照看著「你」。

無論「我」是誰,以及甚至「我」是不是真實存在於你的生命中,這都不重要。但請「你」相信,總有人陪「你」度過這些悲傷。

接下來又是一段非常好聽的間奏,真的非常好聽!最後進入鼓聲,開始第二遍主歌:

像一個演員

把悲傷當作是排練

白天被馴服

夜晚卻更劇烈

像一片落葉

墜落前枯黃的紛飛

情緒越沉重

就越貼近地面

我本來以為這裡會繼續講「他」和「你」的故事,沒想到是選用了「演員」和「落葉」兩個意向來講悲傷和情緒,感覺詞上有一些割裂感,沒有與之前的風格統一,我也沒想明白這樣安排的用意如何。另外,我總是覺得,這首歌給人感覺更像秋天,可能也是因為「落葉」這一段吧。

很多演員的悲傷,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排練所練成,最終在鏡頭前成功表現出悲痛欲絕,聯繫到後面說的「白天被馴服」,我個人認為這裡所說的演員,其實是小丑演員。

忘了從哪看過一篇文章,講小丑演員是很悲涼的角色,在舞台上,他們需要不斷讓自己出醜或是受到傷害,來博得觀眾的歡笑聲,他們就好像沒有尊嚴的木偶一樣站在燈光下,卻還要面帶笑容。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在一次演出中,有一位小丑演員因身體不適,在舞台上重重摔倒了地上,而觀眾只是大笑,還以為這是節目的安排,最後演出結束,小丑坐在後台,滿身淤青,無奈的嘆氣。喜劇、鬧劇,其核心其實是悲,就是這樣。

所以白天他們演繹角色的悲傷,而在夜晚,當他們做回自己,悲傷卻會更劇烈。

而對於落葉,這裡被賦予了情緒,其實也是在說人,「情緒沉重,貼近地面」,就是指人生中出現的那些低谷吧。

心疼你 不肯停歇

離不開 固執欲絕

謊言容易懂

真相卻總難以去面對

無論是一直為「他」紀念的「你」,還是在夜晚悲傷劇烈的演員,還是那些處於低谷的人們,都在繼續堅持,這種堅持已經近乎於一種固執,已經無關乎事情本身是否有意義了,這樣的狀態很讓人心疼。

我很喜歡「謊言容易懂,真相卻總難以去面對」這句話。青峰再次用一個很簡單的句子,寫出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

我們幾乎都說過謊言,也都聽過謊言。有的謊言以利益為目的,而有更多的謊言,本身並無惡意。每一段愛情都會被承諾天荒地老,這算不算謊言呢?每一段失意,都需要充滿希望的鼓勵,但又怎麼會有人能真的預見此後美好的未來,這算不算謊言呢?無論出於何種目的,我們在很多時候選擇了說謊,它看似更容易被人接受,但背後的真相,卻往往讓我們都難以面對。

甚至於,在面對不想接受的事情,或非常棘手的事情,有時候我們更期望得到謊言,雖然我們內心如明鏡一般清楚。

下雨的夜晚

你的心

整個都摔碎了

讓雨水

靜靜掩護你的眼淚

我不會問

不會說你

太傻了一點

濕透了

我會在這裡

結尾升高,銜接到下一部分:

放晴的夜晚

你的心

終於悄悄睡了

讓月光

靜靜蒸發你的眼淚

誰都別問

都別勸你

要聰明一點

雨停了

我還在這裡

從「下雨的夜晚」,終於到了「放晴的夜晚」;

心,從「摔碎了」,終於「悄悄睡了」;

眼淚,從「被雨水掩護」,終於「被月光蒸發」;

從「我」不會問「你」的故事,到誰都別問你的故事;

從「我」不會說「你」太傻,到誰也別勸你要聰明;

從「濕透了」之後「我會在」,到「雨停了」之後「我還在」。

前後個別字詞的變化,寫出了雨過天晴的狀態。從整首歌來看,之前用了一些故事和意象來訴說人生中的不如意,到這裡悲傷和挫折終於成為過去,《下雨的夜晚》,其實是在讓我們等待「放晴」。直到所有聲音完全停止,之後引出主旨:

受傷了

誰都會哭泣

哭完了

別否定過去

快樂的 美好的

都還在這裡

等著你

這裡的演唱和演奏都有種雨過天晴的感覺。這幾句點出了主旨,這首歌就是在告訴我們受過傷之後,哭過之後,要向前看,未來還是充滿了美好和希望。

而對於過去,我時常想起《喜歡寂寞》中,「如今故事發展成就一個我」這句話。過去發生的一切,都已成為既定的事實,無論當初做了什麼選擇,都不要後悔,就是當初一步一步走下來,才造就了如今的我。過去,無論發生哪怕一點點或好或壞的偏差,我們都不會是現在的我們了。所以當有人問到我,我是否會對過去的某些事情遺憾或後悔,我會說,我從來沒有對過去後悔過,我只會感激過去,感激過去發生的事、遇到的人,感激在生命歷程中已經成為必然的巧合,而我此時此刻要做的,正是向著未來,認真的過每一天。

關於這首歌,青峰這樣說:

「身邊常常會出現在談戀愛時,就仿若卡進死胡同里的朋友,像已經沒有空間還堅持要旋轉因而跳針的電風扇,明明已經結束卻還是自己無限輪迴,然後周遭的人也跟著瞎起鬨,勸的也好,安慰的也好,幫罵的也好,教訓的也好,落井下石的也好??

「很多人會在受傷或失去的時候,就全盤否定過去的所有,其實這是人的通病,總是會被眼前出現的錯誤鬼遮眼,就遺忘了對方曾有的好;有些是眼前發生了讓你氣憤或讓你難過的事,更甚只是從朋友口中聽來的說法,或許根本只是誤解的事情,卻讓你被情緒沖昏頭。我們都太容易聽別人轉述一件不好的事情,連跟當事人求證也不願意,就完全失去了判斷能力,直接怪罪或直接發怒,一下子推翻所有信任,這不知道是對人性的過度懷疑,抑或是對自己一點自信也沒有,其實都是很可惜的事情。人要累積對彼此的信賴、依賴都不容易,長久以來百分之九十九的好,卻總是在那百分之一的不好發生時,就彷佛從未發生過;因為一點點小事,而犧牲了多少的美好時光,讓過往的好都變成真正的白費。那愚蠢的,犯錯的,究竟是誰呢。

「如果事關情緒,應該做的行動其實是超越它。曾經看小苗寫過:『生氣裡面,都是愛。』是啊,沒有愛,沒有在乎的話,根本不會生氣了吧。既然是來自愛,又怎麼能讓自己隨地丟棄,任性遺忘,輕易踐踏呢。不能得願的愛,收好留給自己吧,不被領情的愛,是別人無緣擁有,只要你不自已遺忘,自己糟蹋,那愛不會如覆水,你能讓愛迴流給自己的。

「更何況,有時候在踐踏的過程中,珍貴的青春與時光,就這樣無聲憑空蒸發了呢。」

———————————————————————————————————————————

8、他舉起右手點名

這是本張專輯讓我感受最深的一首歌。

首先我想貼出來青峰寫的這段話:

究竟什麼人有權力對別人的生命做出任何決定呢?

這首歌是在想像被希勒特下令帶往集中營的一群人,被拐騙進永無天日的火車上,一路到未知盡頭的心情,如果我是一個隱形者,有能力聽到當場他們沉默下思想的聲音,那對話會多麼巨大。這個噩夢,充滿了七嘴八舌、無限疑猜,有的角落謾罵,有的角落抓狂,有些放棄了只能祈禱,有些瀕臨死亡發出譫語,有些因為驚魂已然失去了信仰能力,顧不得教條而怨天尤人,一句話還來不及說完就斷氣了??

