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互聯網+基因檢測?

最近湧現出很多號稱互聯網+基因檢測公司,試圖通過互聯網的渠道和營銷形式運作基因檢測產品。

我想請大家點評一下。
你在互聯網上接觸到過這類產品嗎?
你購買過嗎?買或者不買的原因是什麼?
你認為這種模式可行嗎?
可行或不可行的依據在哪裡?

(另外不要談太多一代測序二代測序的比較,下面列出來的低價產品,都是一代測序或者晶元法的。二代測序做不到幾十塊幾百塊的。)

附一些互聯網+基因檢測的產品介紹。如果有體驗過這些產品的,歡迎談一下使用的感受。如果沒有體驗過的,可以來討論下是否有被「痛」到,會不會購買。

以下羅列了一些相關產品,如果不全歡迎補充:

基因貓首頁 基因貓,299元,18項營養相關檢測項目,號稱會提供個性化營養建議。

WeGene個人遺傳基因檢測解讀平台 Wegene,999元,運動相關基因檢測,號稱可以結合實時監測的可穿戴設備;9999元全基因組檢測。

23魔方_觸手可及的基因檢測平台 價格999,提供祖源檢測、個體特徵、健康風險、遺傳性腫瘤、罕見病攜帶等340+項內容。和滴滴專車合作搞活動,還請花千骨的演員做代言哦!

微醺-酒精基因檢測 華大基因旗下的「趣味」基因檢測項目。定位是「人生中第一個基因檢測「,以99元低價檢測酒精代謝相關基因,號召大家體驗、嘗試基因檢測。

360°基因開啟健康生活360°基因開啟健康生活 周鴻偉的助理開的基因檢測公司,模仿國外23me,是國內比較早打出互聯網基因檢測概念的。看了一下網頁,貌似有和世紀佳緣、京東眾籌在合作?

基因管家 最低只要25元就能嘗試一下基因檢測?貌似是全國最低價了。按照不同的項目是分了男性套餐、女性套餐、兒童套餐之類的。

一脈基因 - 我的基因信息應用管理平台 目前9966的價格提供個人全基因組檢測,數據可以拿走自己研究。解讀是定期更新的。

23andMe - Genetic kit for ancestry 可以說是全球最知名也是最具爭議性的基因檢測公司了。號稱已經有100萬人進行了檢測。以99美元提供多達60萬個SNP位點的檢測(不過受美國FDA的監管,目前只能提供關於家族譜系的分析結果,而不再提供健康相關風險評估了。


自問自答。這個問題我自己提的,時間大約是15年8月,當時的情形是互聯網+基因檢測公司刷刷刷冒出來一片,令人又激動(知乎的生物狗都知道為什麼)又困惑。幾個月過去了,「資本寒冬」來了,O2O沒人喊了,「精準醫療」不性感了,題目里列的檢測項目,也沒見哪個火了(個人意見,不同意的儘管拍,但是別說我造謠傳謠啊,大帽子傷不起)——但是還是源源不斷有新的小夥伴要興緻勃勃、信心滿滿來分這一杯蛋糕。所以我一邊迷茫、一邊反省,忍不住想要把我一肚子的困惑倒出來。

