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為何陷入困境?

東北曾經是亞洲最發達最富強的地區,製造業一度超越日本。1945年,東北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從瀋陽到大連的沈大線兩側工廠煙囪林立,城市連成一片,成為舉世聞名的「綿長工業區」,瀋陽鐵西區被譽為「東方魯爾」。東北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國2003年才達到 57.5%。1938年,偽滿洲國共發電16.3億度,而且有亞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發電,1943年,豐滿水電站開始發電,發電能力每年22億度,而到了 1949年整個中國發電量才43億度。1943年時,東北以佔中國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佔全中國49.4%的煤,87.7%的生鐵, 93%的鋼材,93.3%的電,69%的硫酸,60%的蘇打灰,66%的水泥,95%的機械,形成了龐大的人造石油、特種鋼等當時領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業。1945年時,全中國工業總產值東北佔85%,台灣佔10%,連年內戰的「一窮二白」的中國其餘部分只佔5%。

為什麼這樣的東北變成了倒數。


大慶是黑龍江經濟第二大市,近三年經濟總量分別是:

2014年4070億元,2015年2983億元,2016年2610億元。逐年下滑。

原因很簡單,就是石油逐漸枯竭,相關產業大幅下滑:

大慶油田面臨枯竭

而東北另一大油田遼河油田(瀋陽、遼陽、鞍山、營口、大連環抱),又面臨油氣開採業效益嚴重惡化:

2016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報告-國家石油和化工網

不僅是石油,煤炭行業同樣水深火熱:

2015年全國煤炭產能過剩17.48億噸

煤炭產業衰退 2016年全球煤炭產量同比降6.2%

煤炭行業產能過程,效益下滑,直接導致山西2016年經濟增長率降到4.5%。

東北煤炭企業一樣的:

東北最大煤企分流10萬人自救:噸煤成本職工薪酬佔一半_理財貼士_銀行_中金在線

東北最大煤企遭遇困境:員工執行1500元月薪_鋼聯資訊

東北的問題就是石油、煤炭行業不濟,進而導致以石油煤炭相關產業為支柱的城市經濟惡化。

唯一的解釋是:大環境變了,曾經的優勢成為劣勢。

就在幾年前,4萬億刺激後投資火熱,這些行業還尤其輝煌,助推城市經濟一路上天:

比如瀋陽,2010年,GDP 5017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2542.4億元,增長15.6%。

比如大慶,2010年,GDP 2900.1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比如鞍山,2009年,GDP 1810.3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939.6億元,增長14.9%。

誰能想到,幾年之間城市經濟增長率就從10%、15%以上掉入負增長?

說體制導致東北經濟惡化的,是找錯了點,歸錯了因。東北大國企體制過去幾十年都適合東北經濟,多年增長就是明證。現在經濟下行,就說明這套體制不符合現實需求了?這就好像,現在消費升級,原本吃速食麵的都吃外賣、餐廳去了,速食麵市場下滑,這是市場需求變化,而非管理層不作為。

當然,管理層也有責任,應該提前布局,提前找新興產業。重慶、成都這幾年高速增長,很大原因是找到了筆記本iPad、汽車產業。重慶2016造汽車316萬輛,全國第一,可能也是全球城市第一;成都則超過110萬輛。新興支柱產業對GDP拉動是立竿見影,就像前些年瀋陽、大慶的石油行業。

如果過幾年,汽車製造行業像當前的石油煤炭行業一樣下行,對重慶、成都經濟也會造成重大打擊。汽車行業飽和是必然的,問題是幾年呢?如果汽車製造業不行,又往哪轉呢?