我們現存的世界,是不是也總是隨意對別人判斷。用刀殺人會犯法,所以用言語殺人就盡情?曾看到有個明明犯錯的人,卻在電視上嗆答:「不是神,誰也無法判我的罪」,結果這樣的人,卻到處判別人罪,甚至不願意讓別人擁有平等的權利,看不見自己的歧視,還言之鑿鑿假造事實,捏造他人的罪名,妖言惑眾讓不明事理的人輕易加入踐踏別人的行列。又,如果不是神,就無法判你的罪,那麼,對你來說,不就代表法律一點都不重要?既然如此,修改法律爭取平權,又對你有何差?這些綁架神的人啊,天堂真的會在你們的未來出現嗎?多少軟弱的人格都表現在無數過剩的批評之上。

若集中營受害者當時想著,幾十年後的世界是否還有莫須有的罪?是的。當然,沒有那麼血腥殘忍,但種種思想上的暴力,還是有好多人在面對。而你,在為這種暴力助紂為虐嗎?

這樣的歷史殘絕人寰,我們都會為這些犧牲者的人權抱不平。但,時至今日,還有多少人的「基本人權」竟然荒謬到需要「他人」的同意。多少人將自己邪惡的思想,往別人身上抹?那麼,髒的,是抹的人,還是被抹黑的人呢?

輕信並散播謠言的人哪,也請你們看看自己,看似無辜卻血腥滿滿的手吧。

然而,這就是我們還必須期待更好的世界,戰士們,請為你自己,奮戰到最後

一口氣。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一些信息,這首歌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更準確的說,是無形的思想對話),寫一群猶太人在被帶往納粹集中營的火車上的感受。在之前《對殺人狂指控》里我曾說,同樣是講這段關於希特勒、納粹、集中營、猶太人的故事,前者可以看做是上帝對人性的指控,而本作品則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切入,以更加接近真實的角度反映了當時這段故事。

而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時代,雖然少了二戰那樣瀰漫硝煙的戰爭,但是利用言語和思想殺人的現象,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血腥的存在呢?以刀殺人和以言語殺人,又何嘗不是同樣殘忍的存在呢?

接下來看一下歌曲:

歌曲一開始就瀰漫著緊張的氛圍,急促的提琴(大提琴和中提琴,感謝評論區指正)演奏,為整首歌定下了基調。我經常說,在這個世界上,音樂是極其有魅力的存在:在恐怖驚悚風格的電影里,當你還未曾看到畫面,僅僅聽到這樣的配樂,就讓你先行毛骨悚然起來。在這裡亦是如此,當我們還未曾聽過演唱,也未曾看過歌詞,僅僅憑這幾秒的前奏,就足以讓我們的耳和心被抓進來。

在這八個小節前奏進行的過程中,我的大腦也在不斷設想,青峰將要怎樣來演繹這種「暗黑系」主題的歌曲。直到青峰唱出第一句,我驚嘆了:首先是青峰的斷句和重音安放的位置,都和節奏完美契合;接下來是青峰的音色,刻意壓低的聲音和兇狠的吐字,有別於我們更加熟悉的「天上風箏在天上飛」的那種唱腔,非常貼合歌曲。

「這是眾人共謀的一個惡遊戲」

「那火車不應該載我們到這裡」

「個個幽靈像死了又死的魅影」

「我是一個編號還是擁有姓名」

首先,俘虜們很清楚,以希特勒為代表的納粹們共同謀划了這樣一場「遊戲」,其本質是「惡」,而且被冠以不知名的罪帶上這輛火車,也是不應該的。然而他們心裡再清楚這些「罪」,又有什麼用呢?

他們還是來到了這裡,踏上走向死亡的火車,走向註定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人只能死去一次,而這裡卻用了「死了又死」來描述,更加表現出他們不僅肉體死亡,更重要的是喪失了思想和精神。

人與其他生物的區別在於,人有思想。生物學意義上的死亡,其定義範圍是所有生物,對於有思想的人而言,我想,當其喪失了對於生還的渴望,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一次死亡了,之後哪怕肉體還在苟延殘喘,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當他們踏上火車的那一刻,他們已經死亡,只是肉體還未來得及變成屍體罷了。

編號和姓名的區別,也就是物與人的區別。在這裡,俘虜們已經沒有了人權,他們就被當做一個個有編號的貨物,被清點,被運輸,直至被銷毀。

這些語句,都帶著血淋淋的味道,撲面而來。

這一段的最後半句,鼓聲進入,隨著擊打的節奏,繼續深入到下一段。

「那毒蜘蛛懂得讓人手舞足蹈」

「看它們正要奪走凱旋的指環」

「這裡甚至不容許粗糙的渴望」

「時間是不存在的 讓惡夢餵養」

我看過另一個人的回答,說這裡「毒蜘蛛」即是指希特勒,這給了我很大啟發。

之說以說「毒蜘蛛」懂得讓人「手舞足蹈」,應該就是在說希特勒非常懂得如何煽動大眾,向他們灌輸自己的思想,讓人們支持其政權。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希特勒的演講稿,非常有煽動性。

在這列火車上,在納粹面前,俘虜們不允許有一點點求生的渴望,整天暗無天日。他們失去了時間的概念,或者說,他們也沒有需要時間的必要了,因為肉體的死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被逼迫著走了岔路 還能活著再見嗎」

「移民」「俘虜」「同性戀」「吉普賽」「猶太」

「有沒有它這麼恨我們的八卦」

「幾十年後 世界會不會還一樣」

為什麼說「被逼迫著」走了岔路呢?

猶太人自身並沒有什麼過錯,也並未走向「與世人為敵」的岔路,只是在納粹顛倒是非的煽動下,大眾接受了「猶太人走了岔路」的思想而已。於是人們認為錯在於猶太人,走入歧途的是猶太人,該被判處刑罰的,也是猶太人。

那麼納粹口中猶太人的罪,是由於歷史?由於政治?還是由於宗教?其實都不是,納粹屠殺猶太人,只是因為他們想要屠殺猶太人罷了;那些罪,也都是強行冠以猶太人的罪名罷了。

而這些情形,只在猶太人身上發生過嗎?

從這裡開始整首歌的主題開始由二戰擴展出來,我們對於「移民」、「俘虜」、「同性戀」、「吉普賽」、「猶太人」的偏見和誤解,是不是也如此呢?

歷史已經過去,該澄清的也總會被澄清,現在的我們都在聲討當年希特勒的罪行,都在同情猶太人的命運,因為我們已經站在幾十年後的角度回顧。當時的人們對於猶太人的態度,也正如我們現在對於移民、同性戀等群體的偏見吧。由此,當年通向死亡的列車上,俘虜們會預見到,在幾十年後,會不會還是有一些群體,就像他們一樣,被大眾誤解為罪人呢?

現在看來,的確如此。

「令人憤慨的不是受苦」

「而是受這苦沒理由」

「看官們 若有選擇」

「你會當受害者或劊子手」

最慘痛和令人憤慨的事情,並不是受苦和接受犯錯的懲罰,而是你被迫安上莫須有的罪名,接受並不屬於你的懲罰。猶太人有什麼理由接受世人這樣的偏見和誤解,有什麼理由慘遭屠殺呢?

我記得以前微博上有聲援同性戀的一句話:曾經由男人來決定女人該不該受教育,白人決定黑人能不能活下去,後來我們都認為這是荒誕的,如今我們卻又讓異性戀來決定同性戀能不能相愛!

作為普羅大眾中的一員,我們再普通不過。我們不是移民,我們不是同性戀,我們卻隨著大眾的輿論,就像當年被希特勒煽動的民眾也在反對猶太人一樣,對移民者和同性戀者指手畫腳,又何嘗不是這個時代的殺人犯呢?