利益相關:前華大基因產品經理。現在從事互聯網基因檢測。

說說我眼中那些互聯網基因檢測項目栽過的坑吧。

第一種,是把線下的東西直接搬到線上來,為了互聯網而互聯網。

第二種,線上線下價格不統一,傷害了代理商的利益。

第三種,認為互聯網=低價,不惜底價、虧本甚至免費吸引客流,但是忘了吸引客流也是要花錢的。

第四種,認為把產品放到線上=完成了互聯網化;認為自建在線購物平台=打通O2O全流程。

第五種,產品沒有定位,看似誰都能買,實際對誰都是不痛不癢。

第六種,技術主導一切的產品開發理念和宣傳方式,脫離了消費者。

第七種,為了追求數據效應或是性價比,羅列了太多說得清的說不清的檢測位點和檢測項目。

第八種,體驗差,消費者一頭霧水,疑慮叢生。

第九種,周期長,消費者等待報告時間太久,失去興奮感。

第十種,讀不懂,拿到手的報告堆滿術語。

第十一種,沒有用,檢測完該幹嘛幹嘛。

第十二種,檢測結果和常識/用戶自我認知/其他檢測公司的結果矛盾。

其實這裡有些問題挺普遍,也有些問題帶著基因檢測固有的屬性,一時半會也解決不了。栗子就不舉了,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如果說對了,哪怕引起一些感觸也是好的。如果說得不對,歡迎各種拍磚,公開的私下的都可以。

當然,我還是相信互聯網基因檢測前途光明,長遠還是看好基因檢測的數據價值,也認為互聯網會是最終戰場。只是這理想與現狀之間的路,確實看不太清。看誰能堅持更久、看誰能走得更遠吧。

僅供交流,禁止轉載。主要我怕被斷章取義了。


在目前基礎醫學尚沒有完全證明的情況下,依靠單純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不完善的,缺乏有效的證明,精準醫療為時尚早,看著火一陣子罷了,當初知乎上wegene的人在知乎上大打廣告,當時我就說了莫被打廣告,希望大家理性消費,不要被知乎上一群人給忽悠了。


目前在網上還不怎麼看得到相關服務的宣傳推廣,我也沒有買過。

其實互聯網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傳播渠道和平台吧,現在所謂互聯網+基因檢測還停留在很初級的「通過互聯網下單+通過互聯網交付結果」這種傳統B2C電商式的模式下,個人覺得如果接下來沒有與其它數據持有者的深度合作的話,很難玩出什麼有意思的新玩法。

最關鍵的問題是,基因檢測本身在醫療保健和個人生活管理方面的價值尚未得到充分體現,甚至在很多問題上連科學性和可靠性都難以保證,這極大地限制了相關服務的潛在市場規模。「互聯網+」的本質是把潛在客戶轉化為客戶,而不是把非客戶轉化為客戶——本來別人對你賣的東西就不感興趣,你怎麼賣真的重要嗎?

利益相關:是。


目前互聯網渠道的基因檢測主要集中為「易感基因檢測(從遺傳因素揭示你罹患某些重大疾病的關聯)、體制特徵基因檢測(營養、天賦、運動)等,這些檢測行業內對位點的確定缺乏統一標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產品的準確性存在很大疑問;而且這些都只能提供健康建議,不能用於臨床,更要命的是這些都只能發現問題,缺少能有效解決問題的後續措施,實用價值很低。再加上都是非剛需,和基因檢測的市場教育還遠未普及,所以市場接受度不高。即使客戶消費了這類基因檢測產品,往往得到的感受只是:哦,原來僅此而已!鮮有通過口碑宣傳來進行再銷售的。

講了這麼多,並不是對互聯網+基因檢測就沒有信心,基因檢測通過互聯網渠道來銷售,最大的好處就是促進了這個領域的良性發展,把價格不斷下降,讓他不斷靠近其應有的價值區間,長久來看,這是進步。


首先我們來聊聊互聯網?基因檢測

1.互聯網?在李總理提出之後貌似很火,各行各業都在說互聯網? 政府也一直在提倡 但是到底什麼是互聯網?還真是沒有準確的定義 或者說怎樣才算是互聯網?也是沒有評判標準的

2.基因檢測之前在國內已經火了一段時間,但是由於標準,規範性問題被國家叫停了,目前特別是今年基因檢測很火

3.基因檢測是什麼,目前國內的基因檢測都是在做易感基因檢測,因為人的生老病死其實在出身的時候都是被註定的,因為人的基因不出重大問題是不會變得,我們的天賦,長相,疾病等都是先天就註定,因為我們體內含有易感基因,目前基因檢測就是檢測易感基因的位點,得知一個人未來犯病的幾率,以及具體會患什麼病,由於目前國內食品安全,環境污染,人的壓力增大作息規律等,國內癌症發病率,重大疾病發病率持續攀升,所以基因檢測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有很大需求的。