預測未來,提前布局,其實沒那麼容易。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其實大慶gdp下降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大慶油田產量下降,另一方面是國際油價下跌。

2014年的世界油價走勢

2014年初世界油價100美元一桶,到11月大跌到55美元一桶。2015年世界油價一直在40美元到60美元之間徘徊。這個其實是大慶2014年gdp從4070億元,下降到2015年2983億元最主要的原因。

大慶2014年石油產量4279萬噸,2015年石油產量3838萬噸,2016年3656萬噸。大慶石油的年產量今後每年下降150萬噸左右,畢竟是個已經產出二十億噸石油的,快六十歲的老油田了。

不過大慶目前石油產量依然占我國的五分之一,是我國的第二大油田(第一長慶)。

其實這幾年東北有點流年不利,石油(東北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鋼鐵,水泥,機床,木材等等東北產的大宗商品,最近幾年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下跌的都比較厲害。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還是在自身。


很多東北人都想回東北,包括我。東北有天高地遠的大平原,從小熟悉的豪放派飲食習慣,大興安嶺以及眾多植被帶來的好空氣,都是我所嚮往的。但是回不去了。

原本的東北人回不去,外面的人也不想來。為什麼?

我想說幾點:

1)經濟結構單一。早年東北過度開發,工業水平領先,支援全國發展,為後來的產能過剩、國企橫行埋下伏筆。單一化的近乎計劃經濟的經濟狀態,石油、鋼鐵、煤炭等重工業領域的規劃都有極強的計劃色彩,各城市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形態脆弱。沒有早點考慮產業多元化發展、向市場經濟全面轉型,導致現在呈現出一副「獨特」的人民生活、工作狀態。

2)改革開放紅利無緣。改革開放時東北沒有政策紅利,繼續發展巨頭型工業國企,沒有適時轉型,近幾年想振興包袱非常重。

說點跑題的,開放初期都是粵閩兩省的沿海城市,東三省在割讓土地給蘇聯後,就沒有真正的海港了。

3)人口管控盲目且嚴苛。東北一直以來計劃生育管控嚴格,80、90 後的感受是從小到大同學都是獨生子女,到二胎政策前夕部分地區依然嚴控人口,東北人口出生率極低在 80 年代就已經開始了。

4)民營經濟極其薄弱。老國企遍地,整個人口群體普遍就業於國企、機關單位、事業單位,關係網異常複雜,民營經濟極其薄弱,沒有其他地區政府鼓勵、政策開放的民營經濟氛圍。

5)城市化率高,安土重遷意識淡。東北城市化率全國領先,農村人口比例低,一般經濟落後地區農民多,農民有土地,有返鄉意識,而東北人外流普遍不考慮迴流,畢竟沒有祖屋、沒有土地,全家人祖輩開始早就習慣了在機關企事業單位上班,經濟環境差自然會考慮去南方經濟繁榮的城市發展、定居。

6)老齡化問題極其嚴重。外流的主要是年輕人,東北人人口中位數目前是 43 歲,廣袤的東北平原看不到生機勃勃的景象。

東北的發展歷程,似乎在其他國家都沒有參考案例。現在整個東北都看不到一點點的經濟變好、年輕人才激情奮鬥、民營經濟騰飛的跡象。

每個嚮往自由生活以及市場經濟的年輕人,都不會願意在東北呆下去。目前仍然留在東北的年輕人,大多數是在國企、機關單位工作的。從我所了解的年輕人目前對東北經濟環境的看法來說,未來一二十年內東北人口只會加劇流失。

過去幾十年老百姓依賴壟斷型國企帶來的福利,使得幾代人徹徹底底習慣了吃大鍋飯的狀態。如今在東北空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創業創新」,根本毫無用處。地方性的政策撥款扶持民營經濟發展,也最終是中飽私囊,或者被別有用心的人忽悠到自己兜里。想踏踏實實做事、謀求技術/技能/專業水平的發展,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收穫與付出不成正比,與鑽營、關係成正比。

官僚作風、人情辦事、關係社會、吃大鍋飯,在東北幾乎成了盤根錯節的頑疾。我在北京、廣東、浙江、安徽、山東、福建都有較長時間的生活工作體驗。這些地區與東北對比,老百姓的思想觀念相差巨大。