之後的間奏中,青峰捂住嘴,發出掙扎的聲音,表現出了死亡邊緣的俘虜們絕望無助的樣子。

「它的綸音讓我們集中如螻蟻」

「瘟疫的紅十字」「痙攣的六角星」

「被自己的夢吼驚醒多血淋淋」

「給它一根指頭 它要我整隻手」

綸音,意為至高無上的、不得違抗的命令。猶太人被下令屠殺,就像螻蟻一樣,任由納粹擺布,無法抵抗。

十字即指基督:

基督教教義認為,是耶穌的12門徒之一的猶大為了30塊銀幣而出賣了上帝之子,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造成了基督徒們在情感上對猶太人的仇視。所以說信奉基督教的歐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難接納猶太人。

六角星指猶太:

由於猶太人以六角星形為標誌,在納粹德國橫掃歐洲期間,德國佔領的波希米亞及摩拉維亞保護國總督法蘭克(Hans Frank)遂首創讓每個猶太人都佩戴識別標誌,上書「猶太人」(Jude),並附六角星。他的這項建議於1941年8月提出後,當年9月5日即被希特勒核准實施,稱為「恥辱名牌」(schandband),而後所有的德國佔領區都全面實施。1944年,當時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組織了「猶太師團」,隸屬於英國軍隊之下,也以六角星為標誌,獲得丘吉爾承認。1948年5月,猶太人獨立復國,選擇六角星形的藍白標誌為國旗之徽。六角星形代表了猶太人,從此遂告確定。

自從納粹瘋狂屠殺猶太人,猶太人的世界陷入了噩夢。在極端恐懼的夢中,被自己的吼聲驚醒,那該是多麼血淋淋的情景。

「給它一根指頭,它要我整隻手」,真實表達了納粹要將所有猶太人趕盡殺絕的殘忍。

「所有生靈加起來 也不值它一個慾望」

「寧可站著死去 也不跪著苟活」

「在愛仇敵之前 卻先恨了朋友」

「住進一朵火焰 就成為螢火蟲」

希特勒的這種統治世界的想法,僅僅是為了一己私慾,而不是為了解放全人類,完全不惜以世界生靈塗炭為代價。世界上尚有許多人不肯屈服,寧可反抗著死去,也不願苟且偷生,正是這些人的力量,讓我們的世界免於更深重的災難。

關於「愛仇敵」:為什麼基督教里上帝說要愛你的仇敵? - 丁雨的回答

在新約中,耶穌提醒信徒,真正的仇敵就是撒但。但人往往只看得到眼前所見的,將那些侵害了自己權益的人視為仇敵,搞錯了大方向;而這樣的仇敵,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權益。如果人與人之間彼此傾軋、彼此為敵,必將導致更大的仇恨和災難在世間蔓延(其實這些現象如今有目共睹)。

所以耶穌所說的是,不要把從人的角度所認為的仇敵當作真正的仇敵,要顧念對方不過是與自己一樣的人,擁有一樣的靈魂,連上帝也顧念惡人,給他們陽光雨露,更給他們無數次悔改的機會。基督徒豈不應該也如上帝那樣去憐憫那些所謂的仇敵嗎?

至於最後一句,我沒能理解。是在說希特勒心裡的一個想法,對世界產生了影響?是在說民眾內心接受了納粹的煽動,產生了對猶太人的誤解?還是說猶太人心裡尚存一絲光亮,點亮整個民族的希望?

「因為他的不公 才有了第一個殺人犯」

「智慧帶來原罪」「別用契約馴服我」

「命運瞎了眼 誰能抓一綹頭髮」

「天毒氣已四溢 我逐漸失去我」

人人生而平等,但這個世界還是存在很多的不公。自從不平等開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便造就了第一批的殺人犯。

關於智慧和原罪: 智慧帶來原罪。

傳說神造的亞當和夏娃因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實而擁有了智慧,因此被上帝趕出伊甸園,並不再擁有永恆的生命,而成為了人類的祖先.

猶太教中把智慧當做原罪. 原罪,顧名思義一切罪惡之源.罪惡是什麼?猴子不知道,樹也不知道,石頭更不會知道.人能明辨是非因為人有那種智慧.善惡只在人心.好的或者壞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就會有不同的結論,事物本身並無好壞之分.

犯罪是一種行為,犯罪的結果是犯罪者得到了相應的懲罰.也就是說,當因為我們做了某件事,卻因為做這件事而變的痛苦,那麼那件事就是我們犯下的罪.而當人類擁有智慧時,人類與以前不同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覺到了"自我".他從此不再溶與自然,"他"就是那個思維著的他,而處此之外的就是非自己的,自己是絕對獨立的了,絕對孤獨的. 孤獨就是擁有智慧的人類永遠擺脫不了的宿命,也就是因智慧而得的懲罰.

關於契約,我只找到以下資料:

猶太人自認為是上帝的「特選子民(the Chosen People)」,與上帝有著某種契約關係;基督教雖脫胎於猶太教,但已演變成一種普世的宗教,它認為所有的人都可以歸化為上帝的子民,基督徒負有拯救人類和世界的使命。所以,當基督教與具有優越感的猶太教迎頭相撞時,衝突就不可避免了,要麼被歸化,要麼成為「萬惡不赦」的異教徒。正因為如此,那些狂熱的十字軍戰士在東征時就提出了「幹掉一個猶太人,以拯救你的靈魂」的口號,基督教會也想盡辦法包括使用暴力手段來迫使猶太人改變信仰乃至消滅掉他們。

命運最終還是難逃不公,在這個時候,猶太人也只能罵命運是瞎了眼,任何方式都無法拯救他們的命運,他們的任何努力也都無濟於事。

而眼前,俘虜們已被送往納粹毒氣試驗室,漸漸意識模糊,失去自我。

接下來是一段混亂的合音,整首歌的氣氛推到極點,故事裡的俘虜也已經意識混亂、瀕臨死亡:

「脫下你的衣和帽」 「我我的手」

「打開你的齒和嘴」 「我的臉」

「檢查你的心和腎」 「我的瘋狂」

「剝離你的靈和魂」

「為什麼要相信你」 「我我的手」

「你哪裡會是真理」 「我的臉」

「誰管是不是經典」 「我的瘋狂」

「誰管有沒有頁數」

「蘇菲濕婆請解救」 「我我的手」

「聖哲神佛都入墮」 「我的臉」

「輪迴涅盤誰操縱」 「我的瘋狂」

「如你一般怎麼做」

「出草火大風大中」 「我我的手」

「曉星早已經墜落」 「我的臉」

「 ?????...?????... ?????」 「我的瘋狂」

「Om Mani Padme Hum」

由手到臉,慢慢受到損害,直至整個人都瘋狂。由毒氣試驗室里的解剖檢查,到對真理的質疑,到對宗教的祈禱,直到滿口譫語。

「噓!別吵!想安穩睡個覺就等著進墳場!」

「喂!使者…有橄欖枝…我看到人帶來…」

「我很想…想到家…臉覺得快…快樂…」

「滿口譫語…數到七……或許我有…罪!」

「為何我有罪!」

「若我說祂也…………。」

滿口譫語被制止,此時甚至都無法分辨這聲「別吵」是來自納粹還是俘虜同伴,「安穩的睡個覺,等著進墳場吧!」

橄欖枝象徵和平,在混沌之中,俘虜似乎看到了期盼中和平的場景。在死之前想到了家園,想到了從前平靜美好的生活,想到那些快樂…

這裡的「很」字真是聽的毛骨悚然,讓我感受到了死前的那種掙扎。

七宗罪:

但丁在《神曲》里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為:

一)好色-不合法禮的性慾,例如通姦。(但丁的標準是「過分愛慕對方」,而這樣便會貶低了神對人們的愛)

二)暴食-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慾、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分貪圖逸樂」)

三)貪婪-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為之貪婪。(或是以但丁的觀點,貪婪是「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四)懶惰-懶惰及浪費時間。(懶惰被宣告為有罪是因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補缺失,但應該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對自己是百害而無一利)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從但丁的神學觀念上去看,懶惰是「未能全心愛上帝,未能全副精神愛上帝,未能全人之心靈愛上帝」-具體來說包括懶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滿足及無責任心)

五)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適當(邪惡的)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予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欲亦被歸作憤怒。

六)嫉妒-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對自己資產的喜愛變質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擁有者的慾望)

七)傲慢-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優秀的存在。

這裡數到七都沒有數完,在恍惚中接受了自己有罪的想法,「或許我真的有罪呢?」

意識稍稍回來一點,又明白過來,「為什麼我有罪!」

「如果我說,希特勒和納粹也有罪呢?」

然而還未來得及說完,俘虜已經死亡…

至此,這首歌已經結束。而當一切靜止,我閉上眼,卻看到兩個交錯的時空:現在的我們,又何嘗不似當年希特勒一樣呢?