4.說說基因檢測這個產品。首先基因檢測在日本,英國等是很普及以及成熟的,但是在國內還是沒有消費者認知,但是消費者是很願意為這類產品買單的,所以這類產品需要做的是解決認知問題。

5.再說說互聯網?基因檢測 目前是兩種,一種是互聯網公司做基因檢測,一種是傳統基因檢測公司用互聯網的方式做基因檢測,首先說前者一堆互聯網公司在做基因檢測,我個人覺得是很不靠譜的,基因檢測本身來說是一項醫學技術類的檢測服務,只是目前做成了產品,這類產品的核心是第一檢測的技術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技術是二代測序pcr擴增 其次是資料庫對比 最後專家團隊解讀 這些互聯網公司都不具備,互聯網公司根本沒有自己的實驗室,你說他去哪裡給用戶檢測,檢測的實驗室有沒有國家的認證,實驗室檢測出來的結果是用什麼資料庫對比的?之前國家叫停基因檢測就是因為資料庫是用的國外的,題主也說了目前互聯網公司用的都是晶元發,成本相對來說也比較低,目前國內有國家CFDA認證的只有達安跟華達,而且醫院的臨床做的最久的也是達安,其中達安跟華達都有醫學博士是參加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基因檢測這件事來說技術必須嚴謹,至於結果第一方面要看檢測手段,第二要看的是資料庫的對比,你也可以說是經驗,這也是醫院裡面最重要的,我想各位去看醫生也想要掛專家號,最後一個基因檢測出來結果以後,是要專家團隊去解讀的,這些互聯網公司都沒有

6.傳統公司,達安 華大目前都在做大眾基因檢測產品,以前基因檢測都是醫院的檢驗科 腫瘤科用於臨床做的,華大跟中信銀行合作,做信用卡高端大客戶,達安天貓開店等,這類互聯網方式做,我覺得也是解決消費者認知的一個有效手段

7.目前平安健康 等巨頭公司也在做基因檢測,我相信未來基因檢測會普及,同時互聯網的參與一定會做到免費,因為這是一個流量入口類型的產品,比如達安基因的兒童天賦基因,後續可以為早教市場提供龐大的有效數據,重大疾病的產品可以為健康理療等提供更精準的分析,基因檢測是精準醫療的第一步,未來是精準醫療的時代,基因檢測必定普及,但是我不看好目前這些互聯網公司做的基因檢測,因為這種模式做出來的結果都不準確,還怎麼談精準醫療


平時做實驗經常要測序的,現在也都是網上下單了。不過這種情況應該不屬於健康範疇。


這是個前景很好的行業是毋庸置疑的,或者說這就是未來的醫療趨勢。但是說實話,現在這個市場的產品還很不完善,產品技術也好,後續服務也好,都還屬於一個炒噱頭的時期。首先,國內現在的精準醫療資料庫根本不完備,這都是需要長期積累大量數據的,而且從發達國家拿回來的資料庫不適合直接套用在中國,例如美國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癌症是肺癌、結腸癌和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癌、肝癌、子宮癌、食道癌。而 中國的十大癌症是鼻咽癌、食道癌、肝癌、肺癌、胃癌、腸癌、乳腺癌、白血病、淋巴瘤、宮頸癌,其中有相似也有區別。現在這個領域最大的困難也是資料庫儲備的問題。所以現有的基因公司的檢測結果可信度都不一定很高,因此我對這些互聯網的基因公司更是抱著懷疑的態度,基因測序本來就不是一個小的消費行為,我想我不會輕易去嘗試。不過利用互聯網向公眾普及基因測序精準醫療的信息,增加普通民眾對這個行業的認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不知道自己的認知是否完全正確,只是個人意見,如果有問題,隨時歡迎指導。