對於未來東北的發展,我是持徹徹底底的悲觀態度的。

---

2017.1.4 更新:

有評論對「壟斷型國企帶來的福利」表示質疑,我就從我耳濡目染的經歷聊聊。

在東北的幾大典型資源型城市,全城幾乎所有居民都是同一家超大型國企的員工。比如大慶,以石油工業為主,大慶市居民普遍工作在大慶採油一廠、二廠、三廠、四廠、五廠、六廠…… 或者石油管理局,或者煉化、乙烯、潤滑油等等關聯企業中。

曾經福利好到什麼程度?過去幾十年內,員工可以直接分到房子,後來是超低價購房;其子女可以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考試進入石油體系工作;節假日里發給每個員工的福利,細到糧油米面、鍋碗瓢盆、煙酒糖茶…… 堆在家裡的陽台和儲藏間滿滿的,每次一發福利幾個月都用不完。

以上福利是什麼級別的員工才有?答案是所有員工都有,老的體制里還分「幹部」和「工人」,以上福利只要工人就可以享受到。舉個例子,東北油田作業的石油工人,就全部都可以享受到以上的福利。在我走南闖北多年後明白,對於一個沒有背景、沒有天資、沒有好學歷背景的普通中國人來說,在東北大國企工作,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生活方式。

而某種程度上,這些大國企又保持了一種近乎於「世襲制」的方式,讓職工子女可以輕易地進入其中拿到鐵飯碗,非職工子女卻需要經過嚴苛的選拔。

醫療、教育、房車、子女就業這些一般中國老百姓最頭疼的問題,在東北一些超大型國企的過去幾十年里,其員工都能享受到極優的照顧。

但是這個境況在近幾年變了。各項福利削減,工資上漲幅度減小,隱形灰色收入近無。尤其是 2010、2011 年左右以及之後進入體系內工作的年輕人,可以說沒有體會到曾經福利好上天的日子。

-


有個朋友,每天被他家人割二兩肉,為什麼我朋友長不胖?


衰落的重工業區都是黑土區,就是烏克蘭以及附近俄羅斯地區,美國鐵鏽地帶,中國的東北。

魯爾區的北威州依然是德國第二強州,和四川的重工業轉型很像。我認為背後有文明因素,工業這個東西跟農耕文明一樣,需要高度的文明程度,人的素質才能發展。魯爾萊茵河和四川長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歐洲和中國的文明中心,歐洲從萊茵河谷到阿爾卑斯山瑞士,到義大利的波河平原有悠久的文明傳統,也就今天歐洲的最富裕地方,正如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黑土區在近代之前,都是荒涼地方,沒有深厚的千年文明積累,人的自身素質跟不上工業技術發展。在工業化初期可以靠黑土的煤鐵資源大規模發展起來,然後工業不斷升級,技術發展,這些地方的人自身智商文化等不足以支撐他們發展升級起來。中國東北和美國重工業區都有東北大漢黑社會,都有小瀋陽和痞子阿姆。

工業發展到今天,必須要有深厚文明積累的地方才能搞起來,所以我建議中國把工業重點放到長江黃河流域,比如武漢,重慶,鄭州,西安這些城市去。就像歐洲的工業在魯爾區,黑森州,義大利北部,巴黎盆地等等。上海香港北京這樣的城市就像呂貝克,威尼斯,不適合工業發展,本質來說,鍊鋼,造坦克炮彈,和造汽車,民用鋼管是一個原理,但是必須有足夠素質的產業工業才能轉型。東北闖關東的文明積累就不夠,都是當年的破產農民搞出來的。

  • 基本上衰落的老工業基地大多是近代靠大量移民坐在鋼鐵、煤礦上形成的城市。美國的鐵鏽地帶、中國的東北、俄國的烏克蘭、西伯利亞。移民形成的城市,勞動力為了發展和糊口而來聚居今天為發展又離去,沒有安土重遷的理念,就像美國鐵鏽地帶人員去加州德州中國東北到關內俄羅斯西伯利亞人口離開一樣