我們生活在這個信息時代,微博微信等工具已經成了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個時代中,人人都是內容的創造者,而且要命的是,這種內容的創作成本已經被便捷的網路壓縮到十分廉價。當出書、寫文章、發表觀點不再是文化人的專屬,這個時代必將產生大量的垃圾文化。

隨意刷一刷微博,我們總會看到許多道德綁架、盲目跟風、價值扭曲、無責任批判等現象,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而素質和文化的提高卻沒能跟得上。會有人因大眾輿論的壓力,身患抑鬱,甚至以死解脫,而風波過後,大眾仍樂此不疲的繼續針對著下一個熱點,發表著不負責任的言語。沒錢的人們仇視富人,白種人歧視有色人種,異性戀認為同性戀是異類…你看啊,用言語和思想殺人,這跟用刀殺人,有什麼區別?

青峰寫的這些話,值得每個身處當今時代的我們,細細品味:

「究竟什麼人有權力對別人的生命做出任何決定呢?」

「我們現存的世界,是不是也總是隨意對別人判斷。」

「用刀殺人會犯法,所以用言語殺人就盡情?」

「…沒有那麼血腥殘忍,但種種思想上的暴力,還是有好多人在面對。而你,在為這種暴力助紂為虐嗎?」

「時至今日,還有多少人的「基本人權」竟然荒謬到需要「他人」的同意。多少人將自己邪惡的思想,往別人身上抹?那麼,髒的,是抹的人,還是被抹黑的人呢?」

「輕信並散播謠言的人哪,也請你們看看自己,看似無辜卻血腥滿滿的手吧。」

———————————————————————————————————————————

9、Everyone

如果沒記錯,這應該是《冬》最早曝光的歌曲了吧,大概是在九月份,甚至比Daily的宣傳還要早。(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都半年多了…)

詞曲的作者都是小威,據說是小威送給青峰的一首歌曲。

首先是這段交響樂的編排,真是非常棒。

初聽到這首歌,開頭的各種提琴等樂器的聲音讓我突然想到的是《哈利波特》里的霍格沃茲城堡,非常真切的感受到了那種來自歐洲風格的建築所帶給人的衝擊感和莊嚴感。同時我也很震撼於交響樂強大的感染力,蘇打綠帶我們聽過了《春》的台東民謠、《夏》的倫敦搖滾、《秋》的北京詩歌,終於在九月份的這一天,用來自柏林的交響樂帶我們打開了《冬》的大門,濃郁的歐洲風撲面而來。

I"m so in love with you in the morning

When I start to think of you,tears are falling

It doesn"t matter no one sees you bleeding

But I want you to know that I hear you crying

青峰聲音出現的那一瞬間,我說,久違了。

就像你的老朋友去旅行了兩年,在一個毫無徵兆的平靜午後,再次叩響你的門,音容未改地站在你面前,告訴你,我回來了。

而這一天,你已經等待太久了,雖然你也明知道,他總會回來的。

那種感覺真是感動到哭ㄒoㄒ~~

再來看歌詞,滿滿是關懷和溫暖:

就在那麼一個清晨,我愛上了你;當我開始思念,淚水不停淌落。是否有人注意到你的悲傷,那都無所謂;但我想讓你知道,我在傾聽你的哭泣。

You said: "Anyone can show me where to be? "

"Anyone can show me where to be? "

你反覆追問,「誰能告訴我,將去向何方?」

在迷茫的日子裡,人總會無所適從,心中總會產生「何去何從」的疑問,以及對人生的質疑。

一段間奏過後:

You have a heart that I still believe in

You"ll never lose it,if you try to stop all the fighting

It doesn"t matter if you feel like nothing

You know I love you ,and I"ll sing the song with blessing

我一直都相信你的內心;除非你停止了努力,你永遠都未曾失去我;就算你一無所有,那也沒關係;你只需要知道,我愛你,就夠了,我將永遠為你歌頌和祝福。

到這裡,最初的默默關心,漸漸變成了鼓勵和相信。在經歷了對人生和生活的懷疑,最終我們還是要相信生活,並堅強走下去的,不是嗎?

Sing it:"Everyone can show you where to live "

"Everyone can show you where to live "

跟我唱吧,「每個人都能指引你要去向何方。」

——「每個人都能指引你要去向何方。」

到這裡,「anyone…?」的疑問句,變成了「everyone….」的肯定句,心態也從懷疑轉變成了堅定。前後的這些變化,讓我感覺到很溫暖。在《他舉起右手點名》之後,這首歌在傳達一種積極的態度,雖然這個世界有很多陰暗和罪惡,但我們仍要向著陽光的方向,去努力觸碰到那些溫暖。

接下來的間奏,加上青峰的呼喊,非常有力度,整段編排也是積極的情緒在進行。

"Everyone can show me where to be "

"Everyone can show me where to live "

"Everyone can show me where to be "

"Everyone can show me where to breathe "

"Everyone should know we have to give "

每個人都能指引你去向何方,每個人都能指引你生存於何處;

每個人都能指引你去向何方,每個人都能指引你呼吸與何處;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我們要給予。

當我們走出陰霾,不要忘了去鼓勵更多的人,繼續傳遞這份愛。

《Everyone》這首歌呢,出自於小威之手,據說是送給青峰的一首歌曲。

歌曲《Everyone》是小威幾年前偷偷寫給青峰的。在蘇打綠的每一次演出中,小威以鼓手的獨特視角,觀察青峰背影中所蘊含的種種情緒,從而寫出這首滿含關懷與愛意的「情歌」。

我感覺這首歌在最初的樣子,應該是一首「小」情歌。而經過蘇打綠這個團隊的精心編排,《Everyone》最終的呈現的模樣,更可以認為是一首「大」愛之歌。

同樣出自小威之手的《地平線》被安排在了《痛快的哀艷》和《對殺人狂指控》之後,這次的《Everyone》則放在了已經在整張專輯中陰暗到極點的《他舉起右手點名》之後,這可以算是一種善惡的調和吧。

在那些遭遇迫害的、最陰暗的日子裡,也總會有星星點點的亮光,種在人們心中,指引光明、帶來希望。我想,這便是《Everyone》想要傳達的意思。

———————————————————————————————————————————

10、牆外的風景

作為我個人在本張專輯中最喜歡的一首歌,這首歌真的是在我僅僅聽到青峰唱的第一個字的時候就深深抓住了我。

有了整張專輯柏林和二戰背景的鋪墊,看到這首歌的標題便已猜出訴說的故事——柏林牆。

關於柏林牆,百度百科上有如下解釋:

柏林牆(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德語: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含首都東柏林)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所屬的西柏林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實際上是防止東德人民逃往西德)。

柏林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里。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柏林牆是德國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國政府宣布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聯邦德國以及西柏林,柏林牆被迫開放。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牆。

最初只看歌曲標題,我以為這首歌僅僅是描述戰爭分裂的世界與和平時代的對比,但事實再一次證明我想的還是太簡單。就像《他舉起右手點名》里,以俘虜之名訴說納粹的殘暴,實質上更映射與指責了當今社會的種種人性的殘忍。

關於這首歌,青峰這麼說:

「柏林圍牆的誕生,當然不是件好事,但這座牆的故事,不知為何在我心中,就是有一股浪漫的魔力,可能是年少時看過電影〈再見列寧〉的情節,在記憶里揮之不去吧。

「這首歌詞跟柏林圍牆本身的故事一點關係也沒有,但也不能說是沒有關係,因為它就是一個巨大的意象,活在這首歌裡頭。

「如同《冬 未了》這張專輯許多提到無限循環的意象,牆的存在,就是一種無法超越只能回頭打轉的理由。我們總是給自己很多牆,或是被擋在很多人的牆之外。明明事情可能朝更好的狀況發展,卻被很多無奈的牆所擋住。歷史上柏林圍牆倒下的時候,若我們能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是那個年代環境的人,那是多麼令人激動的時刻。那麼,你有沒有能耐讓自己心中的牆倒下呢,有沒有勇氣去叩問別人建下的高牆呢,有沒有力量去抱著信念面對不被響應的挫折,等待著無法探知牆外情勢的時光呢?有沒有方法去解決反覆告訴自己別失望,卻無法欺騙自己不失望的循環呢。

「身邊有很多朋友,他們的愛很辛苦,因為感覺無法攤在陽光下,真正透氣,也不被理解或接受,甚至被認為是妖魔或病毒,但,這麼污衊他人的人,才更接近妖魔與病毒吧?這首歌,我想送給他們。但同時,其實也適於很多狀況。各種愛,都是愛,都需要尊重。基本人權,請還給每個人。不是與你不同的,就是錯的。

「你有自己牆外的風景,你或許也是別人牆外的風景。還有多少無法言說的秘密,在自己的牆之內。在這首歌,希望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樹洞,放一些自己的秘密進去,在深夜大聲無懼地說給自己聽吧。」

我們從開始來看這首歌曲。

歌曲開始用了一種樂器(我說不好是什麼樂器,歡迎大家來告訴我),反正這種琴聲很悅耳,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之後加入鼓點、各種弦樂,以及鋼琴,整首歌曲開始鋪展開。

前奏完畢,各種樂器收。伴隨著第一小節的那種樂器,歌曲演唱部分開始。

當道路從我腳下消失

那足跡又算什麼

那些情緒河川 失控泛濫

摧毀 然後冷戰

第一次聽這首歌,在青峰唱的第一個音,我就被深深吸引,這裡的「當」字唱的還真是銷魂。整首歌我覺得演唱難度還是非常高的,畢竟第一個音就定這麼高的調,後邊整首歌也幾乎都是用氣息在頂,副歌部分也幾乎沒用很多假聲。

第一段落主歌描述了這樣子的一幅場景:沿著一條路一路走來,最終走到這堵牆面前,道路自此消失,回頭望著留下的足跡,念著在來時的路上留下的故事,這一刻情緒失控,如河川泛濫般。在無法前進的事實面前,那些過往都成了徒勞。

這樣的場景似乎很常見,我們也都有過外人所無法理解的堅持,無論是你兒時堅持的夢想、年少時執著的愛情,成熟後奮鬥的事業,這些堅持在外人口中只是嘲笑。這些堅持,有一些走到了最後,但有更多,卻被一堵堵牆阻擋。

你想摧毀這些無形的牆,我也想,但我們卻往往首先摧毀了自我,和曾經堅持在路上的自我冷戰。

接下來鼓聲進入,樂曲稍加厚重。

當憂鬱又砌了幾公尺

石膏了我的悲傷

電光石火沒法 幫我拆下

彼此心裡的那道牆

失控泛濫的情緒,那些來自心底否定你的聲音,那些失意與落魄,其實恰恰又為這道阻礙的牆添磚加瓦,也更讓其變得堅固。總是祈求電光石火,企圖藉助這些外力能夠拆除自己心裡的牆,但其實自己的心結,也只能靠自己解開。

結合青峰所說,有些人的愛,愛的很辛苦,不被理解或接受,誠然,目前社會上總有人對同性戀抱有惡意。最近這些年,這個社會對於同性戀等現象也慢慢接受,也有一些國家通過法律來認可這一現象,但是尚有許多同性戀者,雖然已經得到更多來自外部的認可,卻始終無法逾越自己心裡的那道牆,被自己的內心所束縛。

接下來來到副歌部分:

還在想 無止盡地想

一桶傷這樣潑下來

還在嘗 黑夢太漫長

那愛絕不能不見光

就是我

副歌旋律也是非常好聽的,總感覺作曲上與之前我們聽到的大多數青峰的風格不太一樣,卻又說不出在哪裡,很是奇怪。我去看了一下我常聽的蘇打綠的歌曲,幾乎沒有能找到和這首歌的作曲風格讓我感覺類似的。

迷茫的人還在想,陷入無止境的思索,卻被傷痛如同一桶水從頭澆下來一樣突然驚醒。品嘗過長久的黑暗,也終於明白,同性戀又怎樣?大膽去愛,沒有見不得光的愛,沒有被歧視的情感。

最後終於想開,大膽承認:對啊,無論你怎樣看「我」,那就是「我」!

經過一段間奏,慢慢走向明朗和堅定,黑暗深處的人漸漸看開。

當太陽的光芒又萬丈

太晴朗 是否凄涼

風花雪月沒法 幫我反抗

真實人生的那海洋

驅散了心中的黑暗,太陽重新光芒萬丈,如今的這般晴朗,想到此前的境遇,想到還未曾看開尚且迷茫的人,也真是凄涼。風花雪月再怎麼美麗,也無濟於事。跨越這道牆,還是要靠真實的人生,真實活著的人生。

還在想 無止盡地想

一桶傷這樣潑下來

還在嘗 黑夢太漫長

那愛絕不能不見光

你是不是也有感覺

心裡那一條分界

只是世界曲曲彎彎

這一切都與你無關

到這裡情感升華,其實那些阻礙,不過是自己在心裡設下的一道牆,或者說正是自己在內心劃分了「我」與正常人的分界,把自己歸為異類。這世界怎樣,世人怎樣看你,其實都與你無關啊!

想 無止盡地想

你那頭是否也一樣

嘗 黑夢太漫長

那愛絕不能拒絕愛

還在想 無止盡地想

牆外的風景會怎樣

還在嘗 黑夢太漫長

那愛絕不會放棄愛

別失望

好失望

當我治癒了我自己,牆的另一頭,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慢慢想通了?

而牆的那一頭,是擁有和我一樣煩惱的人,還是那些自詡為正常人的人?

深處黑暗裡的人們,也僅僅是表達了自己的愛而已,世人整天在說著愛,又怎麼能拒絕這樣一份稍稍特殊一點的愛呢?

我們仍在思考,擺脫了這些世俗的束縛,牆外的風景又會怎樣?

仍然美好的相信,我們的愛,並沒有被正常人口中的愛放棄。請你不要失望。

漫長的黑暗歲月里,我們所經歷的誤解、歧視,我們未來所面對的、不確定是否明朗的未來,卻讓我們好失望。

回想起《他舉起右手點名》里「移民、俘虜、同性戀、吉普賽、猶太」,這個世界上存在太多偏見,無論是美國社會中白人對有色人種的歧視,還是中國社會下城市人看待窮苦山區的眼光,我們總是以多數的自我作為正常人的標準去評判少數的其他人,也總是狂妄的、自作主張的給這些少數人貼上「異類」的標籤。

人生而平等,不應該因人種、膚色、性別、感情傾向等差別而區分高低貴賤。移民又怎樣?猶太又怎樣?同性戀又怎樣?同樣是人,同樣值得被尊重。

愛,可能是這個世上最美的東西了吧。擁有愛,擁有感情,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大愛無疆,不應當區分地域,不應當區分年代,不應當區分國界,不應當區分階級,不應當區分宗教,不應當區分人種……當然,也不應當區分性別。

你儘管去愛好了。

———————————————————————————————————————————

11、未了

韋瓦第計劃的這四張專輯,都有一首歌與專輯同名,在本張專輯中即是這首《未了》。對於韋瓦第計劃我們都知道,《春》對應牧神Pan,《夏》對應酒神Dionysus,《秋》對應穀神Demeter。而這次的《冬 未了》則是借用了薛西弗斯Sisyphus的神話故事。

那麼薛西弗斯的神話,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在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中,有一位名叫薛西佛斯(Sisyphus,西西弗斯)的大巨人,他的力量超大,也相當勇猛。有一天,薛西佛斯犯了一件大錯事,被宙斯(眾神之王)處罰,罰他必須將山腳下的大石頭推上山,而且只要推到山頂上的神殿,他就自由了。