小馬哥由於搞互聯網出身,提出互聯網+的概念,難免有些自誇嫌疑,正確的提法應該是基因檢測+互聯網。基因檢測技術是根本,互聯網只是市場推廣的手段。作為本世紀兩個最具商業潛力的技術平台,二者的結合有可能在大健康領域催化產生下一代的獨角獸企業。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蒼白許多。

從事基因檢測的企業眾多,良莠不齊,經常會由於某些企業的不良行為導致消費者對整個基因行業的質疑或者不信任,從而嚴重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另外,基因檢測行業尚處於早期階段,我們對於基因數據的積累和解讀還遠遠達不到消費者的期望值。

即使有這些困難,我們相信基因+互聯網技術會在不久的將來顛覆我們對健康的理念,並且有可能再造現有的病後求醫的「馬後炮」醫療體系,而演化成更加積極的「健康管理」醫療體系,真正顯現古人「上醫治未病」的理念。


學術界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合理規範統一的解釋,工業界有時候顯得很無力。就拿腫瘤靶向用藥和化療敏感基因檢測來說,實際上也只能說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尤其是化療敏感和代謝基因來說,單個基因多態性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是綜合考慮又不是那麼簡單了。還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那些SNP位點以及同質性異質性突變頻率等怎麼解讀是個大問題。而一些遺傳性質的疾病,哪怕那個點你用靶向測序或者是全外顯子測序報出來了,而且資料庫里確實也告訴你這個是致病突變。但是這會兒一些paper里的大牛又發話了,哪怕這個點是致病的,但是還要考慮人群中的突變率。天哪……怎麼玩?所以除了國家對檢測執照規範化以外,遺傳諮詢師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不能只讓那些做 Bioinfomatics的人來整。


沒購買過,也沒聽說過,不過還是想試試,畢竟能更加詳細的了解自己。。


對於這行,我剛入行不久,就我看來,現在市場上的基因檢測產品缺乏後續開發

從市場角度來說,作為一個用戶,我測完基因序列之後,出完報告,看完分析,那我後一步應該如何,是應該進行膳食醫療改善呢,還是直接進行下一步的專業的醫療服務,亦或是通過服用保健品等等,都沒辦法得到比較滿意的後續服務,因此,在這一方面是整個行業應該作為突破的一個方向。

不過對於基因檢測行業進入互聯網+,我秉持一種保守的態度。如果做做相關的品牌宣傳還行


注意!要你買基因檢測的,基本就是忽悠和騙子,和其他的賣保健品賣葯傳銷套路大同小異。花你幾千幾萬,告訴你:你以後有病!不管治!真做假做也不知道。當然有認真做事的公司,科學算命做高大上了能融資上市,但是目前水平有限,客觀來講趨吉避凶的民用價值就是你覺得自己有病,還不如某些在線測字神算。更何況200的產品拿去忽悠賣2w,還不一定是你的結果。


推薦關注微信公眾號 AMITA基因 ,有料!


作者:賽安基因城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基因技術和互聯網+這兩個時下非常熱的名詞,也可以叫「風口」,但是很討厭風口這個詞,風口上的豬可以飛,但是風停了,它會掉下來,飛的越高,摔的越慘。飛不光取決於翅膀,更需要風,但風亦能助力,也能「覆」力。

前兩年互聯網進入健康領域,互聯網+醫藥、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康復、互聯網+……,一種勢如破竹的感覺席捲整個行業,互聯網精英廝殺過後發現,跟其他行業不同,健康領域城牆太高太厚,攻城拔寨損失慘重。為什麼呢?政策管制、行業資源壟斷性、不懂潛規則、缺少雙跨領域的人才等等。