沒有長久的文明傳統,沒有巨大的文明積累,文明沒有內生髮展的動力,也就在新時代的到來而工業崩潰了。內生髮展的動力,就是那種文明自身積累的良好秩序,然後積累發展文明進步的能力。山西也有這個傾向

我的意思就是東北別玩工業了,就種點糧食,生產鐵礦煤礦木材就可以了。


因為工作原因,我曾經在華北、西北、東北、華中、華南,東南這6個區域都有較長時間的工作經歷,時間最短的也有1年半,工作中主要是跟央企工作人員打交道。

因為曾經在東北待過近2年,所以對東北一直保持關注,經濟數據是宏觀的表現,而宏觀的東西還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具體的事情構成的,觀察周圍的人、事,往往就可以看出一些有意思的現象,關於東北的問題,我在這裡提出自己的一點思考和想法,觀點可能比較另類。

1. 過於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辦事時最好認識某某人才行,這方面其它地區多少都有一些,但東北在這點上是格外強化,如要做某事,按說完全符合規定,直接找辦事人員辦理就行了,但這不夠,還需要建立關係。如在酒桌上聽某公安局的人說,他很欣賞某個外地人,說要是他下次來,他會開著警車來接他,他這番話是善意的,但我們聽著感覺多少有些不妥,這是十幾前的事,現在應該不會說這種話了。又例如在廈門、杭州我們辦過事,直接拿著證明材料找政府辦事,辦事的人我們一個都不認識,第一次人家說這事辦不了,因為材料不全,然後拿著文件告訴我們,在文件上面划出來,還差哪些材料沒有準備好,第二次去時照此準備好,事情就辦成了。到武漢辦事,也是不認識人,感覺就差一些,其中明顯感覺有刁難,但跑了3,4次後事情還是辦成了。在瀋陽辦事,因為有熟人,事情辦得很順利,但如果沒有熟人,就不知道結果如何了。

2. 領導的權威過大,一旦提拔,成了領導,哪怕是個小頭目,立刻會感覺會有些膨脹,提拔了,一般人可能多少都會有些膨脹,但在東北見到的膨脹係數是格外的大。如在東北見到2位剛提拔起來的同事,是本地人,一個一上任就跟組裡的人鬧的不可開交,其實是小事,也是有些原因,他非要狠整另外一位同事(也是當地人),雖然他能說出道理,但這樣的事情也許可以換一種平和的辦法,同樣能得到解決,為什麼一定要整人呢?比方說他一定要在全公司通報那位同事,這種全公司通報批評的事,而公司內部是相當罕見,不是罪大惡極不至於如此,最後被整的同事憤而辭職。另一位老婆要生孩子了,他在組裡說「我孩子出來了,你們自己看著辦」,這樣的話可能有其文化背景(如是否能理解成親熱),但總感覺領導腔過重,東北同事的這兩件事給我很深的印像。在這樣的價值觀中,領導的服務意識可能是淡薄的,而作威作福的意識較容易培養起來。如果是在政府中,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不管是幾億,還是幾十億的企業,如果沒有把要害部門的科長、處長伺候好,那他們就可以讓你頭痛。從一些新聞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推論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根源還是觀念問題,但觀念的扭轉是非常難的,但不扭轉觀念,不強調契約精神,不增強領導的服務意識,東北可能難有起色。我提個小建議,不妨到處掛一些標語,大意是要增強服務意識,按規章制度辦事等。這種做法看起來無用、好笑是吧,但我感覺這種辦法是有效的,如幾十年前看到街上那麼臟,而旁邊還寫著「五講四美三熱愛」,「愛護公共衛生」類似這樣的標語,我們也會嘲笑這樣的做法,但就是這樣反覆灌輸這些觀點,最終一些好的習慣還是養成了,如現在街上就很乾凈了,所以說寫標語、掛橫幅是低成本、有效的做法,關鍵是要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對這一代人起不了多少作用,對下一代人也會有正面的影響。


政府權力過大,國企比重過大,高素質人才嚴重外流,小微企業無生存空間。加上前邊說的地理區位問題就全了。

補充一點,本人東北人,切身體會:還停留在在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方式拉關係,找人脈,思維的困局不改變也是不可逆的。比方說有很多在政府部門,國企體制內工作的人,不管工資有多低也不會放棄這份工作。


東北經濟不行就是由於當年賣了太多國企啊!