「這有什麼問題?」薛西佛西一開始這樣認為。因為他是大力士嘛!雖然石頭很大,但要把石頭推上山,對他而言真的不是件難事。

宙斯真的只出這麼簡單的問題嗎?才不!他在這石頭上施了魔法,只要石頭到了山頂的那一剎那,它就會自動地滾到山腳下。

薛西佛斯當然不知情,他只知道要認真地,賣命地推石頭,期待有朝一日將石頭推到山頂上的神殿,他就自由了。但是,不管他有多努力,多認真,只要石頭一到了山頂,它就會不由自主地往山下滾。他只好再推一次,又滾下來,再推,再滾……薛西佛斯的心情就在希望,努力,失望……中無止境地重覆著。

了解了薛西弗斯的神話,我們才能理解這首歌。(好像在青峰微博看過一個《未了》的動畫映像,推薦)

首先是一段風格比較詭異的鋼琴,但在鋼琴里似乎還隱藏了另一種樂器我也說不好是什麼。幾個小節之後鼓聲加進來,為人聲進入做鋪墊。

推著上山巨石

親愛 薛西佛斯

不知道第幾次

命運 被他堅持

這裡描述了薛西弗斯的日常,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將巨石推上山,早已忘記這是第幾次失敗後的嘗試,但他還是在堅持。

一句「親愛 薛西弗斯」即直白又準確地表達了旁觀人的心疼,作為旁觀者明知道這是宙斯設下的魔咒,明知道這種堅持是徒勞的,明知道無論再嘗試多少次,薛西弗斯永遠不可能成功。然而薛西弗斯在這種機械的重複中漸漸不再思考和質疑,似乎早已麻木,可能這才是最讓人心疼的地方。

他午睡 他狂歡

她教大地拾穗

而你靠你蹣跚

支撐自己輪迴

在這首歌剛出的時候,有人對這一段落評價極高,前兩句用寥寥十二字,便概括出春、夏、秋三個季節的神祇:

春:牧神(潘神),專門照顧牧人和獵人、以及農人和住在鄉野的人。他有人的身體,頭上長角,長耳朵,下半身及腳長的像是羊的腳。Pan也是森林之神,性好女色,放縱情慾,是午後的沉歡。有時候被詩人們看作精靈的統管者。潘神(牧神)愛好音樂,最擅長吹笛子、排蕭(潘神簫),能創造出非常好聽的音樂,據說他的笛聲有魔力,容易讓人(包括希臘眾神)陶醉、忘我。常帶領山林女妖(一類地位較低的自然女神)舞蹈嬉戲。

夏: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Dionysus),是古希臘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不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以布施歡樂與慈愛在當時成為極有感召力的神,他推動了古代社會的文明並確立了法則,維護著世界的和平。此外,他還護佑著希臘的農業與戲劇文化。在奧林匹亞聖山的傳說中他是宙斯與塞墨勒之子,又有說是宙斯與珀耳塞福涅。古希臘人對酒神的祭祀是秘密宗教儀式之一,類似對於狄蜜特與泊瑟芬的厄琉西斯秘儀。在色雷斯人的儀式中,帕身著狐狸皮,據說是象徵新生。而專屬酒神的戴歐尼修斯狂歡儀式是最秘密的宗教儀式。

秋:穀神(Demeter)是希臘神話中司掌農業的穀物女神,亦被稱為豐饒女神。德墨忒爾通常表現為一個高貴的女性,高挑、莊重、威嚴。一頭漂亮的金髮,像波浪一樣落在肩膀上,金黃的發綹象徵著成熟的玉米穗。她有時被表現為坐在有翅膀的龍拉的戰車上,有時被表現為直立,以全高畫出,總是全身著衣;一隻手中拿一束麥穗,另一隻手持一把點燃的火炬。麥穗經常被一束罌粟代替,這種情況下她的眉頭會帶有花環,儘管有時她只是在頭上戴一條絲帶。

接下來又用「而你靠你蹣跚 支撐自己輪迴」十二字概括出了薛西弗斯不斷輪迴的故事。

細細想來,這段文字的功底真是深厚的可怕。

You will be the star

You will be the one

I will be my star

You"ll be the one

你將成為那顆星,你將成為唯一。我將是我自己的星,你將成為唯一。

這裡在鼓勵還在堅持中的薛西弗斯說,你總有一天會成功,成為閃耀的星,成為舉世無雙的唯一。

這幾句英文詞很簡單,但是唱起來難度很大。很多地方沒有在強拍上,再加上「star」和「one」上的處理方法,技巧性非常強。

永恆回歸不斷

日光 子夜循環

當他被吃了肝

其實 你不孤單

這裡終於出現了「日光」二字,前三個季節的專輯裡分別用「浮在狂熱下」、「童年故事汗濕的臟手心抓著」、「這綿延的故事還未了」三句,分別引出下一個季節的名稱,在冬專輯中,終於又以一句「日光 子夜循環」回到了春專輯上,完成這場輪迴。

這裡首先是比較悶的鼓聲,在前兩句的處理上,我似乎聽到人聲的回聲延遲設置的比較長,應該是有意為之。之後加上急促的弦樂,推動氣氛。

關於「永恆回歸」:

尼采曾提到,「永恆回歸」學說即是萬物的絕對和無限重複循環。他對於「永恆回歸」最經典的表述是這段:萬物方去,萬物方來,存在之輪,永遠循環。萬物方謝,萬物方開,存在之年,永遠運行。萬物方毀,萬物新生,存在之屋,永遠建築。萬物分離,萬物聚集,存在之環,永遠忠誠於自身。

尼采認為宇宙間的能量是不滅的,而時間是無限的,有限的力在無限的時間中運行,必定能重複出現。

或者說,這世間萬物,隨永恆的時間不斷運轉,終有輪迴。

晝夜交替,日光星辰不斷往複;四季更迭,春夏秋冬不斷循環;其實人生也逃不過世間萬物,生老病死不斷輪迴。

至於「當他被吃了肝,其實 你不孤單」:

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類的生活,決定從天上偷火給人類用,但被宙斯發現,於是被處以極刑:讓鷹鷲啄食他的肝臟,但每晚又會長出新的肝臟,接著,隔天再被啄食。一樣,反覆經歷痛苦

除了薛西弗斯,還有普羅米修斯同樣在做著類似的事情。而實際上又何嘗之後他們兩位呢?這個世上從來不缺少身處輪迴中的事物,他們從來不孤單。

You will be my one

You will be my star

I will be the one

You"ll be my star

You"ll be my star

你將是我的唯一,你將是我的星。我將是唯一,你將是我的星。

僅僅是將主語(you/I)和表語(one/star)改變不同的組合,這段話便表達出了不同的感情。

如果說,上一段副歌可以看做是作為旁觀者的「我」對薛西弗斯的鼓勵,以及聯想到自己,心裡暗暗的下定決心「我將成為自己的星」,那麼此處便可理解為,「我」不僅對薛西弗斯有著鼓勵,更是把其作為自己的動力及指引,對待薛西弗斯的感情更近了一步。

你重扛巨石 輕視著眾神

你去否定了 否定你的

雖然反覆 卻漸漸懂得

每一步都是自己的

不愛永恆 但求現在

真實活著的人生

這段主語由此前的「他」變作「你」,終於直面薛西弗斯,強烈表達了作者對於薛西弗斯推巨石上山的行為的看法及態度。

宙斯令薛西弗斯推著施有魔法的巨石上山,而薛西弗斯無論多麼賣命、多麼認真,都無法做到,這似乎是一種捉弄,在眾神看來,就像看一場笑話。

「比起享樂卻又常因為享樂而爭奪,瘋狂逞私慾而互相戰鬥的眾神,我美好想像中的薛西佛斯是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他是因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才選擇反抗而受罰。而且在他日復一日的徒勞裡頭,似乎看到了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徒勞,但不一定無功。」

薛西弗斯卻不在乎眾神的嘲笑,用自己的堅持來否定曾否定他的人。

「曾看過這個神話有一個版本的結局是,在周而復始的懲罰之中,薛西佛斯逐漸不覺得那是懲罰,而從重複中,懂得欣賞每一步推動巨石時自己的姿態、展現的美,當他懂得欣賞這樣的自己時,巨石的詛咒竟忽然消失了。」

在這場持久的反覆中,也終於明白了許多道理,人生雖有輪迴,但自己走下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記,不用奢求什麼永恆,其實把握住此刻,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最有意義的人生。

這種狀態,是不是像極了碌碌生活中的我們?