雖然跌跌撞撞,畢竟互聯網開始在健康領域萌芽,傳統健康企業開始互聯網化,醫藥+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康復+互聯網、+互聯網……,一種雨後春筍的感覺又席捲了整個健康領域,健康領域才俊做個微信、弄個APP、上個天貓、來個京東,紛紛加入了戰場。發現真金白銀投入不小,效果還不如雇幾個業務員。為什麼呢?產品設計不合理、運營投入小、客服不專業、互聯網人才太貴等等。

跑題了,想表達就是分久必合,最終大家就是個融合。說正事,今天咱們只談基因技術與互聯網大數據的融合。基因領域大數據個人感覺涉及三個層面的問題:

生物信息數據的存儲

第一種原始標本存儲:主要是利用專業存儲設備進行實體存儲、同時通過標本編號等與資料庫內標本對應個人信息進行關聯匹配。優勢是前期投入成本較低,但隨著標本量擴大,實體存儲的空間和管理成本等會不斷擴大,容易形成制約存儲的瓶頸。

第二種全基因組測序:然後將相關數據進行數據化存儲,優勢是存儲空間不受制約、後期管理成本低,但是前期做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高。

生物信息數據的分析解讀

首先,原始個人數據與樣本數據的比對,可以通過樣本數據的積累,更有效的修正樣本存在的偏差。其次數據比對後的針對性個性化解決方案的更新,由於基因技術發展飛速,必須對全球最先進的權威研究成果進行抓取錄入,以便新的研究成果及時得到應用。最後是數據結果共享,由於各個基因檢測公司各自為政,如果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數據共享機制,必然會對基因檢測行業的發展帶來突飛猛進的增長。

基因數據的結果應用

大數據的應用必須依託於數據體量的龐大,數據體量越大,數據指導意義越大,隨著基因大數據的積累,相信在預防領域、藥物研發領域、藥物治療、生物治療等等多個領域都會得到更廣泛的的應用。

當然基因檢測與互聯網大數據的結合還有很多的方面,今天就簡單說以上幾點,相信基因技術與大數據應用完美結合,對基因行業、大健康領域等等都有著莫大的好處。


目前這個行業處於探索階段,真正應用臨床的只有幾項而已,但每一種新科技的出現都會帶有爭議,通常我們的觀點就跟我們的法律推論相似,有罪推論。對於科學應該崇敬,用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是一種美德!


這個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拭目以待吧。 畢竟科學的進步往往都是超乎想像的。 而且現在互聯網發展的速度常常能創造奇蹟。


現在的基因檢測市場基本都是忽悠,華大能忽悠,小公司也跟著瞎起鬨,生物大數據並未來臨。以現在這麼少的樣本訓練出來的結論不管誰信,我反正是不信。


當恩格爾係數無限接近0的時候,我再來看看樓主寫的是什麼


願意購買,但不知道哪家可靠。觀望中。


推薦關注微信公眾號 基因段子手

裡面好多華大黑料 不過寫的倒是很客觀


最近看到的23魔方,知道了基因檢測,但是價格讓我嚇一跳,999,說實話對我這個小平民百姓來說,這價格真的很肉疼,而且本身對基因檢測缺乏認識,這不,來逛知乎來了,假如這價格是我可以接受的,我覺得這報告就像是看算命似的,你哪裡哪裡不好,哪裡哪裡怎麼樣,看完就忘,沒有解決措施,就算你知道自己以後心臟病風險最高好了,但每年都去查的畢竟還是少數,如果這是醫院的項目,估計會有更多人信吧


推薦閱讀:

技術支持人員的工作前景在哪?
請問有哪些好用的項目管理工具?
如何成為合格的產品經理?
交互設計師和產品經理有什麼主要的區別?
本科應屆生怎麼應聘產品經理,怎麼在大學準備?

TAG:互聯網 | 健康 | 產品經理 | 基因 | 基因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