21世紀初,東北是全國賣國企最多的地方,現在是經濟最差的。 東北國企賣給私人全國最多,東北工人下崗數量比例全國最多,大量東北城市人口無消費能力,讓東北經濟沒有了正常經濟循環,城市沒有了消費,沒有工作,人口大量外逃,這才是東北經濟現在如此的原因啊 。

當年大量東北工人下崗,大量城市人口無消費能力,社會工作崗位更加減少,更多人沒工作,更多人離開,社會更加無消費能力,更加沒有工作崗位,更加人口大量離開,東北就是這樣糟糕的經濟循環啊。這麼多年東北經濟還沒有走出這個循環啊。

如果沒有那麼大比例的城市人口集體下崗,那麼大比例的城市人口集體淪為赤貧,那麼東北不會這樣糟糕的經濟循環,那麼東北經濟不會比內地大部分省份經濟差。


東北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的問題,只是近幾年顯的尤為嚴重。首先凸顯的就是能源的枯竭問題,東北一直都是重工業產地,煤礦石油天然氣鋼鐵深林礦產能源等,是全國最大的平原,也是全國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隨著改革開放以東北的資源支援全國建設,重點發展中西部,所開採出的能源直接上交國家,而不是用於地方建設。而隨著國家由計劃體系向市場經濟接軌東北原有的優勢逐漸消失,簡單的資源輸出型經濟被創新型產業所取代,原有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喪失了經濟發展的先機。東北的落後主要原因是經濟的「邊緣化」。東北是全國的末端,這裡缺少資金、人才外流、信息閉塞,商家不願意到這裡做生意。

本人小時候生活是在東北的一個小石油城市,同學的家裡一般都是在石油企業,隨著當地多年的油田被挖空,而沒有新油田的發現,據說石油還可以計劃開採50年,在10年左右同學家長紛紛被調到其他城市,當下剩下的是些普通工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一些學石油的同學畢業回不到家鄉工作,原有的「油田子女」分配工作這些在當地非常榮耀的稱號失去了作用。

東北老工業轉型喊的這麼響,可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改變。我看了很多回答,有人說地方的腐敗貪污導致的東北轉型多年沒有成果,然而全國各地貪污腐敗並不少見,這並不是直接原因。東北的落後是大勢所趨,而振興東北經濟單靠改造一個省或幾個省來帶動經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而國家十幾年前就在為著東北經濟推進做著堅持不懈努力,重點就是:

東北亞經濟圈

東北亞經濟圈

東北亞經濟圈

這個簡單來說就是:東北亞經濟圈是在環日本海經濟圈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環日本海經濟圈的圈域界定為:前蘇聯的遠東部分(沿海、哈巴羅夫斯克、薩哈林、黑龍江蘇聯一側)、中國的東北三省、韓國、朝鮮、日本的日本海沿岸地區。

共同形成一個經濟體,每個國家都貢獻出力量進行聯合經濟發展,像東北俄國的資源,日本韓國的技術,和各國的人才,可以說佔據了各國的頂端優勢,各地的人、物、資金、信息都雲集到一個地方,成為一個亞洲發展貿易的舞台和場地,經濟貿易發展成為必然。將東北放在全球的位置考慮,尤其是看東北地區能否建設成為周邊國家和中國貿易的中心。