我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總會有一段時間,日復一日甚至年復一年的在重複看似無意義的事情。你在上學,每天讀書寫字做題,似乎永遠望不到頭;你在工作,每天都是會議報表,似乎永遠沒有什麼出路;生活也就是日復一日的吃飯睡覺,似乎人生幾十年也不過就是這個樣子了。

而就算這麼普普通通的日子裡,還總會遇到不理解你的人冷眼對待你的生活。他們不斷否定你,讓你更加迷惑,自己究竟在堅持什麼。

但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些反反覆復中,尋到生活的真諦。其實我們現在認認真真度過的每一天,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每一天,才是最真實的認識啊。

我想起《你在煩惱什麼》里所說,就算只有片刻我也不害怕,是片刻組成永恆啊。

每天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生命離開,也有那麼多生命即將離開。看看新聞,也會看到身患絕症的少年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寫書,作畫,或者做點什麼對這個世界有意義的事情。我想他們也曾絕望,但那些日子裡,總有那麼一天,他們曾想通:如果生命只剩下片刻,也沒有什麼可害怕,我們都應該抓住生命里的每一個瞬間,去跑、去飛、去精彩,把這些片刻,凝成永恆。

畢竟最美的時光,是現在啊。

I will be the star

I will be the one

You will be my star

You"ll be my one

I will be your one

I will be your star

You will be my one

You"ll be my star

We"ll be the one

我將成為那顆星,我將成為唯一。你將是我的星,你將是我的唯一。

我將是你的唯一,我將是你的星。你將是我的唯一,你將是我的星。

我們都將是唯一。

到這裡,終於勇敢的肯定,「我」就是能夠成為那顆星,那個唯一。但同時也還是將薛西弗斯當做自己內心的榜樣。

而接下來,繼續升華。當「我」成長起來,「我」也將成為薛西弗斯的指引者,和薛西弗斯一起互相鼓勵,共同在人生的輪迴里,踏下自己的那一步。

直到最後:我們都將是唯一。

這裡one的最後到了很高的音高,青峰的唱功也真是了得。這種歌,或者稱之為藝術品,也只有他能寫出來,唱出來,表達出來。

最後隨著babalababa…,情緒隨聲音漸漸減淡,但這裡還有個小細節,是最後的一聲抽泣。這聲抽泣是表達了對薛西弗斯的同情呢,還是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呢?這一聲抽泣,就像點睛之筆,很妙。

作者給我們寫下了最深刻的解讀:

創作者如是說:

「我從小就很喜歡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但其中最吸引我的「神話」,卻是對抗神的『人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這首歌,甚至可以說是這張專輯的主角:薛西佛斯。關於他的神話通常篇幅不長,而且說法很多,有的形容他只是巨人莽夫,有的說他生性狡猾,有的描述他因為智慧強大而被懲罰,有的惜他壞在自信,有的批他太相信匹夫之勇,同一個主角,卻有多種解讀,看來這個人不簡單,他不像是一個人,而是人類的面面觀。

「雖然這個故事普遍被認為是悲劇,可是我很喜歡這個故事,我不覺得是個悲劇。比起享樂卻又常因為享樂而爭奪,瘋狂逞私慾而互相戰鬥的眾神,我美好想像中的薛西佛斯是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他是因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才選擇反抗而受罰。而且在他日復一日的徒勞裡頭,似乎看到了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徒勞,但不一定無功。

「巨石在手上,雖然周而復始看似虛無,但也因為如此,命運是在自己手上。總覺得最後薛西佛斯跟巨石已經是揉成一體了。若這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情,又有何不可呢。

「曾看過這個神話有一個版本的結局是,在周而復始的懲罰之中,薛西佛斯逐漸不覺得那是懲罰,而從重複中,懂得欣賞每一步推動巨石時自己的姿態、展現的美,當他懂得欣賞這樣的自己時,巨石的詛咒竟忽然消失了。

「我們在生活中遭遇著,感覺像是逃脫不出的困境,會不會是因為,我們只看到自己尚未擁有的,根本不懂從自己正經歷的,找出讓自己蛻變的能量呢;會不會是我們太常只抱怨別人的生活比較好,卻忽視了,唯一能讓自己更好的,還是得要自己發現,還是得靠自己掙來呢。

「還有另一個神話,是關於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類的生活,決定從天上偷火給人類用,但被宙斯發現,於是被處以極刑:讓鷹鷲啄食他的肝臟,但每晚又會長出新的肝臟,接著,隔天再被啄食。一樣,反覆經歷痛苦。

「我們常常拿出勇氣在面對每一天時,心情像不像是每天長出一顆新的肝臟,只是為了再度被啄毀呢。雖然糾纏而痛苦,但我們還是有能力再長出新的力量啊。

「阿龔為這首歌安排了非常別緻神巧的音符,我們每個人,常常都像這首歌里的音符,在巨大的交響樂中,淪為一個不和諧音。但是那些不和諧音,卻是最讓人著迷的地方。

「你覺得自己是這世界上的不和諧音嗎?那或許,你正令人著迷,只是你自己尚未懂得看見自己,當局者迷。理解多少,誤解多少,都是人生。誤解也沒有不好,或許更美。」

作為專輯同名的歌曲,其存在總是有一種代表性的。如《日光》之於春,《狂熱》之於夏,《故事》之於秋:《日光》在講述一種美好,那種類似圓舞曲的三拍節奏讓人感覺很輕快舒服,真的就像沐浴於春日的陽光下;《狂熱》在講述一種躁動,那種大量運用的貝斯的沉悶重音、電吉他的滋滋滋聲和密集強勁的鼓點讓人也感覺到那種壓抑,就像低氣壓的等待下雨的燥熱的夏日夜晚;《故事》在講述一種古韻,用陶淵明世外桃源的故事來表達自己心中嚮往,大量運用的中國風樂器以及娓娓道來的演唱,總是使我有一種翻開諸如《清明上河圖》那樣的歷史畫卷的感覺,似乎閉上眼就能看見世外桃源、甚至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故事。而《未了》在這張專輯的地位同樣如此——

《未了》在講述的,是人生。

人生首先是輪迴。

春夏秋冬不斷輪迴,萬物於春日蘇醒,於夏日熱烈,於秋日開始凋零,最終消逝在殘酷的冬日。而度過漫長的冬天,又會再一年春暖花開,每個物種都能生生不息。人生亦如此,從嬰孩啼哭慢慢長大成人,漸漸衰老直至與世長辭,誰都逃不過一個生老病死。有人離開,卻也總有人初生,像萬物,生生不息。

人生不能改變又最想改變,是命運。

推著巨石上山,是薛西弗斯的命運。而我們正在經歷的一切,是否也就恰恰是我們的命運呢?