如果一旦建設成功東北亞經濟圈可以直接打垮美國世界經濟地位,成為世界一大經濟體。但美國從中搗亂,其中就有「天安號事件「用軍事演練在公海進行武力震懾,對朝鮮進行經濟制裁。而其中也發生了「釣魚島」,安倍也沒能簽署協議。國家看到亞洲經濟圈受阻,轉身從後面聯合歐盟,想加入歐盟,正巧這時有斯諾登幫忙,爆出美國監聽歐洲盟友,把盟友當做目標,英國使用的一些設備都是美國設計的,這些東西留有後門,英國對美國十分信任的,沒想到美國今後會對付英國。(中國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在困境之前總會有人幫忙,還有位幫助中國的是—本拉登,中國的經濟從05年後的10年崛起靠他牽制了美國的視線從而得到飛速的發展。)在中國加入歐盟後使用人民幣對抗美元,所有跟中國進行貿易的國家全部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從中動搖低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這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原來美元是叫美金,為什麼叫美金呢?美元綁定了黃金,使美國成為了國際貨幣,美國的每一次大量印鈔都對其他囤積美元的國家的損失變成了美國的收益,全世界的國家都在替美國還債。歷史中戴高樂跟美國叫過板,法國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去把國庫存的美元全部拿出來去美國要求換成黃金,尼克松第一次服軟了,宣布說美元不等於黃金了,美國之後想出了其他辦法把美元和石油綁到一起,這下又把世界綁架了半個世紀。薩達姆聯合利比亞和朝鮮也抵制過美元,禁止國內使用美元全部改用歐元,這個舉動惹火了美國,之後懷疑伊拉克擁有核武器,弔死了薩達姆,最要命的是——美元經濟,打完仗以後39美元一桶的石油,變成了140美元一桶,每一桶都凈賺100美元,一般打仗是費錢的而美國是在賺錢。美國人有一個必殺技就是和平演變,中國目前最怕的就是NL,而美國進行文化滲透,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讓新生代從心裡感覺上美國好。光吃不行,美國每年准對中國拍一部大片,如:壯志凌雲,美國軍隊要無條件服從配合拍攝,一分錢不要,想要航母就上航母拍,要飛機給飛機,全是真實拍攝,如果把壯志凌雲這片子帶到了朝鮮去播放,朝鮮士兵看到的視頻里的飛機在瞅瞅自己的飛機會就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而想要達到東北的復興,估計需要等到亞洲情況緩和之後才有結論。


之前的發展及相對發達是歷史原因(關內戰亂闖關東,日本佔領投資,蘇聯援助)造成的,不是其廩賦(地理、氣候、文化、交通…)使然。當歷史條件不具備了,它就恢復原本的荒蠻了。不是衰落了,是回歸本然了。


關鍵在人。在整個地球各地的東北人都發展的不錯,就知道東北人流出多麼厲害,人都出去了,經濟肯定出問題。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離開東北呢?


說實話本地人性格偏右,確實是很大的問題,解放當地思想才是重中之重。環境不好,思想不解放,人都走光了都不奇怪。要搞大型機械化,普通人力資源是沒有用的。相反,農民越少成本才越低,等到地無人耕的時候,新的機會就到來了。至於東北工業的問題,還是科技含量的問題。再堅持過幾年,過剩產能消耗完畢,東北的低地價低物價低人力成本,自然會有新的機遇,當然,這些都是以東南沿海的房價持續上漲,工廠型企業大規模外遷為前提的。至於東北人人丁衰落的問題,我想這是不可避免的,財散人散,事實上東北沒有沿海的話,運輸成本肯定居高不下,市場也會越來越小,可能我們兒時的景象再也不會回來,如果政府指導型市場再不革除,再不向高科技企業轉型,官僚體質依舊抬頭的話,我們也許再也不能看見東北的出頭之日,事實上最近回老家和我十年前的印象沒什麼變化,可是我們都知道這段時間中國的基建發展的多麼喪心病狂,東北二線城市的發展成了笑話,錢都被拿去建設海南,你看這麼多吃拿卡要的官僚,你就知道東北人還是太多了,我祈禱他們的子女全都遠走高飛,骨頭爛完了好重建,如果稅率下來,全國的人都會跑過去。天知道東北要是建設的就算是德克薩斯那樣,上海就是超過紐約我都不在乎。故鄉在大地的中心,大多數東北人都無家可歸。那些牛鬼蛇神的老頭子們還不死絕,年輕人回去還有什麼意思呢。


東北已經完成了特定年代的歷史使命。盛極必然衰

歷史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我打個比方,任何一個事物都有一個從弱到強,從強到弱的過程,每個事物都在其特定年代發揮特定作用,這是客觀世界的規律,東北在中國工業化積累初期作用重大,現在中國基本完成工業化,東北衰落必然,就好比女人45-50歲到更年期,絕經,生育功能基本喪失,卵巢。子宮退化,這是自然規律,當然她的子宮和卵巢在20-30歲時候是為生孩子做出傑出貢獻的,你不能讓一個七八十歲老太婆再懷孕吧。需要尊重客觀規律,尊重歷史規律。


計劃經濟思維方式還沒過度到市場經濟思維方式,怎麼去讓東北人理解互聯網思維?


好比同一家公司在不同的管理層手裡,業績天壤之別。呵呵,就是經營能力差!


主要是產業結構太單一。

重工業燒烤,輕工業喊麥,支柱產業大保健!!!


多數答案都在說結構啊,調整啊什麼什麼的,我想說的是產出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運出去,賣出去。最近幾年增長矚目的,貴州修修修,西藏青海修修修,重慶修修修,川中修修修,都是修出來的,然而就目前國內外環境而言,真正的穩穩的增長一定是把東西賣到國外去!!!

物流運輸,永遠是海運最划算,鐵路次之,了解目前高速貨運超重問題的人都知道,整車物流是利刃懸首,沒有前途的。那東北的運輸情況是怎樣的呢,就是浙江江蘇廣東的出口走海運,內銷用高鐵的時候,這邊主力依然是整車物流,一汽的車運出山海關分散到全國各地以後,平均每輛車要加價一兩千元以上,可能一共七八萬的車坐地壘上高額運輸成本,怎麼競爭?價格上差異懸殊了,根本談不上質量競爭。吉林沒有出海口沒有河運,黑龍江沒有出海口沒有河運,遼寧守著大連旅順,其實港運運力早就吃緊,成規模的行業產品出口?不存在的。再加上高鐵建設方面純屬後娘養的,內銷也是越來越藥丸。

外銷前景不好,那內部消費呢?都知道東北人口有外流問題,人口密度低,內部消費怎麼增長?強行促進可不符合經濟規律呦。其實吉林省的人均GDP一直都在全國前十五,也就是前一半,但人少啊,總量自然上不去啊。說真的,常駐人口持續減少,經濟增速再超出全國水平一截的話,那不叫復甦,那叫騰飛了噢。

其實所有的正常答案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根本,根本!!想搞經濟先談運輸,看看地圖,把雞脖子掐住了,雞腦袋的供氧怎麼可能跟得上。那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起碼給吉林搞個出海口,甚至給黑龍江也搞一個,和朝鮮俄羅斯大兄弟商量商量,買點地可好?這樣大連旅順的壓力會減輕,雞頭的鼻孔給打通,農產品就地產出就地加工就地出海,工業產出就近裝船才好形成規模優勢,成本下降競爭力才會上去,東北的貨物運力不必再依賴天津轉運(天津可能不會高興)。

資本不傻,資本逐利,產品運不到淮河,投資怎麼可能進山海關,這是前提,其他軟實力問題是後話,後邊的可以調整,前提不通,全都白扯。

想致富,先修路,哪怕多修修高鐵,解放客運壓力,提高貨運效率也好啊。


xx東北人怒答!