有時候我會想,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命運是否甚至早已安排好?你所走的每一步路,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甚至於你所經歷的每一個我們把其歸結為運氣的巧合,其實並不一定是你深思熟慮、認真努力或是衷心祈禱的結果,只是命運讓你成為了你。這裡倒不是說我們就可以任由命運的擺布而自暴自棄了,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你選擇放棄或是繼續努力,其實也都可以看做是早已註定好你會這麼做。但最後,還是命運讓你成為了你。

生活在三維空間的我們,無法改變時間這個維度,而是否存在一個世界,改變時間就像翻越一座山一樣呢?往山下走便去到過去,向山上走便來到未來。所以我想,在那個世界的角度看來,似乎我們的未來早已經存在,他就在山的那邊,只是等待時間推移到那個位置罷了。

人生就算被命運安排,但每一步真實活著的人生,是自己的。

薛西弗斯在一步一步的腳印中,漸漸參透人生的意義。我們也會在生老病死的歷程中,漸漸領悟真實存在的人生。

我們常常聽到古稀長者喋喋不休的向後輩講述他們歷經滄桑的故事,他們被幾十年間漫長的歲月所侵蝕,會留下刻滿皺紋的臉龐、佝僂的身軀或是滿身的病痛等痕迹,而更重要的痕迹,在於大腦中對於人生的參悟。

一步一步走來,每一步留下的印記也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直到有一天,薛西佛斯的巨石再一次滑落,寒冷的冬天再一次襲來,我們將去輪迴。「我們」將不再以「我們」的形式存在,卻總會有一種方式,代替「我們」繼續存在。

人生一場大夢。

———————————————————————————————————————————

12、Must Keep Singing

這首《Must Keep Singing》似乎是很早的作品,據歌迷整理,這首歌在2004年8月27日就有在女巫店演唱過,也有人說這首歌在《蘇打志1》中有提到,《Must Keep Singing》是青峰的畢業自製專輯。青峰也曾說韋瓦第計劃的大部分歌曲早已寫好,由此可見這該是沒錯。

作為專輯的最後一首歌曲,也作為韋瓦第計劃的完結曲目,這首歌給我兩個很明顯的感覺,其一當然是收尾以及與《春》的序章構建輪迴,其二則是言志。在《未了》表達了對人生的態度之後,看明白了人生,接下來該怎樣做呢?蘇打綠給出的答案,是must keep singing。

歌曲開頭是很沉重壓抑的鋼琴獨奏,節奏是三拍節奏,而鋼琴重點強調前兩拍。按理說,三拍的節奏本應是適合《日光》那樣的輕鬆的歌曲,而此處緩慢的、又強調前兩拍的三拍節奏卻很適合這首歌的氛圍。

習慣孤單感覺

走過一夜又一夜

以為太陽出現

卻只是暴風雨前

招惹太多的罪

走了留下都不對

以為悲劇結尾

卻只是麻痹一點

這裡似乎是看到了蘇打綠、似乎是看到了我們自己、似乎是看到了每一個人。總有一些階段慢慢習慣孤單一人的感覺,一個又一個夜晚,越孤單,越更孤單;會有某些瞬間,以為見到太陽,卻只是更加猛烈的暴風雨;經受過流言蜚語,無意中也會招惹到多事的人,怎樣做都不會令身邊人滿意;接受了越來越多的悲劇,慢慢的不再在意,只是自己又再麻痹了一點點而已…這其實不就是每一個你我嗎?

But it rain still

When will the rainbow come

But I"m pain still

When will I overcome

雨仍然在下,何時彩虹出現?我仍身受痛苦,何時才能克服?

這裡的兩個still唱法很獨特,整段的語氣抑揚頓挫,感覺類似於歌劇的演繹方式(不過我不太懂這些,只是感覺吧)。

這裡可以理解為在痛苦中的掙扎和吶喊吧。

I must keep singing

I cannot keep trying

I must keep dreaming

I must keep cheating myself

我必須堅持歌唱,我不能繼續嘗試了;我必須堅持夢想,我必須一直欺騙自己。

這裡反映了兩種矛盾的心理,正面的心理是堅持歌唱、堅持夢中的理想世界,負面的心理則是不再繼續,一直欺騙自我。

就像每一個人,在面對困難的生活,也總同時擁有堅持和放棄的兩種想法,不斷在其中掙扎和徘徊。

習慣孤單感覺

走過一夜又一夜

以為悲劇結尾

卻只是麻痹一點

But it rain still

When will the rainbow come

I must keep singing

I cannot keep trying

I must keep dreaming

I must keep cheating

編曲漸漸豐富,各種弦樂使氣氛更加壓抑。這一部分的詞將上一部分的詞簡化,如中文詞只保留了頭尾兩句,英文詞只保留了rainbow部分,同時採用了不同於之前的鋼琴編排,既表達出這個意思又不顯重複。

一段停歇過後,來到情緒鋪展開來的部分:

And cheating cheating cheating

Cheating myself

And cheating cheating cheating

Cheating yourself

And cheating cheating cheating

You"re cheating yourself

And I"m cheating myself

And cheating cheating cheating

Everybody cheating themselves

用連續的cheating不斷強調。一層一層的由「我」欺騙「我」自己,到「你」欺騙「你」自己,再到每個人都在欺騙自己,情緒不斷鋪展開來。一聲聲cheating一下一下的敲入心裡,很有衝擊力。

I must keep singing

I cannot keep trying

I must keep dreaming

I must keep cheating

I must keep singing

I cannot keep trying

I must keep hurting then living

I must be dying dying

情緒漸漸收回,慢慢平復。直到最後明白:

我必須先受到傷害,然後活下去;我必須死掉,(然後才會重生

要想完成輪迴,首先要勇敢面對所受的傷害,坦然面對死亡。

之後經過一段停頓,響起久違的韋瓦第計劃主旋律,以交響樂方式演奏的這段旋律又是別有一番滋味。

隨著這段旋律,似乎聽到死亡的頌歌,似乎來到初生的新世界,似乎看到萬物開始復甦。我想起電影《先知》的結尾,這個世界毀滅之後,兩個純真的小孩作為人類文明傳承的唯一希望,來到全新的世界,無憂無慮地在浩瀚的田野里奔跑。一切就這樣重新開始了。

是啊,隨著韋瓦第主旋律,回到《融雪之前》,一切就這樣重新開始了。

———————————————————————————————————————————

——————————————以下是與樂評沒太大關係的分割線——————————————

———————————————————————————————————————————

至此,整張專輯的樂評也基本寫完了,看了看日期,2016年10月6日,距《冬》專輯發布日2015年11月4日都快滿一年了,懶懶的我也終於在知乎寫完了整張專輯的樂評。

這一年,蘇打綠開了「In Summer/印夏天」巡迴,拿了金曲獎,又宣布可能會休團三年,你看啊一年就這麼快過來了。

這一年,我備考研究生,經歷刻骨銘心的畢業,來到北京繼續讀書,你看啊又是一年深秋,又一年就要過來了。

這些天的北京下了雨,天一冷下來,我就總是想起前兩年在大學的那些秋天,那些發生了很多故事的秋天,那些似乎閉上眼就在眼前的秋天。

有些事情成了過往,會想念,是因為我們知道永遠都不會再經歷了。

上次回家,我把13年秋天朋友送的《秋:故事》又拿到了學校。雖然現在這個時代,我幾乎都會在電腦或手機上聽數字版歌曲,但似乎有一些信物在身邊,就好像曾經的人和事都沒有走遠似的。

故事裡的人兒散落了天涯,人兒心中的故事也隨時間吹散。

每一個心中都有屬於自己或屬於某個集體的故事,日子久了也會淡忘,卻總是不經意間猛然想起,潸然淚下。每個喜歡聽蘇打綠的人們,應該也都是心中有故事的人們吧。

青峰,應該是一個對生活極其敏感的人吧,在他身上,應該也有很多刻骨銘心的故事吧,不然怎麼會寫出這麼多讓無數人感同身受的詞曲,不然怎麼會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

喜歡蘇打綠的人們,應該也都是有故事的人吧,若是不曾走過,怎麼懂?

不知道下一個階段的蘇打綠,又會拿出什麼樣的作品。不知道下一個階段的你我,又會站在什麼地方,處在怎樣的故事中。

日光狂熱,故事未了。


推薦閱讀:

對於蘇打綠的新專輯 冬 未了 有什麼看法?
如何看待蘇打綠第27屆金曲獎後決定休團三年以上的做法?我只想知道他們以後真的還會繼續唱嘛?
蘇打綠還算是獨立樂團嗎?
你心中的蘇打綠是什麼樣的?
蘇打綠算商業化嗎?

TAG:蘇打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