一,產業結構單一

依賴著一棟棟煙囪,抱著鐵飯碗,從我的祖父那輩開始就依賴著重工生產業

二,所有制結構單一

父親母親讀完大學,分配工作必須回到東北的國企,如果選擇跳槽,需要承擔高昂的違約金,暫時扣留畢業證。祖父也認為國企鐵飯碗好啊。但是,如此缺乏自主能動性的工作以及單位,從近幾年開始效益斷層般下滑,或者從來沒有富過

三,風氣不正

我也不知道是怎麼的,東北的關係找的特別勤,就是補辦個身份證,孩子上小學都要找個人找關係送禮。更別提想升職了。還有,國家撥款並無起色,或者說,沒人知道這筆錢去哪裡了

四,地理位置

東北雖然有著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日照。但是長達半年的冬季讓人有點吃不消。臨近朝鮮俄羅斯,不幸的是,鄰居不怎麼爭氣,朝鮮混的還不如我們。

五,人口流失與生育率奇低

學習好的同學一般都選擇北上廣的大學,年輕人選擇打工也是,導致年輕人口流失。加上國企的計劃生育就開除的條例,大部分人都是國企的,所以家裡大多只有一個孩子,老齡化嚴重,so

六,地域人民特點

大多東北人都是粗線條暴脾氣,所以,會有地域歧視吧。就像我上大學,聽說我是東北來的就問我怎麼說話沒有口音,看不看二人轉,是不是特別能喝

但是實際上,哪裡都能看到東北人民的身影,我們過得還是挺好的,東北人還是有闖勁的

七,國家建設

感覺不是親生的,地級市也就那樣吧

大部分只是我個人的感受,作為一個東北人

我還是喜歡我的家鄉的

我還是喜歡豐滿水電大壩和霧凇的

雖然豐滿水電壩套上了日本的陰影


來自東南沿海,接觸過很多東北朋友,自己的印象結合他們的看法。

1.鄰居不行。東北所面對的要麼是俄羅斯廣袤的無人區,要麼是需要連年接濟的朝鮮,(韓國么?隔了朝鮮,東北和韓國簡直世界上最遙遠的兩個地區了好不)。這樣貿易完全搞不成規模(你說不是還有海運么?那早都讓長三珠三京津做的差不多啦)。所以東北的朋友會拿50年代的繁榮,和現在的衰落相比,進而得出東北不受政策照顧的結論。但要知道,那時和現在相比,東北沒變,只是他們的鄰居全掛的差不多了。

2.太腐敗了。這是我朋友們的看法,簡直太腐敗,什麼地方有多不見天日都不要和東北比啊。上個小學都要找關係(當然是比較好的小學啦)。要是夠清廉,何至於拿GDP作假呢,早幹嘛去了,弄得普查年之後GDP負增長。東南沿海也年年出貪官,什麼泄露底標這種隱形腐敗簡直不要太多,百姓都抱怨連連,和東北一比,簡直無比清廉了好么。

改變著兩個還是難度偏大的,我的想法比較奇葩,就是那地方就不該住這麼多人,人少了,人均就好看了。不過東北的兄弟們到全國各地去開拓新生活了,身邊不少東北朋友大多過的不錯的生活。


人,人,人

職能部門的人的作風。

看著房產局大廳里貼著宣傳,誰敢阻礙經商環境,就如何如何。

然後想著為了小區成立業委會已經房產局物業科奔波幾個月了,還在被太極推手。

咕~~(╯﹏╰)b

領導可能覺得這兩件事沒聯繫。

東北這邊就是這麼思考問題的


推薦閱讀:

在外地的你,最想念哪道東北菜,或者東北美食?
東北的未來二三十年會變成什麼樣?
赤峰有哪些好吃的?
為什麼很多人都要說「東北」而不說黑龍江、吉林、遼寧?
東北可能會在哪些產業有發展?

TAG:經濟 | 東北 | 東北經濟 |